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4-22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精选8篇)

篇1: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村小康化、农民富裕化、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信息在国际农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构建适应我县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体系,已成为增强我县农业竞争力的必要支撑条件。

一、来凤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悲的是来凤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几乎为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极大的影响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的闭塞,直接减缓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直接减少了老百姓经济收入。我县的农业信息机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几乎是没有,依托的是现有的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体系的架构现状可想而知有多欠缺。

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立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上联州,下系乡镇的农业信息体系没有形成,与各县市农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使得对农业信息的占有、分析、加工、预测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信息工作难以较好的开展。

2、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备和网站建设没有,更谈不上网

页制作、网站维护了,需得到建设和完善。

3、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不健全。我们仅有的就是各个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4、影响了我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农业信息机构、队伍的建设,就不能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及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更主要不能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急需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业增收和农业增效。

5、我们已滞后于老百姓的信息化意识。现实农村有很多的老百姓都会在电视、电脑上去看、去搜索他们所要的信息和技术。而我们连一个网站,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信息的平台都没有。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农业信息化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加速政府职能和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要有紧迫感,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重视信息机构建设,充实配备信息人员。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投资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

及部门扶持立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围绕搞好信息发布与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农业信息工作保障基金,确保必要的运行经费。多方筹资加强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发展壮大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组织,切实为“三农”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

3、完善制度,科学运行

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发布标准及分析预测制度,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责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全县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高效运转;建好用活“来凤农业信息网站”。有严格的信息更新、发布制度,突出地方信息,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动态等采集、整理、发布信息。确保信息有效传播,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高效运转。

4、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

推进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设施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建立农业信息技术队伍,加强农业信息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很重要。不仅要加强信息人员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要他们懂得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政策法规,并具有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写作能力。

5、切实抓好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作

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州局信息网络为中心,依托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一站通),因地制宜,找准农业信息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好农村信息服务延伸工作。逐步解决我县农业信息服务问题。

6、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的方法

创办专门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机构,由县、乡信息服务站与县、乡农技部门组成,利用现有的传统和现代媒体,借助在农村具有较高普及率的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采取电话语音信息服务、专家坐席解答、农民上门咨询和农技人员主动下乡服务方式,为农民增收做贡献。

7、依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切实开展好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工作

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比较近,利益关系比较突出的组织和中介,也是传递农产品信息的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市场信息,而且因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性还会影响市场信息。因此,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来说,农业龙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业信息系统中入网的企业越多,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越强。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是市场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因此,应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组织,主动深入企业搞好服务做好宣传,特别是在企业网站制作和宣传上、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计算机应用、信息发布、查寻培训上下功夫,增强他们对农业信息的应用水平,引导他们入网建站,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真正为促进“三农”服务工作发挥作用。

篇2: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篇3: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1.1 广西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1999年2月, 广西农业信息网开通运行, 标志着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截至目前, 广西已基本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的计算机信息联网,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广西“三农”科技服务网、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业科技信息网、广西兴农网以及广西农业网等为主的自治区级农业信息平台。到2003年, 由南宁红土地信息网、桂林农业信息港、柳州农业信息网等14个地市级农业专业网站, 80多个县 (市、区) 农业信息平台, 515个乡 (镇) 农业信息服务站组成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已基本建成。

1.2 站点的分类构成

通过使用百度、Google、雅虎等国内外著名搜索引擎对广西涉农网站进行搜索, 结合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农业网站数据库 (以下简称“农业网站数据库”, 域名:www.agri.gov.cn) 中广西网站的数据, 经过数据查重、去重、整理等过程后, 截至2009年2月1日共收集到广西涉农网站139个。

通过对数据分析, 发现广西农业网站主办者大体分成三类:一是各级农业政府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二是农业科研和教育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三是涉农企业建立的信息网站。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广西农业政府部门对农业网站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占广西农业信息网站总数的66%, 涉农企业所建立的网站占24%, 而科研机构仅占广西农业信息网站总数的9%, 其他自有组织所主办的网站仅占1%。

1.3 农业信息网站板块内容构成

在所调查的涉农网站中, 广西农业信息网站在网站栏目设置上有明显的趋同现象, 大多数网站一般由以下板块构成:①本地农业概况;②政府部门介绍、政务公开和政策法规;③农业新闻或农业动态;④农业实用技术;⑤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供求信息;⑥农产品市场动态或市场行情;⑦招商引资项目发布。

客观来说, 本地农业概况、政府部门介绍、新闻或农业动态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等栏目, 都是为农业政府部门或者涉农科研单位做宣传服务的, 而一些涉农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以及公司介绍, 大部分也是为本公司及其产品做宣传;农业实用技术栏目是对农业生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只有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供求信息及市场行情是面向市场, 为农业市场服务, 据调查统计这两个栏目作用最显著 (点击率最高) 。

“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栏目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 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栏目既适应了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互联网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的优势, 起到了信息沟通的作用, 与李文信等提出的“建立健全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观点相一致。

2 存在的问题

2.1 网站面孔雷同, 信息资源规模小

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木薯、甘蔗种植基地, 两大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极具区域特色。然而从全国范围所建设的区域性网站来看, 广西区大部分涉农网站面孔趋于雷同, 内容泛泛, 信息重复率高, 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 许多信息浅尝辄止, 有用的、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缺乏, 无效链接多, 未能突出区域特色。此外, 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及数量较多, 但大多规模较小, 有些数据库只有几百条信息, 甚至几十条, 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

2.2 网站的盈利问题

在所调查的农业信息网站中, 绝大多数网站信息是以免费形式提供给用户的。网站提供免费信息和服务不利于网站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网站尤其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网站在后期维护成本投入上的乏力, 已成为大量网站荒废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农业信息网站发展的困境中, 后续投入不足问题尤其突出。

2.3 用户需求不明确, 网站建设缺乏针对性

农业网站真正的使用者, 除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外, 更主要的对象应该是广大农民。然而, 很多网站的建设只是毫无创新的复制, 或者就是闭门造车, 没有明确针对哪个群体的用户, 更不用说具体详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2.4 信息更新慢, 时效性差, 科研单位网站缺少专业特点

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站, 过时的信息较多, 更新较慢。而且, 由于人力和财力所限, 维护网站时, 不论是网站信息的内容和来源, 都有所限制。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的信息缺乏, 发布信息的深度也明显不足。科研机构所创办的涉农网站所占的比例较少, 而且这些站点所提供的农业科技相关的专业信息也较少。

2.5 农业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逐步建成, 一方面使广西农业和东盟国家农业优势互补, 有利于广西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又使广西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广西农产品网上大规模宣传促销始于2003年6月启动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网上展销洽谈会, 2004~2009年间, 逐年完善网上展销洽谈会软件, 逐步充实内容, 提供了产品展示、产品查询、供求发布、网上交流等功能。虽然广西农业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是笔者通过对广西涉农网站进行点击查看, 发现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网站较少, 大多数网站只是简单地提供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功能, 仍处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

3 对策和建议

3.1 涉农网站资源的整合与协调

目前的涉农网站仍处于以网络内容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 网站建设的技术含量低, 可模仿性强。一旦各级部门意识到互联网在促进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就难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各级农业部门要对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做出总体规划, 充分利用整个国家信息化进程加快的机遇和公共设施条件, 加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实现在发展农业信息网站过程中的合理分工和协调互补, 减少重复建设, 降低运作成本。此外, 严格执行国家农业信息分布和分类编码的标准和规范, 运用信息标准化技术实现信息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达到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共享与传播。

3.2 明确用户群体, 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在建设网站之前, 必须明确网站所面向的用户群体, 认真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工作, 掌握本网站的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 如所从事的行业特点, 受教育的程度及知识技能状况, 收入水平及经济承受能力, 所需信息的范围、种类、深度、频度等。而且, 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调研要经常化、制度化, 为网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依据。

3.3 农业信息网站的宣传推广

农业信息网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件商品, 一个农业信息网站建立起来后, 很多创办网站的单位忽视了网站的宣传工作, 让其淹没在站点的海洋里。如何在众多的农业类网站中脱颖而出, 最关键的一点是让用户和潜在用户发现它。为了达到此目的, 可综合利用行政、市场和网络的作用, 在非网络媒体上做广告, 在各大搜索引擎登录自己的站点便于搜索, 强化公关宣传意识,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宣传网站等方法, 使网站在最短的时间内广为人知, 大幅度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和知名度。

3.4 加强农业信息网站核心技术的研究

组织相关机构进行农业信息网站核心技术的研究, 如专业信息网络化传输、分布式专家网络服务的组织形式、专业信息数据库和文本、图片和图形等信息的采集与保存技术等。尤其应加强对跨平台农业专业数据库系统、专业信息媒体表达、远程诊断系统等的研究, 为农业使用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高质量的农业信息, 提高广西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水平。

3.5 建立农业网站商业化运行机制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广西的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以政府为主, 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运营维护。然而, 农业网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逐步建立商业化运行机制, 因为任何一个网站仅依靠有限的行政拨款, 其发展和生存空间必然受到制约。在网站的运行进入正轨后, 随着网站的知名度和访问量的提高, 可吸引相关企业或实体参与网站建设, 争取社会各界融资。利用外来投资加速网站建设与维护, 进行适合国情的电子商务的运作尝试, 重点解决网站长期运行的维持开支与电子商务经营的筹资途径, 寻求网站经营利润,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只有这样, 农业信息网站才能持久生存。

参考文献

[1]李祖培.广西农业信息化十年 (1999~2009) 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7) :932-936.

[2]韦志扬, 梁贤, 张进忠.广西农业信息服务方式现状分析.广西农业科学, 2006, 37 (5) :617~621.

[3]杨晓蓉, 贾善刚, 赵英杰.我国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与评价.计算机与农业, 2003, (9) :18~19.

[4]王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与网站建设的对策建议.农业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49~54.

[5]李文信, 陆玉英, 阮经宙, 覃斯华.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及措施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38 (2) :209-211.

[6]陆宇明, 梁贤, 卢庆南.广西生物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38 (6) :691-693.

[7]蒋玉梅.关于促进桂林市农民增收的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7) :953-956.

[8]樊端成.“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与广西新农业体系基本框架[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38 (1) :101-104.

[9]薛初霞, 黄晓刚.贺州市八步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5) :602-604.

篇4: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来凤山;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资源

引言:

森林公园是以面积较大的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进行建设的公园,它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备多种功能,属于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提供旅游服务为辅的文化活动经营管理区域。下面本文以以云南省腾冲市境内的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环境,并探寻其资源发展策略。

一、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及构成

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我国云南省西部地区的腾冲市腾冲坝区边缘,它是一座特大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约为1656.2h㎡,由五个互不相连的景区组合而成,处于中心区的是来凤山历史文化景区,周围四个景区分别是位于腾越镇的宝峰寺宗教文化景区、位于县南芒棒乡城河村的鸡素洼红花油茶景区、位于县东北海乡盈河村的盈河野营景区以及位于县南蒲川乡龙塘村的山心老箐自驾游景区。

二、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自然条件分析

腾冲市的地质环境非常特殊,整个境内的断裂带较为发育,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全县的山脉由三条南北向的断裂带构成,河流则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生代火山岩带,其南北范围约为660k㎡。腾冲市全县的地貌骨架是因燕山运动期地壳隆起后形成的,其中南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北部为高中山峡谷区、中部为火山熔岩台地,来凤山森林公园处于中部的火山熔岩台地,公园的地貌由山地和丘陵组合而成。

(二)生物资源分析

来凤山森林公园中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植被有4种类型、9个群系,有三种国家Ⅰ级、七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除此之外还有五种省级保护树种,来凤山与宝峰寺等景区中,有着大量百年以上的名木古树。由于森林公园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型哺乳动物比较稀少,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较多。

(三)水文条件分析

腾冲市的水系主要沿着断裂带发育,全县内的河川径流面积约为5698k㎡,平均每年产水量约为81.26亿m2。来凤山森林公园范围内有两大流域,即龙川江和大盈江,前者的径流面积约为3585.2k㎡,流经10余个乡镇;后者的径流面积约为2104.8k㎡,流经5个乡镇。

(四)气候条件分析

由于腾冲市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地,从而使其气候特点非常明显,即低纬度山地西部季风气候,年均温度为19.8℃,极端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0.5℃和-4.2℃,多年平均日照约为2152.8小时,年均降水量约为1469mm,年均蒸发量约为1575mm,相对湿度79%,年均风速1.5m/s,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来凤山冬季的温度要比腾冲市城高出3-4℃左右,这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五)土壤条件分析

腾冲市境内的土壤具有非常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其中海拔1400m以下为红壤土,海拔1400-1800m为黄红壤土。来凤山森林公园以黄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层较深且厚,质地比较疏松,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约为6-7%。

三、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发展分析

(一)地理资源分析和发展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升,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人选择到森林公园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因此,来凤山森林公园可以借助自身所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和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各种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旅游需要。如可以利用盈河景区和山心老箐景区发展自驾游和露宿野营等旅游项目,同时借助来凤山历史文化景区的优势,发展亲子游等旅游项目,当家长领着孩子在景区内观光游览时,除了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之外,还可以借助历史文化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游玩与教育的双重目的。此外,我国社会已经日趋老龄化,老年人的比例大幅度增多,森林公园有着较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是老年人康体度假最佳的选择。为满足老年人的旅游需要,可以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候鸟式”养老旅游项目,这将会受到更多老年人的青睐。

(二)客源的分析和发展

为了推动来凤山森林公园的客源发展,可重点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1.加大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可将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发展契机,加大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向人们传播森林文化理念,借助宣传栏、标志牌、宣傳标语等方式,不断向人们渗透森林文化,并将之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宣传效果,为森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快生态文化载体的建设速度。可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如下内容上:生态文化广场、宣教中心、生态文化林等等。通过这些具有生态特征的文化载体的建设,将来凤山森林公园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健全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森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加大对森林文化的研究力度,建立并健全生态文明道德规范,以此来提升广大游客的森林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生态保护与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园林景观资源的分析和发展

在发展园林景观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风景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相关的规划,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由于来凤山内的植被极为丰富,加之山中的景色优美秀丽,可将其发展成为城市气候的调节器和市民游客的天然氧吧,游客到此后能够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的接触,远离喧嚣的闹市,真真正正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将来凤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一个供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登高览胜、感受腾冲生态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游览胜地。

3.可在各个景区分别设置一处餐饮服务部,为游客提供当地的特色小吃和零食,服务部的面积可根据各景区面积而定。

4.娱乐设施及各类活动项目的设置应当体现出森林公园的特色,既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又要文明健康,力争做到新、奇、特,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可按照森林公园的地形条件,并结合园区内现有的设备设施,因地制宜布设游乐项目,所有项目均不得破坏园区内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可在来凤山景区新建儿童游乐园和娱乐室,以当地的民居风格对建筑进行外部装饰,同时,在山心老箐景区内新建一处休闲娱乐室和茶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境内的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其地理位置与构成情况的基础上,从自然条件、生物资源、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几点促进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发展的策略。腾冲县作为云南省重要的一个旅游城市,该县的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又是五大景区之一,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应当加以有效的利用,同时,要与周围其它几大景区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做强,从而使腾冲真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王晓亮.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4):55-58.

[2]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5):77-79.

[3]卢双珍.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2(5):86-89.

[4]上官慧军.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策略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74-77

[5]叶伦寿,叶坚.森林公园森林生态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11):121-124

篇5: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枣阳市农业局)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围绕农民生产经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等方面,其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户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将信息化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

我市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效促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手段的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和综合管理水平。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应对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信息指导服务,组织引导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科技发展趋向和

市场动态,提高信息农业的竞争能力,是应对与世界接轨带来的挑战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统一的规划管理

我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在政策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发展规划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指导及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科技、农业、水利、气象及企事业单位因受体制的影响,各自都设有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网络模块构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协调和资源共享,造成了低重复性建设,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统一整体布局。二是从网站建设规模情况来看,在全国百强农业网站中,政府网站35家,行业网站32 家,二者占67%,是农业网站的主导力量,并且多数集中在城市,而最贴近农村、最了解农民的基层网站,特别是乡村一级网站所占比例还不到 4%,使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市场动态及相关信息无法尽快在农村广大基层传播。三是在乡镇基层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标。多数乡镇政府基本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机构和稳定的专职人员,往往靠单位领导安排人员兼管或临时负责。

2、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导致农业信息产品供求的错位。一是不能准确掌握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帮助。二是基层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科技及市场原创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采集方法不够科学,对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

3、农民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淡薄,制约信息化发展

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据调查,我市经济较发达地区 40 岁以下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具初中学历的达到 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 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而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学历层次更低。加之对农民缺乏获取信息和 甄别信息能力的 培训,使农民失去了应用网络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应用能力,致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4、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和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一是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率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由于对农村信息人才重视不够,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上农村信息人员工作条件落后,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和信息人才队伍不稳定,也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应尽快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力度,将农村信息化建设资 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参与对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的投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持续发展。同时,接合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村特点,研究制订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2、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强化情报信息研究,优化信息采集手段。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科学布点、合理扩点、丰富信息来源,把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到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三是加快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和农业数据库建设。根据农业科研、生产和营销需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加快开发农村经济分析、预测预警、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及操作简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发布系统。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在建立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农民信息 技术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抓好典型示范。通过实际范例让农民感受到信息化的好处,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激发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并通过网络信息和市场引导,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整体提高农民分

析信息、判断信息、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不仅能享受农业信息所带来的利益,还要成为农业信息的提供者。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和扩大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只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扩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由科研院所、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和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信息服务 队伍。同时要重点在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农业示范园区中发展信息推广人员,使他们不仅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而且成为信息服务 的传播者。

篇6: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2、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农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和蔬菜等,其中种植小麦所占比例最大,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利润很低;水果投入产出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其产值差异大,年产值不等;蔬菜是短期作物,投入产出都比较高。

设施农业方面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方面投入比较大,档次比较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搞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水果、蔬菜立体栽培,节水灌溉和避雨栽培相结合,已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绿色农业是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已开发的产品有生态蔬菜、大棚蔬菜系列等,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又向市场供应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农民合作社形式和农民自发创业做得比较好的产业,该产业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附近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3存在的问题

3.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

国内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

3.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

现有的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

3.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普遍

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

3.4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

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价偏高。而郴州市的城镇居民因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了价格偏低、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因此,几个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品都是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对策

4.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灌溉设施、交通设施和相应的农贸、物流市场条件均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农民种、养、加工有条件,销售运输畅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政府要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4.2转变县乡(镇)领导干部职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县乡(镇)领导干部除行政管理事物性工作外,还要担当起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角色,要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服务于农

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竞争中。既可以避免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无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以县或乡为单位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根据地域特点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将产业做大做强,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解决农民入市难的问题。

4.3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与管理

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惠农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收益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解决农技员的生存后顾之忧,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促使每位技术员都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建立健全农技员的业绩考核与其技术推广效益挂钩的管理制度。

篇7: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的一个新方向。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的突出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走多层次、多形式的路子。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开展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冷链运输

一、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税务、海关、邮电、交通、化工等行业,加上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

有数据显示,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装电子商务目前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17%;而3C产品电商占总零售约为15%;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电商行业几乎最后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产业周期漫长,标准化很低,信任度不够,流通和保质不易;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

二、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健全

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台有顺丰优选、易果。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了40%。这和中国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很显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当然高客单价才能获利,而高客单价意味着高端人群,而打动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进口食品。

2、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电商的物流提货成本,能够发现,假设客单价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较服装电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让农产品电商相比较传统的超市分销模式变得缺少竞争力。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国冷链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以下的数据,日本有冷藏车32万台,约400人/辆;美国有冷藏车60万台,约500人/辆;中国有冷藏车约4万台,按照美日标准,中国至少应300万辆;由于冷链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据统计,中国果蔬损耗率25%~30%/年,年损失800亿,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

3、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目标客户,并实现销售、获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目前还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动

互联网等各类进行电子商务的渠道和方式;但电子商务无法解决线下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如何对广告宣传产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机?是否真的没用化学物质保鲜储存?如淘宝网给其他的电商产品有相对比较强的控制力来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如果买到假货可以由淘宝先赔钱等。但农产品淘宝很难解决信任问题。目前淘宝做的“特色中国”频道,实际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销售食品的店铺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组合,即导购。但任何一个地标特产,都有无数店在卖,消费者很难鉴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高品质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完全不够。

4、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我国涉农网站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网站集中度不均衡。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在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40%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还不到4%;第二,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特别是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过分强调信息服务功能,而相对忽视网站的商务功能的拓展,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第三,信息发布、传输滞后。涉农网站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并进行更新维护,更新周期长;第四,网站内容缺乏行业和区域特色,时效性和服务性不足,而且利用程度低。缺乏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不解决本地农民的实际需要,信息的价值和传输效率与农民需求和实际运用脱节;第五,涉农网站建设水平低,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户定位不够明确,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网上信息不够开放

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常发生,这就急需政府部门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法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2、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进程

地域的限制决定了依靠传统市场模式无法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此,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用电子信息聚集贸易主体和交易信息,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并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加强财政支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体系,鼓励县乡政府建立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吸纳通信运营商以及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农村

市场。其次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业电子商业协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再次,正确引导舆论。

4、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区物流配送组织和载体,即配送中心,连接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立地区内、城区内配送网络。地区内、城市内的配送网络是单层次的平面网络,在城区内,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购订货、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分拣、加工、补货、配货、配装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连接城乡市场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使一些易腐烂的农产品得到保鲜。

5、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完善C2B、O2O电商模式。

6、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教育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

7、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 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 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

四、总结

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助力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贸易中因信息不对成、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地理限制等引起的种种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沈阳理工大学,王敏、金敏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6(7)

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巩敏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篇8:金湖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江苏金湖

1 基本情况

1.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1999年在金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原信息站的基础上, 成立了金湖县农业信息中心, 负责全县农业信息化工作。中心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4名, 本科学历4名, 大专学历1名。2006年, 通过“四电一站”项目建设, 建成“六有”的标准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1个。2008年, 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 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中心, 建成符合“五个一”标准的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50个, 由此金湖县的“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初显雏形。2012年, “村综合信息服务站”项目的实施, 使全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全县117个行政村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

1.2 网络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金湖农业信息网是江苏最早开办的县级农业网站之一, 自2000年开通以来, 点击量与日俱增, 在宣传金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湖农业信息网也多次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农业网站”“优秀县级农业政务网站”。2005年, 组建了系统内与互联网相联相通的20个终端内网, 极大地保证了系统内各科、站、室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实现信息数据交换。上网业务在85%以上, 为全县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支持。2007年, 在江苏举办的乡镇农业信息大联播活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二级农业网站, 二级网站建立率达100%, 其中陈桥镇农业网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乡镇农业网站。

1.3 惠农短信、热线服务效果显著

2006年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热线以直接拨号查询、专家咨询、投诉举报等开展信息服务。2010年利用江苏省农委“12316”惠农短信系统平台, 发展农业市场主体短信用户2 900户, 并安排专职人员, 按照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信息需求, 将信息分为13大类74小类, 年采编各类技术信息305条, 受益用户达95.5万人次。2014年, 根据农业部要求, 率先实施“12316”标准化改造升级即“12316”云呼叫平台建设, 新增移动座席145个, 117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全部实现“12316”免费专线, 电信宽带上网、无线WIFI覆盖, 农技宝千元智能手机1部, 2年运行费用全免。有效地改变了移动、电信、联通用户不能同时呼入的状况, 扩大了“12316”热线电话服务覆盖率。

1.4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深入开展

2014年,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统一部署, 金湖县积极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整体推进县工作。建成集信息服务、上网购销、产品集散、互联网金融、培训指导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益农信息社117个, 与中国电信、京东江苏代理商南京分点渠道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合作协议, 通过近1年的试点, 基本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1.5 农产品电子商务有了新气象

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构建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途径。由江苏嘉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特色中国———淮安馆项目在金湖县启动实施。建成后将对全市如“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7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进行网络推广营销[1]。以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微店新型网络销售模式在金湖县开花结果。

1.6 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推广

先后扶持建成以江苏省金湖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省金湖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金湖县天华牧业有限公司、金湖县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主要用于动植物生长环节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远程视频调度等领域[2,3]。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金湖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对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与发达地区相比, 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业信息网络专业性人才缺乏;三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 关键性设备技术含量不高且价格较高, 大面积推广有一定难度。

3 对策

3.1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一是制定本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完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各方资源, 避免各自为阵的信息重复建设, 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三是鼓励支持科研院校、通信服务单位、有实力的运营企业参与农业信息服务。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公益项目, 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信息方面的软硬件更新, 还要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多级网络的运行、维护。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在电信、移动、联通降低宽带上网费用的同时加速光纤入村入户;二是扩大家电乡下乡中的手机、计算机补贴品种, 提高补贴资金。

3.4 拓宽信息员队伍

信息员队伍决定信息服务能力。现有的信息员队伍多由农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村官担任, 大学生村官是较为理想的信息员, 但其流动性大, 不利于信息队伍的管理。可在农村经纪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商超店主等中选择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计算机网络设备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

3.5 加大信息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期, 将信息员的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 使其常态化[4,5]。

参考文献

[1]赵霞, 吴建强, 杜永林, 等.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 2011 (8) :11-13.

[2]董越勇, 朱莹, 陶忠良.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J].浙江农业, 2010, 22 (5) :691-692.

[3]刘晴.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宾:黑龙江大学, 2013.

[4]张雪艳.宿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10.

上一篇:黑龙江大学通识读书下一篇:甸中村委会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