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2024-04-09

病虫草害(通用8篇)

篇1: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 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以有益生物极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一些病虫害具有长期抑制的作用。缺点是作用慢,成本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1)利用天敌 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根据生活习性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1)捕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有蜻蜓、螳螂、瓢虫、猎蝽、草蛉、食蚜蝇、等这些昆虫生长发育

2)寄生性天敌昆虫。

(2)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生产上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3)利用蜘蛛、益鸟、蛙类防治害虫。在自然界,除了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外,还可用 许多有益动物有效控制害虫。

(4)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2.物理机械法对 汰选法是怎样规定的?

利用害虫体形、体重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差异,通过机械或液体等办法,剔出带病种子、害虫杂草种子等方法。常用方法有首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等。如剔出大豆菟丝子和杂草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出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剔出混杂在种子中的植物病残体、病瘪粒和虫卵,可采用机械选种、风选或用盐水选种法。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 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有毒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优点是:防治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并引起次要害虫再度猖獗,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产生抗药性。(1)农药的分类。(2)农药的剂型。2.按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杀虫剂,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生及仓库等害虫或其他有害节肢动 物。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

2)杀菌剂,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能抑制病害发生与危害的农药,如百菌清、福美双、百菌通等。3)杀螨剂,防治螨类的农药。如扫螨净溴螨酯等。4)杀线虫药剂,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药剂。

5)杀鼠剂,专门杀灭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大部分杀鼠剂是胃毒剂,用于配制毒饵,如威百亩等

6)除草剂,能杀灭农田杂草的农药,如甲草胺、禾草丹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如矮壮素、三十烷醇等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毒性?

一、农药的毒性

1、农药毒性的定义

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制剂。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具有使人和动物中毒的性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农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畜、鱼、禽和其他动物都是有毒害的,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购买农药时,要了解毒性大小,按说明使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农药从广义上讲,包括三方面含义:

1)对人、畜的毒性。农药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对生理机制或 器官的正常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使人或动物中毒致死亡。2)对病虫杂草的毒性。施用后使有害生物受到抑制或致死。

3)对植物的药害。农药施用不当会对栽培作物产生毒害,影响产量。

影响农药毒性的物理因素有农药的挥发性、水溶性、脂溶性等;化学因素有农药的化学结构、水解程度、光化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人体体内某些成分的化学反应等。

2、农药毒性划分标准?。

衡量农药毒性的大小,通常以致死量或致死浓度作为指标,致死量指人畜吸入后刚好中毒死亡的数量,一般以每千克体重所吸收农药的毫克数来计算。

表示毒性程度的指标,是以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来表示。致死中量也叫半数致死量,符号LD50,一般以小白鼠或大白鼠做实验来确定致死中量,即:使一半白鼠死亡的农药数量,用毫克/每千克或毫克/升表示。毫克是农药剂量单位,千克是动物体重。

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质量检查?

选择和购买农药是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购买时,不能购买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不能购买

假冒伪劣农药。

1、禁止使用的农药

1)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2)生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农药

2、农药检查

首先要检查农药包装情况,从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判断农药的优劣。农药标签或说明书。

2)农药标签特征颜色标志带。3)农药外观。4)农药包装。

2、简易鉴别农药的方法? 1)直观法 2)震荡法。3)热熔法。4)漂浮法。5)灼烧法。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合理使用首先要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用综合治理的观点,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农药

2、适时使用农药

3、适量使用农药

2、怎样科学混合用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使用,可提高防效,增加防治范围,降低防治成本,延缓抗药性。农药之间能否混用,主要取决于农不致于产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用后不能提高对人畜、有益生物的毒性;混用后要提高药效,但不能提高残留量混用后要具有不同的防治作用和防治对象,但不能产生药害。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使用方法?

利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应根据防治对象发生规律及对天敌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药剂;准确计算用药量,严格配药浓度;选择适宜器械,采用做好正确方法施药等问题,才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目标。、1、喷粉法

2、喷雾法

3、拌种浸种法

4、土壤处理法土

5、毒饵法

6、熏蒸法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灌根,涂抹、泼浇、注射、打孔等方法。

2、什么是土壤处理法?

土壤处理就是将药粉用细土、细沙、炉灰、等混合均匀,撒施于土壤上,通过犁耙耕翻等措施,使农药均匀混拌到土壤表层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带菌的病害。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稀释计算? 农药的稀释计算

1)稀释倍数:2.5%的溴氰菊酯稀释成3000倍液,20毫升对多少水?

2)百分比浓度:50%的敌敌畏乳油200毫升,稀释成0.05%浓度的药液,需加水多少?-63)百万分浓度:用0.1%的三十烷醇配制成5×10的药液浸泡苗木,计算10毫升0.1%的三 十烷醇悬浮剂需加水多少毫升?

2、药剂浓度的表示方法

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倍数法、百分比浓度法、百万分浓度法。

1)倍数法:是指药液中的稀释剂(水或其他填料)同原药剂量的倍数比,如1000倍 液,就是一克农药对1000克水。

2)百分比浓度法:是指药剂中所含有效成份的百分比。如5%的敌百虫粉,就是100 克粉剂中含有5克的有效成份。

-63)百万分浓度法:是指1百万份药剂的有效成份的份数。单位用ppm或1×10表示,-650×10说明1百万份药液中含50份有效成份。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

一、农药的安全使用?

1、做好施药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病虫草害的种类,选择对症的相应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自己的种植面积,计算好购买农药的数量,适时的购买农药。

2)测试天气情况,选择无风或风小的晴天喷药;降雨和温度超过32℃不允许喷药。3)调整好喷药机具、器械、确保喷雾正常,无渗漏现象。

2、把握施药中的技术要求

1)作业前先配好农药,要求计算准确,称量无误。

2)喷药时按照说明书上要求操作。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要不断打压,保证良好的雾化质量。3)针对不同的病虫草害选择正确施药方法,力求喷洒均匀,无漏喷情况。

3、防止农药中毒

1)先搞清楚农药的毒性,谨慎使用。尽量不使用高毒、高残留、污染严重的农药。

2)作业选择健康人员,皮肤病、高血压、精神失常、结核病患者,药物过敏、孕期、经期、哺乳期妇女不宜喷药。

3)施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穿好防护服,带好防护手套、风镜、口罩、防护帽、防护鞋等防护用品。

4)配药、喷药时,不能打闹、吃东西、抽烟、休息或完工时,脱掉工作服用肥皂洗净手脸。5)喷药过程中如果感到身体不适,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通风休息;症状严重立即送医院。

4、防止药害和杀伤天敌

5、建立农药使用记录

二、做好施药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病虫草害的种类,选择对症的相应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自己的种植面积,计算好购买农药的数量,适时的购买农药。

2)测试天气情况,选择无风或风小的晴天喷药;降雨和温度超过32℃不允许喷药。3)调整好喷药机具、器械、确保喷雾正常,无渗漏现象。

第四章 常见农业害虫防治方法 第一节 地下害虫的防治

一、什么是蛴螬类?

危害花木苗圃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白蚁等。

俗称壮地虫、地漏子、属鞘翅目是金龟甲总科幼虫的通称,为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大类群,期中常见的有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

蛴螬食性很杂,主要为害小米、高粱、麦类、豆类、花生、甜菜、棉花等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的种子、幼苗及根茎,咬食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引起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不但造成减产,咬食后病菌容易侵入。

二、蛴螬类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第四章 常见农业害虫防治方法 第一节 地下害虫的防治

一、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根据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杀,或用糖醋毒液毒杀成虫。2.种植诱集作物。春季在苗圃中撒播少量苋菜籽,吸引害虫到苋菜上危害,以减轻对花木的危害。

3.人工捕杀。清晨在断苗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枝叶,拨动表土3至6厘米,可找到幼虫。每亩地用6%敌百虫粉剂500克,加土25000 克拌匀,在苗圃撒施,效果好。

二、蝼蛄的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

2.用50%氯丹粉加适量细土拌匀,随即翻入地下。约每亩地用药2500 克。

3.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尤喜香甜物品。因此,用炒香的豆饼或谷子500克,加水500克和40%乐果乳剂50克,制成毒饵,以诱蝼蛄。

第四章 常见农业害虫防治方法 第二节 常见突发性害虫的防治

1.蝗虫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草地螟的防治方法?

(1)鉴于草地螟幼虫的严重危害性,一要严密监测虫情,加大调查力度,增加调查范围、面积和作物种类,发现低龄幼虫达到防治指标田,要立即组织开展防治。二要认真抓好幼虫越冬前的跟踪调查和普查。

(2)此虫食性杂,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消灭部分虫源,秋耕或冬耕还可消灭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老熟幼虫。

(3)药剂防治,在幼虫为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

第四章 常见农业害虫防治方法 第三节 大田作物害虫的防治方法

1.蚜虫的防治方法?

一、取紫皮大蒜0.5千克,加水少许浸泡片刻,捣碎取汁液,加水稀释10倍,立即喷洒消灭蚜虫:取桔皮3个,用温水浸泡在茶杯里,加盖闷上一昼夜,每天用汁液喷洒,活着用香烟

头泡水,对有虫的地方进行喷涂。这两种方法针对私人种的花花草草蚜虫的消灭

二、把桃叶加水浸泡一昼夜,加少量生石灰过滤后喷洒;三是把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生石灰撒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

三、药剂防治。尽量少用广谱触杀剂,选用对天敌杀伤较小的、内吸和传导作用大的药物。50%辟蚜雾乳油3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4000倍液;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倍液进行涂茎,对梅、樱花等安全。2.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结合积肥,冬春铲除杂草,杀死越冬成虫,减少基数。秧田灌水,捞杀成虫。结合中耕耘田,先用竹竿将幼虫打落,把幼虫糊入土中,如先撒施石灰,收效更大。第四节 蔬菜害虫的防治方法 1什么是.以肥治虫?

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用尿素、洗衣粉、水按4∶1∶400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洗尿合剂”,对为害蔬菜、花卉的蚜虫、菜青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在菜青虫产卵期,用1%~3%石灰水或1%~3%过磷酸钙浸出液喷雾,一周内可避卵52%以上,第五天效果可达84%。

2.什么是以死虫治活虫? 每亩拾取100克菜青虫,捣碎腐烂,兑水250毫升,加洗衣粉50克,再兑水50公斤,配成0.2%的菜青虫体液,喷雾防治菜青虫,效果可达90%以上。

第五章 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第一节 大豆病害防治方法

一、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1、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2、种子处理: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1.5%拌种。

3、选用健全、抗病的大豆品种,4、农业措施:垄作,适当晚播,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控制播深,一般播深不要超过5厘米。

5、药剂防治:种衣剂拌种,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1%—1.5%,可以预防根腐病和潜根蝇。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1.125-1.5千克,兑水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胶悬剂),每公顷1.125-1.5千克,兑水喷雾。

二、大豆疫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工作,特别严格防止商品大豆中夹带土块,防止病害向新区发展。培育抗、耐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加强栽培管理,早播、少耕、窄行,使用除草剂等都能使病害加重。所以,栽培大豆应避免种植在低洼、排水不良或粘重土壤中,并加强耕作作业,防止土壤板结,增强通透性,可减轻发病。避免连做,减轻发病。药剂防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种衣剂ND98-1(35%大豆种衣剂),按种子量的2%拌种,效果明显。第二节 小麦病害防治方法 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1、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当条锈病普遍率达5%~10%,白粉病病茎率达20%时,每亩用25%粉锈宁乳油32克,或15%粉锈宁可湿粉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

2、在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可采用5%井冈霉素每亩用药100~150克,兑水100~150公斤粗喷雾,或者兑水15~25公斤低量喷雾,亦可兑水300~450公斤泼浇。

3、防治小麦赤霉病应在齐穗期至花后5天,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50克或多菌灵微粉剂、胶悬剂有效成分40~50克,以及70%甲基托布津50~75克低量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10公斤)均可。

2、小麦黑穗病的防治重点? 防治重点是感病品种的早播、连作麦田和氮肥使用过多或不足的田块。一个生长季节一般防治2次,第一次在病株率达20%~30%时施药,第二次在15天后用药,也可用25%粉锈宁每亩25克、50%多菌灵每亩100克、25%多菌灵每亩20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第三节 水稻病害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办法:①选择抗病品种及无病种子。②播种催芽时间不能太长;拔秧移栽时尽量少伤根,避免在高柔和中午插秧,以减少发病几率。③消灭菌源,及时拔出病株,集中销毁。病稻草不能露天堆放,应烧掉。④药剂防治,搞好种子药剂解决,浸种较新的药剂有85%强氯精、2。5%或10%适乐时、25%或45%施保克、45%代森铵、10%浸种灵等。2.水稻恶苗病的特点?

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都能发生,分蘖期发生最多。病苗比健苗高而细弱,叶片和叶鞘窄长,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病菌多时移栽前或移栽后延续死亡。插入本田后1个月涌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类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然伸长,节部常曲折浮现叶鞘之外,其上倒生许多不定根,尤其以基部节为多。此病主要是带菌传播,秧田发生期是1—3叶期;本田发病在移栽后10—30天。

第四节 杂粮病害防治方法

1.条螟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2)清洁田园。田间发现枯心苗后及时拔除;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结合不同用途对秸秆进行粉碎、烧、沤、铡、泥封等,彻底处理越冬寄主,以减少虫源。

(3)保护与利用天敌。在螟卵增多时释放赤眼蜂,每667m2次1万头左右,隔7-10天一次,连续放2-3次。

(4)农药防治。

①在春播高粱或玉米心叶期,防治第一代条螟时,用1%1605颗粒剂,用量每株1g。也可用50%1605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煤渣颗粒拌匀制成颗粒剂。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磷胺、杀螟丹、混灭威等农药敏感,易产生药害,生产上应特别注意。

②甘蔗田防治。在一、二代条螟孵卵盛期前7天开始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条螟花叶期及时杀死花叶中的幼虫或人工割除枯梢,每667m2用3%克百威颗粒剂3-4kg或3%呋甲粒剂5kg,于播种期或害虫发生前15-20天施在甘蔗基部根际,随即覆土。常用药剂1605、敌百虫、杀螟松、亚胺硫磷、杀螟丹、克百威、呋甲 2.条螟为害特点?

北方主要为害高粱、玉米。初孵幼虫群集高粱心叶丛内咬食嫩叶,稍大咬成不规则的小孔。3龄后即在原为害处的叶腋间蛀入茎内,蛀茎早者咬食生长点造成枯心,受害茎秆遇风易折倒;穗期幼虫多潜入穗下第一节蛀入,将茎秆咬空一段,影响灌浆,形成秕粒。

在广东、广西、台湾等甘蔗种植区,主要为害甘蔗。初孵幼虫为害甘蔗心叶,受害叶展开后有横列的小孔和一层透明表皮,称为“花叶期”。幼虫在心叶为害10-14天,三龄后分散,由叶鞘间隙侵入蔗茎为害。

第五节 马铃薯和蔬菜病害防治方法

一、马铃薯发病症状?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播种后发病造成种薯和芽苗腐烂,使田间缺苗断垄。成株期发病使病株常出现部分枝叶萎蔫或矮小黄化,产量大减。在贮藏期块茎仍继续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烂窖。这种病菌主要生活在茎和块茎的输导组织中,块茎和地上茎的基部横着切开后,可见周围一圈输导组织变为黄色或褐色,或环状腐烂,用手一挤,就流出白色菌脓,薯肉与皮层即会分开。

二、马铃薯防治方法 ?

1、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

2、选用抗青枯病品种。

3、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4、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

5、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6、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一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L ,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第六章 第一节 水田杂草防除技术

怎样才能防除水稻田杂草呢?防除水稻田杂草的农业技术措施 防除水稻田杂草,要实行以农业技术为主的综合防除措施,收效才较显著,必须在水稻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把防除杂草的措施,贯串在农事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较好地防除杂草。

1.1 水旱轮作 从根本上改变杂草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滋生蔓延的条件。

1.2消灭草籽

1.3加强管理,防除杂草1.4生物防除

二、消灭 消灭草籽的具体方法?

1.用盐泥水、硫铵、硝铵水选种,或用机械选种,以汰除混杂在作物种子中的草籽。2.农家肥应堆沤并使其充分腐熟,以消灭混在其中的草籽。3.在杂草尚未成熟之前予以拔除。

第二节 旱田杂草防除技术

一、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可分为几类?

三大类,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常见的主要杂草种类有:

1、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野燕麦、牛筋草、野黍等。

2、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苍耳、反枝苋、龙葵(黑星星)、风花菜、铁苋菜、香薷(野苏子)等。

3、多年生杂草:主要有问荆(节骨草)、苣荬菜、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等。

二、化学除草方式有几种?

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除,主要采取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种方式,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势、气象条件及杂草群落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化学除草方式。

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优点是防除杂草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有利于大豆苗期生长,除草效果比较稳定,即便防除杂草效果不好,苗后还可进行补救。

苗后茎叶处理的优点是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可根据已出土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针对性强

篇2:病虫草害

先说肥后说药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怎样对待父母,就是怎样对待土地。现在种地也要讲科学,一亩玉米收1400斤,需要32氮,16个磷,30个钾。

再讲化肥的历史,你知道在生产队每亩小麦多少斤么,300斤属于高产,对不对啊,80年分地后,一用碳铵—也叫臭肥,每亩就能收600斤,好多村里的老犟筋,就是不上碳铵,上了两车粪,可到第二年也偷偷地买几代碳铵上到地里了,啊,他也知道化肥能增产,这才是第一代化肥,20%利用率,一代碳铵放上半年就跑没了,用土埋,肥效期20天。第二代化肥是到90年代 尿素二铵、复混肥,利用率40%,肥效期45天,产量就达800斤。第三代化肥是2000年复合肥、利用率60%,肥效期达到90天,产量达到1000斤。

复混肥和复合肥的区别就是把泥做成坯子,一下雨就成了泥,物理合成,这就是复混肥,把泥做成坯子再烧成砖,再下雨也还是砖,化学合成,这样的是复合肥。

第四代是控释肥2005-2013年,利用率70%,肥效期120天,这样的就是复合肥,最后说一下硫酸钾和氯化钾那个好,硫酸钾好,是万能肥,氯化钾肥不能用蔬菜、果树 复混肥—复合肥—控释肥—氯化钾—硫酸钾

种肥同播后,马上浇水,否则会引起烧苗,主要是尿素中的缩二脲烧的。一亩地30-40kg28.6.6

或者25kg 28.12.10 一次施入底肥,三追不如一底 小麦倒伏的原因,氮肥太多,严重缺钾。病虫害管理 玉米粗缩病,是有灰飞虱传播的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一但染病无法补救,玉米必须二次包衣拌种,才能防范

用拌必丰10g +戊唑醇5g+28高芸薹素4g兑水拌5斤玉米种

2玉米地老虎、二点委夜蛾,一头雌蛾产2000个卵,一头地老虎幼虫咬噬玉米3-5棵,一个雌蛾就能毁掉一亩地4000棵苗,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防治方法 玉彪封地除草剂+高一点80g+百草枯

注意路边杂草一定要喷严

和每亩用根宝1-2代撒入地下,浇地前后并不要紧 玉米5-7叶期会有蓟马,和漏网的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幼虫,和茎腐病(烂心病)

玉富宝苗后除草剂+高一点+敲螨+链霉素+杀菌剂 玉米12叶期 防治玉米螟、食心虫、红蜘蛛、后期穗蚜

玉米矮脚虎+高一点+链霉素+杀菌

一亩一壶水不许重喷。

根宝一代灌芯,药效期60天后期没穗蚜红蜘蛛

封地除草剂为什么不理想,先知道原理,种子下地后,每亩喷施两壶水,均匀喷到地表,形成一个隔离层,只有玉米有种蛋解酶,能分解药害,顺利出苗,其它的杂草都会中药害慢慢死亡,注意每亩两壶水最好,苗后除草剂是一种封地没封好的补救错施,是药三分毒,喷药后7天玉米苗不长,喷苗后的前后7天不能喷有机磷农药,否则会中药害致使苗死亡。为什么老是让打高一点呢,是因为,它是菊酯类农药的精品,比别的药效高一倍,有好多说明书是菊酯可里面是有机磷的一但混喷会出现药害。

金诚信农业技术部

篇3: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防治作物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主要措施, 安全、简便、经济、高效;也是确保苗齐、苗壮、苗均、苗全, 夺取丰收的重要保证。要求在浸种前几天在上午10点至下午14点进行晾晒种子2~3天后进行盐水选种, 捞出空瘪粒后, 将成粒种子用清水冲洗2~3次, 再放入清水中浸种5~7天, 种子消毒常用药剂有浸种灵、施保克、的确灵, 结合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 可有效防治稻瘟病、干尖线虫、恶苗病。

2. 杂草防除

育苗方式有两种:一是抛育钵体无纺布地膜双层覆盖育苗;二是塑料编制袋营养土无纺布地膜双层覆盖育苗。苗床除草剂采用1.2%丁扑粉进行床面封闭灭草, 待播后7~9天苗出齐后上水, 即可保证苗齐壮无药害。防治鼠害采用播种后盖布前每20平方米床面撒施50~100克5%甲拌磷或其它杀鼠剂, 防鼠效果较好。

3. 适时播种

以培育壮苗为前提, 结合育苗防治水稻青枯病、立枯病。

播种后4月25日至5月1日之间, 小苗达到2.5~3片叶是种子离乳期, 也是青枯病、立枯病易感病时期。由于防治药剂使用不当加之管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死苗现象。为此播种时: (1) 应采用40%苗病清进行拌种, 每袋50克拌种15千克。 (2) 采用3%恶甲水剂对水用喷壶浇床面进行土壤处理, 每500克浇40平方米。 (3) 当秧苗长到一心一叶时用3%恶甲水剂500克浇40平方米床面。

4. 及时通风炼苗

适当补充水分, 控制温差, 增强秧苗抗逆性。园田旱育苗播后7~10天即可出齐苗, 由于每抛盘1~1.5千克营养土, 床面易干, 保持土壤湿度十分必要。应避免中午高温烤苗,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秧苗长到1.5片叶后应正常通风炼苗, 控制好温度, 同时也防止阴雨低温极端天气对秧苗的危害。

5. 苗床合理施肥

施好送嫁肥, 增强秧苗抗逆性, 避免插后大缓苗和死苗现象的发生, 秧龄期35~40天, 在育苗底肥充足的情况下, 苗期追肥包括送嫁肥1~2次即可, 养分基本上能够满足秧苗的需求, 送嫁肥用法最好是在插秧前一天晚上每20平方米床面干甩复合肥1~1.5千克, 然后少浇清水使之贴服床面, 随后插秧, 使肥料带入穴内, 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使之缓苗快。

6. 插秧前在苗床应预防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稻水象甲

的危害, 减少本田受害程度。预防稻瘟病用40%富士1号1000倍液喷雾, 条纹叶枯病用25%扑虱灵500倍液喷雾, 防治稻水象用绿安800倍液喷雾。

二、加强本田管理

突出综合技术, 采用“三段五次”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增强水稻抗逆性。尤其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强调生态、经济环境学观点, 规范使用农药, 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1. 首先防治好三种主要病害

(1) 条纹叶枯病。近几年来地区条纹叶枯病发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首先在苗床上用药, 在本田6月15日前后用25%扑虱灵集中进行喷杀。在水稻抽穗前破口期采用25%扑虱灵或噻杀丹大面积进行防治或采用2%菌克毒克3000~3750毫升/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喷雾, 隔5~7天再喷1次, 防治有明显效果。

(2) 穗茎稻瘟病。此病是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严重的地块可减产4成以上。在防治上用1%生石灰浸种, 可消灭种子本身所带病菌;加强肥水管理, 避免水稻生育后期大水大肥;消灭菌源处理病稻草和带病组织, 在田间发现得病病株, 应及时拔除深埋。

(3) 纹枯病。纹枯病每年发生都较重, 一般秋后收割前仅能保持到2~3片叶, 严重地块仅剩1片叶, 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一般在防治上主要采用耙地后插秧前打捞菌核并带出田间妥善处理;实行浅湿干灌溉;在7月上中旬用75~105克/公顷井冈霉素制剂对水1125~1500克/公顷喷雾或泼浇, 病害严重地块可防治两次。

2. 虫害防治

东北地区主要影响水稻产量的虫害有两种。

稻水象甲, 每年发生一个世代, 成虫幼虫均危害水稻, 对产量影响较大, 在防治上以消灭成虫为主 (越冬代) 。在苗期插秧前喷1次杀虫剂, 插秧后5~7天用阿克泰60克/公顷对水喷雾;或采用撒滴剂甩入田中 (12%三唑磷+8%辛硫磷) 750克/公顷, 采用联防统一的办法, 抓住最佳防治时期, 过晚效果不好。

水稻二化螟虫每年在本地区发生两个世代, 一般在6月中旬及7月末8月初田间发现成虫及时防治。常用药有45%杀虫双、90%杀虫单、18%稻丰灵等。

3. 本田除草

篇4:大豆田疑难病虫草害

病害类型

为种子和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害。

难防指数 ★★★★

难防原因

① 病毒病害,缺乏有效防治药剂;

② 缺乏高抗品种,多数品种感病;

③ 诊断困难,防治重视不够。

防治技术

主要是做好防治蚜虫工作。侵染大豆病毒在田间流行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传播田间病毒又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播,因此可采取避蚜或驱蚜措施。目前最有效方法是用银灰色薄膜覆盖土层,或苗期用银灰色薄膜条间隔插在田间,有驱蚜避蚜作用,可在种子田使用。大豆后期发生蚜虫,应及时喷施杀虫剂,并应注意几种杀蚜药剂交替使用,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豆荚螟

难防原因

①缺乏高抗品种,多数品种抗性较差;

②有利于降低虫害为害的种植制度很难较大面积推行;

③药剂使用单一,产生较强抗药性。

化学防治

应采取“治花不治荚”的药剂防治策略,于作物始花期喷第1次药,盛花期喷第2次药,两次喷药间隔为7~10天,重点喷蕾、花、嫩荚及落地花,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BT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10:1)1000~15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5%氟虫腈胶悬剂2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均用1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刺儿菜

难防原因

① 单株繁殖能力强,5~9月间均可出芽生长;

② 根芽繁殖能力极强,根质脆易断,用人工挖除很难除清;

③ 多年生根茎的根系深、抗逆性强,加大除草剂剂量时作物易受到药害。

化学防治

苗前施药: ①48%广灭灵2.0~2.5升/公顷(最好拱土期施药);②80%阔草清60~75克/公顷;③70%大豆欢2.0~4.5升/公顷;④72%2,4-滴丁酯750毫升/公顷+48%广灭灵1.0升/公顷。

苗后施药: ①48%广灭灵1.0升/公顷+48%排草丹1.2升/公顷+喷液量1%的药笑宝或信得宝或快得7;②48%广灭灵1.0升/公顷+25%氟磺胺草醚1.0升/公顷+喷液量1%的药笑宝或信得宝或快得7;③48%排草丹3.0升/公顷+喷液量1%的药笑宝或信得宝或快得7。

也可在大豆3~5片复叶期,最晚在大豆初花期前,刺儿菜大部分3~6片叶时,用41%草甘膦250毫升 加水2.5千克,涂抹刺儿菜顶心。

内容连载(五)

《主要作物疑难病虫草害防控指南》

作者 /李洪连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0

定价 /146.00

内容简介

篇5: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详细介绍了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经验,主要是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一旦病虫草害发生,即要进行化学防治,以期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科学防治病虫害。

水稻是霍邱县大宗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霍邱县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霍邱县单一季杂交中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三叶期较为抗病。水稻分蘖以后,孕穗、抽穗时期,最容易感病与发病。二化螟在霍邱县每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发生3代,但第3代出现时,杂交中稻已扬花灌浆,只能取食杂草。1代螟蛾高峰期5月13~17日,卵孵盛期5月18~23日,卵孵化高峰期5月底至6月3日。第2代螟蛾产卵始盛期为7月15~18日,卵孵化盛期7月20~23日,卵孵化高峰期7月25~28日。在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药为最佳期。1代螟蛾产卵盛孵期正值水稻分蘖盛期。6月上中旬出现大片枯鞘与枯心死苗现象,此时施药效果不理想。因为1代幼虫已钻入茎秆内部危害,往往造成1代重,2代危害更重的趋势。各种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是秧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有苗稻瘟、苗期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稻蓟马等;二是分蘖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等;三是拔节孕穗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四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有白叶枯病、稻曲病、三化螟3代、褐稻飞虱等,特别是沿淮地区褐稻飞虱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霍邱县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打好总体化防战

3.1狠抓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 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3.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 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 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 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3.4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8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3代等。用有机磷“1605”1 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3.5乳熟期之前防治

篇6:病虫草害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现介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我市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2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2.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

2.2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生物防治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3.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我市窑湾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2006年已发展稻田养殖2133.3h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20块放养鱼、蟹的稻田与未放养鱼、蟹的稻田比较,枯心苗减少62%~80%,白穗率减少58%~84%,稻飞虱减少40%,杂草减少41%,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蟹等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稻鱼、稻蟹共养不仅能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稻田整体效益。据调查,稻鱼共养与单作水稻田相比,收入增加10倍以上。

3.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4化学防治

4.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使用农药争取实现农药新品种与剂型的多样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同时严格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采用病虫害达标防治,没有达标稻田,不得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剂量,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实行挑治,减少普治,减轻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

4.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长期在水稻上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不仅残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虫产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必须对所选用农药进行合理轮换,如用吡虫啉拌种,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习惯,秧苗移栽前用1次锐劲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习惯。通过这些低毒、高效农药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机磷含量会大大降低,大米品质才能达到无公害大米的要求。

4.3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篇7:病虫草害

一、填空题:

1、春末夏初 及 秋季 是桃蚜为害严重的季节。

2、草履蚧是典型的3、日本松干蚧的寄生若虫虫体很小、隐蔽、很难发现和识别,称为“隐蔽期”;寄生若虫脱皮后,雌、雄分化,虫体迅速增大而显露于皮缝外称为“显露期”,这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4、钝绥螨在温室仙客来上,每7天释放200~350头/m2,可以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为害。

5、园林植物害虫的变态类型主要有_完全变态_和_不完全_变态。二者最主要的差别是是否在发育过程中存在__蛹期_ 这一发育时期。

6、环境温度对昆虫而言,适宜温区的下限叫做_临界低温(或发育起点)_ 温度,上限称为 _临界高温(或发育终点)温度。

7、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上常用波长为_365纳米_的黑光灯来诱集部分昆虫的成虫,这一习性又称为昆虫的_趋光性_。

8、确定昆虫针插部位的原则是既能使虫体平衡又不破坏分类特征,因此,半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小盾片中央偏右,直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前胸背板背中线偏右,鞘翅目的针插部位是右鞘基部近中缝处,鳞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中胸中央,双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中胸中央。

9、利用害虫的性外激素诱杀害虫是利用昆虫的 趋化性。

10、对于观赏害虫的防治灯光诱杀法属于 物理防治的范畴。

11、观赏植物根部害虫蛴螬是 金龟子 幼虫的总称。

12、观赏植物根部害虫金针虫是 叩甲 幼虫的总称。

13、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 一年 中的周期性变化。

14、温室白粉虱在植株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从最上部嫩叶、稍下部、再下部到最下部虫态分布顺序依次为: 成虫、初龄幼虫、中老龄若虫、蛹

15、刺吸类害虫的变态类型有 渐变态 和 过渐变态 两种:属于渐变态的有: 蚜虫类、介壳虫、螨类、蝉类、蝽类

二、名词解释:

1、昆虫的天敌: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被其他生物寄生或捕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

2、趋性:指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趋向活动称为正趋性,负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3、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生理构造上表现出的巨大的差别,称为变态。

4、羽化:完全变态类型的昆虫由蛹变为成虫,或不完全变态类型昆虫由老熟若虫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

羽化。

5、假死性:部分昆虫在取食爬行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或惊扰后,往往立即蜷缩肢体不动,或从高处掉

落或在爬行中不再蠕动,这种习性称为昆虫的假死性。

6、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7、龄期: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脱一次皮,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

8、昆虫生活年史: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即从当年越冬虫态出蛰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所发

生的世代数目,以及各世代和各虫期出现和经历的时间,称为生活年史或年生活史。

9、次期性害虫:多数蛀干害虫不仅对危害部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且对寄主树木的生存状况具有选择

性,如小蠹、吉丁虫等主要危害生长衰弱的树木。

三、简答题:

1、刺吸类害虫的为害特点是什么?

1、多数为害嫩枝部位,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营养导致植物整株枯死。

2、有些种类分泌蜜露或蜡质物,污染叶面和果实,招致霉菌的生长,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

3、有些种类是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使病毒病流行,造成更大的损失。

4、易被忽略,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2、螨虫和昆虫的区别是什么?

螨类无翅和触角,昆虫有翅和触角;

螨类8只足,昆虫6只足;

螨类身体不分头胸腹三部分而是融合为一体,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蜘蛛和螨类的区别是什么?

蜘蛛属于蜘蛛目,螨类属于蜱螨目;

螨类体型微小,体分段不明显,多数为4对足,有的仅有2对足,多数为植食性,蜘蛛体躯只分头胸部和腹部,只有4对足属于不完全变态,肉食性。

4、山楂叶螨防治的关键时期是什么?

(1)越冬雌虫出蛰盛期(花序分离至初花期,4月中前后)

(2)第2代卵孵化末期(落花后1周左右)。

5、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g加水稀释成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需加水多少千克?

30克=0.03千克,0.03×1000=30千克。

6、当发现观赏树木上有缺刻、空洞等机械损伤,但又未见到害虫时,这是哪一类口器昆虫所为?应选用哪一类药剂防治?为什么?

咀嚼式口器昆虫所为,应选用胃毒剂防治。一般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食量较大。对农作物和茶树的机械损伤明显。可咬食茶树叶片成半透膜、缺刻、孔洞,甚至吃光全部叶片。有的害虫潜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形成潜道、潜斑。有的钻入树枝于内部蛀食,形成蛀道。有的则在土下咬食茶树根系,咬断茶苗根茎部等。胃毒剂是杀虫剂随食物以起被害虫取食后,在肠液中溶解和被肠壁细胞吸收到致毒部位引起害虫死亡的药剂。

7、施用浓肥有什么害处?

施液肥浓度过大,往往会导致花卉枝叶枯黄,甚至整株死亡。因两者的渗透压不同,会出现反现象,即细胞液反而向土壤溶液渗透,使根细胞失水,引起质壁分离,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而死。所以盆花施化肥液浓度不可过高,一般以0.1%左右为宜。

五、论述题:

1、螨类猖獗为害的因素有哪些?

1.螨源较丰富,农药对螨失效;农药对卵无作用;螨已产生抗药性,外面传入的螨也多。

2.连续用同一药剂,一般1-3年开始产生药性。

3.杀伤天敌,如捕食性螨,食螨瓢螨(滥用农药,使用高毒,广谱性农药)

4.农药对螨的刺激作用:农药可以刺激,使其活动加强,影响其抗散能力,降低天敌作用。

2、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方法有哪些?

1.农业防治:培育无虫苗,清除残枝落叶,定植前应对种苗温室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2.物理防治:黄板诱杀,银色塑料条可拒避成虫侵入

3.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草蛉。若放蜂前虫量稍高,可先喷布25%扑虱灵1500倍液压低虫口后放蜂。

4.化学防治:40%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药。

5.植物检疫:对外地调入的种苗要严格执行检疫法规,避免从温室粉虱发生区调进种苗,对初发生温室白

粉虱的温室与大棚、要采取措施加以消灭。

喷施方法:

喷雾法:在白粉虱低密度时用药防治,以早晨喷药为好,喷药时先喷叶片正面,后喷叶片背面,让惊飞起

来的白粉虱落到叶片表面触药而死。

烟雾法:于傍晚对棚室密闭熏烟,可杀死成虫。

3、比较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桃红颈天牛的被害状。

(1)星天牛:枝干上有“T”形或“八”字形的产卵刻槽,产卵处树皮常裂开。初孵幼虫先在刻槽附近蛀食于表皮和韧皮部,形成不规则虫道,虫道内充满虫粪。

(2)桑天牛:被害处呈不规则条块状,有“U”字形产卵刻槽。幼虫孵化后自上而下蛀食,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个圆形排粪孔,将木屑及粪便排除孔外。

(3)青杨天牛:产卵于1-3年生嫩枝条上,有倒马蹄形产卵刻槽,形成纺锤状虫瘿,蛀道内充满虫粪及木屑,严重时枝条上虫瘿连串。

(4)桃红颈天牛:多在主干或主枝基部皮缝处先咬成方裂口,初孵幼虫先在皮下取食,逐渐蛀入木质部,树干基部较多,有的蛀入地下根内,蛀成长而稍弯曲的隧道,并向外咬个排粪孔,排出大量红褐色虫粪和木屑,粘在孔口和堆积在树下地面上,易造成流胶。严重时树干被蛀空。

4、咀嚼式口器、剌吸式口器害虫在危害特点和防治选用的药剂上有何不同?

咀嚼式口器害虫典型的为害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最明显的是常造成叶片的缺刻、孔洞。或将甚至全叶吃光,有的钻蛀茎杆、果实,有的潜叶,有的吐丝卷叶。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可将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喷撒在植物体上或做成毒饵,使其和食物一起被昆虫食入消化道,即可引起中毒和致病死亡

剌吸式口器害虫以植物汁液为食,其为害后植物表面无明显破损情况,但受害部位出现各种褪色斑点,受害植株常形成萎蔫,叶片卷曲、黄化、皱缩,或在叶、茎、根上形成虫瘿等,某些害虫还是病毒病、植原体病害的传播媒介。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只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

5、合理使用农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症下药:根据防治对象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最有效的农药品种、适宜的剂型、使用浓度及用药量。2适时用药:根据病虫发生动态、寄主发育阶段和气候特点,抓、住薄弱环节,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节

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3交互用药:经常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止和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4混合用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病虫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同时兼治几种病虫、提高防治

效果、扩大防治范围、避免抗药性、节省劳力。

5安全用药:防止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及植物药害。

6协调用药:协调好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6、为什么不能施未腐熟肥料?

因为花卉生长发育是依靠吸收土中经过发酵溶解于水中的氮、磷、钾、镁、铁„„各种营养元素的,而腐败食物,未经发酵即直接埋入盆内,施后遇水分进行发酵产生高温,会直接烫伤花卉根系,加上微生物活动,造成土壤缺氧,致使花卉死亡。同时,未腐熟肥料在发酵时会产生一种臭味,招来蝇类产卵,蛆虫也能咬伤根系,危害花卉生长,臭味还能污染环境。所以养花一要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才能保证花卉生育良好。

7、怎样判断盆花是否缺水?

1敲击法:用手指关节部位轻轻敲击花盆上中部盆壁,声音清脆,表示盆土已干,需要立即浇水;声音沉

闷,表示盆土潮湿,可暂不浇水。

2目测法:用眼睛观察一下盆土表面颜色有无变化,如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时,表示盆土已干,需要浇水;

若颜色变深或呈褐色时,表示盆土是湿润的可暂不浇水。

3指测法:手指轻轻插入盆土约2厘米深处摸一下土壤,感觉干燥时,表示盆土已干,需立即浇水;若略

感潮湿,表示盆土湿润,可暂不浇水。

4捏捻法:用手指捻一下盆土,如土壤粉末状,表示盆土已干,应立即浇水;若封成片状或团粒状,表示

篇8:南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一、南瓜病害

1. 南瓜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 是南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南瓜生长的中后期。病菌主要侵害叶片, 其次是茎和叶柄, 一般不危害瓜。首先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长出圆形白色小粉点, 逐渐扩大, 白粉也越来越密厚, 成为边缘不清楚的大粉白斑, 布满整个叶片, 失去光合功能。茎和叶柄发病。南瓜在6~7月天旱年份发病较重。此外, 在窝风地、排水不良地、氮肥多或缺肥地块, 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法。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合理灌水, 底肥增施磷、钾肥, 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培育壮苗, 增强植株抗病性。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喷药应着重叶背。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 2%菌克毒克水剂300~4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农抗“120”200倍液, 进行喷雾, 每7~10天喷一次, 连续喷2~3次。

2. 南瓜疫病

南瓜疫病是南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 在南瓜产区均有发生, 严重时大面积枯死, 果实腐烂, 甚至绝产。随着南瓜播种面积的扩大, 该病的发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农民种植南瓜积极性。

南瓜疫病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 空气潮湿时, 病斑迅速扩展软腐, 并有白霉。果实被害, 其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小点, 迅速扩展至全果实腐烂, 果实上常密生灰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⑴选育抗病、耐病品种。目前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无叉南瓜, 质量好, 产量高, 但不抗病。应注意培育和利用抗病、耐病品种, 避免品种单一化。

⑵选地。选择地势高燥, 不易积水的沙土种植南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 容易引起疫病流行。

⑶轮作。南瓜疫病除南瓜外还可侵染多种葫芦科和茄科作物, 以及大豆、豇豆等。因此南瓜不能与上述作物轮作, 最好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以3年以上为宜, 且不可连作。

⑷宽行种植。宽行种植通风透光好, 雨后及时降低田间湿度, 抑制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是防治南瓜疫病的有效措施。

⑸药剂防治。雨季到来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2%克露可湿性粉剂毒土500倍, 每公顷用配好毒土1500千克, 在雨季到来前撒于瓜根周围。也可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25%甲霜灵600倍液, 控制病害蔓延。

3. 南瓜枯萎病

南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等, 症状识别:本病于苗期、伸蔓期至结果期都可发生, 以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 果实开始成熟时病害又趋于稳定。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幼苗发病, 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 呈猝倒状。开花结果后发病, 病株叶片逐渐萎蔫, 似缺水状, 中午更为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 数日后整株叶片呈褐色腐烂, 稍缢缩, 茎基部纵裂, 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将病茎纵剖, 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在潮湿环境下, 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及粉色霉状物, 即病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法, 在55~60℃温水中浸种20分钟;用药液浸种, 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分钟,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 或80%抗菌剂“402”2000倍液浸种2小时,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催芽待播;药剂拌种, 以干种子重量的0.2%~0.3%的敌克松拌种或多菌灵拌种, 或用每100克增产菌拌种1000克;种子包衣。

(2) 实行轮作。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5年以上的轮作, 也可实行水旱田轮作, 瓜田应尽量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沙壤土种植。

(3) 土壤处理。土壤深翻晒垡, 重茬田采用移沟法对阴阳土进行交换。酸性土壤可施用消石灰或喷洒石灰水。有枯萎病史的田块, 播前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敌克松杀菌剂喷洒瓜沟或将药土施入播种穴, 进行土壤消毒。育苗土应选用非菜地、非瓜田土, 加肥料配成营养土, 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 苗子成活率高。

(4) 加强栽培管理, 播前平整好土地, 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作基肥, 灌足底水, 适时早播, 应掌握幼苗期少浇水, 生长期根据苗情采用细流浇灌, 严禁大水漫灌、串灌, 田间积水要及时排出。追施肥料切忌伤根, 氮、磷钾肥应合理搭配或施瓜类专用肥, 叶面喷施微肥能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整枝打杈, 严防造成伤口过多, 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侵入。

二、南瓜虫害

1. 蚜虫

瓜蚜以成蚜、若蚜群集在瓜苗的嫩梢和叶背吸食汗液危害, 使叶片卷缩, 植株生长缓慢, 并传播病毒病, 严重可致使植株萎蔫死亡。瓜蚜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瓜蚜防治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 可用:10%吡虫啉类杀虫剂 (一遍净) 每公顷450~600克, 40%氧化乐果乳油每公顷1000克, 对水450~600千克喷雾。

三、南瓜除草技术

1. 封闭除草

在南瓜播后苗前, 可用:9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1500克加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800~1200克对水300千克喷雾。72%金都尔乳油每公顷2000毫升加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800~1200克对水300千克喷雾。

2. 茎叶除草

上一篇:启示有关的作文下一篇:保监会验收文件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