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经典语录

2024-04-27

魏书生经典语录(共9篇)

篇1:魏书生经典语录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经典语录

1.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组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板书,注意教态,说话语音变化,引导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请学生猜测教师,恰当用一点班级用语,请学生说读写,组织学习竞争,多喝学生商量,施加喜欢上课的意念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坚持写日记,欲擒故纵,改写模仿,激发兴趣,写作形式多样,专项突破,学会批改,注重育人 3.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出题,答题,评卷,补考,总结 4.会研究“学”,才会研究“教” 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6.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颗好心 7.语文十个分枝:拼音,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8.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意的心里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便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9.好学,善思,乐观,积极,豁达,坚强是我的助手 10.建立计划系统+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反馈系统 11.掌握工具不是目的,利用这一工具才是目的

12.他扎扎实实学字,词,句,语,修,逻,认认真真作文,又喜欢读中外名著

13.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弯路 14.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文言文:字,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古代,现代,当代,外国;阅读和写作: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 15.四遍: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16.文章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7.组织教学:集体唱一首歌+集体朗诵+口头作文+气功冥想+再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扮演杰出人物的角色

18.读课文:教师泛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书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

19.确定语文课六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20.自学计划:1终生德智体奋斗目标,努力方向;2十年达到什么高度,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3一年做完哪些事,德智体各方面努力追上哪几位同学;4一天怎样度过,怎么安排作息时间

21.怎样培养学生自留作业的能力:注意从基本定量,总体设计,个别指导,持之以恒,强化检查的五个方面做起 22.培养学生从自己,从身边,从眼前,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23.建立语文知识树

24.在整个语文工作之中,提出五育(德,智,体,美,劳)十二科(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一起抓

篇2:魏书生经典语录

2、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3、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4、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5、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6、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界的真正财富

7、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8、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10、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11、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2、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13、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1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15、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自己努力的16、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17、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18、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19、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20、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21、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22、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3、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24、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25、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26、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27、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28、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29、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30、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31、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32、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33、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34、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

35、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6、我总想:别人有短处,我没看到,自己并不失去什么。别人有长处,自己没学来,就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

37、我常想: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若对它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38、助人时且助人。没有能力相助时,也决不贬低人,决不嘲笑人。

39、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40、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

41、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

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

42、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害学生。

43、埋怨外界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太困难,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少。

44、改变了自己,你会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天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天更蓝。

45、能将平凡的人生感受的不平凡,这便是生活的艺术。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喜有乐,有科研成果,这便是工作的艺术。

46、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47、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48、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当不能登上更高的位置,就应该更多的珍爱、发展自己所处位置的阳面,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等待好的机遇。

49、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50、改变自己和改变外界,应该前者先行。

]

51、人应当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我”更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人

工作学习起来才乐趣,有意义。

52、忍一忍,天高地阔;让一让,浪静风平。人间的许多矛盾、麻烦都可以在忍让中消失。

53、惭愧不应该用泪水表示,应该用更勤奋的学习,加上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表示。

54、尊重认识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人生的一种目的。我常觉得,尊重人又是一种能力。

55、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

56、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

57、在东方式的嫉妒最近几百年不可能根绝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改变自己的观念,求得心理的平衡,以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倘若真的跟低层次的人斗起来,那不仅会耽误自己前进的路程,更可悲的,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跟低层次的人争辩,你需要低层次的观念、低层次的表情,以及低层次的语言,才显得相称。你愿意这么做吗?

58、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59、心自安详气自宁。

篇3:魏书生教育名言

2.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3.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 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4. 明天的希望, 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5. 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 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6.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 你也可以发光。

7.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 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8. 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9.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 0.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 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 1. 人的价值, 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1 2.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1 3. 青春, 一经典当, 永不再赎。

1 4. 没有了爱的语言, 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篇4:图说魏书生

唐老师今年已经75岁高龄,从当班主任到进行班集体建设研究,他走过了50多年的教育生涯。他的身份很普通,退休前只是江苏省无锡市教科所的一名德育教研员。然而,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从魏书生成名的上世纪80年代起,唐老师就一直在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

“研究班集体建设,不到盘锦非好汉”

——唐云增老师如是说

今年10月份,为了筹备“第十九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我和唐云增老师一起来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盘锦。10月14日上午9点,魏书生老师约见了我们两人。那天,唐老师很早就叫我起床吃早餐。他对我说,我们得早点作准备,不要迟到了,还叮嘱我一定带好相机,并检查了好几次他带来的关于“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资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9点整,我们准时来到盘锦市教育局三楼楼梯口303房间——魏书生老师的办公室。魏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寒暄的话还没有说完,唐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谈起他“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当唐老师把一幅“魏书生班级教育操作系统图”展开时,魏书生老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说,30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以这样的方式来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听了唐老师对这幅图的构思和创作过程,魏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样的图简明扼要,抓住了关键,老师们一看就懂,很实用⋯⋯

唐老师把他带来的图一幅又一幅展现出来讲给魏书生,魏老师站在旁边,时而非常专注地听着,时而兴奋地和唐老师交流着⋯⋯虽说盘锦已是秋意深深,然而此时,在魏书生简陋的办公室里,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和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让人感到了浓浓的春意。我拿着照相机,一次次记下他们交流的瞬间。

当我们走出盘锦市教育局大楼时,已是中午时分。站在楼前,唐老师仍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笑着对我说:“研究班集体建设,不到盘锦非好汉。”

入迷者事竟成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都有一种痴迷的状态。唐老师对于自己独创的“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也有一种让人敬佩的痴迷。这种沉醉其中的痴迷,带给他的是思考的幸福和快乐。

每一次见到唐老师,我都会注意到他那个随身背着的黑色小挎包,吃饭时也不离身。我以为那里面是贵重的钱财。然而,今年3月在西安,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里面装着的全是他研究魏书生的资料,有魏书生的文章,有构思的草图。我随手打开一本魏书生写的书,每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唐老师写的批注,文字量有的比正文还多。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怪不得你与这个包形影不离,原来,里面是比钱财更贵重的宝贝啊!

魏书生约见我和唐老师当中,临时出去办事,在那10多分钟时间里,唐老师对魏书生简陋的办公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会儿让我帮他拍下墙上周恩来的画像,一会又让我拍下魏书生办公桌上的摆设,还让我拍下了魏书生坐着的那把老式木椅。他对我说,任何一个优秀班主任,他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一个人的人格就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可谓一叶知秋。他告诉我,研究魏书生,他除了读魏书生的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走访和魏书生关系密切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关于魏书生的生活“趣事”,这些事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他教育人生的基石。他说的这几句话,既有一个研究者敏锐的触觉,又有一个研究者深刻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由于要用图画来阐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所以唐老师非常关注各种各样的图案。在盘锦,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一道菜上来后,唐老师握着筷子,凝神看着。坐在旁边的我说,唐老师,您愣什么神儿?动筷子啊!他侧过头悄悄对我说,这道菜是一个美丽的图案,受它的启发,我又有一幅图了。在魏书生老师的办公室里,他对那个简易沙发的外套产生了兴趣,因为布料上的图案是四方连续的枫叶。他说,枫叶有思念的意思,这个图案对我很有启发⋯⋯

唐老师多次和我说过,他的思考,很多是在做梦时形成的,而且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半夜几点,做梦醒来,他一定克服浓浓的睡意,当即把梦中的情境记下来。

我们都听说过很多有关科学家成功的灵感来自梦境的故事,这不是神话和传奇,是他们痴迷投入的必然结果。面对唐老师的痴迷,我想说,入迷者,事竟成!

独木桥畔风景美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最忌讳的就是不经过独立思考而进行材料的堆砌,尤其当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教育家的时候。唐老师的“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无论从研究方法、表述形式还是研究途径来说,都是一种独特的创造。唐老师曾不止一次和我说,他的这项研究走的是“独木桥”。然而,在我看来,他所走过的独木桥却另有一番吸引人的风景。

“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对于中小学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来说,简明扼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对于研究者来说,每一幅图又内容丰富,思考深刻。这些图,既是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阐释,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哲学元素、国画写意意境,细细揣摩,耐人寻味。

唐老师对我说,他只有上师范时学到的一点绘画常识,目前的这些图画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他的思想,他让我为他物色一两位既热爱教育研究,又有绘画天赋的人选,帮助他作进一步的完善。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他的研究不一定要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一个新视角和新途径,于此,已是意义非凡了。

唐老师的研究方法也很独特。为了抽取魏书生做班主任工作最本质的要素,他复印了魏书生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所有著述,把魏老师用过的一个又一个方法、表述过的思想逐条剪下来;然后,他准备了十几个洗菜用的小箩筐,拿着剪下来的这些纸条,把意思相似或相同的分别投进同一个小箩筐内,他称之为“合并同类项”。结果,他分出八个不同的要素,构成了一幅“魏书生班级教育操作系统图”。

可以想见,静静的夜晚,台灯下,高度近视的唐老师,凑近一张他拿起的纸条,认真看完后,把它投进一个小箩筐。那是怎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啊!我想,每当他为一个纸条找到一个小箩筐时,他的脸上一定会露出快意的微笑。

你要是到唐老师家作客,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有一段时间,他正在思考好行为、好习惯、好品质,以及坏行为、坏习惯、坏品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他把两个方面的六个可能性写在小硬纸卡上,用线栓起来挂在书房门口的天花板上,高度恰好碰到他的脸。每天进出书房,这几个小纸卡就在他的脸上碰来碰去的,不断激发他思考“好行为、好习惯是不是导致好品质”等一系列的问题。

唐老师的思考更是与众不同。他曾不止一次和我以及他的朋友谈起“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区别。他坚持认为,世界不是“一分为二”的,是“一分为三”的,除了正反两极,还有中间状态。唐老师的“一分为三”思想正确与否,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敬佩他乐于思考的精神和享受思考的状态。“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就是他快乐思考的结晶。

中国需要像魏书生老师这样的本土教育家,也需要像唐云增老师这样深爱我们教育家的研究者,正是他们的努力,这些教育家的伟大思想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扬光大,生根结果。

(作者单位:太原市《德育报》报社

山西太原030031)

责任编辑王清平

篇5:魏书生经典语录

岗子小学:柳志东

魏书生是谁?读了他的书,了解了他的精神才知道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来,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他的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

一、“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

魏书生认为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道德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好别人。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只有这种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爱的无私,才能真实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正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

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问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时,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 ‘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他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教学效率怎么会高?”这令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他们的理念竟有如此的异曲同工之美,真是妙哉。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三,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有参与教学过程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也是教学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发挥教学民主,就必须把教学民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

三、“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魏书生老师强调“教书必须育人”,而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此他提出培养学生的七个“一分钟”活动:1.每天每天做一分钟家务;2.每天唱一分钟军歌;3.每天写一分钟日记;4.每天一分钟走步;5.每天一分钟记忆练习;6.每天读一分钟世界名著或伟人传记;7.每天一分钟演讲。他还提出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1.记忆习惯;2.演讲习惯;3.读的习惯;4.写的习惯;5.制定计划的习惯;6.预习习惯;7.适应老师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11.出考试题的习惯;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虽然这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了,但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一分钟仅仅是个开始、是个起步,一旦养成一分钟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无数个一分钟、两小时、三天、四年„„的好习惯。

“七个一”和“1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但很多时候被我们抛在脑后或是难于坚持而放弃。由此我想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魏书生的思想是真真切切地从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开始。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在遇到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时,则应坚持“正面引导,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个人对自己应本着“宁让别人负我,不可我负别人”的精神,坚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样,人就可以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他本着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切实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他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没有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还主张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为发展长处而学”。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张“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不是简单的搞分数控制。这种民主、和谐、人性化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优秀的学生,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又一批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成长起来。

魏书生老师常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做一些事,是的,在他的报告中、书籍中没说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没讲什么翱翔霄汉的鸿鹄大志,沉浸在魏书生老师朴素实用而永不过时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更让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魏书生老师的苦乐观、人生观、价值观、醒悟到人生及其短暂,能做的事情不多,能做好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自己在奉献精神,探索求知精神,在对待学生的爱心、仔细的精神,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照他的学习和实践,在内心深处感到教师的职业的伟大和责任。因此,不要浮躁,要埋下头、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幸福。我们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像他那样的教育家,但只有有一颗爱人之心,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奉献意识,我们的事业会更美好。

篇6:魏书生经典语录

在语文教学领域,魏书生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奇人”。成千上万的人反复地听他的报告并不感到有多少厌倦,原因何在?我以为,多半是为了领略这位教学奇人的奇特风貌。魏书生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看来,在于“巧谋”。

依魏书生的巧谋之才,似乎当语文教师是大才小用(尽管魏书生几十次申请当教师,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特别的钟爱)。当官,他一定能当一个足智多谋的官场弄潮手;经商,他也一定能成为一位商场上的“大腕”;几乎干任何一件事,他都能出色地干好,并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凭他的足智多谋,当教师,当然能驾轻就熟了。有很多人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总想立竿见影地学一学,其实这是十分困难的.事。巧谋这个东西不是说学就能学到的;像《孙子兵法》这部巧谋之书,即使烂熟于心,也难在战场上直接搬用,以求稳操胜券。魏书生的教学巧谋也是如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边有许多的颖悟和玄机。

对于魏书生,我以为应从教学之外去认识他。在一次报告会上,我亲耳听他说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教学是雕虫小技。”乍一听,视教学为“小技”,无疑是妄语。教学是学问,究尽其理,已非易事,你魏书生说是“小技”,岂不是妄语么?然而,如果撇开教学不谈,从他这个“人”入手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称“小技”并没有错。智慧之士,运斤成风;从巧谋的高度来俯视“教学”,当然是“小技”了。岂止是“教学”,任何事,在巧谋者眼中都有一道一般人看不到的制胜之光。魏书生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就是巧谋者的慧语。

魏书生的巧谋是怎样形成和体现的呢?研究有关材料,我想可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在人生隙缝中,他练就了“游刃有余”的本领。正是16岁的花季,正是用机警的眼光窥视人生舞台的时候,他被迫停学,下乡锻炼。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对于今天的魏书生来说,这自然又是一件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的“好事”),因为这种停学与下乡,把魏书生一下子推上了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使他不得不过早地思考这种变幻无定的人生状态。对于一个懵懂的少年,在这样的风口上,可能有三种走向:一是参加“革命”,当“小将”,当“英雄”;二是老实务农,陷入平庸;三是向思辨型文化人靠拢。到底走哪条路?应该说魏书生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毕竟是一个不谙世故的少年。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有一位强硬的领导者“引导”他去参加“革命”,我想,魏书生未必会拒绝,倘如此,魏书生也许就成了“张铁生”了。幸运的是,魏书生遭到的第一次“*迫”是去当“民办教师”,当时,他并未感到幸运,他说“刚听到让我去教书的时候,我并不愿去”,“尽管不愿去,但我又不敢不‘把一生交给党安排’,便服从命令去教书。”尽管是遭到“*迫”去当“民办教师”,但从今天的魏书生的人生历程上看,这件事无疑是魏书生人生之路发生巨大移位和转折的十分幸运的“起点”。魏书生对这次转折是十分看重的,他说:“教书之后,才发现学生们心灵世界的广阔”,“生活在他们之中,我感受到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安宁。”平心而论,这种人生初感,在当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我佩服魏书生,就特别佩服他在一个少年的时候就能具有对人生状态的特别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他后来的繁杂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一条日夜流淌的河流,时时激荡起令人遐思的水花。得到了一份“初感”之后并未一帆风顺,他又遭到了两次打击,一次是辽宁省历史博物馆招工,他差一点去了,没想到被人挤兑了。二次是由于自学,对孔子说了话,遭到批判。这两次打击,对于缺乏生活思辨色彩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于魏书生来说,则是两道人生思辨的“辨题”。打击,对于敏思者从来就是思考的催化剂。果然如此,当魏书生遭受打击之后重返教坛,终于产生了回到家园,如

篇7:读魏书生

在班级管理机制中,我们的日常工作缺少坚持,因而我们也缺少了成功。魏书生成功,在于他单纯的想法。“我非常愿意当班主任,为了当班主任我从工厂来到学校……”,而这也正是我们许多班主任所缺失的。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们班主任一盏路灯。在书中,魏书生告诉我们:班级就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班主任应该努力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动,少互斗,多学习,少批评,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说得多好啊!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向上,共同奋进。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我重点阅读了《班级管理要科学与民主》这一章,因为我觉得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还有不少欠缺,读完这一章,我感觉班主任道路豁然开朗,魏老师班级管理的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四段,科学三段。民主第一段,叫做一个当老师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段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互相搀扶着,帮助着,度完这段不太长的人生;第三段,叫做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第四决策过程要民主,班级怎样管,语文怎样教,课堂怎样,怎样更加活跃,更加适合同学们的需要,都大家共同商量。科学分为三段,一建立计划系统,二建力监督检查系统,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管理的网络。班级管理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大家也学起来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自由。我们所教的小学生这一方法虽然不是很适合,但是管理班级也得用科学与民主的方法。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没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想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会借鉴魏老

师的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倾注深深的爱和满腔热忱的责任感。因为只有爱学生,才会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成长想奇招、妙招和实招;只有对学生有责任感,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幸福明天找准支撑点和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

篇8:魏书生惩罚教育的启示

一、惩罚要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 要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理解。

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惩罚却是一把双刃剑, 如若使用不当, 稍有不甚又将走样变味, 升级为体罚, 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惩罚与体罚并不是没有界线, 其实, 决定二者分水岭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尊重。体罚是无视学生尊严, 摧残学生心灵的非教育方式, 而惩罚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让学生完成一定指向性任务的一种教育行为。魏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一没让学生罚站, 二没有让学生罚跑, 三没有让学生写检讨书, 而是通过写心理说明书、唱歌、做好事的方式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任务之时, 不仅保住了颜面, 而且得到了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尊重赢得尊重, 理解换来理解。教师的尊重与理解会化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注, 这为改正错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观我们的一些教师, 在面对犯错的学生之时, 首先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紧接着就是写检讨, 罚站立。犯错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成了学生们评批与指责的对象, 他们颜面扫地, 人格受辱, 又怎能理性地对待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错误?可见, 惩罚的前提应当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信任与理解, 才能让惩罚春风化雨, 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惩罚的内容应直指学生心灵, 促使学生内心的反思与省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 而通过惩罚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内省, 深刻反思, 直面心灵, 认识自我, 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因而, 惩罚的内容应起到引领、激励、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反省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奖励式惩罚之所以能够奏效就在于其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神经, 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感触与忏悔。魏书生老师让犯错学生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的方法, 更是直抵学生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面对自我, 反思内省。心理说明书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检讨书, 检讨书仅仅是让学生阐述犯了什么错, 而心理说明书则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及犯错的前因后果, 学生要完成五百字的心理说明任务, 就必须将自己的犯错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予以回放, 而这正是剖析自我, 深刻反省的重要形式。正如一位学生对检讨书与心理说明书比较后评价道:“写检讨书, 越写越恨老师;而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可见, 魏老师通过了这样的一种形式, 达到了学生自我反思与内省的目的, 实现了学生自我的教育, 唤醒了学生的良知。时间一长, 学生们也就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足够的理智, 抑制自己的不良冲动。魏书生老师在其著作中也称道:“学生犯了错误, 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 有利于使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 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

三、惩罚的方式要讲求科学艺术, 要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并改正。

写心理说明书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而且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唱歌的惩罚方式则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调节了班级的气氛。而做好事则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分散学生犯错的精力, 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这样的惩罚方式颇具特色, 也极为有趣, 学生很容易接受, 魏老师的学生犯错之后也常常主动要求接受这样的惩罚。可见, 科学而艺术的惩罚方式, 学生不但不会反对, 而且会热烈赞成,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向善的良好品质, 之所以偶尔犯错, 只是没控制住自己而已。我们的教师也要善于向魏老师学习, 选择能够让学生愉快接受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 事实证明, 只要惩罚的方式方法得当, 就能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篇9:魏书生教学风格浅谈

《统筹方法》教学实录中充分体现了魏书生的教学理念。笔者将从气功式导入、六步教学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 气功式导入

魏书生能够成为当代名师,得益于个性的教学方式和其独特的性格。魏书生不仅教书有个性,而且管理方法和生活方式更有个性。正是他的这种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成就了他教学的独特个性。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注意力体操作导入。“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这种练气功式的导入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凝神静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前放松方法。

二、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指魏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和自学属感知部分,讨论和答疑属理解部分,自测和自结属应用部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体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学,与学生民主协商,师生合作,生生互助合作的教学理念。[1]他的“六步教学法”在其教学实录《统筹方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定向,即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它是“六步法”最具创造性、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本,其余五步都是围绕这一步而展开。魏书生曾经说过“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目标必须明确”。[2]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照,不断的反馈、纠正、练习,就会强化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在《统筹方法》课例中,魏书生板书本节课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这种课堂明确学习重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大有裨益。

自学,明确目标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统筹方法》一课中,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书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之处并比较、分析出“窝工”与“不窝工”。

讨论,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大部分问题可以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或难点没有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讨论解决。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答疑,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到老师或班级共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当堂解答或课后个别交流。

自测,即自我测验。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是教师出题,学生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在《统筹方法》中,魏书生让学生画图表,采用男女竞技的模式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

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这种自结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扎实掌握,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一课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回去把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写一篇短文。这种方式就达到了温故的效果。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各个环节相依相扣,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随机灵活性。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应用,魏书生的课堂像一条完整的信息链引导学生全部消化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信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真正做到了视学生为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3]魏书生的课堂做到了探究合作型课堂,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三、探究型学习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魏书生通过科学的数据,告诉学生人脑平均有140个脑细胞,人一生不过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几,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在学生中做了几次限时记忆的实验,使学生们信服了这个道理。[4]魏书生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中作具体实践。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让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找到“统筹方法”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这种短时记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速时记忆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迅速找出有用信息。此外在教学环节中魏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也是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的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魏书生的课堂秉承着学生能动手的自己坚决不动的原则,他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他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自己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他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在《统筹方法》中这一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动手把脑中的记忆和对课本的理解展现在自己的笔下。此外,他还留下一个课后作业,把口述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这些教学环节都体现了魏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苦用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既有理论层面上的论说,又有实践环节上的体现。在理论上,魏老师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自我终身受用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短暂的、转瞬的,他们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如果没有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话,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事业上都会吃亏的。其次,他还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自主学习方法。他的专著《学生实用学习法》中,有培养兴趣的,有培养能力的,有使思维更加敏捷的等等。最后,魏书生强调要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这点体现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在教学中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自己留作业、学生自己出题考试以及评卷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在《统筹方法》课例中他留下作业,学生自觉完成,自己评改即是对他这一理念的具体诠释。

魏书生作为当代名师,其语文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无完人,作为著名教育家的魏书生也会有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他在上《统筹方法》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讲解有误。

四、教学内容缺陷

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没有具体直接地讲解“什么是统筹方法”,他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统筹方法”。但这种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是值得称赞的,但在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种误导。“统筹方法”的理解是抽象的,不能单纯的指哪一方面。华罗庚写的这篇《统筹方法》只是举了浅显易懂的通俗例子,让人们初步认识统筹方法,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内涵。魏书生这堂课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统筹方法简单化,误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的安排时间不窝工即是“统筹方法”。这种引导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直接体现了魏书生语文教学内容上的错误。王荣生对魏书生这节课的讲授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在这堂课,读懂《统筹方法》全文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没有实现,也不太可能实现。在笔者看来,整个一堂课学生没学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很可能造成了对统筹方法似是而非的观念。”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强调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是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法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怎么教”应该为“教什么”服务。[6]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要重视语文教学内容,而不能盲从。魏书生作为一代名师亦有教学内容的缺陷,以此为鉴,为我们敲响警钟,重视教学内容,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教师正确的了解教学内容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的活动”。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魏书生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育人风格,这些品质还影响着当代的教师,给与我们启迪与帮助。

注释:

[1]丁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无为与无不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8.

[2]刘本成.“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22.

[3]蔡政权.教育的智慧[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56.

[4]左言洪.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0.

[5]许敏.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23.

[6]舒旭琴.语文“观课评教”角度之我见——由《统筹方法》的教学案例谈起[J].语文教学之友,2008,(10):3.

上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证真题下一篇:平抛运动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