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规则

2024-04-12

创新大赛规则(共6篇)

篇1:创新大赛规则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及规则

2012-5-2

1.本届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每个参赛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

2.竞赛命题: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项目I:

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交错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多个圆棒,沿直线等距离摆放。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综合评定成绩。见图2。

图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3.1 本校制作

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参赛小车。3.2集中参赛

参赛队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并调试好的小车作品和关于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纸质版+电子版)参加竞赛。报告按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3.3报告的评分

由竞赛评审组对每个参赛队提交的方案报告进行评阅。此项成绩编号为IA,满分30分,其中结构设计方案7.5分,工艺设计方案7.5分,成本分析方案7.5分,工程管理设计方案7.5分。

(1)结构设计报告评分(7.5分)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A4纸1页),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 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设计思想;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正确;文字描述准确、清晰。(2)工艺设计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车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设计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3)成本分析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产品做成本分析,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 2 下载)。

(4)工程管理设计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2-3页)。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

总和每队的4个方案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本项成绩编号为IA,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A=30-15*(名次-1)/(项目I参赛队数-1)

3.4 现场竞赛 3.4.1 第一竞赛环节

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的作品,在集中比赛现场,加载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势能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质量为1Kg),在指定的赛道上(体育馆木质地板)进行比赛,赛道宽度为2米,赛道边界线是40*60mm矩形钢管。出发端线距第一个障碍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均为1米。小车出发时不准超过出发端线和赛道边界线,小车位置及角度自定,每队有2次机会,计算时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穿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擦碰障碍,但没碰倒者,视为通过);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小车停止。小车有效的运行距离为:停止时小车距出发线最远端与出发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此距离,每米得2分,测量读数精确到毫米;每绕过一个障碍得8分(以小车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为准),一次绕过2个或2个以上障碍时只算1个;多次绕过同1个障碍时只算1次,障碍物被撞倒不得分;障碍物未倒,但被完全推出定位圆区域(¢20 mm)也不得分。此项成绩编号为IB。

根据各队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B=70-4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按下面公式计算各队的阶段成绩, 编号为IAB:

IAB=IA+IB 根据各队的阶段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将项目I全部参赛队分为I-A组和I-B两个组,I-A组队数约占本组参赛队数50%,I-A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的竞争权利;I-B组参赛队获得二等奖的竞争权利。3.4.2 I-A组第二竞赛环节

1、现场加工制作

经抽签确定一个徽标方案,本组每队派出一名队员,进行该徽标方案的快速成型加工制作,规定加工时间60分钟,起评分20分;超过60分钟后完成的,每延长5分钟,扣1分;延时超过1小时还没有完成任务的,不得分。选手在加工竞赛过程中有违规现象,每发现一处扣罚1分,情节严重者加罚,直至停止其比赛;制作质量不符合要求者,每发现一处扣罚1分。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A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A1=20-1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2、按新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小车后,进行小车运行比赛。

a)经现场公开抽签,在1米±1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新的障碍物间距。b)本组各队根据新的障碍物间距对自己的小车进行调整装配或修配。组委会在现场提供普通车床、钳工台及调试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各队应完成调整修配内容。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c)本组各队携带调整修配后小车,在调整障碍物间距后的竞赛场地上进行比赛。竞赛计分规则同第一竞赛环节。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A2,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A2=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3.4.3 I-A组第三竞赛环节

现场答辩

根据I-A组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各队需准备关于本队参赛作品的工艺成本及管理对策等相关知识的答辩。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A3,按答辩得分由多到少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A3=(参加答辩队数+1)/2-名次

3.4.4 I-B组第二竞赛环节 按新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小车后,进行小车运行比赛。具体步骤如下:

a)经现场公开抽签,在1米±1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新的障碍物间距。b)本组各队根据新的障碍物间距对自己的小车进行调整装配或修配。组委会在现场提供普通车床、钳工台及调试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各队应完成调整修配内容。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c)本组各队携带调整修配后小车,在调整障碍间距后的竞赛场地上,进行比赛。竞赛计分规则同第一竞赛环节。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B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B1=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3.5 总成绩评定

I-A组各队最终成绩:

ZIA = IA1+IA2+IA3 I-B组各队最终成绩:

ZIB = IAB+IB1 4.竞赛项目Ⅱ

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障碍沿8字形轨迹绕行,绕行时不可以撞倒障碍物,不可以掉下球台。障碍物为直径20mm、长200mm的2个圆棒,相距一定距离放置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的中线上,以小车完成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见图3。

图3: 竞赛项目二所用乒乓球台及障碍设置图

参赛者参赛时,需要提交关于作品①设计说明书、②工程管理方案、③加工工艺方案、④成本分析方案报告。

4.1 本校制作: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参赛小车和关于小车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

4.2 集中参赛:参赛队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并调试好的小车作品和关于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纸质版+电子版)参加竞赛。报告按本届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4.3 报告的评分

由竞赛评审组对每个参赛队提交的方案进行评阅。其中结构设计方案7.5分,工艺设计方案7.5分,成本分析方案7.5分,工程管理设计方案7.5分。每出现一处不正确或不合理扣0.2-0.5分。

(1)结构设计报告评分(7.5分)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A4纸1页),设计说明书1-2页(A4)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 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设计思想;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正确;文字描述准确、清晰。(2)工艺设计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车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设计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3)成本分析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产品做成本分析,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4)工程管理设计报告评分(7.5分)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2-3页)。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

此项成绩编号为IIA,总和每队的4个方案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IA=30-15*(名次-1)/(项目II参赛队数-1)

4.4 现场竞赛 4.4.1 第一竞赛环节

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好的作品,在集中比赛现场,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 6 势能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质量为1Kg),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的上,绕放置在中线上相距不小于300mm距离(具体距离自定)的2个障碍物沿8字形轨迹绕行,出发点自定,绕行时不可以撞倒障碍物,不可以掉下球台,势能重块在整个绕行过程中不允许掉落。每队有3次机会,计算时,采用3次成绩中最好成绩。

一个成功的8字绕障方式为:小车在没撞倒障碍物、没掉下球台的情况下,行走轨迹为绕过两个障碍的封闭8字形,两个障碍分别在8字的一个封闭环内。比赛中,小车应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小车停止,障碍被撞倒后,裁判会扶起。小车绕障过程中每成功完成一个8字绕障得12分;完成8字绕行,只绕过1个障碍,得6分;完成8字绕行,没有绕过障碍,得2分;绕障过程中,一次绕过2个障碍,按只绕过1个障碍计分;没有完成8字绕行,不论是否绕过障碍,均不得分。障碍物被撞倒或被完全推出定位圆区域(¢20mm),视为没有绕过障碍;小车擦碰障碍,障碍物未倒,也没将障碍物推出定位圆区域,视为通过。势能重块脱离小车、小车停止或小车掉下球台比赛结束。

此项成绩编号为IIB。根据各队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IB=70-4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按下面公式计算各队的阶段成绩, 编号为IIAB:

IIAB=IIA+IIB 根据各队的阶段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将参赛队分为II-A和II-B两个组,II-A组队数约占本组参赛队数50%,II-A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的竞争权利;II-B组参赛队获得二等奖的竞争权利。4.4.2 Ⅱ-A组第二竞赛环节

1、现场加工制作

经抽签确定一个徽标方案,A组每队派出一名队员,进行该徽标方案的快速成型加工制作,规定加工时间60分钟,起评分20分;超过60分钟后完成的,每延长5分钟,扣1分;延时超过1小时还没有完成任务的,不得分。选手在加工竞赛过程中有违规现象,每发现一处扣罚1分,情节严重者加罚,直至停止其比赛;制作质量不符合要求者,每发现一处扣罚1 7 分。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IA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IA1=20-1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2、按新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小车后,进行小车运行比赛。

a)经现场公开抽签,在300-5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新的障碍物间距。b)本组各队根据调整后的障碍间距,对自己的小车进行调整装配或修配。组委会在现场提供普通车床、钳工台及调试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各队应完成调整修配内容。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c)本组各队携带调整修配后小车,在调整障碍间距后的竞赛场地上进行比赛。竞赛计分规则同第一竞赛环节。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IA2,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IA2=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4.4.3 Ⅱ-A组第三竞赛环节

现场答辩

根据II-A组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各队需准备关于本队参赛作品的工艺成本及管理对策等相关知识的答辩。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IA3,按答辩得分由多到少排名,成绩按下列公式计算:

IIA3=(参加答辩队数+1)/2-名次

4.4.4 Ⅱ-B组第二竞赛环节

按新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小车后,进行小车运行比赛。

a)经现场公开抽签,在300-5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新的障碍物间距。b)本组各队根据调整后的障碍间距,对自己的小车进行调整装配或修配。组委会在现场提供普通车床、钳工台及调试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各队应完成调整修配内容。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c)本组各队携带调整修配后小车,在调整障碍间距后的竞赛场地上进行比赛。竞赛计分规则同第一竞赛环节。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IIB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

IIB1=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

4.5 总成绩评定

Ⅱ-A组各队最终成绩:

ZIIA = IIA1+IIA2+IIA3

Ⅱ-B组各队最终成绩:

ZIIB = IIAB+IIB1

5.奖项分配

5.1“竞赛项目I”奖项分配:

按“竞赛项目I”参赛队数的30%获得一等奖,随后的40%获得二等奖,其余获得三等奖或优秀奖,中途放弃比赛者无奖。

一等奖在I-A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IA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需一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一等奖,I-A组剩余队伍颁发二等奖。其余二等奖名额在I-B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IB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余二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二等奖,I-B组剩余队伍视具体情况颁发三等奖、优秀奖或无奖。

5.2“竞赛项目Ⅱ”奖项分配:

按“竞赛项目II”参赛队数的30%获得一等奖,随后的50%获得二等奖,其余获得三等奖或优秀奖,中途放弃比赛者无奖。

一等奖在II-A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IIA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需一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一等奖II-A组剩余队伍颁发二等奖。其余二等奖名额在II-B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IIB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余二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二等奖,II-B组剩余队伍视具体情况颁发三等奖、优秀奖或无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秘书处

2012.5.2

篇2:创新大赛规则

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7年修订)

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为创新项目竞赛和创新作品评比展示。创新项目竞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创新作品评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信息可登录吉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服务平台()下载、查阅。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一、学科分类

(一)小学生项目

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技术: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行为与社会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动物的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中学生项目

1.数学:包括代数、分析、组合数学、博弈论、几何与拓扑、概率与统计等。

2.物理与天文学:包括力学、磁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计算力学、原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核与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学、生物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物理仪器等。

3.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

4.动物学:包括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和生长、分类和进化等。

5.植物学:包括植物生长和发育、生态学、遗传学(育种)、生理学、病理学、分类和进化、农林科学等。

6.微生物学:包括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和抗生素等。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析生物化学、医药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8.生物医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疾病遗传学、营养学、病理生理学、转化医学等。

9.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大气科学、气候科学、环境对生态系统影响、地球科学、水科学、生物降解、土地开垦、水土保护和改良、水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废物的回收、管理和处置等。

10.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网络安全、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电路、物联网、微控制器、网络与数据通讯、传感器、信号处理、机器人与智能机等。

11.工程学:包括航天与航空工程、土木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摄影工程、音响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等。

12.能源科学:包括替代燃料、燃料电池和电池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材料、水力发电、核能、太阳能、火力发电、风能等。

13.行为和社会科学: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

1.申报者在竞赛申报时为省内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每个参赛学生(包括集体项目的学生)在一届大赛中,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2.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

3.申报项目必须是从当年 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4.集体项目要求:

(1)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指同一城市或县域)、同一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合作项目。

(2)集体项目不能在研究过程及参赛中途加入新成员。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熟悉项目各项工作,合作、分担研究任务,提交的研究成果应为所有成员共同完成。

(3)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的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4)多人集体完成的项目不能作为个人项目申报。如该项目可以分为数个子项目,某个子项目确系某一申报人独立完成,可以将该项目作为完成人的个人项目申报。

5.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果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本次参赛的研究工作需持续一年以上,申报材料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每个项目最多只能申报三名辅导教师。

(二)不接受的申报:

1.项目内容和研究过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2.涉及有风险的动物、微生物,人体或动物离体组织、器官、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小学生研究项目。

3.不符合申报项目要求(参见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的项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书:完整填写大赛组委会当年发布的申报书。

2.查新报告:每名申报者须在项目研究开始前和申报参赛前对项目选题和内容分别进行查新检索,并提交查新报告。

3.项目研究报告及附件:项目研究报告字数应不少于2千字、不超过 1万字,附件只提交研究报告中的辅助图片,其他附件材料只填报清单,申报时不需要提交。入围终评的项目,必须在终评问辩现场向评委提供原始实验记录、研究日志等相关附件材料,并现场展示项目研究报告中提到的主要创新点。

4.证明材料:项目涉及下列内容的还须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1)医疗保健用品,由省级以上相关医疗科研部门开具临床使用鉴定。

(2)动物、植物新品种,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开具证明,证明确为培育和发现的新品种。

(3)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由省级以上林业等管理部门开具证明,证明项目在研究过程没有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三、表彰和奖励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项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30%、二等奖30%、三等奖40%,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四、评审

(一)评审原则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来自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4.创新性:指项目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设备或工具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

5.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等。

6.实用性:指项目成果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小学生项目的评审重点考查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

(二)评审程序

1.资格审查:大赛组委会根据规则对所有申报项目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审查过程中如发现项目申报材料存在问题或缺失,申报者可在组委会规定的修改时间内对项目材料进行修改和补充,符合规则的项目可获得参加初评的资格。

2.初评:通过参赛资格审查的项目由评委会组织学科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

3.终评:大赛组委会选聘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终评评审委员会,通过现场审阅材料和项目问辩,评选产生大赛各奖项。入围终评的项目须申报者本人参加终评评审活动,如未参加终评的中学生项目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4.申报和初评阶段,出现对参赛项目的投诉且经调查属实,或经评审专家调查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终评阶段,如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项目作者答辩情况或研究项目实际水平不符合获奖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表决,可不授予竞赛奖项。

五、终评展示和交流活动

1.参赛学生有义务参加大赛终评展示期间组织的公开展示、公众讲解和学生交流等活动。

2.项目展示按学科分区,由组委会提供项目展区的基本展板、展台和简单工具。

3.每个项目分配的展示空间由项目作者负责设计和制作相关展示材料,并负责展示材料的携带、安装布设、保管和维护。有实物作品的研究项目,必须将实物作品带到现场展示。

4.每个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高 1.2米、宽 0.9米)。参展实物宽不超过1.5米,高不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100千克。项目展示材料中不能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管制刀具;展品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20伏。同时向主办单位提交分辨率不低于200像素的电子展板。

5.每个项目应提交电子展板,要求:竖版长宽比为4:3,格式为jpg,分辨率为不低于300dpi。

6.项目的展示材料中不得出现指导教师姓名、专家评价、媒体报道材料、以往获奖情况、正在申请或已获得专利情况等信息,不得出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内容。

7.项目布展完毕后需要接受组委会的检查,包括展板、展品、展示内容,检查合格才能进入评审程序。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一、项目分类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分为科教制作类和科教方案类。

科教制作类项目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或改进的为科技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具、仪器、或设备等。其中,科教制作类按学科分为物理教学类、化学教学类、生物教学类、数学教学类和其他。

科教方案类项目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撰写的科技教育活动或教学的预设方案。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

1.申报者为中小学校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各级教育研究机构、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和活动场所的科技教育工作者。

2.每个申报项目只能有一名申报者,不接受集体项目申报。3.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参赛项目。

4.申报者所申报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必须是从当年3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科教方案类项目须是已经开始实施或实施完成。

5.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果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不接受申报的项目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项目。

(2)涉及食品技术、药品类的项目。(3)不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

7.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将从全省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二)申报材料

申报者需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申报书:完整填写大赛组委会当年发布的申报书。

2.项目报告:必须是单独于申报书之外的书面报告。科教制作类的项目报告须包含以下内容的文字介绍,并附实物照片或设计图等:

(1)项目的科学原理。(2)项目的教学用途与用法。

(3)在现有教具基础上的改进点和创新点。(4)项目的其他介绍。

科教方案类的项目报告须包含以下内容的文字介绍:(1)方案的背景(需求分析)与目标。(2)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3)方案的主体部分: a.活动内容、过程和步骤 b.难点、重点、创新点

c.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d.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e.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4)活动已开始实施或实施完成的证明材料。

三、表彰和奖励

奖项按项目类别设一、二、三等奖,各奖项的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30%,二等奖30%,三等奖40%,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四、评审

(一)评审原则

1.科教制作类项目评审原则

(1)自己选题:制作选题必须为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2)自己设计:实质性的改进部分应由本人设计。(3)自己制作:本人应参与力所能及的全部制作。

(4)科学性:该项制作克服了现有成品的某些缺陷或不足,比现有成品更趋合理。

(5)先进性:该项制作与现有成品相比,在材料、工艺、手段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6)实用性:该项制作与现有成品相比,在制造、成本、使用效果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改进,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方面,有显著进步。

2.科教方案类项目评审原则

(1)科学性:方案所述概念和原理具有可靠性,即不违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技术和工程学等所涵盖的基本规律。

(2)教育性:符合科技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青少年有较大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能启迪青少年主动学习,能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有利于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青少

年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

(3)创新性:内容、过程或方法的设计有创意;整个教学或活动的构思新颖、巧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4)可行性:符合方案设计对象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具备方案实施的必备条件;不会超越当地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便于在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不增加青少年的负担。

(5)示范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着重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便于推广普及。

(6)完整性:活动过程完整;实施步骤阶段清晰、具体,过程连续且有始有终。

(二)评审程序和办法

1.资格审查:大赛组委会根据规则对所有申报项目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将获得参加初评的资格。

2.初评: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申报材料按项目分类进行评审。3.终评:项目评审采取项目问辩的形式,按项目分类分组进行问辩和考察。获奖等级和名次根据项目总成绩确定。如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作弊,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参赛科技辅导员在终评期间应严格遵守大赛组委会的各项组织纪律和赛程安排。如出现违纪行为,经大赛监督委员会和评审评委会研究,视具体情况核减项目得分。入围终评的项目作者因故未参加终评活动,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由此产生的名额空缺不予递补。

五、终评展示和交流活动

1.参赛科技辅导员有义务参加大赛终评展示期间组织的公开展示、公众讲解和交流等活动。

2.项目展示按项目类型分区,由组委会提供项目展区的基本展板、展台和简单工具。

3.每个项目分配的展示空间由项目作者负责设计和制作相关展示材料,并负责展示材料的携带、安装布设、保管和维护。有实物作品的研究项目,必须将实物作品带到现场展示。

4.每个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高 1.2米、宽 0.9米)。参展实物宽不超过1.5米,高不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100千克。项目展示材料中不能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管制刀具;展品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20伏。

5.每个项目应提交电子展板,要求:竖版长宽比为4:3,格式为jpg,分辨率为不低于300dpi。

6.项目的展示材料中不得出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内容。

7.项目布展完毕后需要接受组委会的检查,包括展板、展品、展示内容,检查合格才能进入评审程序。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规则

一、学科分类

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

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技术与工程: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其他:不属于上述四类学科的其他科技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要求

1.申报的科技实践活动应是青少年以团体(如:小组、班级、社团、年级、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某一科技主题开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2.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符合以下原则:(1)亲历性: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2)自主性:以学生为活动主体。(3)协同性:广泛的社会合作和参与。

(4)整合性: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认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活动目的明确,有完整的活动计划或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器材或材料、活动内容、组织实施方法、总结交流方法等)。

4.按照活动计划或方案完成了活动并进行了交流总结。

三、申报要求

1.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均可以团体名义将其参与或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申报参赛。

2.每个项目应提交电子展板,要求:竖版长宽比为4:3,格式为jpg,分辨率为不低于300dpi。展板中不得出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内容。

3.对于以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名义申报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在校学生总数或本地区学生总数的 30%以上。

4.申报团体需提供以下材料:(1)完整填写的申报书。

(2)活动报告及附件:活动报告应由活动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撰写,报告内容包括活动选题、设计、准备、实施、成果、总结反思或建议等,字数不超过1万,可附相关图片、学生活动成果或体会、活动成效的评估报告或新闻报道等。附件大小不超过5MB。

5.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将从全省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四、表彰和奖励

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 30%,二等奖 30%,三等奖40%,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五、评审

(一)评审标准

1.示范性:活动选题、活动设计理念和组织形式有创新和示范作用,实施过程中有广泛或深入的社会合作和参与。

2.教育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参与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兴趣。

3.完整性:活动报告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活动成果明确突出并进行了实践成果的交流总结。

(二)评审程序

根据规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参赛活动可进入评审。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活动进行评审,确定获奖等级。由主办单位择优统一制作展板进行公开展示。如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抄袭,则取消参赛资格。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规则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旨在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科学思维和创意设计解决方案,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应是针对生活中或科学技术领域中某一个问题所提出的创新性科学设计或解决方案。

2.作品主要以文案形式说明创意,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相关背景综述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设计模型、解决思路、方案等。可附加设计图或图片。

(1)文案字数1000-2000字。

(2)设计图和图片总计数量不超过5幅,须包含图标或图注,格式为jpg,分辨率为300dpi。

3.作品内容应为申报者本人提出,文案和设计图等应为本人撰写制作,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仅接受个人申报,不接受集体作者的作品。

5.作品中内容不得仿冒、抄袭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者:申报时为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

2.申报材料:完整填写的申报书。每个项目应提交电子展板,要求:竖版长宽比为4:3,格式为jpg,分辨率为不低于300dpi。

3.展板中不得出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内容。

4.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将从全省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三、表彰和奖励

奖项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30%、二等奖30%、三等奖40%,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四、评审办法 1.评审标准

(1)创新性:选题独创,设计构思新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策略有创新。

(2)科学性:解决方案或设计采用的是科学方法或选题属于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

(3)实用性:选题应有生活实际或科技发展需求。2.评审程序

根据规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作品可进入初评。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进行终评,按申报者申报时所在年级分为小学组、初中组以及高中组,确定获奖奖项。由主办单位从获奖作品中择优统一制作展板进行公开展示。如发现作品抄袭,取消参赛资格。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规则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内容应为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

2.作品形式:参赛作品的画种、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尺寸规格为4开。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

1.创新大赛举办当年3月1日之前,凡年龄为5-14周岁的少年儿童独立完成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均可申报参赛。参赛作品应为个人作者的原创作品。

2.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将从全省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二)不接受的申报

非绘画类的美术品与工艺品;画幅尺寸不符合规定;包含神鬼迷信故事内容等。

(三)申报材料 1.完整填写的申报书。

2.绘画作品:全省比赛只接收作品的电子副本。文件格式为jpg,分辨率为300dpi。

三、表彰和奖励

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各奖项的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30%,二等奖30%,三等奖40%,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四、评审

(一)评审标准

1.想象力:作品选题的新颖程度和创意所展现的想象力。2.科学性:作品主题思想与科学技术相关。

3.绘画水平:作品创意的画面表现力,包括画面设计、色彩处理和绘画技巧。

(二)评审程序

篇3:创新大赛规则

从美国学者Mitchelly V·Charnley在20世纪30年代对报纸报道的准确性研究中开始提出公信力问题起,有关公信力的研究开始进入大众传媒研究的视野。我国对大众媒体公信力的研究相对较晚,自2003年非典之后,大众媒介的公信力问题才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讨论热点。

大众媒介的公信力最初被视为媒介本身的一种属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公信力不仅仅是媒介的一种属性,更多的是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1),于是,公信力研究的重点便从媒体转向受众。在受众与媒介交互作用的视野中,“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1)因此,媒介公信力的重要内核是受众对于媒介的信任。

如何提高受众对于媒介的信任?须知“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是对于媒介履行作为具有特定使命的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体验基础上的评价”。(1)

以下,本文将对《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的歌手选拔赛制进行分析,说明赛制规则的创新不仅是提升大赛评委公信力的一种手段,更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听到这样的语句,大家都明白正在播出的是电视歌手大奖赛的节目。大奖赛为什么就不能像一些体育比赛那样,定好了规则后照章执行,而省去这些重复的播报?其实这些繁复的话语背后所要表达的潜在含义是:“我是公正的。”

目前,歌唱大赛类节目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和美国FOX电视台的收视金牌《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等。然而,曾涌现出众多著名歌星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几年却渐显疲态,而且几乎每届都有选手出来揭“黑幕”。

在谷歌的搜索栏中键入“评委不公正”字样,会得到六十九万多条的相关信息。可见目前大众对歌唱大赛公信力的关注。

在分析观众的抱怨后,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评委的打分确实存在一些瑕疵而影响到赛事的公信力。比如,在2006年青歌赛组合类比赛中,韩磊和卞留念就因为给自己的学生打全场最高分招致观众质疑,最终韩磊在比赛中被请出评委席。有观众认为:“其实更多的时候,这些评委多打一分半分,根本看不出来。央视想保证比赛公正,但分是人打出来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完全操纵评委。”其实,受众群体也希望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合理的制度、公平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与传播者完全契合。

为了提高大赛的公信力,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些新尝试:采用扩大现场评委阵容、将其他赛事中知识问答的环节引用过来等等提升评判客观性的办法。然而,这些或许对收视有所裨益的举措还是遭到了很多观众、媒体及业内人士的质疑甚至批评。

当前常见的比赛大都设立了若干评委,每位评委独立地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打分,然后全部分数线性相加起来作为选手的总分,最后依据总分来排出名次。这样的规则有一个隐含的公平假设是:默认每一个评委在其中的“权重”应该是一样的。可是每个评委会有自己对“优”、“良”、“中”、“差”的标准。例如:在0~100分的范围中A评委对差的评分标准为0~20分,B评委对差的评分标准为却为90~92分,那么,最后产生的分数便不可避免地可能产生很大的标准偏差。要是评委在一起评分,可以交流出一个比较一致的“优”、“良”、“中”、“差”的标准,但却可能受到相互的影响而丧失了更重要的自己的“看法”。请多位评委来评分,就是要结合这些可能不同的“看法”以期得出相对公正的结果。一方面,评委必须独立评分,另一方面又期望每个评委“权重”一样大。这样就出现了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的做法,即在所有评委对一个特定参赛者的评分中,确定若干个最高和最低分为无效分数。这当然减少了偏差,也易于操作,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难以保证每一个评委“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

近年来许多大赛中评委的公信力和正义感形象的淡化使得大家不得不考虑寻求更客观的评价方法。值得借鉴的是《美国偶像》采用了与我国青歌赛完全不同的方法:在选手进入24强后,完全由观众的投票来决定选手的去留,从而避开了媒介和评委公信力的问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完全抛弃评委的赛制是否会落入更大的失误?毕竟,评委的专业性素养是保证大赛公信力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为了确保大赛的公信力,提升评委的公信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的“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就在赛制上进行了探索。

2006年的“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总决赛共入围50位选手,评判方式的主体为五位评委的投票,辅助方式为短信投票和声讯电话投票。比赛分为50进20、20进10、复活赛、10进5、5进3和总决赛这几个渐进的步骤。如此设置有利于观众对赛程的了解并形成持续的关注。如采用央视青歌赛的评分方式(给每位出场歌手一个确定的分值),那么在第一轮所有歌手亮相后,实际上排名已出现,后续的所有比赛都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要做的是:用一种简单的、有效的、公平的规则来实施整个比赛。同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受众最为关注的评委公信力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方法1:在比赛的50进20、20进10和复活赛阶段采用了排名计权的方式,并以观众的投票多少作为同场次中分值相同选手的排名依据。即10位选手演唱完毕,评委不必打分,只要排出自己判定的选手排名次序。计分时,按排名次序计权(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相加得到该名选手的分数,分值相同选手的排名依据观众的投票多少来分先后,支持率高的选手名次在前。这实际上是采用了统计学上常用的“标准化”的方法。还是用上面那个例子,如果期望两组数据的“权重”一样大、产生一样大的作用,我们将标准化前以0~100为范围的分值,线性标准化后成为以0~10为范围的分值,再线性相加为总分。下表中A/B两位评委的“评分标准”差距10倍,直接相加实在是不妥,处理后标准就比较一致了。

经标准化后的分值使评判更为客观。同时,由于只公布了选手在该期节目中的排名,便给后续的比赛节目留出了空间。

方法2:在10进5、5进3等场次的比赛中,精心设计了环节,每每形成选手一一对决的局面。例如,在10进5的淘汰赛中,规定由观众支持率最高的选手选择自己的对手,形成一个对决小组,接着再由剩余选手中的观众支持率最高的选手选择自己的对手,依此类推,形成5个对决小组,胜出者进入下一轮,失败者淘汰。在比赛中,评委不必打分,只要不断地在两名选手中做2选1的选择,避开了打分这一过程,而二人对决小组的形成又是随机的,这避免了许多评分上的弊端,消除了评委联合保某位选手过关的可能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赛的公信力、增强了比赛过程的突发性和悬疑感,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以下是大赛在2006年10月份至11月份总共11场直播的收视数据统计与同期相近时段其他节目的收视情况的比较:

从上表的数据可看出,本届大赛受众的反响十分积极。同时,参加本届大赛所有赛区的领队和歌手也都表示对结果心服口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直播的过程中,台湾地区的电视台和一些境外媒体当即和大赛的组委会取得联系,表示看了节目播出后一扫对中国大陆原来传统歌唱比赛的印象,表示了希望合作的意愿。祖国大陆一位著名作曲家在参加完总决赛后称:“这是一场少有的、干净的比赛。”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化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媒介自身的形象或信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信力。也就是说,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越高,其传播效果就越好,处理好媒介的公信力问题对于实现完整的传播具有十分紧迫的积极意义。

摘要:公信力的重要内核是受众对于媒介的信任。本文通过对《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赛制的分析,说明赛制的创新对规范评委的行为、提高大赛公信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信力,歌手赛,赛制

参考文献

[1]、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篇4:创业大赛里的那些“潜规则”

正文:

在北京的财富中心,刘女士开着白色宝马5系进入了地下停车场,她将收集过来的创业者的几个项目书与产品拿好后,从宝马车中出来,并回到了大厦的13层,她将自己带回来的“战利品”开始与她的投资总监、经理等投资团队分享。其中,有几个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生鲜O2O的项目融资资料非常细致,对市场、股权、未来愿景、以及融资需求做了全面的阐述,甚至涉及到创业团队的毕业院校、时间、工作经历。而接下来,刘女士需要做的就是对项目进行评估,或制定下一步的投资规划。

在五道口华清嘉园的公寓里,王先生是一位做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创业者,创业之初和几个伙伴一人凑了20来万组建了这一个移动视频直播平台,APP已经上线。王先生在公司是CEO,年仅26岁,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大量招聘技术、市场、运营,快速抢滩视频直播领域的市场份额,他明白,如果接下来半年之中没有拿到投资的话,目前公司20来人的团队面临发不出工资,或将面临创始团队投的钱就的打水漂的窘境。最近他开始疯狂的找投资者,在这方面,他几乎是一个新手。

投资经理还是忽悠高手?

比如,那位刘女士的宝马,就可能是租来的。据笔者了解,在北京财富中心一带,很多投资经理为了完成所谓的项目数量KPI等指标,需要对完成很多创业者项目的甄选与评估,很多创业者在投资经理的一顿忽悠一下,所有的防御力都失去了。

“壳公司”(基金公司)一般就是上游找钱与下游找项目,在上游获取投资人的钱,在下游寻找投资项目,而且为了吸引客户投资。对于上游通常采用“高市盈率”等吸引办法,以及“壳公司”包装好的那一套材料,但是一般对投资人都不会保障资金安全。

对于创业者,投资经理通常会大谈专业,比如:我们目前运作的基金规模、募集基金的强大渠道、我们的团队是金融学博士等等,我们能很快的安排你在新三板上市等等以此吸引……对于创业者而言,急切的融资需求往往对一些投资机构失去了判断性,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公司的实力全盘抖露在投资机构,同时帮机构经理完成了KPI。笔者还发现,更有融资到B轮的创业公司,将自己的融资报告递交给投资机构后,因为没有签约保密协议,机构间互相“串”项目,导致融资材料流失到竞争对手手中,这都是对创业公司造成巨大的隐患。

创业大赛粉墨登场

在2015年,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一夜之间,似乎“创业”成了年轻人必谈的话题,一股前所未来的创业浪潮,也促进了各类创业大赛、投资机构的兴风作浪。有些创业大赛的口号简直可以问鼎纽约广告奖:“为所有创业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同时为创业者提供最资金投入、无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有效的媒体营销、优惠的园区政策、精准的专家指导、专业的人力资源、法律、财务服务、以及最广泛的商界资源。”

这样一个创业大赛,笔者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蹊跷,一场信誓旦旦要为创业者提供这、提供那的创业大赛,成了机构完成KPI、电视台播出收视录、赞助商收获品牌曝光度,创业导师优化履历的表演,舞台中央的那一个创业者似乎成了一个任凭辱骂与点评的“道具”?

随便一数,现在大江南北,“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梦想、O2O创业、科技创业”等的创业大赛有几十场,分别有地府政府主办、投资机构、媒体机构协办。笔者在了解创业大赛后,也着实为参赛的创业和捏一把汗,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为拿下一轮投资,使出浑身解数,而这一些很有可能成为创业者的黄粱美梦。

笔者了解到的一场在江苏举办的创业大赛,号称是全球创业大赛,举办方是由当地研究院主办,而协办方则是由来总部位于北京、资金实力强大、运作过海外上市的“资深基金机构”协办,大赛对外宣传为创业者成立的“投资基金”高达1个亿,于是各路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线教育、O2O旅游、健康平台、环保科技以及移动医疗等领域的创业者纷纷报名,但是创业者最终能获得多少融资,媒体并没有公开报道。

同时,笔者还了解到,作为一场由当地研究院举办的创业大赛,主办方在甄选运作“创业基金”的投资机构时,不乏有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进行投标。这些机构为了获取对项目的优先投资权、争获评委席、赢得协办权等,需要自己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从企业文化、投资理念、运作基金的规模、成功案例、投资团队进行全面的美化。而对于这样的创业大赛,笔者发现存在多重潜规则与各种材料造假等行为。

潜规则一:内定“投资基金”运作机构

很多创业大赛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办、投资机构、媒体机构主办,在创业大赛运作之初,需要成立专项的“投资基金”用于对参赛的创业者进行投资。主办方通常会采用招标的形式,国内的主要投资机构也会纷纷报名去迎标,但是通常创业大赛的“投资基金”运作机构都是内定的。

潜规则二:投资机构材料造假严重

很多成长中的投资机构与一些较有名气的投资机构,在为了获得创业大赛的相关权限时,在招标的时候材料通常会造假,并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 企业管理的基金规模,为了对主办方传达公司实力,通常会将企业运作的基金规模放大,比如会将3000万说成1亿,以此证明实力。

第二, 机构的投资团队造假,这个现象在金融界是最严重的,金融投资学相对专业,业界也普遍注重学识学位,所以很多投机机构在团队包装上,都是“全球著名”和“国内著名”的博士、硕士等学位,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各类成功案例。而笔者发现:投资机构之间存在互相借用投资团队成员的等问题,比如有一位职业的投资人士出现在多个投资机构的“团队成员”中,同时还发现,很多团队成员拥有比较高的学位,但是真正的投资实战经验为零。

第三, 投资机构空壳基数大,在北京的很多投资机构在注册基金公司完成后,一般采用将资金进行转移,公司账上几乎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投资经理通过社交工具,大规模扫创业者的项目,其中不乏进行二手倒卖与交易、转移创业者的项目的情况,投资机构的空壳现象十分严重。

潜规则三:内定投资的创业项目

篇5:创新大赛规则

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一、学科分类

(一)小学生项目

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技术: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综合设计与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行为与社会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动物的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

(二)中学生项目

1.数学:包括代数、分析、组合数学、博弈论、几何与拓扑、概率与统计等。

2.物理与天文学:包括力学、磁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核与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学、生物物理、计算物理、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物理仪器等。

3.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

4.动物学:包括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细胞学、发育生物 学、遗传学、动物营养和生长、动物生理学、动物分类和进化等。

5.植物学:包括植物生长和发育、植物生态学、遗传学(育种)、植物病理学、生理学、植物分类和进化、农林科学等。

6.微生物学:包括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和抗生素等。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析生物化学、医药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8.生物医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疾病遗传学、营养学、病理生理学、转化医学等。

9.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大气科学、气候科学、环境对生态系统影响、地球科学、水科学、生物降解、土地开垦、水土保护和改良、水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废物的回收、管理和处置等。

10.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网络安全、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电路、物联网、微控制器、网络与数据通讯、传感器、信号处理、机器人与智能机等。

11.工程学:包括航天与航空工程、土木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摄影工程、音响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等。

12.能源科学:包括替代燃料、燃料电池和电池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材料、水力发电、核能、太阳能、火力发电、风能等。

13.行为和社会科学: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 1.申报者在竞赛申报时为省内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每个参赛学生(包括集体项目的学生)在一届大赛中,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2.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由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3.申报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4.集体项目要求:

(1)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超过 3 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指同一城市或县域)、同一学历段(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合作项目。

(2)集体项目不能在研究过程中及参赛中途加入新成员。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熟悉项目各项工作,合作、分担研究任务,提交的研究成果应为所有成员共同完成。

(3)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的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4)多人集体完成的项目不能作为个人项目申报。如该项目可以分为数个子项目,某个子项目确系某一申报人独立完成,可以将该项目作为完成人的个人项目申报。

5.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果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本次参赛的研究工作需持续一年以上,申报材料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每个项目最多只能申报三名辅导教师。

(二)不接受的申报:

1.项目内容或研究过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2.涉及有潜在风险的微生物,人体或动物离体组织、器官、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小学生研究项目。

3.不符合申报项目要求(参见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的项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书:完整填写大赛组委会当年发布的申报书。

2.查新报告:每名申报者须在项目研究开始前和申报参赛前对项目选题和内容分别进行查新检索,并提交查新报告。

3.项目研究报告及附件:项目研究报告字数应不少于2千字、不超过1 万字,附件只提交研究报告中的辅助图片。其他附件材料只填报清单,申报时不需要提交。入围终评的项目,必须在终评问辩现场向评委提供原始实验记录、研究日志等相关附件材料,并现场展示项目研究报告中提到的主要创新点。

4.证明材料:项目涉及下列内容的须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1)医疗保健用品,由省级以上相关医疗科研部门出具临床使用鉴定。

(2)动物、植物新品种,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出具证明,证明确为培育和发现的新品种。

(3)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由省级以上林业等管理部门出具证明,证明项目在研究过程没有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三、表彰和奖励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项分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颁发证书,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

四、评审

(一)评审原则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 评委会,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证据和数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

3.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4.创新性:指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工具(设备)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从新的角度或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提出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予以回答或解决。

5.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论证推理符合逻辑等。

6.实用性:指项目成果预期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包括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小学生项目的评审重点考查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践应用。

(二)评审程序

1.资格审核:所有申报项目材料根据规则进行资格审核,符合规则的项目将获得参加初评的资格。

2.初评:通过参赛资格审核的项目由评委会组织学科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3.终评:

大赛组委会选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终评评审委员会,通过审阅材料和现场问辩,评选产生大赛各奖项。入围终评项目须由申报者本人参加终评评审活动。如未参加终评的中学生项目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由此产生的名额空缺不予 递补。

4.申报和初评阶段,出现对参赛项目的投诉且经调查属实,或经评审专家调查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取消项目参赛资格。终评阶段,如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取消项目参赛资格;项目作者答辩情况或研究项目实际水平不符合获奖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表决,可不授予竞赛奖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一、项目分类

科技辅导员项目按项目类型分为科教制作类、科技教育方案类。

科教制作类项目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或改进的为科技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具、仪器或设备等。其中,科教制作类按学科分为物理教学类、化学教学类、生物教学类、数学教学类和其他。

科教方案类项目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撰写的科技教育活动或教学的预设方案。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

1.申报者为中小学校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各级教育研究机构、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和活动场所的科技教育工作者。

2.每个申报项目只能有一名申报者,不接受集体项目申报。

3.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参赛项目。

4.申报者所申报的科技发明类和科教制作类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科教方案类项目须是已经开始实施或实施完成。

5.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果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不接受申报的项目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项目。

(2)涉及食品技术、药品类的项目。

(3)不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

(二)申报材料 1.申报书:完整填写大赛组委会当年发布的申报书。

2.项目报告:必须是单独于申报书之外的书面报告。科教制作类的项目报告须包含以下内容的文字介绍,并附实物照片或设计图等:

(1)项目的科学原理。(2)项目的教学用途与用法

(3)在现有教具基础上的改进点和创新点。(4)项目的其他介绍。

科教方案类的项目报告须包含以下内容的文字介绍:(1)方案的背景(需求分析)与目标。(2)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3)方案的主体部分:

a.活动内容、过程和步骤

b.难点、重点、创新点

c.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d.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e.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4)活动已开始实施或实施完成的证明材料

三、评审

(一)评审原则

1.科教制作类项目评审原则

(1)自己选题:制作选题必须为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2)自己设计:实质性的改进部分应由本人设计。

(3)自己制作:本人应参与力所能及的全部制作。

(4)科学性:该项制作克服了现有成品的某些缺陷或不足,比现有成品更趋合理。

(5)先进性:该项制作与现有成品相比,在材料、工艺、手段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6)实用性:该项制作与现有成品相比,在制造、成本、使用效果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改进,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方面,有显著进步。

2.科技教育方案类项目评审原则

(1)科学性:方案所述概念和原理具有可靠性,即不违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技术和工程学等所涵盖的基本规律。

(2)教育性:符合科技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青少年有较大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能启迪青少年主动学习,能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有利于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青少年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

(3)创新性:内容、过程或方法的设计有创意;整个教学或活动的构思新颖、巧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4)可行性:符合方案设计对象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具备方案实施的必备条件;不会超越当地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便于在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不增加青少年的负担。

(5)示范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着重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便于推广普及。

(6)完整性:活动过程完整;实施步骤阶段清晰、具体,过程连续且有始有终。

(二)评审程序和办法

根据比赛规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参赛活动可进入评审。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活动进行评审,确定获奖等级。如发现申 报材料弄虚作假、抄袭,则取消参赛资格。

四、表彰和奖励

奖项按项目类别设一、二、三等奖,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规则

一、学科分类

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

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技术与工程: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综合设计与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其他:不属于上述四类学科的其他科技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要求

1.申报的科技实践活动应是青少年以团体(如:小组、班级、社团、研究活动小组、年级、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某一科技主题开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2.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符合以下原则:

(1)亲历性: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2)自主性: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3)协同性:广泛的社会合作和参与

(4)整合性: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认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活动目的明确,有完整的活动计划或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器材或材料、活动内容、组织实施方法、总结交流方法等)。

4.按照活动计划或方案完成了活动并进行了交流总结。

三、申报

1.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均可以团体名义将其参与或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申 报参赛。参加全国比赛的活动由省级竞赛获奖活动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2.对于以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名义申报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本校学生总数或本地区学生总数的 30%以上。

3.申报团体需提供以下材料:

(1)完整填写的申报书。

(2)活动报告及附件:活动报告应由活动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撰写,报告内容包括活动选题、设计、准备、实施、成果、总结反思或建议等,字数不超过1万,可附相关图片、学生活动成果或体会、活动成效的评估报告或新闻报道等。附件大小不超过5MB。

四、表彰和奖励

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五、评审

(一)评审标准

1.示范性:活动选题、活动设计理念和组织形式有创新和示范作用,实施过程中有广泛或深入的社会合作和参与。

2.教育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参与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兴趣。

3.完整性:活动计划和活动报告清晰完整。

(二)评审程序

根据规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参赛活动可进入评审。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活动进行评审,确定获奖等级。如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抄袭,则取消参赛资格。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规则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旨在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科学思维和创意设计解决方案,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应是针对生活中或科学技术领域中某一个问题所提出的创新性科学设计或解决方案。

2.作品主要以文案形式说明创意,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相关背景综述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设计模型、解决思路、方案等。可附加设计图或图片。

(1)文案字数1000-2000 字。

(2)设计图和图片总计数量不超过 5 幅,须包含图标或图注,格式为 jpg,分辨率为 300dpi。

3.作品内容应为申报者本人提出,文案和设计图等应为本人撰写制作,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仅接受个人申报,不接受集体作者的作品。

5.作品中内容不得仿冒、抄袭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者:申报时为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

2.申报材料:完整填写的申报书。

3.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由省级比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三、表彰和奖励

组委会将对作品申报书进行评审,评选“优秀创意奖”,颁发获奖证书。

四、评审办法

1.评审标准

(1)创新性:选题独创,设计构思新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策略有创新。

(2)科学性:解决方案或设计采用的是科学方法或选题属于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

(3)实用性:选题应有生活实际或科技发展需求。

2.评审程序

根据规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作品可进入评审。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审,按申报者申报时所在年级分为小学组、初中组以及高中组,确定获奖奖项。如发现作品抄袭,取消参赛资格。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规则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内容应为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

2.作品形式:参赛作品的画种、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尺寸规格为4开。

二、申报

(一)申报者和申报项目要求

1.凡年龄为 5-14 周岁的少年儿童独立完成的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均可申报参赛。参赛作品应为个人作者的原创作品。

2.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由省级竞赛获奖项目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申请。

(二)不接受的申报

非绘画类的美术品与工艺品;画幅尺寸不符合规定;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内容等。

(三)申报材料

1.完整填写的申报书。

2.绘画作品:绘画作品原件、作品的电子副本。文件格式为 jpg,分辨率为 300dpi。

三、表彰和奖励

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四、评审

(一)评审标准

1.想象力:绘画选题的新颖程度和创意所展现的想象力。2.科学性:绘画内容的科学依据、逻辑性。

3.绘画水平:画面设计、色彩处理和绘画技巧。

(二)评审程序

篇6:汉字听写大赛规则

总则:

1、本次大赛以党支部为单位,分3个回合进行比赛,最后按累计分数排名决出团体状元、榜眼、探花和优秀奖;

2、参赛队员必须以简体字作答,字体书写工整、笔画清晰、大小适中,在作答过程中,场上队友和现场观众不得提示,时间到或者作答完毕,由主持人判定对错,对于有争议的,交由仲裁组作最终判定;

3、所有台上的选手均不得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包括手机等电子设备),违者取消本回合比赛资格,并按失败方计分;

4、假如单回合中双方共同写出了所有的答案,则共同胜出;假如三回合最终得分出现同分的现象,各派出一名队员进行加时赛,直至最后决出胜负为止。

一、第一回合:词海车轮战

出战人数:2人 形式及范围:

1、形式:主持人说出一个词语,并要求选手写出词中的一个字,主持人会根据需要对词语进行解释以避免类似同音多词的情况出现;

2、范围:答案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及第11 版《新华字典》为准。

比赛规则:

1、比赛前抽签确定A、B、C、D队,比赛开始先由各队的1号队员作答,再到各队的2号队员作答:假如回答正确,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并继续出题,由下一位作答;假如回答错误,主持人宣布回答错误,该名队员即被淘汰,该队剩下1名队员进行余下比赛,以此类推;最终所有队员被淘汰的队伍即判第一回合作战失败,最后一支坚守在场上的队伍成为第一回合的第一名;

2、参赛队员在主持人读完题目和解释,并说“开始计时”后方可作答,需在限时三十秒内写出正确答案,计时员会在剩余10秒和时间到的时候示意提醒,限时内无法作答或回答错误者即被淘汰,计时员示意时间到还在作答者,答题无效;队员也可以在限时内向主持人示意回答完毕,回答完毕后答案不能再修改。

分制:第一名得50分,第二名得40分,第三名得30分,第四名得20分。

二、第二回合:拼音对战

出战人数:2人(队员不可与第一回合重复)形式及范围:

1、形式:题目为没有声调的拼音,选手需写出与此拼音相对应的汉字,不能重复;

2、范围:bo、yu、wei、di、jie、qiang、huan、shu,任何声调均可,答案以第11 版《新华字典》中所出现的简体字为准,不包含繁体字和异体字。比赛规则:

1、按照第一轮得分情况,根据排名进行两两对战:第一名(A)vs第四名(D)、第二名(B)vs第三名(C);

2、首先由A对战D。比赛开始,由D队从1至8个题号中选取1题,主持人对题目进行简要说明后,先由各队的1号队员作答,再到各队的2号队员作答:假如回答正确,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到下一位作答;假如回答错误,主持人宣布回答错误,该名队员即被淘汰,该队剩下1名队员进行余下比赛,以此类推;最终所有队员最先被淘汰的队伍即判对战失败,对手获胜;

3、第二名(B)与第三名(C)的对战规则同上;

4、参赛队员在主持人说“开始计时”后方可作答,需在限时十五秒内写出正确答案,期间计时员不再提醒剩余时间,只在时间到的时候示意提醒,限时内无法作答或回答错误者即被淘汰,计时员示意时间到还在作答者,答题无效;队员也可以在限时内向主持人示意回答完毕,回答完毕后答案不能再修改。

分制:胜利队伍得30分;失败队伍得10分。

三、第三回合:自由挑战

出战人数:1人(队员不可与第一、第二回合重复)形式及范围:

1、形式:题目为部首,选手需写出以此为部首的汉字,不能重复;

2、范围:纟、宀、忄、钅、石、心、月,答案以第11版《新 华字典》中所出现的简体字为准,不包含繁体字和异体字。

比赛规则:

1、赛前,按照前两个回合的得分情况进行排名,由高到低分别为:A、B、C、D队;

2、比赛开始,D队从A、B、C三队中选取其中一队,进行对战。被选中的队伍可选择接受挑战或不接受挑战。假如B队接受了D队的挑战,由B队从1至7个题号中选取1题,主持人对题目进行简要说明后,D队先作答,再到B队:假如回答正确,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下一队继续作答;假如其中一队回答错误,主持人宣布回答错误,该队宣告战败,另一队获胜;

3、接着轮到C队选择对手,以此类推,比赛规则同上;

4、参赛队员在主持人说“开始计时”后方可作答,需在限时十五秒内写出正确答案,期间计时员不再提醒剩余时间,只在时间到的时候示意提醒,限时内无法作答、回答重复或回答错误者即宣告战败,计时员示意时间到还在作答者,答题无效;队员也可以在限时内向主持人示意回答完毕,回答完毕后答案不能再修改;

5、本回合每队均有3个锦囊可使用,每个锦囊仅可使用一次:①15秒的时间与队友讨论;②一次换人机会,换另一位队友完成后面的作答;③问现场观众一个字,由现场观众上台作答。

分制:不接受挑战的队伍扣5分,接受挑战后胜利队伍得20分;失败队伍扣10分,使用1个锦囊扣5分;每轮挑战后,公布实时得分。

四、加时赛

出战人数:1人(5位队员之一)形式及范围:

1、形式:参照第一回合“词海车轮战”,主持人说出一个词语,并要求选手写出词中的一个字,主持人会根据需要对词语进行解释以避免类似同音多词的情况出现;

2、范围:答案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及第11 版《新华字典》为准。

比赛规则:

1、比赛开始,抽签确定A、B队,A队先作答,再到B队:假如回答正确,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并继续出题,由下一队作答,以此类推;与第一回合的规则不同的是,在同一轮中,A、B两队均回答错误或者回答正确时,不能判定胜负,需继续进行下一轮,只有当其中一队回答正确,而另一队回答错误时,回答正确的一队才获胜。

上一篇:高中秋季期工作亮点及第二学期工作思路下一篇:三角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