网络信息系统管理

2022-07-18

第一篇:网络信息系统管理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D )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D )。

A.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3、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 A )。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4、在企业系统规划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 D )。

A.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功能 C.确定数据流向 D.划分子系统

5、信息技术是指( C )。

A.计算机硬件技术 B.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C.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D.人工智能技术

6、数据字典的建立是在 ( A )。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设计的焦点集中在(B )。

A.对象和类的设计与实现 B.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设计、实现和重用

C.方法、消息和继承性的设计与实现 D.数据和方法的封装

8、在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中高层管理者应属于( A )。

A.战略管理

C.作业管理 B.战术管理 D.A、B、C三者都是

9、Windows NT是一个以( D )模式工作的多功能操作系统。

A.集中式服务器 B.分布式服务器

C.B/S D.C/S

10、C/S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 A )。

A.服务器/客户机 B.客户机/浏览器

C.工作站/服务器 D.个人电脑/HPC

11、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C )。

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12、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B.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

C.数据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 D.数据等于信息

13、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知识可以分为( A )。

A.事实 规则 规律 B.事实 规则 方法

C.事实 模型 方法 D. 数据 信息 规律

14、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有( B )。

A.加密解密效率高 B.破译困难

C.密钥管理容易 D.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

15、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 A )中。

A.处理文件 B.主文件

C.周转文件 D.后备文件

16、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该经历( C )阶段。

A.系统调查、系统规划、系统切换、系统评审和系统运行

B.系统安装、系统设置、系统调试、系统准备和系统启动 C.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D.系统收集、系统传递、系统加工、系统存贮和系统输出

17、以下不是ERP的定义层次的是( D )。

A.管理思想 B.软件产品 C.管理系统 D.管理哲学

18、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其主要作用是( C ) 。

A.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B.对运行过程的控制和调整

C.制订公司发展规划 D.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提供依据

19、可以建立模型来求解,但无法确定最优解的决策问题属于( B )问题。

A.结构化决策 B.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 D.模糊化决策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的判别特征( D )。

A.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B.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C.系统具有功能和目的 D.系统要有不随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21、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 D )。

A.U/C矩阵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2、( B )可以防止对数据的人为攻击。

A.使用校验码技术 B.数据加密和完整性校验

C.使用数据备份 D.使用严格的口令

23、在信息安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C )。

A.主机 B.网络 C.人 D.信息

24、SCM管理系统市场的第一名是( A )。

A.SAP B.Oracle C.Mysql D.JDA

25、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 C )。 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二、填空题

26、当前常见的三种数据库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7、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语法)调试和(逻辑)检查。。

28、开发DSS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原型法)。

29、(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撑技术。

30、数据的4个特征分别是①时效性;②分散性;③概率性;④再创性。

31、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系统是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等组成的。

32、MIS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CASE法等。。

三、名词解释

33、E-R模型

答:E-R模型:信息模型最常用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由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E-R方法(Entity-Relation),其主要思想是用E-R图来描述组织的信息模型。E-R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对现实世界

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描述。

34、MRP II 答:MRP II是关于制造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处理逻辑、一种方法和一种哲学思想,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以计划排产为主要内容的闭环生产管理系统。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MRP 2 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35、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36、业务流程图

答: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37、管理信息系统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38、第三范式: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惟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数关系。

四、简答题

3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答: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开发方法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0、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答: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具体包括:集合性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41、原型法的应用条件:

答:原型法的开发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即:1)原型的开发周期必须短,成本低;

2)要求用户参与评价原型;3)原型必须是可运行的;4)根据原型的运行结果,要评价原型,再根据评价结果,要很容易修改原型。

4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内容?

答: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重心的观念,从而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够和组织发展目标相协调。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 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 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43、系统开发时,为什么要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 答: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可以简化分析和设计工作,因为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明确以后,每一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可以基本上互不干扰地独立进行,将来修改或扩充系统时也不至于改动局部而牵动全局。

44、BSP法的工作步骤? 用BSP制定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的工作步骤为: 1 准备工作。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下设一个规划研究组,并提出工作计划。

2 调研。规划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各级管理层,了解企业有关决策过程、组织职能和部门的主要活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定义业务过程(又称企业过程或管理功能组)。定义业务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4 业务过程重组。业务过程重组是在业务过程定义的基础上,找出哪些过程是正确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论文: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论文: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要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是以软件教学平台的模式,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分布式的资源建设、集中式的数据管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共享、灵活使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教学资源数据管理 0引言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进行支持。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作业和考试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针对网络教学系统上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资源更新快的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变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在资源建设时进行统一规划,其次要在资源开发时做到分布管理,最后要对信息资源数据采取集中式存储。

1系统设计思想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进入相应的系统管理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教师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系统上传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研活动,缩短了信息制作和发布的时间。学生用户可以在系统上

统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多学科、多部门共建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2系统流程图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提供应用服务,建立位于内部局域网上的服务器,并通过Internet连接其他网站,使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本资源库中的资源,还可访问其他网站的相关资源。B/S模式的采用使得所有的数据运算、信息请求和存储都由服务器完成,客户端不必安装任何程序,教师和学生只需登录系统网站就可以浏览教学信息、上传和下载资源。这种结构对于客户端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学生只要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整个系统流程划分为三层,自左向右分别为用户层、应用层及资源层,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所有的教学和管理活动都有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访问数据库,再将从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3系统功能系统基于分布式的设计思想,所有的信息资源经远程采集后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总体采用层次型模块化结构,使组织结构清晰,维护和扩展方便。系统在数据结构上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开发方式采取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结合的方式。系统在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维护中,采用用

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和论坛管理四个子系统。

3.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包括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和对浏览用户的管理。通过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信息栏目由什么样的人员设置进行规划。通过对浏览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什么样的用户有权浏览什么栏目进行设计;在同一栏目中,不同的用户只能看到对应权限的信息。在系统中,用户被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系统的栏目和资源进行操作、对教师和学生用户赋予权限;教师用户可以在自己管理的课程栏目中增删信息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用户只能登录浏览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参加教学活动。所有对栏目中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实现。

3.2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教学平台的核心部分,它支持多用户、多类型的资源发布、编辑和整理,对资源的管理通过栏目、文档、附件、链接和论坛的形式实现。用户通过登录平台确认身份后,在个人的登录页面下,对具有权限的栏目可以进行资源的输入、上传、编辑和删除操作。

3.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包括网上的直播课堂、在线答疑、双向视频辅导等实时教学活动,还包括教学辅导、平时作业、复习指导等非实时教学活

参加。

3.4论坛管理论坛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用户设计的,应用于大容量的教学信息交流。在非实时教学活动的时间,学生如有问题,可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论坛中提出,教师看到后会及时答复;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中将重要的教学信息发布给学生。

4开发平台的选择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以方便网上学习为目的,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做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数据结构化、规范化;信息编码标准化。既要减小冗余度,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数据一致性发生的可能性;又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降低开发难度。要设定严格的的安全机制,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保密要求。支持网络功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许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多用户并行处理能力强,但大型数据库系统购置与开发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不能与Window s操作系统良好的集成。因此,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产品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它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虽然相对于UNIX这一类大型数据库系统来说在稳定性和其他性能方面略有不足,但它更易于管理应用、有良好的网络接口、便于与微软公司

工具可以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它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用户需求,有强有力的数据库开发组件,开发者可以对任何支持ODBC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其中的ASP组件提供了处理数据和产生有用信息的功能。

5结语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信息的规划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要想使系统充分发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就要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注重网上教学过程的安排、实施和评价工作,注重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工作。通过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多方力量共同设计、建设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解决了教学信息资源发布、使用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使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达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万锁.利用We b数据库开发基于Inte rne t的远程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0(.12):48-50. [2]张光.分布式远程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9):198-200. [3]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

.2002.

第三篇:山大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题1

一、填空题

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4.原型法:是一种从基本需求入手,快速构筑系统的原型,标优化”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求的是

“满意解”。

1.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信息也是分级的,一般分为战略级 、 策略级 和 执行 级。

2.当前常见的三种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网络模型 、 层次模型 和 关系模型。

3.DSS解决的是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二、名词解释

4.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够提供信息以支持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作业、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

5.生命周期法: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把软件生存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6、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三、简答题

7、评价MIS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8、哪些主要学科有助于理解MIS? 管理科学、计算机和数据通讯技术、数学和运筹学

四、综合题

9、试述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 (1)企业和环境极况

包括企业发展历文、发展目标和经营战Q、规模、产品结构和水平等等。

(2)信息处理状况

调查企业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量、信息处理的过程与能力、人员状况、技术条件、工作效率等基本情况。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请况

为建立新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或者准备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以及其来源。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日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题2

一、填空题

1.系统的主要特征有整体性、 目的性 、 关联性 、 层次性 和 环境适应性。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规划 、 系统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施 、和 系统运行五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3.系统: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通过原型确认需求以及对原型进行改进,最终达到建立系统的目的的方法。

5、E-R图:就是描述实体间关系的图解。

三、简答题

7、试述系统维护的内容及应用软件维护的类型。 硬件维护 :突发性故障维护、定期预防性维护;

软件维护: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系统运行软件环境维护或更新; 数据维护:数据备份、存储空间整理;

8、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管理问题 :系统实施涉及到复杂的应用环境,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协调和员工认同,开发方不要过多的陷入企业的组织实施中。

技术因素 :数据的整理与规范化、软硬件以及网络环境、开发技术选择和使用。结构化的系统实施思想

9、什么叫生命周期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生命周期法,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把软件生存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分三个阶段分别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

各阶段的任务为:软件定义阶段任务是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开发阶段任务是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阶段任务是软件维护。

四、综合题

10、叙述MIS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l)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一个特定的系统具有的功能与目标,不是各组成部分功能与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部分按一定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方法的基本点是从整体目标和功能出发,正确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解决复杂系统各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2)分解—协调原则。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可以依结构、功能或时间过程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相关关税的子系统,即把复杂问题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问题以方便求解。如果子系统仍较复杂,还可进一步分解。合理的分解,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在处理各类子问题时,必须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与功能,协调各子系统的行为、功能与目标,以保证整体功能、目标的实现。 (3)目标优化原则。对于单一目标的简单系统,“目标优化”就是选定的方案应使某个设定的目标函数取极值。对于复杂系统,“目标优化”就是,在可能探索到的可行方案中,选定对系统所有目标来说都能达到令人满意效果的方案。简而言之,“目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题3

一、填空题

1. 程序的维护包括:可理解性 、 可测试性 、和 可修改

性。

2. 系统详细设计的内容包括:代码设计、 数据库设计 和 输入输出设计。

二、名词解释

3.战略信息:就是作为经营战略的一个环节将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和人的因素这三个信息资源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充分利用的计划。

4.数据流程图: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

5、管理信息: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6、详细设计:是指安总体设计的范围,设计各个机能部分的比较具体部分

三、简答题

7.简述系统有哪些特性.

1、系统是由部件组成的,部件处于运动状态。

2、部件之间存在着联系。

3、系统行为的输出也就是对目标的贡献,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之和,即系统的观点1+1>2。

4、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在某些情况下有输入和输出,系统状态的转换是可以控制的。

8、简述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不同.

生命周期法是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规划和实现系统;原型法是先请用户介绍问题,然后利用软件工具迅速地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然后与用户一道运行和评价这个原型,如不满意则立刻修改,反反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

四、综合题

9、试述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的含义与区别。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数据(data)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所得到的数据,是逻辑性或观念性的; 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 联系:信息是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知识(knowledge)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第四篇: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探析

摘 要:为了顺利实施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还是实施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进行简单叙述,同时对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进行分析及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更为健全,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措施

引言

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因此,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设施的管理水平。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方便人们更好的获得医疗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在人们中普遍存在的看病就医难和费用贵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现状

1.1乡镇卫生财政投入较少

国家财政对乡镇的卫生财政投入较少,所以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较弱的情形,且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机构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无法得到很好的就医条件,从而趋于选择城市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更加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紧张,财政的紧张同样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从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日益下降,财政也在此影响下日益减少。

1.2乡镇医疗保障制度不全面

乡镇医疗机构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制度,导致人们存在看病难的情况,而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下更是使得很多人民只有在遇到大病时才选择医治,而对于经济更为困难的家庭来说,在遇到生病时只能靠自身挺过去,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仅只阻碍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更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看病就医情况。

1.3政府管理能力较弱

政府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也存在着关键作用,很多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政府管理能力较弱或是直接的忽视,这些情况也在严重阻碍着乡镇卫生院的大力发展。

1.4乡镇卫生院中医务人员学历低

无论是在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上还是乡镇卫生院所处于的地理环境中,都无法将医疗人才引入进来,达到乡镇卫生院中的医务人员学历低,而且财政上的薄弱也无法支撑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在医疗制度不全面的情况下,更是使得人们都往大 城市中进行看病和治疗,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停滞不前。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要点

2.1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化

标准是事物进行实施和不断发展的准则,在乡镇卫生信息管理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家公认的标准信息系统,因此,也在不断促使乡镇卫生院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走向标准化的道路。同时还需信息系统不断开拓和积极创新,在走向标准化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卫生院发展的现状,提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模块化

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乡镇卫生院的产品供应无法做到统一,所以可以采用模块化形式,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产品数量进行增加和减少,达到对产品的合理使用,提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实用性。

2.3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安全性

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保存着居民的一些个人信息、医疗信息及医疗机构中的一些信息,医疗机构中的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经济信息和诊疗信息。因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具备很好的保护措施和环境,也可以采取身份认证的方法加强对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4信息化管理能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借助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为职称,具有操作规范化、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通过采用“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看病效率,节省看病时间。因信息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记录与存储功能,能够记录病人的病例、诊疗信息,便于病患的诊疗跟踪与长期诊疗,同时还能规范医院管理和收费。

3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分析

现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在建设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临床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有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对药品和疾病诊疗信息系统管理不健全,无法使医生完全掌握患者的信息,在药品的用量上也达不到合理使用范围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在疾病诊疗管理上,信息无法提供临床诊疗途径,使得诊疗得不到规范化,医生无法全面掌握患者的状况,因此,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不高。

(2)信息系统医疗资源配置不高

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高,无法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协助的形式,导致卫生服务能力不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无法对目前区域中的人们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医疗资源配置不高从而达到无法实现对现有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疾病诊治。

(3)缺乏资金

诊疗能力相对薄弱成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通病,又由于乡镇医疗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众多人员的培训,使得这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缓解,导致农村病源“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县城”。

(4)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因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的普及性下降,而农民的医疗需求受到抑制。医院对于患者的信息管理还局限在短时期病例信息的管理,没有建立起针对患者家庭情况、病例跟踪、就诊信息等综合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5)医护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完善乡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受到学历、培训经费缺乏等因素的

限制,多数乡镇医院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4提高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分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1加大乡镇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投入

对于乡镇政府与医院而言,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乡镇医院运营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此,首先应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资金投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4.2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需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的规范和管理,达到合理对药品的使用,对临床诊疗途径要录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从而方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使得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

4.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达到现有区域人群实现远程协助、远程医疗诊治的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患者的信息和档案可以被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调取及利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卫生服务能力。

4.4建立双向转诊系统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可以建立起双向转诊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下诊治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复进行化验和检查的费用,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可以实现患者在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平台上进行咨询和查询,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4.5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对于乡镇医院而言,应注重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同时,应注重对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专业知识与业务考核,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为乡镇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贯彻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

本文先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进行了叙述,提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对现有乡镇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改进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使得乡镇卫生院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更为健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们看病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慕华桥, 周文正, 杨莉, 等. 重庆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现状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34): 4688-4690.

[2] 董联虎. 乡镇卫生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药品管理应用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28): 151.

[3] 彭戈. 新津:以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动基层医改走向深入[J].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14, (21): 41-44.

[4] 陈群飞, 张武德, 王兴莲, 等. 我国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3, (6): 35-37.

第五篇:吉林省统计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按照统计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对信息化建设、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实际,为保障网络畅通、稳定、高效运行,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特对网络安全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一部分 组织管理与责任划分

第一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一位领导具体分管。

第二条 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及运行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统计机构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网络系统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部门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网络安全员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吉林省统计局网络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是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对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并对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安全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各地统计系统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

第五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是全省统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的统一规划、技术策划、工作协调、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安全监控、审计汇报、培训辅导等。 第六条 全省统计系统广域网部分各个节点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维护和安全技术管理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各地统计机构本地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在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的统一指导下,由各地统计机构的技术部门负责。

第七条 省局机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由省局办公室负责,各级统计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保密由相应单位的保密部门负责。

第八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应建立重大网络故障防范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网络故障、网络系统受到侵袭,应当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理。

第二部分 网络管理

第九条 新增广域网节点必须经过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审批。凡未经审批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断开。

第十条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互联网接入工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严格控制互联网接入口和接入终端数量,每个单位只允许有一个互联网出口。并且应当加强互联网接入终端和互联网接入口的安全保密管理,采取入侵防范、恶意代码检测等措施,增强防范信息泄露和窃取能力。

第十一条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需将本单位互联网接入情况(接入时间、带宽、运营商名称以及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手段等)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和安装网络设备。

第十三条 网络参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须将修改方案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批准、备案。

第十四条 各单位不得随意更改网络拓扑结构。

第十五条 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任意修改网络设备的IP地址,特别是重要设备的IP地址,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确需修改的,必须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审批、备案。

第十六条 未经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将其它网络设备接入统计系统网络,如:无线网络设备等。

第十七条 与网络及系统安全相关的一切设备和线路统一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安装、连接、设置和维护,未经数据管理中心许可,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改动。

第十八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包括网络硬件设备采购情况、软件的安装使用情况、IP地址分配情况和出现的故障记录情况以及设备的配置参数等。

第十九条 要运用可靠有效的网络监控工具,加强对网络的安全运行监控,发现异常或故障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各有关负责部门和网络管理联络员要保障本机构的统计广域网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要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暂时不能排除的故障,要向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报告故障现象,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派员协助处理。各单位的有关负责部门和网络管理联络员要积极配合故障排查工作,对发生相互推诿导致延误故障处理产生不良后果的,要通报批评,后果严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部分 网络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吉林省统计局制定的安全策略实施安全管理。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全省统计专网与互联网物理分离的有关规定,禁止内、外网混用。系统内部网络与外部因特网网络物理上必须隔断,全省各级统计机构不得私自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的网络连接(包含无线连接);不得私自建立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网络连接;不得私自建立远程拨号接入的网络连接。凡未经审批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断开。

第二十三条 所使用的网络安全产品必须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的认证并经国家统计局或省局测试后推荐。未通过安全检测的网络安全设备不得接入统计系统网络。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设备必须安排专人负责,适时调整安全规则,加强对安全设备的监控,及时整理安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加强对重要设备的口令管理,口令由专人负责设置并定期修改和存档。口令不能采用常用字符串,长度应不少于8个字符。

第二十六条 严禁各岗位人员越权操作,对重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应分级加设口令、规定用户访问权,以防止非法用户或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和文件的访问和修改。

第四部分 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定期测试网络到各节点的连通性,监测网络运行状态,了解网络运行质量,做好网络日常运行记录,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定期检查各类主机的资源使用情况,确保主机正常运转。

第二十九条 对网络、主机运行中的重要事件做好记录,对网络、主机运行故障要及时发现、分析、诊断,并采取措施尽快使网络、主机恢复正常运行,做好故障排除记录。故障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及上一级信息安全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操作人员不得修改计算机名、Host name等参数。

第三十一条 操作人员离开岗位时,应及时退出计算机操作界面,以防止他人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第五部分 备份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以提高数据的防毁能力和系统恢复速度。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数据、系统软件、参数设置的备份工作,数据库备份必须及时,备份介质必须异地保存。

第六部分 机房管理

第三十四条 新建和改建主机房应符合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11)。其他计算机设备较集中的场所如因实际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也应努力做好防雷、防尘、防磁、防潮湿、防静电、防火、防小动物等防护措施。

第三十五条 建立计算机网络机房管理制度。

保持机房内设备整齐清洁。进入计算机网络机房前,进行必要的除尘处理,换鞋入内;计算机网络机房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和从事其他不相关的工作,严禁带入和存放各种易燃、易爆、腐蚀和强磁、强辐射物品。

机房内设备未经机房管理人员许可不得随意挪动、拆卸和带出机房。如机房内设备确需变动的,须经机房管理人员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方可进行。

外单位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因工作需要需进入机房的,经信息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在信息主管部门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并履行登记手续,记录进入机房人员的姓名、事由、进出时间等。

第三十六条 严禁机房用电超负荷运行。机房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设备电源和照明用电以及其它电气设备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现隐患和火情时,应积极处理、及时报告。

第三十七条 定期检查计算机机房配备的专用空调设备,掌握专用空调设备的工作状况,定期清洗空调过滤设备,确保空调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十八条 定期检查机房供电电源、开关等电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十九条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灭火器使用年限情况,确保消防效果。

第四十条 定期检查机房的门窗,做好机房防盗工作。

第七部分 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

第四十一条 所有接入全省统计内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注册国家统计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客户端。

第四十二条 全省统计系统专网以及各单位自行接入的互联网均为非涉密网络,带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不得接入这两个网络中。

第四十三条 全省统计系统专网及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应当标注禁止处理涉密信息的标志。

第四十四条 使用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和自建互联网中,不允许有下列行为:

(一)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二)在互联网网站、论坛、博客、社交媒体等发布国家秘密;

(三)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等办理涉密业务,或者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四)使用网盘、云盘等互联网存储服务存储国家秘密;

(五)在互联网各类网络传媒的制作和播放中涉及国家秘密信息。

第四十五条 严禁在网络上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包括互联网)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应按照要求安装、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不得随意增加或删除计算机上统一安装的软件。

第四十八条 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一经确定用于外网或内网,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的,须报请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同意,并对计算机做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密处理后方能实施改动。

第四十九条 及时清理系统内部网络中不用或不常使用的计算机。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中不安全、不用或不常使用的服务必须关闭。

第五十条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补丁程序必须及时安装。

第五十一条 必须加强交换机冗余端口的管理。未经允许,外来计算机不得接入系统内部网络。

第五十二条 所有工作机必须安装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各类服务器必须安装病毒防火墙,在重要网关上必须采用网关级病毒防护。所有防病毒软件产品必须及时升级,并定期在网络上查、杀计算机病毒。

第五十三条 各市(州)数据管理中心(计算中心、计算站)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监控。定期将防病毒情况进行上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

第五十四条 建立全省病毒档案信息库,积累病毒档案信息和查杀方法,以便根据病毒特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查杀方法。

第五十五条 建立病毒通报预警机制。各单位在内网上检测到病毒,必须及时查杀并报告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在接报后,应立即向省局发出病毒警告。各单位在上报的同时,须做好事件的详细记录工作。

第五十六条 加强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各单位存放有数据业务和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及信息数据的存储介质,严禁外借。因工作需要确实需要外借时,系统内借用的,应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系统外借用的,必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移动存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查杀病毒处理,重要设备上不得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未经许可,外来移动存储设备一律不得使用。

第五十七条 加强共享目录、FTP、Mail、Web的管理,交换文件不允许使用共享目录进行交换。

第五十八条 禁止在工作机和服务器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或安装运行游戏。

第五十九条 对发现病毒但无法清除的计算机应立即断开网络,彻底清除病毒后方能连入网络。

第八部分 Vpn及电子邮件用户管理

第六十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账户用于统计系统内部员工暂时没有条件接入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确因工作需要需通过国际互联网接入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全省统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用于统计系统内部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交流和文件传输。

第六十一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及电子邮件用户账户管理工作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申请创建vpn账户、电子邮件账户及开通有关统计网络资源需由市(州)级统计局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十二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用户及电子邮件用户需加强用户口令管理,增强口令复杂程度,密码长度应在8位以上,须包含数字、字母及字符等内容,并定期、及时更改密码;

第六十三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用户及电子邮件用户不允许外借,各单位如有人员变动,请及时将人员名单报送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网络管理员将定期对vpn账户及电子邮件账户进行清理。

第九部分 检查和监督

第六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签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承诺书”,向省局承诺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第六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对日常运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若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

第六十六条 省局定期组织对各单位、各部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相应的考核范围。

第六十七条 省局不定期组织对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安装应用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部分 奖励和处罚

第六十八条 对在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和取得技术成果的,将给予表彰。

第六十九条 对违反网络安全管理规定,致使发生计算机网络运行中断等事故,将视情况情况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和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报省局党组,由局党组负责处理。

以上条款,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解释。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其它相关办法和规定的条款与之冲突,以此规定为准。

上一篇:物流市场营销策略下一篇:网络游戏开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