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3月份教学反思

2024-05-04

高三物理3月份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高三物理3月份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3月份主要是对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四个章节进行总复习,平均一周进行1个章节整体复习,收到预期效果。

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在高考中各占一题选择题,共24分,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章节,且各自为政、独立命题、难度较低,特别对较常考的考点进行重点复习,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落实到位,教师对这几个章节的重、难点了解清楚,对学生能够复习到实处,另外这四个章节还有四个学生实验、要求这四章较为简单的实验能够全面掌握,争取落实到位,同时有以下几点重要注意:

1、复习时要立足重点,不漏边缘知识。

2、在回顾和梳理基础知识上,突出数学和物理的结合运用。

3、立足学科内的综合,把与其相关知识梳理一遍,同时通过做适量的训练题来检查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篇2:高三物理3月份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是复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与合成材料,本章的主要复习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的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些知识也是本章的考查重点。复习时根据网络图,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验复习是高中化学总复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复习时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集中复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考查。

往往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复习时重点讲解: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烧瓶、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般着重考查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对错误操作的辨别能力。

二、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主要让学生明白: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最终不能再引入新的杂质,即除杂不加杂,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采用的方法应尽量使

篇3:高三物理教学的反思

一、反思考试大纲

高考物理命题的宗旨在《考试大纲》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师生双方都应该认真解读, 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给教学以有效的帮助, 能有效地给学生科学的指导, 准确地把握教材不同章节的教学深度和范围。如2012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19题和第24题第2问, 既考查了基础, 又能测出考生的能力。

二、反思“双基”

教师要反思双基, 在指导学生时做到以下几点。 (1) 精确掌握概念、定律、公式, 这些内容是建立知识结构和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第一手资料, 对每个小项都要掌握其内涵, 明确其外延。 (2) 将概念网络化。如学习煤油、汞作为介质测温时, 均按“原理———操作方法———优点———缺点———具体事例”的序列组织教学, 将不同的序列进行对比, 从每一个概念沿不同的角度、途径发散, 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 并找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概念网络。 (3) 要想解决复杂问题, 必须在基础知识上下工夫, 努力寻找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点, 以便将繁难的知识转化、分解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从训练常规思维出发, 用一般的方法解决繁难问题。这样, 就能抓好双基,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三、反思教法

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法, 这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1) 及时公布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情况。每一专题结束后, 就学生在解题中所发现典型错题的失分率、失分类型、失分原因等进行分析, 从而强化训练, 举一反三,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2) 坚持课改。应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融入课堂, 做到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目标向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转换, 即不但让学生掌握原理, 更要让学生用原理解决问题。这样, 教法和学法从单一的传授型、被动接受型向学生自主性学习转化, 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能进行探究性学习, 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完善, 真正做到课堂授课到位, 不灌输。

四、反思学生

高三学习紧张是自然的, 学生浮躁是有名的。因此, 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 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应该精讲。同时,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 长时间的讲和长时间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修复。

篇4:浅析高三物理复习的反思与策略

【关键词】 高三物理 复习 反思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101-01

0

一、基础知识,先学后教

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学习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宜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可大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技能方法,迁移练习

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实验复习课中,以往教学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

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复习课的质量?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迁移练习的机会。如复习测加速度的实验时,常规方法是:仪器是用打点计时器,原理是用逐差法或速度——时间图像求加速度。整个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学生不知练过多少遍,但学生的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最明显的现象是:如果题目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等做一些创新性设计,学生的得分率往往非常低。我们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创新性实验题得分情况也能发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思维定势,只会套用老师传授的“方法”。

因此物理实验复习一定要把教材实验做一些创新设计将有关“方法”溶于题目,让学生去做去思考,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科学构思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验题目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课堂设计,按部就班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体会,如果一节课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思考、练习得少,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课教师上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课堂效率自然低下。如何使每一节复习课都为高效课堂,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是核心,课堂方案设计是载体。因此课堂设计应本着“先生后师”、“先学后教”教学思想,循序渐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常设置成四个教学环节:情景回顾、思路探究、方法感悟、拓展应用。本文以《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连接体问题》教学方案设计为例谈如何进行四个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连接体情景回顾,通过对常见连接体情景的回顾,帮助同学们了解连接体情景的特点和分类;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连接体思路探究,在导学案中可设置三个情景:一是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二是一个物体有加速度另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是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一种特例),三是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让学生在课前对三个情景进行分析,探究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这三种情景中的应用,体现“先生后师”、“先学后教”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请几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已的解法,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归纳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思想,把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来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在第三个环节连接体分析方法感悟中,主要体现“感悟”:一是对第二个环节总结的处理思想的感悟,二是设置三个易错情景,并展示同学们的易错点(错误解法),请同学们当一回老师,改正错误,让学生在改正其他同学的错误解法的过程中感悟对象的合理选择和注意点,并请同学们及时做出小结。这体现“互学互助”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生感悟到整体与隔离的一般选择依据之后,及时进行变题,变化成一个对象选择符合整体法思想应用的情景,但是真正使用整体法却有无法逾越的障碍,通过展示部分同学巧妙运用隔离法解答过程之后,让学生体会到方法不是固定的,得注意应用的策略,再次让学生“感悟”应用的灵活性。第四个环节“连接体的拓展应用”中,主要体现“拓展”,设置两个临界情景,让学生体验连接体问题解决思想在临界问题中的应用,第二个情景是展示高考试题,让学生对高考试题来个亲密接触,感受“连接体问题处理方法”的重要性,及自身能力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

四、精选习题,及时反馈

題目的选编的好坏也是体现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题目的选编应避免低效、重复。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还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能起到示范作用。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

篇5: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份教学反思

物理组孙培芬

由于工作的需要,今年我教的是文科班物理,很显然由于高考的诱惑,必然使文科的学生很不重视这个非高考学科。无形中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不巧今年又加了省会考的压力,我本以为从学校到学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事实证明:从学校到学生都没有多少行为反应,都在存侥幸心理。

所以,目前,我认为最值得我反思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不重视的现实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我要从形势上让学生重视,让他们转变观念,不能像过去那样,只要不是高考科就什么也不学了。尽管学生一肚子怨言,说:“当初不应该分文、理科,应该等我们会考完后再分。”已经分了,谁也改变不了了。我们做老师的还要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解释理由,让学生理解。

(2)加强课堂管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

(3)加强作业的管理,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惰性较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4)加强日常学习考核。我立即采取了每节一小考的方式,记录分数,表扬好的,让那些还在沉睡的学生快速觉醒。

(5)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我充分利用动画和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深刻的知识。课堂上多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力争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6)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独立完成好作业,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章),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7)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家长的力量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压力。

(8)加强课后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9)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0)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

总之,物理教学工作是艰难的,因为学科本身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不重视更显得举步维艰,靠侥幸不是长久之计。大自然是真实的,培养的人不真实必然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我很担心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会因为不真实而碰壁。

篇6:云飞3月份笋芽儿教学反思

云飞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笋芽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长一株强壮的竹子。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着沙沙沙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衣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从而形象生动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现就教学《笋芽儿》这课反思如下:

一、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运用

教学中我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在感情朗读时,我先指名学生模仿春姑娘温柔的声音呼唤笋芽儿,笋芽儿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后,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理解“撒娇”就是娇滴滴地在回话。此时老师点拨:星期天妈妈叫你起床,你会怎样说?——“我还没睡醒呢,让我再睡一会儿吧!”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想象笋芽儿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做撒娇的动作(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边做边说“谁在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

在学习雷公公呼唤笋芽时,我问:雷公公怎么来的?生:轰隆隆地敲着大鼓。师:雷公公会对笋芽儿说什么呀?想

象做动作,大着嗓门,粗声说:“懒丫头,快快起床!”。最后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笋芽经过努力,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学习,从文中找出来品读。想象笋芽钻出泥土后还看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形式来说说。学生兴致很浓,有的说“小草探出了头、花儿在点头笑。”有的说:“小溪丁丁冬冬地唱着歌、花儿跳起了舞。”有的说:“小燕子向大家问好、油菜花像春天的使者”……这样,将学过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说话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迁移,降低了难度、丰富了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这一点比较成功。

三、不足之处

篇7:沙清睿2015年3月份教学反思

海林林业局第二中学 沙清睿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课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散文式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大自然的天真烂漫的游戏生活和真切有趣的读书往事。

鲁迅先生置身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把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加以升华,其中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童趣,百草园里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也有无穷的乐趣。童年生活的核心是教育,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教育都极具传统特色,其中的人物: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每一个人物都鲁迅先生的成长都有着影响。

这篇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纯真自然,诉说了真情,回忆了自己在其中的童趣和读书生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心灵的升华。对于散文的学习,学生们理解起来可能不像记叙文那样容易,所以我从读课文入手,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层层深入的剖析课文内容,渐进式的学习,那么这样后来很多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讲解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的设置可能太深奥了,学生们理解的时候,和我预想的差一些。所以今后备课的时候,我要全面的考虑到,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理解如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应该怎样处理,问题设置的不要太难,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丑小鸭》教学反思

海林林业局第二中学 沙清睿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在小学阶段就学过,而且童话这个体裁也是学生们很喜欢,很容易学习的。

本文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了丑小鸭在几个地方流浪的生活,虽然屡遭厄运,但仍坚忍不拔,不断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我们: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这个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本文在理解上还有一个难点: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到底是不是它自己不懈追求的结果?丑小鸭一出生,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嫌他丑,不喜欢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在农家小屋忍气吞声,在寒冷的冬天差点被冻死,最后终于变成白天鹅。他心中有着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的形象塑造的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篇8:关于高三物理教学的反思

一、题海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 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 以考促学, 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 可以看出问题, 可以推进复习, 可以……真是一箭多雕, 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 出发点不错, 似乎就无可非议, 无庸置疑了, 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 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 既无科学性, 又无操作价值, 特别是现在的江苏, 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 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 积极引导,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笔者认为高三学生学习物理缺乏成就感, 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笔者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 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物理成绩较差, 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 追根究底, 物理学习不能令人满意, 是物理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 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 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 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 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 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 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 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 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物理训练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物理测试与训练中。笔者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 学生的学习, 成绩是主流, 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 稳固他们的信心, 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 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 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 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 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讲解。

三、指导为重, 激励为主

树立指导为重, 激励为主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指导收获成就, 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物理水平提高和物理能力发展的效果。

物理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 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 取消学生主体参与, 教师过于居高临下, 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 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 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物理学业水平的信念, 士气日益低落, 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笔者以为, 高三物理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激励。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就应精于讲述, 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 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 给学生留出时间, 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就要忍痛割爱, 考得少, 考得精, 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 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 得失, 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 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物理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 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 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 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 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 进行知识的铺垫, 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 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 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 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 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 学生的“暴君”。, 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 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 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物理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要提高高三物理教学质量, 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 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 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这样, 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 实现提高。

篇9: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三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和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一: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一学期勿勿而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总之,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二:

一、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二、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三:

今年我从事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并结合今年及历届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要想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我觉得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因此,对于面上一定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通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当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情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同样请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化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

篇10:九年级物理十月份教学反思

任教初中物理也有一年了,这一年里收获了很多,当初一点小事就能手忙脚乱的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已淡定了不少。然而在教学上的不足我也看得越来越清楚,特别是在听了我师父的课以后,深感惭愧,因为要学的东西还太多。一年过去,关键的一点还是没学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还没学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以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这样说:老师,我感觉以前上你的课太严肃了,印象中你总是绷着脸的,现在的物理课课堂气氛要好多了,我们可以跟老师随意开些玩笑,轻松多了„„他这一番话让我开始反思,印象中我的物理课堂总像赶鸭子一样的,总是在匆匆忙忙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我本身并不是很严肃的人,但是我却不敢在课堂上开玩笑,甚至想讲一点轻松的话题,都要琢磨很久,怕课堂失控。这或许是所有新老师,或者女老师会有的顾虑吧,而我既是新老师,也是女老师,我不敢太放手,怕自己控制不了课堂。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是啊,学校一直在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我却还是在应付式的运用新课改教学,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平时从学生口中常会听到“我们老师是这么说的”、“老师叫我们是这么做的”。可见课堂上我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对我传授的知识质疑。学生处于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被迫参与课堂训练的状态中,只是被动地闻道、授业,根本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利,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氛围的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宽松民主。何况能够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吧。

篇11: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一、备考的总思路

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备考大方向。就物理学科而言,学生在高一、高二基本已经结束新课教学,一进入高三,就进入高考复习的备考工作,鉴于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系统归纳总结的少,为此,高三老师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模型,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具体来说,一年大体分为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在双基,由于知识点琐碎,多以描点为主,重视素材积累,使学生能全面、扎实地打好基础,不求过快,该砸实的必须砸实,不要急于拔高;第二轮复习,属专题复习,要注重多连线,找知识间的联系,结合中学物理的几大知识板块渗透小综合专题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结网,构建物理模型;第三轮复习,检测训练,使学生能灵活处理物理学科内的各种综合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应试技能。考前一个月有必要进行几次模拟热身训练,重点训练解题规范、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系统训练知识的应用和答卷方法,增强自信心。考前半月降低标高,多回顾课本,强化记忆,多善于做情景再现。

二、精耕细作,落实好常规教学

高三物理的复习,首先课任老师对各阶段的复习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各阶段该做什么,教师应心中有数,不要急于求成,防止知识夹生现象,为此首先统一认识,处理好几种关系:进度快和慢的关系;练习多和少的关系;试题难和易的关系;课后反思与总结的关系。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梳理好各章节的复习内容,做到主次心中有数,由零散的知识复习多总结为知识结构化,内容具体化,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构建成网,将所学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在框架结构的各个节点上。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落实“讲、练、考、评、改”,重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教师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忌搞题海战术,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平时测试要适量,不能过于频繁,多研讨典型例题,积累经验。典型例题不单是分析透彻,而应采取多拓展多引申,做到一题多变:变形式、变角度、变内容、变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计不同情景,渗透一题多思,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题多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剖析中尽可能多挖掘表面不一的题,探究其本质,做到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把知识学活,扩大学生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熟练掌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其次,平时训练中多引导学生在规范上下功夫,敢于表达,审题采取分步瓦解,看懂一步写一步,增加得分机会,不留空白不留遗憾。同时,端正考试心理,做一个聪明的考试人,不过于贪婪,不一定求全会,但一定要求会做的力求全对,应让考生明白,每一道题并不是全部做对了才得分,而是分数分布在解题的各个过程中,所以提倡学生敢于写,尽可能列基本原理式,且分步列式,一般不要列思维跨度较大的式子,同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但不能过多,防止掩盖主干。提倡慢审题,快切题,先入为主,最好一遍清,否则,欲速则不达,若一遍不清,把题看错了,自然也会影响考生的心理,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考试技能的训练,规范的引导,考试的心态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重视教研活动,统一思想

我校每周四晚自习为物理教研时间,我们采取提前布置,明确教研的内容,每位同志做好充分的准备,物理教学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勤思考、多悟理。一个人的能力和视野范围有限,只有团结共进,精诚协作,才能明确考试改革方向,把握复习目标。每次活动首先讨论共性教案个性化,弱化知识难点,强化知识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发挥群体优势,一人主讲,多人提议、修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习复习的要求,精选练习,统一进度,统一认识,形成教案,在实践中验证教案,课后写反思小结,进行再修改、再完善。这样防止盲目被动,少走弯路。

四、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安排每人每期一次公开课,抓住听课、评课机会,不走形式,不说套话,我们的要求是每听完一节课,不是光说闪光点而是要求每人至少提两点不足或提两点合理的建议。这样以观摩课研、讨课为导向,以点代面,推动课改。再者每位同志上课前先试讲,全组同志听后再确定研究方向,讨论本节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突破?每节课辅助练习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学生弄懂什么等等,都应设计出明晰的课堂思路。听课后又以发现问题为核心,通过听课、议课、交流、讨论、质疑、总结形成全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以问题促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管是知识复习课还是专题讲评课,都应按照组内讨论的意见做好知识板块整合,紧扣基础,拉好知识网,能归类的归类,能拓展的拓展,重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

再者,根据学校提出的“导学诱思”教学思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弃满堂讲,同时也防止满堂练,做到讲中有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一节课就40分钟,切忌一节课讲大量的知识点,练大量的题,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生收获很小。而应优化课堂结构,明确一节课解决的核心问题,做到各个击破。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让学生总结梳理,达到真正消化。

五、加强实验复习,探索实验复习的有效途径

物理实验是考试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一环节又是学生最薄弱的一项,在考试中这部分失分相当严重,因此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复习不能只盯着几个重点实验,通过近两年高考实验考查的变化趋势看,也应着眼非重点实验,对分组实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对于当时分组时做的不太好的实验或反复出错的实验,一定要重新回到实验室重看、重做、重写报告、重新测定和处理数据,获得新的感觉,达到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设计性的实验。再者,见到实验会建立定势,并善于从过去做过的练习中找影子,促使知识迁移,遇到实验题,首先思考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有哪些?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原理图、基本操作顺序是什么?善于联想平时做过的类似题目,题目中修改变动的部分又想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做题才会有一定的依据,才会对比出与课本实验的差异,设计时做到保留相同的部分,修改差异的地方,降低思维难度。高考实验一般17分左右,且由一小一大组成,小题5分左右,大题12分左右,从考查的角度看,不管如何变,都应弄清楚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切忌纸上谈兵,应将实验复习落到实处。

六、其他方面

抓好每章节的单元测试,明确章节测试题的功能,重点应放在单元知识纵横联系的整合上。平时引导学生积错、积漏、积疑、归纳整理物理学科典型的模型、题型,典型的运动特例,典型的处理方法,构建物理模型,做好题后反思和章后回顾,以备考前查阅。同时,重视研究往届学生答题或平时练习中常存在的问题,重视归类和旧题的改造。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方面做的还是不好,例如老师与学生间的反馈沟通不是很细,平时辅导主动询问与学生交流得少,个别指导的方法欠佳,收获不是很明显;实验复习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今后大家共同探讨。

篇12: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1、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及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拨、健康地发展。为了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热爱学生是前提。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智力有高低、身体有强弱、爱好有各异、特长有不同,作为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对于一个教师则没有理由偏爱或讨厌哪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职业道德: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过去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一刀切”,这是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现在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而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必然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也必然以热爱学生为前提。

热爱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尊重学生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一句话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交流。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因为人是充满感情的,有着各自的需求和欲望,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空间。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并主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以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今后一定要加强。教学效果要想好,必须让大家喜欢上这门课,让不学的学生先能学,再解决如何学会与会学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就应该给他们有充分的选择。因为人只有干他所能干的、愿意干的、想干的事情时,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强调课堂学习的协作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协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使大家在气氛中受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进来。

3、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清楚其研究的对象,适应范围和条件等,从此入手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坚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准确快速提取知识信息,有利于理解能力提高,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其中力学又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按照同样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力争自己构建各部分的知识网络。

4、调整心态,学会放弃 进入高三下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已经不可能做很多难度较大的题目、或是弄懂自己学的一塌糊涂的某部分知识,那就要放弃。一定要认清形势,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实际的定位,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考场上也是这样,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尽量多的分,特别是理综试卷,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把全部的31道题做完似乎不太现实。那就应该根据平时做题的经验,准确把握自己会做的,争取不丢分;一些平时做起来就很吃力的问题,该放弃就放弃。

上一篇:cma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下一篇:党建展板内容集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