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4-05-20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选9篇)

篇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

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88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以下简称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预算管理方式

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简称中央部门)的教育收费(包括目前在财政专户管理的高中以上学费、住宿费,高校委托培养费,党校收费,教育考试考务费,函大、电大、夜大及短训班培训费等,以下简称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

中央部门预算外收入(含以前欠缴及未缴财政专户的资金和财政专户结余资金)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根据各项收入的性质,纳入预算管理的具体方式如下:

(一)交通运输部集中的航道维护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二)中央部门收取的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广告收入、捐赠收入、回收资金、利息收入等预算外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时用于收入上缴部门的相关支出,专款专用。

二、收入预算级次和支出安排原则

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收入预算级次保持不变,原上缴中央财政专户的收入上缴中央国库。

财政部门要及时核拨预算资金,保障相关中央部门的正常运转经费和相关事业开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执收单位所需支出按政府性基金方式管理。纳入一般预算的,原执收单位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支出由同级财政安排;原执收单位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由同级财政通过安排其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项目支出解决。

教育收费的资金拨付,由财政部门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申请,从财政专户中核拨。

三、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修订

全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相应修订《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取消全部预算外收支科目,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一)收入分类。

1.删除下列收入科目。

(1)10304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所有项级科目下的99目“其他缴入财政专户的XX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03044467目“农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费”。

(2)11006款“预算外转移收入”及其下的01项“预算外补助收入”和02项“预算外上解收入”。

(3)1100804项“预算外上年结余收入”。

(4)1101003项“调入预算外资金”。

2.增设有关收入科目。

(1)增设1030170项“长江口航道维护收入”,科目说明为“中央收入科目。反映交通运输部集中的航道维护收入”。

(2)在1030299项“其他专项收入”下增设01目“广告收入”、99目“其他专项收入”,科目说明统一为“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3)在10304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除教育、党校外的其他项级科目下新增71目“教育收费”,科目说明为“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反映缴入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的高中以上学费、住宿费,高校委托培养费,函大、电大、夜大及短训班培训费等教育收费”。

3.修改部分科目的说明,将预算外专户收入科目全部调整为一般预算科目。

(1)删除以下科目说明中“一般预算和预算外专户收入科目,根据具体文件确定”的内容:

1030705项“利息收入”下的02目“财政专户存款利息收入”、03目“有价证券利息收入”、99目“其他利息收入”,1030706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1030707项“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1030799项“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039901项“捐赠收入”及其下的03目“汶川地震捐赠收入”,1039999项“其他收入”。

(2)删除以下科目说明中“预算外专户收入”的内容:1039904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1039905项“国际赠款有偿使用费收入”、1039906项“乡镇统筹和自筹收入”。

(3)将1039910项“彩票发行机构和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的科目说明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用事业收入科目。反映缴入财政专户的彩票发行机构和彩票销售机构上缴财政的业务费用。”

(4)将10304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科目说明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反映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章或者规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者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定所收取的各项收费收入。目前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设置科目的,地方在增设科目时可从科目编码98开始从大至小、逐一列目级科目反映,不宜列目的,统一在各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级科目下的50目„其他缴入国库的XX行政事业性收费‟反映。”

(5)将11010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的科目说明调整为“反映因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一般预算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二)支出分类。

1.删除下列支出科目。

(1)23006款“预算外转移支出”及其下的01项“预算外补助支出”和02项“预算外上解支出”。

(2)2300904项“预算外年终结余”。

2.增设2140191项“长江口航道维护支出”,科目说明为“反映用交通运输部集中的长江口航道维护收入安排的支出”。

3.修改22102款“住房改革支出”的科目说明,删除“预算外资金”的内容。

四、其他事项

(一)中央部门应抓紧清理目前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项收入。201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以前超缴、欠缴、漏缴的各项收入,按修订后的科目办理清退和补缴手续。

(二)各执收单位要继续严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各项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擅自减免、不收、缓收、少收或截留、挤占、挪用。

(三)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级审计部门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收入按规定及时上缴国库。对违反规定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在2011年1月1日以前将全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部

二○一○年六月一日

篇2: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有关中央部门预算单位:

根据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8]46号)和《财政部关于编报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的通知》(财企[2010]240号),为做好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以及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困难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给予补助,是中央关心离休干部、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关中央企业应予充分重视,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根据有关规定真实、完整、按期报送申请材料。

二、申请2011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企业须具备的条件及补助标准

(一)申请补助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

2.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参加所在地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或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的企业;

3.2008年、2009年连续亏损企业。

(二)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中央财政根据截至2010年11月30日离休干部人数,按人均医药费1.77万元/年标准给予补助。

三、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申报

中央企业申报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时,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文件;

(二)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件1);

(三)申请中央财政补助的离休干部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包括所在企业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参加工作年份、离休前职务等);

(四)2008、2009企业单户审计报告及所附利润表复印件(已获得2010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企业可不再提供)。

四、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申报材料由其集团公司(总公司)审核汇总,于2010年11月30日之前将汇总申请材料并附电子数据光盘报送财政部企业司。

五、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负责按规定审核确认享受中央财政医药费补助的离休干部情况,凡虚报冒领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处罚。

附件:1.2011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表(略)

篇3: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的范围

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是指除了相关税费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二、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预算外非税资金主要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机关的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部门,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当这些单位需要支出资金时,由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拨付。“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用的是收费收缴分离,罚没实行罚缴分离,也就是实行执收执罚单位开票——银行缴款——财政统管的运行模式。“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经济的发展,集中了国家财力,遏制了政府机关的腐败。但是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与我国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模式不一致。目前我国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普遍采用的是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是,当单位需要支出资金时,之前的收入款转回自有的账户。这种方法与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不一致。

2.收支管理不完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某些单位应收不收、收入欠缴和入库不及时。在一些地方还未真正实行预算外非税资金的收缴分离制度。还存在以收定支现象,没有实现真正的收支脱钩,滥支乱用、截留挪用、坐收坐支问题。“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不能使资金及时入库,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核算是与独立于财政总预算单独核算的,财政财务报告难以反映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而政府进行的财政预算是根据政府的财务状况来进行的,因此,政府的财政预算可能与实行需要存在偏差,不能满足对绩效信息的需要。

4.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使用混乱。长期以来的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模式,部门和相关单位已经习惯将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看成是自有资金而不是财政资金。任何人都会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因此在利益的诱惑下,政府和单位的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以各种形式进入自己的腰包,增加职工福利,以各种理由向职工发非货币性福利、补贴,建设新的办公楼和宿舍区等。这些政府和单位一边伸手向企业和百姓无休止的索取,另一边毫无顾忌的挥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在人们群众中的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二)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目标提出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章来加强对预算外非税资金的管理。将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体现了政府进行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财政预算的综合管理,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制的重要途径,还可以挖掘非税资金的潜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1.能够真实反映出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使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按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资金的支出数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将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后,财政部门能够对政府的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使得财政预算的编制等工作更具有实用性,避免了资金的不足或资金的浪费。此外这样就使得财政预算的支出和单位的支出同步,有利于财政部门对经济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2.能够防止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将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后,单位的每一项开支都要通过财政的审核,而且审核越来越严格,所以使得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起到遏制和预防腐败的作用。

3.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都是财政改革的重点。而加强预算外非税资金的管理和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预算外非税资金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也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实行真正的部门预算特别是综合财政预算,就必须把握好预算外非税资金的概念。对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实行政府统一征收管理,统一编制部门预算,统一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当前非税资金管理还不规范,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健全法制。

4.有利于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国库要一次将资金拨入单位银行账户,一方面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另一方面却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调度困难。将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后,可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分离,使单位形成的结余体现为用款计划指标结余,而实际资金结余却在国库或国库集中支付专户,这样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于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

完整性是政府预算的一个重要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所有政府收支都应纳入到一个统一的预算中,预算外非税资金因此也不应脱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当前,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按照“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原则,应将当前的全部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逐步分期分批地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并在部门预算中得到完全反映。将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应坚持法制原则、效益原则和逐步实施原则。法制原则是指在将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预算外非税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坚持效益原则,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加强政府对自己的管理,遏制非法利用资金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逐步推进,做好每一步的工作。

(一)制定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的法律法规

要对非税收入的征缴、票据使用、账户设立以及“票款分离”的实施、资金收取和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实现稽查工作的经常性、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奖励和惩罚条款,从法律层面上控制对财政预算外资金的不法的操作。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使得政府部门和银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

(二)将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

对现行的非税资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各地的非税资金项目库。在结合部门预算编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工作基础上,分批对实施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非税资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各地非税资金项目数据库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清理银行账户,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银行账户管理,不仅是推进改革、强化非税资金监管的重要措施,更是实施非税资金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三)严格要求部门和单位非税资金的使用

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非税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并将预算外非税资金的各项支出用途在有关财务报表中反映说明。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非税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用预算外非税资金安排基本建设或购买商品房,必须先经财政部门审查其资金来源,并将基建投资或购房款全额转入自筹基建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根据计委确定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四)加强监督,促进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管理的改革

篇4: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财政资金 使用效益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各方面的支出都在大幅度增加,包括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等,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透明性、合理性、科学性也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增强而不断要求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并加以详细说明;比如要求公开三公经费、要求对于某些不合理开支给予公开解释,对于借开会之名行行贿之实的不合规现象越来越引起民众的强烈关注。

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最受群众质疑和诟病的问题:一是预算资金计划多少就必须花多少,换个角度说只能多花不能少花,追加预算资金者多,追减预算资金者少之又少,二是用财政资金购买的商品价格往往大大高于市场公开价,暂且不论性价比,单从价格上就无法给纳税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预算资金安排、使用是否科学、合理、合规,审批是否及时合理决定于以下几点:

1.1预算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尤其每一笔大额预算是否经过相关使用部门科学而又现实的详细分析论证,是否是好大喜功,拍脑袋、送人情预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预算部门或具体预算申报处室在申报预算时总是一味增加预算资金,追加这项支出或那项预算,对于该预算是否能够审批、该项预算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按时支出心理面没有底。到年底,对于某些项目支出使用者为了赶支出进度而盲目乱花钱、违法违纪,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的低效率使用。

1.2提高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审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集中力量对大额预算资金申报使用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审核,对已有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抽项检查论证,如果存在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行为,可以对其停止审批。财政预算审批部门应该集中力量加大审批论证力度,许多情况下预算申报单位因为不知道自己申报的预算能否足额获得审批,所以普遍存在虚报预算的情况,即使财政审批部门在申报的基础上核减20%,也难以保证预算不会虚增,造成某些经常项目预算申报年年虚高不下。

1.3预算是否对以前既有项目的费用开支情况进行详细审计、科学分析。对以前所有重大已经执行的经常性项目支出务必进行详细审计,给出充实报告,从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效率,使用规范,使用进度上对已经发生的支出给予审计。审计一下某些重大项目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是否健全、资金使用时的单位领导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使用是否合规,资金支出财务制约是否到位等。

1.4延伸审计。对于发生的重大政府采购资金项目工程分别有条件有针对性的向上和向下进行延伸审计,从不同角度分析资金使用的效益和质量,是否存在人为虚报价格,吃回扣,共同贪污的迹象。通过延伸审计往往能够查清楚财政资金的使用落实情况,能够核实资产的到位情况和资金的使用质量与效率,是否存在由于环节多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造成套取财政预算资金的机会。

1.5预算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避免财政资金的滥用,现在许多会议泛滥,项目资金使用部门往往经常打着开会的名义大发礼品,从而出现开会发“上海牌”手表做纪念的现象,出现吃喝玩拿屡禁不止的怪相,所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务必从政治高度从严审计,为国家财政资金把好关,保证纳税人资金不被少部分集团或个人瓜分。

1.6单位、部门领导在批复预算资金使用时应该加强自律。单位领导可能苦于分身无术,对于某些预算资金支出的批准仅仅限于表面形式上的签字,而对涉及的项目内容并无深入了解,对于应该招投标的项目也是内部解决,这势必会给资金具体使用者以违规使用之可乘之机。一笔大额资金支出可能需要从上到下多个领导人签字,领导签字应该避免从众效应,别人签字了轮到我就没必要问个仔细了,问多了会得罪人,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那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肯定会大大降低,也就难免出现更多“猫腻”。

2.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政府财政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

国际英美法等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遵循着基本相同的原则:

2.1政策性原则。政府财政履行的是公共财政职能,通过弥补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2.2公开性原则。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要得到国家政策制定者批准;资金使用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2.3效益性原则。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较高效益。

2.4权利分散原则。政府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归政府财政部门,由其代表国家和公众行使职权;财政资金的使用权归各预算单位或预算部门,由其按照职能功能在预算资金数额和规定的用途范围内使用;由财政部门、社会公众和审计部门来共同监督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国情不断提高自己的预算编制水平,不断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管。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财政的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采購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明确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市场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2)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资金运行分析体系。定期及时分析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率,是否存在资金滥用、挥霍情况,是否存在人为制造花钱借口从而达到完成预算资金使用进度等。

(3)完善政府采购资金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对于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质量通过综合财务分析加以体现,及时向外公布使用情况。

(4)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全面的监控机制,防范风险机制等来约束资金使用人的违法乱纪行为,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5)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系统功能,实现对资金使用计划、合同签订、预算审核、采购招投标等控制管理功能的全面升级。同时进一步简化系统业务处理流程,提高系统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6)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

作为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单位应该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不断培养和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预算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给予监督和核算。

结语

矛盾总是存在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会促进事务不断向前发展,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问题,就是推进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就是促使预算不断完善,科学细化的过程。希望财政部门通过加大对用款计划和资金支付审核及监控力度来督促预算单位按预算计划和规定使用政府财政资金;预算单位也要通过不断细化完善自己的全面预算来保证科学、合理、效率的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考核和评价,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5: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预〔2014〕8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确定的政策措施,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部分支出进度较慢、预算资金大量结转、国库存款沉淀较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支出预算管理

(一)加快下达年初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对上级财政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本级财政要列入年初预算,并分解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除公共财政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要加快下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于以收定支的支出项目,可采取提前下达、次年清算的方式,并及早开展项目准备,确保预算尽快执行。

(二)细化落实未分配到部门和下级财政的预算。对于年初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的本级代编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抓紧落实到具体单位。本级代编预算要尽量在6月30日前分配下达;超过9月30日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要在收到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对于执行中情况发生变化而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无需再支出的据实结算项目,要及时收回总预算,重新安排用 1 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依法合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建工程及其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用好以前结转资金。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快当年预算执行的同时,要加快以前结转资金执行进度。结转项目确需继续保留的,要及时下达至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各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对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不再使用的结转资金及时收回总预算。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结转资金管理相衔接的约束机制,对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部门,相应减少安排其预算。

二、加快资金支付进度

(一)做好支付前期准备。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计划,做好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准备工作。要根据预算安排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情况,认真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及时提出支付申请。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前期准备,力争做到资金一旦下达,及时分配使用。

(二)加快资金审核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审核和支付,内设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用款申请,对重点和大额支出项目,审核后要跟踪后续进展;要及时下达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对基本支出按照均衡性原则支付,对项目支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支付,对据实结算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预拨和清算制度。

(三)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对于按有关规定从国库拨付到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的资金,要采取措施加快形成实际支出,防止资金滞留专户。严禁违规将国库资金转入财政专户等“以拨代支”行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从2014年6月1日起,一律不再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目前已设立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要逐步取消,确需保留的经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四)加强暂付款和权责发生制核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全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对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应及时收回核销;对符合制度规定应当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款项,按规定列入预算支出;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财政借垫款要限期收回。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地方各级财政应按规定使用权责发生制,不得超范围列支。

三、做好支出预算执行分析评价

(一)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各部门要建立本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要重点分析,加强对垂直管理下级单位的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收支执行、国库存款、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办法,并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预算执行和排名情况,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

(二)健全考核机制。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同一部门通过不同预算分别安排的支出,都要纳入执行进度考核范围。对于所属单位当年预算执行进度低于平均进度且无正当理由的,核减下一年该单位项目经费;对某一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对本级部门和下一级地区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考核,建立以减少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部门或地区,在安排下年预算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也要予以适当核减。

(三)加大问责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本级部门和下一级地区,应采取通报、调研或约谈等方式,提出加快预算执行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或地区查找原因并改进工作。上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地方支出进度月度通报机制,对排名靠后的下一级财政部门,将支出进度情况通报同级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下一级财政部门要撰写情况说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预算执行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财政部门要协调把握财政支出及时性与均衡性的关系,避免月度间支出水平大起大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财 政 部

篇6: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财政局,省直各部门:

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支出进度较慢、预算资金大量结转、国库存款沉淀较多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

(一)细化落实代编预算。对于年初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的本级代编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抓紧落实到具体单位。省本级和各市县代编预算要在8月末前分配下达完毕,上级转移支付要在收到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超过规定时限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对于执行中情况发生变化而无法执行或执行缓慢的项目,以及无需再支出的据实结算项目,要及时收回总预算,重新安排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除公共财政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要加快下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于以收定支的支出项目,可采取提前下达、次年清算的方式,并及早开展项目准备,确保预算尽快执行。各地、各部门要在依法合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建工程及其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加强结转资金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加快以前结转资金执行进度。结转项目确需继续保留的,要及时下达至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各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对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对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和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除特殊规定外,收回总预算统筹用于民生等重点支出。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结转资金管理相衔接的约束机制,对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部门,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相应减少安排其预算。

(三)加快政府集中采购预算执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提报政府采购计划。年初预算已经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采购计划报批工作,8月底前完成采购招标,避免年末集中下达和执行计划,增强政府集中采购的均衡性、实效性,提高政府集中采购质量和效率。

二、切实加强资金支付管理

(一)做好支付前期准备。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计划,做好预算支付的前期准备,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准备工作。要根据预算安排、上级转移支付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情况,认真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及时提出支付申请。

(二)加快资金审核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审核和支付,内设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用款申请,对重点和大额支出项目,审核后要跟踪后续进展;要及时下达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对基本支出按照均衡性原则支付,对项目支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支付,对据实结算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预拨和清算制度。

(三)严格财政专户管理。无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财政部文件依据开设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一律予以撤销。市县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分别精简撤并到5个(含)、3个(含)以内,目前开设社保专户在规定个数以内的,不再增加社保专户数量。严格执行新增财政专户报财政部核准制度。从2014年6月1日开始,一律不再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目前已设立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要逐步取消,确需保留的经省财政厅初审后,报财政部核准。

(四)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财政部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外,预算安排的资金应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得转入财政专户,坚决杜绝违规虚列支出和采取“以拨作支”方式将库款转入财政专户等行为。对于按规定从国库拨入财政专户的资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形成实际支出,防止资金滞留财政专户。加强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支付到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

(五)加强暂付、暂存款管理。各市县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3〕372号)和《省财政厅关于清理市县财政暂付款工作意见》(黑财库〔2013〕44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全 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对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应及时收回核销;对符合制度规定应当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款项,按规定列入预算支出;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财政借垫款要限期收回,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暂付款压缩任务。

三、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工作

(一)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各部门要建立本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要重点分析,加强对垂直管理下级单位的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收支执行、国库存款、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办法,并要结合各地、各部门预算执行和排名情况,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原则上,省直部门及市县上半年支出进度应完成调整预算的40%以上,三季度应完成70%以上,前11个月应完成90%以上。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对本级部门和下一级财政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考核,建立以减少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在安排下年预算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要予以适当核减。

(三)加大问责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本级部门和下一级财政部门,应采取通报、质询或约谈等方式,提出加快预算执行的建议,推动其查找原因并改进工作。省财政厅将继续完善支出进度月度通报机制,对预算支出进度拖后的省直部门,将通报给省政府主管领导;对排名靠后的市县财政部门,将支出进度情况通报同级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有关财政部门要撰写情况说明报送省财政厅。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预算执行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财政部门要协调把握财政支出及时性与均衡性的关系,避免月度间支出水平大起大落;正确处理加快支出进度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系,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坚决防止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防止简单的库款搬家和以拨代支,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黑龙江省财政厅

篇7: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玉红财库„2006‟369号

关于对区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全面实施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通知

区级各有关单位:

为稳步推进我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区级财政在工资统发的基础上,于2001年起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并积累了成功经验。按照省、市财政要求,经区财政局与市人行红塔区支库协商,决定从2007年1月开始,对区本级预算内资金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纳入区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区级财政预算对本级预算管理单位安排的预算资金,原则上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区级财政对非本级预算单位安排的财政拨款,暂按原渠道支付。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账户设置。预算单位原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转换为“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授权支付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同时预算单位向开户银行重新申请开立一个“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财政部门授权核准的资金收支,办理经人民银行核准的现金支付业务。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确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等特殊款项;未经区财政局批准,不得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

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区财政局国库科按批准确定的支付数额,向同级人民银行开具拨款单,人民银行根据拨款单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商品或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账户的拨款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区财政局的授权,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的支付方式。

—2 —

四、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范围和程序

区级预算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物品采购支出。

1、工资支出的支付程序按区级统发工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2、采购支出的支付程序按红塔区财政局关于印发《红塔区区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玉红财库[2006]368号)规定执行。

五、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范围和程序

区级预算管理单位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管理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均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管理。基本支付程序为:

1、基本支出

(1)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或部门预算控制数,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区级预算单位按季分月基本支出用款计划表》(附件一),于每季度结束前20日内将下一季度的分月用款计划报区财政局业务科。

用款计划分独立核算单位并按“项”级科目编制,由预算单位向区财政局主管业务科报送;

基本支出用款计划不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如统发工资、物品采购支出、工会费、失业保险等,若下达的基本支出部门预算中含有上述款项,应作扣除。

(2)区财政局业务科根据部门预算(预算控制数)核定各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于每月15日前(节假日顺延)按确定的月度计划数,报送国库科,国库科根据库款情况向人民银行开具本月《下达人民银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表》(附件二)并加盖预留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印鉴,作为人民银行经办部门在财政授权支付累计额度内,办理代理银行划款清算的合法依据;向代理银行开具《下达代理银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表》(附件三)并加盖财政国库公章,作为代理银行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财政授权支付款项的合法依据。

(3)代理银行收到区财政局国库科开具的《下达代理银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表》的1个工作日内,将区财政局所确定的各基层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其所属和有关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在接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预算单位发出《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附件四)。

(4)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所确定的额度,使用新版银行票据和结算凭证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指令,通知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代理银行凭据《下达代理银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表》受理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控制预算单位预算支付金额,并于当日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2、除按月均衡支付的基本支出外,对其他实行财政授权支—4 —

付的预算资金,预算单位填报临时用款计划,授权支付额度依据区财政局各相关业务科提交的《财政预算内经费请拨单》(附件

五)和《预算追加(减)审批及资金请拨单》(附件六)批准金额确认,其他支付环节同上。

六、预算及财务管理

1、区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后,区财政局各有关科室办理预算下达手续时,财政预算指标总账应按预算单位、款项登记。

2、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支出日报表》(附件七)与人民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并核算到基层预算单位;对财政直接支付资金,预算单位会计根据区财政局国库科填发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附件八)或有关支付凭证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对财政授权支付资金,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及结算票据进行账务处理。

3、对账。年终或在财政部门要求的时间内,财政预算支出总数(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余额数)和预算指标由财政局业务科室汇总所分管单位支付信息,分类、款、项与区财政局国库科、预算科办理对账工作;

七、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结余资金处理及会计核算等未尽事宜,请按照红塔区财政局印发的国库管理制度试点改革相关文件

执行。

八、本通知由区财政局和市人行红塔区支库负责解释。

九、本通知从二00七年一月一日全面推行。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财政国库改革通知

抄送:市财政局、区政府办、区监察局、区审计局,人行红

塔区支库,各代理银行,本局各有关科室、中心。

红塔区财政局

篇8: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省管县财政局, 省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 (陕政发[2013]4号) 精神, 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使用效益, 我们制定了《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2013年6月27日

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以下简称绩效管理) 是指根据财政绩效理念, 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结果评价和应用融入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全面系统原则。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 涵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

(二) 目标管理原则。绩效管理围绕绩效目标进行, 绩效目标要以量化或可衡量的指标来反映资金使用的预期或执行结果。

(三) 科学规范原则。绩效管理要依照相关制度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科学设计评价指标、标准, 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客观、公正地反映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四) 结果导向原则。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结果反馈与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的重要依据, 并依法公开, 接受监督。

第四条绩效管理的内容。

(一) 绩效目标管理。通过绩效目标设立、审核和批复, 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进行事前审核, 作为安排专项资金, 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 绩效运行管理。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事中监控, 动态掌握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以及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及时纠正绩效执行偏差, 保证项目按预定绩效目标完成。

(三) 绩效结果评价。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 客观公正地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 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决策依据。

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五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是绩效管理的主体。绩效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 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第六条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 审核主管部门项目绩效目标, 跟踪绩效目标执行, 组织指导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根据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或再评价;依据绩效结果落实奖罚措施;监督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

第七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实施本部门以及组织指导项目单位开展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依据绩效结果, 落实整改意见, 改进专项资金管理。

第八条由财政部门牵头, 主管部门参与, 在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 实现信息资源数据共建共享。

第三章 绩效目标管理

第九条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部门单位要制定绩效目标, 在申报专项资金预算时按规范格式填报。

(一)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预期产出, 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2、预期效果,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3、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

4、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5、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和标准;

6、其他。

(二)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2、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 尽量进行定量表述, 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 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3、合理可行。绩效目标的制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条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要对部门单位报送的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的相关性、实现能力、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资金计划制定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审核。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的专项资金, 未按要求提交绩效目标或经部门单位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财政部门不得安排项目资金。

第十一条绩效目标批复。绩效目标审定后, 随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一并批复, 作为部门单位执行项目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 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 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三条绩效目标管理的具体程序。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按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一) 按项目申报方式管理的专项资金, 绩效目标管理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提出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重点、方向和绩效目标, 发布项目征集指南或文件, 征集具体项目。

2、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指南, 向主管部门申报项目, 同时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省财政厅陕财办预[2012]40号文件已印发) , 上报绩效目标。主管部门对项目及其绩效目标进行评审, 将评审通过的项目, 纳入部门项目库管理, 并提交财政部门审核。

3、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专项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 运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库、指标标准库数据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审指标体系, 对部门申报项目的绩效目标和资金预算进行审核。

4、财政部门将评审通过的项目, 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 进入财政预算编审流程。在批复项目预算时, 一并批复项目绩效目标。

(二) 按因素法管理的专项资金, 绩效目标管理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 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供因素分配法所需数据, 同时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2、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对分配因素、项目绩效目标和资金预算进行测算审核。审核通过项目, 直接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 进入财政预算编审流程。在批复项目预算时, 一并批复项目绩效目标。

第四章 绩效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 采取网络监控、专项检查和报表报审等方式, 对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实施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绩效执行偏差。

(一) 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 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对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并对重点项目进行抽查, 重点检查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等情况。

(二) 主管部门要对项目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 重点检查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实施情况, 及时纠正项目实施与绩效目标的偏差, 定期将项目绩效运行情况报送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项目单位要加强项目管理, 按规定用途使用项目资金。当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 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依据资金支出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核拨资金。当发现项目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生较大偏差时, 可暂停或停止拨付专项资金。

第五章 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分为部门单位自评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

(一) 预算年度结束或项目执行完毕后, 项目单位要对具体项目绩效进行自评, 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进行自评。

(二) 财政部门对部门单位项目绩效的自评情况进行审核或者再评价。也可以对一定金额以上、与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进行直接评价。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可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承担第三方评价工作的人员应从专家学者库和中介机构库中按规定程序办法抽取, 并按照绩效评价办法规定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对涉及民生的重大专项资金, 应从监督指导库中选取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专业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于当年完成项目, 要在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绩效评价。对跨年度项目, 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总体评价。

第二十一条根据管理需要, 可对单个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也可对专项资金实施总体绩效评价。若专项资金涉及多个项目的, 可对所有项目或选取重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二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 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 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 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 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 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年度决算报告;

(七) 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 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 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 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 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 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 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 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十四条绩效评价指标按适用性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率等财务指标以及项目决策、项目实施等管理指标, 由财政部门制定。

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具体业务指标以及项目产出效果指标, 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具体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以及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一般应在项目绩效目标中明确。

第二十六条绩效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 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 前期准备。确定评价工作对象、收集项目基础资料、制定评价工作方案。评价工作方案主要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人员、评价依据 (标准)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

(二) 组织实施。下达评价通知书, 以问卷调查、现场查看、专家评议等多种形式实施绩效评价, 形成绩效评价结论, 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第二十八条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 要形成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包括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评价结论, 应当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基本概况;

(二)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 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措施以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等;

(五)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 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条绩效评价结论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 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绩效评价等级标准一般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可就单个项目出具绩效评价结论, 也可汇总形成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评价结论。

第三十一条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 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 由部门单位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逾期未提交的, 视同该项目没有达到绩效目标, 由财政部门按本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 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 向部门单位反馈绩效评价结果。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第三十三条建立重大专项资金绩效结果报告和反馈制度。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及时将重大专项资金绩效运行管理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同级政府,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绩效奖罚机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今后安排专项资金和项目的重要依据。

(一)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的, 在安排专项资金和项目时可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

(二) 绩效评价结果为良的, 可维持现有资金数额, 不增不减, 继续给予支持。

(三) 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 要按一定比例扣减专项资金和项目, 并加强对该部门单位其他专项资金的审核。

(四) 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 要求部门单位限期改正, 整改期间暂停拨付专项资金;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要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达不到主要预期绩效目标的, 由财政部门提请同级政府调整或者撤销该专项资金。

第三十五条建立绩效结果整改落实制度。部门单位应当根据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认真加以整改, 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财政部门要针对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办法, 加强项目库管理, 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第三十六条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接受监督。

第三十七条在绩效评价中发现的财政违法问题,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各市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 结合实际, 制定本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篇9: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取得的绩效

近年来,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积极探索实现财政科学管理的新途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呈现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推进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实行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流程,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委员会论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断深化。

3、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编制预算时将预算内、外资金,包括历年结余资金,上级部门拨入专款,在区分资金来源和性质后,统一编进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中优先安排净结余资金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经费需求,通过努力逐步压缩和控制预算结余的规模。

4、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促进财政管理规范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财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先后制定了20多项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制度约束机制、网上运行机制、信息适时监控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电子消费模式,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规范

(1)预算编制范围不够全面。一是部分非税收入(基金收入、资产经营收益)等财政性收支尚未全额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二是街道财政成为区级预算的“虚拟财政”;三是个类资金、个别事业单位因财政预算监管缺失游离区级预算管理范围之外。

(2)部分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未全面体现充分性和必要性。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效益性未充分显现;二是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部门和单位挪作它用;三是区财政安排的定向培训、购置设备补贴等预算拨多用少,结余滞留单位。

2、预算执行不够严谨

(1)部分预算调整未按规定执行,应调未调影响本级预算执行数的真实性、准确性。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项目评审滞后性影响预算执行严肃性,预算结余资金总体规模过大,控制和压缩规模的任务任重道远。

(2)部分部门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游离账外、违反规定转移收入、截留专项补贴款挪作他用、将上交款滞留下属单位并予以列支、未按规定核算预算结余等违纪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3、预算绩效考评效果未充分显现

(1)绩效评价缺乏相关的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具有事后特征,由于不清楚项目实施前信息资料,对于绩效指标拟达到的目标也就缺乏比较基础,致使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2)绩效评价缺乏与部门预算管理的合理衔接。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密不可分,但目前的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当前的绩效评价传递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以体现绩效评价结果价值。

4、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待加强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未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部分事业单位的改制、转制、歇业动态和资产处置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尚显滞后,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行政的隶属性导致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占有的非公平性、非公开性和财政拨款的非合理性。一些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保障工资支出和正常运营费用,用存量资产从事经营活动,赢得利益提高或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导致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动力,进展缓慢。

二、思考和建议

为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和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和评价“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针对区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进一步调整预算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重点支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使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惠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2、围绕中心,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区级财政预算编制应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以建设“支出标准”体系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1、统一标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要夯实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逐步建立部门政府公共资源合理占用与费用定额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制定的公务人员薪资标准和统一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全面加强部门基本支出的预算管理。

2、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方式。要建立完善部委办局和街道等部门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行政单位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含部门借用的人、财、物),为基本支出测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

3、统筹兼顾、积极研究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范围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和多领域的各类标准,面广量大,技术性强,必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逐步实施。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一是推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二是编制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规范,要素必须齐全,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应由专职机构或专业人员签证;三是加强项目申报书的科学性;四是提高项目申报书的准确性。

2、规范预算调整管理。建立规范、科学、有序、可操作性的项目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追加听证制度、预算论证制度),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交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论证委员会论证,并按规定审批和决定。

3、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制定相关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在预算中统筹安排结余资金的力度,努力提高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4、提高年预算到位率。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是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预算调配权的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主管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拨付预算资金,确保预算资金的到位率,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四)以项目绩效考评为重点,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

1、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将考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一是区政府要积极研究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部门预算单位要发挥绩效考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进基础工作建设,思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考评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特点,制定相应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重点关注绩效指标选择、绩效基数、绩效目标、考评方法和内容、可支配资源变化和绩效目标调整等因素,突出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内容。

(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1、完善预算制度体系。一是树立“为民执政”和“为政重在理财”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的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职责;三是完善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确保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四是调整、充实和完善街道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对存量资产的管理,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行政、事业资金和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为适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资预算打好基础。

3、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修订和完善各项非税收入的管理办法,适时将国有(集体)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的预算管理。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非税收入征管。

上一篇:国际贸易讲座学习心得下一篇:远程教育学用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