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的组织及发展

2024-04-30

会计工作的组织及发展(通用6篇)

篇1:会计工作的组织及发展

山东舜天信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本所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责任,根据《山东舜天信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科学设置事务所各职能部门。确定的总体职能、职责,将每个科室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内容具体化。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所及全体从业人员,全体从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章程,结合人员规模、技术结构及业务范围,事务所的组织机构实行主任会计师负责制。

第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设主任会计师一名、副主任会计师二名;设验证部、工程部、司法鉴定部、审计一部、审计二部和办公室共六个部门。

第五条 各部门员工分工不分家。如有重大业务或突击业务,各部门应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做好业务工作,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第六条 事务所的组织机构的框架图如下: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主任会计师(所长)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执行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把握事务所发展方向,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接受省注协及省造价协会指导、管理、监督,根据章程和出资人会规定授予职权全面负责本所工作。

2、召集并主持召开本所会议,并代表发起人会向出资人会报告工作。

3、积极开拓业务,严把质量关。主持本所业务活动,组织实施出资人会决议,布置、安排本所日常工作。

4、组织实施本所经营和投资方案,检查督促本所各项工作,对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5、签署本所重要文件,签订业务约定书,决定业务承办与否,审定审计报告。

6、坚持任人唯贤,能人善任。本所聘任或解聘业务人员由主任会计师提名,经发起人会议研究决定。

7、厉行节约,勤俭办所。按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审批本所费用,负责本所财务开支。

8、正确履行本所章程和出资人会授予其它各项职权。第八条 副主任会计师(副所长)工作职责

1、协助主任会计师(所长)主持分管范围内工作。

2、协助主任会计师(所长)召集并主持召开本所会议。

3、主任会计师因故不能履行职权时,经主任会计师(所长)指定,代理履行主任会计师(所长)职权。

4、组织所内人员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本所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5、协助主任会计师(所长)积极开拓业务,签订业务约书,确定收费金额,并对业务的承办与否提出建议,负责分配业务项目。

6、协助主任会计师(所长)审定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严把质量关。

7、对事关本所发展和其他重要事项向主任会计师(所长)提出意见。

8、办理主任会计师(所长)交办的其他事项。第九条 验证部工作职责

1、注册会计师承办验资业务应遵守于法有据、客观公正、维护权益、实事求的原则;

2、注册会计师承办验资业务应重视现场审验和书面取证,做到资料齐全,证据充分,审验属实

3、注册会计师和业务人员在接受验资业务委托时,首先应当与委托人、被审验单位管理当局沟通,了解被审验单位的基本情况。

4、注册会计师和业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验程序,取得充分适当、有效、完整的验资证据,作为发表审验意见、出具验资报告的依据

5、注册会计师和业务人员在验资工作中,从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接受委托开始,要对各个项目的验证情况、遇到的问题、处理过程、形成的结论等验资全过程都应作好记录,连同被审验证据及其文件资料形成验资工作底稿。

6、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第十条 工程部工作职责

1、基建工程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

2、审计人员应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凡经我所审计的工程项目,其误差不得超过1%。

3、每个项目审计完毕,审计人员应先将初审结果详细汇报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确定与甲乙双方沟通的时间和地点,取证完毕如与初审结果有重大差异应向项目负责人和主任会计师说明详细原因。

4、外出看现场及取证时,审计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且主审必须参加。

5、审计人员不得接受施工单位的宴请、礼品和其他有碍审计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物品及其他行为。

6、基建审计报告一经发出,主审人应及时整理归档。

7、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派往工地的业务人员对隐蔽工程的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等其他咨询业务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串通一气,损害业主的利益。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部工作职责

1、鉴定人员执行各项业务,均应由司法鉴定所统一接受委托,并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2、司法鉴定所必须派出足够数量、富有经验的专职司法鉴定人执行鉴定业务

3、鉴定人员在执行业务中应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态度,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

4、鉴定人员在执行各项业务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行业相关制度准则及其他有关职业规范规定,获取或编制工作底稿。

5、鉴定人员应根据准则和行业规范等有关规定要求,在实施必要的鉴定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证据后出具鉴定报告。

6、业务项目完成后,鉴定人员应对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汇集归挡,形成业务档案。业务档案是司法鉴定所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应当妥善管理。

第十二条 审计部工作职责

1、执业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同委托人就审计约定事项的有关内容进行商谈,并考虑自身能力及能否保持独立性,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并向主任会计师汇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2、执业人员承办审计业务,由单位统一受理并由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代理人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执业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审计约定事项和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后,制定审计计划,并根据审计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计划。

4、执业人员应当在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5、执业人员在实施审计进程中,应当采用恰当的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执业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对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7、执业人员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分析、评价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8、业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应对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汇集归挡,形成业务档案。业务档案是事务所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应当妥善管理。

第十三条 办公室工作职责

1、在主任会计师(所长)领导下,协助处理本所内部日常行政事务,围绕业务中心服务协调各部室工作。

2、负责业务来人接待,协调处理本所外界公共关系,坚持勤俭创业精神,维护本所利益。

3、负责本所各类人事,收发文件等档案材料收集,及时整理归档。

4、以业务为中心,做好来文函件、电话传递和管理。做到及时迅速,遵守保密制度,做好文秘工作。

5、保管并正确使用本所印章,加强微机等设备的使用、管理。

6、认真做好本所安全、保卫、防火、防盗等工作,负责本所内部环境卫生工作。

7、对本所有关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第十四条 部门经理工作职责

1、接受所长或分管的副所长领导,遵守行业执业准则、审计独立准则和职业道德,负责本部室业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带领本部室人员保质保量完成所内分配的审计项目。

2、按月制定本部工作计划,以保证审计业务的质量。

3、统筹安排本部室人员分工与协调,按业务操作规则程序,承办各项业务,提高业务质量。

①、对本部门的人、财、物的管理全面负责; 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费用审批和签报;

③、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引进、考查、考核、晋升、降级、辞退、奖励与处罚,努力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即:员工的职业道德、执业风险意识、劳动纪律、工作效率、工作责任心、执业水平、工作业绩等;

④、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奖金分配;

⑤、负责对本部门人员请假、休假事宜审批;

4、积极对外联系,主动承揽业务,拓宽业务领域,扩大收入,节约开支。

5、加强内部协调,维护全所利益,交流业务信息,解决疑难问题。组织检查审计项目,认真审查审计报告初稿与工作底稿。

6、组织好本部室的政治、业务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本部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7、对本部门业务实行全面监管

①、负责下列重大业务项目事项的复核:重要性水平测试、审计风险评估、审计(评估等)项目计划、审计(评估等)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等;

②、在授权范围内,参与洽谈项目、承揽业务、签定业务合同、收取审计费用; ③、负责本部门业务报告的签发。

8、维护本所形象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9、负责协调处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10、直接对主任会计师负责并对本部门员工的行为负责。努力完成股东会或所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五条 高级经理工作职责

1、服从部门经理调配,带领项目小组完成业务工作;

2、协助股东对本部门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管;

3、协助部门经理(副部门经理)完成本部门较大型的业务项目;

4、负责对承担项目审计(评估)计划的撰写,能较准确地测试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5、对下一级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指导、并对其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6、与被审计单位协调处理有关业务问题,代编会计报表和附注;

7、完成部门经理(副部门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六条 经理工作职责

1、服从正、副部门经理、高级经理的安排,带领项目小组完成业务工作,在没有担任主审时,应协助主审人员完成好项目审计任务;

2、负责对承担项目审计(评估)计划的撰写,能较准确地测试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3、对审计小组人员合理分工、指导,并对其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4、负责主审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及时反映审计中出现的业务问题;

5、负责所主审项目审计报告及时上报部门经理审核,关注部门经理、总审计师审核,及时回复部门经理、总审计师的审核意见;

6、协助部门经理收取审计费用;

7、完成正、副部门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七条 项目经理工作职责

1、服从正、副部门经理、高级经理及经理的安排,带领项目小组完成业务工作,在没有担任主审时,应协助主审人员完成好项目审计任务;

2、负责对承担项目审计(评估)计划的撰写,能较准确地测试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3、对审计小组人员合理分工、指导,并对其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4、负责主审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及时反映审计中出现的业务问题;

5、负责所主审项目审计报告及时上报部门经理审核,关注部门经理、总审计师审核,及时回复部门经理、总审计师的审核意见;

6、协助部门经理收取审计费用;

7、完成正、副部门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八条 审计员工作职责

1、服从正、副部门经理(正、副总经理)的调配,服从项目主审人员的工作安排;

2、完成项目主审交办的审计工作;

3、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分配的审计工作作出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

4、协助主审搜集资料,做好符合性、实质性测试;

5、负责整理永久性档案、当年档案,保证档案的完整、整洁、规范;

6、参与或负责编制报告书、已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

7、完成正、副部门经理(正、副总经理)及项目主审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九条 助理审计员工作职责

1、服从工作安排、调度;

2、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开设工作底稿,完成分配的工作;

3、整理业务档案;

4、完成正、副部门经理(正、副总经理)、项目主审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二十条

事务所所有从业人员都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事务所的各项规章制度,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要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忠于职守,优质高效。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经股东会批准后施行,如有与本所《章程》冲突之处,以本所《章程》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股东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篇2:会计工作的组织及发展

一是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工作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能够防止会计差错发生,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物流企业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会计人员按需配备,合理分工和安排,避免忙闲不均,才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有利于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互相协调,共同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流企业内,物流作业环节多而繁杂,会计工作需要得到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会计工作也能促进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会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计划统计等部门互相配合,有利于计划、预算指标的制定、实施、控制、分析和考核,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离不开会计,科学的经济预测、正确的经济决策、经营过程的控制、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都需要会计部门提供翔实、有效的数据。科学组织会计工作,可以巩固和发展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促使各部门用好、管好资金,节约资金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有利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制度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地颁布和更新,新出现的经济活动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来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需要。

二、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法规制度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具体规定着企业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为了使会计工作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会计法规制度。当前,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会计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法》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总规范,是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问世,1993年和1999年进行过两次修订。现在实行的《会计法》是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

次会议通过,由xx以第二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自XX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会计法》从立法宗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以及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会计法》适用于物流企业在内的一切企业和组织。

第二层次为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依据我国《会计法》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同月30日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会计准则,涉及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是制定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的依据。该准则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

(1)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规定。强调会计核算必须具有其特定的空间范围;企业的经济活动持续进行,不会破产清算;为正确计算损益,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相等的、较短的会计期间;运用货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2)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规定。将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列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关于会计要素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六个部分。会计要素准则规定了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4)关于财务报告体系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体系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张主表;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等两张附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第三层次为会计规章制度。这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会计规章制度由一系列规范构成。包括有关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监督制度,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实物与款项、财务收支及其他会计事项的监督等规范;有关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的制度,如《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会计证管理办法》等。

三、会计机构

会计机构是处理会计业务工作的专职机构。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会计制度,处理日常会计工作。

各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是根据各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经营业务规模的大小、会计业务的复杂程度、机构人员的设置要求、办公自动化程度等来决定的。

实行独立核算的大中型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财务收支数额较大、会计业务较多的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必须设置由本单位领导人直接领导的财务会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业务形式比较简单、会计核算不太复杂的单位,可以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只要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务即可;不具备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经济组织可以委托专门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代理机构代理记账。

会计机构的名称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如会计(或财务)处、科、股、组等。

为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各自的岗位及其职责范围,实行定员、定岗和定职的管理,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一般有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人成本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根据需要确定,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有条件的单位应进行定期会计轮岗。但不论如何分工,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人、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有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

集中核算组织形式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分析等,全部集中在会计机构总部进行。其他职能部门、车队、仓库的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只负责部分原始凭证填制和原始记录的登记,为会计机构总部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资料。采用集中核算组织形式,可以减少核算层次,节约核算费用,但不利于各职能部门及时运用会计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考核。

分散核算(又称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分散在会计机构总部及各个职能部门中进行。即日常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核算、内部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工作,分散在直接从事该项业务的车队、部门进行;总分类核算、对外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工作,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结算等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集中在会计机构总部进行。实行分散核算有利于各部门及时掌握会计信息,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和考核。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是采用集中核算形式还是分散核算形式,取决于经济管理的要求。

四、会计人员

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符合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不设专门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若干办理会计事务的专职和兼职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1.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时编制会计报表并上报。

2.实行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应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3.参与预测、决策和计划、预算的制定

会计人员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编制并执行财务计划、预算;定期分析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参与本单位的预测、决策过程;为编制下期计划和预算提供有关的会计资料,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4.做好其他会计工作

拟订本单位的会计事务管理办法,如材料收发保管制度,固定资产使用、保管制度等;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二)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会计是利用货币计量,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为人们提供所需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因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行政规章,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的不同、所负责任的大小,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提出了具体的任职要求。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任职要求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按其所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在单位会计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考试合格,经有关部门批准,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国家规定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名称有: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对各级专业职务的要求是:

(1)会计员。应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遵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2)助理会计师。应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3)会计师。应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者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4)高级会计师。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2.对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

篇3:浅析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发展

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是: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帐簿记载不当,假造信息、帐外设账,私设“小金库”。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未经过会计专业训练和定期培训,有的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力度不强。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内部审计制度难落实。

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无会计证上岗的中小企业较多,甚至在一些大的企业,也存在不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等问题。

2 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转复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很多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落实到经济效益的指标上,会计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与企业经济效益没有什么关系。

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缺陷。一些单位没有按规定制订财务制度,或者有了制度不落实,常常为了自身利益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人为调整会计报表数据。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大多单位财会部门行政上隶属于单位领导,在工作上也难以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法制建设难落实,一些企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某些单位领导为了某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指使或强迫会计弄虚作假,侵吞国家财产。

3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3.1 确定基本思路。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为会计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和条件的各项基本工作,它是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能仅依靠财政部门以及各单位财会部门的力量,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综合治理,从上到下采取有力措施。这就要一抓会计法制建设,健全会计监督;二抓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三抓落实会计基础工作岗位责任管理。

3.2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

各级财政部门是本地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机关。各级财政部门要按《会计法》行使管理会计职能,将分散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规章制度统一起来,规范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差的单位要给予限期整顿,过期不改者在发放会计证、评聘技术职称方面予以相应的制裁,同时对会计基础工作健全的企业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

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是本地区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机关。因此各主管部门是管理本部门的领导机关,应负责制订本部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考核实施规划,努力使所属单位达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单位领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单位负责人必须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单位领导人必须重视会计工作,组织领导财会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信息的失真要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乱纪的典型人物要严肃处理。

3.3 加速人才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各单位应加紧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化。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多项内容,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及发展趋势,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学界的最新成果,会计电算化技术等等。还应根据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测决策能力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本。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3.4 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责任制

健全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规范计量工作需要各部门、全体职工参与,并且涉及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因此单位领导必须注重部门协调和配合,切实把责任管理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责权挂钩,奖惩结合。

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对每个岗位的会计人员,制订岗位责任制,形成制度和规定,各个岗位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总会计师与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定期进行会计互审。

3.5 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完善会计监督。

目前我国已逐渐进入以法治国的法制轨道,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发挥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作用。首先政府财政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对主管单位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查和不定期的重点抽查,杜绝会计基础工作的违规操作。其次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依照准则和法规加强业务审计,减少会计基础工作的漏洞。加强会计监管力度,优化会计环境,并积极实施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网络化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账目的人工处理环节,通过网络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登记帐簿发生错误,划线注销在更正处盖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第62条第(一)项中规定:“登记帐簿时发生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井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但《会计法》在第15条第二款规定:“会计帐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因此,登记帐簿发生错误以及隔页、缺号、跳行划线更正盖章,应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共同盖章。

关于会计交接工作。《会计法》对会计交接工作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上实际工作中交接工作又经常不受重视,所以有必要重申它的实际操作方法。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会计交接的内容和程序如下:提出交接申请;交接准备;监交申请;交接内容;有关人员签章:移交清册的保管。

总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本。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锐利.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08.

[2]干安平.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下降之原因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 2005-12-30.

篇4: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及深化发展

关键词:林业会计;现状;深化发展

林业会计对于林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如实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监督,规范单位的资金运转,防止腐败的出现,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我国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获得很大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林业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林业会计相关制度体系,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林业会计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林业经济的发展,这就使我国的林业会计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管理弱化

国家为了规范林业会计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但是这些政策或者是相应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林业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1.2执法检查弹性化

在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往往出现人情大于检查结果,很多问题都在人情关系当中不了了之。这就导致外部监督被严重的削弱,不利于规范会计工作。

1.3执业保护不善

国家为了确保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没有证的会计人员仍然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在工作当中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林业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林业会计在日常工作当中不仅仅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向单位内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当前林业会计在舆论导向方面日益朝着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媒体在对某个会计人员进行报道的时候,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为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的舆论导向,使会计人员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能。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少有会计人员能够顶住单位领导的压力,敢于曝光本单位的财务问题,一旦这样做,势必受到孤立。

1.5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

林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部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林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生产不能够忽视其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在核算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林业会计往往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而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往往都被忽视。同样,生产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消耗也并没有计入生产成本当中。这样就导致将林业生产引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方向上,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林业会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林业会计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步。

2.1进一步深化林业会计改革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的林业会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适应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流程,从而更加熟悉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改革当前的会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引进,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机制。

2.2 继续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 也是转变林业会计管理职能,保证林业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林业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林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林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

2.3发展我国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林业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林业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第二,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林业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第三,加强林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林业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开展林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4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素质

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林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林业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林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林业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2.5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

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林业生产资金不足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育林基金在提取时,一方面应来自享受生态效益的各类社会企业,如生态旅游公司、水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加以提取,另一方面由财政资金加以补助。

3.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会计工作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会计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方式也同样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林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也更加严格。 因此,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林业会计跨越的素质,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佳木斯市)邮编:154002)

参考文献:

[1]胡宏坤,任晓琦.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9, (02).

[2]李子君.规范会计工作的浅见[J].公用事业财会,2005(02).

[3]宁蔚.新经济形式下的会计工作[J].公用事业财会,2005(01)

篇5:物流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

物流企业会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十分繁杂。从经济业务发生,凭证填制、取得,账簿登记,物流成本计算到会计报表编制、分析,涉及业务员经办、负责人批准、会计记账等众多人员及一系列的程序和手续。如果某一人员或某一道环节发生差错,都会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工作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能够防止会计差错发生,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物流企业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会计人员按需配备,合理分工和安排,避免忙闲不均,才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有利于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互相协调,共同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流企业内,物流作业环节多而繁杂,会计工作需要得到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会计工作也能促进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会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计划统计等部门互相配合,有利于计划、预

算指标的制定、实施、控制、分析和考核,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离不开会计,科学的经济预测、正确的经济决策、经营过程的控制、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都需要会计部门提供翔实、有效的数据。科学组织会计工作,可以巩固和发展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促使各部门用好、管好资金,节约资金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有利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制度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地颁布和更新,新出现的经济活动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根据实际需

来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需要。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

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 。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的岗位是成本会计,因此主要实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核算,对成本会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习中,我参与了2月到4月的生产成本核算工作,从计算每日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均价,到编制生产成本日结表,到编制成本月结表,每一个过程都有亲手操作。认真学习了生产成本的核算过程。真正从课本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实际工作的。在这过程中,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公司的财务学习。

在这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自己学过这门课程,但是在开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的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在工作中,仅靠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需在工作之余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较。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工作中是不能忽视的。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么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总是觉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不上,尤其是我现在的这个岗位,书上的那些财务会计啊,税务计算啊,都跟工作沾不到边,觉得很受挫折。渐渐的,我发现,假如没有书本的知识作为铺垫,又哪能迅速掌握工作内容呢?成本会计要求我们必需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并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做出决策,要不然每日计算出来的生产成本只是一长串冰冷的数字,毫无意义可言。实习至今,我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下生产车间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导致对一些产品的生产流程不是非常了解,对于产品的规格型号只是在相关的用量表上查找,没有实际了解,这将影响到成本的核算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产品的了解,让自己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

尽管成本会计的工作显得单调而繁琐,但是只要自己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就可以在工作中发现乐趣的。

篇6:会计工作的组织及发展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

发展现状与展望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会计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摘要:

近几年来,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并且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同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与国外相比,发展还很缓慢,造成其举步不前的原因不仅与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不足有关,还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原因有关。文章对于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政府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发展信息

一、前言

随着政府转型,经济并轨的发展趋势,非营利组织蓬勃而起,非营利组织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主要分布在:卫生、教育、劳动、民政、文化、司法、体育等部门,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组织已逐步走向市场。

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逐步形成,推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以引导非营利组织规范化、科学化。

目前非营利组织有四大类:

1、行政机关;

2、事业单位;

3、社会团体;

4、民办非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隶属机构在人事部门注册登记、定编制人数,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人们习惯称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执行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据调查分析,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许多利和弊,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针对我国这一发展特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影响。

因此,揭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现状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长和发展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指令性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原有的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形式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认,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由于其自身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一)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按照组织类别的不同分别设立包括财政总非营利组织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相对独立的分支。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缺乏统一的客观

基础,不利于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的生成,也影响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收付实现制影响信息质量。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提供与现金交易有关的信息,对于非现金交易的不记录以及对资本资产及其折旧不予以确认。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这种记账方式,首先是对于非现金的收支不予以入账,不能完整反映营运业绩,从而对宏观经济决策、健康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防范和化解政府的财政风险。其次,收付实现制不利于绩效考核。最后,不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尤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资金支付与物资到达时间不一致时,在收付实现制下特别容易造成物资入账不及时,致使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可见,收付实现制虽然有利于控制预算的执行,但是会影响政府会计的信息质量。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趋势展望

(一)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五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较为健全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仍然应该坚持我国的渐进式改革路线,在充分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发展变革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政府其他各项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会计改革中的长足之处,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的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完整的政府会计制度。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责任和业绩信息。目前,我国除国有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外,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或者具有连续性的经济事项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

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入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角度看,不利于强化政府部门的受托责任感。

3、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收付实现制下,收入、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入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目前,财政部门实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改革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可以预见,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在结合了这两种记账基础后,将会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充分加强政府职责行为的规范,明确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增强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和决策相关的效果。

4、建立基金会计模式,强化核算内容。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国家政府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我们应借鉴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基金会计模式。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基金会计时,应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的受托责任情况,立足于加强政府行为规范化和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化,从现实的需要出发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体现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明晰性和责任主体责权利的承担与享有,对一些经济业务应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并相应地对核算内容和核算科目予以增加和设置。特别是根据现行的一些部门按统一安排预算的要求所设的一级预算科目,应在其下依据实际责任要求,进一步体现出部门日常维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公共工程项目支出等的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以便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具体分配状况和预算支出具体分布的管理和监控,满足政府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效率等的分析需要。

(三)、重新塑造财务报告体系,加快预算制度建设

1、重新塑造、揭示财务报告体系。重塑财务报告体系,首先,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发挥非营利组织会计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优势,编制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现金流量表》,有效地解决目前我们在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短缺现象,从而增强宏观经济决策中对经济前景预测方面对此信息的迫切需求;其次,在现行提供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反映国有资产分布和利用的信息、政府采购基金及专项基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信息等等;再次,在合并会计报表方面,我们可以有步骤地、渐进地引进企业合并报表的相应技术手段,完善反映各级政府之间财务状况全貌的合并财务信息;最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向社会各界实时地、透明地披露除国家机密以外的财务信息。

2、加快部门预算制度建设。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在推行零基预算的基础上,按照综合财力状况,依照个人部分、公用部分和事业发展的顺序,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由部门编制,财政审核汇总,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完整预算。部门预算制度,打破了预算内外资金界限,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一改传统预算对各部门实际占有的预算资源反映不清楚和不全面的局面,使得公共部门各自拥有的预算资源总量的对比关系一清二楚,有利于改变支出部门非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解决部门经费“苦乐不均”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部门间预算关系的透明度。

(四)、深入研究、充分准备,保障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成功

我国现行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其会计主体与财务报告主体不分,将行政单位作为完整的主体及事业单位的主体划分不够恰当确切,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最终都要转化为政府公共会计并融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政府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管理模式改革等方方面面,牵动着各方的利益和责任,因此要进行充分准备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其改革的顺利进行。简要地说,要具备如下保障要求:第一,法律是推行政府预算改革的基本前提保障,也是进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改革成功的法律基础。第二,改革的系统性、技术性和全面性,要求我们要积蓄较强的人才力量、技术支持力量和具备良好的外围

管理环境,这是保障其改革成功的核心要求。第三,要处理好借鉴与吸收的关系,既要保持我国在宏观财政政策上的调控力度,全面用好并盘活国有财政资源,又要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及其责任感,还要体现出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职能和业绩的有效监督与评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简子》读后感下一篇: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