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成长记作文

2024-05-02

蒜苗成长记作文(共9篇)

篇1:蒜苗成长记作文

蒜苗成长记

今天,我试着种蒜苗。我准备了一个碗,碗里盛满清水。我拿出一瓣蒜泡进水里,发现蒜漂浮在水上。现在的蒜上下都是光秃秃的。

第二天,我把蒜拿出来,它的上面没有变化。我把它翻过来,咦!下面长出了像肉刺一样的须。真神奇!

第三天,蒜只是下面的须长长了一点点。

第四天,我去厨房看蒜,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事,

 

篇2:蒜苗成长记作文

种下蒜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种蒜。

一回到家,我就看见厨房里有一个蒜头。就跑过去,看了看。心想:这蒜这么大,怎么种呀?我就问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说要种蒜,可是蒜这么大,怎么种呢?”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把蒜的外衣剥去,再看看呢。”

我听了之后,先把蒜的外衣剥去,看了看。“啊,里面原来有一个兄弟紧抱在一起。”然后,我选了一颗种子,种在了家里的盆里,放在阳台上了。可是,它干巴巴的,好像没精神一样。最后,在装点水浇上去了。

浇完水的蒜得很有精神一样。

10月3日 星期六 天气阴

大蒜发芽

过了两天,我起床给蒜浇水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蒜瓣头上,冒出了一个嫩绿色的`小牙儿,水嫩嫩的,亮晶晶的,有月牙形、有扁圆形,像一块块绿翡翠,又像一顶顶绿色的帽子,形态各异,真是惹人喜爱。我 还 发现蒜瓣底部长出了一缕缕细细的根,雪白雪白的,就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这时我想:是不是明天就能长得更高了呢?

现在,我的心情又是高兴,又是期盼。

10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晴

长出叶片

又过了一段日子,我回家的时候,又发现大蒜叶里长出了小蒜叶,像袋鼠妈妈袋子里的小宝宝,又像两把长短不同的刀一样,又像两个矮人一样,一个高,一个矮。

未标题-1 副本 拷贝.JPG它的根原来很少,现在变多了。变多的根,就像我们的头发一样,一根一根的。白玉般的蒜瓣,挺拨的蒜苗,就像一个的亭亭立少女,我太喜欢了,这时我想:蒜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根啊?是不是再过几天,根就会变的更多了呢?这时,我似乎跳到了云上了!

我养的蒜越长越高了,我把它载在阳台的花盆里,并且细心地培养它。我真心希望蒜能健康地成长,快快长出更多的根,快快长的和我一样高!

后记

通过这次对蒜的观察,我发现一粒小小的蒜苗竟然有如果伟大、神奇的力量。蒜苗无论在多么荒凉的地方。它们也能健康快乐的生存下来。

篇3:一介“书生”成长记

1996年, 王东临创建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 并先后推出具有法律效力的SEP电子公文和防盗版的SEP电子图书等技术, 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在王东临看来, 书生代表着知识, 公司代表着经济, 书生公司志在成为知识经济的代表, 并描绘出“让信息摆脱纸张的束缚, 引领社会迈入数字时代”的愿景。王东临认为, 书生是知识分子的同义词, 而知识分子是知识经济的主角, 知识经济是使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历史机遇。

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每一步都是里程碑

在书生公司成立当年,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率先引入书生电子公文技术, 一举革除了以往纸质文件传输系统拖沓冗余的审批弊病, 使农行的办事效率成倍提升, 此举当时在银行业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不久, 中国银行总行、农发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引入书生电子公文系统。2001年, 书生公司的电子产品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国务院、各省政府、副省级城市、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公文无纸化传输的标准和规范。之后, 全中国100%的中央部委、100%的省级政府、100%的央企、100%的银行都成为书生客户。由此, 一个崭新的无纸化政务办公的时代宣告到来, 革新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文件传输方式。

当然, 王东临和他的书生公司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上世纪末,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可谓风起云涌, 比较典型的现象是数据大集中。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标准化, 但风险也相应加大, 一旦发生数据泄漏尤其是内部有授权人员的非法传播, 损失将十分巨大。为此, 书生公司于2000年推出了全球首款线式DRM (数字版权保护) 技术其安全可靠程度远超Microsoft、Adobe的离线式技术。

DRM技术有离线式和在线式两大类别, 其中离线式是允许任意拷贝文件, 但文件是加密的, 只有得到授权的人才有密钥来打开文件。但由于对加密文件不设防, 黑客可以关起门来慢慢“拷问”受保护的文档。相比之下, 在线式DRM可以将受保护的文档牢牢“锁”在服务器端, 即使授权访问人员也只能在线浏览而不能接触到涉密文件, 哪怕是被加密的文件也拿不到。

在线式DRM技术综合了强大的数据安全技术和专业的文档技术, 体现了书生公司在数据安全和电子文档两个领域的综合实力。书生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涉密资质的互联网企业。

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后, 书生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针对软件巨头Adobe只注重单机版、单文档, 没有提供完整的操作接口的缺点, 书生公司提出了文档库系统的概念。2005年12月, 书生公司发布UOML文档库标准和配套的SEP文档库系统。UOML是Unstructured Operation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 意为非结构化操作置标语言, 它是全球第一个针对文档信息处理的操作标准, 它为实现不同文档的互操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2008年9月, 国际开放标准组织OASIS开始对书生公司发起的文档库标准UOML进行投票。投票开启后, 施耐德电气是第一个投赞成票的大公司, 之后当时全球最大IT公司惠普、开放标准的最坚定推动者Sun等大公司的赞成票也相继出现, 此后投票开始出现井喷之势, 世界最大电子文档管理软件的EMC、最大的开源软件公司Red Hat、世界最大的技术公司Google等纷纷响应, UOML最终以51票赞成, 顺利迈过了45票的门槛, 中国软件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就此诞生了。

UOML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让中国软件业在第一次在标准领域得到国际承认, 它还促成了王东临和书生公司的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请叫我“书生云”

2010年, 志得意满的王东临携带UOML标准赴美国硅谷创业, 延续书生的国际化之路。在这片全球IT最前沿的科技圣地, 王东临敏锐洞察到云和移动的时代即将到来, 传统的软件行业将不再是主流。

经过一番权衡, 王东临将自己的电子文档技术加以改良进行云端布局, 一款面向全球用户的个人云文档Surdoc于2011年宣告诞生, 仅仅两年时间, Surdoc便在全球积累了千万用户, 成为第一款走出国门并应用成熟的云产品。Surdoc的成功加快了书生公司转型的步伐, 在形成自己的Tru Privacy云安全技术和Sur FS云存储技术两大核心技术之后, 2014年, 书生将核心业务全面调整至云产业, 并将Surdoc发展为一款面向企业级市场的网络云盘, 最终促成了与360公司的战略合作, 以360书生企业云盘联合品牌的形式开拓企业级市场。

此时, 王东临更喜欢外界称他的公司为“书生云”。

书生云对自己的Tru Privacy专利技术非常自信, 认为这是国际上唯一能保证后台管理员不能看到用户数据的云存储安全技术, 全程安全加密环环相扣, 即使网络被攻破、服务器被黑客控制、源代码全部泄露、所有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全部被买通、对方还是全球最危险的黑客亲自出手, 也能保证任何人都无法从云端窃走数据, 用户数据永远都是安全的。

这一自信也促成了书生云与全球黑客的一次短刃交锋。2015年8月, 在全球最大黑客大会Def Con上, 书生云举办了一场黑客挑战赛。书生云上来就公开服务器的管理员账户密码, 让所有参赛黑客随便进出服务器, 谁能“偷”走服务器上的用户数据就算谁赢, 双手奉上10万美元现金奖金。如此不设防的自虐式挑战吸引了600多黑客参加, 最后黑客无一成功。

2016年9月19日, 书生公司20周年庆典《20年, 书生腾云》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召开, 并发布了新一代书生云超融合一体机战略新产品。根据书生公司的官方新闻发布, 书生云超融合一体机, 引入了SUSE Open Stack Cloud的开源架构, 所有硬件由全球最大的服务器代工厂SUPERMICRO代工生产, 并精心实现了大量软硬件一体的优化, 创造了性能、密度、性价比和易用性等多方面的纪录, 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使用门槛和运营成本, 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 使以往企业的云平台搭建面临的种种难题迎刃而解。

从电子签名到云存储, 再到超融合一体机, 书生公司作为一家老牌的IT公司, 一直在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突破从而顺应科技领域的风云变幻。

篇4:蒜苗成长记

闲来无事,在星期三的晚上种了几头大蒜。看着那被土壤包起来的小蒜瓣,就觉得它一定长不出蒜苗!因为它让人看着就感觉软塌塌的,一点也显示不出生机勃勃的样子!

果真如此!星期四的早上,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阳光底下,望着它心想,我看你到底能不能长出蒜苗来!带着那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就去了学校。呼——终于等到放学了。我回到家,到阳台上一看,哎,果然不出我所料,那些小小的蒜瓣,还没有长出小小的苗头……我带着期盼与失望,又给它们浇了一次水。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我失去了耐心,为什么它长不出小苗呢?难道是我照顾不周吗?可是我每天都给它们浇水啊!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疑问,度过了这一天。

希望诞生于星期六,没错,我看到希望了,它好像是黑暗中突然闪起的光芒。早上,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到阳台上拿换洗的衣服,眼睛不经意间扫过那小小的蒜瓣盆,咦?那小小的,绿绿的,大约一厘米长的小东西是什么?

我走近一看,啊!是我的蒜苗,是我的蒜瓣发芽了!它是那么的娇小可爱,水灵灵的,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样子,真不错,我原来“错怪”它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小小的蒜苗已经在悄悄成长,快要小学毕业的我,是不是也和这个蒜苗一样,在悄无声息地成长呢?

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五(4)班

评语:

蒜苗的成长犹如自己的成长,小蒜苗很多人都种过,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是能从中感悟到自己成长的有几人?我从李悦欣同学的“蒜苗成长记”中看到了成长的足迹、品味到了人生的希望。

指导教师:孙莹莹

篇5:蒜苗成长记作文

一放了学,我就去商场里卖了几颗蒜,抓紧写完作业,我和妈妈就开始种蒜了。我们先要把蒜剥了皮,剥皮可真难呀!我在剥皮的同时,把蒜弄的千疮百孔,“蒜”不聊生。后来,妈妈教我一个窍门,于是我很快就把皮包好了。剥完后,我再拿一条线把蒜穿起来,放到一个碗里。大头朝下,小头朝上,把倒的蒜扶正,最后接上水,一点就够了,让蒜保持湿度。种好蒜后,我把它们放在阳台上,期待发芽的时刻。

第二天,我叫道:“太好了,太好了,我种的蒜发芽了!”只见那一个个“小胖子”长出嫩芽来,已经有三分之二的算都发芽了,希望那三分之一的大蒜也快点冒出头来,好期待呀!

又过了一天所有的大蒜都长出了芽,并且蒜苗越长越高。大蒜也长出了根,这些根像老爷爷的胡须,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碗底。一个个“胖娃娃”挥舞着绿色的手臂,好看极了。

过了几天,我发现蒜的顶部呈现出紫红的颜色,是不是害羞了呢?大蒜开始分叶了,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摆,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蒜的根越来越长,已经交错在了一起,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篇6:蒜苗成长记周记

妈妈告诉我;“蒜苗可以用水栽,也可以用土栽。你要哪种方法?”“我要用水栽。”于是我们就开始种起了小蒜苗。我们先拿一个小碗,在小碗里装上点儿水,再把蒜头放进去就可以了。

我非常期待小蒜苗能快点长大。一天过去了,小蒜瓣慢慢发出了绿芽,悄悄地望着我。它每天都在长高,就像小朋友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地成长,我发现它在对着我笑呢!看它笑得那可爱的模样,就好像是小时候的我。

我喜欢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小蒜苗,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家庭里快乐地成长吧!

蒜苗成长记周记2

前一阵子,我和妈妈在花盆里种了一些蒜苗。我们先把蒜掰成一瓣一瓣的,再将蒜瓣一个一个种在土里,围成了一个圈。最后用水壶在上面均匀地洒了一些水。过了几天,我发现蒜发出了一个个嫩嫩的小芽,形状就像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蝌蚪。又过了几天,小芽渐渐地长高长胖了。摇身一变,变成了我最爱吃的蒜苗!

我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我们家的蒜苗和在市场上买的蒜苗不一样。我们家的蒜苗是嫩绿色的,买的蒜苗是深绿色的。而且买的比我们家的蒜苗要大很多,又粗又长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家花盆里的蒜苗是放在客厅里的,没有阳光的照射!

我每天都给蒜苗浇水。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蒜苗一天天长大,我的内心无比激动。看来想要有收获,就必须付出努力才行!

蒜苗成长记周记3

有一天,我想观察一下蒜苗的成长过程。于是我和妈妈就找了一头蒜泡在水里观察它的成长过程。

第一天,我和妈妈把蒜苗放到水里,我看见,它的小芽是交错着长的,像正在往下伸的小绿手,可爱极了,下面的“胡须”还是枯黄干燥的,妈妈告诉我,那“胡子”还可以变长呢!

过了几天,小蒜苗长的可真快,已经长大了,最高的芽是直的,其它都是弯的.,下面长出了新的,白色的,细细的,滑滑的“胡子”。

以后几天,我就没有经常注意它。有一天,我忽然看见蒜苗已经长有一分米多高了,我兴奋地去找妈妈,把这喜事告诉她,妈妈也很高兴。那棵蒜苗是卷发,一条条的芽直往外长。它的细根有许多条,像老爷爷的白胡子,再摸一下蒜头,已经变软了。

看一下蒜苗,让芽茂盛的是蒜,是它把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蒜苗,蒜真是一个无私的英雄。

蒜苗成长记周记4

这一周,我家中迎来了一群新生命,那就是蒜苗了,我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像宝石一样的蒜头,不禁想用手摸摸它。我把一盆蒜放在了阳光充足的室外,另一盆,则放在了阴暗的室内。刚开始,它们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的那盆蒜明显比室外的长得要快,但是叶子的颜色却是黄色的,不像室外的那盆蒜叶子是绿油油的,充满生机。

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问妈妈,妈妈也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好采取另一种方法:上网查资料。

从网上我得知原来是这样:在室内的大蒜得不到阳光的照耀,产生不了叶绿素,叶子自然就会是黃的了;而在室外的那盆蒜得到充足的阳光,能产生叶绿素,叶子就变绿了。

经过努力,我终于解开了这个问号,也增添了新知识。这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呀!

【蒜苗成长记周记】相关文章:

1.蒜苗成长记周记

2.周记蒜苗

3.蒜苗成长记的作文

4.蒜苗成长记观察日记

5.小学作文《蒜苗成长记》

6.成长周记

7.成长与追求周记

8.大蒜成长记周记

篇7:蒜苗成长记观察日记

只见我的小蒜苗已不再是稚嫩的小姑娘了,她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足有20多厘米高,几天不见她把嫩绿的衣装换成了翠绿翠绿的长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苍翠欲滴,仿佛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遗憾的是有几颗蒜宝宝刚刚发芽,还有几颗根本就没有发芽,我问奶奶为什么它们不发芽,奶奶说:“因为在剥蒜的过程中不小心受伤了,而且伤到它的根了,所以它们不会发芽了”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别提多伤心了,我想要是我剥蒜的时候很再仔细点它们就不会受伤了。

经过这次种蒜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耐心,还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它们还给了我无限快乐!

团结就是力量

篇8:天津117大厦成长记

从一片原野中拔地而起, 直至今日突破550m, 6年9个月的时间里, 天津117大厦充满着说不尽的成长喜悦。本刊梳理了天津117大厦重要的工程节点, 带读者一起回顾中国结构第一高的成长历程。

1项目档案

天津117大厦地上117层, 地下3层, 局部4层, 结构总高度597m, 单体建筑面积84.7万m2, 系一幢集甲级办公、酒店、旅游观光、精品商业于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117大厦首层为4200m2, 向上以0.88°的角度逐层缩小至顶层的2100m2, 塔楼顶部为巨大的钻石造型。

天津117大厦创造的工程之最

结构高度中国之最:597m;

单体建筑面积中国之最:84.7万m2;

单体建筑基坑土方开挖面积世界之最:200万m3;

民用建筑工程桩长度世界之最:100m (第一组试桩桩长为120m) ;

民用建筑工程桩长细比世界之最:120;

民用建筑工程水下浇筑混凝土世界之最:C55水下浇筑;

民用建筑工程桩钢筋规格世界之最:直径50mm三级钢;

超高层建筑底板混凝土体量世界之最:6.5万m3;

超高层建筑巨型钢柱截面尺寸世界之最:24m×22.8m;

……

2成长历程

2.1工程开工

2008年9月10日, 天津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其中核心建筑物便是117大厦, 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

2.2止水帷幕

2008年12月11日, 2台崭新的日本进口三轴搅拌桩机在施工现场准备就绪, 开始沿基坑东西两侧按照顺时针方向同时开钻。117基坑四周均设计有A850@600三轴搅拌桩作为浅层止水帷幕, 搅拌桩平均桩长为2m, 总计1266组, 1520m, 施工于2009年1月4日完成。

2.3土方工程

2008年11月26日, 117大厦项目正式破土, 7台挖掘机和20多台自卸车上场施工。

117大厦项目基坑平面为矩形, 东西长315m, 南北长394m, 开挖面积12.41万m2, 坑底面积9.71万m2, 大面积开挖深度为-19m, 塔楼部位开挖深度为-26.5m, 土方量约200万m3, 创超高层建筑开挖土方量世界之最。按照施工计划, 基坑土方分为四层开挖, 首层土方开挖到-6.5m, 第二层土方挖至-9.2m, 第三层开挖至-14.55m, 第四层挖至基坑底标高-19.65m。期间穿插地库临时支撑系统和桩基工程的施工, 土方作业截止到2012年4月, 挖土施工前后跨越4年时间。

土方开挖

2.4试桩施工

针对117大厦软土地层的地质条件和超高超限的工程特点, 特设计了桩基直径为1m的4根超长桩试桩 (2根100m、2根120m) 和10根100m长锚桩。2008年12月28日, 安装就位的2台GZ200型自走式反循环钻机同时启动, 开始试桩锚桩的施工。该钻机为转盘式回转钻机, 最大钻孔直径可达2m, 最大扭矩为15k N/m, 配套8PS型砂石泵和219mm钻杆, 可采用正循环和泵吸反循环排渣方式。经过检测, 4根超长桩试桩和10根锚桩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试桩施工

2.5地下连续墙

117大厦项目地下室周边均设计有宽度为800mm的地下连续墙, 既作为开挖阶段的围护结构, 也作为正常使用阶段的地下室主体结构外墙。地下连续墙有效长度为27m和26.5m, 钢筋笼墙顶标高为-9.15m, 为保证墙身强度及槽壁稳定, 混凝土超灌1m左右, 即混凝土浇筑完成面为-8.15m。槽段长度有3.9m、4.5m、5.1m、6m四种规格, 槽段之间接头位置, 在其外侧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封堵止水, 地连墙垂直度为1/400。

地下连续墙施工

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2台SG35成槽机挖槽, 1台150t、1台100t、2台55吨级履带起重机配合钢筋笼的加工和吊装。2009年4月8日, 第一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开始吊装。

2.6长桩工程

2010年3月10日, 在117主塔楼桩基施工平面上, 近20台转盘式回转钻机在各自的机位上同时开钻, 9个月后长桩施工完毕, 经检测全部达到一类桩基标准。

117主塔楼共计941根工程桩, 单根长度100m, 直径1m, 垂直度偏差1/300, 钢筋笼采用直径50mm的三级钢, 水下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 创房建领域世界之最。

项目部在试桩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针对超大长径比、高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42000k N) 钻孔灌注桩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是通过不分散低固相泥浆的应用, 保证了孔壁稳定和沉渣厚度的控制;二是自主研制的26m钢制双护筒, 有效地消除了桩基非摩擦段的侧向摩阻力, 保证了桩身在试压过程中的承载力;三是通过优选和改进钻机钻具、优化施工工艺、完善过程监测等, 保证了桩孔垂直度控制在预期的1/300以内;四是创新采用分体式直螺纹接头链接技术, 解决了超大直径钢筋的链接、钢筋笼的变形控制及预埋管件的快速链接等技术难题;五是通过对超大长径比桩桩底、桩侧后注浆点位的设置及注浆参数的研究应用, 提升侧摩阻力及端部承载力, 保证了桩基承载力;六是通过研制高保塑、自密实、高耐久性混凝土, 保证了超长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发明的“超长桩非摩擦段土侧阻力消除的双护筒系统”和“超大超重钢筋笼加工定位法兰圆盘胎架”, 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超长桩施工

2.7基坑支护

117大厦项目基坑分为主塔楼 (C+D区) 和靠山楼 (A+B区) 两个大区, 之间采用地连墙和支护桩临时分割, 分区施工。基坑周边设有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 东、西、北三侧浅层采用二级放坡, 南侧浅层为重力坝, 深层均为“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南侧增加了两道钢管斜抛撑。D区坑中坑为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A+B区为桁架对撑+角撑的支护形式;C+D区为大直径圆环支撑形式;水平支撑系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分为2层, 第一层内支撑位于-9.0m, 第二层内支撑位于-14.55m。

2011年11月14日, 188m超大直径的117大厦基坑两层超大型圆形内支撑完美呈现。

基坑支护

2.8施工栈桥

117大厦基坑面积超大, 为解决挖土和材料的运输问题, 在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在支撑体系上设置施工栈桥。A+B区直接从基坑边坡按照1∶7.43的坡度修一条坡路与第一层内支撑桁架上的混凝土栈桥相连接, 形成一个东西向贯通的运输通道。C+D区是在基坑东西两侧基坑边坡按照1∶7.43的坡度修一条钢筋混凝土车道至-8.3m高度, 在-8.3m高度修筑27m长的钢筋混凝土栈桥平台, 再沿着混凝土栈桥以1∶6.3的坡度向基坑内侧放坡延伸34.5m至-13.55m高度, 设置钢栈桥坡道和钢栈桥平台, 栈桥坡道路宽11m。钢栈桥平台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C区底板上宽9m, 长约60m;第二阶段在D区底板上宽10m, 长约60m。可以实现重型车辆在钢栈桥上停放、调头、吊装等作业, 解决了深基坑施工挖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难题。同时钢结构栈道和栈桥相对混凝土栈桥相比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减少了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栈桥

2.9钢筋加工

117大厦项目工期紧、体量大, 钢筋总量约13万t, 大底板钢筋约1.5万t, 绝大部分为HRB400直径50mm的钢筋, 按照施工计划平均每天要加工绑扎钢筋500t。为保证有效履约, 项目部引进廊坊凯博的钢筋锯切生产线、钢筋丝头生产线、钢筋弯曲生产线、钢筋弯箍机、两机头立式弯曲生产线、五机头立式弯曲生产线、钢筋调直切断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等自动加工设备, 在施工现场建立钢筋加工厂, 实现钢筋自动化集中加工, 通过运输车辆配送到施工作业区域, 创造了30天加工15000t的施工纪录。

钢筋自动化集中加工技术的应用, 节约了原材, 提升了效率, 提高了精度, 减少了对施工现场场地的占用, 对加快地下室施工速度、提升工程质量和促进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钢筋自动加工设备

2.10底板钢筋

2011年11月9日, 117大厦主塔楼底板钢筋正式开始绑扎, 标志着117主塔楼正式进入底板结构施工阶段。

主塔楼底板长、宽各100m, 厚度6.5m, 底筋为十层双向Ø50钢筋网片, 面筋为双层双向Ø50钢筋网片, 中间为Ø25温度筋, 面层钢筋采用钢管架支撑体系进行支撑, 底板厚度及钢筋直径均为国内罕见。Ø50钢筋采用长丝套筒连接, 单根长度12m, 重量185kg, 搬移、摆放需12人同时进行或者采用塔机吊运, 为此项目部在D区设置4台小塔机专供Ø50钢筋绑扎施工使用, 以此提高钢筋绑扎速度,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在零下6~8℃左右的低温下, 项目部组织近3000名钢筋工, 用48天时间加工绑扎了25000t大底板钢筋, 为大底板节点施工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底板钢筋绑扎

2.11底板混凝土

2011年12月26日下午1点至12月29日晚11点, 历时82小时连续作业, 天津117大厦部顺利完成65000m3大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创民用建筑最大体积底板混凝土世界之最。

117大厦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具有“两高、两大、一低、一创新”的特点。“两高”即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高达C50, 抗渗等级达到P8, 结构耐久性设计年限为100年。项目部和中建商砼自2011年4月以来, 先后组织清华大学混凝土研究权威冯乃谦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 进行技术论证和混凝土试配工作, 通过300余次的试验数据, 最终确定了技术性能可靠的大底板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并于2011年11月4日下午在施工现场按照基准配合比, 浇筑了国际罕见的总方量为274m3的大体积混凝土试块, 对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温度和应力变化进行实地测试, 对比分析水化热、覆盖保温及应力应变的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结果的差异, 为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施工经验。

“两大”一是指底板混凝土的体量超大, 二是指施工组织难度大。项目部根据混凝土浇筑工况分析, 沿基坑东、西、北三侧共布置26台车载泵、4台56m臂架泵车和7个溜槽。26条泵管在大底板范围内沿南北方向平行布置, 单根泵管架设长度最长达260余m, 远远观望, 犹如一条条蛟龙盘踞于底板钢筋之上。

“一低”即低温环境下浇筑。这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生产和浇筑技术的极大挑战。项目部通过热水搅拌混凝土, 控制混凝土出灌和入模温度、对泵管增加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泵送的连续性等措施, 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堵管和受冻。同时, 在大底板内埋设数字化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温度计, 通过智能无线式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 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和温差实时监测, 经过理论计算分析, 调整保温覆盖层的厚度, 使内外温差小于20℃, 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质量。

“一创新”是指项目混凝土组织管理上创新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 通过招标确定中建商砼为项目混凝土施工部, 由中建商砼全权负责场外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泵送设备租赁。中建商砼通过层层选拔, 携手西麦斯、北京建工、上海建工、天津鑫建五家混凝土生产单位6个搅拌站、12条生产线、255台混凝土罐车, 为117大厦大底板施工供应混凝土。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立了大底板混凝土浇筑指挥中心, 由项目总经理侯玉杰担任指挥长, 下设6个浇筑管理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22名管理人员, 白班和晚班各11人, 12小时轮换一次, 分管4~5个泵位;施工现场配备4个浇筑作业班组, 共有2500余人参与到本次大底板混凝土的施工。

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混凝土养护

2.12钢构工程

2012年2月27日, 随着长10m、宽3.3m, 重达30余吨的首节钢构件的成功吊装, 标志着117大厦钢结构工程全面展开。117大厦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巨型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形式。4根世界最大、平面尺寸为24m×22.8m的巨型钢柱, 固定在平面尺寸为10000m2、厚度为6.5m的巨大混凝土底板上, 与钢板剪力墙、巨型斜撑、钢柱钢梁共约15万t钢构件筑成117大厦主楼钢结构的坚实根基。巨型柱截面面积108m2, 单层截面最多腔体达26个, 仅地下室现场焊接填充量约300t焊丝。主塔楼大底板钢结构锚栓采用75mm直径高强锚栓, 埋入深度5.5m, 数量达1348根, 其数量、速度均创国内同行业之最。大厦使用国内最大防屈曲变形支撑, 共8根, 单根支撑长约53m, 重量为223.1t, 屈服承载力为39000k N。作为抗侧力构件的巨型防屈曲支撑辅助4根世界最大的巨型钢柱使117大厦的抗震性能成倍增加, 可抗8级地震。项目钢结构工程由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分包承建, 所有大型钢构件均安排在国内领先、设备先进的中建钢构江阴加工总厂制作, 通过海运发至天津, 在项目现场拼接组装。

首节钢结构吊装

5月5日上午, 117大厦世界截面尺寸之最——24m×22.8m的钢结构巨型柱腔体内钢筋开始吊装, 历时7天D2区巨型柱腔内第一节钢筋吊装完成。根据施工总流程, 第三节巨型柱吊装、校正、焊接、探伤检测完成后, 除无绑扎搭接的腔体内钢筋为整笼一次吊装约9m高外, 腔体内第一节、第二节钢筋逐根开始吊装, 地库阶段巨型柱腔体内钢筋共分3次安装至地下室顶板标高。

巨型柱腔体内钢筋施工存在着诸多施工难点, 除5个腔体内钢筋可采用整笼吊装外, 其它腔体内钢筋只能采用塔机逐根吊装, 施工效率被降低。而且, 第三节巨型柱吊装完成后, 柱顶离底板面约9.35m, 相当于三层楼高, 无论是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还是工人在腔体内采用管钳拧紧钢筋接头, 其难度都很大;操作方面的难点在于第四节巨型柱吊装后, 巨型柱翼墙支撑节点处柱顶斜面板已封闭, 致使腔体内钢筋施工异常困难。由于工人需要在腔体内进行钢筋施工, 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保证效率, 腔体内需要7名工人同时作业, 他们之间的配合需要有相当的默契。

5月24日晚, 世界最大截面积巨型柱在117大厦项目开始浇筑, 历时约20个小时, D2区巨型柱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在巨型柱C70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项目部熟练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技术, 攻克困扰业界的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速度、时间间隔等控制难题, 对巨型柱进行妥善的覆盖保护, 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国家标准。

巨型柱混凝土浇筑

巨型柱第一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为6.75m, 浇筑总方量约850m3, 浇筑主要采用SY5418THB 56E混凝土泵车。单根钢结构巨型钢柱截面尺寸约24m×22.8m, 创世界之最, 其中第一节至第三节设计有30个腔体, 其中腔内设计有直径为50mm HRB400E级钢筋的腔体22个。117大厦巨型柱为典型内灌C70高性能混凝土、外包超厚钢板的钢骨混凝土结构。C70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仅为140kg/m3混凝土,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极高的抗离析性、耐久性及耐火性、较好填充性等。

继D2区巨型柱混凝土浇筑之后, 117大厦D1、D3、D4区巨型柱依次进行浇筑。此次巨型柱腔内混凝土顺利浇筑, 为巨型柱第四节至第六节钢构件吊装创造良好的操作平台, 同时也为按期完成D区地库钢结构吊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3地库施工

117大厦地下3层, 局部4层, 建筑面积37万m2, 单层面积近10万m2, 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按照施工组织安排, 地下室划分为主塔楼区域 (C+D区) 和靠山楼区域 (A+B区) , 分为2次施工, 其中主塔楼区域建筑面积约15.5万m2, 7月30日要实现地下室封顶。从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到7月30日地下室封顶只有7个月时间, 其中跨越冬季施工、跨越2013年的春节假期、跨越酷暑施工, 还要拆除2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施工栈桥, 真正有效的施工时间不足4个月时间。项目部组织了4支劳务分包, 6000多劳务工人24小时倒班施工, 克服了夏季40℃的高温和连续一周50年一遇的大雨、暴雨的袭击, 夜以继日, 迎难而上, 在7月30日实现了地下室结构封顶的目标。

地库施工

2.14支撑拆除

2012年6月10日, 项目部组织50台配备破碎锤的挖掘机、40台装载机、600多名拆撑工人, 用时100小时破除清理8800m3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折除支撑

2.15主楼开工

2012年8月1日, 117大厦地下室结构完工暨上部塔楼开工仪式在施工现场隆重举行, 标志着117大厦正式向597m高度挺进。

2.16垂直运输通道塔

2013年1月1日, 中国内地首例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在117大厦主塔楼东立面开始安装。塔身伴随着主塔楼的施工高度, 将逐渐加节与大厦水平结构层同步长高, 最终升高至578m。塔身安装5部施工升降机和10个吊笼, 集中解决主塔楼施工人员、小型施工机具和建筑、装饰材料的运输问题。

通道塔是中建三局的专利产品, 由中建三局自己设计加工。以钢结构塔为附着载体和通道, 集中安装运行多部施工升降机, 用来完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大量和繁重的垂直运输任务。垂直运输是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垂直运输通道塔”的概念是中建三局承建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项目时创造性提出并应用于项目施工的。通道塔的应用可减少外挂施工升降机对主体结构外立面的占用, 化解分散布置施工升降机造成外立面装饰无法封闭的难题;可避免施工升降机对正式电梯井的占用, 为正式电梯安装调试提供便利条件;可加快施工速度, 缩短施工工期;颠覆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传统垂直运输的方法, 为超高层施工垂直运输开创了新途径。通道塔体系为装配式钢结构, 除了部分柱截面分段变化和层高不同外, 均为标准节, 采取工厂预制、现场预拼、整体吊装的流水作业。现场安装效率高, 后期拆除也非常方便, 且一次投入可多次重复利用。

超高层垂直运输施工升降机必不可少, 常规施工升降机使用的都是电缆供电, 117大厦也不例外。但随着高度的上升, 天津的大风可给大厦建设带来不小的麻烦, 300m高空的大风可以让电缆脱离保护架, 致使电梯不能正常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个致命的安全隐患, 项目部召集施工升降机生产厂家和中建三局设备公司的专家多次沟通, 最后决定采用滑触线替代电缆改变供电模式, 并经过共同研发改良设计出新型产品, 规避了滑触线容易接触不良的缺点, 且实现了安装拆卸简单、故障率小、维修方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垂直运输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防范。

垂直运输通道塔

2.17动臂塔机

2012年4月2日, 华北地区最大的起重设备、全国第四台ZSL2700大型动臂式塔机在117大厦正式开始安装。ZSL2700塔机是南京中昇生产的2700tm动臂式、内燃机动力、全液压控制、无级调速的重型塔机, 起重臂总长为60m, 最大起重量100t/2倍率、50t/1倍率, 在最大起吊半径60m处, 吊重为31.9t, 最大起升高度超过600m。整套系统采用PLC监控, 实现自动保护。此ZSL2700塔机的安装主要是解决117大厦地下结构施工中钢结构的吊装问题。当大厦施工到地面4层以上后, 将会再增加两台大型塔机, 并采用外挂内爬式的安装方式。据悉, 此塔机的安装不仅在项目上得到了特别的重视, 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密切关注, 中建三局设备公司张建中经理全程跟踪和指挥。从最初塔机选型的确定到租赁单位的敲定, 从塔机配件的陆续进场到安装方案重重审批, 从专家论证会到最后的安装工作协调会, 一路走来困难重重, 例如塔机的标准节为每节9.48t, 最大的上回转机构为26t, 这就给塔机配件的吊运安装出了个难题。经过多方面分析, 最初的300t汽车起重机被否定, 确定采用260t履带起重机作为主要吊装设备进行塔机的安装。

2013年1月6日, 主塔楼另外3台大型塔机 (1台ZSL2700和2台ZSL1250) 安装正式开始。此次动臂式塔机的安装主要包括外挂支撑框系统的安装与塔机自身的安装, 每台塔机需要两道支撑框架, ZSL2700的一道支撑框架重量达50多t, 所有部件为现场拼装, 安装位置分别在标高10.1m与28.1m。项目部采取两家安装队伍同时进行安装作业。塔机的安装与项目顶升模架、钢结构钢板剪力墙的安装交叉进行, 项目团队克服现场施工场地有限, 施工天气环境恶劣, 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高等难题, 最终确保了塔机成功安装。

2013年2月2日, 主塔楼4台巨无霸塔机全部安装完成。这4台巨无霸塔机将担当起主塔楼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运输和钢构件吊装的重任, 为117大厦的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

超大型动臂塔机

2.18顶升模架

2013年3月23日, 经过春节期间200余人45天的安装调试,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系统实现首次顺利顶升。

顶升模架首次顶升

此钢平台模架体系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总重量达1000t, 钢平台面积1300m2, 国内最大;主桁架悬臂最长达10.2m, 国内第一;设计荷载1600t, 顶升高度单次为6m, 属于大吨位、大行程;挂架高17m、共8层, 该体系采用世界领先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实现快速改变适应竖向与水平向的体形变化, 同时提供较大的作业空间和材料周转空间;该体系首次在国内采用竖向3层施工段垂直交叉流水施工方法, 通过合理组织、细化分区可实现各工种最大程度的满负荷工作, 保证各专业的空间交叉施工, 为大厦的快速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顶升模架施工平台

2.19突破百米

2013年7月25日, 随着19层钢板剪力墙最后一个区段混凝土的浇筑完毕,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结构标高达103.11m, 顺利突破百米大关。经过4个多月的施工流程调整,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进入12天一个标准层的施工阶段。

突破百米

2.20突破200米

2013年12月29日, 随着主塔楼核心筒38层钢板剪力墙最后一个区段混凝土浇筑完毕, 高银117大厦主塔楼结构标高达200.94m, 顺利突破200m大关, 水平楼板施工至18层, 巨柱施工至36层。主塔楼核心筒进入8天一个标准层的施工阶段。

2.21幕墙安装

2014年5月18日, 117大厦幕墙安装工作启动。117大厦通体使用明框单元式玻璃幕墙, 面积达到12万m2, 将安装1.2万块单元板, 桁架层最大单元板块长度达到11m。根据工期计划, 117大厦幕墙将在2016年6月实现闭合。为确保在狂风、暴雨和高压等恶劣条件下, 117大厦外幕墙的密封性和抗变形性等达到设计要求, 项目部历时近两个月, 进行了大规模的外幕墙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等测试, 项目部还采用美国标准对大厦幕墙的设计风压结构、热循环及结露、外装饰条荷载、耐撞击等27项性能进行测试, 确保117大厦外衣“牢不可破”。

幕墙安装

2.22突破300米

2014年5月26日, 主塔楼核心筒61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结构高度突破300m大关, 意味着总高度为597m的117大厦主体结构施工过半。主塔楼核心筒进入6天一个标准层的施工阶段。

2.23天津第一高楼

2014年7月5日, 主塔楼核心筒67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结构高度达到337.2m, 超过了目前天津最高的地标性建筑——高达336.9m的天津环球金融中心 (简称津塔) , 刷新天津摩天大楼新纪录, 成为天津第一高楼。进入5天一个标准层的施工阶段。

2.24北方第一高楼

2014年8月20日晚, 主塔楼核心筒第77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结构高度达到386m。至此, 117大厦超越了目前中国北方已封顶的最高楼——大连中心裕景项目 (383.45m) , 刷新中国北方摩天大楼高度新纪录, 成为中国北方第一高楼。

2.25突破400米

2014年9月3日晚, 主塔楼核心筒第81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结构高度达403.95m, 成功突破400m大关。从300m到400m, 仅耗时100天, 平均1天攀升1m。

2.26北方第一高度

2014年9月17日,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第84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标高达到416.91m, 超越高415.2m的天津广播电视塔, 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建筑物。施工速度最快达2天一个结构层。

2.27突破500米

2015年1月19日,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第101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标高达到502.635m, 历经近4个月的时间完成从400m到500m的施工。正值北方冬季, 受严寒和大风的影响, 117大厦施工进度大受影响。项目部为确保冬季施工, 组织了混凝土方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配合比、低温浇筑、泵管保温等多项综合试验, 取得了科学可靠的技术参数。为保障工程品质, 从12月起基本上暂停了水平结构混凝土的浇筑, 而竖向核心筒结构在采取多种保温技术措施的前提下仍在继续浇筑混凝土, 但因低温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上升缓慢, 直接影响顶升模架和动臂塔机的顶升, 从而导致整体施工效率直线下降。

项目部为确保节点目标, 争分夺秒抢时间, 与气象部门合作每天24小时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提前预知大风、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 做好防范安排;同时在顶升模架和电梯上安装了风速测定仪器, 通过无线传输到电梯轿厢和地面指挥控制室, 随时掌控风力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时数据调整作息时间和工作内容。

突破500米

2.28突破550米

2015年5月31日, “中建三局天津117大厦”官方微博发布了天津117大厦的最新进展:117大厦主塔楼第113层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 目前核心筒结构标高为553.095m, 混凝土泵送高度顺利通过550m。

3期待未来

篇9:小蒜苗成长记

年龄:10岁

最爱做的事:旅游、读书、下围棋、弹琵琶

最爱看的书:《西游记》《我爱科学》

最大的理想:做一个科学家

最喜欢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次到超市或者菜市场,都会看到各种绿油油的蔬菜。这时候,我总会叽叽喳喳地向妈妈问个不停:这是什么啊?它是怎么长出来的?满脑子都是疑惑。

蒜苗——一种很普通的蔬菜,几乎家家饭桌上都会出现的美味佳肴。妈妈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也为了增强我的实践观察能力,决定让我自己动手培育蒜苗,并让我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一、培育过程:

1.大蒜品种的选择

最好选择当年的新鲜且无农药残留、蒜瓣完整、没有腐烂的大蒜,本着这个原则,我首先想到姥姥家自己种植的大蒜。从姥姥家拿回大蒜后,我就找来容器把它们整齐地放一起。接下来,我就开始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啦!

2.蒜苗的成长过程

我采用水培的方法培育蒜苗,并且把蒜苗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前3天,大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到了第4天,我惊奇地发现大蒜已经偷偷地露出了小芽。到了第7天,蒜苗已经完全长出来了。我用自制的尺子测量了一下,蒜苗最长竟然长到了9厘米。

由于光照充足,蒜苗水分吸收得很快,每隔2天就要浇水。到了第9天,蒜苗已经长到了13厘米。两周后,蒜苗已经长得很高了,我自制的尺子都不够量了。

3.培育过程与数据分析

蒜苗的培育日期自2016年1月22日至2月6日,共16天。为了进行比较,我选择了两盘蒜苗,并标注了1号和2号,进行光照对比实验,同时做了详细的记录。

二、培育结论:

综上数据,我得出以下结论:

1.蒜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

2.有充足光照和水分的蒜苗比无光照的蒜苗成长速度快,颜色也比无光照的颜色更深一些。所以,我觉得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照和水分,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雾霾远离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太阳公公的笑脸。

上一篇:干部入党思想汇报范文下一篇:蟹妈妈教走路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