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2024-05-07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通用6篇)

篇1: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和心得

高中英语课程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教后反思”这一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名副其实的担当起宣传新课标的重任。

篇2: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作者:荣成市第„ 教育教学研究来源:孙巧玲推荐 点击数:596 更新时间:2005-8-17

引言:

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随着我省作为实验区开始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对高一学生开设生物课程,并且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以下简称《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的四项课程理念——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了,另外《新教材》知识面较宽,给老师和学生留的空间较大,教材不仅是注重知识的呈现,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在2004-2005这一学年中,我们始终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坚持把学生知识建构、能力达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坚持以《新教材》中丰富具体的教学资源为战略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新教材》坚持不懈地钻研,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并定期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逐渐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很高兴的看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课程进度安排及实施效果

(1)2004年8月到2005年1月的第一学期,我们一共20个学周。平均每两个周有7节生物课,5节自习。除去三次月考及期中考试,满学期共计62课时,外加42课时的自习。教学内容安排是必修第一个模块《分子与细胞》,辅导用书有山东教研室编《生物基础训练》和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教与学整体设计》。整体的看,这学期课时安排的比较充裕,期末统考能把整册书复习一遍,并做了三套综合模拟题。

(2)2005年2月到7月第二学期,我们一共19学周。学期开始高一分文理班,理班平均每两个周有8节正课,7节自习;文班平均每两个周有5节正课,2节自习。满学期理班共计68课时,自习60课时;文班共计40课时,自习18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要求理科班完成第二个模块《遗传与变异》并且复习第一个模块《分子与细胞》;文科班只要求完成第二个模块《遗传与变异》的教学。期末统考范围理科班为一、二两个模块;文科班只考第二个模块。辅导用书主要是山东教研室编《生物基础训练》。这学期的课时安排文、理不同,由于《遗传与变异》中前几章遗传定律以及基因和染色体部分知识点非常抽象,教学难度较大,课程推进速度慢,所以用课时多一些。理科班除正课外自习比较多,统考前复习时间充足,把两个模块复习完之后,又做了5套模拟题。文科班课时紧张,复习时间不足,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练习题。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及案例

《新教材》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时代性、基础性非常强。教材中大量的探究性活动是强化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课程资源。通过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操作技能和过程技能;通过资料调查、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型建构让学生领悟和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要切实完成课程目标,一定要充分地开发利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

(1)深化课程理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对我们高中教学来说,时间是非常紧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通常是各个学校及老师工作的核心任务。所以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探究、模型构建等活动,很多老师过多倚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方法、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只是把实验过程表述一遍,再把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强调一下。而相同的一节课,如果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或者对问题展开完整的探究,就要花费整整一节课甚至两节课的时间,并且课后还要进行相关总结和评价。既费时费力,又难以短时间内让学生在卷面上凸现成绩。但是生物科学毕竟是一个实验性的科学,《新课标》中提出了“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项课程理念,并且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目标。我们现在用的《新教材》明显加大了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构建等各种活动性课程的分量,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技能和手段,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提高对生物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培养利用实验的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有一个典故叫做点石成金,学生向老师要的不是老师点出来的“金子”,而是老师“点石成金的手指”。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合理地安排。

(2)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实践活动的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保证实验课和探究活动中相关实验进行的数量和质量。在三个模块中,第一个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实验和探究最多,有9个实验4个探究。要完成这些实验和探究会占用相当多的课时。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在高一上学期进行了5个学生实验,分别有第一章“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第二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第三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五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第六章“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另外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两个实验只进行了课堂演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只进行了讲解,没有让学生做。因为染色后的脂肪颗粒需要用到显微镜进行观测,所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这个实验放在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进行,每个实验用时一课时,各个实验都能当堂完成。教材上的4个探究,也有实验过程。其中我们进行了2个,演示了1个,讲授1个。学生进行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影响酶活动的条件”两个探究中的实验,前者用1课时,后者用2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当堂讲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演示。

依据具体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实验、探究的数量之外,更要保证每次实验课的质量。我们在每个实验课前都要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以便管理人员准备好相关器皿和药品。做好实验不是件容易事,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一旦安排不妥就会事倍功半,经常出现学生到实验室图个热闹新鲜,而学不到任何东西的现象。所以进行一节实验课一定要做好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前的预习引导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在上课前,我们老师要进行1-2次的提前实验,经过两次亲自实验教师会清楚地知道实验中要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就能对学生实验预习进行合理指导,防患于未然。实验课一定要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地克隆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不动脑,没有主动地研究问题,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都没有。进行实验前,学生脑子里一定要有这两个问号——这个实验是验证什么的?这个实验怎样作才能成功?实验完成后,我都让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并且把实验结果以实物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在实验报告上。实验报告不是对实验过程的简单记录,而需要根据具体得到的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得到这个结果,不管实验成功了或是失败,都要分析一下原因,进一步总结并且在班内交流。通过这样一节完整的实验课,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原理的建构,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作科学,更加有效地促进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为例,谈一下实验课的具体操作。首先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

2、明确色素的种类和特性。还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提取时用丙酮或酒精作提取液,原因就是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分离色素时,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色素就分散开。然后通过课本上的实验介绍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过程,并一一点清桌上的药品和器具。我开始进行问题引导:问题

1、为什么选用菠菜叶,而不是白菜叶作实验材料?学生马上想到菠菜叶颜色深,含有色素多。问题

2、为什么提取色素的第二步中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学生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二氧化硅帮助研磨,碳酸钙保护色素,但这样学生还是很容易把二者弄混。我继续说二氧化硅是沙石的主要成分,所以就像沙粒一样,起研磨的作用。而碳酸钙可以调节PH值,防止色素被氧化。这样学生就能把二者区分开。还要让他们注意加入的碳酸钙不易过多,会影响色素的提取。第3个问题、为什么提取和分离操作后都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住?学生从教室里充满汽油味,就知道是为了防止这些有机溶剂挥发。问题

4、为什么剪滤纸条时,要剪去下端的两个角呢?这个问题学生不知道,我也没有直接回答。我让两个同学做两个没有剪去角的滤纸条作为对照。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他们发现没有剪去角的绿纸条上层析出来的色素带呈两边上翘的弧形,而不是一条直线。我顺便给他们解释这是边缘效应。每一片叶子在进行呼吸时,空气中的氧分子从外界通过气孔进入叶子内部,中间的氧分子由于相互碰撞使得进入的速度总低于从侧翼进入的氧分子,这种边缘氧分子进入气孔的速度快于中间氧分子现象在生物界称作边缘效应。再比如乘车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从侧面上车会比较快。把枯燥的知识原理和生活联系起来就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也乐于接受,便于掌握。最后一个问题,画滤液细线时要笔直均匀,并且风干后再画两次。目的是使色素带颜色深,而且形状规则,便于实验结果的分析。经过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既掌握了实验原理和大致步骤,又能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重视。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实验。这个实验作的比较成功,色素提取出来后,首先让同学们观察色素的荧光现象,并且讲解其原理。然后继续进行色素的分离。大多数同学能扩散出4条色素条带,颜色比较清晰。马上引导同学分析实验结果,讲解四个颜色条带各自是什么色素,总结各色素溶解度大小,及色素含量关系。并且总结部分实验失败的原因,色素条带只有两条或三条,是因为选取的叶片发黄,或者没有加碳酸钙;还有的条带颜色太淡,是因为提取液加得过多浓度太小,或者画线次数太少。最后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把扩散出色素的滤纸条作为实验结果贴到报告纸上。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才算结束。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课程标准确定的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尤为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教材上探究、调查、技能训练等活动能有效地驱动学生针对现实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的活动;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等收集事实证据的活动;驱动学生提出和求证假说以及做出解释等积极构建知识的活动;通过交流甚至辩论,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释,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整个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真正的“做”科学的过程,学生既学到知识内容,又掌握更深入地运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新教材》中有较多的活动性课程。《分子与细胞》中有4个探究、1个模型构建、5个技能训练、1个课外制作和若干的资料分析;《遗传与变异》中有2个探究、2个模型建构、2个调查、5个技能训练。要有效进行一个题目的探究或调查,教师应该把握好引导性和开放性,坚持让学生自己唱主角。《新教材》中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的写法上,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羊式放给学生自己作?学生能力水平有限,结果只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我们初步有了一些经验。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条——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比如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探究的题目就很贴近生活,除了“白菜剁馅”和“烧苗”这两个现象外,我又引出夏天拌凉菜时为避免菜汁过多,都要最后加盐或糖,那这是问什么呢。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一步引导提出问题的目的已经达到。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资料调查、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这个资料,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自己对中心法则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通常把资料中“逆转录”、“RNA复制”及“蛋白质的复制”都补充到中心法则中,忽略了第三个资料中“可能”这个字眼。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注意这个模糊概念,学生马上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分辨信息中哪些是确切证实的,哪些是存在可能性,有待证实的。最后达到合理的处理这些信息的目的。对于探究活动,课堂交流非常重要,一节探究课的成败就在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效果和价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是一个引导和修正,这一步很重要,如果引导过于表面化,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质内容不多。另外还要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追求理性的交流。下面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个探究为例,谈一下探究课程的具体操作。这个探究我共用去两课时。第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包加酶洗衣粉,然后让学生们传看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都标有哪些内容。学生发现包装袋上标有适合温水使用,并且强调水温不能过高。我就说用化学上的原理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就越快,不应该是水温越高越好么?学生们马上想到应该与洗衣粉中的酶有关系。我步步深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活性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都如何影响酶的活性,加酶洗衣粉到底该如何使用效果最好呢。另外唾液中存在大量唾液淀粉酶,胃里的胃液也有大量消化酶,但我们知道口腔是中性环境,而胃里是酸性环境。通过这些现象,我让同学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想到温度会有影响,有的同学想到PH值,还有的同学提出浓度也会有影响。我们教材中引出温度和PH值对酶影响的探究,但既然有的同学提出浓度这个因素,我没有否定他的问题,就让他根据自己的问题,探究浓度这个条件。然后我提出以我们自己的唾液淀粉酶为实验材料进行温度、PH值以及浓度对其影响的探究。那么人的唾液淀粉酶在口腔内的温度是多少呢,同学回答正常体温37摄氏度。那么设计实验时还要设计什么样的温度作为对照?怎样保证你设定的温度环境比较稳定呢?口腔内的PH值为中性,实验要设计什么样的PH值?浓度的高低又要如何控制?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什么特性,最后如何检测酶活性的高低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大致形成了探究的思路。然后开始分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详案和实验步骤。讨论进行了半节课,各组分别拿出一套实验方案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设定温度和PH值的实验思路基本都比较合理,但存在很多具体操作的问题。比如说,不选择水浴控制温度条件,而是直接加热;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斐林试剂检验实验结果。而这个实验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好温度条件,用斐林试剂检验就要进行加热,破坏了温度条件。这时我会给出相应的提示,并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和讨论,把设计的实验方案逐渐修改完善。第二课时进行实验。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我只是给出一些技术细节的指导,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实验进行的非常顺利。最终的实验结果是相当成功的,其中不乏许多设计新颖又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比如有的同学在进行温度影响实验时,先加入碘液,这样37摄氏度下碘液蓝色逐渐消失,而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下碘液的蓝色没有变化,这个设计的实验效果也非常好。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证明了酶适合比较温和的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活性最高,温度和PH值偏高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另外探究酶浓度对酶活性影响的这一组,结果发现浓度稀释10倍的酶基本上不影响其活性,正好证明了酶的高效性。实验后的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设计和成果,并对一些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同学给予了肯定。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思索,把相关的知识原理活用起来,运用实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助益。

(4)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譬如问题探究、问题串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细细品味,锱铢琢磨,充分合理地开发使用。《新教材》每章由章首页、若干节、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四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讨、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新教材》每节都以“问题探讨”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境、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学科交叉”体现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利于知识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想象空间”体现知识迁移,培养想象能力。《新教材》的课后阅读栏目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它们介绍了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拓展视野;介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给学生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迪;另外“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体现了生物学与当代社会紧密地联系,提高了人生规划能力。每章节的后面都编排了些与该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增加了一些活题,这些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品质。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节,课后练习拓展题第二题,要求为加酶洗衣粉设计一则商业广告。我利用课末5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出现很多极具个性的创意。据两个同学设计的广告词为例:“给我足够的温度,溶你全部的污渍,让自然的颜色围绕你我身边”;“加酶不加价,去污能力大,稳定性能强,污垢都害怕!”。《新教材》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大体上都包含着本章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对本章知识要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回想讲课时的具体内容,有助于知识点查缺补漏,整体巩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新教材》为中心资源,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为辅助,统筹规划,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篇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与完善

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则应该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培养目标。高中阅读教学则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习读能力;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因此,经过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反思。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那么,高中阅读教学应该如何高效开展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切合自己学习实际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基础,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形成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为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调控。那么,高中生在提高自身阅读学习能力中应该养成哪些阅读习惯呢?

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形成边读、边思、边动笔的良好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处在高速运转当中,能够有效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阅读中能够读得更加深入和细致,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为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奠定基础。此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想法产生额外的思考,引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想法和见解转瞬即逝,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所得,促进文章的深人阅读和理解。

第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高中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高中生在阅读理解中肯定会遇到不理解的成语,不熟悉的作家或是理解不透彻的文体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学习难题。

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高中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力。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了解文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具备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以上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力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感受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字里行间中获得文章意义的能力。学生的理解力不仅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还有对段、篇等的整体理解;学生既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在作者主要内容的表述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谋篇布局以及运用语言艺术来表情达意的,进而体会恰当表达的精妙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最后,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的升华,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新的发现,提出或是解答作品中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在教学中,完美的阅读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自我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具备创造力,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都要引起自身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三、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文章需要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说,针对小说文体的文章就需要学生采取默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而散文这种文体则需要学生大声朗读,因为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情感。此外,散文文体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还需要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和重要句段进行反复的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通晓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文言文则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精细的指导,不仅要从读音上进行纠正,而且需要从断句上与学生进行分析,因为只有断句断得准确学生才能进一步对文意进行疏通和理解。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篇章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对学生文本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准确把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增进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篇4: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反思。

2010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合肥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英语教师、教研工作者、学会专家及领导观摩了16节由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优秀课例展品活动中评出的一等奖选手所执教的现场课。选手们出色的教学素养,科学优化的教学设计,合肥八中学生默契的配合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使每节课精彩纷呈。由各省推选的上百名观摩教师组成的“教师观察评审团”在观摩过程中,使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分组对执教教师的上课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故与以往全国优质课堂竞赛不同的是,本次会议更强调观摩和研讨,处处体现了淡化竞争与结果、注重研讨与过程的理念。本文将评述本次大赛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写出自己的心得。

一、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特点:

本次大赛共有12节阅读课,听说(或以说为主)课有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1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次观摩与研讨课的授课老师们展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水平,也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课题教学研究,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起来,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授课老师非常高的教学素质标志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水准:

授课老师无论是语言、语调、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与学生交流互动中的语言运用,都表现出非常优秀的语言素质。老师流利自如的口语,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基础,合理有创新的教案设计,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

2.优质课反映出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教材使用非常灵活,教学活动设计、文本处理更加精细、严密,颇有新意和创意:

选手对教材的掌握表现在使用教材和资源非常得当,教材的选择上更有创新;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理性,也更讲究实效性;如王冠、张晋芳制作的精美课件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传统媒体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如东北师大附中李忠芬在描述到Mary’s feeling时给出相应的形容词,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表,利用白板巧妙地呈现出来,既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欣赏,又让学生学会了很多有用的词汇,很有新意和创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创意导入和一些经验性的元素加入:如李忠芬让学生们做单手系鞋带的动作,引导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的感受,再谈到著名的残疾人,自然引出标题;吴霞利用音乐导入各种节日,又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出海报,李伦军利用三段小视频导入Body Language。

4.重视阅读过程,加强阅读策略和指导,阅读课有所创新和突破:

阅读能力由四个层次构成:(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基于文本信息推断出结论的能力;(3)整合观点和信息的能力;(4)评价文本的内容、语言的能力。在每一个层面上还有一些分项的能力。本次参加比赛的阅读课体现了对以上阅读能力的培养,遵循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活动步骤,由导入、读前、略读、寻读、深层理解、检测评价等步骤组成,又在延续上述教学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教学活动的设计、文本的处理更加精细严密。

5.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应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该模式能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发展他们的沟通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6.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次观摩课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究的地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本次观摩研讨课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这正是我们观摩与研讨的目的。

1.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阅读课所占比重较大,综合技能课较少,缺乏语法课型;本次16节观摩课中阅读课占12节,听说(以说为主的)课占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仅1节,没有一节语法课,这种传统的并难把握的课型应由执教老师呈现出来,为老师观摩研讨以及平时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平台。

2.观察量表所能体现的帮助执教老师进行反思的效用在这次研讨会中没有凸显出来;这次观摩研讨会挑选的上百位“课堂观察评审团”是全国各省市推选的本省高中英语老师,虽然在进行观察量表使用培训时,大会宣称观察评审团将与专家评委一起参与针对执教老师的提问与互动活动,但是,在专家评委对执教老师进行提问和评价时,也许是因为课间时间紧的原因吧,观察团的老师没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还有专家提问过于赶“有什么问题课下再商讨”,使参会老师难以领略到真正的评论和教学思想的撞击,要是专家评委与执教老师互动时间至少在20分钟左右,两天半的观摩课延长至三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好。

3.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关于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2)是从语言知识点出发,还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3)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具有可检测性?(4)教学目标是写出来应付差事的,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如果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教师必然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如果教学目标是从语言知识出发的,教师就会一味的灌输语言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四要素(简称“ABCD”原则)。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明确、具体、恰当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和教学互动有效性的质量问题:

在新课程下,课堂互动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例如,在本次观摩与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组织了小组活动,但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进入实质性的讨论,讨论与课程没有非常吻合,小组活动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而且生生互动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结尾部分。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不断贯穿生生互动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单元时间内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观摩与研讨后的体会与思考。

两天半密密麻麻的听课任务的确辛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坐一整天的疲惫学习与痛苦,但这次课堂观摩为我提供了观摩,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还促成了自己重新确立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受益匪浅。

受益之一:我有幸看到由这次观摩研讨会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置了如下七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细则,教师素质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观察范围很细,内容及角度极其全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借助这份观察表去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甚至教育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成长。

受益之二:观摩到了各地市优秀老师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诠释,在二天半的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授课老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他们努力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他们课后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反映出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对教学的不断追求;专家们的提问睿智、深刻,让我受益颇深;专家与授课老师的互动,不仅帮助我提升了理念,还帮助我去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了,通过研究大量教学实例和反思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中的缺陷:教学目标设计淡化,有些老师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确实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或根本不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不规范,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没有保障。

其次,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缺陷:这节课你教的是什么,这是你给学生的语言输入,然后输出的时候跟输入相配合,而我们有时输出跟输入不相关,既不能检测这个学的东西,也不能练习用这个东西,那么你就没给学生一个机会。

另外,语言的输入不足,分层不够;老师必须设法在话题语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体理解和细节信息提取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新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式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有效整合新旧知识,再通过分层输出、部分输出、整体输出或扩展性输出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再者,对学生关注的缺陷和师生合作互动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倾听不够(2)给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够(3)为学生提供的互动机会不足(4)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

最后,老师自身素质和自身发展的缺陷: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缺乏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无法感受并实践真正的英语课堂,但如果我们真正热爱英语教学,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多种渠道来学习,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要有“一桶水”,以示老师的知识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燕,2008,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15-18.

篇5: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篇一: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内容为本册书所有单元,但由于开学初时间打的不紧,以及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导致授课速度慢,未完成教学计划,尚有三个单元,留待下学期完成,鉴于本学期的问题,下学期一定计划好时间,严格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经验

首先,了解学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学习惰性大。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其次,认真备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上好一堂课难,但是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因此,一学期来,在备课时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授课之后,做到精讲精练。针对单词,搜集一些针对性的单词题,课前利用时间做一个单词测试,直接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鉴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或是没有理解语境,无法补充所缺信息;或是知道是哪个词,不是拼写有误,就是该词的词形不对。所以单词还有待于加强巩固练习。在每单元结束时,会针对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精简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或是从调研题选择,抑或是从其它套题或网络上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得以直接体现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错误;对于学生不该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纠正。

每周进行两次听写测试,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听写。并针对学生的听写情况,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况不断改进教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篇二: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二和高一五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一个学期来,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以教书育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学习教育,特别是个别后进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的学习。

2、贯彻学校班风、学风评比的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学态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风气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按照教学常规开展教学工作

备课:课前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教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差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就比较注意这种情况,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另外,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自己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使其达到了间接的预习效果。

上课:每天都保持饱满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认真做好组织教学,尽可能保证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听课: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在8班和10班,我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我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作业和辅导:作业的布置适量,有针对性,重点放在连词造句、阅读理解等;批改作业时多用赞美式、鼓励性的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辅导方面,做到有耐心,有方法,因材施教,个别无心向学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教育,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

考试: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了多次阶段性的考试,考试的成绩基本高于同级同科的水平。每次的考试,都能做到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及时查漏补缺,从中改正教学方法,也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其他方面

1、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与各科任老师互相配合,统-一-教学法进度,顺利完成了本期的教学任务。积极配合学校及年段的工作,与各科教师多联系,沟通,互相促进学生英语等各科的学习。

2、为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本人积极对各种教育理论进行学习,给自己充电,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英语专业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为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夯实基础,为撰写出较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做好准备。此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为教学服务等等。

篇三: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为切实有效的做好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我对高二下学期的教育工作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以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目的。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针对我校高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情况,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3、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高二英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能力的灵活运用。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高二英语的教学质量,在高二英语教学中我们将常抓基础知识,有梯度地拓宽词汇,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①在思想上、态度上放松或放弃的现象有所表露,读,不会读,就谈不上听得懂,看得懂,从而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相对薄弱。

③运用能力不够强实。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不能较好地适应考查要求。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学习者亲身的体验和摸索,才能学会并掌握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在交际中灵活使用语言的目的。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措施

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缩小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与其他兄弟班级的差距。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及单词、句型及语法等,扎实基础知识,突击写作训练,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1、钻研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灵活使用,发挥教材特点。

2、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过词汇关,反复朗读、默写单词、以便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摒弃不切实际的教学步骤,抓重点,搞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意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坚持默写单词及重点句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扩充学生词汇量,做到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进行词汇检测。拓宽教材,扩展学生阅读量,努力补充学生的词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教学以新带旧,从而达到巩固扩充词汇的目的,做到经常督促、检测。

4、加大基础写作训练的力度,大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并要求学生背范文、教师精选的课文段落、写作必背句型,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句式结构及习惯用法,从句到篇,从而写出完整的英语文章。另外每周进行一篇的写作训练,鼓励运用背过的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综合检查。准备每一单元做一次练习或测试,主要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为主要测试内容,间或分块测试,习题的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教学中尽量按照高考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性题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精讲,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源泉,学会思考、整理和归纳。

篇四: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这一学年来,本人担任高二(5-6)两班的英语教师,在相互认识了之后,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因材施教”。本人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对一学年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高二的学生基础还是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用最简易的语言授课,争取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得。在复习过程中是非常枯燥的,所以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视学习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英语课堂既是吸取知识的主战场,又是内化技能的练兵所,但有限的时间无法使学生们充分把这些技能和知识据为己有并消化吸收。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训练相应技能是提高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练习联系起来,上课时尽量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课后做到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在课后还布置学生专门做一些综合能力的作业。比如说一天两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而且我在教学中会认真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励志网http:///,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如果课堂所学的是一些基本的语言点,我就会给学生一些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如果课堂教学的是阅读课,我会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没有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效率就提不高。讲课生动有趣我在讲课时,尽量讲得生动有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给学生穿插一些英文歌曲、x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积极参与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学期来,阅读在英语特别是考试中占的比例很大。而本人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阅读能力都不是特别好。在今后阅读理解的复习是一个重点,复习时我应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48、5个词以上。

2、让其训练的题材应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人物传记、文化教育、社会、史地、科技、政治、经济等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某种题材。

3、体裁多样化。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4、让其了解阅读理解的主要题型。

5、掌握必要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般来说,对记叙文注意5w和1h;对描述文注意主要情节,对说明文或论证文要注意主旨句。

另外,做阅读理解还要善于抓关键词语,如承接词and,besides,but,never,etc。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五: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随着考试改革的发展,高考英语试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和能力的运用。为了提高高三英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培养主体意识,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主旋律进行教学和复习,提高实战能力。我主要朝以下几方面努力: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合理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加强阅读的训练,帮助和督促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加强听力与写作的力度与难度。下面是我的教学计划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

要想搞好三年级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在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因该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二、语篇为基础,扩大学生词汇量

光靠第三册教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精选精泛读材料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可以《英语周报》为基础,用好《英语周报》,因为报上的文章比较新,时代气息浓,篇幅多。每期精选一两篇为精读材料,两三篇为泛读材料。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三、加强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写作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指导。对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1)繁简适度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同时让学生背诵范文,模仿,运用,做好语言积累。提高高考的书面表达成绩。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自身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带着求知的兴趣,不断变换角色、对话,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都得到提升,而且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富于朝气,充满自信,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师生之间互相合作。

五、加强考练结合,一周考练,一周讲评。

篇6: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暑假新课程教材培训心得

韩花英

暑期赴兰州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甘肃省高中英语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要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然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

究创新的能力。

3.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4.重视体验活动,促进内化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参与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活动能力。二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思维活跃,常会产生知识迁移和突发奇想。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或是灵感,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我们应该做到:

1.自主性。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4.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5.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具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硬碰硬,才能胜任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其需求。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各种能量,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四、平时要时时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学习老师应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学生,善待学生。

在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形势下,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把学习搞好,与学生能够民主平等的进行沟通,善用“表扬”激励鼓舞学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五、实施新课改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使学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一两个学生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决不仅仅指一两个学生,而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的情况下,怎么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2.目标导向不强。有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但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甚至全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导向,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发言积极,就是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面向全体不够。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教法优化不足。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有的教师严重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处于重要地位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从大的环节看,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来设计和安排的,但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过程,教师仍采用灌输、填鸭式的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学案走,不容有半点变化。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

一、落后而造成的。

5.学法指导不力。“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英语教师)

师生教与学策略的改变。1.知识上的要求:07年我从高三下到高一,没有能够很快进入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加上对牛津教材的生疏,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太多的关注知识的传授,系统的整理;09年我对牛津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变:注重基础知识,简单知识的传授,所学内容与初中内容相结合;清楚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多为第一次接触,因此要反复记忆,放慢速度;新单词学习方面,每次给学生布置少量单词,降低背诵难度,让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练习,考试限难限量,保证同学们在过程中有成就感,并能落到实处;2.课堂模式的改变:“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些说法已经喊了多年,但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很多教师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的旧模式。这种旧有模式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课堂效率。比较可行的一种就是采取小组合作。原因有二:1.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理论依据并经过实践论证的。有时,吵吵闹闹的课堂恰恰不会使那些容易睡觉的学生课堂上精神振作;如果只发现一位同学睡觉,那有可能最少还有十名同学昏昏欲睡。例如此次国庆长假归来,学生普遍假期综合症。不少老师反映学生课堂上精神萎靡,难以调动起来,在我的课堂上,我依然给他们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学习内容,从我观察的情况以及课后学生反馈的情况,课堂上精神状态良好。2.江宁区这几年来在推广高效课堂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这些高一新生已接受过这些教育的洗礼,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开展。例如我校隔壁的竹山中学,杜郎口旋风早已吹进他们的课堂,竹中有不少学生进入我校,他们对小组学习快速的适应能力我都感到惊讶。

三、学生对英语学科兴趣的不同。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的。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经过初期的激情,奋进而后却无任何结果,久而久之,他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最终放弃。所以,维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到这点我有以下三点想法:1.维持学生对高中三年的希望。既然学生选择上高中,他肯定已做好吃苦的准备,并有从高中三年取得一定成绩的理想。作为教师,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就要多费苦心,维护好学生对高中生活的希望。从本学科来讲,教师一定要专心备课,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学生爱听而且能听得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适度适量,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经常能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和他们多交流,他们缓慢的进步中有没有教师,教学资料,学校安排上一些失误所致,我们不能一股脑将责任推在学生一个人身上。2.维护学生对学习成功的信心。就从高中英语的自身特点考虑,要找到一份完全适合高一学生的网上资料并不容易,很多题目的要求都是站在高三学生复习高一内容角度考虑的,找到一些题目既能检测高一单元刚学内容,又能不牵扯高二,高三所学语言点并非易事,除此之外,有的命题本身题意不清,不知所云,或者喧宾夺主,前后矛盾,这种低质量的题目反而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教师花较大力气去自己编写题目,然而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学生经常会在一次次小白鼠式的体验中丧失他们本就脆弱的信心,最终变得对这门学科排斥,厌学。我校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限时限量限难度,阶段检测试卷难度系数也有明确要求,否则算教学事故论处,也是出于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的时节,我由衷地希望这一届学生与我能够共同成长,收获多多。

打造高效课堂方面。临江走在各高中前列,天印高中也在积极学习他校经验,不断摸索,争取“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第三篇文章我还未完成,这个话题层面较小,主要谈高三回头教师对高一教学工作的适应问题。今天开课的梁德珍老师前面几年都任教高三,今年回到高一,对牛津教材高一内容她也没教过,我也希望从她这节课及她的构想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是我的第三篇文章构想:(标题取自傅任敢译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一句话。)

以倾盆之水倾注仄口之瓶

——谈高三回头教师的误招,成因与对策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范红军

论文构想:重点剖析高三回头教师在高一期初教育中出现误招的现象、起因及对策。有这样一种现象,连续多年任教高三的老师回到高一,原以为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工作出色完成,却发现和同组一些新教师相比,不一定有较大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1.上课激情澎湃,感觉有一肚子的学问要倒给学生,但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反应迟钝,甚至漠然。问题所在:忽视学生用已有的有限知识,难以链接,重构,对学生基础估计过高,教学节奏过快;2.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积极,拖拖拉拉,最终很多学生以抄袭的手段完成,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问题所在:大容量、高难度,综合性强的练习多,尤其会将一些高三总复习单元里的高一复习单元的题目给高一新生做,虽然考查的语言现象语言的在本单元,但句中大量的生词,偏词学生还是看不懂;3.对教材中要求的课外活动不屑于开展,总是将所有的教学时间用于题海战术。牛津教材最精彩的部分就是TASK&PROJECT(何锋)。在一线的老师,出于各种原因,这两项并没有给多少时间,高中阶段初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课程进度可以慢一点,要求低一点,鼓励多一点,TASK&PROJECT这样小组活动的课也有一些,如果这一阶段走得顺利,后面的教学将会相对轻松一些。如果不顺,会有学生开始排斥英语课堂,排斥老师,放弃努力,老师到时候花再大的力气也没有多大效果了。。

通过对《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邓志伟教授所作《新课程方案解读》讲座内容的学习,笔者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各科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重大的突破,教师和学生主体以及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着欣欣向荣的教改形势,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不少课堂,甚至于示范性的教改课堂中,出现了诸多尴尬的局面,如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困惑。面对这些现象,就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到底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普遍问题,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给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都带来了困惑。本文就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存在问题

一是误把“师生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知不知”(Do you know?)、“对不对”(Is it right?)、“是不是”(Is that so?)、“好不好”(Is that OK?)、“怎么样”(What about it?)、“行不行”(Is that all right? / Will that do?)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输”。

二是误把“有效评价”等同于“鼓励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重视成功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甚至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课或教改课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似乎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是表扬、鼓励和夸奖,不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已无动于衷,习以为常。教师的评价已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三是误把“自主”等同于“自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在上课时,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阅读指导、没有明确提示和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过程,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四是误以为有了“活动”便有了“体验”。诚然活动是学生体验的载体,新课程强调丰富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但这种活动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法的,同时是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并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可是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五是误以为有了“配对或小组活动”便有了“合作”,不少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六是探究性学习的泛化。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一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或形式化了。比如有英语教师在启发学生猜测生词detector(探测器)的意思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构词法知识,把detector与其根词detect及其派生词detective 联系在一起思考,虽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科学方法,但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学生联想到了多种多样的答案,无论怎样,都无法准确地猜测出其准确意思。

对于这种纯知识性的生词教学,死搬硬套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只会把问题复杂化,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既浪费时间,又缺乏实效。

上一篇:履职报告范文 格式下一篇:精选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