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理综卷

2024-05-05

辽宁高考理综卷(共6篇)

篇1:辽宁高考理综卷

谈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

(一)24题的感想

温州第八中学

程仲其

2008/6/18 今年的全国理综卷

(一)24题如下: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底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挡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子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滑块 O 此题中滑块的运动可分为两个子过程,一是滑块开始向右滑到有最大速度为止,再是滑块与固定挡板的相互作用,在极短时间内速度减为零的过程。而小球的整个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子过程:一是小球从静止释放至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二是滑块被固定挡板粘住的极短时间内,小球第一次有水平向左的最大速度,但几乎没有摆动;三是小球以O点为圆心,0从最低点向左摆动60的过程,对滑块和小球构成的系统而言,系统在第一子过程机械能守恒和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从而可求出第1子过程末状态时小球和滑块的速度。第2子过程,系统的机械能和水平方向的动量都不守恒,小球的机械能没变,而滑快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第3子过程对小球来说机械能守恒。综合以上思路,若题干中没有第3子过程,本题的解可以解出,但一定要用到动量守恒定律。若加上了第3子过程,那么在第1子过程不考虑动量守恒的情况下,单独用能量的观点就可得到小球第一次在最低点时的速率和滑块刚接触到固定挡板时的速率。这两个速率是解本题的关键所在,在此笔者有三点想法与同行交流:

一、保留老教材考纲的思想,完好的体现老教材的命题立意,笔者记得在2000年后“动量”这块内容曾被弱化,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不要求用动量定理的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但在2004年后的考试说明中没有这一限制,就是说强化了“动量”这块内容的考查,这几年的高考卷确实也是这样的。

二、与新课标衔接,传承高考改革的思想。新课标把能量作为共同必修内容,强化了能量观点来解题的考核思想。《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第一行:“自然界中存在每种形式的能力,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机械能及其守恒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显赫,是共同必修模块2的第七章内容,是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新课标把动量守恒定律遍在选修3-5,由于它也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并且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须的知识。新课程中没有了冲量与动量定理,弱化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突出学科特点,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自然界中有许多的守恒量,人类不但在追寻守恒量,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都是揭示同一自然想象不同角度的两个定律,它们独立的,各有特点,同时它们又是统一的,我们经常碰到通过联合两个定律来解决力学问题的情况。本题加上了第3子过程,不但多了一种解题路子,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核心内容的和谐美。

篇2:辽宁高考理综卷

今年是浙江省进行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理科综合是首次自行命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对理综

卷中生物试题的特点及学生答题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复习教学对策。

一、试题基本情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与前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理综卷总分都为300分,但生物试题分值由72分变为80分,题量由原来的7题变为8题(6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增加了1道选择题。生物试题的题型结构、考核内容分布、分值情况见下表:

二、试题特点分析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紧扣《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遵循《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生物)的要求,注重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考生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适度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兼顾知识宽度的检测

生物试题尽管只有8题,但知识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到考纲划分的22个主题中的12个主题,同时试题十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生物育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实验探究等。有的试题是就一个知识点的多角度、多方位考查,有的是多知识点、多层面考查,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检查了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2.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1)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提升了对理解能力、综合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交叉渗透,融合自然,如第2、4、30的Ⅰ小题、31题。特别是31题可谓立意独特,该题首先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引入试题,并将杂交育种、遗传图解的书写、遗传信息的翻译、酶的催化原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点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以图形表达信息,提升能力考查要求。生物8个试题中有4个题(第5、6、30题的Ⅰ小题、31题)涉及识图,30题的Ⅱ小题要求绘图。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图形信息的理解、提取、处理和图文转换能力。

(3)联系学科背景,突出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如第30题的Ⅱ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并将实验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用曲线表示。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中前后自身对照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该试题起点低,落点高,情境新,重视过程和方法,能力层次分明。

3.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体现

试题第1、3、5、30题分别涉及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荧光标记技术、基因敲除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试题体现新课程关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理念,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

三、答题情况分析

生物试题答识基本情况如下:选择题1~4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5、6两题则错误率较高,其中第6题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道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4分,总的难度系数在0.42左右。其中第30题的Ⅰ小题平均分为7.3分,难度系数为0.52,Ⅱ小题平均分为5.8分,难度系数为0.48,零分率为12.5%,第31题平均分为6.7分,难度系数为0.37,零分率为24%。据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1)语言表达能力差,生物术语使用不规范。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语意不清,词不达意,不能完整、准确、清楚地表达实验步骤,生物用语主观性、随意性大。如将“细胞分裂间期”答成“细胞繁殖期”,“DNA复制”答成“复制DNA”等。

(2)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5题关于荧光标记法反映细胞膜蛋白和脂质的流动性本是一个经典实验,但有些学生却不清楚荧光染料只是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并没有发生跨膜运输这一基础知识,错误认为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又如第31题的第(3)小题,要求“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许多同学答案为“基因越多,酶越多,H2S越多”,不能从现象中分析提炼出本质的结论: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

(3)理解并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6题,答题时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对图形中同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个体数量前后变化的比较上,没有将“影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生态学基础知识同图形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答案。

(4)不能根据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应变答题,思维的敏捷性不够。如第30题Ⅱ小题的试验设计,明确要求“答题时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但很多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分组实验进行,没有及时判断出该试题要求“前后自身对照”。这也反映出审题能力差。

(5)面对新的信息,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低,思维的变通性差。如第31题,当“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这一新的信息出现时,许多学生对本试题感觉就一片茫然,至于“利用将B基因去除的B+B-雄性小鼠和正常小鼠,选育B-B-雄性小鼠”,更不知如何下手了。

四、高三教学启示

从今年的生物试题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给予我们高三复习教学颇多的启示。以下四点启示尤为重要:

1.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高三教学要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注重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三复习教学要依据新课程的能力要求,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能力、技能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坚持“创设课堂教学的思维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能力训练,多开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3.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的考查。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中,在加强教材实验复习的同时,要注重新情境下的实验设计训练。教师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感悟、总结实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培养学生选用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的能力,表达实验及其结果的能力。

4.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及生物术语的规范使用

篇3:高考理综卷中“电化学”考点研析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例1】 (2012·北京)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 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右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 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

点评:此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知识。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和反应特点, 该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式为2CO2+2H2O=2HCOOH+O2↑, 故其将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A对;根据氢离子的转移方向和电子转移的方向, 催化剂a表面发生反应:2H2O-4e-=4H++O2, 氧元素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B对;催化剂a表面产生氢离子, 酸性增强, C错;催化剂b表面发生反应:CO2+2H++2e-=HCOOH, D对。

二、原电池充放电工作原理的应用

【例2】 (2011·新课标卷)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 (OH) 2+2Ni (OH) 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 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Fe+2OH--2e-=Fe (OH) 2

C.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2e-=Ni2O3+3H2O

点评:本题以铁镍蓄电池为载体, 考查考生对充电电池的结构、电池充放电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解析: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 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放电时是原电池工作原理, 从总反应可以得出铁是还原剂, 失去电子, 做负极, 负极反应为:Fe+2OH--2e-=Fe (OH) 2;Ni2O3做氧化剂, 得到电子, 是正极, 因此, 选项AB正确。充电可看成是放电的逆反应即电解, 铁连到外电源的负极上作为电解池的阴极, Ni2O3连到外电源的正极上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所以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反应为:Fe (OH) 2+2e-=Fe+2OH-, 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2e-=Ni2O3+3H2O。因此, 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p H会升高, C不正确, D正确。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应用

【例3】 (2011·浙江理综, 10) 将Na 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 (a) 已被腐蚀而变暗, 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 (b) , 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 与b区的OH-形成Fe (OH) 2, 进一步氧化、脱水, 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 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 Cl溶液, 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点评:本题考查了钢铁的吸氧腐蚀知识。

解析:根据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可知液滴下铁为负极, 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液滴边缘氧气得电子与水化合生成氢氧根, OH-与Fe2+结合生成Fe (OH) 2, 进而生成Fe2O3·n H2O, 阴离子移向负极, A项错误, B项正确。铁为负极,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项错误;铁比铜活泼, 应为铁失电子:Fe-2e-=Fe2+, D项错误。

篇4:辽宁高考理综卷

2013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考生及老师们有感慨、有喜悦、有纠结、也有心酸,真可谓意犹未尽.尤其全国卷理综25题更是众多考生讨论的焦点.这道题考查的内容覆盖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5三个模块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方法灵活多样,采用动力学大门的“三把金钥匙”——动量观点、能量观点、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都能解答出来.以下三种解法与各位共同商榷.

试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法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相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v1=a1t1,v1=v0+a2t1,式中v0=5 m/s、v1=1 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μ1+2μ2)mg=ma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μ1=0.20,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2μ2mg-f=ma2,假设f<μ1mg,则a1′=a2′,f=μ2mg>m1mg,与假设矛盾,故f=μ1mg.

由此可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等于a1;物块的v-t图象如图2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与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1=2×v212a1,

s2=v0+v12t1+v212a′21,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s=s2-s1,联立上述各式解得s=1.125 m.

解法二运用动量定理和v-t图象

(1)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分别v0=5 m/s、v1=1 m/s,由动量定理得

对物块:μ1mgt1=mv1,

对木板:-(μ1+2μ2)mgt1=mv1-mv0,

联立解得μ1=0.20,

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由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木板加速度大小比t1时刻前小,由动量定理得

对物块:-μ1mgt1′=0-mv1,

对木板:-(2μ2mg-μ1mg)t2′=0-mv1,

联立解得t1′=0.5 s,t2′=0.25 s.

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等于0.5 s前后两v-t图象“面积差”(图中阴影部分)之差.即

前0.5 s面积差:

s1=[12(1+5)×0.5-12×0.5×1] m=1.25 m.

0.5 s后面积差:

s2=[12×0.5×1-12×0.25×1] m=0.125 m.

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s1-s2=1.125 m.

解法三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运动学公式

(1)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分别v0=5 m/s、v1=1 m/s,由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得μ1mgs1=12mv21,

对物块:s1=12v1t1,

对木板:-(μ1mg+2μ2mg)s2=12mv21-12mv20,

s2=12(v0+v1)t1,

联立得s1=0.25 m,μ1=0.20;

s2=1.5 m,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由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木板加速度大小比t1时刻前小,由动量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得

对物块:-μ1mgt1′=0-mv1,s1′=12v1t1′,

对木板:-(2μ2mg-μ1mg)t2′=0-mv1,s2′=12v1t2′,

联立解得t1′=0.5 s,s1′=0.25 m;

t2′=0.25 s,s2′=0.125 m.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s2+s2′)-(s1+s1′)=1.125 m.·中学生·

篇5:辽宁高考理综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答案:BD 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V和5.3A B.380V和9.1A C.240V和5.3A D.240V和9.1A 答案:B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应为 A.B.答案:C

C.D.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答案:A 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B.C.D.答案:A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5分)

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_mm。

答案:0.010;6.870;6.860 23.(10分)

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中D为位于纸面内的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两侧边竖直且等长;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箱;A为电流表;S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m1。

③闭合开关S,调节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D________;然后读出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___。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B=_________。(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2)重新处于平衡状态;电流表的示数I;此时细沙的质量m2;D的底边长度l;

(3)

(4)m2>m1

24.(14分)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解:(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 Fcosθ+mg=N ①

Fsinθ=f ②

式中N和f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 f=μN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④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Fsinθ≤λN⑤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式得⑥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当F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25.(18分)

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现将磁场换为平等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

⑧ 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a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b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r,由牛顿

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式中v为粒子在a点的速度。

过b点和O点作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c和d点。由几何关系知,线段的两条半径(未画出)围成一正方形。因此

和过a、b两点的轨迹圆弧设有几何关系得③

联立②③④式得

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qE=ma ⑥

粒子在电场方向和直线方向所走的距离均为r,有运动学公式得

r=vt

式中t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联立①⑤⑥⑦⑧式得

(二)选考题: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答案:ACE

(2)(9分)如图,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C的水槽中,B的容积是A的3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隔开。A内为真空,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mm。打开阀门S,整个系统稳定后,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6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解:(i)在打开阀门S前,两水槽水温均为T0=273K。设玻璃泡B中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B,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为pC,依题意有p1=pC+Δp①

式中Δp=60mmHg。打开阀门S后,两水槽水温仍为T0,设玻璃泡B中气体的压强为pB。依题意,有pA=pC

玻璃泡A和B中气体的体积为

V2=VA+VB

③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 VB =pBV

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ii)当右侧水槽的水温加热至T′时,U形管左右水银柱高度差为Δp。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为pc′=pa+Δp⑥

玻璃泡C的气体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理得联立②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364 K

⑧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30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该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_______(填“正向”或“负向”)。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0m,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m。

答案:正向;0.8

(2)(9分)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解: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

①,求镀膜的面积与式中,n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θ,α是折射角。

现假设A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意,在A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 ②

设线段OA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A,由几何关系有

式中a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有①②③式得④

由题给数据得 ⑤

由题意,上表面所镀的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A的圆。所求的镀膜面积S′与玻璃立方体的表面积S之比为⑥

由⑤⑥式得⑦

35.[物理——选修3-5](15分)

4(1)(6分)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式中x是234某种粒子。已知:1、1、2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答案:0(或中子),17.6

(2)(9分)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i)两球a、b的质量之比;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解:(i)设球b的质量为m2,细线长为L,球b下落至最低点,但未与球a相碰时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式中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设球a的质量为m1;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为v′,以向左为正。有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两球共同向左运动到最高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③式得

代入数据得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

联立①⑥式,Q与碰前球b的最大动能Ek(Ek=)之比为

⑦ 联立⑤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篇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9.(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10.(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1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摘自《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1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1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答案:C 考查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题干材料中的叙述正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的主要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并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人会议,在铲除氏族贵族势力的同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最后完成。

涉及知识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考查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答案:A 难度:A 考查点:三公九卿 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涉及知识点:三公九卿

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答案:B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难度:C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解析: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涉及知识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难度:C 考查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臵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臵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涉及知识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涉及知识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答案:D 难度:C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解析: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涉及知识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从建立新政权、废除旧制度、结束无产阶级遭受的奴役可以看出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从结束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可以看出这个政权带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方面,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只有巴黎公社起义这一选项。A项里昂工人起义并没有建立政权,B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权,D项二月革命后俄国仍参加一战,也不符合题意。涉及知识点: 巴黎公社革命

9.(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涉及知识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0.(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难度:B 考查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从时间上看,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是1994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符合题干中的60周年。从作用上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知识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难度:C 考查点:三大改造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涉及知识点:三大改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答案:

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难度:C 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涉及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1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难度:C 考查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⑴结合材料中西方以及日本变革而强大的事实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背景。⑵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材料一中三年对于三十年和三百年而言,太快;材料二中变法内容过于繁杂,很难一下实现,维新派内部意见不一致;材料三体现的是变法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变法失误的地方。

涉及知识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摘自《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答案:

⑴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⑵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难度:C 考查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解析:⑴所谓“不虞匱乏的自由”就是生活上面所需不虞匱乏,展現出基本的民生实力,“不虞恐惧的自由”就是要通过减少军队的数量来减少威胁自由的力量。⑵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毛泽东所说的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正是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组织答案。

涉及知识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1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答案:

⑴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⑵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难度:未设臵 考查点:暂无 解析:

⑴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⑵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涉及知识点: 暂无

1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答案:

⑴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⑵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度:C 考查点:牛顿、爱因斯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解析:

⑴牛顿(1643—1727)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列举两位影响牛顿的“巨人”:牛顿以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笛卡尔的以太理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力学有阿基米得静力学和伽利略动力学,另外还有开普勒、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的光学知识等都符合题意。⑵对牛顿学说的影响,一方面,牛顿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艰巨的归纳和融会贯通,促进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另一方面,牛顿学说也存在着缺陷,如机械决定论。这从材料中就可以得出结论。涉及知识点:

上一篇:一年级的词语特为造句下一篇:档案库房安全防火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