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心得体会:青年要紧跟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

2024-04-20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心得体会:青年要紧跟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精选2篇)

篇1:《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心得体会:青年要紧跟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心得体会:青年要紧跟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

近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启示录》。从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产生,总书记亲自领导推动改革,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等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总书记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的辩证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精神。强调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以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作为改革的根本遵循,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乘势而上,用坚定的意志、无畏的勇气、非凡的智慧、科学的方法接力探索、接续奋进,沿着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也鲜明体现了青年的意志。青年的新发展需求、新行为方式、新社会效果等,都直接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硬碰硬的实战,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阻力,当然也是锤炼青年品德和能力的最好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继续加速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高速变迁的社会,有时就像正在高速运行的滚筒,如果跟不上改革的速度,有时会难以融入社会甚至脱离社会。

所以,青年要紧紧跟随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青春责任,青年更要勇当改革生力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面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的各种思潮激荡,年轻人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在不断摸索中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自然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终将百炼成钢、书写精彩!

篇2:《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心得体会:青年要紧跟改革步伐迈向新时代

内容摘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让学生对基本国策、法律法规又跟深入的了解,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把握国际国内的重点、热点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求新务实

正文: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是以国情、国策教育为重点内容的课程,时代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作为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借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与能力,已成为品德教师的普遍做法。近年来,热点问题在中考题尤其是“大分”题中的含量不断增长,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就成为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热点问题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新”当头,热点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问题,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特征。要实现热点问题教学的目的,热点问题的运用首先要做到“新”,即突出时效性。

1、把握热点的第一时间。热点问题教学应有“趁热吃”的时间观念,教师要“目锐”“手快”,既要及时把握热点大事,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热点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内及时把握它。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乘热”深化教学。其次,在热点问题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时间内敏锐地把握它。这样以“特写”的方式,能让学生更“现实”地透过热点问题的最新反映,深入运用知识揭示其本质,反映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一句话,热点问题发生时“注视”它,热点问题有重大变化时“抓住”它,热点问题教学就能始终与社会发展趋同,教学活动不但凸现时效性,而且也具有吸引力。

2、抓住热点的最新动态。热点问题的存在并非静态的,其有发生、发

展、结束的变化过程,总在相对的时空内运动着。事实上,诸如依法治国方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践“三个代表”、反“台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是重要的且跨时相当长的热点问题,它们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呈现出各种新的态势。面对这些热点问题,就不能一味停留于它们的“过去时”,而应更多地关注其“现在进行时”,甚至是“将来时”。品德教师吃准吃透热点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把握它们的最新动态,甚至于大胆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热点问题教学具备针对性和创造性。

热点问题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掌握热点本身,而是借助热点问题促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的能力,实现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有效运用。

热点问题教学应以“务实”为重,要做到:

1、切入角度“实”。热点问题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背景材料,是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支点。但由于热点问题涉及面往往较大,其运用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切入角度的选择,即切入角度是否“实”。例如,中考吉林卷的一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设置了一小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应实施哪些重大战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该热点涉及面极广,但该题从切入角度入手,巧妙界定了知识的运用──“战略”和“国策”,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回答的“漫谈”。如果缺乏必要的切入点,学生会因其“大”而无从下手,只能泛泛而谈,难以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灵活且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事物的能力,无法真实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见,热点问题教学需要一个最佳的“着陆点”,教师对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方面的知识,运用什么具体知识去分析热点问题的哪一方面或哪一层次,要了然于心,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结合教材“实”。热点问题教学归根到底是为教材和教学服务的,脱离教材必是无源之水。热点问题教学应把紧紧围绕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借此更好地实现知识的领悟与运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果热

点问题教学只是简单罗列材料、数据,蜻蜓点水般地挂靠一些所学知识,不去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点问题和教材内容两张皮的情况。有道是“题目在课外,道理出书中”,热点问题教学必须努力寻求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交汇点,树立“分析热点问题回归教材”的坚定理念,做到运用教材知识和学科术语,揭示热点问题的本质内容,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融合生活“实”。按中考对时事的要求,热点问题的时间范围是一年度,即上一年的4月到下一年的3月,这期间的热点大事自然是教学的选择。那么,如何选好、选准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呢?从近几年中考对热点问题的使用上观察,“热中之热”并非命题的首选,反而是那些关系生存环境、社会稳定、文明建设、社会责任等与我们的生活有较直接联系的热点问题,更多地被选用。例如,去年中考不少省市也没选择中国惊世之举“神九飞天”作为重点设题材料。这实际给热点问题教学一个重要的启示:热点问题教学不能简单照搬国内国际大事,必须寻找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通过热点大事折射当今生活或身边生活,变“远”为“近”,在具体的生活中去感受热点问题。只有这样,热点问题教学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和应有的效益。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活”取胜

时事热点所反映的问题在事实上并不是单一的,就热点内部而言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而且不少热点之间也有或这或那的联系。正因为热点不是孤立的,所以在热点问题教学之中,灵活的处理手段是保证教学活动取得更好效益的基本保障。

1、热点“散”用。这是指对待同一热点问题,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发掘它的教学价值。热点问题本身有其前因后果及对他事物的联系,它所涵盖的教材知识一般是多方面的。例如,1997年香港回归,从原因上可以联系党的基本路线之内容;从表现上可以涉及“翻天覆地的巨变”之民族独立;从内容上说则涉及国家统一问题。因此,热点问题教学应深入开发利用热点事件丰富的蕴藏,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不

同途径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把握“一因多果”“活”用热点。把热点大事内部的多样性与知识和实践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才能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多重性,增进认识的丰富性。

2、热点“合”用。不同的热点问题往往又有其交叉互通之处,代表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例如,“利比亚战争”“伊核问题”“巴以冲突”等国际大事,可以共同归结到“当今时代的主题”有关内容;“建设文化强国” “公民道德建设”“航母下水”“神九飞天”等,可寻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共点。热点问题教学抓住热点事件的这个特点,实现热点事件“合”用,注重多事件“共问题”的引导分析,是用“活”热点的重要方面。教师要认真筛选、汇总、整编各种热点大事,精心安排于教学之中,把“多因一果”的热点教学与学生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揭示众多热点问题的共同本质,提高认识的深刻性。

3、热点“变”用。首先,在热点问题的利用方式上,要体现丰富的变化,文字、图表、漫画、图片甚至是音像画面都是可资利用的方式,通过千差万变的表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直达事物本质的本领。其次,要恰当地变化热点问题与知识联系的结合点,做到“散”中兼“合”“合”中兼“散”,使热点问题教学成为思维辐射与知识、能力集中的阵地。再次,热点问题教学不能把知识范围囿于品德教材本身,尤其是政史地综合型中考试卷的出现,要求教师关注热点问题教学既要有品德的时效性,也要有历史的连续性,又不可少地理的地域性。毫无疑问,这一切需要品德教师善于“变通之道”,做到“变中取胜”。

总之,热点问题教学“新”是前提,“实”是核心,“活”是保障。只

上一篇:母爱感动人心作文下一篇:万集小学安全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