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2022-07-21

第一篇: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改革如何再出发

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决定》文件中为什么有倒逼改革的说法,因为有危机,我把它概括为三大危机:滞涨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中国融资平台特点:

1,行政权力与资本高度统一和重合,它可以呼风唤雨,想干嘛就干嘛。

2,国有垄断企业这个庞然怪物会越滚越大。

3,各种官商结合的利益集团垄断了经济生活的很多领域,抬高了消费价格,抬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透过政府治理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一个健全的社会一定是政府承担公平责任和社会自我治理充满活力的状态

社会能够实现有效自我治理的,政府却不厌其烦又不负责任地人家管理起来,或者你本来没有能力和精力管理却不让人家去自我管理,导致了结果是越管越乱。

改革再出发,必然遭遇五大阻力

1,中层官僚集团

2,拥有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

4,地方保护主义

5,僵化过时的法律法规

中国式腐败形态:支出式腐败、审批式腐败、卖官

三大错误政策造成养老金困境

1,错误的人口政策

2,养老金改革的庞氏骗局,中国过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我们只有企业养老。 3,不公平的多轨养老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就是以财富为基础的制度。父母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子女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社会的权力基础是金钱。在美国,人人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但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教育,想上4%的顶级私立学校,你就必须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

日本的教育制度是绝对公平的教育制度,它有两个政策,第一硬件标准化,第二师资标准化。 中国模式综合了美国与日本模式的缺点。

我们学习日本的教育公平制度,但我们既没有硬件标准化,也没有师资标准化,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拿着国家财政的钱又学习美国模式,拿很大一部分比例去搞了重点学校、重点班。 减负令只会更加强化教育特权制度

中国经济的危机不仅仅是年轻人减少,人口减少造成的,而是生产力过低,这才是根本问题。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高生产力,制造业比服务业更重要

第二篇:改革再出发 筑梦新

改革再出发 筑梦新。。。。。。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踏上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历史的跃升,需要坚强有力的支点。如何运用好改革这一关键招,以改革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是各级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悟深悟透,共奏最强音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政策是最好的机遇。我们必须学懂学透,悟深悟透,才不会迷失方向,错失良机。

1、要有足够的认识高度。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足6年,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大致35年,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改革,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新课题,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我们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和办法来解决。

2、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阶段改革的真正难点在于简政放权。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的今天,没有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就难以闯过改革深水区。去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向市州下放多项审批权限,并将进一步加大向县市区下放工作力度。要把下放的权力事项用足、用活、用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要有足够的行动自觉。要把改革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政府及其部门是改革的主战场,要按照中央、省、市的全面部署,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研究、调度、组织,提高改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难题。改革的动力不足,仍然是制约苏仙发展的最大障碍。要继续在科学发展快车道上加力提速,务必要用改革的措施解决矛盾,用改革的方法激发活力,用改革的成果造福人民。

二、转型转变,牵住“牛鼻子”

推进政府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牵住“牛鼻子”,由关键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

1、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按照四化两型、三量齐升、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二要牢固树立法治行政理念。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以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各项改革。三要牢固树立民生民本理念。更加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推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倾斜。

2、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向社会、市场、企业放权基础上,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督,加强各项公共服务提供,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切实做到简政、放权、提速、减负、让利。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真正提供好各种服务。

3、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健全公共服务和教育四件大事,促进落后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要重点推进郴州大道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建立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建立产业退出、产能淘汰和新兴产业替代机制,构建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创新体系。要大力破解土地管理、产业布局、户籍等方面的体制性瓶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善做善成,当好操盘手

推进政府改革,光有立场和态度不行,关键在干。要敢于承担改革的使命和责任,坚持真改、大改、实改。

1、在全市试点改革上先人一步。改革要按照“先行先试、非禁即试”和“注重前瞻、走在前列”的要求,勇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苏仙区作为郴州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对这些改革试点要大胆地闯,率先突破,为全市探索经验。

2、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先人一步。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取消各部门、各单位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及管理事项。二要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三要深化投融资改革。切实抓好国有资产归集管理,加快国有资产摸底、登记、移交。改变“以土地换设施”等模式,推广运用外地成功融资方式。

3、在群众最期盼的领域上先人一步。更加注重生态、民生、安全。加快环境整治、加快创建全国水文明城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深化医疗、养老、教育等体制机制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加注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正风正纪,打造新环境

改革要有厚实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清廉政府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1、走好群众路线除四风。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改革推向前进。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坚持示范推动,从自身做起,善做善成,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突出问题找出来,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

2、抓实作风建设保清廉。要按照“好作风建设年”的目标和要求,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要严明工作纪律,凡区委、区政府做出的重大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等影响全区改革发展大局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直至党政一把手的责任。

3、建好四型机关树形象。要优化政务环境,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要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整治一批混日子、跑门子、乱班子的干部,宣传表彰一批有思想、有锐气、有担当、有韧劲的干部。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控制差旅、会议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确保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践行群众路线 切实转变作风。

第三篇:《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

看完了郎咸平先生的《改革如何再出发》,我接合自己成长的生活环境,总结如下:

1)老百姓被政府重重的抽了许多的税收,但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公款吃喝、贪污腐败把人民的财富挥霍了;

2)企业上市了,但在中国股市好企业筹不到钱,有大帽子的企业(背景、关系)却烂透了的还在股市吸着股民的血,和社会的财富;

3)那么全中国老百姓、企业在改革30多年里,起早贪黑的、极大滴损害了环境、输出了巨大的社会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30多年里,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4)什么食物都可能有毒、看病难且贵、房价高且还在涨、现在还将有房产税、遗产税,呵呵,中国的国人之痛啊!那么我们付出的这些代价都转化为了什么呢?

5)全世界奢侈品的消费大国,中国土豪的迅速扩大,浪费的惊人,携着巨款潜逃的贪官,这些钱都从哪里来啊?郎先生给出了数据的答案,我们生活的环境给出了现实的答案。

这才是国之殇啊!

第四篇: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坚守使命再出发

97年前,烟雨南湖的画舫里,一股崭新的力量发出无产阶级的澎湃宣言;69年前,金水桥畔的城楼上,一个伟大的声音开创古老华夏的崭新纪元;而今,在人民大会堂的穹顶华灯下,一场全球瞩目的历史性盛会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璀璨蓝图,连接历史,贯通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里,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自我革命、强基固本,正风肃纪、反腐惩恶,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上率下、层层推进,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党,领航着中国号巨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劈波前进。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举国上下,士农工商兵,东南西北中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潮,共享思想盛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奋勇向前。

新时代,新气象,强国富民,踏歌绣地。中国这条奔涌向前的长河,经历过激流险滩,经历过高峡平湖,如今,这条长河的水面更加开阔壮丽,清通灵秀。作为沧海一粟的我们也真切的感受着祖国的变化:重典治乱,“打虎”“拍蝇”“猎狐”,正能量不断上升,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筑牢根基,强化责任当担,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立身、立业、立信、立德。国安业旺,处处青砖碧瓦、鸽哨鸣唱,莘莘学子免费徜徉知识的殿堂,贫困户喜滋滋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房,高精尖现代化装备昭示强大的国防……很幸运,我们能赶上这样蓬勃活力、激扬奋进的时代,享受山清河晏的锦绣华年。

新时代,新作为,厉兵秣马,严阵以待。新时代,是充满机遇、满载挑战的时代,是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深学细照笃行,自觉忠诚担当。深学方能知内涵,细照方能明差距,笃行方能显价值。身为党员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努力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强化政治意识,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统一起来,既胸怀远大理想目标,又立足岗位苦干实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融入新时代,把握新要求,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奉献新时代的成效。

新时代,新征程,踌躇满志,大步向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迈进新时代,扬起新征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在新时代的挑战中,我们要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创新创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坚守初心,继续前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在实现伟大梦想征程中争做一名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人生如戏,有的人演着演着就成了主角,有的人演着演着就跑戏、走戏甚至被淘汰,祝愿在座的所有人都能避免平庸,开启个人传奇,成为功成名就的主角,不愧对时光,不蹉跎生命,不虚度光阴。

最后,借用网络上流传的一幅漫画结束我的演讲,画的内容是一左一右两位男生,一位来自1937年,穿着军装手里拿着枪;一位来自2017年,穿着棉服手里拿着手机,两人四目相对,中间的空隙上写着“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体会:新改革从农村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XX年10月12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公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0年前,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但发展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了当时“解放思想”的一次垂范。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改革已经初步适应思想解放与制度突破的历史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并继续得到正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源于制度性的弊端,而且源于中国人千百年的观念,还来源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趋势。三者相叠加,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中,解决矛盾、保障改革深化的意图十分明显。

三中全会申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因此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农村改革成败事关中国改革成败。中国农村关系着全中国的粮食安全、土地政策,农村还是最庞大的劳动力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本民族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而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居民收入比XX年翻一番,关键还是看农民收入这块“短板”能否提高。

而今,农村无疑成为中国最需要改革的领域。一旦获得新政,农村的发展势头将锐不可当。过去30年,以出台10份“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接下来,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正如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从整体上消除农村贫困,意义重大。

事实上,通过30年来农村改革的不断尝试,改革的最终方向已经明确,那就是:不是“取”,而是“予”。即此全会强调的: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等。

改革越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勇气和智慧。当年的小岗村改革之所以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就在于他们的“首创精神”。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就是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事实上,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有着农民丰富的创新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尊重他们的创造,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改革才能取得强大的动力。

30年不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轮回,对中国来说,一场转型既是盛大的典礼,又是艰难的生产。但是,三十年的时间却能让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因此,30年后,我们再次关注农村,并从这里开始新一轮改革的攻坚。而最终的获益者,将不分城乡,不论地域,属于中国的每一个人。

上一篇:星期一国旗下讲话下一篇:县区维稳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