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危害

2024-05-03

病虫害危害(精选九篇)

病虫害危害 篇1

1 叶枯病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Septoria SP.真菌引起。6月发生严重。病发初期,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逐步扩大为黑色多角形病斑, 严重时密布全叶, 导致叶片枯萎, 造成早期落叶, 影响木瓜生长。

防治方法:冬季清洁园地, 清除枯枝落叶, 集中处理, 用5°Bé石硫合剂封园。在病发初期可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轮斑病

轮斑病 (Alternaria mali Roberts) ,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 叶部病斑初为淡褐色小点, 后扩大形成明显轮纹的淡褐色圆斑, 高温潮湿时, 叶斑背面出现黑色覆状物, 造成早期落叶, 果实染病时, 果面产生暗褐色病斑, 最后可导致烂果。

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扫病叶, 结合修枝, 剪除树上病枝残叶, 集中处理。加强土、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2∶200倍波尔多喷雾防治。

3 蚜虫

俗称厌、腻虫, 是正安县野木瓜生产上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种类有黄蚜、瘤蚜, 主要危害嫩梢、叶片及嫩芽, 但危害症状不同, 其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危害症状

黄蚜属同翅目蚜科害虫。1年发生10余代, 以5—6月繁殖最快, 为害最重。属留守型蚜虫。以春、秋危害为重。以新梢和徒长枝上发生较多。被害叶初呈现皱缩不平, 叶尖向叶背横卷, 严重时叶片皱缩干枯, 初夏落叶, 新梢被害后, 生长不良。

瘤蚜 (Myzus malisuctus Mats) , 同翅目, 蚜科害虫。1年发生10余代, 5—6月孤雌繁殖, 发生为害最重。属迁飞型蚜虫。以春、夏2季发生最重, 是当前木瓜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被害嫩芽不能正常展开。被害叶片皱缩, 叶缘向背面呈双条形纵卷。叶片小, 有红斑, 增厚, 变脆, 最后变褐黑色, 干枯。严重时, 被害叶、枝梢全部卷成纵条状, 冬天不落。被害枝条变细, 弯曲、节间短, 芽不充实, 受害严重的枝条, 翌年枯死。

3.2 防治技术

由于蚜虫繁殖能力强、生育周期短以及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所以生产上稍有疏忽就会诱发蚜虫大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早春, 防治的原则是宜早不宜迟。一是保护天敌。野木瓜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草钤等数十种, 要尽量保护利用。如必须用药, 应选用对天敌影响小的农药。二是休眠期防治。结合冬春修剪, 剪除被害枝梢, 及时打扫落叶, 清除杂草, 集中烧毁。发芽前, 用5°Bé石硫合剂封园, 消灭越冬虫卵[1,2]。三是生长期防治。药剂防治仍是蚜虫防治措施中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蚜虫大发生时, 药剂防治可以迅速降低蚜虫数量。2月中旬, 在野木瓜芽萌动期,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上中旬, 结合防治食心虫, 用1.8%阿维菌素乳油6 000倍液, 或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40%蚜灭多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3%啶虫脒1 000倍液、17.5%蚜螨净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农药交替喷洒, 进行防治。每7~10 d喷药防治1次, 连续3次, 可有效预防蚜虫发生。同时, 结合初夏摘心工作, 人工剪除被害枝梢, 集中销毁。

4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Carphosina niponensis.Walsingham) , 鳞翅目蛀果蛾科害虫, 俗称“钻心虫”。

4.1 被害症状

以幼虫蛀果危害, 初孵幼虫入果, 果面有针尖大小蛀入孔, 孔外溢出泪珠状汁液, 俗称“流眼泪”, 干后一小片状蜡质膜。幼虫先在果皮下潜食, 以后随着虫龄增大, 在果内窜食, 虫道纵横湾曲, 并留有大量虫粪, 呈豆沙馅状, 使果实不能完全食用, 失去经济价值。

4.2 防治技术

一是加强地面防治。在越冬代幼虫出土始期、盛期和1代幼虫脱果盛期进行地面施药防治, 将越冬幼虫毒杀于出土过程中, 常用药剂:48%天剑5号 (毒死蜱) 800倍液、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倍液、50%地亚农乳剂200倍液等。在树冠下距树干1 m范围内的地面细致喷雾, 喷至地面湿透。亦可将药液喷于50 kg细土中, 混合均匀, 制成毒土, 撒于树下。亦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地亚农颗粒剂105 kg/hm2, 均匀撒于树盘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施药后都应浅锄, 锄后或盖土, 或覆草, 以延长药剂残效期, 提高杀虫效果。二是重视树上防治。当卵果率达0.5%~1.8%时进行树上喷药, 隔10~15 d喷1次, 连续3次。主要药剂有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500~2 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 000~10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防治时要加强联防, 附近果园应同时防治, 以巩固防治效果。三是生物物理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3,4]。如寄生蜂;黑光灯、糖醋液、性诱剂诱杀成虫;及时摘除虫果, 减少害虫基数。结合秋施基肥, 把树盘半径1 m内的表层土壤及落地虫果填入施肥坑底部, 可以消灭大量越冬幼虫;4月中旬树盘覆盖地膜, 用土压严可阻挡羽化的成虫飞出产卵。

摘要:介绍了野木瓜生产栽培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为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和措施, 以期为野木瓜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木瓜,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小国.野木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27-128.

[2]山西运城农业学校.果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5.

[3]冯建国.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

草莓虫害的危害特征与防治 篇2

1 红蜘蛛

1.1 危害特征

红蜘蛛又称朱砂叶螨、全爪螨。是保护地栽培草莓的重要害虫,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食性杂,以成螨、若螨在叶背刺吸植物汁液,发生量大时叶片灰白,生长停顿,并在植株上结成丝网,严重时导致叶片焦枯脱落,草莓如火烧状。草莓叶片越老,含氮越高,红蜘蛛易发生。粗放管理,植株长势衰弱,危害加重。

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早春进行翻地,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虫源。蔬菜收获后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草莓育苗期间,及时摘除有虫叶、老叶和枯黄叶,并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应用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 蚜虫

2.1 危害特征

全国草莓产区多有发生,在草莓抽苔始花期大批蚜虫迁入草莓田,群居在草莓嫩叶叶柄、叶背、嫩心、花序和花蕾上活动,吸取汁液,造成嫩芽萎缩,嫩叶皱缩卷曲,畸形,不能正常展叶。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体,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本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2.2 防治方法

(1)喷施农药。药剂防治是目前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住蚜虫,还能有效地预防病毒病。蚜虫天敌较多,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应尽量少使用广谱性农药,以保护天敌。药剂主要有50%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功夫(除虫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

(2)黄板诱蚜。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在草莓地周围设置黄色板。即把涂满橙黄色30厘米×50厘米的塑料薄膜,外再涂一层黏性机油,插入田间或挂在高出地面0.5米,隔3~5米放1块,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银膜避蚜。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可以用银灰色的地膜覆盖,防止蚜虫迁飞到草莓地。

(4)利用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保护蚜虫的天敌,以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也可人工饲养或捕捉天敌,在地里释放,控制蚜虫。

(5)及时清园。及时清洁田园,摘除草莓老叶,消灭杂草。

3 蛴螬

3.1 危害特征

蛴螬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统称,蛴螬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3.2 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施用的农家肥应该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或招引成虫前来产卵。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将部分成虫、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2)人工捕杀。施用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脐螬,定植后发现幼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3)毒饵诱杀。每亩地用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4)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5)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病虫害危害 篇3

1 党参根腐病

1.1 危害症状

引起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镰刀菌属真菌 (Fusarium) , 其主要在2~3年植株上危害。发病初期, 近地面处的须根和侧根变为黑褐色, 并伴有轻度腐烂, 此时地上部植株并不表现症状;随着须根和侧根上的黑褐色向主根扩展, 主根发病后, 随着病情加重, 维管束受到破坏, 失去输导能力, 地上部植株上的枝叶才开始出现萎蔫现象, 主根全根腐烂, 地上部植株枯死。

1.2 防治方法

党参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党参, 并要做好深耕整地、高畦栽植, 雨季注意挖好排水沟,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以降低土壤湿度, 提供一个利于党参生长, 而不利于镰刀菌蔓延繁殖的环境条件。②及时清理田园, 清除残株, 以减少越冬病原菌。③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可减轻党参根腐病的发生。④选用无病种植, 种苗栽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泡5 min, 沥干后再栽种。⑤及时拔除病株, 并将其集中烧毁, 拔除病株后的病穴要撒生石灰消毒, 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病穴。⑥田间党参发病后用65%代森锌500倍液, 或1∶1∶200波尔多液喷施或灌根, 阴雨天5~7 d防治1次, 晴天7~10 d防治1次, 连续防治3~4次,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党参锈病

2.1 危害症状

引起党参锈病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中的金钱豹柄锈菌 (Puccinia campunumoeae) ,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茎、花托等部位, 该病多在夏末初秋的7—8月发生。植株感病, 初期叶片或茎上产生橙黄色微略隆起庖斑, 即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橙黄色粉末, 即夏孢子。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 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

2.2 防治方法

党参锈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党参药材基地要远离桧柏树 (林) , 这是防治党参锈病的根本技术措施, 因为党参锈病的病原菌生存与桧柏有关。②秋末彻底清理田园, 烧毁枯枝落叶及病残体, 以减少病原菌。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 用65%代森锌500倍液, 或20%萎锈宁乳剂200倍液, 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阴雨天5~7 d防治1次, 晴天7~10 d防治1次, 连续防治3~4次, 药剂交替使用,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蚜虫类

3.1 危害症状

蚜虫类是个体柔软、细小的昆虫, 种类很多, 如红花指管蚜、桃蚜、萝卜蚜等, 体色多种, 有黄、绿、黑、灰、褐等色, 往往几十头至上百头群聚在党参的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上危害, 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党参体内的养分, 引起党参植株畸形生长, 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 甚至使药用党参枯萎、死亡。

3.2 防治方法

党参蚜虫类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彻底清除栽培党参园地周边的杂草, 以减少蚜虫迁入的机会。②在党参栽培地中安放黄板和蓝板, 可诱杀大部分蚜虫。③党参上发生蚜虫时, 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 或50%辛敌乳油2 000倍液, 或25%吡虫啉悬浮剂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每隔5~7 d喷1次, 连喷多次, 直至将蚜虫杀灭为止。

4 地老虎类

4.1 危害症状

地老虎类是鳞翅目夜蛾科中地老虎属昆虫的幼虫, 为地下害虫, 在纳雍县药用植物党参上以小地老虎危害为主。其以咬食 (断) 嫩茎危害, 低龄幼虫 (1龄和2龄) 在党参苗嫩叶上取食, 大龄幼虫 (3龄后) 白天潜伏在苗床的土里, 夜晚出来危害, 常将地面的苗党参苗咬断, 造成缺苗甚至毁苗, 直接影响大田党参的移栽[1,2]。

4.2 防治方法

党参地老虎类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农业防治:运用人力或机械进行翻耕, 以减少地老虎类幼虫体, 消灭来年虫源;适度中耕除草, 以破坏地老虎类的孵化和羽化条件, 使其不能繁殖。②物理防治:利用地老虎类的趋光性, 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电灯诱杀成虫;将红糖、醋、白酒、水按3∶3∶1∶10的比例制成糖醋液, 然后加入总量0.1%的80%敌敌畏乳油, 用其诱杀地老虎类虫源, 诱蛾钵应安放在高出党参苗30 cm的支架上, 每天清晨捡出死蛾, 将诱蛾钵盖好, 晚上将诱蛾钵盖拿掉, 5~7 d换1次溶液, 连续诱杀20~30 d, 诱蛾钵放置密度2个/hm2。③药剂防治:春播翻犁土地时, 用4.5%敌百·毒死蜱粉剂15.0~22.5 kg/hm2掺细土450~600 kg/hm2均匀撒在翻犁土中, 以杀灭越冬代地老虎类的幼虫;播种时, 将50%辛硫磷乳油500 g加适量水稀释, 喷洒在12.5~15.0 kg细土上拌匀, 即成毒土, 将其撒入穴 (沟) 内, 可预防地老虎类咬食党参幼芽;党参出苗后, 可将毒土撒施在党参苗四周, 可触杀夜间出土危害的地老虎类的幼虫;在党参苗床上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或50%倍硫磷乳油2 000倍液喷雾[3,4,5]。

参考文献

[1]舒琴.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 2011 (9) :1312, 1376.

[2]汪仲敏.无公害党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 (5) :9.

[3]马雪梅, 吴朝峰.药用植物党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5) :6981-6983, 6993.

[4]向玉勇, 杨茂发.小地老虎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3) :14636-14639.

病虫害危害 篇4

关键词:新疆红枣;病虫害等级;光谱技术;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等级识别

中图分类号: S1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354-04

收稿日期:2013-09-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162018);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32300410422);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编号:132102210049)。

作者简介:周鹏(1969—),男,河南信阳人,硕士,教授,从事嵌入式系统、模式识别、遥感监测和物联网工程研究。E-mail:zpzqxy@163.com。南疆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光热资源丰富,根据红枣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适合发展红枣产业。近年来,随着南疆红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也逐年严重。南疆红枣病虫害除造成产量损失外,还造成红枣内在品质的下降,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红枣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成为制约南疆红枣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南疆红枣原始光谱、对数光谱、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等光谱数据形式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南疆红枣病虫害胁迫响应敏感的光谱区域和波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带惩罚系数C的支持向量机技术,构建南疆红枣病虫危害等级识别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的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使用的是美国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公司制造的便携式Field Spec Pro FR 2500光谱辐射仪,测试的波段范围为350~2 500 nm。当采样间隔为1.4 nm时,要求检测的波段为350~1 000 nm,光谱分辨率为3 nm;当采样间隔为2 nm时,检测的波段为1 000~2 500 nm,光谱分辨率为10 nm;模拟光源与光谱辐射仪配套的150 W卤素灯,探头视场角25°。

1.2光谱采集方法

试验前设计一个简易南疆红枣样品高光谱批量快速采集遴选装置(图1),其中转台和光纤多角度调节架是测试装置的主要部件。在转台的水平上呈圆形结构上的星形虚线部位为添加红枣的卡槽,方便对红枣进行固定;图中的椭圆形阴影为待检测的红枣,三维光学调节台采用的光纤调节支架,能够根据需要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与测试的角度。光源发射光照射在红枣后,红枣吸收部分光线,会在红枣的内部发生漫反射出的光线。根据测试需要,可以调节光纤支架的测量距离和角度,调节反射光线的角度,并将反射光线漫反射至光纤接收并将其输送至光谱辐射仪,也有利于减少红枣皮或枣核对反射光线的影响,方便光谱辐射仪进行分析。在检测过程中,通过缓慢移动改变光纤支架的距离和角度来获取不同状态的测量光谱信息,根据光谱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红枣内部的变化情况,通常采用选取样品的漫反射或漫透射光谱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采用批量采集检测装置和便携式光谱辐射仪联合测试,通过对红枣进行旋转,方便对红枣病虫害开展具体实施的操作分析[1]。其中z轴表示红枣的吸光度,x轴为光谱的波数,y轴为检测的时间。随着时间变化,对红枣的检测光谱进行分析,形成测试红枣不同部位的三维光谱图。发生不同病虫害的红枣由于结构发生变化,吸收光线的能力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两侧的糖度和内部结构有明显不同。由于红枣直径一般约2~3 cm,整体的结构差异较小,糖度差异较小,在测试时,做3次扫描糖度,就能够满足测试的要求。

1.3吸收光谱特征的提取

枣锈病、枣疯病、黑斑病、缩果病危害等级不同的南疆红枣,其内在品质的各成分含量和吸收光谱有所不同,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红枣对光谱的吸收,可以确定红枣光谱的化学成分,能够有效确定病虫害的类型。通过吸收光谱的吸收深度和吸收面积,可以有效分析病虫害的主要特征。采用包络线消除法对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压抑背景光谱,提高吸收光谱的特征,便于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光谱提取前,要求对光谱的吸收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提高数据的分析精度,采用光谱波长为480、560、760、850、1 250、1 450 nm,图2为发生黑斑病的红枣的光谱反射率信号并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的光谱反射数据图。

图2中红枣样品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由离散样点组成,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曲线,获得近似表示样本反射率包络线,通过曲线可以分析红枣的黑斑病情况。由于采用相同的光谱波段值,所得的分析结果即为该波段去包络化后的归一化光谱值,其值为[0,1],即为红枣黑斑病的特征离散曲线。根据归一化光谱值计算方式和处理方法,确定红枣的吸收深度(Depth)和病虫害红枣光谱吸收面积(Area)之间的关系,相应的计算公式为:[2]

Depth=1-min(Rc)Iλ2λ1(1)

其中:Rc为归一化光谱曲线值,λ1、λ2为吸收光谱特征的波段范围,Area为光谱吸收峰到包络线之间的积分面积。通过Area可以分析红枣黑斑病发生的程度,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表1为波段在660 nm附近的红枣光谱的吸收深度、吸收面积。

黑斑病红枣的光谱吸收深度(Dept)和吸收面积(Area)

样本数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DepthAreaDepthAreaDepthAreaDepthArea10.52159.150.57173.660.66196.890.74226.3520.53162.150.57173.450.66205.010.75227.75290.52158.640.64193.890.67202.280.74225.42300.52158.630.64193.880.67202.290.74226.85

1.4红边光谱特征值的提取

发生病害红枣的红边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Rep和紅谷位置Lo]代表红枣的叶绿素含量。其中红边光谱特征参数测试采用光谱微分技术,通过吸收光谱可以进行红边光谱特征值的提取,便于对发生不同程度病害红枣的区别。对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4个不同级别的黑斑病红枣在光谱波长480~760 nm进行光谱测试,表2为在光谱反射率取值达到最大时,红边位置(Rep)波段和红谷位置(Lo)的波段。

黑斑病红枣的红边位置(Rep)和红谷位置(Rep)光谱

样本数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RepLoRepLoRepLoRepLo170175270175269875270175127027556997536977527017522969975569975269775269975130698754699752698751701751

1.5红枣指数的提取

由于红枣指数是由红枣在光谱吸收、反射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决定,通常由多种指标构成。通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4个不同级别黑斑病红枣,在光谱波长460~2 260 nm范围内获得的光谱数据,发现红枣的红边波长集中在680 nm波段范围,利用式NDVI_m=|Rl-Rm|Rl+Rm(式中l表示固定的红边波长,m表示检测红枣的红边波段,Rl表示红枣固定光谱反射率值,Rm表示相应的红枣光谱反射率值)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相关数据见表3。

归一化红枣光谱指数值

等级数据黑斑病红枣样品数12…2930轻度NDVI-10.048 820.044 49…0.052 050.052 07NDVI-20.667 510.650 14…0.653 450.653 46 NDVI-60.013 220.012 26…0.014 010.014 04中度NDVI-10.051 770.048 21…0.056 960.056 97NDVI-20.630 880.667 29…0.668 180.668 19 NDVI-60.011 110.011 42…0.011 850.011 88重度NDVI-10.745 380.733 03…0.761 050.761 06NDVI-20.058 270.046 78…0.051 140.051 15 NDVI-60.010 770.008 92…0.009 330.009 33特重度NDVI-10.745 390.733 04…0.761 060.761 06NDVI-20.058 270.045 77…0.051 170.051 16 NDVI-60.010 780.00 891…0.009 350.009 36注:NDVI-1至NDVI-6入选波长分别是460、550、680、730、1 200、1 860 nm。

2结果与分析

2.1发生病虫害红枣的光谱主成分及等级识别相关度分析

在保证红枣的光谱信息的前提下,对光谱的相关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解决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高光谱波段过多、谱带重叠的问题[3-5]。利用波段选择法确定主要成分的波段,结合PCA的波段选择算法为等级识别提供变量因子,其中表4和表5分别表示基于PCA黑斑病红枣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的前10个主成分解释的变异百分比。在确定主成分后,并进行分类处理,保证原始图像的相关信息没有任何改变。表4发生病害红枣一阶微分光谱的前10个主成分所占比重(%)

主成分枣锈病红枣枣疯病红枣缩果病红枣黑斑病红枣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PC180.41356.28647.16843.28961.01652.65991.59147.202PC27.03818.41237.31226.57120.41312.4623.39129.491PC33.0799.3494.28814.0563.819.7511.01113.431PC42.1325.2492.8295.7562.9813.0280.7526.251PC51.8953.7212.0534.0221.7762.1280.7381.648PC61.0682.1590.8912.1861.1421.8830.4850.785PC70.8131.5380.6010.9050.8421.6990.3860.461PC80.4060.4980.5010.4810.7291.6350.3450.279PC90.3610.3980.4130.4490.6481.2770.2530.101PC100.2990.2890.3570.3680.5561.2460.1760.082总和97.50497.89996.41398.08393.91387.76899.12899.731

发生病害红枣二阶微分光谱的前10个主成分所占比重(%)

主成分枣锈病红枣枣疯病红枣缩果病红枣黑斑病红枣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460~850 nm851~1 450 nmPC147.11251.93928.50843.78745.07274.33466.77160.159PC211.88325.40218.88927.04214.12818.3596.38122.374PC310.1216.4786.2918.6917.0382.7225.0726.324PC47.0725.9294.5034.5194.4811.1684.0963.437PC54.6682.5164.0462.7083.7410.3883.2562.501PC62.6761.4013.4142.1491.8350.3482.7211.742PC72.1481.2693.0911.7791.6780.3032.0830.962PC81.9681.0582.8461.4151.4970.2531.7160.697PC91.4290.5882.5071.1751.3510.2381.4480.407PC101.2680.5592.2571.0191.2120.1981.2790.352总和90.34597.13976.35294.28482.03398.31194.82398.955

2.1.1光谱特征参数与发生病害红枣危害等级识别相关度分析采用线性和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光谱特征参数与不同等级病害红枣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构建参数[4]。光谱特征参数与不同等级病害红枣相关性见表6。

光谱特征参数与红枣病虫等级的相关性

特征参数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相关系数误差相关系数误差Rep0.924 80.2910.913 80.245Lo0.721 10.5730.569 60.545Depth0.789 80.5050.802 70.374Area0.700 60.5020.808 90.371NDVI-10.431 50.7830.238 60.779NDVI-20.679 80.5810.633 50.583NDVI-30.763 50.5150.948 80.198NDVI-40.699 80.5390.616 60.535NDVI-50.158 10.8330.061 50.823NDVI-60.347 80.7980.098 80.779

2.1.2基于重采样光谱PCA-RBFN不同病害等级的识别分析在对红枣的原始光谱进行合适的重新采样后,仍有196个波段,如果采用全部数据输入径向基网络RBFN(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数据的计算量十分庞大。图3为经过光谱仪进行重采样光谱的第一主成分(PC1)在检测的波段范围内的载荷图。PC1与波长738~1 299 nm的光反射值具有负向比例的关系,在可见光(<713 nm)和短波红外(>1 343 nm)波段范围内的相关性较弱。但是,当Spread为0.000 5时,光谱仪测试结果的RMSE为65.1%,对红枣检测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系数为0.141。这说明,经过重采样光谱进行压缩处理后,对红枣病虫害的等级识别,还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2.2南疆红枣病虫危害等级识别模型

2.2.1模型构建设X为模型的判断输入空间,X={xi}∈Rn,Rn为n维数据特征空间值,Y为模型的输出域,矩阵的判断主要由2类点组成数据方阵,Y={-1,+1}。对于n维数据特征样本值组成的样本集合S=[(x1,y1),…,(xn,yn)](X×Yn),构建一个分析病虫害的数据目标函数,将非线性不可分的输入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通过形成的数据映像,可以有效地形成一个数据平面,使得训练集中的点距离满足线性要求,经过归一化后,对于红枣光谱2类线性不可分数据样本集(xn,yn)的分类超平台应满足:

yi(<ω·xi>+b)-1+ζi≥0(3)

相应的数据处理,就转化为分类数据的间隔1/‖ω‖最大值等价于‖ω‖2最小,红枣优化平面的数据问题可以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6]:

φ(ω,b,λ)=12‖ω‖2+C∑ni=1ζi-∑ni,j=1λiλj{yiyj[K(xi,xj)+b]-1}(4)

最终求出最优解为:

ω=∑ni=1λiyixi,b=1-ωxs(5)

其中:φ代表Lagrange的函数值,病虫害的识别模型转变为对ω和b求φ函数的极小值和特征差异值。公式(5)代表垂直于红枣分类超平面的法向量,代表数据的分类阈值,为病虫害光谱值有效范围,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xi为红枣病虫害识别模型的输入向量;C为惩罚系数;ζi为函数的松弛因子。

从表6中看出光谱特征参数Rep、Lo、Eepth、NDVI-2、NDVI-4 和红枣病虫害等级线性相关,Area、NDVI-3和红枣病虫害等級呈明显多项式,而NDVI-1、NDVI-5、NDVI-6和红枣病虫害等级相关性较小,因此,能够确定输入向量Rep、Lo、Depth、Area、NDVI-2、NDVI-3、NDVI-4。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核函数 将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红枣病虫害等级和光谱特征参数,确定采用径向基函数(RBF)形式的核函数,其表达式为:

K(xi,xj)=exp{-γ‖xi-xj‖2}(6)

γ为核参数,构建南疆红枣病虫害等级识别支持向量机模型为图4。

2.2.2核参数及惩罚系数和分类函数的确定为获得较高识别精度,需要对核参数γ和惩罚系数C进行测试与分析[7]。其中γ和C取值范围为[2-12,212]。根据表7中的数据,可以区分南疆红枣病虫害等级的支持向量,以及红枣病虫害识别模型的的重要影响参数:核参数(γ)和惩罚系数(C)。通过计算,取得它们最佳值分别为C=210,γ=2-8。将核参数(γ)代入式(6),得到核函数K(xi,xj),将C和K(xi,xj)代入式(7),通过迭代计算,计算出南疆红枣病虫害等级分类超平面的垂直法向量ω和分类阈值b。

ω=-2.081 8

2.569 8,b=-0.280 6

-0.113 5

由此,得到分类函数为:

y=ωx+b=-2.081 8

2.569 8x+-0.280 6

-0.113 5(7)

不同核参数和惩罚系数判定准确率

C不同γ下的判定准确率(%)2624222-12-22-42-62-8212878787879197988721089898989919699892888888888889696882683838383838895832472727272727284722262626262626272622-241414141414154412-438383838383843382-63737373737374037

模型对南疆红枣病虫害等级识别正确率为98.8%,结果如表8所示。

样本识别结果

级别样本数

(个)识别结果(个)C1C2C3识别正确率

(%)C11201200098.8C212001200C312004116

3结论

采用高光谱技术在460~2 260 nm波长对南疆红枣的吸收光谱的相关参数及光谱特性参数进行提取,并计算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4个不同级别黑斑病红枣光谱特征参数与红枣病虫害等级识别的相关度。通过测试和模型识别计算,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带惩罚系数及核参数的支持向量机技术,构建的模型能够实现南疆红枣病虫害等级识别,识别正确率为98.8%,实现了对南疆红枣病虫害进行精确的等级识别。

参考文献:

[1]罗华平,卢启鹏,丁海泉,等. 南疆红枣品质近红外光谱在线模型参数的实验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5):1225-1229.

[2]陈兵,李少昆,王克如,等. 病害胁迫下棉花叶片色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测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2):421-425.

[3]刘占宇,祝增荣,赵敏,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稻穗健康状态的高光谱识别[J]. 浙江农业学报,2011,23(3):607-616.

[4]周鹏,张小刚,徐彪,等. 基于高光谱的南疆红枣病虫害特征谱段选择模式[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08-111.

[5]何勇,李晓丽,邵咏妮.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苹果品种鉴别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5):850-853.

[6]王秀珍,黄敬峰,李云梅,等. 水稻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 遥感学报,2004,8(1):81-88.

病虫害危害 篇5

关键词:草坪,病虫害防治,种类

草坪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保护和美化环境, 陶冶人们的情操, 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 调节小气候, 清新空气, 减轻噪音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经费原因, 太原市草坪养护工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像太原市这样的北方干旱地区, 仅仅是浇水、修剪和追肥, 尤其是病害对草坪草的危害极大, 若防治不力或不及时, 将会导致草坪大面积毁坏。

1 草坪虫害

1.1 食叶害虫

1.1.1 淡剑夜蛾

淡剑夜蛾在太原市主要以幼虫危害草坪, 其中早熟禾、结缕草受害较重。在太原一年发生3代~4代, 以幼虫和老熟幼虫在草坪枯叶下的地表处越冬, 来年4月中下旬可见到成虫。成虫白天潜伏在草坪中, 夜晚在叶片上交尾产卵, 卵成块状, 卵块表面有白色的棉絮团。5月上旬到10月份都可见到幼虫危害, 孵出的幼虫取食叶肉, Ⅱ龄后取食嫩茎和叶片。幼虫危害高峰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中旬, 被其危害的草坪部有明显的缺刻, 根茎被取食后自下而上枯黄, 严重地影响草坪景观和绿化效果。

1.1.2 粘虫

粘虫主要危害草地早熟禾、野牛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的杂草。幼虫蚕食叶片和嫩茎, 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取食一光。6月下旬至7月中旬粘虫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此时是幼虫的暴食期, 常常成群结队地由一块草坪转移到另一块草坪危害。粘虫在太原地区不是每年发生, 而是在各方面条件、环境适宜时暴发成灾。

1.2 刺吸害虫

1.2.1 大青叶蝉

随着近几年草坪面积的不断扩大, 大青叶蝉由果树、杨柳树等转移到草坪危害, 成为草坪上的一大主要害虫。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3代, 以卵在果树、杨柳树的表皮内越冬。4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第1代, 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第2代, 8月初至11月中旬为第3代, 有世代重叠现象。初孵的若虫喜群集在寄主枝叶上, 以后逐渐分散到草坪上危害, 在早晨和黄昏时成虫、若虫多潜伏不动, 午间气温高时较活跃, 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大青叶蝉从4月中旬至10月份都能造成危害。草坪受害后, 叶片失绿, 严重时叶片枯萎、生长不良、失去生机、降低观赏效果, 影响了绿化美化效果和质量。大青叶蝉虫体较小, 体色和草坪色接近, 成虫、若虫善于跳跃, 危害初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造成大的危害后才能引起重视。

1.3 地下害虫

1.3.1 蚧螬

蚧螬的发生与种植草坪的立地条件、土壤、肥料以及土壤温度等有直接的关系。经笔者调查, 土壤湿度大、低洼地、粘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的土壤中, 蚧螬往往发生严重。在太原市区春季和夏末秋初发生危害, 小雨连绵的天气危害猖獗。蛴螬主要咬食草坪根茎, 造成斑秃或大面积死亡, 是危害草坪的主要虫害, 严重影响草坪观赏价值, 破坏景观效果。

1.3.2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的幼虫主要危害草坪的根部、茎部, 造成草坪的缺苗断垄。小地老虎在太原市区一年发生3代, 以蛹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危害的高峰期, 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10月下旬幼虫在土壤中化蛹越冬。经调查, 小地老虎一般在低洼、湿度大、粘性、杂草滋生的土壤上危害严重。此外, 还有蝼蛄、斜纹夜蛾等。

2 草坪病害

2.1 褐斑病

褐斑病是太原市草坪上分布广、危害种类多的一种常见病害。该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 一旦发病条件适宜, 如不及时防治, 就会很快扩展蔓延, 造成草坪大面积受害。褐斑病的主要症状为:病叶及鞘叶上的病斑是棱形、长条形、不规则形, 发病初期叶片上呈水渍状, 后期病斑中心枯白, 边缘红褐色, 严重时整片叶水渍状腐烂。草坪受害后, 从中心病株向外呈圆形扩散蔓延, 形成枯草圈好似“烟圈”, 露水晒干后特征消失。感病初期草坪叶子仍直立, 到后期紧贴地面枯死, 呈被压倒状, 一片枯黄。

褐斑病在太原市区发病高峰期在6月~8月之间, 高温、高湿或连续几天降水后, 草坪易发病。

2.2 镰刀菌枯萎病

镰刀菌枯萎病主要危害播种后长出的幼苗, 对草地早熟禾、紫羊茅等草坪危害较大。病害症状为:烂芽、幼苗长势黄瘦或枯死, 发育不良。成株叶片受害, 根、根茎部位出现褐色和红褐色干腐, 向茎基部发展造成枯色。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 草坪变为枯黄色, 枯黄斑圈内的草坪全部发黄死亡。在太原市区的发病高峰期为6月~7月, 没有经过药剂处理的种子或土壤发病重。草坪修剪高度过低, 也可以发病。经观察, 5月份播种的草坪受害很少, 6月份播种的草坪危害率达50%以上。因此, 掌握好草坪播种时间, 可以有效避免草坪发病。

2.3 夏季斑枯病

夏季斑枯病主要危害冷季型草坪, 草地早熟禾受害最重, 尤其是播种量大、生长较密的草坪受害重。症状表现为草坪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秃。草坪发病初期, 形成环行的、生长缓慢的、瘦弱的小斑块, 随着病株退绿枯萎, 枯草斑逐渐扩大, 直径约3cm~8 cm, 一般不超过40 cm。受害的草坪根茎部变成黑褐色, 发病后期病株维管束变为褐色, 外皮层腐烂, 直至整株死亡。夏季斑枯病的发病高峰期为6月~8月, 发生在有喷灌设施和排水不良及修剪高度过低的草坪, 遇上炎热多雨的天气或降水后又遇高温天气, 发病比较重。

2.4 叶枯病

叶枯病可危害多种草坪, 一般发病较轻, 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主要危害症状:病叶一般由顶端向基部变色枯死, 可延伸至叶鞘, 有时病叶上出现微小的退绿斑点, 逐渐扩大为椭圆形病斑, 颜色枯黄、边缘暗褐色, 病斑有时造成枯黄斑块。发病后期, 发病的部位出现黄褐色、红褐色至黑色小粒点。一般发病的植物散生在草坪内, 有时也形成枯草斑。

叶枯病在太原市区7月~10月份都有发生。草坪立地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湿度过大、管理粗放、修剪不及时、枯草层厚、剪草过低、修剪后的残叶处理不及时的草坪, 发病比较重。

3 草坪害虫防治

3.1 食叶害虫防治

防治淡剑夜蛾首先要掌握好幼虫龄期, Ⅲ龄之前使用5%高效氯氰菊脂1 000倍液, 防治效果达98%以上;Ⅲ龄之后使用同样的药剂和浓度, 防治效果48%;Ⅳ龄~Ⅴ龄的幼虫使用高效氯氰菊脂1 000倍液, 再加入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 两种药的混合液防治效果达100%。虽然防治效果好, 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防治淡剑夜蛾一定要修剪草坪, 在清理完杂草之后再进行, 否则防治效果大大地降低。防治最佳时间是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

粘虫防治时间应掌握在6月中下旬, 此时为Ⅲ龄之前, 使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6%;使用5%强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或5%高效氯氰菊脂2 000倍液与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混合液, 防治效果分别为98%和100%。

3.2 刺吸害虫防治

大青叶蝉是刺吸式口器害虫, 单纯使用胃毒剂、触杀剂效果不理想, 使用内吸性药剂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 或50%叶蝉散1 000倍液, 防治效果达98%。对越冬场所附近的树木、杂草进行防治, 可以大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 减轻对草坪的危害。

3.3 地下害虫防治

由于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栖息, 危害时间长, 加上草坪不能翻耕和主要用于欣赏及美化环境的特点, 因此较难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前提下, 化学防治仍占主导地位。防治地下害虫, 首先是不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 在沤制肥料时拌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铁灭克颗粒剂农药, 经过冬天的沤制, 春天使用肥料时, 对蛴螬的杀虫率可达100%。草坪生长季节发生蛴螬, 使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浇灌草坪地, 浇灌时间掌握在傍晚进行, 防治效果达97%。

小地老虎防治, 应掌握在Ⅲ龄之前, 使用20%菊马乳剂2 000倍液浇灌草坪, 防治效果达100%;Ⅳ龄~Ⅴ龄的幼虫, 可以加大浓度, 使用20%菊马乳剂1 000倍液, 防治效果可达93%。小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时间在5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 此时小地老虎大都处在Ⅲ龄之前。

4 草坪病害防治

在太原地区褐斑病、镰刀菌枯萎病、夏季菌枯萎病、夏季斑枯病、叶枯病等, 大都在5月~8月份发生。在此阶段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1 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 000倍液喷雾, 发病轻的15 d~20 d喷雾1次, 发病重的10 d~15 d喷雾1次, 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与蔓延。注意要交替使用以上几种药剂, 单纯使用某一种药剂, 效果不好, 特别是在修剪草坪之后要及时喷洒杀菌剂。喷药及时的草坪发病率低, 不喷药的发病率高。

参考文献

〔1〕张青文, 刘开建等.草坪虫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

病虫害危害 篇6

1 北票市大白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通过调查, 发现北票市大白菜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病毒病、软腐病、黑斑病、霜霉病、蚜虫、菜青虫、白粉虱、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姜家窝铺乡的郑家村、宋杖子村, 五间房乡的王兰旗、五间房、庄头营村。其中个别地块蚜虫发生较重, 影响了秋白菜的品质和产量;个别地块、品种, 如沈阳快菜、晋菜三号的软腐病发生较重, 大水漫灌、坑洼的地块尤甚,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危害症状

2.1 霜霉病

霜霉病从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 主要危害白菜叶片, 最初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 在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淡黄色多角形病斑, 并逐渐扩大, 变为黄褐色, 严重时叶片干枯, 不能食用。该病发生轻重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 秋季降雨多, 相对湿度高于70%, 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播种过早, 密度过大, 偏施氮肥, 田间排水不良, 霜霉病发生重。

2.2 病毒病

病毒病症状分2种类型, 一是花叶型。叶片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二是皱缩型。心叶呈现皱缩畸形, 质硬而脆[1,2]。该病发生与气候、管理等因素有关, 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 根系生长发育受抑, 抗病力下降;加之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发生, 传播病毒几率高, 病毒病发生严重。另外, 管理粗放, 缺水、缺肥发病重。

2.3 软腐病

软腐病从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均可发生, 常见有2种类型, 一是萎蔫型。白菜在晴天中午萎蔫, 早晚恢复, 持续几天后整株死亡。二是软腐型。受害的白菜叶柄或叶球呈粘滑性软腐, 并散发出臭味。该病发生轻重与气候、茬口、播种期等有关, 如降雨多、地表积水有利于发病。另外, 播种过早、连作地块发病重。

2.4 蚜虫和白粉虱

蚜虫和白粉虱均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 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 甚至全株枯死;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 引起霉污病发生, 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另外, 还可传播病毒病[3]。

2.5 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

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均以幼虫食叶为害, 菜青虫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 为害重的仅剩叶脉, 严重影响白菜生长和包心, 造成减产;甜菜夜蛾主要以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 在其内取食叶肉, 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 4龄以后食量大增,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小菜蛾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 严重时全叶吃成网状, 在苗期常集中心叶危害, 影响白菜包心[4]。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性品种

北票市新引进的大白菜品种有9个, 分别为80天熟、新五号、晋菜三号、二青、秋杂二号、中绿一号、辽白四号、新大青口、新包三号等;当地的老品种有大麻叶、大青帮、小麻叶、河头等。于2011年9月8日在北票市五间房乡五间房村一农户家田地调查发现, 这几个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较大, 适合北票市栽培的大白菜品种为新五号、晋菜三号、二青和80天熟。按抗病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新五号、晋菜三号、二青、80天熟、中绿一号、新包三号、秋杂二号、辽白四号、新大青口, 其产量分别为157 665、127 320、136 005、131 310、124 440、121 005、124 125、116 940、119 445 kg/hm2, 其发病率分别为3.2%、2.6%、15.0%、17.0%、16.7%、20.0%、21.0%、10.0%、21.0%。

3.2 用增产菌拌种

通过对不同品种秋杂二号和新五号大白菜种子拌种增产菌和未拌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在秋白菜播种时, 采用增产菌拌种, 不仅可明显增加产量, 而且有利于提高秋白菜的抗病性。秋杂二号拌增产菌和没拌的根长分别为4.1、3.3 cm, 前者长0.8 cm;株高分别为17.5、16.3 cm, 前者高1.2cm;叶片数分别为9、7片, 前者多2片;重量分别为18.9、14.0 g, 前者重4.9 g。新五号的表现与秋杂二号基本相同。

3.3 叶面喷肥

向叶面分别喷施叶面宝、喷施宝、增产菌, 结果发现喷施宝抗病率最高, 2个试验点分别是42%和56%, 增产率最高的也是喷施宝, 分别是8.3%和12.3%。增产菌抗病率分别是-0.3%、39.0%、35.0%和56.0%, 增产率分别为0、0.36%、4.90%和11.60%。分析其中抗病率为-0.3%、增产率为0的试验点, 发现其效果差的原因是该品种不抗病, 且喷药晚。总体来看, 叶面喷施叶面宝、喷施宝、增产菌, 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抗病的效果。其中叶面宝抗病率更高, 达35%~50%, 增产率是6.6%~11.3%, 增产菌拌种再加喷雾的增产率为13%~19%。

3.4 使用生物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选择生物农药菜丰宁B1对大白菜进行灌根, 可增产20%, 防病效果达44%。

参考文献

[1]张京社, 高希武.大白菜制种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控制技术[J].华北农学报, 2003 (4) :104-106.

[2]李明远, 武东繁.温度对白菜黑腐病侵染与发病影响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95 (4) :92-94.

[3]刘卫红, 路翠玲, 张舜.秋早熟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11) :116-117.

病虫害危害 篇7

1 危害症状

1.1 疫病

主要危害辣椒的根、茎、叶、果, 植株挂果后最易受害。植株根茎部和茎及侧枝受害, 产生暗褐色条斑, 边缘不明显, 条斑以上的枝条和叶很快枯萎, 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 有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受害, 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 空气潮湿时, 病害迅速扩展, 病部可见白霉, 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 易脱落。果实被害, 病果呈暗绿色水浸状, 软腐, 边缘不明显, 很快扩展到全果实, 潮湿时, 病果上密生灰绿色霉状物[2]。

1.2 灰霉病

苗期危害叶、茎、顶芽, 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 后扩展到幼茎, 缢缩变细, 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危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 初成淡黄褐色病斑, 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 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 花瓣萎蔫。果实被害, 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 呈水渍状病斑, 扩展后引起全果腐烂。病健交界明显, 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1.3 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辣椒的叶片, 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受害, 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的斑块, 无清晰边缘, 白粉状霉不明显, 背面密生白粉 (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较早脱落。

1.4 根腐病

主要危害甜、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 病株部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 茎内维管束褐变, 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

1.5 枯萎病

一般多在辣椒开花结果期陆续发病。病株下部叶片脱落, 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 根茎维管束变褐, 终至全株枯萎。潮湿时病茎表面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通常病程进展缓慢, 从发病至枯萎历时10~20 d, 甚至更长时间, 其病征有别于辣椒细菌性青枯病。

1.6 病毒病

常见的发病症状有4种类型, 一是花叶型:典型的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 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 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 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 叶明脉, 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 结小果, 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 僵化。二是黄化型:病叶变黄, 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 形成上黄下绿, 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三是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 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 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 不规则型, 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 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 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 病斑红褐色, 沿枝条上下扩展, 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 严重时整株枯干。四是畸形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褪绿, 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 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 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 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的突起。

1.7 脐腐病

果实脐部呈水浸状, 病部呈暗绿色或深灰色, 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 果肉失水, 顶部凹陷, 一般不腐烂, 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引起软腐。

1.8 日灼病

主要发生在果实向阳面上。发病初期被太阳晒成灰白色或浅白色革质状, 病部表面变薄, 组织坏死发硬;后期腐生菌侵染, 长出灰黑色霉层而腐烂。

1.9 蚜虫

主要在叶背或嫩梢嫩叶上危害, 造成节间变短、弯曲, 幼叶向下畸形蜷缩, 使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 还可传播病毒病。

1.1 0 白粉虱、烟粉虱

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 受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 甚至全株枯死。此外, 由于其繁殖力强, 繁殖速度快, 种群数量庞大, 群聚危害, 并分泌大量蜜液, 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 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 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 培育适龄壮苗, 提高抗逆性。二是加强田间管理: (1) 精细整地, 高畦栽培, 避免田间积水; (2)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 及时合理整枝、摘心、打杈,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主茎的生长, 同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 加强通风, 尽可能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 禁止大水漫灌, 降低湿度, 避免棚内高湿; (4) 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 配以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 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 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 避免低温伤害和高温障害; (5) 增施磷钾肥, 避免偏施氮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6) 及时清除病叶 (果) , 彻底清除病残株, 集中销毁; (7) 发生畸形果后要及时摘除, 以利正常花果的发育[3,4]。三是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四是设施防护: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 进行避雨、遮荫、防虫栽培,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5]。

2.2 物理防治

悬挂黄色粘虫板, 悬挂密度450~600块/hm2, 用以诱蚜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中、小棚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同时尽量消灭邻作或田外其他植物上的虫源, 减少传毒媒介, 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2.3 化学防治

2.3.1 疫病。

用20%移栽灵2 000倍液, 或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 或10%世高1 500倍液灌根, 每株用药液250~500 mL, 间隔7~10 d灌1次, 连灌3~4次即可。阴雨天尽量用烟熏法或喷粉法防治控制, 用45%百菌清烟雾剂3 750~4 500 g/hm2, 或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 既能防治控制病害, 又可降低棚内湿度。在定植缓苗后和盛花期阶段, 采用3%甲霜恶霉灵水剂600倍液、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0%移栽灵2 000倍液、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 或10%世高1 500倍液灌根, 每株用药液100~150 g, 间隔7~10 d灌1次, 连灌3~4次即可。

2.3.2 灰霉病。

发病初期, 用2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6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叶面喷雾。阴雨天气时间长, 或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等熏蒸, 用药量3 750 g/hm2, 连续2~3次。

2.3.3 白粉病。

当发现中心病株时, 用50%白粉·高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 隔7~15 d喷施1次, 前密后疏。宜加强温湿度调控, 主要用粉尘法或烟雾法防治, 用10%多百粉尘剂15 kg/hm2, 或45%百菌清烟剂3.75 kg/hm2, 暗火点燃熏1夜, 连续使用1~2次。

2.3.4 根腐病。

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 用量22.5~30.0 kg/hm2, 可减轻发病;定植缓苗后, 可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70%纯品甲托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绿亨1号3 000~4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 每株用药液250~500 mL, 每7 d灌1次, 连灌3次。

2.3.5 枯萎病。

田间发现零星病株, 立即拔除。病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浇灌消毒, 防止土壤病菌扩散。病害发生初期,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灌根, 每株用药液250~500 mL, 间隔7~10 d灌1次, 连灌3~4次即可。

2.3.6 病毒病。

用病毒A或5%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375~450 mg/hm2、1.5%植病灵乳剂300 mL/hm2、15%植病灵900~1 8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每7 d喷洒1次, 连喷3~4次。

2.3.7 脐腐病、日灼病。

根外追肥, 在坐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 或0.1%氯化钙, 或0.1%硝酸钙等, 每隔5~10 d喷洒1次, 连续防治2~3次。

2.3.8 蚜虫。

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2 500倍液、10%吡虫啉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喷雾时喷头应向上, 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2.3.9 白粉虱、烟粉虱。

可选用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连续喷施, 均有较好的效果。

摘要:介绍固原市原州区辣椒生产中危害较重且较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 并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指导辣椒病虫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参考文献

[1]任宝强.辣椒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 2013 (1) :41.

[2]国海霞.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7) :31.

[3]张素芳, 郭尚.辣椒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 2005 (4) :71-73.

[4]潘明辉.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30.

病虫害危害 篇8

1 调查地概况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黄河流域中部。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城市位于东经111°30′~113°09′, 北纬37°27′~38°25′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昼夜温差较大, 日照充足。调查对象选择了道路旁行道树、有杨树的庭院片林、公园内杨树片林3种类型地域进行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取样方式

在不同类型的样地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在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这几个时间段踏查的方法随机自选路线。在调查过程中, 选用代表性的路线, 采用目测法边走边查, 并且做好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害虫名称、主要形态、危害程度等。

2.2 数据处理

主要调查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有虫株率, 是有虫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其表示是害虫在绿地内的分布均匀程度;虫口密度, 是指单位植株上害虫的数量, 其表示危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等。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2014年春夏两季调查, 在太原市发现危害杨树生长的虫害有同翅目绵蚧科;鞘翅目叶甲科、天牛科和象虫科;鳞翅目螟蛾科、尺蛾科、舟蛾科、透翅蛾科、毒蛾科、枯叶蛾科和卷叶蛾科的昆虫。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得出, 太原市区杨树在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时间段, 在行道树、庭院内片林、公园片林地域内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害虫名称、主要形态、危害程度, 分别见下表1、表2、表3、表4。

通过有虫株率的分析、对比 (表1) 可以看出, 行道树有虫株率最大, 为29.24%;公园片林有虫株率其次, 为27.43%;庭院内片林有虫株率最少, 为24.43%。从中可以看出行道树的虫害要比其他两种类型的林分多。

通过虫口密度分析、比较 (表2) , 行道树的虫口密度最大, 为每株4.96条;公园片林的虫口密度次之, 为每株4.64条;庭院内片林最少, 为每株4.41条。从中可以看出, 行道树的总虫口数大于另外两种类型的林分。

通过对太原市区杨树虫害百分比的分析 (表3) 。可以看出, 鳞翅目所占百分比最高, 同翅目虽然种类只有一种, 但由于以群居出没比例其次, 鞘翅目昆虫最少。通过这次调查也可以看出, 鞘翅目的幼虫在蛀入树干后非常隐蔽, 不容易被发现, 因此蛀干害虫防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通过危害率的分析、比较 (表4) 可知。公园片林叶片危害率最高, 为15%;庭院内片林叶片危害率其次, 为14.60%;行道林叶上危害率最少, 为14.18%;行道林树干危害率最高, 为5.26%;公园片林树干危害率其次, 为4.99%;庭院内片林树干危害率最少, 为3.91%。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比较, 行道树由于道路两旁不易喷洒化学药剂, 肥、水也比较匮乏。公园片林由于公园中注意水、肥控制, 若出现大面积病虫害时, 可以及时利用药物喷洒, 同时害虫的天敌可以有一个好的栖息地, 但由于林木种植过密, 地面的落叶难以得到及时清理。庭院内片林由于小区都为混合种植, 为保洁庭院小区的卫生地面上的落叶可以得到及时清理, 植株枝条也会及时修剪, 水、肥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虫害不易大面积发生, 若发生也会得到及时的防治。

4 虫害的防治

1) 加强苗木管理, 加强水肥控制, 增强树势, 严把苗木检疫关, 不栽植带有虫害的苗木。

2) 冬季为树木涂白, 即将生石灰、食盐、水以1∶0.3∶10的比例混合均匀, 均匀涂抹在自树干基部高0.50m的地方。

3) 人工捕捉成虫, 发现群集在枝叶上的害虫, 及时剪除并销毁。蛀干害虫, 有些可以通过人为用铁丝插入蛀孔内刺死幼虫, 例如鞘翅目天牛科昆虫。

4) 在虫害的危害期, 通过喷洒农药, 例如用50%杀螟松乳剂、50%辛磷乳剂、有机磷农药、Bt等生物农药、灭幼脲, 杀死害虫。

5) 尽量避免有交叉虫害的树木一起混合种植。例如杨树不要与桑树一起种植, 减少桑天牛的危害。

6) 选用抗虫性强的树种栽植。

7) 注意树木间的混栽, 人为地为害虫制造隔离带, 控制其繁衍。

8) 保护天敌, 例如啄木鸟、赤眼蜂。

9) 震动树干, 振落有假死习性的害虫, 并捕杀。例如杨干象、杨扇舟蛾幼虫。

10) 通过用黑光灯诱杀有趋光性的昆虫, 例如鳞翅目昆虫。

11) 通过深耕的方法清除越冬、越夏的害虫, 例如春尺蠖、杨扇舟蛾、杨树叶甲。

12) 在树干基部涂抹胶环、毒环, 阻碍害虫爬上树木危害, 例如春尺蠖、杨毒蛾等

13) 在树干基部捆扎草把, 诱使幼虫在此越冬、结茧, 然后集中烧毁。

14) 在成虫交配期间, 释放信息素进行集中诱捕消灭。

摘要:杨树在太原市绿化中常采用零散或片状方式种植, 分布广泛, 由于春夏季是杨树虫害爆发的高峰季, 所以在春夏季做好杨树的虫害防治, 对于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经济林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太原市,杨树,病虫害,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志刚.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2]葛桂华, 张耀强, 张金伦.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4 (5) :23

病虫害危害 篇9

关键词:主要问题,隔离带,混交林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

1 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 我国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种增加到几百种左右, 其中有些是由境外陆续传入的, 有的是我国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 (类) 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我国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几百万立方米, 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2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 由于我国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 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国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国, 特别是松材线虫病, 一旦侵入, 很可能使我国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3 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 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营林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

营林措施在预防和除治森林病虫害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特别是在除治天牛害虫时已成为主要手段, 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1 清理虫害木可压低虫口密度

结合中幼林抚育, 及时清理虫害木, 控制扩散源头, 是治理害虫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 对遭受天牛危害的立木及时清除并用对天牛有一定抗性的针叶树和新疆杨更新, 已将该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线以下。

2.2 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大多数森林害虫虽有一定的迁飞、扩散能力, 但在其幼虫期却不能长距离转移危害, 特别是食性单一的害虫, 当幼虫期食物馈乏时要大批转移, 如落叶松叶蜂、尺蠖、油松毛虫等, 隔离带可有效阻止幼虫成功转移危害。

2.3 采用伐根嫁接可快速恢复林分

伐根嫁接可充分利用伐根强大根系迅速恢复林分、减少造林工序、降低造林费用, 试验当年平均苗高可达2m, 胸径超过2cm。如用速生优良树种作接穗,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试验, 效果更佳。如宁夏自治区在河套平川林网嫁接毛白杨, 当年平均苗高近4m, 平均胸径超过3.50cm。嫁接苗高、径生长速度均比萌芽苗高出1倍, 甚至比苗圃地2根1杆苗木生长量还要大。

2.4 选用抗虫树种可提高免疫力

林木对森林病虫危害均有一定补偿能力, 不同树种对不同病虫抗性表现相差甚大, 如青杨派树种易遭青杨天牛危害, 而白杨派树种则不易感染受害。目前, 在大同地区造林中普遍选用的阔叶树种臭椿、国槐、刺槐等不感染天牛类, 械、榆、旱柳类极易感染, 新疆杨、馒头柳等感染程度中等。

2.5 确定合理砍伐期可减少危害

森林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有一定的寿命, 超过其生长旺盛期或受自然灾害侵害后树势衰弱极易遭受病虫危害。目前, 因地区立地条件差, 降水不足, 经营水平低, 林木生长缓慢, 绝大部分林分不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加之某些政策性因素, 群众不能在营林生产中得到收益, 影响群众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如果能在林木尚未遭受大规模病虫危害前允许群众采伐利用, 适当缩短采伐周期, 则一方面可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以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 营造混交林可有效抵御病虫危害

混交林具有许多优点, 特别是在抵御森林病虫危害和预防森林火灾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混交林中树种多样性决定了林分内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减少了林木受害风险。

3.1 混交模式的选择是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

混交林有许多优点, 但其营造技术难度大, 多年来未能得到有效地推广, 特别是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两种混交模式极难运用。现有混交林中最多的是小叶杨改造中砍伐一部分旧有林木而代之以油松、樟子松形成的带状针阔混交林。这种混交类型内森林害虫饵料及栖息场所依然充分, 天敌用以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依然贫乏, 不能有效地起到扩大天敌资源、抑制病虫危害的作用。如用多林种、多树种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混交模式, 营造起来既简便易行, 又可丰富林间生物种群, 提高森林对病虫危害的自控能力。

3.2 混交林树种选择要慎重

有些森林病虫害要在两种以上植物上完成其生活史, 因此在营造混交林选择树种时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不能成为病虫害的转主寄主。如梨和桧柏共同感染梨桧锈病, 落叶松和云杉共同感染落叶松球蚜, 樟子松与芍药属植物种植在一起可引起松芍锈病等。如能在营造针阔混交林时在其周围或林间种植一些显花灌木, 可为多种天敌昆虫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蜜源, 如松毛虫卵寄生性天敌黑卵蜂、青杨天牛天敌蛀姬蜂成虫, 它们在补充营养时都要以花蜜为食物。

4 遵循自然规律, 发展乡土树种抵抗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如何遵循自然规律, 真正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确定合理主伐期, 对已感染森林病虫害和成过熟林分及时更新改造, 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重新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 使广大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中得到实惠。同时大力营造混交林, 提倡以乡土树种为主, 尽量营造合理林分, 以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结束语

森林可能受到多种方式的危害, 但最严重的危害可能是森林病虫害, 每年我国遭受森林病虫危害的林地面积超过上亿亩。森林病虫综合防治要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 以预防为主, 以营林技术为基础, 发展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的系统措施, 防止环境污染, 把病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 以达到保护

上一篇: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下一篇:三大块面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