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1

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9月18日)

尊敬的刘部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光临指导樊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樊城区首场招聘会。在此,我谨代表樊城区人社部门全体干部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把樊城区人社系统元至八月份的工作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管理事务的综合部门,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的时期赋予人社部门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树立人社系统的良好形象。正是秉承这种工作理念,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人社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促进劳动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一、加快平台建设步伐,打牢服务群众的工作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原农保局过去都是租场地办公,位置偏僻,房屋破乱,机关形象较差。人社系统5个二级单位,在职在岗人员54人,非财政编制人员46人,其中就业局36人,原农保局9人,人才交流中心1人。就业局、原农保局经费入不敷出,干部情绪低落。为了争取党委、政府对人社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不等不靠,抓住樊城区委、区政府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历史机遇,加大争取工作的力度,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劳动就业管理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人力资源市场阵地建设步伐。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协调,在行政服务中心一楼腾出7间办公用房作为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办公室;投资100多万元,打造涵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可同时容纳50多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的人力资源市场,配备了电子显示屏、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工具,实现用工信息与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室外设置宣传专栏,将劳动法律法规、工作流程、业务指南、用工信息张榜公布,方便了群众。区政府拿出2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镇办加强基层平台建设,要求太平店、牛首、中原、铺等镇办的服务大厅不低于300平米,其它地方服务大厅不低于200平米。目前清河口、太平店、柿铺等镇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基本完工。二是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经费。坚持以作为争取地位,我们重点围绕区委、区政府重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创业带动就业等领导关心、关注的工作,大胆创新,赢得区领导的信任和支持,目前劳动就业局按每人每年2万元解决人头经费;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和乡镇(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人员,放弃人员身份争议,按照“编随人走、人随编制走”和“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对核定编制范围的事业单位、以钱养事人员,分别参照事业单位在岗人员、以钱养事人员落实经费。同时,率先在全市公开招聘了村级协管员,目前,我区每个村(社区)都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和群众工作协管员,确保人社工作有人抓,经费有保障。三是配优基层办公设施。我们争取区财政投入40余万元,为10个镇(办事处)、70个社区配置电脑等办公设备,改变了人社部门外在形象,增强了人社部门干部工作的信心。

二、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就业工作很多时候与就业专项资金联系在一起,很多地方由于怕承担责任,宁可明哲保身不开展工作,也不求在就业工作上有所作为。以牺牲自我也要刹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来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是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关键。今年以来,局党组统一思想,规范管理。一是认真抓好职业培训工作。自2010年10月省、市培训专项资金检查以来,全省就业培训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方工作停滞不前。面对全省培训工作低迷的不利形势,我们不等不靠,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结合樊城区就业工作实际,以民营企业新员工培训为突破口,参照《湖北省就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制定了具体的业务流程细则,规范培训操作。截止目前,开展各类10余期次,培训2800人。其中劳动部门和镇(街道)社区劳动服务机构开展培训2253人,与企业合作开展在岗培训547人。二是加大职业介绍工作力度。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在职业介绍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人社系统干部联村包组的办法,依靠驻区企业摸清用工信息,依靠村、社区基层组织摸清就业情况,加大城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介绍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共介绍用工1万多人次;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们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共有1000多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四个月完成去年全年的工作任务。四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樊城地处襄阳商贸中心,外来流动人员近20万人,刑事发案占全市(含县市区)总量的三分之一,社会管理难度大。为此,我们围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禁围折围等重点工作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共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益性岗位人员760人,强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预计全年将支付就业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对每一分钱的专项资金,我们都要求有政策依据,有资金标准,有人社局、劳动就业局两级局长办公会议意见。同时,坚持财政局管钱,人社局管支出的管理办法,即保证资金运行安全,也把就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完善工作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顺应民意、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重要举措,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们结合《社会保险法》的正式实施的机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险的职能虽然已经上收市里,我们仍然将其作为服务辖区群众的重要内容,主动牵头,出台了《樊城扩面征缴联合工作机制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地税分局、社会保险办事处等部门联动,扩面征缴的长效工作机制,分阶段、分行业对全区规模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截止8月底(2011年结算期结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参保人数为175561人,参保率达到98%,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认真做好“家属工”、“五七工”及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公室文件精神,从今年6月22日全面启动此项工作。局党组从全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专班,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传、档案审核等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共审核符合条件人员5173人,已为4500人办理了参保手续,其中已缴费人员近2000人,预计在年底内,我区参保人员将达到万余人,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三是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局党组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当做为居民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一件好事,做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件实事,当做化解基层矛盾的一件大事,在区财政没有给一分钱专项经费的前提下,先后5次到省里汇报争取。二是政策宣讲到位。我们创造性开展“六算账六对比”的宣传方法,将缴费与存款,与商业保险等进行对比,把参保的好处宣传到户、到人。三是业务培训到位。9月2日,我们组织举办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培训会,各镇(办)、村(社区)共计360余人参加了培训。对经办人员掌握政策,熟悉流程,推进工作很有帮助。四是调查摸底到位。我区及早行动,基本摸清全区的基本情况,据初步统计,全区城镇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3507人,符合领取条件60岁以上的居民71832人,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推进 今年以来,樊城区以协调和创建为抓手,以规范行政执法为手段,以维护劳资双方权益为目的,加强辖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一是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共同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劳动用工合同,1-8月共116家对单位进行劳动合同鉴证,随时抽查2336人,补签劳动合同737份,新增社会保险737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二是大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通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及“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活动,1-8月,为3689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67万元,接待来信来访302人次,受理投诉举报274起,共结案274起,到期结案率100%,无案件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年检单位720家,签定劳动合同160余份,新增社会保险扩面145人。主动巡视检查用人单位81家,依法取缔4家无证经营职业介绍。排查处理不稳定隐患6起,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以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预防并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维护了社会稳定。1-8月,共立案113起,结案73起,正在办理3起,其中调解30起,裁决15起,其他方式解决的28起,结案率达到98%。

五、稳步推进,规范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摸底、调研、制定《樊城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属事业单位岗位比例测算核定工作。二是开展职称评审申报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樊城实际,制定工作措施,有步骤地开展各系列职称申报。三是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卫生系统五医院、三医院、太平卫生院、牛首卫生院等中级职务聘用问题展开了专题调研。结合樊城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整体推动了全区公共卫生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四是加强公务员队伍日常管理。结合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执法检查、宣传调研等一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教育培训、流动调配、奖励惩处等日常工作。今年以来,报请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办理了4名工作人员开除公职手续,净化了公务员队伍。开展了襄阳市“十佳公务员”和“十佳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候选对象推荐工作,共推荐李仍勉等3名个人和民政局、科技局2个先进集体作为全市候选对象。

六、突出教育,加强管理,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全面改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责任重于泰山,做好这项工作干部作风是保证。因此,我们要求人社系统干部要自觉学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还专门印制人社干部应知应会100题,组织全体干部参加考试,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治虚、治散、治惰、治庸”活动,实行人社系统干部工作记实制度,为每名人社干部发放工作记实本,记载干部工作实绩;牢固树立效率意识,提倡“只说一遍,今天的事情今天办”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造群众信得过的“效能人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务员年度考核、各类专家选拔推荐、职称评审、工资晋级、军转干部安置等焦点、热点问题上,不搞暗箱操作,人社部门的公信度有所提升。

今年以来,樊城人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当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上级支持:

一是就业专项资金不足,需要市局给予支持。樊城区常驻人口80万人,农村人口20万人,流动人口20万人,我们初步测算,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建设等每年所需要经费1800多万元,但今年市政府共拔付樊城就业专项经费360万元,远远达不到工作需求,建议市人社局、就业局领导充分考虑樊城实际情况,增加预算。

二是支持樊城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功能。目前,我区居民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还要到市局窗口办理,很不方便,建议市局把就业失业登记证初审权下放到樊城区,为群众提供方便。

三是加大城区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樊城区创业者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比较普遍,创业者有要求,建议市局加大业务指导力度,深入樊城区帮助指导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资格认定、资料收集、完善手续工作,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四是加大社区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樊城区社区建设一直走在全市乃到全省、全国的前列,施营、红光等社区还是全国和谐社区,但社区劳动平台建设相对落实,很多社区没有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建议市劳动就业局领导对樊城社区予以关心,在设备配置上给予倾斜,资料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其他工作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信任,抓好落实。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篇2: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2021年,全区人社系统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人社局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被评为2021年全省XX工作先进集体。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2021年以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XX人。一是服务企业稳定就业取得成效。强化重点企业用工监测,研判全区就业形势,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强化供需对接,架构”1+N”综合招聘服务体系,通过做优现场招聘、做精校园招聘、做实网络招聘、开拓劳务合作基地等多元化举措缓解企业缺工问题。去年以来全区累计举办招聘会XX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XX万个。春节后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成立工作组从XX、XX、XX等地集中包车接回员工,对从XX、XX、XX等地返XX的员工,提供专车接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全返岗。认真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全区共受理稳岗补贴申请企业XX家,补贴金额XX万元。二是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发放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XX万元,全力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做好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提供”就业援助一对一、职业指导一带一、创业扶持一帮一

”精细化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XX%。三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持续推进。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以企业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创新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成功打造了XX创业园、XX创业孵化器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全区现有创业孵化基地XX个、面积XX万平方米,入孵企业XX家。连续举办”创响XX”全民创业大赛,推选优质创业项目,2021年以来全区共扶持XX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XX万人。

(二)突出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

以让群众获得”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为目标,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社会保障网络更加密实。建立全民参保登记长效工作机制,对辖区内未参保和断保人员进行跟踪宣传,落实”断保贴息”和”居保转企保”各项优惠政策,社保扩面持续推进,居民养老、居民医疗两项保险的参保率分别达到XX%和XX%。二是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更加规范。目前全区共有企业退休职工XX万人。每两年组织健康体检一次,每年组织赴周边城市一日游两次,”夕阳美”重阳节系列活动、”XX老人看家乡”等活动,受到了退休职工的普遍欢迎,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助力产业强区,人才队伍支撑更为坚实。

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2021年引进大学生XX人、高层次人才XX人;新增高技能人才XX人。一是人才引进渠道有效拓宽。搭建合作桥梁,与XX招聘合作,整体推介XX区域优势、人才政策、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加快我区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2021年共有XX家企业在XX招聘网站发布职位XX个,收到简历XX份。深化校园招聘,深入推进

”XXX校园行”活动,先后组织我区XX余家规模骨干企业赴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XX余个,达成就业意向XX余人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创新推出”云校招”、”直播送岗”活动,畅通供需对接。二是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省”双创计划”、市”XX人才计划”、”XX之光”人才引育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宣传推荐、项目申报工作。建立了XX家重点引才企业信息库,为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提供精准化服务。目前全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XX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XX人,XX省企业首席技师XX人,XX市技术能手XX人。强化博士后工作站管理,目前全区有博士后工作站XX家。三是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建立政企定点联系机制,分板块建立企业人事经理微信群和QQ群,每季组织一次HR沙龙;开展”人社专项服务月”活动,强化对企服务。组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高端人才提供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每年举办”交流、融合、进步”博士交流活动,增进高层次人才间的交流。四是事业单位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事业人员的招录工作,2021年共招录事业人员XX名。主办区级机关”干部大讲堂”XX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区级机关中层干部XX余人次参加培训。机关部门编外用工管理逐步得到规范。

(四)坚持依法治理,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对劳动关系的冲击,加大劳动关系调控力度,2021年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XX起,其中仲裁立案XX件,监察立案XX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仲裁委立案处理案件结案率均达100%;为XX家企业办理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劳动关系总体平稳可控。一是源头防控更见成效。经常性走访基层、园区、重点企业,注重风险排查,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靠前指导;建立定期通报和突发特报制度,每季度向各板块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通报群体性纠纷处理情况,落实跟踪重点案件,2021年共调处群体性劳资纠纷XX起。每年对全区所有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开展书面审查,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创新

”一案一课一建议”仲裁工作机制,劳动监察强化主动巡查,对重点违法企业集中约谈,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基层调解更为有力。主动应对劳资纠纷总量居高不下的实际,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加快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XX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XX工业园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相继成立,就近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规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使”XX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示范区”的内涵不断拓展。牵头组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配合,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三是工伤认定工作更加规范。不断健全工伤认定工作机制,严格认定程序,完善工作流程,积极探索工伤预防工作,提升工伤认定服务水平。2021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XX件。积极推进”同舟计划”,辖区内建筑工地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

(五)加强自身建设,公共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一是人社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以问题为导向,从便民利民出发,全面梳理人社业务流程当中的堵点痛点,创新推出以”党员第一岗”为特色的引导服务,业务骨干轮流到服务大厅”挂牌上岗”,协助办事群众取号、介绍业务流程、提供政策咨询、指导使用自助一体机等,有效解决了群众”不知找谁办、不知怎么办”的难题,使人社服务更加贴心、更有温度。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在全市率先开发的微信服务平台-”XX就业”目前关注人数接近XX万,主动推送最新人社政策信息XX条。每季编发《XX人社》手册,按月编发”就业简报”,及时分析传达全区就业情况。二是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局机关每季举办”讲业务、荐好书”主题活动,开展人社系统技能大比武,进一步提高人社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去年局机关形成调研文章XX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控机制,形成了”管理规范、程序透明”的制度体系;扎实开展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推动系统作风持续转变,维护人社部门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和谐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今年突来起来的疫情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就业创业相关指标进展放缓,就业援助工作成效弱化;

二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技能人才短缺与普通劳动力过剩、”招工难”与”找工难”现象将长期并存;

三是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冲击,导致劳资利益冲突加剧,影响劳动关系稳定因素增多,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四是基层机构改革对人社工作产生影响,人社条线的非窗口业务如就业困难人员调查走访、技能培训、人才引育、劳动维权等工作面临无法下沉或者人手不足的困境。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创新实干。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打算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人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下阶段人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开拓创新,注重服务大局,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推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筑牢民生底线,防范化解风险,落实”XX”工作任务,努力实现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突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政策落实,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把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放在第一位,健全和完善解决招工难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寻求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服务企业用工,继续发挥规模骨干企业联系制度的作用,将HR沙龙活动打造成一个为企服务、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通过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等途径,进一步提升

”XX”系列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劳务合作,建立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帮扶重点群体,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走访和跟踪服务工作,逐步建立”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确保实名制登记率和服务率达到100%。优化创业服务,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有效开展创业培训,推广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切实提升创业项目市场转化成功率。

(二)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牢牢锁定重点企业、新办企业、服务业、断保人群,分类推进精准扩面。落实全民参保登记长效机制,加强对登记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断保贴息、居保转企保等政策效应,引导更多本地居民主动参保缴费。持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服务水平,将国企退休人员纳入管理范围,精细做好档案管理、慰问走访、健康体检、医疗互助参保等基础性工作,加大各类文体活动举办力度,进一步打造”xx”活动品牌。

(三)优化服务体系,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切实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职能,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两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人才政策,认真实施《”XX”人才引育实施意见》,严谨细致地做好”XX”高技能人才、企业及社会机构奖励、人才工作特色园区奖励、特色创业园区奖励的评审认定工作。加强人才服务,完善与重点引才企业点对点服务机制,继续做好省”双创计划”、市”

XX人才计划”、海外引智等各级人才项目申报和经费落实工作。做好职称初定和评审工作。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多措并举降低空站率。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引进和培育,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加大培训力度,发挥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以技能人才评价为主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着力推广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育手段,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四)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

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稳慎推动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创新。做好招录和培训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确保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顺利完成,及时办理新招录人员报到手续。继续办好”干部大讲堂”系列培训讲座,确保培训成效。做优人事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严格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办法。

(五)突出源头防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和源头防控,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落实部门办案规范化,巩固”内控机制回头看成果”,加大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办案水平。推进基层组织专业化,结合区域实际,加快推进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建设,切实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积极打造若干示范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条线新的特色品牌。促进企业用工规范化,加大主动巡查力度,对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规隐患的企业及时发放劳动监察建议书,建立劳动诚信

”红黑榜”制度,引导企业遵章守法,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篇3: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月19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对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做好2010年工作提出要求, 副省长史济春出席会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回顾总结了2009年工作, 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并突出强调2010年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 落实民生为本、人才忧先的工作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刘应堂作总结发言。

一、会议关键词——“成绩”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河南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团结奋进, 狠抓落实,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李克给予充分肯定, 郭俊民进行了系统总结:

1.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十件实事”、农民工就业服务八项专题活动、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专项活动, 调整社保政策, 实行“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 积极帮助企业减负稳岗, 确保了就业局势基本稳定。2009年,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8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万人, 困难人员再就业15.7万人, 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率达到85.1%, 全省950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同时新增转移就业10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超额完成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2.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将应保未保的城镇企业和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开展, 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 月人均增加122.92元, 养老金平均水平由全国排名第21位提高到第19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 河南省21个县 (市、区) 进入国家第一批试点, 向着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3.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引智合作取得新成效, 省外专局共执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36项, 聘请外国专家1850人次;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培训农民工60多万人, 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共培训58.7万人, 选拔技能人才9.9万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取得新成果, 新增院士2名、全国杰出人才1名, 选拔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名;深入推进“两转两提”, 扎实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 促进了全省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进。

4.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

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 全省3.5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中, 82.9万教职工和25.4万离退休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成效。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会议关键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河南省今年城镇需要就业人员将达到210万人,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会议指出, 2010年工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就业促进计划, 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1.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要重点围绕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发展服务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灵活就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工等五个方面,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0万个。

2. 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延续并深入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力争为困难企企业减轻负担11亿元, 帮助稳定就业岗位70万个;对因经济形势影响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分类帮扶制度, 开展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活动;健全完善就业失业监测制度, 及时掌握各类企业、各地区就业失业变化情况;加强失业调控, 健全完善失业预警制度。

3.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力度, 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 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门槛;强化创业服务, 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 大力开展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大力开展创业促进活动, 推动创业孵化园区建设, 为创业实习人员提供实习场所和政策扶持并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

4.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

认真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万企千场”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等八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活动, 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组织开展春季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专项援助、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援助活动, 促进以“4050”为重点的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坚持“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强化技能培训, 实行品牌带动, 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维权专项行动、就近就地就业专项服务、省际劳务协作、扶持返乡创业等就业服务,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00万人。尤其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尽快制定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范家庭服务业的行业标准, 推进中心城市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建设, 引导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 创造更多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工作岗位。

5.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的整合,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加强对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维护市场秩序, 引导和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会议关键词——“社会保障”

河南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会议强调, 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 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

加强工作指导, 强化协调配合, 尽快理顺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县乡经办机构, 积极推进扩面。严格规范经办管理, 大力推行新农保统一应用软件, 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制度建设、基金监督等工作。完善并落实被征地农民、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切实做好新农保、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工作。

2. 继续做好扩面征缴工作。

以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为重点,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政策, 完成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二期任务。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 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3. 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积极开展医疗、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和失业保险市区统筹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办法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城镇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 尽早实现应保尽保;尽快研究制定转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 配合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下作, 推动个人账户基金规范运营;着力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障、“老工伤”等突出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探索城镇居民生育保障办法, 将未就业城镇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医疗费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4. 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合理调整医疗保险待遇;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计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 确保各项社保待遇落实。

5. 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

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成果, 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认真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回头看”、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企业年金投资和新农保试点基金管理情况等专项检查;在全省推广社保基金监管统一应用软件, 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研究探索建立河南省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评价体系和社保基金问题档案, 提高社保基金风险控制能力。

6.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深入开展“数据质量年”活动, 落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经办队伍素质, 加强经办机构制度建设和服务窗口建设, 尽快实现省、市、县三级经办机构信息联网, 推进社保经办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

四、会议关键词——“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在深化改革方面, 会议进行了重点安排。

1.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

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积极配合做好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调研工作, 以及向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工资福利倾斜政策、拟定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特殊岗位津贴、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试点工作。二是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检查指导, 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认真研究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问题。三是进一步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落实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继续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 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督检查, 研究拟定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指导意见。

2.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一是突出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 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省直、市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力度, 除特殊职位外, 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加强对招聘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提高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职称评审工作, 构建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研究修订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聘期管理办法。调整和充实评委专家库, 进一步理顺职称考试管理体制, 试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集中办理。

五、会议关键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 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强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 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 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研修平台, 推进技工院校集团化改革;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 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完成各类创业培训6万人, 组织推荐1000各创业项目, 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研修平台, 完成转岗失业人员培训45万人。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统筹做好专家、留学人员、博士后三项高层次人才工作,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组织实施有河南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三是做好人才流动开发工作。建立完善人才交流相关制度和优惠政策, 做好人才流动开发和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鉴定工作。

2. 深入推进“两转两提”,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 做好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建立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和完善公务员选用、退出机制;建立全省机关中层空缺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二是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新一轮公务员大规模培训, 制定“十二五”公务员培训纲要, 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 加快推进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建设, 打造公务员培训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研究制定河南省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 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引进和培训力度, 推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急需人才, 为现代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方面, 提供人才支撑。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区域经济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执行好244项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加大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二是切实提高出国 (境) 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重点组织实施“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人才培训”等培训项目, 加强出国 (境) 培训管理, 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进一步创新引智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文教专家资格单位培训机制、外国专家表彰激励机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工作鼓励机制等。

六、会议关键词——“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是人才的和谐。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军转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方面, 会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部署。

1.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就业维权并重, 深入做好农民工工作。围绕就业服务、劳务输出、权益维护, 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农民工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和劳务市场建设工作。二是指导监督并重, 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继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 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三是调解仲裁并重, 积极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加强调解仲裁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仲裁办案制度, 加强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四是预防惩罚并重,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应急反应机制和执法能力建设, 切实做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查处工作。

2. 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工作, 促进社会稳定。

一是妥善安置军转干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办法, 实施“阳光安置”, 确保接收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加强和改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四是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解困稳定目标责任制, 建立集访查究机制, 完善集访化解和情报信息预警机制。三是加强平安河南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 抓紧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和诉求进行梳理, 集中力量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加大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隐患的排查力度, 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事件, 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回眸2009年, 无论是事关全省大局的就业和社保工作, 还是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 都有人力资源社保工作者忙碌奔波的身影, 都有人力资源社保工作者为改善民生建言献策的声音。一件件掷地有声的调研报告, 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政策计划, 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2010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 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 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辛勤工作, 有既放眼长远又切合实际的规划蓝图,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必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4: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483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8.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2.4%;全市安排零就业家庭388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68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7.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02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5.9%。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設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17715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2.4%,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1414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27.95%;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1688人,当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995.9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0.32%。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全县10个乡(镇)全面铺开,农民参保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参保人数144095人,参保率81.74%。右江区、田东县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116595人、440573人、93402人、92434人,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0.51 %、107.5%、103.8%、102.7%;全市征缴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分别为4006.6万元、22965.6万元、1376万元、1126.2万元,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90.79%、127.6%、154.6%、126.5%。

(三)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制定了百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铝工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进展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市专业技能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人次;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全年通过初级职称1740人,中级职称1450人,高级职称234人。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共开展 156场职业技能鉴定,13826人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其中新增技师121人,成为全区首个提前完成新技师培养鉴定任务的地级市。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四)引进智力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铝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又一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铝冶炼人才小高地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挂牌成立;完成“番茄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创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在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引进以“壮乡河谷”为代表的农产品产销企业110多家。

(五)人事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净化考试环境,认真抓好广西考试录用公务员另行组织6581人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录工作;完成全市机关调任、选调和置换、试用期满的新录用公务员及军转干部等置换人员184人的登记审核批复工作;组织3869人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办理217个单位945人参公审核手续;各种职称考试进展顺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聘用制度推行范围,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六)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完成军转干部安置25名,其中自治区调剂1名,计划分配安置12名,自主择业安置12名,随迁随调家属2人;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金207.8万元;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广大企业军转干部总体思想稳定。

(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建筑、水电行业建立并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全市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帐户金额累计达723万元,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8%。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33件,已结案232件,结案率99.5%;受理劳动举报案件413件,结案398件,结案率96.4%。通过劳动监察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2348.3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58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655.98万元,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八)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前完成任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由市人社局承办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工作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提前超额完成。至2010年6月底,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1428人,参保率90.7%,全市17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52名退休人员和367家困难企业的11495名退休人员,共12947人登记参加医疗保险。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已达440573人。

(九)政务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管监控,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审批进入系统项目35项,受理33869件,办结33869件,评议率100%,满意率100%,无投诉件。

二、主要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这一主线,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推进职能融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确保了新局组建平稳过渡,各项工作有效衔接顺利推进。

(二)坚持任务观念,狠抓落实。市人社局党组勇于创新,大胆提出“到2010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县(区)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市局领导联系县(区)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方法”,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和召开工作运行分析会,采取超常措施、超常办法、超常力度解决困难和问题。到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级人社部门紧扣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分类施策,逐一攻破难点。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加大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力度,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旱区劳动力、整村推进村屯劳动力、大石山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社会保险方面,全力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认真抓好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12月又启动右江区、田东县的新农保工作。狠抓社保基金和就业资金管理,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运行。在劳动关系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支办法,在建筑领域试行不欠工资和工程款承诺制度等。

(四)坚持带好队伍,优化服务。各级人社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开展创先争优转变作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强化干部职工队伍纪律教育和组织管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坚持舆论引导,接受监督。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动态,大力宣传本部门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做到各媒体有字有声有影,积极营造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坚持培育典型,创出特色。2010年“人才小高地”、“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创业之星”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创出百色特色,工作成绩得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充分肯定。

三、全力做好2011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做好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充分就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全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和边境村屯富余农村劳动力、残疾人员、享受低保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农村新生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用好用足就业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培训机构建设。推进边境村屯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程,加强边境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

(二)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基金稽核,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努力研究解决弱势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着力解决 “老工伤”人员问题。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工作;做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2011年扩面的重点在未参保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实施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完善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继续推进异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试点。全力推进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统筹抓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右江区、田东县的工作。

(三)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稳妥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建立有效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抓紧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程。

(四)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公务员选用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转安置工作。大力推进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第二批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做好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扎实做好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六)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职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劳动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开发与交流合作。

(七)加大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工作力度,申报2011年农业、医疗等三个引进外国专家到百色解决技术难点项目。

(八)健全制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举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网上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继续抓好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实践基地计划工程,积极引进铝产业发展人才。

篇5: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篇6: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县政府:

近年来,县人社局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事、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以人事人才、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事工作方面:

一是以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贯彻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先后逐步推行了公务员考核、交流、培训、辞职辞退、竞争上岗制度。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积极稳妥地启动实施了县政府部门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正常晋升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09到11年,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中通过考试、考核为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名,申报了县政府部门公务员招录计划,安置招录公务员人,组织实施了报考我县农业、卫生、教育等职位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考生的招聘考试工作,为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们通过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全面实施的办法,在全县事业单位中推行了以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全县个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岗位设

置管理,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实行了聘用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县基本形成了国家公务员队伍、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分类管理的格局。

四是认真落实工资福利政策。按照国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通知精神,我县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意见》,对津贴补贴项目进行了清理。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绩效工资实行办法,全县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运行平稳。

通过探索实践,不断修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劳动保障工作方面:

一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多方采取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纳入目标任务考核,组建了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南郑县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每年都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两场大型招聘会,成功的向江苏,广东,天津和市、县内当地企业招聘了一批人才。促进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交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2011年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540个。今年第一季度开发公益性岗位770个,目前已安排困难就业人员650人;为了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去年先后为140

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71万元;在用足用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启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009兑现社保补贴 1906人,补贴金额817万元;对新申报的零就业家庭采取“申报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为了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充分整合县内各类培训资源,2009年全县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2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00人。举办农民工培训159期,培训外出务工人员1.7万人次。8月份根据市上安排,开展了创业培训代金劵试点工作,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300人;在做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作起步早,规模大。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4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8万人次,创劳务经济收入12.74亿元,二是启动了县、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县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在省市人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主体封顶,室内装饰、网络和空调安装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大门建设和院内场地平整,预计今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

在全力做好县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同时,我县启动了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2009年4月,县政府印发了《南郑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全县30个乡镇,依据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类,Ⅰ类乡镇12个,大厅面积不少于90㎡。Ⅱ类乡镇6个,大厅面积不少于70㎡。

Ⅲ类乡镇12个,办公面积不少于50㎡。厅内办公布局和厅外标识全县统一,从去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目前已有12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有10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建设中,有8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即将开工建设。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工作,我县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全面启动,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目前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1个单位,累计参保 1503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5个单位,累计参保2786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080人;失业保险参保176个单位,累计参保12131人;工伤保险参保70个单位,累计参保12314人;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397个单位,累计参保15187人。

上一篇:春闹散文下一篇: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