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五五”普法排头兵 谱写依法治税事业新篇章

2024-04-09

争当“五五”普法排头兵 谱写依法治税事业新篇章(精选2篇)

篇1:争当“五五”普法排头兵 谱写依法治税事业新篇章

争当“五五”普法排头兵 谱写依法国税事业新篇章

2009年“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依法治州领导办公室的指导下,***县国税局紧紧围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的主题,大力开展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推进各科室的法治实践,提高各族纳税人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为构建法治***、和谐***、平安***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氛围。同时全面提高税务干部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健全组织保证,加强规范化建设,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使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的依法治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国税局,现有干部职工37人,其中:干部34人,公勤人员3人。目前,县局内设5个科室,78%的干部在执法岗位工作。

(二)、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确保落实

1.为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法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等工作。

为确保“五五”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有效开展,我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普法专题会议,结合我局制定的《***县国家税务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简称《规划》),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步骤与实施方法及组织保障措施开展“五五”普法工

作。

2.高度重视,确保落实。***县国税局党组始终把普法和依法治理工

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长抓不懈。努力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措施具体、层层落实、形式多样、结合实际,为普法工作富有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坚持学好法、用好法,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为保证学习质量,还多次进行专题讨论,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共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其次,***县国税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的理论、法律学习,各科室在制订每年的学习计划时,都安排一定次数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 有效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税各项工作

为有效开展普法工作,深入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紧密配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各族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同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自觉性;坚持普法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使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国税税收任务的完成。

1.多形式广泛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不间断的学习,提高了税务干部的法律水平,为加强依法治税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些有效的普法形式,积极有效地推进了“五五”普

法工作在我系统中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热情。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对本单位法制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筹划,突出重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普法办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联合互动,形成工作合力,解决了税务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严格实行责任制,把“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普法与用法并举,有序推进。坚持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与税收中心工作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工作部署与检查监督相结合。按照州局、县普法办工作安排,举办和积极参加相关法律培训班,进行考核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与个人目标考核挂钩。

4.根据每年一次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我局紧紧结合县里的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税收法律法规知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四)、保障普法经费 教材到位

1.建立了普法专项基金。为确保普法工作有充足的资金保障,2009年我局在财务预算时专门预算了普法专项基金。包括开展内部人员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专项基金及宣传基金。

2.确保教材。我系统坚持把征订教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为干部职工征订《人民日报》、《##日报》、《##经济报》、《中国税务报》、《求是》、《##税务》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以及《宪法》、《行政许可法》等学习教材。同时向有关部门及纳税户免费赠送《新征管法》、《西部大开发税收优

惠政策》等税收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及有关纳税手册,受到纳税户的好评。

(五)、措施具体、收效显著

根据我局在以前年度普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在“五五”普法中我系统党组高度重视普法工作,领导自觉坚持学好法、用好法,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并以此带动全局普法工作的进行。有计划地选派干部职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为了更好地发挥普法为依法治税发挥作用,提高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党组在经费紧的情况下,购置一些法律宣传学习材料和音像材料等,提高了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的整体素质,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也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展开之年,我局“五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开展法制培训落实到位,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宣传辅导落实到位,更好地做好“五五”普法各项工作。

办 公 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四日

篇2:争当“五五”普法排头兵 谱写依法治税事业新篇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使“美丽中国”进入了操作层面。作为中国西南生态屏障的云南,如何践行、如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本刊近日邀省内部分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建言献策,以供参考。

建设美丽中国 勾画宏伟蓝图

“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就是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施本植教授说:“实践表明,物质资料再生产、人的再生产和环境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

“《意见》的关键词是:绿色、制度、理念、路径。”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若青认为,《意见》的全面解读,要紧紧把握住四点: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二是健全产权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严守生态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核心在于形成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四是围绕五位一体,明确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五个坚持”和“五项任务”。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省政府研究室财贸处处长韩健研究员说,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人们共同奋斗,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他建议:一是每一位公民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要充分认识并行使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敢于同各种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三是要不断完善并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进公众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四是要从自身做起,衣食住行用低碳消费,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进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所能。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大量资源耗费和环境成本为代价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出路在于走产业生态化之路,通过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施本植说,云南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崛起。

施本植建议:产业生态化改造可从六个方面入手: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功能空间布局体系,设立碳排放控制区、减碳引导区、零排放发展区、生态碳汇区四种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区;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破解“资源与责任不对称性同构”难题;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机制;建立科学的发展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发挥好考核评价的硬约束作用。

“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有可持续性的法律保障。”省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王玄玮说,法治是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重视法治,要善于运用法治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国家立法层面正在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目的就是用法律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法律保护生态环境。

筑牢生态之基 打造绿色城镇

用绿色的发展理念规划城镇未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城镇,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李若青说:“过去的城镇化不够绿色、不够生态、不够文明。现在,中央把绿色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意义重大。云南在城镇化建设上,可将‘集约化、流动化环境、市民化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标杆及参照系,围绕城镇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

李若青建议,云南城镇化布局要从宏观到主体形态、从城市规模到城市开发、从功能分区到城市建设都要绿色化。他说,在城镇化布局上,要认真实施好“一区”即滇中城市集聚区(滇中城市群);“一带”即沿边开放城镇带;“五群”即滇西城镇群、滇东南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滇西北城镇群;“七廊”即四条对外经济走廊(昆明—皎漂、昆明—曼谷、昆明—河内、昆明—腾冲—密支那)和三条对内经济走廊(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的城镇带。

生态文明之路 任重而道远

绿色是云南的名片。但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员宗家飞还是毫不讳言地指出:“我省环境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还任重而道远。”

宗家飞说,问题比较突出的为:一是水污染较为严重。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星云湖,异龙湖和杞麗湖为劣五类,即最差的一类;程海和阳宗海为四类,洱海为二类,只有抚仙湖和泸沽湖为一类水质。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和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如抚仙湖,在江川和华宁辖区内,已经偶尔出现二类水质,洱海如果保护力度不加强,也可能向三类水质变化。治理方面,滇池已经连续两年没有通过国家环保部的考核,2014年初至今,环保部共约谈了10个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我省昆明涉及水污染问题在列。阳宗海的砷污染,已经治理了7年,现仍还在四类水质。此外,乱排。偷排。不达标排放等现象仍有发生,201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54010万吨,在西部12省中排名第3位,而GDP排名是第六位。二是能耗高,综合利用率低。2013年我省万元GDP能耗1.09吨标准煤,远高于全国0.74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2012年,我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9.49%,远低于全国61.53%的平均水平。三是土地污染较为严重。云南省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全国138个重点防控区域,云南有11个,全国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云南省有358家。昆明、红河、曲靖、文山、保山、玉溪、怒江7个州市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昆明市东川片区、安宁片区、红河个旧片区、金平片区、曲靖会泽县者海片区、陆良县西桥片区、文山马关县都龙南捞片区、文山市马塘片区、保山腾冲县滇滩河片区、玉溪易门片区、怒江州兰坪片区11区域是综合防治重点。部分企业管理粗放,制度不严,导致一些重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陆良镉污染、阳宗海砷污染等是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及农产品中农残超标严重,如三七、草莓等,许多农产品出不了国门。

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之路还很慢长,我们仍需努力!

上一篇:谈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下一篇:广东培训讲师的作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