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16

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1篇)

篇1: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计量认证评审组对我中心计量认证进行监督评审,首先,我代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是2008年8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2010年4月通过监督评审,2011年11 月通过资质认定复审。我们根据以上 3 次检查工作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整改。为确保中心检测检验不间断并以高质量的要求运行,我中心继续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公正作风,标准规范的技术操作,正确及时的结果报告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卫生检测检验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社会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下面,将我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

1、中心概况。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莱芜市莱城区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27日,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其前身为莱城区卫生防疫站。中心占地6亩,有工作用房2300平方米,设传染病防制科、艾滋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科、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科、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价科、健康教育科、卫生检验科、质量管 1

理科、办公室9个行政业务科室,主要工作职责为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公共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培训等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已逐步形成体系健全、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业务精湛的全省一流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人员构成情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16人,其他人员3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27人,中专学历11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32人。为满足技术服务的要求,我中心多次派人参加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院、省疾控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并获得各种培训合格证。形成了一支公共卫生、检验、质管等专业齐全、整体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科技队伍。

3、设备配置情况。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必需和实用性的技术项目仪器设备要求,在对原有设备清理、维修的基础上,在经济十分因难的情况下,中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今年投资10万元添置所缺设备。现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声级计、测汞仪、粉尘采样器、气体采样器等大中型现场监测及实验室检测设备共50余台(件),基本能够满足常规技术服务工作和资质审定的要求。

二、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继续加强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领导。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的能力考核,是一项严肃的依法行政行为,也是我们检测检验机构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疾控机构综合实力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权威的重要措施。我中心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计量认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设置质量管理科,并调整充实了专业人员,配备了必要的设备设施。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组织计量认证知识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集体参与意识。为建立和完善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及时调整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代理人、授权签字人,聘任了内审员、质量监督员、计量管理员、仪器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资料管理员等,为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2、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是指导各项质量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也是贯彻质量 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为使中心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 范化,去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分赴市疾控中心和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中心实际,去年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了换版和修订。

3、强化全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搞好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是搞好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关键和保证。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中心部分人员调整的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每年 1、2 月集中重新学习宣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资质认定法律法规部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每年两次组织有关科室对新聘用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上岗上机考核。在我中心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中,适当增加对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资质认定知识的学习培训,各责任部门、科室、岗位人员能按体系文件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

4、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为确保检测质量提供资源保证。

为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我们对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清理,建立了台账,按类别进行唯一性标识,进一步完善了仪器设备档案,对新购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运作。编制了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计划分别送省、市计量测试所进行了仪器检定,满足了检测活动及结果质量要求。按程序文件要求对提供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编制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对影响检测质量的仪器及配件、消耗材料的采购和服务在合格供应商 范围内选择,同时,加强了对采购计划的审批和供应品的验收,以保 证了采购物品的质量。

5、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中心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心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按照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要求和各岗位职责,将计量认证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并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强日 常监督管理,使质量体系得到正常运行。一是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规 范检测检验程序,从样品的接收到检测报告的签发各个环节进行严格 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二是认真执行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 将本中心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内部文件均做了受控管理,建立了受控文件清单和受控文件收旧发新记录,中心的文件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同时按规定对有关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进行了整理、收集和确认,保证了检测工作标准规范的有效实施。三是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始终以热 情、诚信的服务态度,面对广大客户,尽力满足他们的委托需求,并 随时向客户发放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及时了解客户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据调查,客户满意度达 100%。四是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按照质控计划,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采取加标回收、比对试验和重复试验等方法,并积极参加省质监局、省市疾控中心等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是制定了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了期间核查,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性运行。六是强化运行记录管理,进一步规范记 录,提高记录质量。七是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日常监督管 理,及时发现检测工作中的不符合项,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八 是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为验证中心质量体系的符 合性及有效性,每年对中心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通过内审查出的不符合项,经跟踪验证,均得到了纠正。为评价中心质量方针、目标 的适宜性、有效性,确保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每 年 1 月组织召开由中心主任主持的管理评审会议,听取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中心办公室、质量管理科、检验科、各业务科室的质量体系运行报告。通过认真的讨论分析,会议认为中心建立的质量体系、质量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符合中心实际,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得到了有效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保持有效的监控,并能及时发现不符合项,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目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可行,运行有效。总之,我们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五年来省质监局评审组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通过纠正检查中给我们提出的基本不符合项和不符合项,规范了管理和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整体业务水平,推动了整体工作的规范化。但由于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面广、量大、过程细,工作中稍一不慎就会出偏差的特点,我们的工作中肯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评审过程中多指导,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按照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整改,使我们的检测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5月29日

篇2: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复查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亲临南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指导工作,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南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2006年9月,南康市疾控中心通过了江西省计量认证评审组复审换证。换证后三年以来,我中心的各监测工作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上级卫生部门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 “质量第一”的方针,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监测全过程之中,有利地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市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我就我们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查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年月撤销南康市卫生防疫站,成立南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平方米,固定资产万元,单位设有7个科室,现有在职工作人员人。主要工作职责为疾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公共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育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培训等工作,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中心。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已逐步形成体系健全、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业务精湛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三年以来我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回顾

1、质量体系管理工作

为了使质量体系保持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践,使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以适应变化的管理制度。2007年,为了应新《评审准则》的要求,我们对原质量体系管理文件进行了换版,重新编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今年由于主要领导的变更,我们四月份又重新修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文件》等文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我们认真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环境样品、标准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记录及报告审核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等。

二是抓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改进。2008年,我中心经省技术监督局培训内审员4名,内聘质量监督员4名,分别负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检查工作。三年来,我们每年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全面(19个要素)的内部审核。共审核出25个不符合项,没有严重不合格项。对内审中查出的不符合项都进行了纠正,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每年底,中心负责人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根据内审情况及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质量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确保其现行有效。当组织机构、人

员变更和标准、方法、仪器等更新时,我们均按体系文件管理要求,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三年间,我们共修订体系文件2次,换版1次。2009年4月,由于中心主要领导的变更,我们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了改版(2009版),并重新编制了《质量记录文件》。

通过上述工作,我中心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中组织、策划、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功能逐渐显现,较好地保证了监测工作的质量。三年来,从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2、业务培训工作

我中心十分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年底进行总结。学习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全体职工中宣贯质量体系文件和《评审准则》,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和掌握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二是组织监测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本行业和省内技术培训和交流,了解卫生科学领域新标准、新方法和新技术。3年来共完成了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卫生监测技术规范、水质监测技术规范、计算机应用等学习任务。通过上述培训,使我中心的监测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管理工作

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完备。我中心有仪器设备购置、校准、监督检查、维护保养、人员培训、仪器设备周检、设备报废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资料齐全,且将监测仪器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及自校规程汇编成册,方便监测人员使用。

二是注重仪器的更新换代,不断提升监测能力。2008年初

购置了环境监测仪(温湿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声、照度等监测仪),开展了环境卫生监测;为了适应室内空气监测的需要,新增了甲醛测定仪等;增添了较为先进的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批仪器,并加强对新进仪器的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保障了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是重点做好量值溯源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每年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周检计划,确保仪器设备合格;注重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并认真做好维护记录,确保所有在用仪器正常。

4、基础技术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体系运行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力求严谨,注重实效。就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设置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重要岗位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

二是根据现阶段监测工作需要,认真审定监测能力,在不改变原有监测能力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监测项目;

三是对各类卫生标准进行仔细校对,在用标准全部受控; 四是规范档案资料,将档案分为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文件、技术依据、监测报告等3种类型,便于资源利用和严格管理;

五是加强对监测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人限期改正;

六是强化实验室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卫生保洁、安全措施每周检查一次,配置了干湿温度计,实验室每台仪器均重新标识。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质量管理是我中心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坚定贯彻执行“质量第一、客观公正、服务规范”的质量方针,坚持把质量保证贯

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本次复查验收会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评审组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本中心质量体系,整改存在的问题,使该体系的运行更好地为我中心的各项工作服务;

二是坚持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质量体系运行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活动,切实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是组织全体职工积级参与到体系的运行中来,增强建立良好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树立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公正;

四是加强监测队伍自身建设。认真制定、实施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本中心人员积极参加法律法规、监测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计量法、评审准则的学习,努力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实验室内、外部环境;

六是不断适应新时期监测形势要求,积极参加行业、省能力验证考核,提高本中心监测能力。

篇3:浅谈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十二五”以来, 军区医疗卫生装备数量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目前, 军区医院、疗养院医疗设备总值超过200亿, 部队卫生装备总值超过20亿。卫生装备体系构成越来越复杂、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医学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确保全军卫生装备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随时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 对军事医学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对照新时期军事医学计量工作的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任务框架体系, 军事医学计量必须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计量室要承担卫生装备注册检验、监督抽检、验收检验等任务, 就必须向卫生装备检测实验室转型, 而实验室资质认定就是一道必须通过的“门槛”。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同时也对计量室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二是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检定检测和校准质量;三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四是有利于减少失误和事故、降低业务风险;五是有利于取得社会以及相关方的信任;六是有利于向社会表明具备了认可的技术能力, 提高知名度和地位。

1 实验室能力认可和计量认证简介

实验室认可是指进行校准和/或检测的实体, 由权威机构对某个组织或个人, 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予以正式承认的程序。

(1)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

1977年, 首次召开了有关实验室认可的国际会议, 并成立了“实验室认可国际论坛” (ILAC) 。在随后的二十年中, 该论坛一直在致力于各国实验室认可的合作和协调。在1996年第14届国际实验室认可会议上, 决定成立“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我国参加了该次会议, 并参加了该国际组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是我国唯一负责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国家认可的机构。它是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有关决定, 对原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L) 和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B) 进行整合, 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

(2) 中国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制度

1985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2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对其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1987年发布的《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将对检验机构的考核称之为“计量认证”, 并于同年开始对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施了计量认证。

据统计, 全国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实验室约有2万多个。至今, 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计量认证的实验室约有2000个, 其余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计量行政部门认证。

(3) 国家实验室认定的依据

1990年国家计量行政部门参照ISO/IEC导则25-1982制定并发布了计量认证工作的规范文件“JJG1021-19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 俗称“计量认证五十条”, 一直用到2001年11月30日为止。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 我国计量认证依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 评审准则 (试行) ”是等同采用ISO/IEC25-1990导则, 并补充了19条特殊条款。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管理办法并同时发布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自2006年4月1日起, 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审查认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 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我们军队体系的卫生装备是通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的, 而计量检定不能申请国家认证, 因为计量检定已经获得国家的认证, 计量是法规, 不能重复认证。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实验室认可的流程为:准备申请材料, 递交申请材料, 准备接受现场评审, 接受现场评审, 整改并提高整改报告。依据该流程, 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清单,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能力作出相关的准备工作。

(1) 建立一套现行有效的管理体系

为了成功的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 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 实施并保持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 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首先, 要进行学习和策划。学习认可准则及与认可相关的文件, 了解认可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了解建设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可通过参观兼学的方式与已通过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沟通和学习;分析内外部环境, 根据内部和外部需求和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条件, 确定与业务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确定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必要时成立工作小组;确定组织结构, 分配岗位职责, 编制体系建设计划和日程表。

其次, 建设管理体系文件。要确定体系文件架构, 编制体系文件大纲;评审现有文件, 根据其适合性进行筛选;组织编写体系文件, 任务落实到人;审核、修改、批准文件。

再次, 运行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宣布新体系文件生效, 启动运行, 运行时间要超过半年以上, 笔者建议最好运行十个月以上, 便于发现问题和整改;各科室主管分别宣讲贯彻新体系文件;各部门、各岗位切实贯彻执行新体系文件;监督员充分监督, 发现不符合立即纠正,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全体相关人员要认真记录各项质量活动。

最后, 要进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改进。依据体系文件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审和改进;最高管理者要就质量方针和目标, 对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为提高管理体系的适应性, 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必须持续改进。

(2) 建设一套符合单位实际能力和情况的文件体系

首先, 编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处于管理体系文件的最高层, 是实验室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质量手册应覆盖组织所需要的管理体系标准中所有适用的要素。保证主要事项得到适当阐述和合理安排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质量手册的各章节与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要素一一对应。凡是认可准则中的适用条款都应作为管理要求写入质量手册。在每一章的末尾应列出相关的程序文件。

其次, 编写程序文件。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应构成对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总体策划和管理的基础文件。这些形成文件的程序应包括管理体系中所有适用的要素, 阐明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说明如何完成各种活动、使用文件和进行控制。详细程度应满足对有关活动进行充分控制的需要。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标号都应与质量手册一一对应。

再次, 根据本单位申报的检测项目和参数指标编写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的作用是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其目的在于让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和重复性工作操作步骤时使得操作结果相一致。申报实验室资质认定之前要依照本单位编写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预实验, 记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最后, 编写记录文件。根据检测项目相对应的国标或者行业标准编写记录表格式, 要求:格式固定, 能保证记录规范、有序, 避免随意性, 按规定内容记录, 能保证有充分的信息满足应用要求, 记录内容一目了然, 便于核查, 便于使用和保存。

3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经验及收获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充分规范了本单位的管理体系, 精简了管理结构, 顺畅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和检测的质量。

(1) 规范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科学有序而又严密的活动, 要求整个运行体系各司其职,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设闲职, 不重复劳动, 简化流程, 一切为了高效、优质的完成客户提出的需求。所以, 在制定整个管理体系的时候就要求充分考虑单位的整体构架和人员能力,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去设立相关机构, 人员不足的可合并职能, 但是根据相关要求, 必要的岗位必须设立。

编写体系文件是一项严密的工作, 不仅要求考虑单位的业务能力和硬件需求, 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准则, 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尽量简洁易行有效, 质量手册中提到的程序必须在程序文件中有相对应的条款, 程序文件中提到的记录格式要在记录表格式中一一相对应, 环环相扣, 严格对应。

另外, 标准操作规程必须按照所申请的项目参数进行编写, 严格按照国标或者行业标准编写操作过程, 要有现行有效、国家认可的依据。并且根据实验室现有的硬件条件完成实验, 缺少相应的硬件条件需要考虑删减有关参数或者询问有关专家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替代, 如果使用其他方法替代国标或者行业标准中所描述的实验方法, 必须证明两种实验方法的实验原理是等同的, 是有效的实验方法。

(2) 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所工作有相关必须有法可依, 有迹可循, 所从事的工作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所执行的工作要有相关的记录。使业务人员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工作习惯, 严格按照制定的流程和标准完成工作, 不允许错漏环节, 保证整个检测能够优质高效的完成。

认证考核之前最好按照制定的管理体系运行十个月以上, 所有从事实验人员充分熟练自己负责的检测实验, 反复的实验, 并从中找出不足, 以完善实验流程, 严密实验步骤, 通过期间核查不断的纠正错误, 改进细节, 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沟通, 能够充分发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及对于国标或者行业标准的理解差异, 确实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 加强理解国标的能力

申请与电气安全相关的参数就必须熟读《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1-2007》, 很多专用要求 (如《医用电气设备第2-4部分:心脏除颤器专用安全要求GB 9706.8-2009/IEC 60601-2-4:2002》、《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9706.4-2009/IEC 60601-2-2:2006, IDT》、《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GB9706.27-2005/IEC 60601-2-24:1998, IDT》等) 都是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 需要反复对照通用要求对专用要求进行解读。

篇4: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公证数据

0引言

通过全程参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申报工作,经过不断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内部审核,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认识有了全新认识。

1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追求客观公正的工作.有着规范的法律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国家法律依据,从我国立法来看,实验室计量认证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并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细则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1990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条例规定,国家检验机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审查。地方检验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有关行政部门规划、审查。为适应质量和计量工作的新形势,2007年3月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行。在针对立法的演变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也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从此可以看出,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2实验室资质认定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由于其公信力的客观要求,它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内容看,该法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后方能具备资格。在《计量法实施细则》相关条款中则进一步规定计量认证是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此为政府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

根据计量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对用于贸易的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等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而未经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属于违法行为,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且应进行相应处理。

3提高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认识。充分发挥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作用

从实验室资质认定结果的公信力来看,实验室资质认定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检验结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信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客观真实的计量认证检测,检验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基础资料,相比一般信息更真实更客观,也更有效,避免信息的虚假:二是科研部门利用检测数据来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研发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三是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客观真实的检测数据,制定生产规划,调整生产经营活动i四是社会消费群体可以利用检测/检验结果,来判定消费质量,维护合法权益等。因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作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特别是在快速融入国际化过程中更是起着重要作用。

4加快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计量认证检测/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快管理体系建设,要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要求,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硬件方面,按照参数要求配备设备,完善硬件条件建设。在软件方面,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特别是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强化职责分工意识,加强沟通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做到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规范运行,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客观公正。

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特别是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强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样品保管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试剂管理制度,仪器故障分析制度,<质量手册>执行检查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标准物质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测报告审查与评定制度,申诉投诉处理制度,特别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每台(套)仪器设备应单独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验、维护保养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验收记录、检定或校验记录、检定或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记录、检测前后情况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做保障才能使实验室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6我国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发展晚历史短.面对新问题急待加快发展

上世纪四十年代,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并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检测协会作为认可机构。六十年代,英国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随之带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相应的认可机构。七十年代,美国、新西兰等国开展实验室认可制度建立,八十年代实验室认可发展到东南亚,一些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实验室认可制度。我国实验室认证制度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相比西方的发达国家,晚达几十年。而这几十年则是西方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推动了认证制度的发展。

篇5: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领导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中内审员的学习培训。下面就这次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收获向领导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培训时间:2012年7月10日至7月13日 培训地点:苏州市平江区北园路83号 培训课程安排:

7月10日学习实验室认可概论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关系;认可准则管理要素

7月11日学习认可准则技术要素和能力验证政策量值溯源政策,完成ISO/IEC17025基础部分试题

7月12日学习资质认定准则和内审的要求

7月13日进行内审分组练习和考试

授课讲师: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国实验室认证权威专家——鲍晓霞

二、学习内容

主要学习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计量认证CMA/审查认可(验收)CAL的起源;资质认定的形成;资质认定的对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审员培训要求;内部审核的基本原则;内审的作用;内审、管理评审、外审的区别;内审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期间,鲍老师为我们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各要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释,并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内部审核的目的、原则、计划、实施步骤、审核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并结合行业特点,就实验室资质认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与大家做了系统的交流——实验室内部审核简称“内审”,是一种内部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是通过内审员的审核工作完成的。实验室的内审员,其发挥的作用及审核能力与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效果。实验室的内审员,除肩负内审任务外,还是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行者,不仅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查、判定,还要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课程中老师同时指出,实验室认可与认证是不同的。认证大多是商业行为,认证的机构也很多,其商业性很强;认可则是国家级鉴定行为,不存在商业行为,认可机构具有唯一性。

二、收获和自我评价

篇6: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汇报

1

一、管理要求的准备工作

1.成立资质认定工作机构

成立资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和资质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实验室的机构建立和各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设置,制定迎接评审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和组织质量管理文件的宣贯工作,并组织检查软件、硬件的准备情况。主要包含三点:

(1)确定质量方正和质量目标。制定符合本实验室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便于指导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2)发布公正和独立性的声明。实验室法人代表要书面承诺不干预实验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格遵守“三不得”规定。即:不得与从事检测活动及出具数据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有损于检测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3)确定组织机构,分配管理职责。将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职能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并根据各部门承担的检测业务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制作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确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确定授权签字人,任命质量监督员及内审员。

2.内审和管理评审

实验室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计划,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频率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内审所有将记录均应保存,以备评审组检查。在内审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人员培训情况等方面的评审。

2

二、技术要求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根据要求做好以下技术要求部分的准备工作。

1.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培训考核

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相应内审员培训班,明确资质认定的重要性及本人职责和作用。

从实验室长远出发,制定人员教育和长远培训规划,并根据长远规划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培训要有记录。

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报告、操作设备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授权必须明确具体。为了证明上述各类人员能达到上岗要求,必须进行上岗证考核,合格后方可对外出具检测数据。

2.组织仪器设备检定工作

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质量,所有检测设备都应按照周期检定的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都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3.档案资料整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于设备建立一台一档的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实验室应及时补充并完善人员的技术档案)、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归档、现行有效标准整理。

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归档、现行有效标准整理

4. 实验室环境整顿

实验室测试项目之间应互不干扰。实验区与办公区隔离。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不受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将仪器设备分为在用、闲置及报废三类。所有仪器设备均实行三色标识管理,不允许不明状态的仪器摆放在实验室内。

实验室应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配备必要的有效期内的作业防护设施,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还应建立紧急处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5.现场评审工作配合

篇7: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程序

实验室需向省质监局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内容(均一式一份,用A4纸张,不加任何装帧):

(一)实验室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声明(见附件一);

(二)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和/或主管部门批准设置文件;

(三)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见附件二,以下简称申请书);

(四)质量手册;

(五)程序文件目录;

(六)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近期的);

(七)典型检验报告(方法类似的每类产品需提供2~3份报告,须涵盖所有申请项目的参数);

(八)参加能力验证和新增项目比对试验的证明材料。

篇8: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1 背景介绍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其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 检测机构在通过认证后, 方可使用计量认证的CMA标志。

审查认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由于审查认可的对象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依法设置或授权建立的质检机构。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实验室来说, 实验室资质认定即指计量认证。

2 认证的作用

由于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 其认证项目的检测可以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和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因此计量认证已成为实验室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实验室, 在通过计量认证后主要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2.1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使实验室管理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

实验室计量认证的主要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部分, 共19个大要素、67个中要素、155个小要素。对实验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人员的工作水平、结果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作等都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只有实验室检测和管理工作达到相应水平, 能够满足考核要求, 完成现场考核实验要求的实验室才能通过认证。因此我们在认证考核前的准备工作过程中和通过认证后, 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将按照统一、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操作程序来进行, 这样就促成了实验室的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2.2 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认可, 提高实验室影响力

由于计量认证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 其严谨性不言而喻。

同时, 因为取得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可为行政决定、司法裁决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因此其认证项目结果具有准确性、权威性也是非认证实验室所不可比拟的。因此, 计量认证所采用的CMA标志现已成为国内包括政府部门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公认的评价检测机构能力的重要标志。

2.3 占据检测市场的主动地位, 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 需求越来越多, 检测市场日益壮大。计量认证则是检测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所设置的内部实验室来说, 若能较早取得计量认证资质, 则能较早进入检测市场并占据市场的主动地位, 通过开展对外开展检测服务工作, 来获得相应经济效益。

3 认证基本工作方法

1.实验室基本情况收集和诊断:是否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基本条件, 如:组织机构, 业务范围, 工作需要的场所、工作环境和设施、仪器设备, 人员情况, 管理制度等;

2.针对实验室目前的状况对人员、设备、环境设施条件、检测方法进行配置, 使实验室能满足《评审准则》的基本条件要求;

3.在满足《评审准则》的基本条件要求后, 依据《评审准则要求》的进一步要求, 根据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 确定申请项目、检测能力及人员,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并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

4.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规范运行, 根据试运行情况进一步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对运行成果进行自我评估;

5.提交申请。我国实验室计量认证分国家级和省级两级管理。属地方的质检机构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具体负责计量认证的机构提出申请即可, 属全国性的则需要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或行业评审组提出申请。

6.质监部门受理申请后, 将展开对实验室的现场评审。实验室需认真与评审组进行沟通, 制定迎审方案, 配合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

7.现场评审结束后, 根据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缺陷项及其整改要求, 制定整改计划, 落实整改措施, 并验证整改结果, 提交整改报告。

8.整改通过后, 方可取得计量认证资格。

摘要: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快速发展, 其内设机构--实验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介绍, 探讨资质认定对污水处理厂实验室的作用, 以及如何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实验室,认证

参考文献

篇9: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摘 要】本文通过机动车检测站开展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对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准备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

0.引言

实验室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才能为社会提供检测服务,具有法律效力。

1.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准备和质量管理体系

1.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简介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监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把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合并为一个标准。

1.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实验室的主要任务,需要做以下工作:

1.2.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期工作

把实施评审准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纳入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

1.2.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

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编写《质量手册》。我们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应条款对本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要素找出主要差距,做出分析结论,确定机构,分配质量职责,配备开展检测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源,如人员培训和管理、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物质采购供应等。

1.3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是自身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检测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车辆检测过程偶然出现质量问题很正常,但其过程是否受控,问题是否能及时得到解决这是实验室的头等大事。本实验室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汽车检测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2.关于做好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有关事宜

实验室资质认定对每个实验室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2.1确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职责

确定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 根据本实验室实际工作需要、人员专业技术条件及能力情况,确定“授权签字人”并准备相应证明材料,提供评审组现场评审时逐一进行考核;在技术管理层中任命一名“技术负责人”,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质量负责人”,这样有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内审员由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为了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还配备了与工作数量相符的监督员,监督员熟悉所有监督业务的工作程序。

2.2评审前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评审前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计量认证的要求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审核内容、审核部门、审核人员及审核时间。审核中应做好审核记录,发现的问题、纠正措施及完成情况填写在审核专用表格中。审核结束后,内审组提交一份内部审核报告。在内审中检查出来的问题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以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质量负责人组织管理层人员、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管理员参加,对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

2.3确定申请的项目及检测能力

我们根据自身需要、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拟定计量认证申请项目,申报的项目写明序号、项目名称、执行的标准代号、标准名称。查阅所有检测方法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并对应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

2.4仪器设备的管理

2.4.1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设备一览表中所包含的信息有检验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分辨力、生产企业、 检定单位、检定日期。凡申请项目表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必须配齐。

2.4.2编制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

根据设备检定周期和使用频次,编制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强制检定的设备严格按照检定周期进行检定,自校设备参考类似设备检定周期进行,或者按照设备的准确度、使用频次及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校准周期。

2.4.3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验证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并能溯源,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将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或其他证明性材料装入仪器设备档案,校准的设备要进行校准确认。

2.4.4仪器设备的标识化管理

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均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通常以“绿”、“黄 和“红”三种颜色来表示,分别表示设备“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状态。

2.4.5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对使用次数多、准确度要求高、易损坏或者发生过损坏事故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周期内进行一次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做好记录并存档。

2.5人员培训上岗

为了使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检测技术同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我们每年都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交通厅组织的检测员培训,培训合格并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2.6建立健全各类检测档案

2.6.1建立人员档案

人员档案包括:人员的简历、学历证明、上岗证、获奖情况、培训情况、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等。做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2.6.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实验室应做到一台设备一个档案,做好仪器设备档案便于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调查和分析检测事故。设立设备台帐和管理卡片,对设备的唯一性进行确认,档案号和管理卡片号应一致。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管理编号、仪器编号、规格型号、设备验收记录、维修记录、操作规程、企业提供的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保管人员、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等,外加制定一个明细的目录表格,以便查阅的人员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

2.6.3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的管理

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资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依据,完整搜集申报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等技术资料,并进行确认、分类 、标识是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重要环节。指定专人不定期的进行标准查新,对已经作废的标准应在封面上加盖“作废”章。

2.6.4车辆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的归档整理

所有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一一归档保存,一般车辆检测报告保存期限为三年。相关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加标唯一性标识进行分类归档。

2.7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须配置相应的设施使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测工作的要求并减少环境对检测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3.对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一些体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可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现场评审工作是对实验室检测综合能力、人员操作水平的一种客观评价。评审专家通过现场查看、提问、会议等方式对在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传授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促进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使我站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4.结束语

篇10: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量结果的评价”培训心得汇报

一、培训时间:2014.06.24-2014.06.28

二、培训地点:北京

三、培训内容:

(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通用要求》要点讲解

(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讲解,不确定度的应用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四、培训心得:

通过五天的培训学习,受益匪浅。首先系统地理解了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各个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等)之间的联系和具体内容,以及详细学习了25个要素的具体内容,更进一步掌握了文件之间的层次,更加确信作为一名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体系规则来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与同事合作,出色地完成实验任务。管理体系不是一具空壳和口号,作为一名新入职人员,我认为必须在准确领会体系文件的基础上,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对管理体系的认可,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而且质量体系应该有及时的反馈信息,发现质量问题能及时研究,及时纠正。只有坚持不断改进,实验室才能不断进步,管理体系才能不断完善。

其次,还学习了内审员的职责,如对人员的内审、对样品的控制、对设备的检测等,还学习了如何书写不符和项报告,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讲老师还穿插了一些具体不符和项报告的例子,通过学习案例和模拟书写案例,我基本掌握的报告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也清楚了内审员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职责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内审员的工作不仅是为实验室的外审作好准备,更是保障实验室正常、安全、有效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内审员一定好认真作好内审工作。

最后,学习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这项学习是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方法,内容虽然比较难,但是在实验工作却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学习蒙特卡洛法,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我基本上理解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这项内容专业性很强,要想灵活掌握,还需要继续看书学习,我将会在工作闲暇之际,再次重温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总之,我从本次培训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日后我会将这些知识通过系统化的梳理消化,使其更好地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培训中我还积极与其他培训人员交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开阔了眼界。这样的培训机会是珍贵的,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类似学习、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篇11: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2011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

< 字体 大 中 小 > 931 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国家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

根据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质检总局党组提出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加强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证后监管,完善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国家认监委于2011年6月印发了《关于开展2011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国认实函[2011]103号)(以下简称《通知》),全面启动了2011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有关技术专家的大力支持下,2011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按计划圆满结束。现将本次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地方和行业自查情况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通知》精神,按照国家认监委确定的检查重点和自查工作要求,敦促辖区内获证实验室开展自查工作,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能够持续保持。通过自查自纠活动,对获证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检测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验室广泛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本省实际,认真策划,精心组织,抽调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管人员及技术专家,对辖区内相关获证实验室开展了现场检查。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要求组织本局所辖获证实验室进行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各国家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参照省局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检查表的内容对行业评审组协助国家认监委开展的国家级资质认定技术评审和证后监督工作进行了规范性和符合性检查,并组织行业内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按照要求开展自查。

(二)省局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检查情况

为强化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国家认监委从建立和完善资质认定工作制度、规范实施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建立监管机制实行有效证后监管等三个方面对上海、重庆、吉林、广东、海南、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9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都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非常重视,注重各项制度建设,能够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公开许可事项和程序。上海、重庆、吉林、广东、海南、宁夏、青海均设立了专门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窗口。同时,充分利用监督检查和能力验证手段,不断加强证后监管,降低资质认定工作风险。此外,被检查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数都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部署推进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三)获证实验室现场检查情况

今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本着服务政府监管工作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以基层实验室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在有关各方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国家认监委组成了11个检查组,从规范检测活动、加强制度建设、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准备实施三个方面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吉林、广东、海南、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的147家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进行了现场检查。

从检查情况看,大多数实验室在规范检测活动、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等方面都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评审准则的要求。

二、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还存在法律法规需要完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资质认定工作程序需要规范、技术评审工作质量需要提高、资质认定工作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个别省份的法律法规宣贯和评审员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法制意识有待提高

个别实验室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较差、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

2.内审工作质量不高

不少实验室未能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内审工作范围没有覆盖对应的质量活动或部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实验室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未按照要求开展内审工作,编制内审资料应付各种评审或监督检查。

3.监督工作存在缺陷

监督工作是实验室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日常保障措施,但检查中发现部分实验室的监督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充分、监督工作无计划或操作性差、监督发现的问题不能按照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予以纠正。

4.标准查新做得不够

部分实验室未建立对在用标准实施不间断跟踪和定期查新的工作制度,不能完全保证在用检测标准或规范的现行有效,对检测工作中偏离标准或规范的行为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5.质量控制尚需加强

部分实验室主动开展质量控制活动的意识差,开展质量控制活动的频次少,无质量控制计划或计划执行不力。

6.样品管理有待规范

部分实验室缺少接收状态描述,接受后的样品无惟一性标识,缺少样品流转过程记录,样品的存放条件不合理,给实验室管理带来隐患。

三、检查结果处理

对于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许可工作存在的问题,国家认监委将发出整改建议书,敦促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尽快采取改进措施。

对获证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理。国家认监委直接抽查的147家实验室中,有87家实验室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47家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个别问题,检查组已要求实验室在规定期限完成整改后,将整改情况报发证机关,由发证机关跟踪落实整改完成情况。

对检测能力不能有效维持的1家实验室,检查组已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发证机关,由发证机关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进行重新确认。

对检查中发现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严重问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已经撤销、注销资质的实验室,责令实验室停止对社会出具检测报告,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由发证机关收回其资质认定证书及CMA印章。被暂停资质的实验室,在资质暂停期间一律不得出具检测报告,在其暂停期满日前20个工作日向发证机关提出复核申请,经发证机关派出专家现场复核并报请发证机关核准后,方可恢复其资质。请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对违规实验室的处理结果(含对整改合格的实验室恢复资质的情况)及时报送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

附件:2011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现场检查情况及处理措施

上一篇:李冰冰经典的语录语句下一篇:各家银行账户授权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