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2024-04-23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通用9篇)

篇1: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一、明确备考目标:

1、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正确工整书写的能力;有语音辨识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析多义词、字词意义的的能力;有辨析修辞和修辞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仿写续写的能力;以及根据设置语境,简明、连贯、得体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的能力等等。

2、强化语言积累训练。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还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的、俗语、谚语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

3、强化名着阅读的训练。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名着导读的教学,复习时要重点复习《考试纲要》中列出的八部名着。

4、强化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注意题型和答题技巧、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文言文阅读注重字词的积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

5、强化写作指导。把握命题特点,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二、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

第一轮复习:以本为本、纵向梳理课本知识,狠抓双基。

针对中考试题重视课内阅读、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时间:开学——4月底

复习内容:1-6册语文课本

复习方法:分单元复习,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复习,力求深入、细致,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复习课的大致流程是:

明确复习内容、复习重点;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字词;教师抓住重点进行内容梳理,进行知识迁移;课内阅读训练

注意问题:

由于教材不是按文体、而是按内容编排的,文体很乱,所以第一轮复习后应对重点课文按文体归类复习一下,因为中考卷一的课内阅读就是按文体出题的,如泰安的中考题,考的是《猫》(叙事散文)《变脸》(剧本)《桥之美》(文艺性说明文)《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建议按照一下文体进行归类复习,以利于学生将零散的课文系统化,并掌握各类文体的考点及答题方法:课内记叙文阅读、课内说明文阅读、课内议论文阅读、课内其它文体阅读、课内古诗文阅读。

课内复习要精讲精练,切忌题海战术。题海茫茫,不做是岸,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否则我们完不成复习进度,有时候我们自认为对这一篇课文练得够全面、理解够透彻了,但考试的时候拿到试卷,尽管有的语段我们练过,但总会看到有没练到的语段,如去年初三全县统考题《威尼斯商人》的语段阅读,我们学校就没练过,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练,你都不能练到出题者的心里去,出题者很会钻空档,唯有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会静下心来读原文,很多题答案都可以通过细读、理解原文在文中找到原句或根据上下文理解分析出来,包括自读课文也只能这样应对。所以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培养学生认认真真深入读课文的习惯,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根本,不要抛开课文进行题海训练,做舍本逐末的事。复习课的任务在于梳理知识、训练能力、形成思路,归纳方法,最忌讳面面俱到,教师累、学生烦。

要抓住重点课文,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课内是基础,通过阅读、分析典型的课文,让学生领悟分析这类文章的方法,甚至学到写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进而形成能力,不要为课内而课内,重知识轻能力。如复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在文章什么位置、怎样提出的?(把握中心论点及提出方式)

(二)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逐层展开论证的?(把握论证思路、论据、论证方法,理清脉络)

(三)根据孟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是材料作文,今年泰安中考作文题型,实现由读到写的拓展迁移。)

第二轮复习:针对泰安中考试题题型进行对应考点的分块,掌握知识和答题技巧,专题训练,形成能力。

时间:5月

复习内容:

积累与运用,包括字音、字形、文言词语解释、词语(成语)、语序、语法、诗文名句默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规范书写作文。

复习方法:分考点复习,复习课的大致流程是:

中考真题展示、相关知识及答题技巧、专题训练

注意问题:

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积累运用部分,学生做容易丢分的考点的成语运用、和标点符号用法,这两个环节要下大力气。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选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切合中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写作训练,老师要打消“临近中考了,学生写作水平已定型,短时间训练不会有效果,干脆放之任之,顺其自然,把时间用来复习其它的内容”的

错误认识。写作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文写不好,一下子就会丢很多分。考前进行写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时间紧,写作训练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①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如话题作文应告诉学生拟好靓丽的题目,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中交代点明主旨的话,写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安排一个错落有致的段落构思,注意卷面书写整洁等。

②根据作文要求,弄清作文题型、审好题目。这一步很重要,若不注意,学生就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作文。

③临时抱佛脚,积累一定量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学生平时也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到写作时,头脑中一片空白。那么,这样的学生临时积累的素材或许能派上用场。

④进行强化写作训练。训练学生快速审题、选材、构思成文的能力,明确写作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轮复习(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要引导学生熟练中考题型、规范答题、工整书写,还要学会总结反思,进一步查缺补漏,可建立错题集。

最后说一说复习策略。

一、一定要研究透中考题型,不做无用功。中考出题的难易比例是6:2:2,比以往加大了难度,复习时要把握好深浅度。前8道题“积累与运用”考点依次是:字音、字形、文言词语解释、词语(成语)、语序、语法、诗文名句默写、标点符号,病句不考,有些老师还将病句,出题还出病句,就是做无用功了。课外现代文阅读看起来很难,其实分析分析考点不外乎考那几个方面,老师们仔细研究一下孔老师去年初三复习研讨会上的发言就很清楚了。因为这个学期是史上嘴短学期,所以对于复习内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上一定要做到“精”,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不做无用功。

一定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针对复习内容的阶段性小测试或专题阶段性过关考试。复习中小测试或过关性考试,是很好的激励和鞭策措施,既可调整

复习节奏,适时查缺补漏,又可调节学生心理,保持复习过程中热情与活力。备课组要事先分工准备好专题阶段测试试卷,复习什么测试什么,能力点是什么测试什么,千万别随便找一张试卷,那样不好。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总所周知,中考打的是“团体战”,备课组各成员要顾全大局,分工合作,敬业奉献,无私付出,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篇2: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四、作文部分。“半命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二、制定精密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同学们要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三、重视专题复习

2月上旬——4月上旬是第一轮复习,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经过第一轮复习,我认为第二轮复习(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在语文总复习中,我认为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复习。

根据《语文考试说明》中的所列考项,我们可以将复习内容归为四个专题:一是基础知识。包括1语音2汉字3词短语和句子4标点5修辞方法6文体、文学常识。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四是写作。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首先要明确每项专题的复习要点,然后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我们还可采取列表、再分类的形式。如复习文学常识时,可按作者姓名、时代(国籍)、对作者评价、篇目、体裁、出处列表归类记忆。复习文言文时,可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类别列表归类掌握。根据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诗文积累默写部分开放题型的出现,我们也可试着将古诗文分类整理记忆,如可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山水田园、边塞风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劝学惜时、乐观自信、富含哲理、咏史怀古、逆境磨砺篇等等。

四、进行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

篇3: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 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 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 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 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 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 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 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 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 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 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 强调以人为本, 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 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 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 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 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 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 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 让学生训练, 通过练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 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作迁移性的训练, 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 教学对策

1. 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

复习时, 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 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 形成体系。如下例:

(1)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 (2) 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树, 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 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 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 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

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 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 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 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 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 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 就没有信息的提取, 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 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 就可用“语脉背诵法”, 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叙身世) , 先帝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由是感激, _____________。 (叙“三顾茅庐”一事) , 后值倾覆,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 特征口诀法, 图表归纳法, 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 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抓住关键, 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 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 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 学会快速成文。第一, 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 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 (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 , 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 (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 , 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 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 审题立意, 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 强化训练, 让学生形成技能。“练”, 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 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 要确定好练习题, 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 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 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 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 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 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 反复练习, 深刻巩固, 突出重难点, 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 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篇4: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强调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作迁移性的训练,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教学对策

1.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形成体系。如下例: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就没有信息的提取,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就可用“语脉背诵法”,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身世),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叙“三顾茅庐”一事),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特征口诀法,图表归纳法,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快速成文。第一,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审题立意,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技能。“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确定好练习题,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反复练习,深刻巩固,突出重难点,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篇5: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作文部分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中考作文,占分最高的主观性试题,由于教学中用时多,见效慢,阅卷中随意性倾向明显,导致老师对作文训练重视不够,影响作文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复习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面向生活,表达真情。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

2、强调立意,注重选材。立意要深刻新颖,符合当今社会的公德和时代精神,如以人为本、爱国守法、无私奉献、保护环境、诚信、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用敏锐的“触角”,抓住社会的热点、焦点、闪光点,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把自己的笔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主题才有价值,文章才会有新意,才能书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形式创新,彰显个性。一篇好的文章当然是文质兼美的,而文章的形式就如同人的外衣,也是不可或缺的。

4、指导学生仔细了解作文评分标准。明确作文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掉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5、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作文题型和命题特点,熟练掌握各类作文题型特点。从这两年的各省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命题作文又卷土重,所以后期作文训练还要加强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训练与指导。具体做法:

(1)每周周末布置一篇作文练习。

(2)老师可粗略批改学生的习作,只给分,不写评语,把班级作文存在共同的问题记下点评,并精选几篇作文当作范文评讲,重点突出作文中的优点,指出可借鉴之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一节课作文练习。按中考作文命题特点,精选几个题目让学生自选一题,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练习。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审题、立意、选材、安排结构行文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在中考前保持着考场作文的临战状态。

(4)安排几节作文技巧点拨课。如开头法、结尾法、选材法、结构法、点明中心法、点亮语言法,以及规范书写、准确标点等。写出有真情、有文采、有见解,有创意的文章,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篇6: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与策略

背景:教育部关于〈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我省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试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选取课外材料,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第二,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试卷的结构板块明晰,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构成。第四,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考查内容更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即人与文本的对话。

为能在2010年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及详细的复习策略。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今年应该还是考话题作文)。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97年至2004年的中考文言文选文似乎昭示着一种现象:命题的热点倾斜于“唐宋八大家”之文,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名篇也成了命题者情有独钟的首选,“记”和“说”两种文体也特别受青睐。(97年〈醉翁亭记〉(欧阳修),98年〈捕蛇者说〉(柳宗元),99年〈马说〉(韩愈),00年〈爱莲说〉(周敦颐),01年〈桃花源记〉(陶渊明),02年〈岳阳楼记〉(范仲淹),03年〈记承天寺夜游〉(苏轼),04《送董召南游河北序》。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时文名文)、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散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

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上述所讲只是作答的一些思路及技巧,下面我们再来对2010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做一些预测:

散文的命题方向: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文意;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自选角度评说文章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的命题方向:找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具体句中代词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并指出论据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义;找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一句(段)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分析你喜欢的原因;根据文意,自己设计命题自己作答。

说明文的命题方向: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并对其作用作出阐析;识别说明顺序(特别是逻辑顺序);判断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阐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判断说明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的理由;给文章拟出切合文意的小标题;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思维和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未来是说明文考查的亮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要方向(给事物下定义;用图表处理给出的文字;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谈文中某些情况对自己的启示;关注生态环境,拟写警示性标语或提出自己的对策)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因此,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语文报》的效果)。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

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顺便提醒考生,要在考场上让你的作文取得高分,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就是包装。

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不乱涂鸦,博得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分。拿出浑身解数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愉悦慷慨分。绞尽脑汁搜肠剐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语、时髦新词入文,博得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欣赏分。张扬个性,敢于冲破传统规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博得阅卷老师怦然心跳震撼分。

附:复习进度简单计划

篇7: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光阴似箭,2013年思品中考备考已经紧锣密鼓地敲响了。近几年来,中考政治采取开卷考试。开卷与闭卷考试截然不同,开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创新性思维的空间。开卷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政治课教学死记硬背的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开卷考试试题在课本或资料中没有现成或完整的答案。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政治课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必须对《考试说明》进行细致的研究,明确考试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使复习有方向、有目标,更好的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的变化,了解考点增删的情况,以便在具体复习中更好的落实。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和中考的形势,我们采用了四轮复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轮复习

内容安排:七、八、九年级的基础知识复习

方法建议:对照考试说明,排查课本,找出得分点;确定重点;构建知识体系通过适当的练习,总结出常见的命题角度,形成主体性专题。

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阶段。对七、八、九年级基础知识的梳理,按单元复习。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须根据中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归类。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加强集体研究,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内容更需要整个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协作,才能熟悉每课考点的分布、内容、要求,弄清楚哪些是识记、哪些是理解、哪些是运用,根据不同要求讲解每一个考点。初中思品课要复习的内容多,且因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在七、八年级不重视思品课的学习,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知识漏洞多、能力低的现象。这要求组织复习的思品教师首先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学期教材的主干内容,理清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的说,这一轮复习叫做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以便在考场上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轮复习要“过三关”:⑴ 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使其系统化。在整合和构建过程中,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等。⑵ 基本方法关⑶ 基本技能关。复习目标要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 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精、要细,不能脱离教材,不能提纲式复习。同时,在训练时抓“双基”,不做偏题、怪题,力争让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把教材知识落实到脑海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单元复习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能力。通过对三年中考试题的研读,我们发现试题比较注重考查基础,尤其是选择题,但是,出题的形式与角度非常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这轮复习时,就把常见的命题角度给学生总结成小专题记在书上,防止学生在答题时无话可说,也避免了以后复习中内容多、难度大,再整理费时、费力的弊端。在复习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互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负责。⑶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下的学生,课堂教学实行“低起点、快反馈”的方法。

⑷ 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轮复习

内容安排:围绕时政热点,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复习。

方法建议:精心整合时政热点专题,分四部分内容:背景材料部分;与教材的链接点;中考命题角度预测;题型示例。特别是在知识链接题型示例部分,要紧抓住考点内容,捕捉有效信息,抓住主要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注:专题根据时政的变化,教师灵活掌握。

1,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专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专题。第二部分是:时政热点专题。

知识专题:按课标分块复习,打破教材顺序,把三个年级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帮助学生理顺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进一步强化常用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讲解要抓点带线,理清知识系统,寓于启迪刺激,在基础知识上讲求灵活。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基础性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要严格,规范统一。第一步就是了解课标要求。复习中要深刻体会课标的要求。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政热点专题:

1、老师要指导学生按考纲要求,归纳考核时间范围内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本省大事、百姓关心的“小事”,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到热点与教材考点的结合点,形成专题。2.、在找到了今年中考对应的相关热点材料后,要用教材知识去多角度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

3、最近几年中考试题对时政热点考核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命题”,所以,老师在选择专题复习参考资料时,应选择一些时效性、前瞻性强,能把时政热点化为一个个小的具体问题的专题复习题,量上要做到少而精,借助这些专题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专题复习”。教会学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复习时要注意聚焦热点,纵观历年的中考试题,事实材料始终是试题的载体,命题始终体现时代性,因此,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要紧扣热点。

⑵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特别注重解答后的反思。

⑶专题复习的难度要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很难提高。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第三轮复习

内容安排:综合训练,模拟考试

1,第三轮复习:热点复习,各地模拟试题,模拟考试,模拟综合训练阶段。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意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是开放性的,以贴近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为切入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鲜明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教材知识加以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挑选各类型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模拟考试做好试卷的分析与评讲,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 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局,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⑵ 选取薄弱环节训练。①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不够的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化难为易。②要重点训练边缘生的失分题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

⑶ 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 解题技巧训练。通过复习,学生已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但是如果不能把它准确地展示在试卷上,就等于无效劳动,因此,指导学生解题技巧十分重要,如多选题的指导:

第一步,审题。①审要求:注意关键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属于”、“不属于”、“说明了”、“是因为”等等。②审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二步,分析必选答案:①领会备选答案的内涵。②分析被选题、肢之间的关系。③准确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及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第四轮复习

考试安排:回归课本

篇8:刍议中考语文复习的策略

一、解读《中考说明》, 把握中考脉搏

中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学工作, 众所周知, 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 它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为在这一年, 我们要把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划分。《中考说明》无疑成了我们的指路明灯, 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中考说明》的要求, 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去识记, 理解, 运用, 要一改传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 即在有限的单位之内达成有效训练。作为一个老师, 我们要善于研究考点, 理清重点与难点, 有针对性的去采题, 编题, 适时组织课堂训练, 编辑校本讲义, 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掌握旧知,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加强识记方面的语文知识, 理解运用则相对淡化,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从全方面去掌握, 也就是要依据《中考说明》分层次引导把握, 由个别到全体, 由低层次要求逐步向高层次要求稳步推进, 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客观有效, 如果我们换一种做法也可以去尝试, 那就是也可以去引导学生积极地研究《中考说明》, 运用自身的经验和体会, 指导学生以此为蓝本, 自主探究考点热点, 教会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去复习旧知, 《中考说明》有鲜明的导向功能,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心题型设计意图以及各类评分标准, 努力做到一一对应, 面面俱到。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而稳操胜券。

二、加大训练力度, 巩固训练效果

语文学科虽不属于理科, 看似不太需要过多的题目练习, 其实这个看法也不完全正确, 实践证明, 必要的题目练习是不可少的, 只是你要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题目的数量和质量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合理安排的重点, 语文题目应力求少而精, 要避免“狂轰滥炸”式的“题海战”, 做的好与不好, 将直接影响语文复习成效的高低, 毕业班时间相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讲显得特别紧张和宝贵, 所以教师事先一定要精心选题, 编题, 这是保证训练效率的前提, 坚决杜绝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之后, 还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对错题和难题进行整理和筛选, 建立错题难题集, 对一些普遍性的疑难困惑要进行适时解答和重点强调, 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审题, 规范答题。同时还不忘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高, 从而达到能力的飞跃和升华。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三、运用技巧, 夯实文言字词

在试卷的命题上, 对文言文的考查, 主要体现为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历次考查,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这一项目上失分较多, 每一篇文言文都会出现大量的实词和虚词, 其实解决了字词, 翻译也不再是难题。所以我们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经过扎实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字词, 这是最关键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就总量而言, 其实也并不是太大, 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到了然于胸, 点滴落实。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文言文字词大体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一是通假字, 二是词性活用, 三是古今义异同, 四是一词多义。而每一类当中都有重点字词, 对于这些字词, 我们要倍加重视, 反复训练, 已达到熟练自如, 在具体考查时不失分。另外, 在此基础上, 加强句子的翻译训练,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 (有的学校采用自助餐的方式, 让学生每天翻译一小段或两三个句子, 强化翻译意识, 提高翻译能力) 对于这一点, 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根据原文直译, 要特别提醒学生关注重点字词的突出, 然后再要求学生尽量意译, 力求使句子完整生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此项考查时提高得分率。

四、紧扣文本, 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时间长, 跨度大, 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先前所学会有不少遗忘, 有的课文甚至会一点印象也没有, 那么怎么办?当然是要做一定量的重复, 当我们在进行章节或分册复习时, 不能局限于所复习的内容, 要注意前后联系和串联,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的知识, 唤醒沉睡的神经。另外, 老师要定期进行检测, 印发校本讲义进行及时巩固记忆。这样的话, 学生就能有效掌握所学, 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五、指导学生正确表达, 规范答题

多数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 已具备了一定的答题能力, 不过, 仍有一些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规范, 甚至语病重重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考试得分, 更不利于他们日后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说白了, 这其实也是一个语文素养问题, 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建立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 面对中考, 教师的有效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考试考查主要体现于写的能力上, 心中所想笔有所写, 不仅是作文体现形式和内容, 就是一道问答题, 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它也需要有形式和内容, 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课堂上, 试卷上,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过纠错规范要求的机会, 对学生考试负责, 更对学生终身负责。

篇9:中考语文复习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用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复习教学工作。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关于对初中毕业生要求的内容,对考试范围、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仔细研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使复习能抓住重点。初三语文复习的时间紧迫,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多,只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才能做到忙而不乱。近几年来的中考总复习,我们一般安排三轮复习:

2月下旬至3月底为第一轮。本轮应依纲扣本,在对字、词、句、篇的复习中夯实基础。

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第二轮,本轮应进人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以往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的顺序,将知识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笔者认为本轮复习尤为重要。通过这轮复习。可以使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以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三轮。本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效果,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至于考试前一个星期,应该让学生自主复习,查漏补缺,用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自己一年来写的文章,整理消化“随堂练习”中老师评讲的知识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

二、抓纲务本,优化学科知识点的复习

可针对中考题型特点,就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文言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题复习。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近年来趋于灵活多样,复习时应当从课本人手,打好基础。要做到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精读课文和名家名篇上精雕细刻,要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要从补缺人手,注意训练,训练时要坚持两点:(1)弥补缺陷,完善知识。(2)适应考试,增强能力。训练要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要强化诵读训练,丰富语言储备,培养语感,要注意纠错纠偏,训练要有意暴露问题并及时纠正。要加强变式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多角度开发。

近几年。中考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读图题,教师可用如下方法指导学生答题:①审题清:认真审题目,明确题意要求。②观察细:画了什么,有几部份组成,各自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看清画面文字提示及细节。观察要有序:整体一局部一再总体;左一右,上一下。(表述时注意方位词的使用)③主旨明:读懂原图表意思,明确主题,领悟隐含寓意。(漫画多为讽刺;正面画多扣生活热点)④扣生活:不停留于画面,不就事论事。运用联想:联系现实,关注生活、时代热点,发表看法。⑤表述明:语言要准确、完整、简明。

2文言文阅读

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于课文。复习时要拨正方向,抓好重点,夯实基础。应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及自身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具体操作可分三步:第一步,对考试规定的文言文和古诗文,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第二步,分项训练,可以借助《考试说明》《文言文复习》等资料,按实词、虚词、阅读、欣赏等进行分项训练,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化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第三步,考试演练,要结合模拟考试,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第四步,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有首歌诀可作为文言翻译的参考: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关键词必译,这是给分点)

这几年的中考古文试题,考查字词和句子翻译大多数是课本的课下注释,或者是以此为主干的句子。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把课本的课下注释逐一地仔细复习一遍。全国各省市中考考查的古文篇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复习古诗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前几年关于圈定篇目的所有中考试题做一遍的话,不仅可以检验复习的成果,而且可以查漏补缺,弥补在这个方面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省市考察古文的最后一道试题都有很高的难度,成为了决定考生古文得分的关键。处理这类试题,除了要求学生把近几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做好之外,更要关注古文与当今社会热点的联系,关注能否从更新的角度对古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读。

对于古诗词部分,机械性默写只是最基本的,还要注重考试中的理解性默写和迁移性默写。做好古诗文默写考查的复习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课程标准中规定要背诵的古诗文要坚定不移地背熟。第二,对一些著名的诗文,尤其是一些名句的意思要能知晓。第三,对古诗文名句不光要会背,还要会写。

3现代文阅读

要把握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3)对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等能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4)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由于中考阅读题对不同的文体区分较大,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增强文体意识,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文段的考查一般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按照“整体一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要让学生在做题时牢牢记住:“答案不在自己的脑子里,答案大多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答题既要体现出个性和独特的见解,更要较好的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至于考查的各种题型,基本上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多加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一定的答题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不论是哪种文体,按照“三看”、“两原则”、“五步走”的方法去做,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三看: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两原则:跟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带着文后的题目去阅读。五步走:整体阅读,了解内容;找准语句,领会主题;仔细审题,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落笔答题;要点全面。合理想象。

阅读过程中的三个原则:①分数原则。现在阅卷的基本原则是寻找采分点。这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学会挖掘采分点。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都是以1分为一个基本的采分点,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确定有几个答题点。②文本原则。阅读的试题从文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阅读试题,这种方法更加实用。要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寻求答案。③分点原则。考生要学会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点,并且用“①②③”这样比较明确的方式标示出来,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批改,同时也会使卷面悦目清晰。

提醒学生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后,应该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这对学生把握整篇文章有莫大的好处。同时,让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让学生区分清楚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基本的概念和术语。这是做好阅读的根基。

要真正做好阅读,方法始终是最关键的。可以把一些相似的阅读试题找出来,并且把它们的答案好好比较研究一下,从而寻找并总结出解决此类试题的方法。

4作文

作文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习惯,才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泉。(2)指导学生仔细了解作文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明确作文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以往作文当中的不足之处。(3)帮助学生熟悉、掌握题型特点。熟悉各类作文的题型特点,学生容易有针对性地调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素养,从而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及方法。(4)加强学生考前作文的强化训练。针对中考作文这一特定时限和篇幅的要求,作文复习力求多搞一些模拟写作训练。另外,建议让学生多读好文章,熟读一些诗词名句,必要时如能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能提高作文语言的品位。(5)明确生活语文的概念。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要明确生活语文的概念。以生活为师,就离成功不远了。

中考作文最主要的是提高思维的质量,具体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想通——发散思维的方向。①从题目出发,我要写什么?从题目出发,这是写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要明确题目的内涵和外延。②从自己出发,我能写什么?学生自己是写作的根基。可引导学生以题目为纲,快速判断出自己根据这个题目,可以发挥哪方面的特长,然后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构、语言风格,书写作文。③从社会出发,我想写什么?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时尚和流行的元素。

(2)想宽——扩大思维的广阔性。①横向思考,尽可能想全面。在同一个层面上,想到尽可能多的内容。②分解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3)想活——培养思维的独特性。①寻找平常事物蕴含的新意。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指导技巧。训练学生良好的考试心理

一个初三语文老师,应该能在心理素质方面给学生以有效指导,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意教学安排

安排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2)讲、练、评;(3)课内与课外;(4)单项与综合;(5)反复练习。

(二)精选练习

在强调多练的前提下,有必要提出“练要有度”的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给学生订资料不宜太多。订一两本就可以,多了用不过来。在此基础上,要提倡学生自己买资料并和同学共享,这可以弥补教师统一给学生订资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再者,学生对自己买的资料更有兴趣去做。第二,资料要精选。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资料,关乎教师一年乃至三年教学工作的成败,选择不可不慎。第三,让学生做的练习不宜过多。第四。对练习题要精选。面对诸多练习题,最好是备课在先,布置作业在后,老师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确认其有价值、没问题,才交给学生做。第五。试题质量要高。出题不可不慎,一定要保证试题的质量。

(三)讲评指导

(1)讲什么:中考试题稳中有变,以稳定为主。依次分析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能让学生了解中考试题变化的轨迹;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其掌握不同的题型;对学生的复习应试。最具针对性和启发性。(2)评什么:评讲练习与试卷,简单对答案,或让科代表在黑板上抄答案,或在教室的一角贴答案,或给每一两名学生发一份答案等等,方法不一而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心理习惯:

(1)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适应老师的习惯。学生要适应老师,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3)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就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就挑容易的题做。(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除了完成老师留的必做作业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5)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要从错题里找到胜利。把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研究提高的办法。(6)出考试题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从各个角度出,从各个角度答,这样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上一篇:环艺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党支部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