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2024-04-08

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12信本一班 前言: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以至是否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都成了老百姓的热门话题。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隐患的屡屡曝光无疑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也折射出食品生产商的诚信问题,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问题等。这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形象。因此我们小组做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以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让更多的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更多的重视并提高警惕,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调查时间、方式、对象

时间:2013年7月17日——2013年8月15日

方式:小组讨论、小范围采访调查、网上查阅资料

对象:老人、妇女、大学生、中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虽然说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还可以,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许多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罔视食品安全法律,做出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从苏丹红染色剂到“漂白”木耳,到人造化学鸡蛋,到“三鹿”奶粉,到地沟油,到染色馒头,到„„食品安全方面频频出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钟响起,不得不让我们对此深思啊!

(二)原因分析

1.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一些偏远的地方食品加工的条件落后,初始投入资金不足,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安全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走人歧途。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用化学原料“制造”鸡蛋,使用便宜的地沟油,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利润,他们用苏丹红做红心鸭蛋„„

2.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那些违法者做出这样的行为与他们的道德素质不无关系。之所以会做出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是因为这些人的道德法律素养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匮乏,从一定程度上

反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对道德法律方面教育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在增加。尤其是一直以来,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生活,“有钱便有了一切”、“结婚要有钱、有房、有车”等社会现象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越发苍白。贫富不均现象的刺激,对金钱的欲念超越了道德法律,于是乎,有些人便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做出违法的行为来。

3.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说实话,我国是食品安全监督还不到位,制度还不完善。像“三鹿”奶粉事件之前的免检制度虽然是为了激励企业,但不完善的制度终究会酿成祸患。有些地方的监督人员甚至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和违法犯罪的企业狼狈为奸,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危害,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挑战。

4.四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我国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惩罚不严,打击力度不够。低犯罪成本更是诱使犯罪的致命的诱惑,犯了法被抓到惩罚小,没被抓到利润巨大,无怪乎人们会对此趋之若鹜。

(三)解决方案

1.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威慑不法分子,督促那些已经要越过法律底线的人回头。完善的监管体制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律的规定。

2.二是切实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因为再怎么完善监管体制也无法达到完美的水平,总有监管不到的地方。而被动地遵守法律毕竟是缺少活力,无法根本地解决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但是只要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律规定,化被动为主动,从内部,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这个问题。

3.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监管的能力、监管机构是否健康运行关系到了监管是否行之有效。

4.四是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厉的惩处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5.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食品安全问题事涉敏感,要健全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使每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一名监督者。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

6.六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完善预

警网络,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容乐观,需充分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人员素质,严惩违法犯罪行为,从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从而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篇2: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摘 要】 路南区作为河北省唐山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近30万,食品质量的安全与否事关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为实现“让每个家庭都能吃得放心”的目标,该区检察院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食品安全刑事犯罪保持打击力度,同时,该院预防科干警经过一年的工作,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以供今后工作的参酌。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察 职务犯罪 预防

为了把握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开展好路南区食品安全预防工作,为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建议,服务全区大局,促进路南区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放心,今年以来,路南区检察院认真落实上级《开展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飓风”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的精神,联合食品安全部门,一线走访,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现分析如下。

一、路南区食品安全的现状

唐山市路南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工作人员先后组织到该区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进行调查研究,与各局领导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开展调查问话,并听取各局领导与相关负责人工作汇报与总结,深入了解路南区食品安全基本现状。为细致更深入地了解监督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办案情况,为更好地进行分类总结等工作,路南区检察院调取我区工商局、质监局执法办案依据、行政立案登记、行政立案案卷等。通过研究,对路南区食品状况和发展态势有了更为清晰明的认识。

(一)办理涉及食品安全行政案件数目归类汇总情况统计。

通过对所调取的资料研究,从2009年至2011年全年,路南区办理涉及食品安全行政案件总计153件,其中工商局办理行政案件45件,质监局办理行政案件108件。其中工商局所办理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例中,所办涉食案件归类如下:涉及无照经营食品案件共计9件,涉及食品侵权案件共计12件,涉及未经登记擅自经营食品案件共计8件,涉及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案件共计2件,涉及未标注“贮存条件”案件共计5件,涉及不按标准库存食品案件共计5件,涉及无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案件共计6件。其中质监局所办理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例中,所办涉食案件归类如下:涉及许可证、销售证问题案件共计23件,涉及QS证问题案件共计13件,涉及条码问题案件共计9件,涉及检验报告问题案件共计6件,涉及GB8233-2008标准问题案件共计7件,涉及生产日期问题共计案件8件,涉及备案问题案件共计4件,涉及车间卫生、生产场所条件问题案件共计8件,涉及假冒伪劣、掺杂使假问题等质量问题案件共计11件,涉及出厂检验问题案件共计12件,涉及质量不合格问题案件共计9件。据三年数据统计,在工商、质监二局所办理涉食行政案件中,涉及“问题奶粉”案件仅发生一例即由区质监局2009年6月5日承办的唐山市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冰棒使用无认证奶粉一案,此案区质监局已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进行没收。当前,我国确实存有一些不法分子顶风作案,虚假宣传、掺杂使假、使用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屡禁不止,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通过对工商、质监二局行政案卷的研究、汇总分析发现,路南区也存在上述食品安全问题。

(二)区涉及食品安全行政案件的主体归类汇总情况统计。

通过对所调取的资料研究,从2009年至2011年全年,路南区办理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总计153个,其中工商局办理行政案件所涉及违法主体45个,质监局办理行政案件所涉及违法主体108个。现对二局违法主体分别归类如下:

第一,从质监部门办理案件所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上看。

2009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共计53个,其中销售商违法主体个数为36个,占总违法个数的68%;生产商违法主体个数为17个,占总违法个数的32%。2010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共计30个,其中销售商违法主体个数为8个,占总违法个数的26.7%;生产商违法主体个数为22个,占总违法主体个数的73.3%。2011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共计25个,其中销售商违法主体个数为7个,占总违法个数的32%;生产商违法主体个数为18个,占总违法个数的68%。通过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质监局对食品违法主体的惩处数呈下滑趋势,反映出对食品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弱。

第二,从工商部门办理案件所涉及食品安全违法主体上看。

2009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经营主体共计20个。其中无照经营主体5个,占09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27.8%;侵权主体6个,占09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33.3%;未登记擅自经营主体1个,占09年违法主体个数的5.5%;以不合格冒充合格违法主体2个,占09年违法主体个数的11.11%;未标注“贮存条件”违法主体5个,占09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27.8%.2010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经营主体共计15个,其中无照经营主体1个,占10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6.7%;侵权主体3个,占10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20%;未登记擅自经营主体1个,占10年违法主体个数的6.7%;无生产许可证违法主体2个,占10年违法主体个数的13.33%;不按标准库存食品的违法主体8个,占10年违法主体个数的53.33%。2011年涉及食品安全违法经营主体共计12个。其中无照经营主体3个,占11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25%。未经许可擅自经营主体6个,占11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50%。侵权主体3个,占11年总违法主体个数的25%。通过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工商局对食品违法主体的惩处数呈下滑趋势,反映出对食品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弱。

二、路南区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辖区各食品监管部门走访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的行政执法部门分工明确,不存在脱管、权属不明、管辖冲突等问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府牵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不够。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区质监、工商等部门在处罚自己所管辖内的违法范围和内容涉及方面比较全面。但通过开展的“瘦肉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发现辖区存在“瘦肉精”问题,如最严重的超过正常猪肉标准含量500倍,而在牛羊肉中发现的瘦肉精含量较少,主要原因是猪肉的脂肪较多较厚,而牛羊肉的脂肪较少较薄,无需给牛羊饲料中添加大量瘦肉精。值得反思的是,从2009年至区政府专项整治 “瘦肉精”问题之前,未在所调查案卷中发现涉及“瘦肉精”问题的案件,未见执法触角伸缩动向,间接折射出各涉食管理部门整治“瘦肉精”、“问题奶粉”等全国性严打的违法行为的被动性与一定的滞后性。出现被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部门与政府间存在的细腻关系,政府是各部门大方向行动的指挥者或决策者,换言之,部门要按政府的意思行事。但政府牵头专项整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够,所以,政府通过政治施压与政府牵头就成为下面部门行动力的推动力显现的尤为重要。如果把这种推动力转化为具体实践,就是由政府带头组织力量开展涉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政府高度重视促各部门必须重视,否则,在各行政机关业务往来稀疏的前提下,很难形成专项力量进行整治违法、打击犯罪、净化市场。

(二)信息公开不到位,不能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

从政府网站上公布是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之一,媒体新闻曝光也是保证百姓知情权的方式之一,以上两种方式是常见且主要的保证信息公开的方式。具体来讲,信息公开未充分形成上传下达、完全告知、及时传递、深入基层的快速告知机制与措施,对查处的涉食信息处于信息攥握、内部传递、披露滞后等状态,造成对百姓知情权的不尊重,对百姓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进而在引发的吃死吃伤的社会矛盾中激化矛盾,所以,必须做到对政府、各部门信息的切实及时、公开、透明。

(三)食品执法部门履职不积极。

对于时至今日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大范围大面积发生乃至上升到严重势头,必然是违背“早发现早治理”理念的,这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入手、不深入、不到位、不勇敢等原因有关,还有就是收人财物后视而不见、走过场、吃拿卡要、无理为难等腐败问题存在且问题隐蔽,不易发现,导致对食品领域违法行为惩处不够积极,从而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为食品领域违法提供温床,加速食品安全问题滋生。同时,执法人员办案必然伤到个别人的利益,他们对执法人员进行事实扭曲的攻击,并大肆煽动社会舆论与网络抨击等报复,导致执法人员顾虑很多。

(四)食品经营商户职业道德缺失,唯利是图。

表现在:一是不良厂家、商家乃至饲养者、小作坊主等主体,能够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但出于对金钱利益的奢望与贪婪,滋生出泯灭良心的邪恶心理,选择做出跌破人类道德底线喂消费百姓服下“慢性毒药”的行为。二是不良厂家、商家乃至饲养者、小作坊主等主体能认识到所使用替代物或手段物具有损害人体健康危害性,但未认识到食品问题长远的危害性与具体的危险性。能够认识到使用的替代物或手段物不会致人性命后才去使用,说明使用者有一定食品安全素质,但见识较为浅薄。三是可逃惩处的侥幸心理。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持续时间之长,重要因素就是无人问津、开展工作不深入、不到位,流于形式、不顺藤摸瓜进行根治性处理,从而给违法主体留出心理空隙,认为自身多加注意,是很有可能不被发现的,可以逃避惩处并赚取收入,而且在长期未被发现后,违法胆量越发加大,更加认为违法风险小,给能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加大“法码”。

(五)科技进步的对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

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促进技术革新,研发出更为先进的产品,而不良厂家、商家乃至饲养者、小作坊主等主体为达到营利最大值或差价最大值,利用其中有毒有害的化学产品等作为替代物或手段物,如给猪喂“瘦肉精”这类激素性化学产品,使猪身上的脂肪变成精肉,满足了两大要求:满足消费者喜欢“瘦肉多肥肉少”的要求;满足了销售者赚取更大利益的要求。但人若食用此类猪肉会给人体带去极大刺激与伤害乃至致命,对科技产品的不正当利用给各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带去了极大负面影响。另外,个别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还达不能准确化验出食品中存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今年,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中国地沟油尚无检测方法,将向社会征集检测方法。暴露出当前食品检验检测化验技术水平的局限性,给食品安全留下了安全隐患。

(六)执法部门执法滞后。在区“瘦肉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前,“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已然存在,对食品安全的滞后性处理与食品问题长期活跃蔓延于世形成强烈比照,执法总在违法之后成为执法惯性。这就要求执法部门提前收集、搜集线索,尽早出击,在危险危害态势处于初级或苗头状态就加以防范与治理,不能放任有毒有害食品势头继续蔓延乃至上升到灾难时,才重视,才采取行动,否则,就难以弥补所造成的伤害与损失。

(七)办案范围广很难顾及到位。对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管辖范围与内容广,办案基数大,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领域就有很难顾及到位,把大量办案精力全部投入到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中去,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顾及到部分发现的违法主体加以处罚或移送公安、检察机关,但总体上来说,对食品问题的打击力度有待提高。

(八)各食品监督部门间缺乏密切往来的业务联系。由于要食品安全协调部门的工作职能发挥空间较大,单个部门的社会影响力、震慑力、感召力显然不及部门合力营造出厚重感的综合效果,加上各行政部门间业务往来稀疏,在联合执法长效合力机制上很少攥紧拳头,大拳出击。就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而言,需要合力组织带有厚重感的综合力量,加强彼此间的业务往来、交流,进而合力为开展工作进行充分全面的商议准备。在没有政府牵头的前提下,各部门之间应密切联系,都主动牵头开展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不把安全问题升级到政府、社会高度重视后,由政府牵头才开始行动。

三、建立健全路南区食品安全防控网络机制的对策

经过分析研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助力辖区内的食品安全。

第一,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力度。对于各部门查处的影响百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要及时公开,且要做到充分到位的公开。如由政府信息部门汇总上收各执法部门查处的食品问题的信息,并逐级下发信息公开任务,做到第一步公开。城区以居委会为单位,农村以村委会为单位,增设食品安全信息张贴栏等,做到第二步公开。在第二步公开基础上,在开展更为细致地公开工作,公开到户,做到第三步公开。同时,实行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公开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充分做到政府对百姓健康利益的切实保护。

第二,执法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食品问题常发、易发、偶发环节或地带监管到位。严禁吃拿卡要、无理为难、收人财物;严禁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不积极、不主动、不深入、不勇敢、不到位、不根治、惰性滋生、无人问津、滞后惩处等问题和情况发生。

第三,加强政府牵头整治食品问题。以政府高度重视促各执法部门必须重视,强力推动食品安全整治、监管、惩处等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政府牵头作用,调动各执法部门的方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力量,齐心合力,大拳出击,整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净化食品市场,为百姓创造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

第四,加强业务部门间联系与合作。各司其职,干好本职工作固然重要,但业务部门间疏于往来,疏于沟通联系,疏于信息交流,疏于密切配合,显然不利于为形成综合执法力量与营造综合执法效果。所以,加强部门间彼此的业务往来,对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是有极大帮助的;也说明不论从横向而言,还是纵向而言,业务部门间联系与合作是有必要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执法力量与打击效果,所以,部门之间要主动联系与合作,不能完全待命于政府是否牵头整治,否则,在食品问题事态蔓延严重时,更是严重失职的表现。

第五,不断提升食品监管队伍的专业化、食品检测的科学化水平。对于执法部门单薄,人力资源短缺的,要进行科学配置,保障执法力量充足。并注重培养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严格执法、公平公正执法、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时惩处。要通过加强在科技研发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进行研发,技术投入等措施突破食品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力改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第六,加大对食品违法的惩处力度。加大惩处力度是有效控制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滋生、蔓延、恶化的必要措施。就目前形势严峻的食品市场而言,加大惩处力度势在必行。因此,就要长期且深入开展食品领域执法工作,不能对食品领域不加以重视,每年只办理几件食品领域违法案件去充数甚至不加以办理或放任自流。进而也要求加大黑心商人等主体的惩罚力度,罚没制造工具、黑心食品等,保证办案数量跟上去,保证查处的彻底性。

第七、开展食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检察机关加强对各个食品领域各个环节的警示宣传教育,目的有五:一是为提高对食品厂家、商家等主体的安全素质,对食品问题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二是消除食品厂家、商家等主体的侥幸心理,对食品违法犯罪惩处后果有充分认识;三是言之以理,动之以情,调动各种手段让品厂家、商家等主体充分认识到邪恶心理是错误的、不健康的,是危机子孙的,是值得羞愧的,是要翻然悔悟的,进而改正不合法不正当的行为;四是消除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树正气之风、文明之风,进而端正态度,重塑正确、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赚钱理念;五是在预防过程中,搜集、收集线索,进行线索处置,促进食品领域惩防体系建设。

第八、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预防与惩处职务犯罪的职权,所以,预防和惩处食品领域职务犯罪也是检察机关的职责之一。2011年,路南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部门通过走访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开展座谈会,发出《检察建议》,调阅行政案卷,为相关部门上警示教育法制课等形式,防止食品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明显。今后,区检察院会持续重视辖区食品安全问题,监督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尽职履责,同时做好食品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全覆盖。

篇3: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1 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1.1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基本情况

1.1.1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分类

据调查, 全省89个县 (市、区) 行政管理机关中, 设畜产品安全监管股的有45个, 占50%, 其余与其他股职能在一起。多数县1~2人专职 (或兼职) 直接从事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中, 由于各县 (市、区) 自身实际情况不同, 各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的存在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的实际工作形式分类, 可将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分为独立办公、与局机关合署办公 (合署办公只是工作形式, 很多是独立法人, 鉴于局机关未设安全股或股长所长兼职情况, 工作内容基本在一起) 、与本级监督所合署办公3种形式, 其中, 独立办公的有48家, 占总数的53.9%;与局机关合署办公的有17家, 占总数的19.1%;与本级动监所合署办公的有24家, 占总数的27%。

县级均指定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 根据“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归属, 我们分类为: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承担“瘦肉精”快速检测的, 共有50家, 占总数的56.2%;由市级安检中心承担“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共有18家, 占总数的20.2%;由本级疫控中心承担“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共有17家, 占总数的19.1%;由本级安检中心承担“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共有4家, 占总数的4.5%。

从分类情况看, 畜牧业大县绝大多数成立了独立的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 独立开展工作, 同时承担“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

1.1.2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组成情况

89个县 (市、区) 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共有编制649个, 实际人数为633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共有301人, 占总人数的47.6%;具有大专及中专学历的有317人, 占总人数的50.1%;高中及其他的共有15人, 占总人数的2.4%。

1.2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1.2.1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情况

近3年来, 各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89个县“瘦肉精”快速检测工作经费约399.8万元, 平均每县4.5万元, 但也有个别县“瘦肉精”快速检测工作经费严重缺乏, 在89个县中有27个县工作经费为零。在本级财政提供经费保障的同时, 省财政也对各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给予执法、检测设备支持。到目前为止, 全省多数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都配有执法车辆, 极大的增强了监督执法能力。

1.2.2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执法情况

各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面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制售和使用“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通告》, 广泛开展了“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瘦肉精专项整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养殖、收购、屠宰环节为重点, 加大检查力度, 加强监督执法。如辽中县、新民市、台安县、海城市、昌图县、绥中县等在“瘦肉精”案件查办中积极开展工作, 作用显著。

1.2.3“瘦肉精”检测工作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2年6月末, 全省89个县 (市、区) 共累计检测128 903批次样品, 其中,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样品9 275批次, 占总数的7%;利用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样品119 628批次, 占总数的93%。

2 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监管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2009年以来, 全省着力构建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检验检测三位一体的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2009年9月, 在锦州召开全省畜产品安全会议后, 县级逐步成立了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目前, 全省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工作基本结束, 县级均明确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从调研的情况看, 在如何发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检验检测监管合力上, 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在理解行政管理与监督执法的分工上, 有不一致、甚至扯皮现象。部分县在管理职责方面, 县局与县级监督机构没有明确分工, 工作中分管局长根据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协调, 并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2.2监督和检测经费不足监督和检测经费不足, 部分未纳入财政预算

全省大部分县未将“瘦肉精”检测经费、监督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需根据工作任务临时争取。调查发现, 截至2012年6月末, 30%的县“瘦肉精”检测经费为零;县级监督机构工作经费不足, 如某县级畜产品安全监察所2012年工作经费为2万元, 包括车辆维护、燃料、试纸条购置等, 工作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2.3监督执法水平和检测技能需进一步提高

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绝大数从其他机构调剂, 有的从县级疫控、监督所队伍, 有的从技术推广调配, 以前并未从事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法律众多, 包括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等;县级检测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较少, 缺乏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风险评估等工作的深入了解, 熟练掌握“瘦肉精”酶标仪检测技术并不简单, 要求检测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调查发现, 县级“瘦肉精”快速检测90%以上使用试纸条, 说明检测经费、检测技术方面存在欠缺。

3 对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的分析及建议

3.1进一步明确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畜产品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目的是各部门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但监管工作职责、监管重点也要相对清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我省实践, 各部门应按以下指导性意见明确职责。

3.1.1县级行政管理部门

主要是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管理、部署, 检查各单位落实情况。具体包括:制定、组织实施本辖区畜产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或行政审批部分环节工作 (兽药、饲料、无公害、奶站) ;组织实施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突发畜产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定、组织实施年度畜产品监测计划;组织案件查办工作;上报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单位工作进行指导、督导、检查, 向本级政府提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等等。

3.1.2县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 (监察所)

主要是对管理相对人落实法规要求的监督工作, 案件调查、取证工作。具体包括:本辖区兽药、饲料 (含饲料添加剂) 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和药物残留的监督;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定 (认证) 后的监督;奶站的监督;畜产品安全案件的调查、取证;畜产品监督抽查抽样工作;畜产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对乡镇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等等。

3.1.3县级“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

主要是技术支撑、“瘦肉精”检测工作。具体包括:对全县各类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能业务培训;完成省、市、县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检测任务;协助上级部门完成抽样工作等等。

3.1.4乡镇畜产品安全监察所

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包括:定期组织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承担对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 重点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 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对产地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 开展畜产品抽样工作;收集、报送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等。

3.2完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运行制度

调研发现, 由于人员编制、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情况不同, 以及历史原因, 各地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工作方式、运行模式均不大相同。从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运行机制上看, 有3种情况。一是县级监督机构与局机关合署办公, 解决了局机关没有安全股的弊端, 相当于增加了安全股的力量, 朝阳市、盘锦市的县 (市、区) 为此种模式。二是县级监督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 比例较小, 多为畜牧业比重较小的县区。这种架构的关键是要使监督所真正履行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 不能将畜产品安全做为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上级催一催, 动一动, 不催, 则不工作。要有专门内设机构去做, 要有分管领导负责。三是监督机构独立建立、独立工作的形式。这种是主体, 也是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之初的设想, 解决好管理、监督的有效协作是这种形式的关键, 对其他形式也有借鉴意义。总体来讲, 管理主要指制定政策、行政许可、工作部署、检查、督导, 监督指对相对人落实要求的检查。监督是管理的一种形式, 从范围上说, 管理更宽。在落实管理和监督的协作上, 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是案件会商制度, 要形成重大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机制;二是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制度, 监督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法规、违反全省要求的行为, 要形成报告、反馈机制;三是检打联动制度, 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要形成检打联动机制;四是工作检查制度, 要通过检查、督导, 形成每项工作的督查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 “三位一体”监管模式中监测机构职能相对清晰, 作为技术支撑, 在行政机关领导下, 按照行政机关制定的监测计划或临时性任务, 制定实施方案, 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并按时报告监测结果。从“瘦肉精”检测工作归属来看, 有3种情况, 一是“瘦肉精”快速检测职能在县级监督机构的, 二是“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分设的, 三是“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为疫控中心等其他单位的。“瘦肉精”快速检测工作, 要解决好下达年度检测计划、明确抽样单位、明确抽样检测的衔接, 做好案件查办过程中的排查等工作。同时, 要正确看待酶标仪检测与试纸条检测的关系, 试纸条检测具有快速、适合现场操作、操作要求简单等优点, 酶标仪检测具有灵敏度高、一次检测数量多、假阳性率低等优点, 二者适合不同的场合。对于试纸条, 我们将其作为监督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养殖场日常检查、出省检查等环节使用, 像警察查酒驾一样, 既起到排查作用、又起到震慑作用, 适用于监督检查过程中使用。对于酶标仪检测, 整体来讲, 检测成本降低、灵敏度提高, 适用于对各环节批量筛查检测, 是我们发现隐患、保持检测覆盖率的重要手段, 是履行县级检测机构职能的重要表现, 适用于“瘦肉精”检测机构开展工作。二者要做到互为补充。

3.3加强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从调研情况看, 部分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条件等方面做了较多工作, 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定期巡查制度、包片负责制度等, 整个单位的“精气神”很足;也有的单位工作环境不整洁, 工作无计划、无规范, 处于临时抓差、抽冷子干的状态。当前, 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隐患较多, 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 作为一支成立时间不久的队伍, 一定要证明这支队伍成立的必要性、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监督机构要加强执法技能的提高, 加强监督工作的规范性、计划性、实效性, 摸清监管底数、建立监管相对人的监管档案, 加大畜产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对内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特别是监督记录) 、案件查办考核制度、包片负责制度等;对外要建立工作计划制度、定期巡查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等。“瘦肉精”快速检测机构要确保检测结果依据真实可靠, 要规范检测操作流程, 从样品取得、预处理、检测检验等细节规范入手, 建立检测样品抽检制度、检测数据复核制度、检测工作规范、检测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应本着“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量化考核、分级推进, 加强监督机构、检测机构的考核, 以考核促进自身建设。

3.4加大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投入保障

篇4: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关键词】食品安全 调查 家庭厨房 厨房电器 食材挑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03-01

随着“毒奶粉”、“毒豆芽”、“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 “速冻饺子中的金葡萄会引起食物中毒”、“西瓜打针”、“方便面的油炸面饼会致癌”等一系列的食品谣言也愈传愈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社会公众认为国家应该肩负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虽然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管、市场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但是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相关知识的水平,正确认知食品安全问题。其实,社会公众与其把目光放到国家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如从自身做起,关注家庭食品的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可是这三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我和同学认识到社会公众对家中食品处理的环节的忽视,2015年9月4日,我们成立了“食新食益”暑期实践小分队,旨在调查和解决家庭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前期大量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家庭厨房中很多细节的忽略可能会埋下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决定走访居民家中的厨房和填写调查问卷来调查居民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关注度。在正式开始调查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召集起来进行了全面的集体讨论会,制定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以及落实了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同时我们查找并整理了与本次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获得居民们的信任,编写出调查问卷能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到我们的实践中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制作了简洁易懂的宣传手册来科普家庭食品安全的要点并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最终我们以南京仙林为例,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调查,在这八天里我们分别去了鸿运嘉园,香樟园,东方天郡,亚东城这四个小区,共计53户家庭。调查的53户家庭,我们都对厨房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载,在居民填完调查问卷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觉得厨房里最脏的是瓷砖和门窗,因为厨房里大量的油烟会留下很多油渍。可是通过实地考察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我们惊讶地发现门窗和瓷砖根本看不到明显的油渍甚至可以说是很干净。居民们在谈到厨房的卫生的重点时,都会提及垃圾桶、油烟机等可以看到明显污垢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忽略一些容易滋生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的地方,其实这些地方才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发现,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砧板,而且砧板的清洁状况差强人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居民家中的砧板和刀具是生熟两用的。大部分居民家中的砧板是生熟不分的,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是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会残留在菜刀和砧板,若此后又用于切割熟食,细菌则会以菜刀和砧板为媒介直接污染熟食。砧板的缝隙里容易滋生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污染食物,很多家庭直接用生水冲洗清洁,这种清洁根本无法杀死残留在砧板表面的细菌。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居民平时使用抹布后会随手搁在水池边上,只有在抹布使用到坏掉、不能使用的时候才会进行更换,极少数家庭才会定期更换,并对抹布进行一些简单的消毒、清洁处理,通过询问得知居民认为每天都有清洗抹布所以没有必要经常更换。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抹布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潮湿的抹布上是各种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天然培养皿,携带大肠杆菌等其他病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后期我们将从居民家中取得的抹布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经常清洗抹布,将抹布用100度的高温热水消毒杀菌,最好每月更换一次抹布,尽量使用再生纸巾清洁厨房工作台面,抹布只用于擦拭刚洗过的水壶和碟子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厨房抹布还应当按需求分开使用,做到专布专用,避免细菌交叉传播。另外,不少居民家中的碗碟往往是随意叠放的,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其实,碗碟摆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干燥和清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洗碗池旁边设一个碗碟架,清洗完毕,顺手把碟子竖放、把碗倒扣在架子上,很快就能使碗碟自然风干,既省事又卫生。

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中的厨房电器也层出不穷,有关厨房电器使用的相关事项,我们之前做了一些资料收集,但我们实地调查出来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化,家庭中微波炉的使用早已普及,大家都知道微波炉发出的微波对人体的辐射是很大的,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减少这种辐射。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使用微波炉后不会拔下插头,其实即使仅是插着电没有使用,它的辐射相较其他电器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放入食品关上门之后再接上电源使用,在取出前,拔下插头后稍后取出食品,这样就能尽量减少了辐射的影响,同样电磁炉的使用也应当注意这一点。而微波炉的内壁也要时常清洗,以避免污垢堆积污染食品和降低微波炉的使用效率。

家庭食品安全第一点就是挑选新鲜的食材,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在好的食材的基础下,才能做出可口健康的菜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了居民对食材挑选和储藏的了解程度。大家一般在菜市场和大型超市购买食材,大型超市的食材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可是菜市场的食材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挑选食材的知识,然而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基本了解如何挑选食材,还有一小部分人几乎全不了解。“僵尸肉”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公众再次敲响了警钟,到底我们该如何挑选新鲜的肉类呢?新鲜肉类的表皮干燥有光泽,肉质紧密有弹性,指压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经冷冻后的肉也并不是都不新鲜,只要保持原有的颜色,敲击后有清脆的声音且没有异味也是可以购买的。自己家中冰箱贮藏肉类最好提前分装,避免反复解冻,因为反复解冻会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保存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多1至2个月。提到蔬菜水果,想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吧,其实蔬菜水果的挑选也是有小窍门的。很多主妇会认为虫眼多的蔬菜没打农药,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虫眼多说明蔬菜遭虫害一定多,因此肯定要经常打药,严重时打药也难以控制,另外有些害虫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并不能以虫眼多来作为挑选蔬菜的指标。正确的做法是挑选颜色形状正常,无农药味,表面不能太光滑的蔬菜水果。对于新鲜水果蔬菜,食用前应仔细用水冲洗并浸泡半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农药残留,带叶蔬菜最外层的叶片应摘除,水果和瓜果类蔬菜应去皮。

通过我们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程度很低,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并不能抓到重点,对厨房电器的正确使用也缺乏了解,在食材选购环节并没有正确的方法,种种现象说明国民的食品安全知识仍然需要加强,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谣言,产生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误区。

篇5:关于食品问题安全的调研报告

**大学***学院姓名:***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监管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

调研时间:2012年8月3日-8月12日

调研人:***

调研形式:查询资料

暑假期间,我切身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也搜索了很多的资料,下面就请来看看我的调研情况吧!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

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一)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二)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三)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四)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感想与认识:

除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篇6: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而我国出现的广东劣质大米事件、重庆市“毛发水”酱油事件及阜阳奶粉等事件,使人们陷入了对食品安全恐慌。为了加强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下简称“三品”)安全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进行了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改革,在原有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承担起对“三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及依法组织开展重大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能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分局,成立于2005年1月25日,为切实履行好新职能,分局人员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我县“三品”市场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此次活动共检查县城及城乡范围内的“三品”加工、销售者258家,发放调查问卷239份,收回185份。具体情况如下: 涉及单位:食品加工 食品销售 健品销售 化妆品销售 化妆品使用 现场检查:20家180家4家27家27家 问卷调查:18家160家5家30家26家 收回:不完整的 11份93份2份25份17份

回答完整的6份29份2份2份2份 经过对检查结果和问卷的分析,总结城镇食品安全方面存

在问题如下:

一、从业人员素质低,质量安全意识差。

经调查“三品”从业人员400人,在收回的185家企业中,企业负责人具有专科学历的 2人,高中学历的 4人,其他均为初中或小学学历,而高学历者多集中在加工企业,多数食品百货批发者只有小学水平,甚至于对问卷内容都不能正确理解。在关于质量安全调查中,最为人们关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标识也只有20%的人能回答,而生产厂家、地址、商标等标识注意的人不到5%。

二、儿童食品进货渠道复杂,质量无保证,严重威胁着农村儿童健康。

检查中,发现部分60%的食品百货批发者存在销售过期、变质食品行为,尤以儿童食品多见,部分方便食品、儿童食品(如:方便面、米饼、果冻等)是明显的防冒名牌产品,质量根本无保证。

目前对食品的购进、销售要求不像药品一样必须有明确的购进销售记录,使得一些唯利是图的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而从我县周边地区的不规范市场或小生产者购进货物,集中于宝地商城周围的批发者便是很好的例子。其经营者多是外地人,自称自家货物来自东北、江浙地区,价格非常便宜,但对质量问题避而不谈。在此类“问题商品”的流向上,大多因价格低廉批发给了农村小卖部,使的农村儿童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三、各有关部门监管、宣传不到位。

关于“三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调查问卷中,相对人清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有5份,知晓《保健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则仅1份。而关于行业主管部门的知晓率调查结果为,食品加工、销售行业:工商部门

8.6%、卫生部门10.2%、质检部门5.9%、食药监部门3.8%,动物防疫部门0.54%;以上结果足以说明食品行业各分管部门,对自家的执法依据、部门职责等的宣传很不到位,且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合作。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法者有可乘之机。

现行卫生管理为发证制。模式为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样品和相关资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样品进行检验和核查相关材料,只要合格就发给卫生许可证件。这种制度的漏洞比较大,其一是事前监管难以保证商家正式生产的产品与样品一致,有些商家为获取证件可能会购买其他厂家的合格产品冒充样品欺骗卫生行政部门。其二,造成执法人员思想疏忽,以为有证的企业应该是合格的,从而忽视了日常监管的严格性。

五、检验标准和方法落后,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检验标准、方法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旧有的,这在当时,对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工业迅猛发展,一些新物质、新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食品的感

官质量,但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现行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显然不能涵盖,检验设备的老化突更显出技术的落后,市场需要更为快捷简便的检验方法(如:苏丹红事件)。另外,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现行法律的处罚金额与违法者的非法所得相比显得较低,对违法者的威慑作用不大,一些不法商家根本就不怕罚,竞敢于公然制假贩假。

六、食品安全信息渠道不通畅,群众不能及时了解所购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调查中,40%的群众反映行政部门的检查抽查结果很少向全社会公开,多数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是从其他地方的报纸、新闻媒介或他人传说中得到,我县无正规、统一的发布渠道,群众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本地所购产品的质量是否有问题。

探索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建议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契机,依托现有法规体系,合理组织监管资源、技术资源,探索各种可行途径,努力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部门监管能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建议如下:

一、由政府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加强部门协作,及时发布信息。

根据国务院53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的要求,建议由县

政府牵头成立我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县政府负总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多个部门协调完成食品安全控制任务。另外,贯彻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经常召开领导组各成员部门负责人要联系会议,加强协作,畅通信息渠道,将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在全县公共媒体上定期公告。

二、设定“食品安全宣传周”,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采取多种形式搞好防假治假宣传,增强群众安全意识。

在去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为摘好宣传发动,全国整规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部等10多个部门于5月22至26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此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动员效果。鉴于此,我们建议将每年的这一周定为“食品安全宣传周”,每次设定不同的主题。通过宣传周活动,宣传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取得的成绩;揭露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危害,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加强对有关政府工作人员和有关执法人员的宣传,达到强化“三种意识”的目标,即:强化地主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强化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和维护食品安全的意识。

三、进行两网建设,加强农村监管,填补监管空白。借鉴药品监管构筑县、乡、村三级监管、供应网络的成功经验,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县、乡、村层层聘任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安全协管员,收集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协助加强农村监管,填补监管漏洞;积极探索农村销售网络建设,鼓励较大的批发企业到农村建立销售网点,形成食品供应的主渠道。

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源头管理。

其一,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整合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各监管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其二,在农产品生产上推行GAP(良好农业生产规范),使农业生产标准化、制度化,保证所有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都有记录可查,来源清楚,去向明白。其三,建立健全市场流通准入制度,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不安全产品主动招回制度、封存报告制度、依法销毁建档制度、批量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等,把好市场准入关,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将危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碎了的瓶子接不住水作文下一篇:不违规参加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