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2024-04-22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精选6篇)

篇1: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的侧重点在总结归纳上,总结毕业生们的毕业情况、归纳毕业要则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的博士毕业生xxx,很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今天是20xx届毕业生终身难忘的日子,从今天起,我们的博士生涯正式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踏上离别的站台,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导师,告别辛勤培养我们的母校,各自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和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20xx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我们怀揣着小小的科研梦想,来到了xx这个新药研究的科学殿堂。恰逢药物所**周年庆典,我们接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所情教育。老一辈的科学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尚能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为老百姓出好药,身为新一代的药物所人我们理当果断接过“出新药,出好药”的大旗砥砺前行。“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每个药物所人努力成就最好的自我,才能最终展现最好的药物所。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五年的学习时光,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我相信全体毕业生和我一样,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承受着每次组会汇报前的煎熬,有过灰心,有过气馁,但唯独没有放弃,并最终靠着这份坚持不懈换来了如今的毕业成果,向自己的青春也向母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年的5月是我博士期间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就在我完成转博答辩的第二天,我的导师偶然得知在开展的课题有被抢发的风险,要求我一个月内完成全部的投稿数据。当时的我倍感惶恐,觉得没有信心完成紧急任务。我的导师告诉我说“你不试试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底限在哪”,这是这句话激励了我的斗志,最终在师兄和合作者的帮助下,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数据并进行投稿。而我的导师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仅用三天时间完成了投稿文章的撰写,三个月后我们的文章被正式接收。我由衷感谢我的导师,他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与认真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我,我希望未来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在科研工作中一丝不苟、积极上进的人。

我也要感谢在坐的我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我学习阶段提供的所有帮助。当我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走出实验室时,实验楼里总有那么几盏灯亮着,那迸射出的光芒立刻温暖了我的心,我知道,在药物所里从来不止我一个人在努力。从今天起,我们收拾行囊各奔东西,然而这份风雨同舟的同窗之谊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春风沐我,师恩不忘!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xx届全体毕业生再次感谢生活了五年的母校,感谢给予我们智慧的导师,感谢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祝愿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也祝愿***所的明天更加美好!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毕业生同伴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毛学圃,能够代表2003级博士毕业生发言,我倍感荣幸!正如化学院历届毕业生一样,2003级博士生这个集体也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团队。我们中有白手起家,创立年销售额达1亿多人民币的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也有在科研机构担任要职,颇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更有刻苦钻研,科研成果突出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所以代表他们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站在这光荣的讲台上发言,我内心倍感诚惶诚恐,但是我确信,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是相同的。

1997年9月1日,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毕业生背着厚重的行囊闯进这美丽的康乐园时,他带着羞涩的表情和好奇的双眼审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九年后的今天,当他要重新收拾行囊,走出这个校园时,当初的青涩男孩,而今眼中已充满了自信。这个人就是我。九年的时间相对于我们化学院八十多年的历史而言,是很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时间却改变了我,使得我更加成熟而又自信。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第一次体会了拿奖学金的乐趣;第一次体会了六级不过的痛苦;第一次知道开卷考试也不一定能够及格;第一次在深夜两点得知自己以60。5的低分通过六级考试可以保研后的那种狂喜,第一次体会了科研工作的艰辛;第一次被导师面对面的严厉批评,第一次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次投出自己的求职简历。我记得我们化学系的同学无数次在力学系通宵备考的身影;我记得有机课上,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反应方程式;我记得数学考试前看着六七年前师兄师姐的试卷;我记得专业英语课上在康老师的不可改变的语气中,大家不情愿地拿出练习本默写单词的情景;我记得晚上10点多经过丰盛堂一楼时,院长办公室里那明亮的灯光;我记得在实验室芬芳的溶剂香中,大家看着硅胶柱中的溶剂一滴一滴地下落;当然我还记得春晖园饭堂的青菜里可爱的菜青虫、康乐园里可恶的盗车贼和恐怖的鬼故事,我还记得第一次和女朋友手牵手走在林荫道上的感觉。

我们中大化学院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而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更是见证了我们学院各项事业迅猛地飞跃,拥有了崭新的教学科研大楼、拥有了设施完备的试验中心、拥有了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拥有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拥有了学术成就斐然的青年学者和拥有了足以傲世群雄的学术成果。长足的发展为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学术声望,而良好的学术氛围又吸引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我们聆听着前辈导师的殷殷教诲,感受着同辈学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不知不觉间,眼界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中大化学院九年的学习生活,我收获了我的学士和博士学位,也收获了我的爱情,这里发生过的一切,都将永远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而她未来的发展,又将紧紧的牵连着我的心。饮水思源,这里就是我们的源,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大化学人。我们会用心去感受我们学院的进步和发展,用行动去回报学院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而明天我们将要奔赴祖国的各个地方、各条战线。明年这个时候新的`面孔将会站在这个讲台上,重复着自己对母校的回忆和对导师的诚挚谢意。“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历史的规律,人生的规律。或许我们正在结束人生这本书的一章,但是新的一章正在开始:建筑在前面一章之上但又为将来的章节打下基础的一章。拥抱新的挑战,在挑战中学习,飞翔到新的高度。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我们只会提升我们的人生,以及提升我们周围的人们的人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在个人的和专业的层次上取得成功。在这一人生经验中我要取得和带走的是这个了解和信念:任何事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愿意投入你的时间和努力去工作。

虽然我们即将毕业,我知道我们还会回到这个校园。她保存着我的珍贵的回忆,这里有着我们的极好的朋友们—我要终生与之为友的朋友们。中大化学院给了我们这么多,我们一定要回报她—我的母校。

此时此刻,我想套用已经被千百个人说了千百遍的话来表达我临别的心情,今天我们以中山大学化学院为荣,明天中山大学化学院必将以我们为荣!

最后再一次对母校的栽培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祝中山大学化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祝我们的导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我的毕业生同伴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是商学院201X届博士毕业生XX。能够在这庄严的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为博士生代表发言,倍感荣幸。

今天,是收获硕果的一天,是终身难忘的一天,是依依不舍的一天。我们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庆祝我们学业的丰收,接受毕业的洗礼。今天,我们将告别循循善诱的老师,告别辛勤培养我们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中南大学的求学生涯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1X届博士毕业生,向所有为我们默默奉献、呕心沥血的商学院的各位导师深情的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您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您们的严格指导,换来了沉甸甸的博士论文。其次,感谢中南大学商学院提供的良好的科研平台!感谢所有的授课老师。你们学识渊博,并悉心传授!再次,感谢商学院在课外给我们请来吴德胜、陈建二、杨莎等众多国际一流学者做各种学术讲座,开拓我们的视野;感谢商学院为我们免费提供米塔尔实验室、图书馆。在这里,也寄语尚未毕业的博士师弟师妹们,你们正在日夜奋战,不断冲击4分甚至8分文章,你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HOLD住,也许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加油!树长得再高,也离不开根,而母校和所有老师就是我们的根。今天我们毕业了,不再是一个学生了,但这一辈子,“春风沐我,师恩不忘。”我们永远铭记我们都是中南的学子!永远都是导师的弟子!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再允许我借此机会代表个人深深地感谢我尊敬的博士生导师罗新星教授对我读博期间的精心指导。在师从罗老师5年的时间里,我博一研究信息流,博二研究供应链,博三时,罗老师让我改第三次方向,加入到陈院长的可信软件课题小组。随着博士发文章的要求逐步提高,罗导师让我鼓起勇气,冲击信息领域的顶尖SCI期刊之一《INFORMATION SCIENCES》。一心一意,破釜沉舟,3轮大改,2轮小改,整整两年,最终被录用。恩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深的学术造诣,豁达的处世哲学、以及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让我受益终身,谢谢您!您辛苦了!同时,我还要感谢已故的我的硕士导师梁莱歆教授,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今天,博士济济一堂,比我优秀的还有太多太多,我只是他们中的一粒微尘。但我们的感触是一样的,博士毕业难,商学院的博士毕业更难!在座的和没有来现场的同一届的博士兄弟姐妹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互鼓励,携手前行,为同样的梦想苦苦追求这么多年,就让我们也相互感谢吧!感谢兄弟!感谢姐妹!感谢一下我们自己!作为同一个战壕的同学们!战友们!今天终于走到这里,走进这个神圣的殿堂!我们终于圆梦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每一个毕业的博士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亲友团。没有你们一路鼓励和大力支持,我们怎能毕业?没有你们默默付出,我们怎能毕业?高兴时与你们分享,痛苦时向你们倾诉!感谢你们,感谢我们的家人!感谢我们最最亲爱的亲人们!我们将用一生去回报你们无尽的恩情。

流光总易把人抛,青春与学生时代,已悄然消失在滚滚红尘中。站在毕业的分岔口,遥望前方未知的路,纵有千般不舍也要欣然向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经世致用”的中南校训和“天道酬勤”的商学院训,以后,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我们都会承担国家、民族和社会赋予的责任,继续填写好人生的履历,开辟又一段绚烂人生之旅,为母校争光添彩。

最后,愿我们的恩师幸福安康、桃李芬芳!

愿中南大学商学院蓬勃发展,再书华章!愿每位同学前程似锦!一路顺风!愿我们的每一位亲人都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好!

值此盛会,能够代表本届毕业的博士生同学致词,我感到非常荣幸。

夏日炎炎,我们这个节日与盛典的主题却和帽子息息相关。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拍过戴着小小博士帽的儿童照,我们也常常因为被大人称为“小博士”而觉得非常开心。

时光流逝,我们似乎渐渐淡忘了儿时的这个梦想。

多年过去,今天,我们终于戴上了真正的博士帽;童年,已经很遥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博士帽意味着一种经历长久岁月的学术传统。据王国维先生的考证,我国早在战国秦汉之际就有“博士”一官的设立;近代以来的“博士”称号,虽自西方辗转而来,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都意味着对于传统的尊重守护和继往开来的精神。

因此,我们特别感谢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悠久的学术传统。从20世纪初蔡元培、林风眠先生的“兼容并包”到21世纪初许江先生的“多元互动,和而不同” 的思想理念,在近一个世纪里,母校对于学术和艺术的融会贯通,本身也成了无比珍贵的传统。

饮水思源。今天,我们能够置身于这样的学术传统,完全得益于将学术和艺术代代薪火相传的美院师长。感谢你们,我的美院老师!因为你们,学院的历史传统才不断呈现出生机和力量,并化为我们后来者上手的技艺,化为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和心中上下求索的魂魄。今天,我们头戴博士的冠冕,而它的荣耀,实在属于你们。

因此,感恩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感到责任。博士的称号不只是荣誉,它更意味着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的责任,要求着我们“与历史同行”的勇气和操守。而实际上,我们博士毕业生也大多同时工作在学术岗位的第一线,努力开拓和发显着美院伟大的学术传统。

事实上,毕业不是“离家出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我们毕业,意味着我们被认可,被接纳,表明着我们真正回到了母校的“学术家园”。

是的,我们也常常感到历史传统和学术研究的生动美妙。诚如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学者菲奇诺在一封信里所写的:“历史不可缺如,它不仅使生命悦泽,而且予其以道德意愿。透过历史,逝者恒之;无者有之;旧者新之;少者壮之。倘若一位七旬老人,因其阅历而被称誉为智者的话,那么,一个思接千载的人,该是多么睿哲!诚然,一个胸怀历史春秋的人,真可谓历经千古了。”

此刻,重读我的导师所翻译的这段文字,我感到自己仍然带着我们儿时的梦想。它,是一个巨大的象征和理想,一个殿堂。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本届毕业的博士生同学,再次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亲朋好友。

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相关文章:

1.毕业生代表发言稿学生代表

2.博士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3.学校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4.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发言稿范文

5.毕业生代表优秀发言稿范文

6.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7.高三毕业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8.毕业生的代表发言稿范文

9.毕业生代表的精彩发言稿范文

篇2: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的博士毕业生xxx,很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今天是20xx届毕业生终身难忘的日子,从今天起,我们的博士生涯正式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踏上离别的站台,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导师,告别辛勤培养我们的母校,各自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和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20xx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我们怀揣着小小的科研梦想,来到了xx这个新药研究的科学殿堂。恰逢药物所**周年庆典,我们接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所情教育。老一辈的科学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尚能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为老百姓出好药,身为新一代的药物所人我们理当果断接过“出新药,出好药”的大旗砥砺前行。“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每个药物所人努力成就最好的自我,才能最终展现最好的药物所。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五年的学习时光,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我相信全体毕业生和我一样,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承受着每次组会汇报前的煎熬,有过灰心,有过气馁,但唯独没有放弃,并最终靠着这份坚持不懈换来了如今的毕业成果,向自己的青春也向母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年的5月是我博士期间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就在我完成转博答辩的第二天,我的导师偶然得知在开展的课题有被抢发的风险,要求我一个月内完成全部的投稿数据。当时的我倍感惶恐,觉得没有信心完成紧急任务。我的导师告诉我说“你不试试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底限在哪”,这是这句话激励了我的斗志,最终在师兄和合作者的帮助下,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数据并进行投稿。而我的导师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仅用三天时间完成了投稿文章的撰写,三个月后我们的文章被正式接收。我由衷感谢我的导师,他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与认真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我,我希望未来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在科研工作中一丝不苟、积极上进的人。

我也要感谢在坐的我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我学习阶段提供的所有帮助。当我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走出实验室时,实验楼里总有那么几盏灯亮着,那迸射出的光芒立刻温暖了我的心,我知道,在药物所里从来不止我一个人在努力。从今天起,我们收拾行囊各奔东西,然而这份风雨同舟的同窗之谊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篇3: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记者:据了解, UNICEF与中国政府以《儿童权利公约》为合作项目框架。首先,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公约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中国的合作。

魏英瑛:非常感谢贵刊对UNICEF的关注。我们是以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为行动框架, 这一公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让几乎所有国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国际条约, 中国于1991年在亚洲国家中率先批准了该公约。根据公约规定, 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受保护的权利以及参与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包括享有对其健康成长有利的环境、基础卫生保健、和平以及安全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包括享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温馨的家庭以及获得充足营养的权利;受保护的权利包括儿童免受虐待、忽视、拐卖、沦为童工以及其他形式的剥削;参与的权利包括保证儿童有权表达他们的观点, 成年人应倾听儿童的意见, 儿童有权参与做出影响其生活和福利的决定。

1979年, UNICEF正式开始与中国政府合作。其实,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UNICEF对中国贫困儿童的援助工作就开始了。在过去30多年间, UNICEF与中国政府开展了长期密切的项目合作, 得到了各方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涉及卫生保健和营养、供水和环境卫生、基础教育、早期儿童发展、儿童保护、艾滋病防治等诸多领域。为了使《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权利在所有中国儿童身上都能得以实现, 我们开发并资助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来协助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颁布法律并落实服务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包括:设计并实施试点项目, 引进国际经验和最佳做法, 并根据中国的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UNICEF全力支持中国政府制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 这一纲要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布实施;与政府合作, 以确保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儿童的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服务;支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参与和支持一些法律文件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包括于2006年12月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 以及由15个部委在2006年3月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

记者:据我们了解, 保障儿童安全是UNICEF和中国政府的合作重点之一, 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内容以及实施情况。

魏英瑛:关于儿童安全我谈两点:预防儿童伤害和建立建设安全学校。其中, 预防儿童伤害是UNICEF和中国政府在近年合作的项目, 这个项目既关注儿童在学校的伤害, 也关注儿童在社区的伤害, 在中国的项目地点有两个:北京和江西, 我们提供相关参考标准, 中国政府确定试点城市。该项目旨在建立儿童伤害预防干预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探索安全家庭、安全学校、安全幼儿园、安全社区干预模式, 提高公众对儿童伤害的关注程度, 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减少儿童伤害发生。

以北京项目点为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发展程度比较高, 在这里做试点, 能够更好地显现项目效果, 有利于在全国推广。在UNICEF和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2004年7月, 北京市正式启动儿童伤害干预项目, 并选择海淀区和平谷区作为试点区域, 后来又扩大到宣武区。首先, 成立项目工作组、专家组, 完成项目基线调查。项目在实施之前, 我们先在项目地点做了相关调查, 内容包括:儿童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伤害类型, 家长和教师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预防儿童遭受这些伤害等。建立项目监测系统和监测队伍, 对儿童可能遭受到的伤害进行分类监测。在项目试点开发出版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安全小卫士教材, 这些教材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还在校园、家庭、社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建立儿童安全教育基地, 对家长进行定期安全培训。通过近6年的具体实施, 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和完善预防儿童伤害的合作机制, 预防儿童伤害成为常规工作纳入试点地区工作;试点地区儿童及家长对预防儿童伤害的认识和技能掌握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试点地区伤害监测系统, 试点社区0~18岁儿童全部进入监测系统;实施政策干预, 初步建立预防儿童伤害的长效机制。

经过我们和中国政府的努力, 北京试点项目成果显著。基于此, 北京市政府把预防儿童伤害项目纳入北京市儿童行动规划纲要, 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将把预防儿童伤害的相关内容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通过北京和江西的实施情况, 我们发现项目点的儿童实际受伤害的数量明显减少, 试点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且我们开创的这个模式可以供中国其他省份学习和借鉴。然而, 目前由于资金问题, 该项目不能够在全国范围铺开, 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保障儿童安全领域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建立建设安全学校的项目。首先, 作为儿童活动场所的学校, 具备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后, 在UNICEF的支持下, 中国教育部到日本进行了相关考察, 了解当地的学校面对地震如何进行校园建筑加固、盖教学楼时采取哪些防震措施等。考察结束后, 在UNICEF的支持下, 中国教育部在全国52.2万所学校开展了校园建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调查, 从而找出存在问题的建筑:哪些需要加固、哪些是危房、哪些需要重建等。通过调查, 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以保障校园建筑的安全。另外, 我们支持中国教育部在这些学校进行安全演习, 并将防灾减灾的教育带进课堂, 让教师和学生都知道面临自然灾害时应该采取哪些手段来保护自己。

记者:在UNICEF和中国政府的努力下, 保障儿童安全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合作过程中, 您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我知道, 您在很多国家工作过, 这些国家在保障儿童安全方面有什么是中国可以借鉴的?

魏英瑛:其实, 儿童安全是每个国家都关心的问题, 其他国家在保障儿童安全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于中国来说, 教育部能够首先对校舍进行加固, 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校舍安全调查, 这个举措力度之大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 中国在防灾减灾、预防自然灾害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然而, 在预防儿童伤害方面, 中国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我们在北京和江西的项目试点工作应该向全国范围推广。在我曾经工作过的越南和孟加拉, 这些国家教儿童如何在校园里预防伤害以及怎样保护自己, 这样的工作在整个国家铺开进行,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可否认, 这些国家比中国要小一些, 可能项目开展和推广也相对容易些。预防儿童伤害干预项目需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 详细评估制定实施方案, 要因地制宜, 不能照搬照抄。

在中国, 应该把预防儿童伤害内容纳入全国教学大纲。预防儿童伤害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工作, 不仅是教育部, 还需要公安部、卫生部等部门协同合作, 不光是学校, 社会大众都应该承担起责任。说到这, 我要强调一个问题:目前在中国, 包括学校教师和社区群众并没有意识到,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危险会伤害到儿童并造成很多儿童死亡。根据中国的相关监测数据显示, 在死亡的儿童 (0~14岁) 中, 63%的死亡是由伤害所至。我们做了相关调查, 中国每年有10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死因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溺水, 第二是交通意外, 第三是高处坠落, 第四是中毒。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这些死因大都可以预防, 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 作为孩子监护人的成年人以及学校的老师, 需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比方说, 如何正确过马路, 突然着火应该怎样逃生、遭遇地震怎么办、被小动物咬伤又该怎么办等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保护儿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在中国, 一个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 校园成了他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 校园安全成为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那么, 您怎样理解校园安全, 我们又该如何保障校园安全?

魏英瑛:我认为, 校园安全不仅是说校园内安全, 还包括校园周边安全以及儿童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首先, 要确保儿童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 让他们免受交通意外的伤害。其次, 要确保学校周边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让儿童免受陌生人或者坏人的暴力伤害。学校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例如, 马尔代夫海啸过后, 在UNICEF的支持下, 当地政府在相关的学校周围建立了比较高的栅栏或者围栏, 免除儿童受到学校周围毒贩子兜售毒品的威胁。如果学校周围有河流或者水库的话, 应该在周围建起围栏并在醒目位置安放危险警示牌, 防止儿童溺水。

第三, 要确保学校内的安全。例如, 针对年幼的孩子, 我们推荐学校操场采用草地, 不应该使用水泥地, 防止孩子不小心跌倒造成身体的伤害。当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袭来, 在学校内的孩子不仅面临着校舍倒塌的威胁, 还受到次生伤害的威胁。比如, 学校放置重物不当, 这些重物可能会在地震中倒下, 将儿童砸伤或致死。因此, 学校在教室内或者是校园其他地方安放重物的时候,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并将其固定, 尽量不要叠放重物。我们还要防止儿童从比较高的地方跌落造成伤害。例如, 在中国, 教育部有相关规定, 针对楼层比较高的年级, 教室窗户必须达到一定高度, 确保儿童不能从窗户爬出去从高处坠落。针对校园内螺旋的楼梯, 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儿童从中间的空洞中跌落。针对火灾, 我们要考察学校的疏散通道是否恰当。我知道,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学校为了防止偷盗或者预防儿童从窗户爬出跌落, 而在校园建筑的窗户上安装了很多封闭的铁栏杆, 这样的话, 一旦发生火灾, 儿童就被困在里面根本出不去, 这些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教室里裸露的电线和其他电气设备也存在很大隐患, 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让儿童远离电的伤害。还有, 在学校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 要防止年幼的儿童被尖锐的物品伤害, 要培养孩子认识哪些物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不要低估儿童学习知识的能力, 只要大人把安全常识通过合适的方法向孩子讲清楚了, 他们是能够听懂并且保护自己的。

除此之外, 校园内还存在一些隐而未显的威胁。比如, 学校相关建筑材料应该是无毒无害的, 使用的油漆如果含铅过量会对儿童智力发育造成很大伤害, 而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总之, 校园安全是一个很宽的概念, 除了上面提到的, 还包括校园内的水、空气质量等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记者:今后, 在中国保障儿童安全领域, UNICEF期望和中国政府有哪些进一步的合作?

魏英瑛:就保障儿童安全领域而言, 第一, 我们期望中国政府在预防儿童伤害项目的投入力度能够加大, 基于北京和江西两个试点项目的成功案例, 能够在全中国范围推广施行。尽管我们的资金有限, 但我们愿意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第二, 基于在北京和江西试点项目的经验, 我们希望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中, 中国政府能够有具体的预防儿童伤害的相关内容。相信, 我们和中国政府的合作会更加深入, 保护儿童远离伤害, 共同保障中国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相关连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简称UNICEF) 成立于1946年, 是联合国系统内惟一专门致力于维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的机构, 在全世界拥有7 000多名工作人员, 在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 帮助儿童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实现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UNICEF的资金全部来自政府、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基金会的自愿捐赠。

UNICEF在37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设有委员会, 他们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筹集资金等活动, 为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提供重要支持。

UNICEF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任命了自己的亲善大使, 包括知名的演艺明星、音乐家、体育明星和艺术家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声望, 呼吁社会关注儿童问题, 倡导儿童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支持UNICEF的工作。

篇4: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别当了领导遮羞的那片树叶

作为人才洼地的中部地区,安徽滁州市最近推出一项特殊的选才举措,在读的博士生可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兼职,其职务将得到市委组织部的正式任命,三年内,滁州市计划拿出177个副处级及以下的职位,引进百名博士。

滁州市引博的逻辑前提很简单:高学历=高行政领导能力。殊不知俗话说得好:千里马耕地不如牛,拉磨不如驴。博士在自己的专业内可能很"博",但一离开这个专业,可能就很窄了,民间讥讽的傻得像博士绝非空穴来风,一些博士连日常生活都打理不好,现在一下子就到一个部门、地方担任实职,又如何胜任?这和封建科举时代会做两篇八股文就被委以军国大事有什么两样?

对当地官员来说,引博工程也是不公平的。一个人读书读到博士,只能证明他善于学术研究,除此之外,证明不了更多的能力。一个在读博士,既没有实际经验,又谈不上政绩,转瞬间就空降到副市长、副县长岗位上,如何让当地官员心服?

我对滁州引博工程表示质疑,并不是反对博士从政,也不是反对一些地方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级人才,而是说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招揽人才,都要经过正当的选拔与任用程序,不能因为他们是博士就赋予其法外特权。比如说,副市长、副县长、法院副院长等职务,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都是要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怎能当地组织部门说予以委任就算通过了?

将引博工程隆重推出并大加宣扬,在我看来,将产生这样的效果,即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之所以搞不好,体制没有问题,领导没有问题,只是官员素质出了问题,要不然为什么非博士不要?我不知道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引博工程设计者所期待的,但不管是不是,被引进的博士某种程度上成了当地领导遮羞的那片树叶了,这可能是聪明的博士们没有意识到的。

海峡都市报 /郭松民

教材

岂能为"杀惜"叫好?

阎婆惜真是该杀!明明穿的、吃的、用的都是宋江供给,却偏偏在外偷情养汉;明明是自己的不是,却偏偏拿招文袋来要挟宋江。阎婆惜真是刁钻之至,泼辣之至,狠毒之至,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是扬州部分中学初中语文自读课本《亲近母语》第3册中《宋江怒杀阎婆惜》的评述。

据悉,这段文字是一位大学老师写的,在课文后面加入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部分家长提出质疑,认为其中出现的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词语简直是教唆犯罪。说教唆犯罪似乎言重了,但这样的评述,用误导学生、混淆是非、胡说八道来形容,则丝毫不过分。

如此快意恩仇的文字,仿佛是一个追求血腥暴力的法盲所为,让人无法与大学教师联系起来。阎婆惜该不该杀?稍有点法律和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其实不该,且不说阎婆惜罪不至死,即便是死罪,也由不得宋江随便杀之以平民愤。

即使是在近千年前的宋朝,宋江怒杀阎婆惜也是严重犯罪行为。而在今天,一个人是否有罪,是必须经过人民法院裁决的,也只有法律才能合法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教材评论不给学生以法律的熏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反倒颠倒黑白,将宋江的激情犯罪评述成一种义举,这是何等的糊涂和荒唐。

这样的评述对孩子的危害是严重的,它无异于告诉孩子,暴力是解决问题的绝佳手段。只要对方有错,就可以用血腥的暴力手段以对;只要对方不道德在先,那么自己的暴力举动就是正义的。这样的思想灌输,和法制精神格格不入,其实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必然会害了孩子。

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文学水平。但任何名著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对于名著中的糟粕部分,应该引导学生们作出科学正确的甄别,让他们避免受到名著的负面影响。而这项工作,就要靠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材编审机构严格把关。南国早报 /欧木华

开炮

文/睦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媒体上开始流行“炮轰”这个词的。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的。那时候用得最多的好像就是某某“炮轰”国足主教练。赶上一直我就对国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所以只道是某某代表人民说了几句公道话。

后来随着这种“火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炮手”的行列。人一多就开始发现有些人成为“炮手”的意图很有问题了。比如,前几个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诗人作家向周杰伦、刀郎‘开炮’,讨伐流行歌曲”。矛头直指周杰伦、刀郎等人“粗制滥造”的歌词。其中一个“著名诗人”的原话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他们就是猴子。”说人家是猴子,那你就是老虎了?他们粗制滥造,那言外之意是不是你这个“著名诗人”肯定出手都是精品,以后大家都应该找你填词了?这件事让我有点怀疑这些“炮手”的动机了。

过了一阵子,正当“超级女生”席卷神州之际,我们敬爱的央视也干了把这样的恶心事。纠集本台一干“名嘴”炮轰“超级女生”媚俗啊无聊啊什么的。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这个在我看来就有点太明了,谁不知道你央视旗下有个“梦想中国”呀,谁又不知道今年“超女”抢了“梦想中国”的风头呀。拼不过人家就想利用自己的正统地位来打压对手,实在是够猥琐的。

“诗人”也好央视也好,这般发狠说穿了还不是被人动了奶酪。当年都是叱咤江湖的人物,多年以后不觉江湖已变,被个生脸儿PK了不说,还抢了防身银两,财名两空自然心有不甘。于是召开英雄大会,欲令对手无法在江湖立足。狠是够狠,不过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赢的人最大。在此奉劝各派大佬们,现在是竞争社会,如果你武艺不精的话最好接受现实退隐江湖,要么找个级低的山洞打打怪练练级,别搞那些旁门左道的,显得很没品。

借用费老常说的一句话:做人要厚道。

男体盛,请别盗用高尚的名义

事件:重庆市《新女性》杂志社为批判女体盛,策划了一场男体盛活动。央视也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近日针对网上的一片骂声,《新女性》杂志社总编、男体盛总策划王继对记者说:“这是我意料中的结果。”

提到男体盛,人们自然会想到女体盛 。不过,与女体盛不同的是,男体盛的主办者说,这男体盛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场批判女体盛的行为艺术。也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用男体盛引来更强烈的炮火,借此反讽大男子主义,对女体盛这种流毒做一次另类批判。一位参加聚餐的女性还说:“其实作为媒体来说,我们的初衷除了有批判之外,还是让这个事情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女性来看觉得还挺扬眉吐气的。”

看来,男体盛举办者的目的还真是很高尚,又是批判又是行为艺术,还让女性感到了扬眉吐气。不过,在我看来,这都是拿肉麻当有趣,拿无耻当高尚,还是不搞为好。

首先,无论是女体盛还是男体盛,都是把人体当作盛物的器皿,是一种对人格不尊重的表现。

其次,用男体盛来批判女体盛,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女体盛是对人的不尊重,那么男体盛同样也是对人的不尊重。用让女性们扬眉吐气的方式,试图达到让男人们感到羞辱而不再享用女体盛,达到一种理想的男女平等状态,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用不文明的举动来进行所谓的批判,带来的只能是不文明的报复,可能会促使女体盛更加盛行。

最后,行为艺术也不是一块遮羞布,哪里用得哪里放。行为艺术不能超越社会公德的底线,而这种人体盛至少在现在还是为公众的道德所不能容忍,这从女体盛在昆明一面世,立刻成了千夫所指的靶子,可见一斑。因此,男体盛借行为艺术这块遮羞布能经受住公众道德的拷问吗?

三晋都市报 /陆秀班

抓贼只为黄金周?

据报道,山西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在十一黄金周前十天,集中打击双抢一盗。针对朝阳街偷窃事件较多,他们一方面加大巡逻力度,另一方面派出大量便衣警察执法。行动展开没几天,就有不少小偷落网。

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小偷不是一天炼成的,他们不可能平时猫在家里睡大觉,只等节假日临近时才出来活动;至于搞双抢的家伙们胆子就更大,大庭广众之下就敢明干,他们作案还会分日子吗?警察如果能把工夫下在平时,见一个逮一个,见两个抓一双,恐怕就不用在黄金周前这么忙活了。

为什么许多工作都要等到非抓不可的时候再去做呢?像某地黑势力团伙为非作歹10年才被铲除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假如在其萌芽状态时就将其一举打掉,哪里还会有后来的惊心动魄?当然,润物细无声式的工作方法是不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但是,这不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吗?黄金周前当然应该抓贼,可是黄金周一年有几回?而贼们却有365天的充足时间用来作案。

要想长久有效地遏制其猖狂气焰,警察们就得天天和他们对着干,持之以恒,虽未必能做到天下无贼,但至少可以将他们的危害压制到最小的程度。

抓贼,不能只为了黄金周。

当代生活报 /娄献忠

胃口

我一直认为,在我们的身体中,最能了解我们心灵的是我们的胃口。恰恰是这个我们自己即使在镜中也无法看到的器官,紧紧地在抓住我们的心!你不能不考虑它的感受,因为它可以让你欣喜或是沮丧,它沉默而又神秘地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看不见它的表情,它却可以左右着你的情绪。

有先哲曾经讲过这么伟大的话: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个伟大的论证确实积极向上,可是想没想过,当你的胃口不高兴的时候,这种论证便只能是一种积极的论证,而不能变成一种积极的行为。

胃口是有记忆的,不同人身体里的胃口也见证着不同级别的生活历程。曾经听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他与京城的几位老板数次共进晚餐,通常是几位老板们一桌进食,然后是各自的司机们一桌进食,几次后,他发现他所在的老板们的这一桌所点的菜肴要远不及司机们所点的那一桌丰盛,他们这一桌通常是家常的炒菜和卤煮火烧、煮花生之类,而司机们那一桌上,竟大部分是海鲜甚至有龙虾。几位老板后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笑称是“早年间吃马路边的小饭馆吃惯了,到现在也改不过来口了”。看来,自己的胃口也就像是自己发小的朋友,无论今后自己如何发达,也是断然无法抛弃的。

前些日子与几位做生意的成功人士聊天,聊着聊着话题竟然扯到做饭上了。没想到眼前这几位身家数千万的老板们还竟然都是一个赛一个的厨房高手。尤其是关于韭菜馅的饺子怎样包着才更好吃这一点,几个人竟然在一起唇枪舌剑,争执的态度不亚于一场商战。到后来,个中的一位顶级高手连这韭菜是怎样种出来的才算好吃都详细地讲述出来,才让大家真正惊讶。最后几个人再一聊,原来大家都是当年下过乡的知识青年,都有过最深厚的生活基础,而且这基础打得如此之牢,看来会伴着他们辉煌的一生。

其实不光是主食,在零食方面,胃口的深切记忆也是难以刷新。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磕瓜子就是最好零食,因为在我们的小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可以选择的余地。在上中学的时候,班里开元旦晚会,用班费来招待自己的,也就是瓜子和橘子。不像现在,一进超市里,各种包装的食品会让你看花了眼;各种吃法,各种口味的形形色色的可以吃下去的东西会让你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得可以。最起码在他们老去以后的记忆深处,他们的关于口感和胃口的记忆还会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像我们,总要靠新鲜的东西来尝试着填补记忆中曾有过的空白。

十年前和一帮朋友下饭馆,通常在刚入桌的时候都会彼此关照一下:咱今天想吃点什么?现在再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对着眼花缭乱的菜单,最亲切的关照语已经改成了:咱们哪位有什么不爱吃的?有什么忌口的?确实是这样,每次点菜都把菜单让给别人,显着挺客气。其实是真不愿意点菜,让来让去,最后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煮花生,毛豆,拍黄瓜之类。不信您以后可以观察观察,饭桌上多贵的菜,最后都得剩下一半,还就是那些家常菜,到最后通常一扫光。这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家常胃口,改不了的。

夜晚

文/北方

据说城市里的夜晚是一天中空气最糟糕的时候。我不了解先人们是怎样度过这样一个个难熬的夜晚的,我只知道那时候虽然有灿烂的星空,有洁净的空气,但是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良好的交通。所以印象中先人们除了月亮圆的那几天可以出来溜达溜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了。现在的夜晚月亮圆不圆已经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别停电就行。仿佛人类近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发明都是给夜晚准备的。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我们的夜晚就这么一天天地进步着。街上随处可见装修气派的大酒楼、大型洗浴中心,每个年轻的人都能毫不犹豫的说出这个城市里酒吧一条街的地址。这种时时刻刻为夜晚而做的一切准备让我感觉有些担心,我担心那些沉醉在夜晚里的人会忽略掉他们本应在白天里完成的一切。事实上,在每一座城市中,都有大量的人是专门在晚上过日子的。在每一个白天他们都会把自己关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酣然入梦,然后在黄昏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起床。随后,在这个城市灯光开始亮起的时候,他们就会像飞进花丛间的蜜蜂一样,情绪饱满地扑进这一个个如约而至的夜晚。

但是我知道在古时候,这种只在夜间活动的人是被视作不光彩的。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勇气来面对没有灯光的,黑漆漆的夜晚;他们通常还善于跳跃和悄悄地行走。他们有着一个很不好听的称谓:贼。

说实话,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过于迷恋夜晚生活的人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而对于那些不能自拔者,我对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因为在前些年,我也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那些正常的商务会谈和情感聚会,大多数泡在夜场不想回家的人都是因为孤独、郁闷与莫名其妙的失落。你得承认他们都是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在白天,他们的生活品质未能实现,于是,他们企图在夜晚把这一切索取回来,但是这多半是徒劳的,是无功而返的。因为除了那些把他们的脸照得像素描一样的灯光,除了那些让人越喝越头晕的酒,除了那些让人越听越伤感的音乐,夜色下的不同的场所还能给你提供些什么呢?

况且,这一切都是需要付费的,而且夜场费用的性价比通常又不大合理。这就意味着,你在白天将忍受着更大的屈辱,将付出更多的辛苦,来挣出那些将扔在下一个夜晚的银子。

所以,老老实实地回家,早点睡觉,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别忘了在睡觉前关好窗子,别让窗外的那些喧嚣和污浊的空气,来骚扰你的梦。

欠学费100元就要补考?

近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开学后的首次补考,大二学生小伟(化名)从考场出来后,感到很憋气:只因大一下学期欠缴学杂费100元,期末考试8门功课竟都被打了0分,得一一补考。

这种以钱扣分的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是对学生权利的一种侵犯。该校副校长说,“欠费学生没有学籍,考试只能是0分”。欠费学生没有学籍?这是从哪里来的理论?欠费学生并非是赖账学生,更何况,有些学生仅仅只是欠费100元,笔者从没看到有相关规定,声称学生欠费,就自动丧失学籍。更没听说区区100元钱,就可以注销一个学生的学籍。退一步说,假定欠费学生确实失去了学籍,可为何学校还允许他们补考?允许一个没有学籍的学生补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学生首先要做一个守法公民。”刘义说,“高等教育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为学生提供教育是学校的法律义务,而缴纳学杂费也是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此举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真是咄咄怪事,学生欠费原因很多,未必就是缺乏法律意识,也未必就是不守法的公民。更何况,你学校的这般举止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吗?学校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就是不对的,这种错误的方式岂能让学生心服?

其实,说白了,学校就是拿分数来要挟学生,说什么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都不过是一种幌子,是对自己错误行为的一种拔高,同时也反映出学校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东南早报/但纯

杭州一家巧克力店内,一名女孩展示自己的巧克力照片(左)。这家巧克力店推出用巧克力制作照片的业务,顾客只需提供照片,店家就可以用不同颜色和口味的巧克力制作出巧克力照片。

南京江东南路上建成了一个“节能广场”。广场上的照明灯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电力装置,每当夜幕降临照明灯就会自动点亮。

在秦皇岛新奥海底世界,一位小游客在母亲的怀抱中与跃出水面的海豹打招呼。节假日期间,各地动物园的动物免不了要加班加点。游人们尽兴了,可动物呢?

湖南省长沙市利用学校教育网络,与大中专院校联手开设“阳光网吧”,在社区建立公益性电子图书阅览室,免费为社区孩子提供上网服务,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

广场、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大多数仅供成年人使用,儿童专用健身器材稀少。不少儿童在成人健身器材上攀爬玩耍。

篇5: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毕业生同伴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毛学圃,能够代表级博士毕业生发言,我倍感荣幸!正如化学院历届毕业生一样,2003级博士生这个集体也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团队。我们中有白手起家,创立年销售额达1亿多人民币的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也有在科研机构担任要职,颇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更有刻苦钻研,科研成果突出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所以代表他们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站在这光荣的讲台上发言,我内心倍感诚惶诚恐,但是我确信,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是相同的。

9月1日,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毕业生背着厚重的行囊闯进这美丽的康乐园时,他带着羞涩的表情和好奇的双眼审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九年后的今天,当他要重新收拾行囊,走出这个校园时,当初的青涩男孩,而今眼中已充满了自信。这个人就是我。九年的时间相对于我们化学院八十多年的历史而言,是很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时间却改变了我,使得我更加成熟而又自信。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第一次体会了拿奖学金的乐趣;第一次体会了六级不过的痛苦;第一次知道开卷考试也不一定能够及格;第一次在深夜两点得知自己以60.5的低分通过六级考试可以保研后的那种狂喜,第一次体会了科研工作的艰辛;第一次被导师面对面的严厉批评,第一次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次投出自己的求职简历。我记得我们化学系的同学无数次在力学系通宵备考的身影;我记得有机课上,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反应方程式;我记得数学考试前看着六七年前师兄师姐的试卷;我记得专业英语课上在康老师的不可改变的语气中,大家不情愿地拿出练习本默写单词的情景;我记得晚上10点多经过丰盛堂一楼时,院长办公室里那明亮的灯光;我记得在实验室芬芳的溶剂香中,大家看着硅胶柱中的溶剂一滴一滴地下落;当然我还记得春晖园饭堂的青菜里可爱的菜青虫、康乐园里可恶的盗车贼和恐怖的鬼故事,我还记得第一次和女朋友手牵手走在林荫道上的感觉。

我们中大化学院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而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更是见证了我们学院各项事业迅猛地飞跃,拥有了崭新的教学科研大楼、拥有了设施完备的试验中心、拥有了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拥有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拥有了学术成就斐然的青年学者和拥有了足以傲世群雄的学术成果。长足的发展为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学术声望,而良好的学术氛围又吸引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我们聆听着前辈导师的殷殷教诲,感受着同辈学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不知不觉间,眼界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中大化学院九年的学习生活,我收获了我的学士和博士学位,也收获了我的爱情,这里发生过的一切,都将永远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而她未来的发展,又将紧紧的牵连着我的心。饮水思源,这里就是我们的源,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大化学人。我们会用心去感受我们学院的`进步和发展,用行动去回报学院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而明天我们将要奔赴祖国的各个地方、各条战线。明年这个时候新的面孔将会站在这个讲台上,重复着自己对母校的回忆和对导师的诚挚谢意。“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历史的规律,人生的规律。或许我们正在结束人生这本书的一章,但是新的一章正在开始:建筑在前面一章之上但又为将来的章节打下基础的一章。拥抱新的挑战,在挑战中学习,飞翔到新的高度。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我们只会提升我们的人生,以及提升我们周围的人们的人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在个人的和专业的层次上取得成功。在这一人生经验中我要取得和带走的是这个了解和信念:任何事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愿意投入你的时间和努力去工作。

虽然我们即将毕业,我知道我们还会回到这个校园。她保存着我的珍贵的回忆,这里有着我们的极好的朋友们—我要终生与之为友的朋友们。中大化学院给了我们这么多,我们一定要回报她-我的母校。

此时此刻,我想套用已经被千百个人说了千百遍的话来表达我临别的心情,今天我们以中山大学化学院为荣,明天中山大学化学院必将以我们为荣!

篇6: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我是商学院的李月琳。今天十分荣幸有机会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代表为大家送上祝福与期许。我首先祝贺大家圆满完成学业,终获历经数年孜孜以求的博士学位!我也要祝贺各位博士生导师,在你们的桃李园中,又增加了一枚枚的硕果!

我今天虽然站在这里,代表博士生导师们,但我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是南开毕业的学生。我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南开大学。我于 1988 年加入南开这个大家庭,屈指算来,已近30 年!虽然中间有近10 年的时间,离开南开,赴美求学、毕业、工作,最后又回归南开!所以,南开与我这 30 来年的人生道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在南开求学所汲取的营养让我一生受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南开”二字的认识和理解,以和大家共勉!

首先,关于南开的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我们南开的校训。校训不仅仅是在南开求学时要铭记,也是作为南开人应终身努力实践的人生准则。南开大学肇始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老校长张伯苓、校父严范孙先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力图通过教育改变中国“愚、弱、贫、散、私”的面貌。为此,倡导“公”的教育是南开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在 1934 年颁定南开校训时,张伯苓校长强调,南开致力于培养的是兼具“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人才。“公”是国家、是集体、是大局。因而,南开大学虽出生于私立,但始终以“公”之教育塑造青年人的灵魂和精神!培养“大我”的人格和精神境界,鼓励青年学子作为国家公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国家、推动社会的发展。“能”的教育

则偏向于对“小我”的塑造。我们每一个人,除了是国家的公民、集体的一员,我们还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同时也是“自已”、“儿女”、“父母”等等,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已:要有能力,有担当!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有宽厚仁爱之心,常怀感恩之情;有智商,更要有情商!有宽阔的心胸,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可以说,“能”是一个极其宽广的概念,谁能说“情商”不是一种能力呢?“公”的“大我”理念的形成可以更好地形塑“小我”;而“小我”的“能”的完善更有助于“大我”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而,南开的教育理念对人的塑造可谓是全面的!而“公能”之心,“公能”之志决非一时一地之口号,而是南开学子终其一生的必修课!

我是 70 后,赶上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人生经历相对简单。我曾赴美国求学,历时 6 年半,终获博士学位!期间经历许多艰难时刻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诱惑:起初语言的障碍、学习做研究之初的重重困难!周围同学的纷纷放弃、转为硕士拿到高薪工作等的种种诱惑,无不考验着自己的韧性和定力!每每此时,常念及南开的校训,扪心自问于是否将“公能”牢记心中?是否做到了“日日新,又日新”?我可以放弃吗?我能放弃吗?当然不能!南开给我的教育就这样渗入我心灵的深处,时时给我极大的鼓励,助我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在成为一个学者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其次,南开早期艰辛的发展历程中所留下的宝贵的资产之一是豁达和乐观!

作为南开学子,相信你天然地继承了这种基因!在校生活数年,一旦离开母校,投入到社会的"滚滚洪流中,接踵而来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高起的房价、工作的合同、甚至是“博士”的头衔所带来的社会对你的期待都可能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如果你稍稍了解一下当年南开创校及发展的历程,你便会一

切释然!作为一所私立系列学校,办校之艰难,可以想见!然而,每遇困难,张校长总是说“不要紧,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张校长曾经说:“南开在最困难的时候,八里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甚至每个小树都好像在向我哭,我也还咬紧牙关未敢稍停一步。”他总是这样乐观、进取,从不灰心和失望!更为困难的时刻,南开被日本侵略者摧毁!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而张校长却坚定的表示:“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何等的坚定!何等的无畏!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精神境界,怎么能不鼓舞我们这些后辈?南开人原是“越难(南)越开”的呀!所以,不要怕压力!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困难!做一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努力进取的你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南开,正因有当年披荆斩棘、历经艰辛的苦难历程,才有今天的百年名校,仍然傲立同群的辉煌!

上一篇:等待唯一的收获是年龄美文摘抄下一篇:线的认识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