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原文简介及作者介绍

2024-05-01

离思原文简介及作者介绍(精选5篇)

篇1:离思原文简介及作者介绍

《离思》原文翻译和注释及其作者介绍

《离思》作品介绍

《离思》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6首。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离思》原文

离思

作者:唐·李商隐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离思》注释

①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②前溪:舞曲名。晋车骑将军沈玧所制。见(旧唐书·音乐志》。歌云:“莫作流水声,引新都舍故。”

③《旧唐书·音乐志》:“《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④峡云:用巫山神女事,谓神女寻襄王而不得。

⑤卓文君《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⑥《汉书·苏武传》:“常惠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⑦用“娥皇、女英”典。

⑧由:全诗校:“一作因。”曹植《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离思》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离思》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离思》繁体对照

卷539_56 離思李商隱

氣盡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峽雲尋不得,溝水欲如何。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顔色,還自托微波。

篇2:离思原文简介及作者介绍

《阳山道中》原文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篇3:《观内怀仙》原文及作者简介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篇4:《冬日诗》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冬日诗,此诗一共有16句,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该诗由南北朝著名的诗人鲍照所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阅读~!

冬日诗原文:

严云乱山起。

白日欲还次。

曛雾蔽穷天。

夕阴晦寒地。

烟霾有氛氲。

精光无明异。

风急野田空。

饥禽稍相弃。

含生共通闭。

怀贤孰为利。

天规茍平圆。

宁得已偏媚。

瀚海有归潮。

衰容不还稚。

君今且安歌。

无念老方至。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鲍照(约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篇5:《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元和姓纂》载“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而关于春秋时期荀氏的记载见于(桓王)十三年(公元前678年)“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左传》僖公九年《传》正有“荀息”亦称“荀叔”之文,所以原氏黯即为荀息,被封荀国故地以地为姓。

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这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游学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上一篇:制剂室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南区寝室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