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财政厅

2024-05-09

浙江省财政厅(精选6篇)

篇1: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外办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一、为推进省外办(省港澳办、省友协,以下只称省外办)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省政府工作规则》、《外交部工作规则》以及省外办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省外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抓好“经济外事”、“诚信外事”、“优质外事”三大品牌建设,提升统筹能力,规范外事管理,优化涉外环境,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作出努力。

三、省外办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严守外交外事纪律,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 领导职责

四、省外办主任、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以下统称为办(会)领导)要始终保持坚定、清醒、有为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科学、民主、法治的行政原则,大力弘扬勤学、善思、践行的工作作风。

五、省外办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领导省外办的工作。副主任、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等协助主任工作。

六、省外办日常工作由办(会)领导分工负责处理。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按照各自分工或主任委托,负责某些方面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省外办进行对外公务活动。

七、办(会)领导在工作中要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重大事件和处理的重大事项,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要及时向主任请示报告。

办(会)领导参加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的会议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其他办(会)领导进行通报。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等材料经相关办(会)领导、处室传阅后交机要室存档。

八、主任出国、出差或休假期间,办里的工作由主任委托其他办领导主持;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出国、出差或休假期间,其分管的工作由主任委托其他办(会)领导代管。

九、办机关各处室(以下统称各处室)实行处长负责制,由处长主持本处室全面工作。

各处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全办各项工作部署。

第三章 科学民主决策

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规则、机制。

十一、省外办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办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十二、提请办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经深入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市县的,应事先征求意见。

十三、各处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全办各项工作部署,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并加强督促检查。

各处室要定期向分管办(会)领导报告工作。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并主动向相关处室通报。

第四章 政务公开

十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十五、办党组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以及省外办出台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除有保密要求外,应及时公布。

十六、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省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省外办门户网站,必要时通过媒体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 廉政建设

十七、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规范工作流程,按流程和时限认真负责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说明理由、坚持原则不得办理。

十八、坚持勤俭办外事,规范公务接待,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十九、省外办干部职工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外交外事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十、对干部职工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滥用职权、失职渎职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依纪依法处理。

第六章 会议制度

二十一、省外办实行办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全办大会、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及其他会议制度。其中,办党组会议按照省外办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办理。

二十二、主任办公会议由办(会)领导、人秘处处长、与会议议题有关的人员参加。由省外办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和主持。

(一)主要任务:

1.传达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的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

2.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和领导所作的决定、指示;

3.讨论研究省外办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总结、部署省外办阶段性工作;

5.协调本办各处室工作,听取重要工作汇报; 6.讨论修改省外办年终工作总结,制定本办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

(二)议题的确定。主任直接确定;其他办(会)领导提出报主任确定;有关处室、单位提出并报分管办(会)领导审批后,提前一周送人秘处汇总,报办主要领导(或主任办公会主持人)审定。

凡提交讨论的事项涉及相关处室的,会前应进行协商;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应提交分管办(会)领导进行协调。存有不同意见而未经分管办(会)领导协调的,一般不安排会议讨论。

(三)主任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四)主任办公会议纪要由人秘处起草和编号,并由主任签发。

二十三、全办大会由外办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其他办(会)领导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及外交部等上级部门重要决定和指示精神;通报有关需全办人员了解的情况;总结、部署省外办阶段性工作;通报本办制定的规章制度。会议根据实际需要召开。

二十四、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由省外办办(会)领导、各市外办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省外办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市外办人秘处长或与会议议题相关的处长参加,省外办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对外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涉外工作指示和上级有关文件、电报、会议精神;通报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事工作重要情况;总结、部署外事系统阶段性工作;协调各市外办工作,听取各市外办工作汇报;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一般一年召开两次。

二十五、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凡要求办(会)领导参加的,由主任指定;凡要求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由分管办(会)领导指定,会后应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办(会)领导汇报,并通报相关处室。

二十六、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不能出席主任办公会议,应向主任请假;处长不能参加主任办公会议或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由人秘处汇总后向主任或主任委托主持会议的办(会)领导报告。

二十七、主任办公会议、全办大会、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组织工作由人秘处负责组织落实。

第七章 公文处理

二十八、省外办公文应当符合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意见》等规定,按照《浙江省外办公文处理实施办法》进行办理。

二十九、省外办收到的重要公文,由人秘处处长提出拟办意见并呈报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阅批后转相关处室办理。党委系统的来文,由机要秘书梳理后送人秘处长提出拟办意见,并呈报党组书记阅批后转相关处室办理。

十、在公文办理中,处室之间应加强协调,主办处室要主动与会办处室协商,会办处室要积极配合;协商后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处室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分管办(会)领导,由分管办(会)领导进行协调或裁定。

十一、以省外办名义报送省政府的公文,除省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涉密事项外,一般不直接向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报送省政府的请示性公文,涉及其他部门且意见有分歧的,主办处室的分管办(会)领导应主动协调,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处理建议。

十二、以省外办名义行文的公文,除便函,新闻文化处外国记者来访的报批件、批复件,出国管理处征求意见函、出国(境)和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件、批复件等以外,在送相关办领导审签前,应先提交人秘处核阅。

十三、以省外办名义制发的公文,应由主任、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按各自职责分工审签。

(一)涉及以下内容的,经分管办(会)领导审核后由主任签发:

1.主送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以及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的请示、报告、意见等。

2.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和外交部等上级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指示、决定、决策的实施意见和措施。

3.全省外事工作发展规划,重要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总结、计划。

4.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涉外政策、通知等。

5.省外办内设机构变动、职责调整和干部任免及奖励处分。

6.涉及全局性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分管办(会)领导认为内容重要或有不同意见需要主任决策的,应提出意见建议后报主任签发;内容涉及几位办领导分工的,有关办(会)领导应根据需要转请其他办领导审签,重要事项报主任签发。

(三)各处室应按办(会)领导分工报批公文。三

十四、各处室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公文办理工作,进一步精简公文,提高公文质量。

第八章 作风纪律

十五、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和优秀文化引导、激励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塑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形象。

十六、省外办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决执行办党组各项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之前,不得有任何与省外办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执行过程中,重要事项必须及时报告。以省外办名义对外发表讲话和文章,须报办(会)领导批准。

十七、办(会)领导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

十八、省外办干部职工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情,关心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

十九、除省委、省政府和外交部统一组织安排外,办(会)领导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各市县安排的颁奖、剪彩等事务性活动。办(会)领导一般不为各部门、各市县召开的会议签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不以省外办的名义参加社会上的各项庆典活动。

十、省外办干部职工要树立风险意识,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十一、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主任离杭外出,按规定事先向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报告;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离杭外出,应事先向主任报告;处室主要负责人离杭外出,应事先征得分管办(会)领导同意,并向主任报告。

十二、加强值班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工作机制。

第九章 附则

十三、各处室可根据本规则并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十四、办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十五、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其他工作制度、规定、办法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篇2:浙江省财政厅

各市及义乌市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省级有关单位:

为做好我省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评审工作,根据《浙江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按照《浙江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的规定执行。

二、评审资历计算截至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著作论文、工作业绩与成果等评审材料的截至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

三、评审材料包括:《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情况综合表》(附件7)、《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会计专业工作总结》;反映评审对象学历、会计专业工作经历等证明材料;体现评审对象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与成果的佐证材料,详见《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一览表》(附件1)和《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报送要求》(附件2)。

四、评审材料报送程序。评审对象应当按照《浙江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和本通知的要求提交评审材料,由所在单位(必须是法人单位)对拟上报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按要求出具《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委托评审函》(附件3)、相关证明和审核意见,其中《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情况综合表》应当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将公示情况填入单位审核意见栏。

评审材料按属地原则向市级以上财政主管部门报送。各市的评审材料须经所在市财政、人事部门资格审查后,统一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在杭省级单位人员的评审材料,经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后,统一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无主管部门的,直接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

五、报送时间。各市财政部门和省级单位于2010年8月20日前将评审对象的评审材料连同《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花名册》(附件8)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并办理委托评审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手续。

六、省财政厅将《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花名册》汇总后,会同省人力社保厅按规定对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的申报条件进行审核,并在省财政厅门户网站上进行

为期7天的评前公示。经审核符合申报条件并公示无异议的评审对象提交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七、2010浙江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联合组建。

八、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对评审对象进行答辩面试、结合论文鉴定结果对评审材料进行审议,经评审通过的评审对象按规定在省财政厅门户网站上进行为期7天的评后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发文公布,并由省人力社保厅颁发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九、收费标准。根据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有关部门部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补充通知》(浙财综字〔2007〕100号)规定,高级职务评审费为280元/人;另外,代收专家论文鉴定费600元/人。

开展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评审工作,是完善我省高级会计人员评价机制,发掘和造就高级会计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市人事、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工作,确保我省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工作的顺利完成。

附件:1.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一览表

2.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报送要求

3.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委托评审函

4.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5.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外语免试审核表

6.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

7.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情况综合表

8.2010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花名册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

篇3:浙江省财政厅

管理会计的新热潮不断涌起, 尤其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出台后, 管理会计就像一场管理革命的号角, 引发各地、各企事业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探索, 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会计改革的主旋律。

“管理为会计而生, 会计为管理而活”道出了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真实目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刚起步, 浙江省管理会计应用率先启动, 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前进, 遴选出巨化集团等18家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 围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资金管理、ABC系统设计、成本管理、小核算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应用试点。在此过程中, 高等院校等理论界积极支持、企业等实务界主动响应, 不断丰富着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 意义非常重大。《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就浙江省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采访了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磊, 分享浙江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总会计师》:为认真贯彻楼继伟部长关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以企业内在需求为导向,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选择18家企业率先开展管理会计应用试点。请您谈一谈目前的进展情况, 取得了哪些成效?

沈磊:10月底, 我们对18家企业的试点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主要采用书面评审、现场答辩等方式, 试点单位对管理会计应用工作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 并由浙江省管理会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此进行提问和咨询, 对18个试点项目进行评议和打分, 共同研究和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财政厅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相关企业和高等院校项目负责人, 调整完善实施方案。经评估, 18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被评为优秀, 优秀率达44.4%。这样边实践、边总结, 为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以及推广应用的工具和方法。

试点工作成为省财政厅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瓶颈, 提高了管理水平, 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会计应用试点工作列入了省政府2015年“二类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中国总会计师》:浙江省财政厅是全国率先推动管理会计示范基地之一, 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方面确实对当地企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请您谈一谈构建浙江省管理会计体系时的设想和工作体会。

沈磊:自去年《指导意见》发布以来, 特别是楼继伟部长关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讲话后, 厅领导高度重视, 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改革的主旋律, 抓实抓好。按照计划, 试点工作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8月到2015年底, 具体包括准备、项目申报、项目确认、制订方案及评估、方案实施、中期评估等工作;第二阶段从2016年起, 具体包括总结提炼、项目评估、完成社科规划课题、汇编案例、研究管理会计应用全省推进, 制订应用推广计划和方案等工作。对此, 我们积极探索, 以企业内在需求为导向, 以校企“一对一”合作为手段, 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逐步构建“浙江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

《指导意见》从理论体系建设、指引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四个维度指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浙江将围绕这四个方面全面铺开, 从2016年起, 在市县开展各种形式的管理会计应用工作。主要有以下工作体会:

一是政府推动。首先, 顶层设计, 整体规划。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 对管理会计应用试点、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其次, 宏观指导, 政策支持。浙江管理会计应用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建设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发挥鼓励、支持、引导作用。当前, 我们主要对牵头单位和企业开展培训、研讨、评估、咨询等工作, 提供了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再次, 组织协调, 政府推动。联合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县财政部门、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和省属高校, 建设经费资助、项目合作、研究基地、咨询服务、交流学习等平台, 形成多方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科研助力。应用试点采取校企合作项目制的形式。每个项目都列入2015年省社科规划课题立项, 并得到相应的经费资助, 既有效地提高了院校、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又克服了管理会计研究项目周期长、样本小、难度大、成本高等带来的困难。

三是单位主体。在联合工作机制中, 单位的主体作用包括:为深入挖掘管理会计工具、拓展管理会计应用范围提供调研环境和实践基地, 为应用案例的撰写提供素材;为本单位会计人员创造管理会计理论、实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与高校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 形成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在维护自身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为其他单位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为更好发挥单位主体作用, 要求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自愿申报试点, 在应用试点中亲自挂帅,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四是高校的研究与育才作用。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的7所高校在管理会计应用试点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 开展实务研究, 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 引导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 深入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第一线, 对单位管理会计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挖掘, 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情况与效果, 切实把实务中典型的经验教训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广应用案例。其次, 开展理论研究, 高校利用其知识储备、知识结构、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优势, 结合中国管理会计实际, 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理念和方法, 以省社科规划课题的方式, 开展融合多重主题、多重背景、多重理论的跨学科管理会计研究, 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基本指引与应用指引等研究成果。再次, 提供应用咨询与人才培养服务。

五是总会计师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统一部署, 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通过多种途径融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专题论坛、人才培养、学习交流、应用咨询、自律服务等工作, 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共同推进。

六是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服务作用。我们成立了一支覆盖面广, 由34名专家构成的咨询服务队伍, 其中包括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高校教授、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实务专家、会计领军班学员、信息化专家等。在管理会计应用试点推广过程中, 他们发挥了规划指导、论证咨询、立项评审、中期评估、验收评价等积极作用。

七是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试点工作水平提高。试点工作启动以来, 先后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 M A) 、英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CMA) 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并专门邀请格瑞·考金斯先生到杭州讲课。

我们认为推进这项工作, 应该着眼大局, 从试点工作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浙江特色的案例库, 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受益, 让管理会计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中国总会计师》:从精细化到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企业互联网时代, 管理会计作为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 在企业互联网时代将有哪些趋势和变化?

沈磊:一是云计算将促进财务职能转型, 为财务管理提供工具和手段。信息资源是决定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资源, 而掌握企业最大信息量的就是财务部门。财务共享中心, 就是将财务会计核算标准化、扁平化。财务共享核算5-10年内会给传统会计带来强大冲击, 这种变革是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的, 不仅会大大简化会计核算, 节减会计人员, 缩短会计报表周期, 甚至能实时生成会计报表;还会让计算机核算, 财务业务一体化, 电子凭证、电子发票成为趋势, 并因此形成财务大数据。

二是大数据时代更需要管理会计。管理会计需要利用好现代化手段, 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与ERP集成, 走向云端。管理会计和财务共享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两条腿。

三是管理会计应用关键是企业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工具很多, 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应用任何一种工具, 目标都是为企业带来效益、创造价值。管理会计应围绕业务及管理循环, 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 然后选择适合的方法实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造。

《中国总会计师》:管理在于创新, 创新在于服务。浙江在推动创新和企业价值提升方面, 管理会计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篇4:浙江省财政厅

2009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现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较好。

一、2000年全省财政总决算

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83.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0.8%,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7.2%。不可比因素约69.50亿元,主要有:增值税25%部分免抵调不可比增收23.90亿元;受公共投资拉动和房地产市场行情回暖等诸多政策激励,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相关行业税收不可比增收7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等不可比增收15.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兑现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不可比减收39.4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等因素不可比减收6.80亿元。

2009年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减少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10.3%,增长20.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8%。不可比因素约294.43亿元,主要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82.00亿元;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增加支出62.75亿元;燃油税费改革、铁路投资等增加支出149.68亿元。

2009年全省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23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26.4%,增长33.1%,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石油价格改革对渔业的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19.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8.7%,增长14.4%。3,科学技术99.30亿元,完成预算的108.5%,增长14.4%。4,文化体育与传媒64.09亿元,完成预算的95.3%,增长0.5%,主要是部分市县大型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5,医疗卫生177.05亿元,完成预算的117.5%,增长23.9%。6,社会保障和就业153.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2%。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422.23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206.0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2.00亿元,调入资金57.43亿元;减去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上交中央107.80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调出资金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149.03亿元,收支平衡。

二、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8.90亿元,完成预算的101.1%,增长5.8%。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0%,增长7.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3%。不可比因素约2.66亿元,主要有: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业放贷规模扩大,不可比增收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不可比增收8.0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不可比减收6.64亿元;电力企业发电量下降影响增值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不可比减收4.90亿元。

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29.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7%。不可比因素约60.20亿元,主要是燃油税费改革增支等因素。

2009年省级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36.98亿元,完成预算的152.5%,增长60.9%,增长较多,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因素,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6.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增长7.9%。3,科学技术20.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8.3%。4,文化体育与传媒12.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7%。5,医疗卫生24.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长7.1%。6,社会保障和就业5.83亿元,完成预算的127.0%,增长32.1%,超预算较多,主要是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因素。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358.68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183.44亿元,市县上交430.77亿元,调入资金31.70亿元;减去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上交中央84.25亿元,对市县税收返还211.60亿元和转移支付551.69亿元,调出资金5.38亿元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等47.67亿元,收支平衡。

三、2000年预算执行成效

2009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要求,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较好地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时下拨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37.44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落实省本级财政性资金141.80亿元,支持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三个千亿”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对企业的解困帮扶力度,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减免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拨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9.98亿元,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安排省级外贸发展资金3.50亿元,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和落实省级财政资金,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设立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设立5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实施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加快发

展。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完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财政补助政策,加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762亿元,增长21.7%。全面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免除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稳定企业用工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所有市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均达140元以上。扩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支持廉租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对景宁县和重点民族乡镇的挟持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283.38亿元,增长28.7%。筹措落实援川建设资金,确保青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组织管理框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预算费用支出标准体系和设备配置标准,进一步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完善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扎实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改革和公务卡制度改革。组织落实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省级共对41个部门128个项目组织实施绩效自评,并对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对我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政府采购实际采购合同金额483.40亿元,增长10.4%,节约资金69.71亿元,节约率为12.6%。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省级重点整合工业、服务业、农业、科技、生态环保等五大类专项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小金库”治理工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超过债务预警指标的市县进行通报。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省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分别减少5%、24%和20.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仍然不够,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细化;预算执行不够均衡,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进度偏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市县政府性债务超出警戒指标,财政风险不容忽视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措施,尽力加以解决。

针对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公共预算编制,严格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单位支出进度考核、通报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支出责任制度。改革现行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分配方式,推进省级专项资金分配方式改革。严格预算追加,加快预算资金拨付,建立健全限时下达预算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资产、绩效、执行与预算相结合的机制,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充分发挥县乡基层财政实时监管的优势,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扩大部门预算上会单位,在2010年30个上会部门的基础上,2011年除涉密单位外将所有政府序列部门纳入上会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积极推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公开。加强对地方财政和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指导,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确保预算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加强财政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的结合,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2009年省科技厅、省农业厅部门决算和2010年省林业厅、省环保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2009年全省和省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以及我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详见专题材料。

下面,我汇报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进展情况。

一、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880.77亿元,完成预算的82.9%,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4.3%。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260.93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2.3%。2,营业税589.70亿元,完成预算的83.0%,增长27.0%。3,企业所得税300.16亿元,完成预算的96.5%,增长33.6%。4,个人所得税108.77亿元,完成预算的85.5%,增长21.8%。5,其他各税508.97亿元,增长40.9%,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97.69亿元,增长28.0%;房产税52.75亿元,增长5.1%;契税152.97亿元,增长57.0%;土地增值税84.77亿元,增长151.2%。

1至8月,全省财政支出1713.97亿元,完成预算的63.5%,增长17.9%。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260.76亿元,完成预算的64.3%,增长12.4%。2,公共安全147.27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16,6%。3,教育362.00亿元,完成预算的66.0%,增长23.3%。4,科学技术57.53亿元,完成预算的53.5%,增长21.5%。5,文化体育与传媒39.19亿元,完成预算的58.2%,增长17.5%。6,农林水事务153.61亿元,完成预算的61.3%,增长16.4%。7,社会保障和就业119.76亿元,完成预算的74.4%,增长38.9%。8,城乡社区事务126.07亿元,完成预算的56.9%,比上年同期下降(以下简

称“下降”)5.8%。主要是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支出下降。9,医疗卫生118.39亿元,完成预算的64.4%,增长27.5%。10,环境保护38.00亿元,完成预算的67.7%,增长19.1%。11,交通运输90.22亿元,完成预算的49.6%,下降6.5%,主要是上年同期铁路路网建设支出增长较多。12,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29.85亿元,完成预算的79.2%,增长32.8%。

(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省级地方财政收入181.29亿元,完成预算的77.1%,增长9.8%。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16.69亿元,完成预算的77.0%,增长25.4%。2,营业税78.39亿元,完成预算的80.7%,增长14.4%。3.企业所得税42.82亿元,完成预算的75.5%,增长16.7%。4.个人所得税5.36亿元,完成预算的66.6%,下降12.3%,主要是利息所得税免征因素。5.其他各税6.01亿元,增长12.2%。

1至8月,省级财政支出174.86亿元,完成预算的51.1%,增长11.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12.57亿元,完成预算的40.9%,增长9.0%。2.公共安全23.36亿元,完成预算的62.2%,增长13.7%。3.教育40.86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8.7%。4.科学技术9.04亿元,完成预算的41.7%,增长12.7%。5.文化体育与传媒6.63亿元,完成预算的52.0%,增长10.9%。6.农林水事务26,69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12.5%。7.社会保障和就业3.30亿元,完成预算的53.9%,增长11.8%。8.医疗卫生17.78亿元,完成预算的69.8%,增长16.6%。9.环境保护0.99亿元,完成预算的43.5%,增长14.5%。10.交通运输18.46亿元,完成预算的23.9%,增长6.5%,主要是省级铁路建设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尚未完全支出。11.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1.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7%,增长11.0%。

(三)全省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重点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较好。一是收入恢复性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得益于全省经济总体良好的运行态势及去年的低基数,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1至8月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幅达24.3%。1至8月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4.0%,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市县级收入快速增长。省、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8%、27.3%、24.3%,全省11个市本级和58个县(市)中仅20个县(市)收入增幅低于20%,区域间发展较为协调。三是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至8月全省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8.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支出凸显刚性,一些市县财政收支平衡仍然较紧。收入方面,1至8月收入累计增幅比1至7月回落2.4个百分点,8月当月增幅仅为2.8%。随着通胀预期加大、融资环境趋紧,原材料、劳动力及环境成本进一步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趋窄;外需恢复持续性尚待观察;宏观调控政策对内需动力带来新影响;加上去年下半年高基数及新的税收增长点尚待培育,今年后期收入增幄回落态势将更为明显,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支出方面,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计划”、加大“两房”建设力度等民生支出刚性很强;支持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中心镇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援疆援藏工作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将对后期地方基础设施融资带来较大压力。

二、今年以来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积极发挥财政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达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5.20亿元,争取中央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0亿元,重点保障我省中央投资公益类项目地方配套和支持杭黄铁路项目建设。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调整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推进工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和政策实施力度,统筹相关部门70%左右的产业类资金,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大科技和人才等投入,积极缓解经济发展要素制约。

(二)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住宿费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各市县新农合(含农民健康体检)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5元以上。支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及时分配下达中央油价补贴资金,确保国家油价补贴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工作,确保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工作平稳进行。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政策,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扶持中心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对口援建青川工作,拨付省级财政援建资金4.10亿元。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深化公共预算改革,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健全政府公共预算体系。加快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省已有54个市、县(市、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对部分列入国家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重点做好省级支农、文化、卫生等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建立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组织开展49个部门的129个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加强财政支出项目审核,上半年完成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审核561.76亿元,净核减不合理资金34.07亿元,审减率6.1%。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按中央要求做好农林、卫生等领域外债项目的债务减免。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

控制行政成本。

三、关于后几个月重点工作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严峻。我们将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做好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实现收入的均衡入库、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密切关注财政支出情况,改革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年初预算目标顺利完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扶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0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按中央政策要求实现“零”增长。

(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扶持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引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落实海洋经济扶持政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融资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其他高成长性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船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产品推广,推进节能减排。

(三)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支农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法定增长要求,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医改卫生投入政策,重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全省县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中心镇特别是具备发展成小城市功能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成我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筹措落实援疆、援藏和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四)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三个子”综合预算改革。严格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调配力度,通过预算编制形成资金合力。统一政府性债务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逐步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政府性债务计划组成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

(五)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基础资料库建设,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完善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好省级部门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扎实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今年新增43个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地方公务卡改革试点,扩大省级公务卡结算范围。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和历年结余清理力度,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认真开展对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清理化解其它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篇5:浙江省财政厅会计考试网上报名

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2017年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暂未公布,参考2016年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如下:

2016年第一次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2015年12月1日10:00--12月10日16:00。

2016年第二次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2016年3月1日10:00--3月10日16:00

2016年第三次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2016年6月1日10:00--6月12日16:00

篇6:浙江省财政厅

【颁布部门】 浙江省财政厅、省农业厅

【发文字号】 浙财农[2010]43号

【颁布时间】 2010-03-05

【实施时间】 2010-03-05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浙江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农业局(宁波不发):

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部《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440号),特制定《浙江省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农业厅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浙江省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以下简称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支持农民(含农场职工,下同)使用良种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44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作物良种,是指经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推广应用,符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作物品种。我省中央良种补贴资金补贴的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和国家确定的其他农作物品种。

第三条 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共同负责组织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工作,指导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做好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好良种补贴政策。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良种补贴资金,拨付补贴资金,监督检查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

农业部门负责良种补贴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核定良种补贴面积,组织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提供咨询服务,监管实施过程,评估实施效果等。

第二章 良种的推介与管理

第五条 省农业厅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推介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良种,发布农作物良种补贴品种目录,随实施方案上报农业部备案。

第六条 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尊重农民意愿、遵从品质优先、遵守市场公开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在发布的品种目录内选择使用农作物良种。不得采取强制方式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第七条 各级农业部门会同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做好良种的市场供应,监督检验种子质量,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

第三章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的范围和方式

第八条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的补贴对象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的补贴范围是国家规定补贴品种的种植区域。全覆盖补贴品种的范围按补贴品种的实际种植面积核定;未全覆盖补贴品种的范围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补贴范围核定。

全覆盖补贴品种,由乡镇农业、财政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其补贴面积的村级登记、核实、公示,汇总审核后上报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补贴面积审核确认后,汇总上报市级农业、财政部门。市级农业、财政部门审查、汇总县级上报的补贴面积后上报省级农业、财政部门。

未全覆盖补贴品种,由市、县(区)农业、财政部门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下达的种植面积分解落实。

第九条 中央良种补贴标准根据国家政策确定。补贴标准是:早稻10元/亩,中稻、晚稻15元/亩,小麦10元/亩,玉米10元/亩,油菜10元/亩,棉花15元/亩。中央良种补贴标准如有调整,按新标准执行。

第十条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采用现金直接补贴方式,通过农资综合直补一卡(折)通直接发放到户。不准采用集体代领方式,严禁用直补资金抵扣各种收费。第十一条 全覆盖补贴品种的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下达的补贴资金、省农业厅对各县(市、区)上报的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的审核意见拨付。财政部门应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形成的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未全覆盖补贴品种的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由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下达的资金及当年确定的补贴品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拨付。

第十二条 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当年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总结报送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并对总结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总结内容包括当年良种实际种植面积、实际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发放方式和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等。

第十三条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实行村级公示制,公示的内容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品种、补贴标准、补贴资金数额等。乡级农业、财政管理机构组织村级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期间,应当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四章 中央良种补贴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 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范围内的县级农业和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监察等部门,组成良种补贴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和监督工作,组织乡镇开展农作物补贴面积登记、公示和复查核实工作。并建立农作物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县、乡、村分户农作物补贴面积、补贴资金、补贴品种等信息。

各级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设立并公布良种补贴政策监督电话,受理政策咨询、查证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补贴品种的推介展示宣传、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和补贴信息档案的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第十六条 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对违反本款规定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第十七条 各地应当通过多种媒体向广大农民、基层干部以及社会公布、宣传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调动农民使用良种、发展粮棉油生产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良种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章 附则

上一篇:新年婚礼主持词范文下一篇:教师专业技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