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

2024-04-24

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精选6篇)

篇1: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

1 总 则

1.1 为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保证城市绿线的实施,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长政发〔〕1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绿线的规划、实施和监管等活动。

1.3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和生产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和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绿线、规划预留绿地绿线和古树名木绿线。

1.4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绿线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现有绿地、公园、风景名胜、园林文物、古树名木、自然地貌和植被、开敞空间及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予以划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

1.5 城市绿线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划定、严格控制、有效保护的原则。市园林绿化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城市绿线的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 规划管理

2.1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2.2 城乡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绿地规模和指标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生产绿地定位、定性、定量的规划控制要求。对于现状已建成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经调查论证无法按规划期限实施的规划预留绿地,应由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组织论证重新落实新的绿地以确保规划绿地的实施。

2.3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建筑总平面方案应符合本规定,具体应当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除城市绿地外,其他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附属绿地率必须符合《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要求。因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以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性质予以专项审定,需要交纳绿化补偿费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标准交纳所缺面积的城市绿化补偿费。

2.4 编制新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的详细规划设计和修订已建成公园绿地的详细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必须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依法报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规划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确需变更的,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2.5 本市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或风景资源价值的公园编制公园详细规划设计时,在公园周边应划定公园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及明确保护控制要求,由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规划管理。

公园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控制要求必须考虑重要的景观廊道、街道界面、天际线、节点的保护要求,必须严格控制该区域内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密度、形式、色彩和风格与公园整体景观相协调,不得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相冲突。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活动,应当结合公园专门编制城市景观规划或城市设计,报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内容应符合批准公布的保护控制要求。

2.6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可以按规划要求进行地下、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和地面综合防灾避险设施建设,但不得影响妨害城市绿线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建设,其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应当报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方可进行建设。

(一)利用城市绿地进行地下、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应遵循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植物正常生长,确保绿地功能正常发挥的开发利用原则,应符合以下绿地地下空间开发指标:

绿地规模<0.5公顷的,禁止地下、半地下空间开发(市政、绿化设施除外)。

绿地规模≥0.5公顷,可开发地下、半地下空间的占地面积不得大于绿地总面积的30%,原则上用于建设公共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不得进行商业性质的开发。

(二)城市绿地的地下、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层厚度(地下设施顶板上最小覆土厚度宜≥1.5 米)、排水要求和地下生物通道等环境要求,且应当避让地上较有规模的或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植物群落以及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等。地下、半地下空间设施抗震设防必须符合长沙市抗震设防烈度6度,重点项目7度的标准。

(三)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地面综合防灾避险设施建设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和公园设计等规范的要求,不影响绿地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应尽可能利用园内的硬质铺装场地,平坦区域,采用疏林和草坪方式进行绿化的开敞空间等提供避难场所,环卫等避难应急设施可采取隐蔽方式设置,以保证绿地的绿化用地比例、绿化覆盖率和植物的正常生长。

2.7 城市慢行系统和市政走廊可以按规划要求结合城市绿地设置,当在城市绿线范围内“借道通行”时不得影响妨害城市绿线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建设,其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当报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获得专项认定后方可进行建设。

3 绿线调整

3.1 已经批准的城市绿线只允许存在以下特殊情况时进行调整。

(一)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

(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重大防灾救灾项目的需要;

(三) 因保护自然资源、景观环境及有利于规划绿地实施建设的需要,经市园林绿化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研究认定确需调整的。

3.2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已经批准的城市绿线,绿线调整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应按相关程序办理。

(一)调整城市绿地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面积,只允许对绿地的形状、轮廓边界和局部范围内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应按3. 3各类城市绿线调整基本原则执行。

(二)古树名木绿线不得进行调整。

(三)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的绿线调整必须编制绿线局部修改论证报告,具体应包括调整原则、调整理由、调整论证(绿地功能性影响论证、道路交通影响论证、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历史文化保护影响论证、空间景观影响论证等)及结论、调整方案等内容。修改论证报告成果一般包括:修改说明书、图纸(达到详细规划深度要求)、附件,修改方案电子文档。所有图文成果和电子文档均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要求。

3.3 各类城市绿地绿线调整基本原则如下:

3.3.1公园绿地绿线

(一)对绿地形状和轮廓边界进行调整应有利于绿地用地完整性和可达性,不得分割绿地,造成绿地进一步破碎化,调整不得减少每块绿地的面积。

(二)对绿地位置进行调整必须保证不减少所在片区的公园服务半径覆盖范围,已位于其他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的绿地,可以在所在片区范围内进行位置调整,位于其他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空白区的绿地,位置调整距离应不超过1公里,公园绿地位置调整应尽量覆盖空白区域。

(三)绿线范围内的水面应予保护,可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对岸线进行微调,但不得减少水面面积。

(四)公园绿地绿线调整细则应按以下原则执行:

u 综合公园

1)一般规模应≥10公顷,其中市级综合公园规模一般应≥20公顷。综合公园应具有2个及以上方向的可达性,必须有一条边界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且长度应不小于200米,条件确实不允许的,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沿城市主、次干道开设的主要出入口其位置边线最近点必须距离道路交叉口、匝道口拐弯处边线80米以上。

3)一般必须保证用地完整,不被城市道路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割而破碎化,现状条件确实不允许的,被分割的地块之间必须有人行通道(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等)连接,保证公园游览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公园中山体(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30m的`山林地)、水体所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应过大,必须保证一定规模的公园平地,规模≥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该比例最大不超过90%,规模<20公顷的区级综合公园该比例最大不超过85%。

u 社区公园

1)社区公园分为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级。居住区公园一般规模≥5公顷、<10公顷,应与居住区级道路红线重合,且重合长度应不小于50米,并向其开设主要出入口。小区游园一般规模≥0.5公顷、<5公顷,应与小区级道路红线重合,且重合长度应不小于50米,并向其开设主要出入口。

2)公园中山体(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30m的山林地)、水体所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应过大,必须保证一定规模的公园平地,居住区公园该比例最大不超过90%,小区游园该比例最大不超过85%。

3)规模5公顷以下的小区游园应满足有不少于1/2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老年人、成人游憩活动。

u 专类公园

1)应根据不同类型确定公园规模,最小为2公顷,其中,儿童公园宜≥2公顷,植物园宜≥40公顷,专类植物园宜≥2公顷,动物园宜≥20公顷,专类动物园宜在5-20公顷之间。

2)专类公园应具有2个及以上方向的可达性,必须有一条边界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规模≥20公顷的其重合长度应不小于200米,规模<20公顷的其重合长度应不小于100米,条件确实不允许的,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3)一般必须保证用地完整,不被城市道路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割而破碎化,现状条件确实不允许的,被分割的地块之间必须有人行通道(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等)连接,保证公园游览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公园中山体(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30m的山林地)、水体所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应过大,必须保证一定规模的公园平地,规模≥20公顷的该比例最大不超过90%,规模<20公顷的该比例最大不超过85%。

u 带状公园

1)一般规模应≥2公顷,宽度不小于20米,长度1000米以上,便于设置供短暂休憩的设施和起隔离、绿化、美化作用的园林植物景观。

2)沿城市水系两岸设置的带状公园(风光带),应满足规划最低宽度要求,位置应设于河道防洪堤内堤脚外侧。

3)除城市道路外不允许被其他建设用地分割,保证带状公园一定的连续性,被分割的绿地之间必须有人行通道(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等)连接,保证公园游览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因特殊情况需要分割带状公园新设出入口的,当开口宽度大于7米(公园主路最大宽度)时,应按照道路实际占用的绿地面积,依据占补平衡原则落实新的绿地。占用绿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按有关规定交纳城市绿化补偿费。

u 街旁绿地

1)一般规模应≥0.04公顷,宽度不小于8米,长度50米以上,便于设置供短暂休憩的设施和起隔离、绿化、美化作用的园林植物景观。

2)因特殊情况需要分割街旁绿地新设出入口的,当开口宽度大于7米(公园主路最大宽度)时,应按照道路实际占用的绿地面积,依据占补平衡原则落实新的绿地。占用绿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按有关规定交纳城市绿化补偿费。

代码 公园绿地类型 规模 边界与道路红线重合长度(单位:米) 公园中山体、水体所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

G11 综合公园 市级公园 ≥20公顷 ≥200 ≤90%

区级公园 ≥10公顷,<20公顷 ≥200 ≤85%

G12 社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5公顷,<10公顷 ≥50 ≤90%

小区游园 ≥0.5公顷,<5公顷 ≥50 ≤85%

G13 专类公园 ≥20公顷 ≥200 ≤90%

<20公顷 ≥100 ≤85%

G14 带状公园 ≥2公顷,宽度不小于20米,长度1000米以上 - -

G15 街旁绿地 ≥0.04公顷,宽度不小于8米,长度50米以上 - -

3.3.2防护绿地绿线

(一)对防护绿地轮廓边界进行调整,不得对城市整体绿化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必须满足防护绿地结构上的连续性和规划最低宽度要求。

(二)防护绿地一般不得进行位置调整,如规划调整后防护对象和防护要求不存在的,宜变更为其它性质的城市绿地。

3.3.3 广场用地绿线

参照《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3.3.4附属绿地绿线

(一)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工业用地附属绿地、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二)对附属绿地的形状、轮廓边界和局部位置进行调整必须经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变更和调整,调整必须按2.3规定的附属绿地各类用地绿地率指标要求执行。

3.3.5其他绿地绿线

其他绿地绿线调整必须符合长沙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要求,严格保持主要山体、水体、绿地和生态网络的结构完整,应有利于绿地的原生态保护,可根据现状情况灵活改变平面形状、长宽比例、轮廓边界等,但不得进行位置调整,不得减少绿地面积,不得造成绿地进一步破碎化。其他绿地除按照规划安排少量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以原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

3.3.6生产绿地绿线

(一)对生产绿地的形状、轮廓边界和位置进行调整必须由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变更和调整。

(二)生产绿地绿线调整不得影响规划城市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落实新的规划绿地。

4 实施监管

4.1 城市绿地绿线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公布的内容实施和管理,绿线范围内各类城市绿地的实施建设必须符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4.2 古树名木绿线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和保护要求实施管理,具体按《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

长沙市古树名木绿线的保护范围为树木树冠垂直投影外缘3米范围。

4.3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已建成绿地、规划预留绿地和古树名木,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登记造册,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及维护,现有绿地按属地管理的原则逐一确定责任管理单位。

4.4 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定期对城市绿线的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违反《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相关规定应予处罚的,依法予以处罚。

本市规划区范围内附属绿地绿线的监督检查由市城乡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查,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4.5 依法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具体应包括城市绿线的范围、位置、类别、名称、规模、容量、交通组织、配套设施、保护建设要求等内容,使城市绿线的划定、监督和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批准公布的规划公园绿地绿线应当在规划用地界线四方的醒目位置竖立公示牌,公示绿线基本情况和规划管理要求。

5 附则

5.1 本规定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篇2: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

协会就是一群体,必须有制度来严格约束管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以下定礼仪协会的详细管理制度,希望大家严格遵守(协会负责人若有违规以下制度的,则加重处罚)。

1.会员考勤制度:每个会员都有参加协会所组织的活动的责任与权利。不得不无故缺席。若因事不能参加需要向秘书长请假且说明事由。否则以缺席论处。会员每个学期无故缺勤5次以上者协会将讨论是否将其除名,负责人员不超过3次。

2.每个会员在参加协会的活动时必须佩带协会的胸卡,否则不得参与活动,记其缺勤。

3.每个会员在能保证自己礼仪规范化的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多的与周边的同学多交流,了解请况。

4.每个会员在参加协会的活动时都必须遵守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5.所有会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得注意自己形象为协会打出招牌。

6.若会员出勤积极,表现优秀,且能及时给协会活动给予一定的看法和意见,能很好的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帮助者,在每年的协会评优中给予“优秀会员”称号,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礼仪协会

篇3: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

一、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系统

我校培训所有在校大学生,做好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建设“五个一”工程,即:

(1)做好“一次优秀学生学习空间展示”。2012年上学期“学生学习空间朋辈辅导员选拔赛”中的优秀学生学习空间展示,让2012级新生对学生学习空间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

(2)做好“一次优秀学生学习空间学习”。新生对2012年上学期“学生学习空间朋辈辅导员选拔赛”中的优秀学生学习空间进行浏览学习并留言。

(3)做好“一次一对一新生空间建设指导”。学习空间朋辈辅导员对2012级新生进行一对一的空间建设指导。新生上传标准的近期免冠证件照,建立好所学课程和个人兴趣爱好等栏目,并上传相关的资料。

(4)做好“一次写给辅导员老师的私信”,字数不少于200字。

(5)做好“一次新生空间建设情况检查”。各新生班级辅导员军训期间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空间进行逐一检查,学生工作处将在“国庆”期间对新生学习空间进行检查并通报。

二、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1)大一年级学生在大学城空间上建立大学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栏目,老师进入到每个学生的空间进行阅览和留言批示。

(2)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大学城空间上进行暑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的展示,老师进行阅览和批示并挑选出院部优秀的实践报告,送到学校进行优秀报告评比。学校学生工作处挑选专家进行打分,推选出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在全校进行表彰。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作品展示: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2915749。

(3)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大学城空间上进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展示,从学院到学校逐级评优,最后选送优秀作品和大学生团队参加黄炎培职业规划大赛和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4)教师在自己的大学城空间建立就业和创业指导专栏,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三、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教师在网上开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园地。我校的专职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在自己的空间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文字资料和视频上传到空间。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阅览和学习。读者可以登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徐怀的个人空间:http://www.worlduc.com/UserShow/default.aspx?uid=134890。

(2)大学生在网上发布个人微博和信息,老师和同学进行及时交流。我校的大学生进校后,就建立了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必须写一私封信给辅导员老师,介绍自己的大学新生生活和学习,反映自己在学校碰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教师和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世界大学城进行访问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我校老师和学生的“大学生励志”交流群组展示如下:http://www.worlduc.com/SpaceManage/Group/group.aspx?GroupID=2502。

我们通过建立世界大学城网站的师生个人空间创建交流平台,成功地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空间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此项工作已经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逐步开展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介绍了我校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学生管理,网络德育

参考文献

[1]苑勇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0).

篇4:长沙市技术管理规定

关键词: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38-02

一、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主要依靠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带动作用。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整个开发区就开始呈现腾飞态势,后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开发区又被调整为“一园四区”,即市内政策区和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其中岳麓山高科技园是整个园区的核心部分。目前,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健康持续发展,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157.24亿元,增长26.25%,突破千亿元大关。销售收入达1132.71亿元,增长21.47%,出口创汇达21.79亿美元。全市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34家,其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销售收入均突破200亿元。仅仅是09年上半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就已完成总产值661亿元,同比增长26.5%(按可比口径计算);实现增加值195.1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销售收入636.7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利税86.6亿元,增长42.5%;利润总额56.6亿元,增长18.7%。

(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长沙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四个领域,先进制造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是带动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一批龙头产业的带领下,长沙市高新园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先进制造业有远大空调、中联中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电子信息业有LG、飞利浦曙光、创智软件、湘计算机等;新材料产业有金瑞科技、湖南海利和力元新材料等;更有以隆平高科、亚华种业和九芝堂制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有这四大产业支撑的各大企业便构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新区发展体系,使一大拨中小企业在其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展现了勃勃生机,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投入较大。2008年全市安排和争取科技拨款114640万元,其中本市安排科技拨款9549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科技拨款19150万元。本市安排科技拨款中,基础研究138万元,应用研究533万元,技术研究与开发77355万元,科技条件与服务7741万元。同一年,长沙市还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1978个,资金高达5.565亿元,其中有729个科技项目得到了科技部的立项支持,获取支持经费4.04亿元,有1249个科技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的立项支持,经费达到1.52亿元。

(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所需的科技人才队伍庞大。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有诸如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首形成的大学城,可以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人才。2009年5月31日长沙市出台了《关于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意见》,同时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沙市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计划》的通知,3年计划引进人才1万名,同时给予来长沙就业的优秀青年人才和用人单位以优惠政策,有一项就是允许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优秀青年人才在享受“同岗同酬”的基本工资待遇基础上,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经投资各方约定,获得相对的技术入股分红。

(五)高新技术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民营高科技企业更为抢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登记注册类型17个,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高新企业共同发展。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三个主要登记类型聚集了70%以上的高新技术份额,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73.02%。在经济注册类型中,增幅最快的是民营经济,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额三个主要指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倍、2.29倍和2.07倍。

(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效应突出。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信息、新材料、中成藥及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最强音。全市五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开区、经开区、浏阳生物医药园、望城食品工业园、隆平高科园)凭借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集群效应十分突出。

尽管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近10几年来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与沿海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比,依然比较落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比率较低都是其表现形式。(2)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淡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除几家典型性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以技术引进、二次创新为主,真正原始性科技创新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不多。(3)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与沿海城市相比仍显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通。目前,长沙市高新技术企业经费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比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相比,差距甚远。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自然大打折扣。(4)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与技术供给方的“技术势差”过大,无法真正把技术转移过来,导致长沙市的科技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与产业优势。当然,这与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不紧密,没有做到真正“产学研”一体化不无关系。(5)不同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参差不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长沙市高新技术四大领域中,除先进制造领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其余领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多数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小而弱”已经成为当前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二、促进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应对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运行主体的协同效应。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政策运行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运行过程中,都有体现各自需要的目的和相应的能力,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推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因此,政府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三者作为政策的决策主体、咨询主体和实施主体必须联动起来。作为决策主体的政府,必须加强沟通,制定出适应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发展的政策,协调、监督企业实施执行,并根据它们反馈的信息做出政策修正;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根据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资源配置并与研究院所合作,不断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大学和研究院所必须围绕产业政策,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和政策研究,不断向政府输送咨询信息,向企业输出适合于产业化的新技术,只有这三个主体联动,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运行的最大效益。

(二)强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就是要引导传统产业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现状,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整合资源,引进技术,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先锋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抢占产业竞争高地;促进传统产业“两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化,就是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两型”改造,运用生态技术改造“环境非友好”产业,运用节能技术改造高能耗产业,充分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技术等“绿色技术”支撑传统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传统优势产业“两型”化。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树立科技投入是实现长沙市高科技支撑的基础性投入、战略性投入、公共性投入的理念,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长沙市应参照国家和其他省市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长沙实际,完善并制订出有吸引力的税收政策。实践证明,完善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如可以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按当年销售额的30%-50%提取技术开发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滚动使用。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促进长沙市风险投资业按国际标准规范化运作。可以考虑设立高新技术项目专项贷款帐户,对暂时比较困难却又拥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提供金融帮助。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实际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应集中使用财政引导性资金,支待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中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项目投产。

(四)实施有利于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长沙市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制定优先采购市内高新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如市内的重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程所需高新技术产品,在价格性能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购买市货。各级各部门的网络工程建设,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只能在市内软件企业或系统集成商中招标。市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销往省外、国外市场,经审批销出产品的增值税省分成部分可返还20%等。

(五)实施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所有生产要素中起着决定作用,高新技术产业说到底是“人才产业”,它终究要由科技人员来实施。 因此注重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 营造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显得十分重要。长沙市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实施高科技人才培养工程,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世界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通过设立创业股、管理股、技术股、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让科技人员和创业者持有公司股份,使知识要素、管理要素充分参与收益分配。

总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长沙市必须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律,创建有利于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力争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飞跃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作者简介:易显飞(1974— ),男,湖南醴陵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科技与公共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编写组.长沙科学技术发展报告[R].长沙市科学技术局.2009:23.

[2]李振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科技.2006,6:9.

[3]编写组.长沙科学技术发展报告[R].长沙市科学技术局.2009:13-15.

篇5:长沙市养犬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养犬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范围内犬只(军犬、警犬除外)的饲养、经营和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市是指本市市区(乡镇除外)、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

第三条 城市养犬管理实行规范饲养、强制免疫、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公安部门是城市养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养犬的审批与违章养犬的处理,捕杀狂犬、野犬。

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病疫苗的供应、免疫注射、发放免疫证明和犬类狂犬病疫情监测工作;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供应、接种和病人的诊治及人类狂犬病疫情监测工作。

城管、工商、药监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养犬管理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应协助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下列区域禁止养犬:

(一)机关、医院的办公服务区;

(二)学校的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

(三)单位的集体宿舍区。

第六条 禁止在城区内设办犬只养殖场(动物园除外)。

禁止在居民住宅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具体品种和体高、体重标准由公安机关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饲养的护卫犬、科研实验用犬和表演道具用犬以及盲人饲养的导盲犬等特种用犬,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七条 养犬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身份证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固定住所且住所在禁止养犬区域以外。

第八条

饲养犬只应当取得《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

养犬者申请养犬许可,应携犬向其住所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交如下资料:

(一)如实填写的养犬申请表;

(二)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犬只免疫证明;

(三)养犬者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四)犬只相片。

公安派出所应在收到养犬者提交的资料十日内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在十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发给《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和犬牌;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因办理许可手续,犬只需进入户外的,应束以犬链,带以口罩,采取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第九条 《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一年。

《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期限届满后需继续饲养犬只的,养犬者应在许可期限届满三十日前携许可证及有效犬只免疫证明到原发证机关申请延续。符合条件的,准予延续;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延续并书面说明理由。

本规定实施前已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领取养犬许可证的,应在本规定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住所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换领《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和犬牌。

第十条

经许可饲养的犬只在犬只免疫证明失效前,必须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准养犬繁殖的幼犬,必须在出生后二个月内进行免疫。

除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犬只的免疫和犬用疫苗的经营。

第十一条 《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犬牌和犬只免疫证明分别由公安机关和畜牧兽医部门制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和转让。

第十二条 准养犬变更养犬者、养犬者变更住所的,养犬者应在三十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遗失或损毁证、牌标志的,养犬者应在十五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经许可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准养犬颈部佩戴公安机关发放的犬牌;

(二)犬只进入户外时,应束以犬链并由成年人牵领,且携犬人应随身携带该犬只的有效许可证明和免疫证明;

(三)不得携犬进入机关、车站、码头、市场、公园、教学区、医院(宠物医院除外,下同)、商场、饭店、影剧院、宾馆、游乐场所等公共场所;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举办重大活动期间,不得携犬只进入活动区域;

(五)禁止携犬只乘坐公共汽车;

(六)犬只在户外排泄粪便的,携犬人应当立即清除;

(七)养犬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犬只危害和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八)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携犬进入本条第(三)、(四)、(五)项规定的场所、区域的,场所、区域的管理、服务人员有权予以制止。

第十四条 从事犬只诊疗活动,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设施、场所,并取得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

经营犬只,应当依法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犬只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

第十五条 犬只咬伤他人,养犬者应立即将伤者送医院诊治,并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对疑似狂犬的,养犬者应主动控制或捕杀犬只。无法控制或捕杀犬只的,养犬者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发现狂犬病疫情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相互通报疫情,及时采取紧急防疫扑疫措施。

第十七条 未取得《长沙市城市养犬许可证》饲养犬只的,由公安机关暂扣其犬,并可处___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佩带犬牌但无牵领人、无犬链约束的户外犬只,由公安机关予以暂扣。

有牵领人但未佩带犬牌或牵领人未随身携带该犬只的有效许可证明和免疫证明的户外犬只,由公安机关责令牵领人提供该犬的有效许可证明,并可处以___元以下罚款;不能提供的,由公安机关暂扣其犬,并可处___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犬只在户外排泄粪便携犬人未予清除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携犬人当场清除,并可处___元的罚款。

第二十条 养犬人应在犬只被暂扣七日内携有效证件或补办有效证件,到公安机关领取犬只;逾期未领取的,犬只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理。

依照本规定被暂扣的犬只,由公安机关在指定的场所予以寄养,养犬者应交纳犬只寄养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未佩带犬牌且无人牵领的户外犬只,一律视为野犬,由公安机关予以捕杀。

第二十二条 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从事犬只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应尽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养犬的管理,捕杀狂犬、野犬,具体管理办法参照本规定执行。

篇6:长沙市城乡规划编制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长沙市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5〕146号)、〘镇规划标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城乡规划区内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管理单元规划导则、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编制的综合管理。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县(市)、镇、乡政府及有关建设单位(以下统称“规划组织编制单位”)依法组织或参与相关城乡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可根据需要,组织编制概念规划、战略规划、规划研究、城市设计等非法定规划,具体办法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城乡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全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二)县(市)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由所在县(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平衡。

(三)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第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全市总体规划修改由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二)县(市)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修改由所在县(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平衡。

(三)其他镇的总体规划修改,由所在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第七条 管理单元规划导则的组织编制,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市)、区政府参与配合。

第八条 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由用地单位组织编制。市辖区重要地段及市政府投资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重要地段及县(市)政府投资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其他镇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九条 详细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原则上不得修改。确需修改的,应经充分论证和公示后按有关程序修改。规划面积超过50%以上修改或结构性修改应重新编制规划。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组织编制单位应当就修改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组织论证并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报原审批机关同意后,组织编制修改方案,其中,市辖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应先经所在的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再报原审批机关同意,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三)修建性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听证会、座谈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后,方可修改。

(四)修改后的详细规划应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和原备案机关备案,详细规划修改经批准后,应按规定进行公布后归档。

第十条 各类专项规划应当与各层级城乡规划相协调,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全市性专项规划由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并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与审查。

(二)各县(市)辖区内的专项规划,由所在县(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与审查。

第十一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委托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编制。

(二)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十二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乡规划、村庄规划的修改,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论证,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修改。

(二)修改后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应按照原程序进行规划编制与审批。

第三章 城乡规划编制计划与经费

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编制实行计划管理,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市辖区城乡规划编制计划,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所在地城乡规划编制计划。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编制经费应当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原则上,属于市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由市级财政负担;属于县(市)政府组织编制的各层级城乡规划的编制经费由所在县(市)政府财政负担;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涉及对市域范围内的城乡统筹工作的经费由市级财政负担。

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编制经费包括规划测绘、规划前期调研、规划设计、规划咨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评审及审批、规划公示、规划评估、规划监理等经费,有关经费的计算参照现行国家及地方收费标准执行。

第四章 城乡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第十六条 各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按照各级政府批准的计划组织规划编制,拟定各规划项目的设计要点,依法开展规划编制的定点采购或招标,确定各规划的编制设计单位,签定城乡规划编制合同。

第十七条 规划编制设计单位根据规划编制合同、项目任务书和有关技术标准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编制进程一般分为任务委托、现状调研、规划方案与规划成果四个阶段。

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根据编制进程组织或配合组织各阶段审查工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依法公示城乡规划方案或成果,呈报有关机构、部门审批。

(一)总体规划编制流程:申请编制→任务委托→调查、评估、征求意见→形成评估报告→规划纲要→公示、论证、征求意见、人大审议→修改、评审、正式成果→报审→成果公布、备案。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流程:申请编制→任务委托→调查、评估、征求意见→编制规划方案→公示、论证、征求意见→修改、评审、正式成果→报审→成果公布、备案。

(三)镇、乡规划编制流程:申请编制→任务委托→调查、评估、征求意见→编制规划方案→公示、论证、征求意见→修改、评审、正式成果→报审→成果公布、备案。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当依法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十日,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条 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并不得在网站和媒体以及各种公开场所公布。

第五章 城乡规划编制的技术准备

第二十一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在开展规划编制前,应当取得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要点。设计要点应明确该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内容、设计深度、重点研究问题、进度要求、成果要求等。

规划项目设计要点应当作为签定规划编制合同的依据之一,列为规划编制合同的附件,并作为审查、审批规划成果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使用长沙市统一坐标的现状地形图。

第六章 城乡规划编制成果的审批

第二十三条 城乡规划编制成果应按下列规定报批:

(一)全市总体规划修编或修改经市政府审定后,报省政府审查后,再报国务院审批。

(二)近期建设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后,报市政府审批,并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三)管理单元规划导则报市政府审批。

(四)县(市)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报经所在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报市政府审批;城市规划区内的镇总体规划,报经所在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市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报经所在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县(市)政府审批。

(五)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府备案;县(市)政府与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镇政府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市)政府审批,其中长沙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总体规划。城市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其他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六)全市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河海水系、绿地系统、地下空间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洪、排涝、抗震、城市安全(城市防灾减灾)、环保、环卫、邮电、电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福利等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县(市)所在地的专项规划报县(市)政府审批。

(七)需由上级机关审批的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等报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机关审批。

(八)村庄规划的审批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和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 规划编制成果报批时,应当报送审批申请、规划编制设计要点、各阶段审查审议意见及其采纳情况说明、规划成果文本及图纸等材料。

第七章 城乡规划编制成果的公布和归档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编制成果经批准后,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印制正式成果,并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会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信息网站或本市主要新闻媒体公布,并可依法在规划展示场所公开展示。

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还可根据展示条件选择靠近规划对象的地点进行公布。

城乡规划有修改的,应当及时更新公告或者展示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编制档案及规划成果管理。

各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应当建立规划编制档案,并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规划成果及相关档案报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依法查阅规划编制成果。

第八章 城乡规划编制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规划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

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九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单位不得组织编制不符合上位法定规划要求的下位规划,越权编制的各类城乡规划不得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依法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

上一篇:无领导小组心得体会下一篇:《崇尚科学反邪教》主题教育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