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识别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水稻病虫害识别范文

水稻生育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学习重点:主要掌握为害部位、为害特征、主要防治策略 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我国是农业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多发和重发的国家,据调查,我国常见农作物有害生物达1600多种,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100种,年发生面积达70亿亩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病虫害自然损失率在37%以上,据此测算,若不采取防控措施,我国每年因病虫危害将损失粮食3000亿斤。

近10年来,我国每年暴发的病虫害种类比前10年增加1倍以上,如蝗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出现猖獗危害势头,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损失粮食近500亿斤、各类经济作物1800万吨。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 ,按每年损失粮食500亿斤计算,损失率为5000000000/(57121*10000*2000)=4.37%。

有报道说,在2005年这个数字曾达8.8%。

一、我省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

全世界已报道的侵染性病害近200种,其中真菌病害140种。中国已发现真菌病害50多种,细菌病害10种左右,病毒病11种,线虫病4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近年来,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普遍,有加重的趋势。

(一)、水稻白叶枯病

世界分布;主要为害叶片;5-9月发病;损失20%的产量。

1、病害类型:细菌性病害

2、病原菌生活习性:(不讲) 病菌生长温度,最低5℃,最高40℃, 最适25- 30℃,最适宜pH6.5-7.0。

3、病害特征:一般在分蘖后期叶片上出现。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期沿叶脉或中脉发展成条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菌脓),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4、发病条件(流行条件):

病菌来源: 病种子、病稻草。发病后产生菌脓随流水传播再侵染。 入侵:水孔为主,伤口亦可。潜育7-10天(叶),温度低于20时不显症。有多次再侵染。 气候:台风暴雨利于病害发生蔓延。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病菌传播、侵染。

品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已鉴定的抗病基因11个。植株体内游离态氮高,有利于发病。 总之,高温、多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5、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早稻:特青1号、特青2号、湘早籼21号、二九丰、浙福762 中稻:扬稻7号等

晚稻:晚粳1号、矮粳23号、盐粳2号、南粳15 2)控制菌源

无病区不从病区调种子,确需调种要进行严格种子消毒:85%强氯精300~500倍液、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24~48小时。 3)健康栽培

排灌分开,避免淹苗、串灌、漫灌、长期深灌。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N肥过迟过量。 (4)化学防治

1

A 种子消毒 (杀菌和促进发芽)

10%抗菌剂401

1000倍液

浸种2天

80%抗菌剂402

4000倍液

浸种2天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浸种2天

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浸种2天

B 大田防治

孕穗期、抽穗期发现发病中心,天气预报有雨,特别暴风雨应在雨前或雨后喷药。

药剂有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200g∕亩;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400g∕亩;10%叶枯净,300g∕亩;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施药间隔7天。

(二)、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

发生概况:(不讲)

水稻纹枯病目前在美国、南美的巴西、和委内瑞拉、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更重。我国的华南 、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了有发生,局部地区也为害重。

早稻发病重于晚稻,双季晚稻发病较轻。发病的田块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可达50~70%。

1、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

2、病原菌生活习性:(不讲)

菌丝生长温限10- 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

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

3、病害特征:

苗期--穗期都可发病。分蘖到抽穗较重,抽穗前后最盛。

最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

叶鞘枯死: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云纹状。

叶片枯死:与叶鞘相似。病情扩展慢时,外缘褪黄,也成云纹状,病情扩展快时,象被开水烫伤一样,叶处快腐烂。茎部受害初期与叶片一样,后期黄褐色,易折倒。

在病部条件适宜时,长出白色蜘蛛网一样的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成黑色的菌核。

4、发病条件(流行条件): 1)病害循环(不讲)

发病病菌来源:病田土壤(病稻草和田边杂草)。 发病后菌丝生长蔓延。 2)发病条件

①品种抗病性: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差,部分品种高感。

②气候条件:雨水多、湿度大,病情发展迅速。连绵梅雨,是早稻纹枯病重的原因之一。

③栽培管理:长期深灌,密度大,N肥过多过迟,有利于病害发生。

5、防治措施:防治策略: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纹枯病危害的主要手段。

(1)选育抗病品种:

(2) 农业措施:

打涝菌核,减少菌源。

健康栽培: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灌水做到 “前浅、中晒、后湿润” 。

(3) 药剂防治:

关键:早用药,使用持效期较长的药。

分蘖期发现病株后就应及早用药,分蘖末期丛发病率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10%~15%。

2

搁田复水后病害田间蔓延快,应及时用药防治。 水稻封行前喷药防治效果较好。

井冈霉素:持效期较短,7天左右,发病重,要多次用药。

丙环唑、 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 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单剂如敌力脱、禾果利、好力克等。 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的复配剂如爱苗、嘉润、洁苗等。 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 烯井(烯唑醇和井冈霉素) 丙井(丙环唑和井冈霉素)

(三)、稻瘟病

稻瘟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南自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 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但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 沿海、及水稻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重。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1、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

2、病原菌生活习性:(不讲)

菌丝生长温限8-37℃,

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

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

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

3、病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1)叶瘟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2) 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造成枯白穗。

始穗期发病造成白穗,与螟害相似,但在病部有青灰色霉层,茎秆上无虫痕迹,易于识别。

4、发病条件(流行条件): (不讲)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 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

适温高 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 病。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5、防治措施:(不讲)

(1) 选育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

病品种 。

(2) 农业措施:无病田留种;按水稻需肥规律 施

肥;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 ;种

子处理,用56℃温汤浸种(5分钟)、石灰水

浸种、401抗菌剂、402抗菌剂、甲基托布津

浸种。

(3) 药剂防治:三环唑(克瘟唑)、稻瘟灵(富士一号)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稻瘟肽、克瘟散、菌毒

清。

(四)、条纹叶枯病

水稻病毒病已知全世界有16种,我国有11种。 常见的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

1、病害类型:病毒病

2、病害特征:

3

(1)苗期发病

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往往使心叶柔软细弱、卷曲下垂、成枯心状。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

(2)分蘖期发病

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

(3)拔节后发病

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3、发病条件(流行条件):

1) 灰飞虱虫量多 ,带毒率高(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经卵传毒)。

2)品种感病性 (主要在粳稻感病品种中发生,籼稻品种中极少发生)。

3)水稻易感期与介体灰飞虱爆发期相吻合。

幼苗期最感病,拔节后基本不感病。

一般早栽田、生长嫩绿的田、离重病区近的田发病重。田边、埂边、沟边发病重。

4、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虫防病为中心。

(1) 选用抗病品种:盐稻8号、盐粳20、徐稻3号、徐稻4号、扬粳9

538、镇稻88等。

(2)切断毒源,治虫防病。麦收前后对秧田密集用药防治灰飞虱。

毒死蜱 、锐劲特 、天达阿维菌素。

(3)农业措施:

① 、调整播栽时期,栽培避害。(在苏中、淮北地区,可以选用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如目前徐淮地区应用较多的粳型旱稻品种),在7月上旬直播,或者先播种育苗,在秧苗5叶期及早移栽。)

② 、拔除病苗、移苗补缺、分苗移栽、促进健康株分蘖增加田间群体等补救措施。

a、发病后及时病苗拔除并踩入泥中。喷药防治灰飞虱。

b、移苗补缺,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

7月初病株率不到10%的田块,适当增施分蘖肥。病株率超过10%的,增加喷施腐植酸盐叶面肥等,并移苗补缺。即从健株穴中分取一部分秧苗移栽到空地,杂交稻可以剥蘖移栽(移苗补缺越早越好,7月10日以后不宜采取此项措施)。

(五)、黑条矮缩病

2004~2006年 江苏沿海、里下河局部地区零星发生。

2007年 沿海、里下河及淮北部分地区较普遍,全省发病面积30.8万亩。

2008年 向南扩展到沿江稻区,全省发病面积至390.7万亩,重病田病株率超过90%,危害程度显著重于水稻条纹叶枯病。

目前,江苏大面积生产上的水稻品种均易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以及一些杂交稻品种上,均出现过病株率超过50%的重病田。 连粳6号、徐稻5号、镇稻99等粳稻品种和多个杂交稻品种田间均有发生。

1、病害类型:病毒病

2、病害特征:

病株总体特征: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深,叶片僵直,叶背有蜡白条,有的新叶扭曲皱缩,不抽穗,或穗颈短缩,结实率低。

蜡白条:粳稻品种少,一般较细、较短(似缝纫机线),杂交籼稻病叶上的蜡白条较明显。 (1)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2)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

4

(3)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 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黑条矮缩病:叶背有呈突起状的白色或黑色“蜡条”。

3、发病条件(流行条件):

灰飞虱虫量多 ,带毒率高。

水稻品种感病(籼、粳稻中均有发生)。

水稻易感期与介体灰飞虱爆发期相吻合。

注意:与条纹叶枯病多相似,也有不同点。

4、防治

注意:与条纹叶枯病多相似,也有不同点。

防治难度:无抗病品种,无有效药剂,发现迟(7月中下旬) 1)切断毒源,治虫防病。麦收前后对秧田密集用药防治灰飞虱。 2)调整播栽期避病。(在苏中、淮北地区,可以选用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如目前徐淮地区应用较多的粳型旱稻品种),在7月上旬直播,或者先播种育苗,在秧苗5叶期及早移栽。)

3)发病后及时采取移苗(病苗拔除)补缺、分苗移栽、促进健康株分蘖增加田间群体等补救措施。

A、病苗拔除并踩入泥中。喷药防治灰飞虱。

B、移苗补缺,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

7月初病株率不到10%的田块,适当增施分蘖肥。病株率超过10%的,增加喷施腐植酸盐叶面肥等,并移苗补缺。即从健株穴中分取一部分秧苗移栽到空地,杂交稻可以剥蘖移栽(移苗补缺越早越好,7月10日以后不宜采取此项措施)。

从目前情况来看,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和杂交籼稻品种均容易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灰飞虱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要通过使用抗病品种来控制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命题。

(六)、稻曲病

1、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

2、危害部位:穗部

3、症状:病粒两侧形成膨大的初为黄色—黄绿色—墨绿色的球(孢子座),成熟时表面龟裂,布满墨绿色的粉末(病菌的厚壁孢子)

4、药剂防治

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药效果最好,到破口期再施药,几乎没有防治效果。

二、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

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等

1、螟虫:

三化螟:幼虫钻蛀水稻心叶或茎秆内,集中为害造成枯心苗,抽穗期为害形成白穗,虫伤处无虫粪。

二化螟:初孵幼虫集中为害叶鞘,造成枯鞘;然后转入稻株内为害造成枯心,抽穗期造成白穗,为害处无虫粪。

大螟:对水稻的为害症状与二化螟相似,但稻株虫伤处有虫粪堆积。

2、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以幼虫啃食稻叶片叶肉(仅留下表皮),造成白叶,苞中90%以上有活虫。

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5~10片,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的可超过50%。

5

3、稻飞虱:

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中、晚稻都能受其为害。

主要为害水稻圆秆拔节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孕穗期受害,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

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茎杆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分泌蜜露引起叶片烟煤孳生,严重时,稻丛下部变黑色,逐渐全株枯萎。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暂至“穿顶”或“虱烧”,甚至全田荒枯,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

一般为害损失10%~20%,严重为害损失40%~60%,甚至绝收。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推广坑、耐虫高产优质品种。

(2)健身栽培: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防止禾苗贪青徒长。

(3)保护利用天敌: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自然天敌,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种群数量。早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4~5,单季稻、晚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8~9,百丛有飞虱1000~1500头以内时,控制效果较好,一般可不防治。

2、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稻田前期尽量少用杀虫剂,特别是三唑磷等杀虫剂。以保护穗期为重点,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做到天敌等自然因子能控制的不用药防治,天敌不能控制为害时用药防治。坚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类农药防治飞虱。

防治指标:稻期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稻百丛1500~2000头。

防治适期:抓准在低龄(

一、二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与方法:每667米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5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

因稻飞虱多集中在稻丛基部为害,应注意尽量对准基部喷药;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三、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

(一)、我国稻田杂草分布概况

我国各地区气候、土壤间特性的差异,各地区选用的品种、种植制度有别,但危害水稻的杂草种类差异并不十分明显。根据全国各地多年的调查,稻田常见杂草种类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最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等;分布较广的常见稻田杂草有千金子、鳢肠、日照飘拂草、水苋莱、四叶萍、茨藻、黑藻、陌上菜等。此外,圆叶节节菜、尖瓣花等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稻区危害较重;芦苇、泽泻、水绵等主要在北方的温带稻区形成危害。

(二)、江苏稻田杂草分布概况

江苏省植保站在“十五”进行稻田杂草调查, 江苏省目前稻田杂草共有59种,分属于20科,主要优势种杂草有稗草、鸭舌草、鳢肠、矮慈菇、三棱草(异型莎草)、水花生、四叶萍、水苋菜、陌上菜、节节菜、牛毛草等,千金子、野慈菇在个别地区发生加重。

(三)

我省稻田主要杂草特征特性

1、稗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

6

形态特征

秆丛生,株高50—130cm。第一真叶较短、宽,先端尖,叶片线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幼苗期与秧苗的主要区别在于稗草叶片柔软、主脉白色明显,无叶耳、叶舌。

颖果米黄色卵形。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种子繁殖,繁殖系数大,结籽1059-7160粒/株,种子生活力强。稗草种子外被蜡质,埋于土中生活力可保持13年。通过牲畜的消化排泄后,仍具有发芽力。种子在40℃左右的堆肥中,可保持生活力1个月以上。

种子轻,1.179g/1000粒。可随水漂流,也可混杂在稻谷中传播。

生态特点

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最适发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

发生规律

稗草出芽与种子埋土深度和水层有密切关系;以湿润状态出苗率最高。水层3-5厘米,埋土深度0.3-3厘米时,稗草出苗率下降为50-60%,3-5厘米时出苗率只有10%以上,5厘米以下基本不出土。稗草幼苗初期生长缓慢,芽鞘出土后,经过4-5天长出第1片叶,6月初至中旬长出2-3片叶。

稻稗出苗期为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末至6月初,水稻插秧期在5月中下旬。

土壤中和水稻种子中都掺有大量的种子,加上其形态、生长习性与水稻相似,因而稗草是稻田中最常见的,也是极难根除杂草之一。

加强秧田除稗(人工拔除或用除草剂禾大壮、快杀稗、杀草丹或敌稗等),并结合用果尔、恶草灵、丁草胺等本田封闭,可有效防除稗草。

第二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1.农业防治措施: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

3.化学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

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1.农业防治措施: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 2.物理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

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2.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杀。 4.防治二化螟: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5.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病害,又称过火风、白叶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常用药剂: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连续喷洒2-3次。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毒为主的病毒病害。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5千克浸种5千克、50%二嗪磷乳油、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治虫防病。

(六)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是治虫防病,重点抓传毒昆虫两个迁飞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洒,治虫防病。

主讲:王鸿宝

一、水稻病虫: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瘟:病斑呈钫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稻瘟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①1%的石灰水浸种;②强氯精消毒。

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两兑水50斤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半分钟取出堆闷,闷半小时,然后栽插。

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每亩用甲、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亩用50毫升兑水120斤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两兑水120斤喷雾防治一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亩用100毫升富士一号兑水120斤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纹枯病的防治: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亩用1%(1万单位)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斤或2%井岗霉素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150斤喷雾。也可亩用草木灰30—40斤加水200斤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亩用50—70斤草木灰直接撒施。

(三)稻杆蝇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型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每亩用18%杀虫双半斤加水120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防治用药: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色飞虱。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拨节期为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三种。三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五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防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

喷药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粉剂2—3斤拌细土撒施,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5两兑水120斤喷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

• 一水稻的分类 • 二水稻田的分类 •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 双季稻 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 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秧苗期:种子发芽到拔秧

• 插秧期: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拔节孕穗期: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 • 抽穗扬花期: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 5--7天 。 • 灌浆结实期:开花后到谷粒成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 生活习性: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2-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 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 卵历期: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 蛹期: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三化螟

•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为害症状:幼虫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 “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 生活习性: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 卵的历期:第一代11-12天,第

二、三代7-8天。化蛹期4月下旬 • 各代发蛾盛期: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 ,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 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

• 1代历期1个月左右 ,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 •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迁出,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关键技术:初见小苞开始用药。 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 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 灰飞虱发生规律: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 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3。展叮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 关键技术: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

第三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予粳6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技术编写 邵友远

予粳6号是水稻专家孙彦常于93年主持培育的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竖叶、直穗、高光效,优质、高产、稳产特点的于98年通过国审,现成为河南和国家北方黄淮稻区的当家品种,由于多年种植和气候的变化,病虫害较重,若栽培不当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黄叶病等多种病害,根据专家指导,提出600-700公斤优化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一、秧苗期(5月1日-6月15日)

1、适宜播期:5月3日左右。

2、秧田播量:每平方50克左右。

3、晒种2-3天。

4、浸种:用1%多菌灵或2%生石灰浸种2-3天。

5、施肥:每亩施多元复合肥60-75公斤或二铵20-2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4公斤浅混均匀施作底肥,2-3叶期亩施硫铵10-15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一周后再追尿素10-15公斤。

6、灌水:一叶一心前湿润出苗,五叶前浅水促苗,五叶期后干湿炼苗。

7、病虫防治:二叶一心至插秧前用三环唑、四季红或蚍虫虫林加杀虫双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稻蓟马、二化螟和传播病毒病(黄叶病)的灰飞虱,叶蝉3-4次。

二、分蘖期(6月15日-7月20日)

1、施肥:施足腐熟的农家肥2-3方/亩,施多元复合肥50-70公斤或施二铵20-25公斤加硫酸钾10-15公斤加碳铵25公斤旋入或撒在垡头上耙匀(盐碱地施肥要酌减,要本着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

2、插秧:行距9-10寸,穴距

3.5-4寸,每穴壮苗2-3棵弱苗5-6棵,做到直、浅、匀、稳、齐。

3、追肥:插秧后3-5天,亩施尿素8-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加18%杀虫双水剂350毫升(防钻心虫)加强力多菌灵25毫升(预防纹枯病、恶苗病)插后10-15天亩追尿素15-20公斤,或碳铵50-75公斤。(盐碱地酌情减量)

4、灌水:大水泡田、浅水整地、薄水插秧、深水返青、露泥分蘖、够苗晾田。

5、防病虫:7月20日左右用纹枯净或井岗霉素加粉锈宁加BT、甲安磷等防治纹枯病、稻螟虫。

三、拔节长穗期(7月20日-8月25日)

1、拔节期:控水供气,少浇水多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切忌干旱减产。

2、施肥:要估地力、凭经验、观叶色巧施增粒保花肥,施多元复合肥3-8公斤,原则是早褪色早施、晚褪色晚施、浓绿不施。对往年多发病地块,要减氮、稳磷、增钾、补微,可酌情喷叶面肥,如钙、镁、硫、锌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3、病虫防治:7月20日前后及8月20日前后,分别综合防治一次纹枯病、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7月下旬至8月上旬如遇低温、高湿的阴雨天气,应及时喷三环唑、瘟特灵等药剂防治叶稻瘟。8月底9月初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稻瘟灵、三环唑各喷一次防治穗颈瘟。易发生白叶枯及基腐病的地块应间歇灌水,控水供气,于拔节初至齐穗,用噻菌铜、龙克菌、及托布津、菌核净等交替使用防2-3遍。

前期管理目标:7月25日前促早生、快发、稳生、健长。方法:肥施好、水浇巧、灭病虫、除杂草、促分蘖、控苗高。 中期管理目标: 7月25日-8月25日壮根、蹲节、催穗、护叶。 后期管理目标: 8月25日-10月10日,晚封行、叶色绿中黄、不早衰、不贪青、青杆绿叶。综合管理效果好:穗多、穗大、籽粒饱。 施肥原则:底肥足、蘖肥早,中期慎施肥,穗肥要施巧。 灌水原则: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前期不能灌深水、中期不能常有水、后期不能早断水。 病虫防治原则: 作物用药要对症、适时、适量、合理、交替、安全、高效。

第四篇: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是世界面积与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也是水稻产量大国,我们黑龙江全省有高达4350万亩稻田,要保证水稻的高产,防治水稻病虫害是非常关健的。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品质降低。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们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防治方法: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0%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二)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白叶枯病主要在中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水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是担孢子。 防治方法: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0%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四)三化螟 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关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七个黑点。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中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

(五)稻飞虱

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1、 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工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礁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2.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面三刀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

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中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3.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粉剂20克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量喷雾。

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治是选择高抗品种、平衡施肥、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实行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同时上,确保水稻正常生长,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第五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化乡农技站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

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常发并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

发病规律:稻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气流传播。种子带菌易引起苗瘟。

在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造成叶瘟爆发,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流行。山区、长期深灌、冷浸田、

偏施氮肥等都容易引发稻瘟病。

防治: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2)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

晒田。(3)种子处理: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直接催芽,或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4)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

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

或40%富士1号10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应保证50千克用水量,不宜盲目

加大用药量。

二、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

要危害叶鞘、叶片,形成云纹状病斑,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发病规律: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

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

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

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

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

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

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

部。

三、稻白叶枯病

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

发病规律: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桩、再生稻、稻种及一些杂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过流水、风雨传播,

从水稻的水孔或伤口处侵染发病。高温、多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

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控制菌源为前提,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

辅以药剂防治。(1)农业措施 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2)利用抗病品种。

(3)杜绝病草入田,进行种子处理 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浸种24~48小时。(4)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

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药剂有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

上一篇:数电的实验报告范文下一篇:审美体验的过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