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2024-05-22

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精选5篇)

篇1: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故事的讲的是种种的江湖恩怨缘起于一个复国的阴谋,一句谎言导致武林的几十年的血雨腥风,中原武林人士也因此酿成大祸,隐瞒无用反悔也无用,一段段奇巧的境遇就此展开,围绕着段誉,萧峰,虚竹,许许恩怨情仇。悲与欢同在“侠骨柔情,铁血丹心”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读《天龙八部》得到的最多.任何文学作品,无论雅俗都在说人。《天龙八部》也不例外。人有正反两面,此书说人的正面有乔峰的大义凛然,段誉的嬉笑人间,虚竹的虔诚向善等等笔之不尽,也是读者熟得不能再熟的了。而要说人的反面,却是此书一大亮点。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加透彻,更加有震撼力。譬如武林敬仰的少林方丈竟会有私生子,而且其妻竟然是“四大恶人”之意的叶二娘;武林前辈慕容博竟然是个唆使谗言,阴谋无比的小人......这是对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对自己创作中人性两面的一大发展。双面人性的丰富的白描也点明了本书的主旨。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小说以段誉上无量山游山玩水,观看无量宫东西两宗比剑开始,一路发展下去直到与乔峰偶遇乡间酒楼,引出乔峰到后来观战珍珑棋局引出虚竹,段誉可谓是一路的引路人啊。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是成功的。分别讲述人物却不见散漫,可谓整体与局部结合的一大亮点。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龙八部也是绝对成功的。在这里但说下全书的灵魂人物乔峰。《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乔峰从一个丐帮帮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际遇纷至沓来,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尽管有一个弱小却温柔的姑娘阿朱爱过她,最后却死在自己的手中,遗恨一生。乔峰临死之际所说的话完全表达了他的心情。“我乔峰是契丹人,今日却卖国帮助大宋,长于大宋却是契丹人,既不容与大宋,又不容与契丹,天地间竟无我乔峰容身之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悲苦!

萧峰悲剧的最大根源,在于他是一名在宋朝长大的契丹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辽宋刀兵不断,两国官兵互相虏掠对方的平民百姓,两国之间实际已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萧峰自幼在汉人中长大,自然学得了汉人的价值观念,认为所有的契丹人都是暴虐卑鄙、不守信义、残杀汉人、无恶不作的无耻之徒。他所领导的丐帮更是暗助宋朝,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无可否认,萧峰是有一颗忠于祖国和民族之心的。不料后来他却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最后为免生灵涂炭,还挟持辽帝威逼其退兵,成了契丹的大罪人。身为一个大英雄却不知怎样去效忠自己的国家,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自杀只能是最好的解脱方法了。这似乎又应了“英雄气短,红颜薄命”的俗谚。

萧峰短暂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正是他悲剧的人生成就了这个艺术形象的感人魅力。萧峰形象必然在世界文学艺术长廊里占有一席地位,为后来的文学爱好者所景仰。事实上,萧峰身上也有很多优良品质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发扬。譬如他的凛然正气,其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培育优秀人格的传统,就是要培养“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都要继承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又如,萧峰的诚信品格和侠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侠义精神,在今天实际就是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再如,萧峰有一颗报国的忠心,总之,萧峰身上凝聚了金庸先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高度浓缩的精华.萧峰是金庸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庸群侠之一,形象丰满而生动。是读者最为津津乐道和深深惋惜的典型英雄。在萧峰身上,我们看到的更是一种悲剧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 完整的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述,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金庸笔下中的英雄人物大多都是为了某种正义事业进行一系列的斗争,他们与所处的环境作不屈的斗争,在受难 失败或牺牲的经历之中,体现生命之痛 人生之苦 萧峰从生到死的这场悲剧,就是用个体延伸整个生活,升华个体,也审视社会因为这悲剧无可避免

篇2: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天龙八部》读后感

小时候看过李若彤,古天乐版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当时想,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好了,甚至萌发了当侠女的念头。长大后,知道《神雕侠侣》是由金庸的小说改编的,在高二的语文读本上我发现我很喜欢的武侠电视剧《天龙八部》居然也是他写的。在我细细阅读过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后,不禁为之赞叹,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开阔的视界,才能写出这么一部包含了众多朝代恩怨历史,多个性格迥异或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的规模宏大的小说。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也正是他对佛学研究最痴迷的时期。而《天龙八部》整部书对佛学推崇的境地也相当之高。书中三个主角,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莫大的联系。乔峰虽非佛教徒,但师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师门下,也可说是少林弟子;段誉从一出场就是一个厌于学武,痴迷佛学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众人皆知大理国乃是佛教国家,历代帝王多有出家为僧者,而段誉本人也对佛学颇有研究;虚竹本就是个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少林寺吃斋念佛,终老一生。尽管后来命运安排,1

不得不回归红尘,还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领,但心却始终是一个小沙弥的心。

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故事的,自然离不开人物。金庸的小说革除了旧武侠小说的人物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毛病,力求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色。在《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刚烈侠义,虚竹的忠厚慈悲,阿朱的温柔善良,阿紫的自私狠毒等等,数十个人物个性迥异,具有十分强烈的形象冲击力。

《天龙八部》可谓是金庸的颠峰之作,主人公乔峰,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困厄,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没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在“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这一回,他的绝世武功与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我,也就是看了这一章才品味到小说与电视剧不同的魅力,小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让人心驰神往。

《天龙八部》中,我最中意的人物就是乔峰,可以说他是金庸作品中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粗中有细,宽容又坚持原则的人。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性格逐渐展开:为人处事的重于信义,报杀父之仇时的智勇双全,对阿朱的侠骨柔肠,照顾阿紫时的心思细密,直至最后的铁骨丹心。他与过境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义”者,但却少了积分木讷,多了几分机制与灵便,他与杨过均为性情中人,但却少了几分滥情与不拘,多了几分沉稳和庄重。他和张无忌同为绝顶高手,但较之少了几分优柔寡断,多了几分干练与成熟。我认为他

2是金庸笔下最光辉的男性形象,与段誉相比,多了几分担当与顾全大局,与虚竹相比,多了几分豪放与不拘。

然而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一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小说最后阿朱眼睛瞎了抱着乔峰跳崖那一幕真是悲壮。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

著名作家倪匡对《天龙八部》的点评:《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

篇3:金庸的《天龙八部》读书心得

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再有像萧峰、虚竹、段誉那样的人了。为什么呢?

先来说一说虚竹吧,书中总是说虚竹面貌丑陋,但在我的印象中,却是一个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却十分谦和的人,从不把他往丑里想,也亏得他心地善良,才有了他这一生的奇遇,他先是因为善良,与段誉结为兄弟,后来又是因为善良,破了无涯子的珍珑棋局,最后得到了无涯子几十年的功力。最后,也是因为善良,才成为另鹫宫的主人,我喜欢他的真诚朴质,傻里傻气而不染一些污垢,外柔内刚。而且他与萧峰段誉一样,十分讲义气,在萧峰被困大辽时,他就率领灵鹫宫部众前来救萧峰,他为了兄弟,连大辽都敢得罪,这份义气也十分难得。我想问一问,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种真诚朴质而天龙八部读后不染尘俗的人呢?有的话,也很少了。

再说段誉,大家都知道,他十分痴情王语嫣,尽管他落花有意,可是流水无情,王语嫣在他的表哥疯傻之后才终于投进了他的怀抱。同时他的一生很悲情,他的亲生父亲杀了他的养父,导致他的母亲也自杀死去,到如今,似乎只有他的父亲一个亲人了,但他们却势同水火。

最后说一说萧峰,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代大侠、大英雄,所谓大侠,金老曾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只有对国家、对世间怀着一股怜悯之心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侠,武功的高低反倒是在其次,萧峰正是如此。他的一生充满着坎坷与艰难,恩师与养父竟是他的杀父仇人,武功盖世,却失手杀掉自己的爱人,但是更为悲伤的是,他所在丐帮的帮主职位,因内部争斗而去职并被驱逐。当中原武人听说萧峰是契丹人时,个个表现的愤慨起来,原来口口声声的乔大侠、乔帮主,一下子变成了萧贼子,在我看来,这完完全全是虚伪。在中原,他被认为是杀人如麻的恶魔,在大辽,阻耶律洪基不要攻打大宋,却被关在狮笼中。令人感动的是,最后,他为了忠义两全,迫使耶律洪基当众折箭发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而他自己却随即自杀。

啊!英雄往矣,浩气长存。萧峰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实践了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才乃侠义精神。中国的厚重历史谱写了太多这种精神,然而我们的现实却吞噬着这种精神。大丈夫何去何从,江湖浪里淘尽男儿的梦。相比之下,慕容复急功近利,苦于心计累于权势,最终功败垂成。纵观萧峰一生,武功盖世,为人豪爽,愿意用死换取世间的和平,这等胸襟实在让人敬佩。可是我却不明白他最后为什么要寻死?这也许是金庸留给我们最后的一个谜团吧!

唉,现如今不也是这样吗?大家都是人,为什么搞人种歧视?电视上成天不是巴以冲突,就是哪个小国被某某大国轰炸,为什么人总不能和谐相处呢?

篇4: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2、加了一段段誉认阿碧为小妹子的描写。

3、虚竹不再是笨和尚,而是记性甚好的聪明和尚。

4、徐长老名徐冲霄,与白世镜争马夫人被白所杀。

5、萧峰与阿朱前往止观寺拜见智光禅师,于天台山道上的凉亭中,遇到五名由少林高僧假冒的老者,萧峰并与之一一对掌,甚而帮助其中一老者悟成“般若掌”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事实上,带头大哥玄慈也在其中,目的是希望萧峰一掌把他打死,好让他洗脱罪孽。

6、萧峰从聚闲庄进去后就一直被玄慈派人跟踪。

7、萧峰用脚踩地板改成了以牛皮靴为底的脚擦地板。

8、大理无量山洞里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被证实是李秋水亲手放的,杀尽逍遥派弟 子的就是丁春秋。

9、萧峰自认为自己可抵挡最多六个段延庆。

10、玄字辈三僧认为自己三人可与萧峰持平。其中不包括最厉害的玄慈。

11、萧峰已经注意到了段正淳的年龄和带头大哥不符合。

12、阿朱死后,萧峰数此想自杀。

13、原来萧峰也会讲笑话,从跟踪萧峰的少林寺和尚口中得知,他的笑话惹的阿朱哈哈大笑。

14、叶二娘引诱玄慈的原因是当年她父亲病危,多亏玄慈救济,二娘家贫,不知道如何报答,于是以身相许。

15、萧远山为辽国禁军教头,早年一直致力于宋辽和平。

16、李秋水的儿子是当今西夏国王。

17、王夫人并非丁春秋的亲生女儿。

18、丁春秋偷袭无崖子,因为李秋水良心发现,无崖子这才存活。

19、慕容博的武功是萧远山一一指点而提高的。

20、鸠摩智在段誉逃脱后,偷偷跑到王夫人的船上,并因此偷学到小无相功中的七本。

21、小无相功只不过是道家入门内功。

22、删除了波罗星那一段,而改为神山上人上少林寺兴师问罪。理由是萧峰打死了他师兄徐长老。

23、萧峰见到玄慈后,玄慈主动承认了自己是带头大哥,萧峰原谅了他。

24、玄慈等五人和萧峰对掌,就是为了查明那些人是不是萧峰杀的。

25、玄慈死后,众群豪明知道萧峰冤枉,仍旧要杀他报仇。

26、在马夫人家,几个长老得知萧峰被冤枉,为了顾全丐帮面子,仍旧选择隐瞒到底。

27、铁头人游坦之捡到萧峰身上掉落的秘笈,旧版中叫做《易筋经》,但在新版中,则被改成是天竺国修士以隐形墨水写成的神异“瑜珈术”,叫做《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简称《神足经》,和《易筋经》毫无关系。

28、梦姑名叫李清露。王夫人名叫李青萝。

29、增加了萧峰阿紫学说契丹话一段,填补了漏洞。

30、删除了鸠摩智学《易胫经》一段,改成了他强行融合72绝技而走火。

31、扫地僧那里改成了倒述,先写段誉听到扫地僧和萧远山慕容博讲经文,而后被老鸠所伤。

32、删除了萧峰一学就会,一学既精的那一大段描述。

33、将扫地僧攻击慕容博,慕容博那一挡由原来的“挡尽天下任何招”改为非常精妙的一招防守。

34、删除了扫地僧被萧峰打中后赞叹降龙掌天下第一的说法,二版好象断了骨头,这里没有了,只是吐血。

35、王语嫣已经知道她和段誉是兄妹。

36、段誉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段正明,正明仍然传他皇位。

37、段誉当皇帝后就发生了天花和饥荒,大理死了很多人,算是符合史实

38、当了皇帝的段誉逐渐清醒,知道对王语嫣的爱慕不过是自己的心魔

39、西夏的灵州也改成了其他的州,算是符合地理,读后感《金庸先生新修《天龙八部》改动的50个地方》。

40、段誉的生日由保定二年也改了,算是符合历史。

41、中原武林赫赫有名的“降龙十八掌”,在新版作品中,一举被改为“降龙廿八掌”,多了十掌。

42、萧峰把打狗棒法和降龙28掌的前18掌传给了虚竹,虚竹把这18掌经过加工,融合逍遥派武功,威力更远胜原来的28掌。然后把这些武功传给下一代帮主,无怪洪七公会逍遥游。

43、四剑被封君主,嫁个了大理三公的后代。

44、新修版中,王语嫣因为伤心表哥慕容复的无情,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而这根浮木,就是段誉。后来,王语嫣沉迷于寻找“不老长春功”秘诀,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有了180度的大转变。

45、段誉应王语嫣之请,前赴无量山寻找“不老长春”秘笈,他再次见到石洞中的“神仙姊姊”玉像,顿时醒悟,他只不过把王语嫣当成了“神仙姊姊”,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因此才改以妹妹来对待王语嫣。

46、结局男主角段誉并没有与王语嫣结成连理,而是娶了另外三个老婆:木婉清、钟灵以及西夏银川公主的侍婢晓蕾。

47、王语嫣在离开段誉后,重新回到慕容复身边,阿碧也伴随在旁。

48、王和大家一起无量山洞,推倒了玉像。

49、王语嫣最后仍旧回到了苏州,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和段誉不是兄妹。也不知道木,钟等人和段是‘兄妹’。总之,关系复杂的很。

50、删除了段誉融汇贯通六脉神剑一段。

新修版《天龙八部》改动幅度之大,堪称各部之最,约占十分之一。前后共历时3年,改动了6次。

有位“金迷”开玩笑说金庸是否吃了“三尸脑神丹”,呵呵,在没有看新版的小说前,我暂时不发表太多评论,简单的说几句。

1、原著有些地方看似不符合情节和逻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读者以前没有理解金庸老爷子的意思,所以金庸老爷子这几次修改索性把过去暗含的情节讲清楚了。

2、随着金庸先生对人生进一步的领悟,由壮年到老年,终于亲身感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同时也驱逐了自己的心魔。

3、虽然改动的有些地方不怎么好,但整体上来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4、个人觉得,金庸先生对天龙八部中男女感情的改变,尤其是段誉和王语嫣的没有结局,也是合情合理的,虽然有些金迷们和我都比较难接受,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放下吧。

篇5:天龙八部读后感

首先要说说天龙里面的三大主角。第一位当然是萧峰(乔峰)莫属。金庸先生笔下的萧峰是一个大丈夫真汉子的英雄人物。他性情豪迈、敢做敢当、侠义仁心、、、而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些的人可不能称为大丈夫、真汉子。当然像萧峰那样的大丈夫这些也都是他的能耐。萧峰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大丈夫真汉子,关键还是在于他是以“仁义”为先。而且在我看来他最珍贵之处在于一个“忍”。当天下英雄知道他是辽国人的时候都是欲杀之而后快,天下之大并无他立身之所,那时候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天下英雄心中永远的遗憾。当然这个真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面对阿朱,那个粗犷豪迈的萧峰才会有那么些柔情。又从阿紫身上也可以看到柔情的一面,也说明,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我还算不上大丈夫。说道美人关就不得不提到最有柔情的段誉了,这个柔情的小子别的没有学到多少,处处留情倒是学会了、直到遇见王语嫣才结束了那让人哭笑不得的杯具。至于后来有没有?我问过金庸先生他说:“有,可以没有,没有,也可以有。我们写小说的关键是在于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所以,你还是自己想吧。段誉,一位心地仁慈的皇家子弟,不爱习武,却爱好诗词歌赋。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衬托他的多情。自古都是用这样的手法来描述一位多情客。但是这样的一位“佛家弟子”偏偏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这两门当世绝学。金庸先生这样安排真可谓巧夺天工啊。佩服佩服。可叹可叹。这个又说到“叹”,又说到了第三位主角,虚竹子,本来一个好好的和尚,被逼得还了俗,而且还当了灵鹫宫的宫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佛”字害的人。因为虚竹出家人的慈悲为怀才有了他后来的那些种种机遇。最后也抱得美人归,也是可笑。三大奇迹为何?一乃段誉,段誉虽然不是段正淳的亲生儿子却学到了他那多情的本事。被我喻为“风流”。此“风流”非彼风流、此乃风流而不下流,乃风流中的龙凤。也是大大的不容易,为难他们两了。段誉第一位是他妹子,第二为也是他妹子,乃至他最喜爱的王语嫣也是他妹子(在不知道他身世前)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而他没有得神经病此乃一大奇迹。第二大奇迹就是星宿老怪门下那一班弟子,一个个低三下四的嘴脸,而且他们一个个还得意洋洋,脸皮厚的程度也是一大奇迹。这个第三嘛就是虚竹了,长得奇丑无比却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这也不是一大奇迹吗?

再来说说三大笑话。第一嘛,就是段誉的徒弟南海恶神,当然他在我看来也算个大丈夫。我喜欢他。第二嘛,也要说丁春秋了,年纪都那么大了,也算前辈级别的人物了,他也算逍遥派的人,可是从他身上没有看到一点逍遥派的东西。而这样一位“前辈”收了那些“出色”的弟子更是一大笑话。第三就是主角段誉了他的人生经历变化多端,出其不意,也算一大笑话。

上一篇:协议离婚的两种方式下一篇:疫情防控思政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