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24-04-11

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精选6篇)

篇1: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11年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智慧技能:是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2、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的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4、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或理解。

5、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与环境,它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由使用者所控制,通过提供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工具和训练,通过尽可能地降低任务的复杂程度,以有助于一个组织在减少训练花费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和绩效。

二、简答题(共6小题,共50分)

1、什么是程序教学?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6分)

答: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有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序教学;CAI等。1.积极反应原则

2.小步子原则

3.即时反馈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http://baike.baidu.com/view/183343.htm(基本原则讲解)

2、请说明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9分)

答: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布鲁姆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

(一)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回忆。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转换、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它们是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学习领域:

1、感知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3、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常要分析哪些学习者特征?如何获取这些特征?(8分)

答: 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

1 2011年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4、加涅根据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提出著名的九段教学法。请对其内容分进行简要说明。(9分)

答:(1)引起注意 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唤起和控制学习者注意。(2)阐述教学目标

教师让学生具体了解教学目标是什么,包括他们将要学会什么、会做什么,使学习者形成对学习的期望,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刺激回忆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指出学习新技能之前需要具备的先决知识和技能,以刺激学习者回忆学过剩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使学习者了解已有知识和技能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做好准备。(4)呈现刺激材料

教师通过呈现具有鲜明特征的新知识材料。向学生传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信息,促使他们有选择的感知所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领会程度,帮助他们同化新知识,以促使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并形成技能。(6)诱发学习行为

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作出真实反映,即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理解和保持所学的新知识,也便于教师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7)提供反馈

在学习者做出各种学习行为和反应后,教师及时让他学生知道学习结果,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解和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学生从教师那得到鼓励。既可以起强化作用也可以建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8)评价表现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与测试。促使学生进一步回忆和整合所学知识,并对学生学习表现作出价值判断。(9)促进记忆与迁移

教师采用间隔复习方式,增强学生对已习得的知识的保持,并采用提示策略,帮助学生把这些新知识贯穿到后续学习内容中去,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使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谈谈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8分)答案:(观点)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创新学习等。

6、请说明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再教育领域主要有哪几种应用形式?(10分)

答案: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虚拟学社【利用网上群体虚拟现实工具支持实时异时的学习交流】、虚拟教室【在网络撒谎能够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建的学习环境】、虚拟图书馆【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提供信息的场所】、虚拟校园【虚拟学习者赖以学习和活动的一种虚拟教学环境】。

三、论述题(共4题,共70分)

1、请对教育技术影响最大、最为直接的几种学习理论进行论述。(15分)(教育技术学导论24~25页)答:(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强化正确的反映。(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2、请设计开发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情境研究的教学资源,说明开发这个多媒体教学

2 2011年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软件的具体步骤和相应的工作。(15分)(本身文件夹里面的word)答案:(1)、项目定义【①软件题名②制作目的③使用对象④主要内容⑤组成部分】(2)、软件的教学设计

主要有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学目的确定、多媒体信息的选择、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3)、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

目录主体的显现方式、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间的跳转关系

(4)、软件的脚本编写

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用于描述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制作脚本是体现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的一形式。(5)、软件的数据准备

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数据(6)、软件的编辑

利用著作工具将各种数据进行编辑,编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7)、软件的试用与评价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分析软件本身对教学效果的影响(8)、软件产品的成型

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成产品、刻录成光盘进行推广使用。

3、什么是Bleng Learning?试以一门课为例,说明采用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20分)

答: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能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E-learning含义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4、请说明科学研究有哪些标志性特征?并请结合自身感兴趣的某一课题详细阐明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20分)

答案:特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研究课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科学研究以认识世界为目的、又因为要提供新的理论和信息)、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科学研究是要认识未知世界,认识人类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因而决定科学研究具有探索的性质)。过程---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开发【把设计好的方案转换为物理性形式的过程】、利用【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管理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字范畴】、评价【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篇2: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435年,著名建筑师阿尔伯蒂在下列哪一本专著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A.《建筑十书》

B.《绘画论》

C.《绘画透视学》

D.《建筑学》

2.造成中国和西方透视学研究之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作图步骤

B.表现材料

C.观察方法

D.艺术观点

3.人眼的视觉感应,大体可分为能觉范围、能辨范围和清晰范围,其中能辨范围指的是()

A.30度视域圈

B.45度视域圈

C.60度视域圈

D.90度视域圈

4.下列线条类型中,不属于原线的是()

A.直角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水平线

5.以下关于平行透视立方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唯一的消失点是心点

B.立方体侧面的边线向左右余点消失

C.立方体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D.立方体只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6.从形态的角度出发,人体骨骼可大体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

A.方骨

B.弯骨

C.不规则形骨

D.弧面骨

7.肩关节是由上臂的肱骨头和______的关节盂所组成。()

A.肩胛骨

B.颈椎

C.胸骨柄

D.锁骨

8.下肢小腿部分的骨骼,主要是胫骨和()

A.趾骨

B.腓骨

C.距骨

D.楔骨

9.人体骨骼肌由肌腹、肌腱或______组成。()

A.肌纤维

B.肌膜

C.肌原纤维

D.肌体

10.从比例关系看,下肢大腿部大约几个头长()

A.2个

B.2.5个

C.3个

D.1.5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学习透视学,就是要解决好物体______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

2.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是______,画面与基面的交线叫______。

3.人体骨骼共有______块,各骨端由软骨、韧带或______连接起来。

4.人面部表情肌的颧肌起自______,止于______,能牵拉口角向______。

5.脊柱是由______块颈椎,______块胸椎,5块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水平距点

2.平行透视(立方体)

四、作图、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根据已给的条件(顶视图)绘制透视效果图一幅(应保留作图辅助虚线

2.请按序号填写相应的骨骼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⑩()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比较教育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确将比较教育看作实证性科学的教育家是()

A.朱利安

B.萨德勒

C.康德尔

D.贝雷迪

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A.《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B.《比较教育》

C.《教育中的比较法》

D.《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3.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这种研究类型属于()

A.整体比较

B.局部比较

C.专题比较

D.总体比较

4.英国政府制定的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之中的法案是()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哈多报告

D.普洛登报告

5.1770年在法国创办面向4~7岁学前儿童的编织学校的是()

A.奥柏林

B.柯夏

C.凯果玛

D.德瑞

6.19世纪,法国政府曾颁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该政令的颁布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其颁布的时间是()

A.1833

B.1836

C.1881

D.1887

7.19世纪中期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巴乌利美

B.弗利托娜

C.瓦德切克

D.福禄贝尔

8.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主张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以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是()

A.功能论

B.学科论

C.情境论

D.知识论

9.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10.创办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并被看作是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的是()

A.伊莉莎白·皮博迪

B.玛格丽特·舒尔茨

C.欧文

D.希尔

11.1962年,苏联公布的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文件是()

A.《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B.《幼儿园规则》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幼儿园规程》

12.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

A.教学—训导模式

B.辅导—自主模式

C.教学—辅导模式

D.训导-自主模式

13.1876年,日本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

A.东京幼儿园

B.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

C.双叶幼儿园

D.大阪公立托儿所

14.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指南,即()

A.《幼儿园令》

B.《儿童福利法》

C.《保育大纲》

D.《儿童福利施行令》

15.在匈牙利教育史上,允许教会、宗教学校甚至个人开设和管理幼儿园、结束国家垄断教育机构的教育法令是()

A.1891年《幼儿园教育法》

B.1953年《幼儿教育法》

C.1985年《义务教育法》

D.1990年《教育法》

16.语言所是新西兰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组织基础是()

A.学校

B.社区

C.家庭

D.校外教育机构

17.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设立了()

A.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工作者协会

B.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C.幼儿教师学院

D.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委员会

18.8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报告,其中建议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的报告是()

A.《米德报告》

B.《皮克报告》

C.《5岁之前》

D.《霍克报告》

19.韩国政府制定并颁布《幼儿教育振兴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改名为“新村幼儿园”的时间是()

A.1981

B.1982

C.1985

D.1986

20.1938年南非召开了一次大型国际教育会议,大会的直接影响是在1939年成立了()

A.南非新教育研究基金会

B.南非教育研究联合会

C.南非学前教育研究基金会

D.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21.朝鲜在学前教育经费承担方面采取的方针是()

A.由国家和集体承担

B.由国家和个人承担

C.全部由国家承担

D.由国家、集体和个人承担

22.在下列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学前教育不属于公共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3.蒙台梭利主张在儿童自由的自我探索活动中,利用教具“控制错误”的特点,使儿童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种观点是对哪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发展?()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贝尔

D.洛克

2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是()

A.日常生活练习

B.感觉教育

C.数学教育

D.语言教育

25.以下有关方案教学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A.方案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B.方案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教学

C.方案教学是一种个别化教学

D.方案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

26.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教育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蒙台梭利

C.皮亚杰

D.福禄贝尔

27.海伊斯科普课程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幼儿教育方案之一。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

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C.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D.杜威的进步主义理论

28.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进步主义和行为主义

B.进步主义和建构主义

C.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

D.建构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

29.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曾提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30.被誉为“为儿童****拟订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的是()

A.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权利宣言

C.儿童权利公约

D.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幼儿凭证计划

32.福禄贝尔幼儿园

33.日本《学校教育法》

34.“有准备的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法**育学校的目标是什么?

36.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37.瑞吉欧幼教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启示。

38.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9.论述光谱方案的主要特点。

40.论述当代国外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理论及其模式。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

41.学前儿童该不该学奥数?

目前,全国中小学“奥数班”越来越受家长关注,并且日趋低龄化和功利化,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发展。为此,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相关措施,禁止举办“奥数班”。然而就在“叫停”还未见到显著成效之时,在少数城市“奥数班”却转而登堂入室走进了幼儿园。有些幼儿园竟也办起了“奥数班”,吸引了众多家长趋之若鹜。家长们给孩子报名,让孩子早点学“奥数”,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超前教育和训练,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奥数旋风”已经刮走了一些中小学生的童真,看来,学前儿童也将“在劫难逃”。对此,专家指出,学前儿童还没有真正学过数学,就一跃进行“奥数”培训,超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迫使儿童学习根本不能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犹如让刚刚学会坐的孩子去站立,让刚刚学会爬的孩子去奔跑,打乱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秩序,结果只能导致儿童“厌其苦”、“畏其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开发。

篇3: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一) 栏目设置概况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共转载了144篇文章, 与2010年相比较减少了了8篇。2011年共设栏目10个, 与2010年相同。其中常设栏目有8个, 分别为“关注”、“理论经纬”、“改革与发展”、“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农村职教”、“比较与借鉴”和“史海钩沉”;新增栏目2个, 分别为“异域采撷”和“理论研究”, 其中“异域采撷”仅在第九期中出现过;“理论研究” 仅在第十一期中出现过;“关注”和“高等职教”则为每期必设栏目 (见表1) 。

(二) 源杂志转载量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的144篇论文来源于40种学术期刊, 与2010年相比少了3种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排名前四位的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 共52篇, 占到论文总数的47%。另外, 《比较教育研究》 (京) 、《中国高教研究》 (京) 、《中国成人教育》 (济南) 这三种杂志的转载量明显增加, 《教育发展研究》 (沪) 、《教育与职业》 (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石家庄) 这三种杂志的转载量有所减少。

(三) 源杂志所在地

如图1所示, 从源杂志所在地来看, 北京 (50篇) 、南昌 (20篇) 、长春 (20篇) 、常州 (13篇) 、沈阳 (9篇) 、上海 (6篇) 、哈尔滨 (4篇) 、南京 (4篇) 、济南 (3篇) 、石家庄 (3篇) , 分别占总数的35%、14%、14%、10%、6%、4%、3%、3%、2%和2%。其他转载量在2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宁波、天津、太原和武汉, 转载1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重庆、无锡、金华和广州。

(四)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所转载的144篇论文中,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章有56篇, 占论文总数的39% (本文只统计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除了有2篇文章的作者所在单位不详, 大多数文章来自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类高校。来自教育研究机构的文章有26篇, 占论文总数的18%, 其中来自教育部的文章连续4年高居榜首;来自高校的文章共有113篇, 占论文总数的78%;其中来自师范院校的有34篇, 占论文总数的24%;来自普通高校的有35篇, 占论文总数的24%;来自高职院校的有44篇, 占论文总数的31%, 其他单位的有5篇, 占论文总数的3% (见表3) 。

(五) 源杂志所在栏目的分布情况

如表4所示, 源杂志转载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杂志所发表的文章内容涵盖比较广泛, 主要分布在“关注”、“理论经纬”、“改革与发展”、“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和“比较与借鉴”等六个栏目中。总体来看, 这六个栏目所包含的文章共130篇, 占论文总数的90%。其中“高等职教”的文章最多, 有33篇, 占总数的23%。

二、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一)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从2011年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 有90篇论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 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63%;采用文献法和统计法的各有14篇, 分别占总数的10%;采用比较法的有10篇, 占总数的7%;采用个案法的有9篇, 占总数的6%;采用调查法的有7篇, 占论文总数的5%。

(二) 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 其发展遵循一些其他教育所没有的规律, 这对职业教育研究提出了挑战。有学者从知识观念、道德养成、行动原则和主体精神等四个维度对现代性语境下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解读, 认为当前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逻辑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各项职业教育实践。充分认识现代性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特征, 对应对职业教育的诸多挑战及转向具有重要价值, 可以避免在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龚春蕾, 第七期) 。

职业教育也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高职本科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必然结果之一。有学者通过对国外高等本科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分析, 揭示出本科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高职本科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以及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提供现实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俞建伟, 第九期) 。也有学者从技术本科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的视角厘清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认为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徐涵, 杨科举, 第九期) 。

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专业学校发展的均衡性, 它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正处于从非均衡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有学者提出采取区域推进策略,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资源倾斜、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合作发展等策略, 提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马树超等, 第七期) 。也有学者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区域统筹发展的七大举措:基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足, 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基于服务“三农”的城乡携手共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职招生规模扩大;基于农业产业弱质性的中职免费培训制度;基于城乡收入差异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于统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基于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集团化办学 (曹晔, 第二期) 。

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首先, 应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 依托行业, 服务企业, 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 夯实基础, 工学结合, 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叶小明, 朱雪梅, 第九期) 。有学者为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 就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运行机制、长效机制、考核考评、学生就业、合作动机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加以比较研究。在培养目标方面, 各国虽然表述不尽相同, 但都揭示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要培养的首要的是有职业技能的人, 而这种技能和知识必须符合并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合作动机方面, 校企合作比较好的国家在合作动机问题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那就是政府、学校、企业都意识到也享受到了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利益, 对校企合作基本达成了共识。而我国的现实状况是, 大多数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想要去和“企”结合, 但又发现企业方不是很积极。这和我国职业教育学院式办学有关, 也和我国的企业发展状况有关 (明航, 第三期) 。在校企合作中, 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有解决企业用工、获得技术人才支持, 解决员工培训、引进先进技术与科研开发合作、赢得社会声誉、投机;校方的合作动机主要有解决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实习实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获得资源、投机。校企合作各方实现“双赢”与“共赢”的基础性条件首先在于合作伙伴的合理选择和合作动机的治理 (方向阳, 丁金珠, 第三期)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本身就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 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王振洪, 第十二期) 。有学者提出, 市场、 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机制的有效运作是现代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基础和保障。政府依据市场需求以及法律法规对校企有效合作进行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接收职业院校的实习学生, 吸纳企业未来的优秀员工, 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 要通过学校实习场所实习, 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祝士明, 张翠荣, 第十二期) 。

4.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

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是我国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学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以1998年至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 运用调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框架, 研究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在长期上不仅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并且正相关, 职业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王磊, 第十期) 。

在中职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 有学者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历史, 将中职资助制度划分为三个阶段:1952年至1982年, 人民助学金制度时期;1983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 人民助学金逐步退出, 以奖学金为主的资助制度建立;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中职资助体系建立。目前, 我国中职资助政策的范围逐步扩大, 标准有所提高, 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为主, 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刘红, 第二期)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供养器”的投入机制还相当不健全, 故而导致了中职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比例过低, 中职学生所承担的学费负担较重, 中职的教育投入在各地区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等问题, 对此, 政府应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其在中职教育投入机制中的角色拓宽中职教育投入渠道、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加以解决 (赵静, 沈有禄, 第五期) 。有学者沿用评价的研究范式构建了中职免费教育资源依附现象的一般分析框架, 借鉴Aldrich分析组织对环境依附的六个维度, 分析中职免费教育的资源依附现象,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 分别从政府和中职学校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方式,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逐步推进中职免费进程。

在高职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 有学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政策的分析, 在总结政策示范效应的同时, 指出了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瓶颈:经费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力量受到掣肘、学费所占高职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并在此基础上, 从提高政府的有效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吸引企业对高职教育投资、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途径扶持高职教育、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财政拨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魏真, 第五期) 。

5.职业教育质量研究

从内涵上讲,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一种相对质量, 是其满足顾客群预定标准的程度。从外延上讲,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 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是其“两翼”。从标准上讲, 内部质量与外部质量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 其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体现了两者的对立;在工学结合背景下, 两者逐步走向统一。从载体上讲,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提供服务的质量。从价值取向上看, 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内适质量与外适质量的“兼修” (唐林伟, 方华, 第七期) 。周建松在回顾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历史演变、高职教育发展机遇、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 包括以生为本的质量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特色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发展的质量观等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 从稳定规模、培养适需人才、办出特色、依托行业、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开放办学等方面阐释了构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的实现路径 (周建松, 第九期) 。周衍安认为, 已有高职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基本上是借鉴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果和理论研究, 没有从技术理论和人才结构理论等视角去研究质量问题, 没有从高职教育职业性的针对性角度去判断。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要从结构上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和特征, 以职业体系的要求去构建 (周衍安, 第二期) 。吴家礼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职业性”是其教学质量的核心特征,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学习模式等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是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面。强化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吴家礼, 第十一期) 。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是欧洲范围内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体系, 其为欧洲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质量保证过程、质量指标和监控程序。该框架不仅有利于提高欧盟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还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透明度, 提高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度。有学者借鉴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 认为我国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标准要适时调整, 职业教育质量保证要适当考虑差异性, 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充分体现民主性 (吴雪萍, 张科丽, 第八期) 。

6.职业教育德育文化研究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德育工作需要为职校生成才和发展强化服务工作, 在职校生中开展工作, 与职校生一起专心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把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 突出人本化思想建设, 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 加强人格化作风建设, 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 突显品牌化特色建设, 优化一体化体系建设, 推进法治化制度建设和注重科学化理论建设 (崔景贵, 第十期)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逐步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 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在这一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期间, 众多的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总结新经验、实施新办法, 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时代性, 也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刘宝民, 第十期) 。

职业教育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在我国的研究历史仅有短暂的十余年, 大致经历了溯源时期、定位时期、张力时期等三个阶段;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职业教育校园文化、职业教育外延文化、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文化诉求对职业教育体制构建的意义等五个方面, 未来职业教育文化学研究切入点会游走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研究内容将进一步细化, 对职业学校文化力和职业学校技能文化的研究将成为热点 (马美, 刘宏磊, 第一期) 。有学者认为, 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态建设相对落后, 主要是缺少区域性、地方性特色, 职业性、企业型和高等性特征不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 有学者探索基于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突显“文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形态建设, , 将校园文化形态建设与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 即区域性、职业性、高等性紧密融合, 融入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 (贾文胜, 第六期) 。

7.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

张祥兰依据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理论, 构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理论模型, 利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结构分析, 并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绩效模型具有多维结构, 由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和适应性绩效构成。任务绩效主要包含工作职责、教学效能、实践教学设计及社会服务;关系绩效包含师生关系、团队协作及企业关系维系;适应性绩效包含持续学习、压力调适、实践技能适应 (张祥兰, 第十二期) 。而提升“双师”素质是高职教师增强实践技能的重要路径, 也是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与行业一线的分离, “双师型”教师会存在行业专业能力发展的间断性困境。因此, 学校应将对职业情境下典型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作为职业准备的重点, 并通过校内教师与外聘行业人员相结合的方式, 完成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任务, 同时还需要从行业人才引进、教师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支持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 (王博, 庞学光, 第五期) 。

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目前,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着缺乏明确定位、共同愿景和有效激励机制等困境。高职院校尤其是专业层面需要从团队规划、目标集聚、强化激励机制、改进支持系统等方面,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 (邵建东, 第五期) 。

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研究也是当前职教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分析了赛博·赫拉考皮尔博士提出的芬兰职教教师综合能力结构, 包括核心领域、教学法领域、发展与研究领域, 并突出强调了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和专业实践发展等四大能力。该能力结构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李玲, 刘其晴, 第一期) 。

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不仅形成了完善的证书颁发程序, 而且在证书的标准要求上很有特色, 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证书获取呈递进的过程性设计, 采取开放型设计以适应不同能力特征的群体、证书标准要求突出强调工作经验和以课程学习为证书升级的重要条件 (徐国庆, 第六期) 。

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未来的走向

(一) 文化德育: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时代趋势

德育是一种文化的浸润, 文化是德育的本质维度。作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体精神, 文化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职业教育文化学研究也必将从一个俯仰皆宜的理论视角, 坚持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批判, 并与现实保持适当的距离, 使职业教育文化研究从“依附”走向“独立”。

(二) 非货币收益: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动向

把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指导思想,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学说也是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 传统的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资助制度、成本效益、投入与产出、货币收益率等展开的, 而极度缺乏对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方面的研究, 这样势必会造成对职业教育收益估算的偏差。教育不仅有货币收益, 而且有巨大的非货币收益, 对非货币收益的研究将成为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动向。

(三) 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抓手

职业技术教育不只看数量还要重质量,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等于职业教育不需要提高质量。任何不注重质量的教育都是不可持续的。从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2011年的研究来看, 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矛盾已从数量转向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成立独立的质量调查测评机构等将成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走向。

(四) 职教本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从本质上讲,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就业教育, 它被定义为将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而当前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逻辑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各项职业教育实践。但从2011年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来看, 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论和类型论之间的争辩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的深化, 对职业教育本质和职业教育类型的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得到阐释。

摘要:文章通过对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所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 回顾了这一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呈现的特点, 并对2012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宏观展望。

篇4:2011年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简述

关键词:中国广播 广播理论 理论研究

2011年,中国广播是在国家“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中国广播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新时期。这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拓展,与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结合得愈加紧密。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化发展与经营、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和较多的关注。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数字技术不断影响着媒介的生存环境和传播方式。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2011年是国务院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第二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借助新媒体衍生出一些新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形态。相关研究一致认为,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媒介融合为广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有学者就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出现多种衍生形式,如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广播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了用户对多形态信息传播的接受需求,传统广播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恰恰成就了广播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优势。研究指出,“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是广播媒体恒久不变的追求,它要求广播从业者以创优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将内容做好、节目做精。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广播将会以传统广播为主,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为辅的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向前推进,每一种广播形态都有其生存空间和受众市场,但不论形态如何衍变,坚持按广播的传播规律办广播,强化内容建设都是未来广播发展的第一要务。①

有研究者提出“内容为王是广播生存之本”,随着今后“内容”作为知识产权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内容仍然是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广播对抗新兴媒体的“重兵器”。如何生产出符合市场、技术、时代和群众需求的内容成为解决广播生存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广播受众用户化、收听碎片化与内容分众化的趋势,广播在内容生产上应充分体现个性化需求,培养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拓宽新媒体思路,让广播进入更为广泛的传播环节。②还有研究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信息及节目资源,建立媒体资料数据库与用户分析数据库,对音频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结构化入库,以满足多媒体受众对内容选择的需求。

二、广播产业化发展和经营研究

2011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配合国家近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国广播业置身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又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广播业依然面临着经济体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求破解良策。对此,有广播业者对广播产业化发展和经营管理进行了思考,相关研究一方面对产业本身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审视,另一方面对我国广播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研究指出,广播产业经营中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链短,延展性、辅助性业务弱,发展后劲不足,专题广告收入比重过大增加了经营风险,对外合作、资本运营手段少,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规模效应,广播电视横向联合呆滞,广播呈现弱化现象。在广播产业化过程中,事业产业切割不彻底,市场运营方面存在欠缺等。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目前传媒业的发展态势及政策环境,有研究者从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出突破发展瓶颈的设想和建议,即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产业发展理念,以政策为先导,以资源为基础,以机制为保障,通过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调整和资源业务整合,培育产业运营主体,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广播产业。③

广播经营研究涉及广播经营的宏观内容、发展策略、广播营销、品牌经营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广播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专业频率广播、推动广播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广播经营的重要策略。有业界研究者就以北京交通广播的品牌发展之路,对广播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思考,提出应利用媒体优势,扩大外延,形成产业链。研究指出,广播进行市场化经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其他产业是可以尝试的路径。在不改变主业的基础上,立体利用资源获得多重收益,利用媒体资源优势涉足其他领域,是一条值得探索但又要慎重尝试的道路。在整个媒体市场风云变幻的态势下,广播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夺得先机、拔得头筹,是需要不断认真求索的课题,需要当代广播人深入探讨、仔细论证,在总结经验教训和汲取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④

三、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

媒体的多元化战略是指通过新的产品和业务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使媒体的业务领域更加广泛的战略。伴随着传媒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广播业的市场行为越来越普遍,而多元化发展战略则成为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介格局下扬长避短、重塑优势、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广播多元化战略对广播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相关学者和业者也对这一发展战略进行了学理性的思考。

广播媒体开展多元化战略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多维度审视。有研究认为,广播媒体的多元化战略可以使多种业务同时开展,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为广播媒体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经营也有助于使广播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⑤媒体多元化经营的优越性在于能有效应对产业化带来的市场风险,争取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拓宽电台内的营利渠道。有研究者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多元化战略实践为例探讨提出,受众对接收信息的表现形式要求越来越全方位、多元化和个性化,广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实现内容资源的多媒体化传播,使广播内容以文本、图片、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出现。多元化的关键是资源优势,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媒体资产库,将数字版权系统、音频磁带库、新闻组员共享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其丰富的内容资源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

nlc202309011319

有广播业者结合中国交通广播2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研究指出,广播在整个社会媒介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但广播有自己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取决于广播对自身规律的认识和自身潜力的发掘,因此,应努力寻求广播节目新业态,突破局限,以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宽广播产业链,开拓广播营利新模式。⑥有学者结合手机广播发展模式进行学理性的思考指出,广播多元化战略是一个大方向,但不能丢掉广播原有的传播优势,多媒体或跨媒体发展是构建广播产业价值链的战略需要,同时在媒介融合中还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传播特性和差异化竞争优势。⑦

四、广播媒介批评研究

广播媒介批评作为媒介批评实践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对于促进广播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于构建完整的媒介批评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媒介批评繁荣发展的背后,广播媒介批评却呈现出一种相对低迷的发展态势,基于此,相关研究对广播媒介批评进行了深入剖析。

有学者指出,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相对低迷主要体现为批评的实践有限,既没有形成一定数量的批评规模,也没有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广播媒介批评理论本身的研究尚未得到有效展开,广播媒介批评研究的平台极其有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社会对广播的关注度降低,广播的社会功能被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时效性都不够,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研究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迷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清醒认识到我国广播行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发挥新闻与传播学术界的主观能动性以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促进广播媒介批评的规范化、常态化和职业化,保障广播媒介批评的充分性、及时性和针对性。⑧

有研究者从监视监听看媒介批评理论地位的角度出发,对媒介批评进行研究提出,新闻媒体在监督社会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被监督的对象,这种监督一是来自于上级和社会的监督,二是来自于自身的监督。研究结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监视监听工作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监视监听、收视收听、审读阅评等自身监督的手段,并将这些监督手段归入到媒介批评的理论范畴。⑨媒介批评对新闻媒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广播媒介批评对于广播媒介的价值也同样如此,只有充分正视广播媒介批评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广播媒介批评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推动广播媒介批评发展的进程,促进广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这正是广播媒介批评实践者们和研究者们当前的重要责任。

五、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的总结思考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程。全国广播战线积极投入到“走转改”活动中,相关学者和业界工作者对广播战线“走转改”活动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有广播学者指出,“走转改”贵在务实、内化与常态之道,深入社会、深入群众,锤炼队伍、改进报道,是媒体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从更深层次上讲,则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需要。⑩很多广播业者结合所在电台或频率开展的“走转改”实践进行了总结。有农村广播研究者认为,对于专业对农广播而言,“走转改”活动是解决从“已经在基层”到“更好在基层”的过程,是一次拓宽视野、完善报道能力的过程,也是一次提升对农广播宣传服务“三农”品质的过程,更是一次强化对农广播责任与使命的过程。对农广播要常年走在农村基层最前线,贴地皮、接地气,成为农民的贴心人,为农民办实事,给农民提供话语权,让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还有研究者指出,深入基层是锻炼队伍的最好方法,在基层实践中锻炼队伍,是探索办好对农广播的发展之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选取来自一线生活的题材,强调节目的服务性和针对性,善于使用群众的语言,为农民解决遇到的困难。

有研究者就全国交通广播“走转改”活动总结指出,全国交通广播不断创新报道手段和方式,开展各项相关主题活动,播发了大量来自交通一线的鲜活报道、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了交通广播的媒体形象,走基层是在“走转改”活动报道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了解交通一线的实际,更好地反映交通行业一线工作者的愿望、意见和呼声。此外,还有相关业者就各地广播电视台的“走转改”实践进行思考并认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回归本真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活动应该扩大覆盖面并常态化,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媒体的职责使命。

这一年的广播理论研究的重点除了上述几个重点问题之外,还涉及诸如广播人才、城市及地方广播、广播评论、广播节目主持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理论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理论研究成果则是广播实务前进的动力。

总结起来,2011年广播理论研究,其主要特点是:1.研究务实化,对现实实践有及时的策略和指导,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对广播本体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广播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研究形式多样化,传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专著仍然是这一时期广播研究成果体现的主要形式,各式各样的交流会、研讨会和学术讨论会等对广播研究发挥了作用。3.研究人才高端化,对广播理论的关注,更多的来自广播业界的高端人士,他们能从广播实务和理论紧密结合的视角对问题进行把握。

广播理论研究在取得了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既与广播的弱势地位有关,也与学术界对广播研究的忽视有关。1.学科建设的非系统性与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广播研究发展相对缓慢,学科建设长期处于非系统化的状态,在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下进行的广播学研究处于边缘化状态。2.广播理论研究相对迟缓,无法对变化迅猛的实务层面进行有效指导。 3.广播研究方法陈旧单一与研究层次浅近化,实证研究缺乏,内容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质化研究等方法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4.广播研究队伍理论素养整体上相对偏低,研究机构力量较为有限,对一些广播理论研究难点和盲点,还需要广播界给予更多的学理审视和理论剖析。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编辑:吕晓红)

篇5: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people like to celebrate western festivals.Even some yongsters are paying(1①)as great attention to Christmas(1②)as our Spring Festival.(2①)In addition, other western festivals, like April Fool’s day and Valentine’s Day, are very popular among Chinese people.(3)Many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Among them, relaxing and comfortable atmosphere from western festivals plays a critical role.(2②)Moreover,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begin to learn English,(4)which provides them with more chances(5)to be exposed to western culture and festivals.(2③)Besides, many businessmen desperately try to boost the atmosphere of foreign festivals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6)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our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western festibals will(7)bring some side effects.The popularity of western festivals(8)to some extent has influence our traditions.(2④)Therefore, I suggest that people should(9①)not(10)be immersed too much in the western festivals(9②)but ignor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点评

(1)意为“或...一样”,同级比较

(2)衔接词语使文章条例清晰、意思连贯。

(3)益处原因重用句式

(4)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于从句。

(5)意为“暴露于”。

(6)用于引出个人观点。7)意为“带来负面影响”

(8)意为“在某种程度上

(9)意为“不是......而是.....”,连接并列结构。

(10)意为“过分沉浸在...中”。

3.对策方法类作文结构

对策方法类作文一般需要考生描述提纲中所反映的问题,说明问题的危害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然后针对该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或解决方法。例: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r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of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必要性。

2.了解社会的途径(大众传媒、社会服务等).3.你打算怎么做。

结构公式陈列

第一段 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2.问题的重要性或危害性。3.Besides/additionally,进一步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或危害。4.Therefor/No doubt, it is very important/necessary/urgent for问题涉及的对象to learn how to解决该问题 第一段 提出问题

1.主题句:概括提出问题。

2.扩展句一: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危害性。

3.扩展句二:进一步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或危害性。

4.结尾句:承上启下,表达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引出解决方法。

第二段 说明方法

5.The following ways are effective in解决问题。/There are many ways which can be adopted to 解决问题。/The following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解决问题。6.Firstly, 第一点方法。7.Secondly,第二点方法。8.Finally,第三点方法。第二段 说明方法 5.主题句:引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决定因素。

6.扩展句一:说明第一点解决方法。

7.扩展句二:说明第二点解决方法。

8.扩展句三:说明第三点解决方法。

第三段 总结评述

9.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s for me,本人的观点或选择10.具体观点或选择依据。11.To conclude/Therefore,总结或建议。第三段 总结评述

9.主题句:引出本人对该问题或解决方法的观点或选择。

10.扩展句:具体阐述观点或选择依据。

11.结尾句:作出总结或提出建议。

参考范文 Getting to Know th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It(1)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 college student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In this(2)fast-developing “Information Age”, college students must(3)keep pac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world.(4①)Additionally, by contacting the off-campus world, college students can have chance to more practical skills.(4 ②)Therefore,(5)how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6)is worth our attention.Many ways can be adopted by our college students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the world.(4③)Firstly, mass media, such as radios, televisions, newspapers and the Internet, are a good choice,(7)by which we can(8)be well informed about what is happening.(4④)Secondly, providing volunteer services is an efficiently way to contact and know the society.(4⑤)Thirdly, we can take part-time jobs to increase our practical experience.(4⑥)As for me, I wll try jto create and grasp more chances to contact the society.In my opinion, getting to know the off-campus world is(9①)as important(9②)as improving academic performance.(4⑦)Therefore, I suggest every college student should(10①)not(11)confine himself to the campus(10②)but often go outside.点评

(1)“be of+n.”相当于”be+adj.”。

(2)符合形容词做定语,意为“迅速发展的”

(3)意为“跟上”

(4)衔接词语使文章条理清晰、意思连贯。

(5)“疑问词+不定式”结构充当主语。

(6)be worth sth./doing sth.意为“值得......”。

7.Which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介词宾语。(8)inform是及物动词,一味“通知,告知”,经常用作被动结构“be informed about/of”.(9)同级比较结构。

(10)连接并列结构,意为“不是......而是“。

(11)意为“将自己局限于”。

4.对比分析类作文结构

对比分析类作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需要考生对比阐述两种观点或做法及各自的理由,人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并说明理由;另一种是需要考生对比阐述某事物的利和弊、好处和坏处或优点和缺点,继而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下面的结构公式是针对第一种类型来讲解,至于第二种类型,考生只需要在掌握第一种类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形即可。

例: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r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of Should One Expect a Reward When Doing a Good Deed?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有人做好事期望得到回报。

2.有人认为应该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图回报。

3.你的观点。

结构公式陈列

1.观点或选择A 1.简述要讨论的主题,引出对其的的不同观点或选择/When it comes to 谈论主题,there is no complete agreement among people.2.Some people think/prefer to/choose观点或选择A。3.观点或选择的第一点理由。4.观点或选择的第二点理由。第一段 观点或选择A 1.主题句:提出要讨论的主题,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或选择。

2.扩展句一:指出一种观点或选择。

3.扩展句二:阐述该种观点或选择的第一点理由。

4.扩展句二:阐述该种观点或选择的第二点理由。

2.观点或选择B 5.However, there are many others who观点或选择B。6.In their opinions/They maintain/they point out观点或选择B的第一点理由。7.Besides,观点或选择的第二点理由。第二段 观点或选择B 5.主题句:转折出另一种观点或选择。

6.扩展句二:阐述该种观点或选择的第一点理由。

7.扩展句二:阐述该种观点或选择的第二点理由。

第三段“我”的观点或选择

8.As for me, I agree“我”的观点或选择。/Weighing up these two arguments/choices, “我”的观点或选择。

9.“我”的第一点理由。10.“我”的第二点理由。11.Therefore/To conclude,作出选择 第三段“我”的观点或选择

8.主题句:综合两种观点或选择,表明“我”的观点或选择。

9.扩展句一:阐述“我”的第一点理由。

10.扩展句二:阐述“我”的第二点理由。

11.结尾句:经常是提出建议或作出展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英语四级 > 英语四级作文 > 四级作文预测 > 正文

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预测主题(7):关于选秀节目

时间:2011-11-01 11:49:06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Daisy 测测英语水平如何 | 每天三分钟英语轻松学

[网页划词已开启]| 收藏

评论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挑生词: 请选择等级 中考英语 高考英语 大学四级 大学六级 BEC 专业四级 专业八级 考研英语 MBA英语 雅思 托福 GRE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a variety of talent shows have emerged on TV channels across the nation, from Happy Boys to Happy Girls and so forth.This type of entertainment program is intensely popular, especially among young adults and has produced profound impacts on their studies and life.There are a couple of reasons behind the tide.To start with, young folks need role models to learn from.So many of them are crazy for contestants participating in these programs.This gives rise to the increasing emergence of these shows because TV networks naturally need to cater to young audiences.Plus, thanks t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 carri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this crop of young generation have more freedom and desire to express and showcase themselves.Therefore, a grow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desire to get involved in these shows.This is a divisive topic.On my personal level, the talent show is a superb means of relaxing and amusing and can hugely relieve our strains.As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we could not afford to indulge in them and should be aware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of studies.小编有约:关于选秀类栏目,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从《我要上春晚》到《中国达人秀》等等一系列的节目,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你有能力你就SHOW出来。但是也要分清主次,咱们是学生,那么就要学好本领后,再去一展自己的才艺。

今天Daisy讲解的重点词汇是① profound adj.深厚的;意义深远的;渊博的。给出两个例句:

1.Our professor is a man of profound learning.我们的教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2.They listened to the speaker with profound interest.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聆听着演讲者。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单词的用法,可以在写作上面丰富大家的词汇量。

②indulge vt.满足;纵容;使高兴;使沉迷于„„ vi.沉溺;满足;放任

这个单词的感情色彩一般是贬义的,指的是沉迷于不好的事情。而一般用的词组是 indulge in vt.沉湎于,沉溺于。例句:

1.The bitter taste of disappointed love made him indulge in his own daydreams.苦涩的失恋滋味使他成天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幻之中。

而如果想表达褒义的话,就用devote oneself to 致力于, 献身于;专心于。例句:

He wanted to devote himself to abstract research.他希望献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

当然还有其他的词组也有这样的意义,所以自己动手总结总结吧。

篇6:2011年基础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年,基础教育科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精神、精细的管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创新基础教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的意见》(沈教发„2005‟73号文件)和《辽中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辽中教字[2010]6号文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全学科,特别是开全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加强英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加强常规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使学校教学系统优化运行,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认真开展好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视导。

上半年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下半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业务大检查活动。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创新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各校要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新的观念、新的手段、新的途径实现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县广大教师要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创新教学,不断探索课改经验。各校要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做到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基教科、教研室将加强对课改创新的领导与指导,适当时机还要安排校长或与教学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召开一到二次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现场会。教研员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关注教改信息,研究新课程标准,加快推进课改进程。

3、创新开展“一周两月”活动

9月的第一个完整教学周为“教育开放周”,全县学校要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界对学校管理和教学情况的监督检查。4月为“校长进课堂月”,校长要真正“沉”下去,听课、评课、上课,提高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参与程度。11月为“教师基本功竞赛月”,县教育局将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岗位练兵,提高教学技能。

4、做好“特色优教、质量强校”工作

按照我县中小学“特色优教、质量强校”工作方案,开展好阶段工作任务,上半年重点是指导各校“特色优教、质量强校”的开展,下半年对各校实施活动进行跟踪。

5、开展教学改革示范校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建设一批教学改革示范校。鼓励名师跨校师徒结对、跨校兼职任教、巡回讲课,实现优质师资的区域共享。组建名师讲师团,定期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6、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和经验推广活动,推动中小学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鼓励学校创办科技、外语、体育、美术、音乐等特色学校。适当时机召开特色教育现场会,总结推广中小学特色办学经验,发挥特色学校在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其它学校结合办学实际,找准内涵发展定位,提炼办学个性,培育办学特色。

7、加强控辍工作

3月和9月为“控辍活动月”。各校要加大控辍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初中部分的控辍保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到“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各校年辍学率控制在0.3%规定以内。下半年召开控辍工作现场会。

8、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和2011年中考备考工作

扎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年级抽考,积极做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备考工作。县教育

局将加大对初中毕业年级的管理力度,加强中考备考指导工作。适时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科学分析监测结果,查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9、做好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工作

各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好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查的复习题操作、考生报名、仪器设备的配备、考场布置、考点考务人员培训和考点考查等一系列工作,提高参考率和合格率。

10、规范中小学入学和毕业工作。坚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入学工作,出台《关于做好2011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做好2011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工作,做好义务教育中小学各年段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

11、加强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管理,安排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12、继续抓好特殊教育、科技教育、民族教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特教学校规范化建设,提高特教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努力创建省级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推动特教学校教学改革,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创新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活动,鼓励和支持特教学校与职业学校合作,加强残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做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各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第26届沈阳市

青少年科技大赛为主体的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益智养德作用。

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我县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县教育局将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督促学校进一步抓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努力传承少数民族的优良文化。

13、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公办学校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和考核评估,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出台我县《民办学校管理考评细则》。

14、做好市县教育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辽中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上一篇:免听课程申请书下一篇: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