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2024-04-11

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共8篇)

篇1: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内容摘要: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文章在分析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县级人大 财政预算 监督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列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调整列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经济事务的具体体现。县级人大依法对财政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对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目前,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加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县级人大对本级财政预算监督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县级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方面,仍处于程序化层面。目前,我国县级财政预算的通常做法是,先由党委、政府制定预算,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样,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不便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也不可能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加之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较为笼统,使人大常委会监督成了“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客观上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在财政预算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县级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由于受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政府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导致“部门申请、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只能被动地采取事后“追认”的监督形式,使得整个监督处于被动状态。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常规的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运用得多,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以及罢免等硬性监督手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或使用不多,致使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视察和执法检查,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一般性地走走看看,发发议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监督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制约的权威性。

(三)监督水平有限,监督效果不明显。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县级人大缺乏足够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监督。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性知识缺陷大,使权力机关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人大监督通常是会议听取报告多、调查研究少,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县级人大紧紧依靠自身力量审查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时,难免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

二、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权力弱化。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认识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领导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学习不够,担心人大过多过强的监督会削弱党的领导,没有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和监督工作。一些被监督者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严重,不愿接受包括人大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在思想上抵触人大监督,在行为上规避人大监督。一些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迎合地方政府,大多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而忽略人民赋予的监督权,甚至明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存在问题,也不敢正面提出来,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监督权利受到弱化。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立法滞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中关于人大自身建设方面的规定,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或做出新的规定。已有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的规定过于笼统,给执法者适用法律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立法“撞车”,相互不衔接、不配套,造成执法混乱,有的立法部门色彩浓厚,导致各自为政,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致使良好的立法愿望不能实现。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规范人大监督程度和监督方式方面的立法滞后。地方组织法只对人大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做了原则规定,对不监督或不服从监督行为没有规定迫究责任,致监督主体不愿或不敢大胆行使监督,监督对象借口法律依据不足抵制或消极对待人大监督。

(三)专业人员缺乏,监督力量不足。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但目前县级人大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县级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办负责,而财经办又存在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等困难,加上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都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质来看,经济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一方面县级人大缺乏具有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县级人大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县级人大工作班子的现有力量,还无法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行使财政监督权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对于一些复杂的预算,很难做到深入调查和透彻审议。

三、加强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的对策与思考

(一)更新财政预算监督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与我们党实现政治领导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只有与党保持统一,才能保证人大监督职能的正确政治方向,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但是,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单纯的绝对服从,而是应该自觉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监督工作的政治方向,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活动,从根本上保证人大监督职权的有效行使。县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善预算监督是当前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面对法律相对滞后的现状,要树立新的预算监督理念,即财政预算监督应做到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注重监督政府财政预算运行中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加以改进,以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的质量,使预算审批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二)严把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关。首先,要督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尽快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实现功能预算到部门,深化和规范部门预算,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完善部门预算是进一步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的有效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既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也有利于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审查批准预算时,知道哪个部门有多少人、干多少事、花多少钱,钱怎么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列入预算范围的开支,一律不得开支。严把这一关口,防止既成事实,先发生支出,后列入调整预算的情况发生。再次,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制度和办法,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县级人大应要求财政部门建立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按月报告制度,并定期听取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可授权财经办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开展专题调查,为县级人大审议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三)优化人员结构,实行真正的“内行监督”。人大队伍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其财政监督的水平和效果,因此,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是县级人大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对人大代表尤其是人大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财政基本知识,解决听不懂财政报告、看不懂财政报表、监督无从下手等问题。其次,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进入人大,或者从政府经济部门选调部分从事财经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人大财经或预算监督部门工作,不断优化人大人员队伍结构。再次,也可以借助外力,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监督。比如,与审计部门联手,由其为代表提供与预算审议或监督有关的、甚至是提出预算修订案的服务,进而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强预算监督,发挥他们的专长,帮助人大加强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四)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人大的监督职权来自于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人民群众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人大监督工作越是公开、透明,民主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实现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必须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公开预算的情况,其目的就是让全社会都来监督收人和支出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在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专业工作委员会对财政预算监督的职能外,应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监督审计部门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上,加大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并使处理意见落到实处。此外,还要支持监察部门每一对重点部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人大监督及时公开处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使监督的结果及时公开,从而进一步加强人民对财政监督的作用。

财政预算监督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更需要长效的监督机制来支持。我们相信随着监督理念的不断深化,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一定会越来越让人民满意。

篇2: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玉素甫2009年3月29日

财预[2008]4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在职能转变与规范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发挥乡镇财政的作用,现就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等相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做好农村公共服务

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要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满足农村社会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要健全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要规范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要加强和规范农村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公开预算及执行、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等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切实加强乡镇债务管理,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镇债务。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和督促乡镇政府积极化解逾期债务。

二、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要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发挥乡镇财政在落实涉农补贴政策中的作用。乡镇财政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涉农补贴对象的申报、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要积极创新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逐步将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纳入“一卡通”或“一折通”发放范围。要积极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对居民申请办理涉农政策咨询、补贴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结,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加强涉农财政补贴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

三、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乡镇财政要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要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对于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上级财政在下达资金时,要同时抄送项目所在地市(县)财政局,市(县)财政部门要分解告知有关乡镇财政所,建立上级财政与乡镇财政以及乡镇

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乡镇财政全面掌握有关专项资金的政策、额度、项目要求等情况。乡镇财政要加大对上述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的存在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四、加强财务监督,健全乡村理财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要推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要加强乡镇财务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财经纪律。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行“村账乡管”试点工作,由乡镇财政会同有关职能站所代理村级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并定期公示。

五、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要按照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适应乡镇财政职能调整,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乡镇财政机构,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编制。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制订乡镇财政人员岗位条件和培训规划,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乡镇财政队伍。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强业务学习,适应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乡镇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六、创新体制机制,为乡镇财政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要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分布等情况,区别对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县与乡镇财政分配关系。要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为乡镇财政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财政管理方式。

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制定措施,切实落实,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篇3:如何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一、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

(一) 财政预算绩效意识比较淡薄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由于提出比较晚, 尚属于一个新概念, 政府财政部门对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很不重视, 受传统财政使用观念的影响, 当前财政部门大多数工作人员认为财政资金只要合理合法、透明而不贪污浪费就好, 至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完全不关心, 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忽视甚至形式化和边缘化, 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低下。关键是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审核和督导, 领导批示多停留在纸面上而且过于古板形式化, 敷衍了事, 尚未进入实质性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轨道。

(二) 人员机构混乱无序, 缺乏绩效评价人才, 管理体系很不完善

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独立专门的核算机构, 财政处各个机构间职能交错混杂, 人员职能多重化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极大的降低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亟需整治和完善。而且了解和运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专门的工作人员急缺, 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远远不足, 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强度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是评价体系在构建框架最基本的评价主客体、评价规范标准等选取方面没有明文的严格规定和约束, 以致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评价上有目的、有选择性的选取评价项目, 缺乏整体评价意识, 评价涉及面不够宽广,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往往与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各个部门的财政预算的实际情况不能得到公正、准确的反映, 从而导致整个财政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浪费以及贪污非法流失的现象。总之,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和可参考性。

二、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一) 提高财政部门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由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比较新工作, 具有以下特征:头绪繁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人员要求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因此, 财政部门要着重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 加强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和宣传广度, 无形中不断提高部门的财政预算绩效意识, 同时使社会公众也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支持绩效管理工作。

此外, 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区域内地方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 通过专门培训、召开主题会议、民主生活会等相互交流形式, 全面提高本县区域内各级财政部门重视预算绩效的意识

(二) 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提高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综合水平

要做到全面健全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应注重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加大投入的力度。首要任务是县级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绩效控制和管理的岗位, 做到职能专业化, 同时配备专业从事预算绩效方面的工作人员, 隶属于县级财政部门, 利用公务员编制吸引专门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才, 人才的加入和不断的更新与储备可以较好的解决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缓解县级财政部门人员短缺, 一人多岗的现象, 大大减少县级财政部门舞弊等不端行为的出现, 也能有效的将县级财政预算与绩效管理有机的衔接。其次要明确而且严格的实行职位责任制, 切切实实落实相关人员应尽的职责, 而不是形式化上的负责, 失责行为将追究责任个体。最后在县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根据预算支出以及使用方向、效率上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考评, 切实得出县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的情况, 为以后的预算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县人大、审计部门等负责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内部监察, 确保财政预算资金依据财政预算规划合理合法的运转, 提高其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进而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

(三) 建立科学可行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对预算绩效评价的水平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要辐射到县级区域内各个地区的财政机构, 由于涉及和覆盖的面比较广, 所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测体系也会相应的比较繁琐、复杂、多层次性。因此, 切切实实加快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定要进行实际调研, 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背景、发展实际状况, 进行本区域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构思, 慎重选取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考评的对象和评价指标, 也就是主客体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 不断的往评价体系中加入一些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循序渐进的完善评价体系的框架, 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考评体系。要形成以上高效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亟需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 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现依据全覆盖、典型代表性的原则, 参考本单位的现实情况, 合理的选取评价对象和评价规定, 切实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辐射面涵盖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的配置、管理和使用部门, 保证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性、无偏性, 此外仍然着重偏向于对本单位重要或者大额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和使用部门以及本县重点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的绩效监控和评价。除此之外,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在考察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 理清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来往, 将财政预算涉及各部门的利益均衡点、利益共享点调整到最大, 降低利益冲突, 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在各个部门的顺利开展, 最终提升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重点提一下的是由于在预算编制极其预算绩效管理考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分配、争取的现象,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立力争做到对县级财政部门各个岗位的合理公正的评价, 而非仅仅局于财政预算部门, 在设计和考量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反复思考、比量不同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内在的关联性, 找出差异点, 有针对性的分别设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 以最大合理度的考评指标构成考评体系来确保充足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最后, 在一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理论等建立起来以后, 关键在于方案的实施, 需要成立一个由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监督人员、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等高效的运作团队, 真正把预算绩效的运作方案落实到实处, 最终切实提高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提高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总结及展望

目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总体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主要在意识思想和管理以及评价体系上还存在问题,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 其提升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并非一蹴即就。因此, 要不断的发现问题, 及时的调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分针和策略, 从思想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意识, 从实际上构思和建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以及评价体系, 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结合去提升县级基层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更好的服务社会, 是今后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

摘要:积极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基层政府职能的一次重要变革, 需要进一步转变绩效管理思想, 完善预算机制, 为保证政府财政职能更好的施展, 促进政府各项工作更加高效化、透明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不畅通;评价体制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 针对一些问题, 深刻剖析问题的形成机理, 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 运行效率, 最终提升基层政府综合管理水平。本文将结合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情况, 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做剖析, 进一步提升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许春旺.浅议如何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J].企业研究, 2014 (06) :143-144.

[2]许媛.论如何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J].时代金融, 2011 (06) :42.

篇4:财政局如何加强会计预算管理

【关键词】财政局;会计預算管理;问题与建议

一、现阶段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重视不足,缺乏预算管理体系

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多数财政局的管理者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达相应的预算上报指令,导致预算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就无法做好资金统计工作。还有部分领导人员对会计预算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预算管理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划拨专人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完成。而许多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预算管理不甚了解,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的现象。

2.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战略性

上面提到会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财政局内部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协调配合,充分说明了其工作量之大,因此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过程也相对繁琐。这就导致编制过程中,一些财务部门缺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任务,往往只花费一两个月就把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财政局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法,以上一年单位的各项支出和人员花费为依据,与当年新增加的单位预算进行相加,得出今年的总预算。随着机关单位的改革,这种传统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使预算编制失去了应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国家法律规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年度预算一旦上报并经过审核、批复之后,除非发生不可抗拒因素,否则一律不允许地方部门自行更改和超范围拨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组织对国家法律法规熟视无睹,擅自更改专项财政拨款的用途,使得原本上报的建设项目成了地方部门索要资金拨款的幌子,严重损害了财政部门正常的资金调配。近年来利用公款、财政拨款挥霍消费、购置房屋等现象屡屡发生,很大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惩处措施,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财政局的预算工作与单位领导的绩效考核脱钩,预算执行不到位,使得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成了“纸上谈兵”,难以发挥应有的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作用。

二、完善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会计预算管理认识,构建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单位领导的会计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守旧有关。因此,财政局的领导负责人要加强自身的观念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管理模式,实现财政会计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细化部门财务预算,树立财务人员的知法、守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预算管理失准问题。在单位内部,要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法律保障。

2.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细化项目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关系到整个财政局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一系列的工作,是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财政局的会计部门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基本工作做起,为会计预算管理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传播,防止出现重复预算和纰漏预算。再次,根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以往年的会计预算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计划报表。最后,会计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预算和计划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尤其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加大会计预算管理力度,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预算, 明确划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限, 防止基本支出经费超标准执行、 项目经费列支单位基本支出内容、 随意改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其他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发生。 行政财政局要切实控制日常不合理开支,减少资金的浪费。 会计预算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项目超支产生的原因, 同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 对下一阶段情况进行预测。

4.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预算管理水平

财政局的财务人员负责整个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账务整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水平。通过定期对会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丰富会计预算管理知识,更新会计预算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在培训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受训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并将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以此激励和督促会计人员珍惜培训机会。除此之外,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会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邓克平.浅论行政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9):13-15.

篇5: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财预〔2014〕8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确定的政策措施,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部分支出进度较慢、预算资金大量结转、国库存款沉淀较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支出预算管理

(一)加快下达年初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对上级财政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本级财政要列入年初预算,并分解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除公共财政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要加快下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于以收定支的支出项目,可采取提前下达、次年清算的方式,并及早开展项目准备,确保预算尽快执行。

(二)细化落实未分配到部门和下级财政的预算。对于年初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的本级代编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抓紧落实到具体单位。本级代编预算要尽量在6月30日前分配下达;超过9月30日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要在收到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对于执行中情况发生变化而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无需再支出的据实结算项目,要及时收回总预算,重新安排用 1 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依法合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建工程及其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用好以前结转资金。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快当年预算执行的同时,要加快以前结转资金执行进度。结转项目确需继续保留的,要及时下达至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各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对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不再使用的结转资金及时收回总预算。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结转资金管理相衔接的约束机制,对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部门,相应减少安排其预算。

二、加快资金支付进度

(一)做好支付前期准备。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计划,做好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准备工作。要根据预算安排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情况,认真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及时提出支付申请。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前期准备,力争做到资金一旦下达,及时分配使用。

(二)加快资金审核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审核和支付,内设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用款申请,对重点和大额支出项目,审核后要跟踪后续进展;要及时下达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对基本支出按照均衡性原则支付,对项目支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支付,对据实结算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预拨和清算制度。

(三)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对于按有关规定从国库拨付到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的资金,要采取措施加快形成实际支出,防止资金滞留专户。严禁违规将国库资金转入财政专户等“以拨代支”行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从2014年6月1日起,一律不再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目前已设立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要逐步取消,确需保留的经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四)加强暂付款和权责发生制核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全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对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应及时收回核销;对符合制度规定应当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款项,按规定列入预算支出;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财政借垫款要限期收回。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地方各级财政应按规定使用权责发生制,不得超范围列支。

三、做好支出预算执行分析评价

(一)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各部门要建立本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要重点分析,加强对垂直管理下级单位的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收支执行、国库存款、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办法,并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预算执行和排名情况,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

(二)健全考核机制。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同一部门通过不同预算分别安排的支出,都要纳入执行进度考核范围。对于所属单位当年预算执行进度低于平均进度且无正当理由的,核减下一年该单位项目经费;对某一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对本级部门和下一级地区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考核,建立以减少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部门或地区,在安排下年预算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也要予以适当核减。

(三)加大问责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本级部门和下一级地区,应采取通报、调研或约谈等方式,提出加快预算执行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或地区查找原因并改进工作。上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地方支出进度月度通报机制,对排名靠后的下一级财政部门,将支出进度情况通报同级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下一级财政部门要撰写情况说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预算执行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财政部门要协调把握财政支出及时性与均衡性的关系,避免月度间支出水平大起大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财 政 部

篇6: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各市(地)、县(市)财政局,省直各部门:

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支出进度较慢、预算资金大量结转、国库存款沉淀较多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

(一)细化落实代编预算。对于年初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的本级代编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抓紧落实到具体单位。省本级和各市县代编预算要在8月末前分配下达完毕,上级转移支付要在收到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超过规定时限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对于执行中情况发生变化而无法执行或执行缓慢的项目,以及无需再支出的据实结算项目,要及时收回总预算,重新安排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除公共财政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要加快下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于以收定支的支出项目,可采取提前下达、次年清算的方式,并及早开展项目准备,确保预算尽快执行。各地、各部门要在依法合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建工程及其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加强结转资金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加快以前结转资金执行进度。结转项目确需继续保留的,要及时下达至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各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对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对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和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除特殊规定外,收回总预算统筹用于民生等重点支出。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结转资金管理相衔接的约束机制,对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部门,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相应减少安排其预算。

(三)加快政府集中采购预算执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提报政府采购计划。年初预算已经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采购计划报批工作,8月底前完成采购招标,避免年末集中下达和执行计划,增强政府集中采购的均衡性、实效性,提高政府集中采购质量和效率。

二、切实加强资金支付管理

(一)做好支付前期准备。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计划,做好预算支付的前期准备,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准备工作。要根据预算安排、上级转移支付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情况,认真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及时提出支付申请。

(二)加快资金审核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审核和支付,内设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用款申请,对重点和大额支出项目,审核后要跟踪后续进展;要及时下达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对基本支出按照均衡性原则支付,对项目支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支付,对据实结算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预拨和清算制度。

(三)严格财政专户管理。无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财政部文件依据开设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一律予以撤销。市县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分别精简撤并到5个(含)、3个(含)以内,目前开设社保专户在规定个数以内的,不再增加社保专户数量。严格执行新增财政专户报财政部核准制度。从2014年6月1日开始,一律不再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目前已设立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要逐步取消,确需保留的经省财政厅初审后,报财政部核准。

(四)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财政部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外,预算安排的资金应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得转入财政专户,坚决杜绝违规虚列支出和采取“以拨作支”方式将库款转入财政专户等行为。对于按规定从国库拨入财政专户的资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形成实际支出,防止资金滞留财政专户。加强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支付到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

(五)加强暂付、暂存款管理。各市县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3〕372号)和《省财政厅关于清理市县财政暂付款工作意见》(黑财库〔2013〕44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全 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对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应及时收回核销;对符合制度规定应当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款项,按规定列入预算支出;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财政借垫款要限期收回,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暂付款压缩任务。

三、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工作

(一)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各部门要建立本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要重点分析,加强对垂直管理下级单位的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收支执行、国库存款、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办法,并要结合各地、各部门预算执行和排名情况,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原则上,省直部门及市县上半年支出进度应完成调整预算的40%以上,三季度应完成70%以上,前11个月应完成90%以上。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对本级部门和下一级财政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考核,建立以减少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在安排下年预算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要予以适当核减。

(三)加大问责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本级部门和下一级财政部门,应采取通报、质询或约谈等方式,提出加快预算执行的建议,推动其查找原因并改进工作。省财政厅将继续完善支出进度月度通报机制,对预算支出进度拖后的省直部门,将通报给省政府主管领导;对排名靠后的市县财政部门,将支出进度情况通报同级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有关财政部门要撰写情况说明报送省财政厅。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预算执行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财政部门要协调把握财政支出及时性与均衡性的关系,避免月度间支出水平大起大落;正确处理加快支出进度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系,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坚决防止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防止简单的库款搬家和以拨代支,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黑龙江省财政厅

篇7: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建设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建[2009]552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充分发挥中央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现将进一步加强中央建设投资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投资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是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要把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抓紧开工,加快工程进度,加快预算执行,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一是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勘察、设计、论证分析等前期工作,认真完备土地、环评、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条件。

二是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尽快落实各项开工条件,保证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后,能及时开工建设。

三是督促和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用款的各项准备,包括招投标、编制用款计划、政府采购计划等。

四是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重点项目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度,指派专人督导项目预算执行。对投资预算执行慢的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提高。

五是在继续加强资金拨付审核把关的同时,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办事效率。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工程建设进度需要拨付资金,防止出现“要么执行缓慢、要么超量预拨”的现象,避免“库款搬家”问题。

六是加强对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及时分析、跟踪和通报有关情况,掌握预算执行动态,把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经常化、制度化。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每月按时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相关项目建设进度和预算执行的信息。

七是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加快中央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的编报工作。

二、改进和完善中央建设投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各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要把加快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所属单位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结果,作为今后编报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

一是对已经安排但长期不能执行或执行慢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尽早报告,提出解决办法。对确实不能执行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投资计划、财政部调整项目资金预算。

二是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将作为今后安排投资计划和下达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对项目预算执行慢、延续结转资金较多的项目或单位,在安排新项目时将不下或缓下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

三是对没有按规定时间要求办理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的项目,财政部将加大跟踪评审核查力度,视情况暂缓下达该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预算。

三、抓紧对中央建设投资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开展自查

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要立即对本部门或单位已安排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但资金预算仍在执行中或在国库有结余的项目开展自查。分项目查找是否开工建设、什么时间开工,资金预算是否执行、执行进度如何。请按附表(详见附件)所列内容分项目填制投资预算执行情况表,并对预算执行进度慢、特别是以前安排预算至今仍未执行或执行进度较差的项目,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请于2009年10月15日前将文字报告和附表分别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附件:中央建设投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自查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

篇8:浅议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约因素,对策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明确的公共支出绩效目标的制定以及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同行政评价、预算编制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以及效率, 并通过绩效评价促使政府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 制约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家庞大集中的公共财政权力和比较稀缺的社会管理资源以及公众参与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 财政部门需要不断改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采用新型的治理形式, 对财政预算施加有效的约束,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更好的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一、制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因素

1. 制度制约

制度因素是制约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制度制约主要体现在立法保障不足和制度供给不足两个方面。首先, 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立法层次比较低, 这方面的法律基础比较薄弱。绩效管理改革的框架, 程序以及规则都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作为保障, 使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和突破。其次, 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制度供给不足, 存在着制度建设比较迟缓, 重点不突出, 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一方面, 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比较迟缓, 仍然集中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没有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没有将绩效管理全面的同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 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仍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发挥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发挥作用, 其中包括组织实施, 信息搜集, 绩效报告, 结果审计等一些流程, 仅仅依靠绩效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2. 技术制约

技术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能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首先, 在评价中过多的采用定性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导致评价的结果比较粗放, 不太科学。而在设计定量指标时较简单, 使得总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不能很好的区别和体现。其次, 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 采用的方法不是很科学。我国目前采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目标比较法, 因素分析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比较简单的方法, 不能提供准确详细的评价结果。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 例如层次分析法等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 目前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的质量不高。由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才刚刚起步, 使得很多部门的绩效信息比较缺乏, 无法为绩效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

3. 环境制约

所谓环境制约是指我国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环境不完善, 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比较滞后。首先, 我国的财政权力结构不是很合理, 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财政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地方各部门以及民众掌握的权力有限, 使得全面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开展。其次, 我国的社会管理资源比较稀缺, 公众力量参与财政预算管理的程度不高, 制约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公众力量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来, 使得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非常低, 无法对财政预算管理进行很好的监督。另外, 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制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1. 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根本保障, 因此, 要不断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从而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首先, 财政部门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 并结合预算单位具体的工作状况,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从而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下来。其次, 要以量化的手段来制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将各政府部门的工作目标完成的状况、人员工作的效率以及其他绩效管理目标以量化的形式规定下来, 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另外, 要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的要求, 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 以财政部门为监管主体, 以预算部门为责任主体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2. 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工作

首先, 要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 把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强化绩效管理的理念, 优化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根据需要举办各类绩效评价的培训班和讲座, 学习先进经验, 再通过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水平。其次, 借助外部资源, 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 财政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特点组织和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中介机构来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另外, 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审计、监察、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处理好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 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形成合力, 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效果。

3. 强化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

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管理时, 财政部门要与其他各部门紧密配合, 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 要做好预算内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编制工作。各级部门应根据上年的预算内资金的收支情况, 结合本年度的计划和目标, 科学合理的编制本年度的收支计划。在收支计划的预算编制时, 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绝对不能出现赤字预算的情况。其次,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内资金收支计划执行。各级部门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来进行收费, 在相关支出中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执行, 专项支出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并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另外, 要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严格执行绩效分配, 中期评估和结余结转制度。在财政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方面, 要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相关手段, 对于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 对于执行不到位和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 要调整到更加需要的项目中去,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 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绩效评价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首先, 要提高财政绩效评价的立法层次, 从法律层面上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支撑保障。根据绩效管理工作发展需要, 有计划, 循序渐进的推进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其次, 要不断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除财政部门外, 还涉及到很多部门, 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 因此, 要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导, 各部门积极配合, 公众广泛参与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 从而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另外, 要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客观性和实用性。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定要坚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 不断提高定量分析的比重, 尽量减少定性分析。

5. 加强预算绩效结果反馈工作

预算绩效结果的反馈工作也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定期对预算绩效评价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及时发现预算单位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 财政部门要将预算绩效评价的各项结果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为以后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另外, 要将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应用。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将预算评价的结果应用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等工作中去, 从而提高以后年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 不断采取措施, 突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条件, 从而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克竞.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构建与制度创新[J].地方财政研究, 2011 (08) .

[2]张新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9) .

上一篇:怎样为小一新生准备文具用品下一篇:日出日落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