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信

2024-05-16

导师介绍信(精选6篇)

篇1:导师介绍信

xxx尊敬的领导:

您好!

在大学里,xxx依然相信知识是最重要的,大学科班学习是获取各学科基础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的方式。他经常庆幸自己身处综合型大学可以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汲取不尽的养份,使自己的学识之树能茁壮健康成长。他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他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每个学期都以优秀的成绩完成规定学科的学习,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大学四年认真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

大学是衔接社会的平台,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需要培养。从大一进校开始,该生就把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了社会实践、社会工作,自入校以来,经同学选举,他担任了班长一职,任职以来,他积极配合校、系团委的各项工作,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干部。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他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了自己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善于沟通、积极主动、认真、踏实及动手能力强。

影响一个人工作能力和成就一个人事业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举止、性格、兴趣、爱好。该同学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谈吐、举止,积累与他人沟通的经验,争取做到:“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做的好!”还有友善真诚是他待人态度,顾全大局是他处世风格,乐观豁达是他的个性特征,且重视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在那里的锻炼中获益良多,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本人愿意介绍XXX同学到贵单位工作,同时,我也相信他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建议贵单位给予任用的机会!

块绍人:xx

xx年xx月xx日

篇2:导师介绍信

您好!

xxx是xx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驾驶技术、船舶安全、海商法。

四年来,在老师和朋友的严格授课和个人努力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了航海技术、船舶安全和海商法的相关理论;能够正常使用导航仪器;熟悉涉外工作中常见的礼仪;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练操作电脑办公软件。

同时,xxx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了很多书籍,不仅丰富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的各种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严谨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塑造了他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

此外,xxx还用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他深深觉得和优秀的学生一起工作会让他从竞争中受益;挑战现实困难,让他在挫折中成长。他的祖先教会了他勤奋、负责、善良和正直;xx大学培养了他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xxx热爱贵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热切期望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有成!

介绍人:xxx

篇3:导师介绍信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国土面积5 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 有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全县总人口637 282人,其中少数民族50 3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4%。边境线上居住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距集镇较远, 距缅甸较近,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人口稀少,民族成分单一,居民生产和生活以母语作为交流语言,民族学龄前儿童只会说母语,听不懂汉语,导致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困难较大,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民族学生成才率低。其主要问题有:教学任务重,学习成果难于巩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学资源贫乏。由于缺乏专业的民族教育理论的指导, 腾冲县的民族教育始终困难重重,得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在腾冲县委政府及教育局面对各级人大代表针对边境民族教育问题的各种提案一筹莫展之时,2012年,腾冲县民族教育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 落户腾冲,建立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实施导师制,指导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 促进项目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提高腾冲县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当地从全县优秀教师中遴选一支既有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 又能帮助乡村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赤脚导师”团队。“赤脚导师”既是教师,又是全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边境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需求评估者、培训者、检测和评价者、协调者、资源服务者、咨询者及引领者的角色。

一、导师制的具体内涵

以导师制为依托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

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要求教师离开工作岗位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是一次性的,培训对象惠及一所学校,关注中心学校,关注优秀骨干教师,关注核心科目,培训者大多是外聘专家。而导师制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培训后接受实时的指导,校际之间可以实现互动,培训重点关注村小及教学点,从薄弱处入手, 关注薄弱教师、薄弱学科,培训者是具有本土经验的本土专家。

导师的主要工作是经常性地到学校开展即时的、现场的、有质量的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经常性地获得专业支持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下校前,导师接到下校任务后,围绕 “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去,去做什么,要得到什么结果”等问题,做准备工作。在学校,通过教师档案分析、课堂观察、访谈、 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分析教师需求,制订指导计划。下校后,对培训指导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图2)。

二、“赤脚导师”的故事

从城镇小学遴选的“赤脚导师”,他们将自己在城里的教学经验通过培训、课堂示范移植到乡村少数民族小学的过程中, 经历失败与挫折、成效与经验,这是对传统教师培训的一种重新审视与反思。

边境少数民族学校迎来“赤脚导师”, 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正如聂正艳老师所记叙的那样,一切都在变化着。

从一节失败的语文课说起

2 0 1 2年仲夏时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腾冲县荷花镇羡多完小(一所以傣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在听了他们的一节语文课后,由我示范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做了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没想到,课堂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教学中没有一个人举手,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连他自己都听不到,当我要求学生用“青草”说一句话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会说,无奈之下,我只好利用简笔画引导,终于,有一两个学生开口了, 但其余学生却无论怎么也不开口说话,我用尽各种方法—鼓励、表扬、引导、批评……学生还是睁着迷茫的大眼睛望着我, 不说话也不举手,课堂气氛显得那样的压抑、沉闷。

……

九月份,我再次来到羡多完小,再次走进原来那个班级。这一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尝试着把活动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直观理解动词的教学方法(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整个课堂在学生的表演中灵动起来,后面的说话训练也水到渠成,所有学生都纷纷举手,并且都能流利表达,还写出了通顺准确的句子。

三、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导师制在腾冲县实施以来,边境少数民族学校逐渐发展起来。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教师认识到“文化适切性”在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少数民族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无论什么课都开始设置语言学习目标,不再用对待汉族孩子的要求来对待少数民族孩子,不再用教汉族学生的方法教少数民族学生。备课中,教师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然后根据TPR理念设计教学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改善,在民族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关照下,得到认同、尊重、理解。并且,山村民族学校特色初显。

四、发现与反思

篇4:导师学,今天如何定义导师

回首在国外读书这几年,深感幸运,如果要排序的话,来自导师的相携相助必须得排第一位。可惜,由于我们传统中对“师”的尊崇甚至敬畏,以及为”师“者在地位和心理上的优越,老师多见,导师少有。一些外企的国内机构也有输入导师体制,但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导师体制常常流于形式。

也算是另一重幸运,与我熟识的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Kathy Kram教授(MIT获取本科及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Kram教授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被美国管理学会授予Everett Hughes奖。)在导师(Mentorship)相关的研究领域,是全美公认的权威;我发邮件给Kram,想就导师文化约她做个采访,她欣然应允,还发了3篇文章,供我参考。在采访开始前的warm-up中,Kram教授提到,从寻找单个导师到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她非常希望她提出的概念和建议对中国的年轻人适用。

导师的变迁

Q:您如何定义“导师”?“导师”和给与过帮助的老师、老板、父母、朋友、职业顾问有什么不同呢?

Kathy:这些角色的确很难和导师完全区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重合。在我看来,“导师”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特别的关注,向你提供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职业支持包括帮助你扩大人脉、了解行业、拓展职业机会、辅助提升及帮你在职场说好话等等,或者是给你有挑战性的项目和任务,帮助你提升某项技能;而社会心理支持主要是帮助你增强自信、支持你勇于探索。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会提供我们提到的所有这些支持。我在80年代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样的导师;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这样的“导师”越来越少见了。很多时候,的确是老师、父母、经验丰富的前辈、职业顾问这样的人,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支持。所以,在过去10年20年里,我们逐渐把“导师”的范围扩大了,无论是职业还是心理,只要是在某一时期内相对持续地给你提供某一方面支持的人,我们都可以视为“导师”。这样一来,导师的空间打开了,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而个人也不必执着于寻找一个导师,而是找到好几个有助于你发展和提高的人。所以,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是就业机会,还是具有挑战的任务,是学习机会还是意见建议。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开始看看周围有那些人那些渠道,可以向你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开始构建自己的发展网络。

Q: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环境下,导师的门槛降低了?

Kathy:的确可以这么看。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几乎有点“神”化,他得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种人简直太难找了。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稳定因素被打乱,新事物不断出现,更加难找到一个万事皆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从多方面寻找不同的“支持者”,也就是一个“支持网络”。

Q:说到这些变化,您能谈谈为何研究导师这个主题呢?这些年这个领域又有怎样的进展呢?

Kathy:我从1978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那时候我在MIT读研究生。之前在公司里工作时,我观察到很多有“导师”的人,职场发展比没有“导师”的人更好;我在本科时曾经有导师给过我很大的帮助,而在公司里却没有了导师,注意到这些区别,我开始研究这个主题。到今天我研究这个主题,已经30年了。在过去30年里,经济日益全球化,组织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团队为基础,公司或并购或缩减,工作环境也日趋多元多文化,所有这些变化,让导师的“引导”过程也充满了变化因素。所以大约10年前,我和同事创造了“发展网络”这个概念。我过去一直跟学生说,你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导师;现在我跟他们说,你们得要建造和管理你们的发展网络。而这个发展网络,需要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你网络里的这几个人,不一定都是你就读学校或者就职公司里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朋友圈子里的;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下属。他们可以来自你生活的不同层面。这些人里,或许没有一个人完全扮演传统意义上的“导师”角色,但他们加在一起,就能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所以,這个发展网络的质量很重要。

Q:那怎样的发展网络算是高质量的呢?

Kathy:首先,对于寻求支持的人而言,要具备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要敢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高质量的发展网络应该是共同受益的。

帮助导师

Q:“共同受益”?作为寻求帮助的年轻人,他们一定很难相信自己还会有助于他们的“导师”呀!

Kram:是的,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导师”而言,帮助年轻人发展和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是他们回馈社会、影响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因此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益处了;同样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精通技术方面,远远胜于年纪更大的一代人;他们掌握的很多技能,常常是他们的上司们所不具备的。最近有一项新出炉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轻人有机会给他们的经理或者老板,提供技术或者财务建模方面的辅导。还有一点,对于在领导岗位的人而言,担任年轻人的导师,其实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年轻一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态度、价值观。这其实是对他们的另一重帮助。

Q:寻找“导师”的同时能帮助“导师”,我想这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确是很大的鼓舞。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导师”呢?

Kram:我曾经问过很多担任导师的人,他们愿意为怎样的年轻人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通常会说,“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帮助他不是什么难事;他们还会说,“他听得进,而且不光是听得进,他回头还会告诉我,我的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他起到了怎样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反馈,“导师”能看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能帮助了年轻人,从而看到支持和指导的价值。我们把这些技巧称为”Relational Savvy”。这些技能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的话,就应该努力去改善。而增强这些技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际去做,看看哪些做法能行,哪些不行。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主动寻求导师帮助时的情形,非常紧张,担心他会拒绝。我告诉他,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帮助,他的经验又如何能帮到我,没想到,他欣然应允,说“乐意之至”。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习到: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让人家能轻松地说“乐意之至”。相反,如果你仅仅是找到某个人,跟他说:“希望你能帮助我。”,而自己都不知道希望得到对方怎样的帮助,那要得到对方帮助就困难多了,尤其是这年头大家都很忙。

nlc202309011320

Q:您的意思是应该主动引导你的“导师”,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整个抛给你的“导师”。

Kathy:没错!或许这也可以视为“导师”和“职业顾问”之间的一个区别吧。如果你对于个人发展完全没有概念,那么职业顾问可以帮助你理理线索,而导师更重要的意义是帮你实现你的目标,而不是完全代劳。

支持者网络

Q:所以在您看来和导师之间,也不是一种师徒的关系。

Kathy:不是。导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需要你自己采取主动。同时,也不是导师的所有建议,你都必须采纳。而且,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可能契合,也可能很不合适。我想起一个故事。几年前,我给MBA学生上了一节关于导师的课。结果有个学生很沮丧地回来找我。听完课,他找到公司的副总,比他高好几个级别的,问,“您可以做我的导师吗?”结果那个副总断然拒绝。我告诉这个学生,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单刀直入地要求对方做导师,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约会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样。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如何建立导师关系非常重要。担任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承诺和付出,需要有比较强的关系基础。年轻人刚开始寻找时,可以试着提一些小的要求,譬如,“我正在做一个项目,在XX方面遇到些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可不可以给我30分钟时间?”从这些小要求开始,逐步增强了解,建立信任,对方也更有可能成为你的“支持者”。

Q:我很喜欢您用婚姻类比导师。婚姻里可以离婚,在导师关系里,随着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也许就有必要调整导师关系。

Kathy:哈哈,確实如此!在发展网络里,你也需要了解你的“支持者”,注意他们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积极经营发展网络”。譬如我自己,我的发展网络里有一些直接的“支持者“,要么他们改变了,要么我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不同了,他们逐渐不再适合作为我的直接导师了,有的人也许就完全不在我的发展网络里了,而另一些,也许从我的直接支持网络退居到更宽泛的发展网络里了,我们仍然会保持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大了。要指出的是,发展网络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里的人,是与你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有重要帮助的几个人。

Q:那么是不是存在“最优化”的发展网络呢?譬如有多少个支持者,怎样的组合?

Kathy:应该说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佳发展网络。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与此相关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是,一般说来,五六个支持者比较合适。而是否足够优化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如果想转行,也许你的网络里最好有多一点当前公司以外的支持者;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内部升迁,那么网络里最好能多一些公司里或者行业内的支持者。我想指出的是,年轻人在建立自己的发展网络时,常常会忽略自己的同辈。事实上,同辈中,有人即使只比你快2、3步,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对你能有更大的参考性。

Q:最后,对远在中国的年轻人,在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方面,您会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呢?

Kathy:首先,你一定要明确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样的发展帮助;然后,看看有哪些人能助力你实现这些目标,这些人可以是你的职业偶像,也可以是你的同辈;接下来,你要考虑如何去启动一个对话或者一次互动,创造机会去认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你。

责任编辑:陈思

篇5:考研导师给写介绍信

我叫xx,毕业于xx学院xxx专业,现在xxx。今年报考了xx大学的xxx专业硕士研究生,下面是我的初试成绩:

因为在职考研,初试成绩并不理想,若有幸能在您的指导下继续深造,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刻苦钻研。本科期间,我一直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实验实践锻炼。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xxx,校“优秀团干”一次,校辩论赛“最佳辩手”,并且已获得英语六级证书。此外,虽然本科一直学的xxx学,课程几乎全是有机实验,但是我从大二开始就跟着老师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xxx”,立项并通过考核。除此之外,我xx,虽然不是核心期刊,但也是自己大学科技创新的结晶。

其实我就一直想发邮件给您,但因为担心自己初试不理想,就没有联系任何老师。这次复试完,我觉得自己也很有信心。我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希望能在您的门下就读,跟您学知识,做项目,进一步提高自己。若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期望!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冒昧致信,恳请海涵!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学生:xxx 2014年4月1日篇二:考研复试介绍信(给导师的一封信)尊敬的**教授: 您好!

承蒙阅读此函,万分荣幸。我叫***,是****专业一名大四男生,因景仰您而报考了贵校***专业,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的考研初试成绩为**分(政治*分,英语*分,数学**分,专业课**分)。

我研读了您的一些文章如《****》和资料,对您研究的****领域非常感兴趣,此领域在***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上前景广阔,而且它与我在本科的专业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希望能成为您的研究生,学到相关知识,将来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我为了成为您的学生,今天不得不自信一下。在大学期间,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综合奖学金2次;校级三好学生1次;院级三好学生2次;一次性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经常参加各种竞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制图大赛一等奖、机械电子创意大赛二等奖、力学竞赛一等奖、数控比赛一等奖。大学期间《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基础》两次课程设计我都是担任的组长,并于2011年暑期在广州市某机械厂做过一个多月的暑假工,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平常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课余时间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生活乐观的人。喜欢阅读(小说、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和专业书籍等)、运动和旅行。我深信多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创新;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勇攀高峰。

我异常执着,对于未解之谜近乎狂热。

以上是我的一些学习基本情况和精神品质,不知您是否中意一个未曾谋面的非常渴望成为您门下深造的学生。学生,***敬上

2013年3月10日 衷心的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篇三:考研导师推荐信 附件2:

篇6:僧格导师介绍

僧 格,教授、博士。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8年获得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一、主要研究领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牧区社会及其生态移民;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与族群关系。

二、主要学术成果:

1、蒙古古代狩猎文化研究(独立),民族出版社,2004。

2、蒙古民间文化研究(独立),民族出版社,2006。

3、中华民族村寨调查丛书之一—裕固族(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西部牧区社会调查(独立),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

5、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CSS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格尔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等7篇学术论文。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牧区生态移民安置与社会稳定关系调查研究—以甘青、内蒙古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2.参加教育部2004年度哲学社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教科政司[2004]250号),本人承担并完成子课题“格尔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3.参加国家民族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民族地区城市流动人口专题研究”。

4.参与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发展及现代转型问题研究》(05JJD850001),2008年完成承担的部分。

4、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并完成《裕固族—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

四、本人培养研究生情况:独立系统指导9名社会学专业研究生1名人类学硕士研究生,4名研究生前后获得学校“挑战杯”、“创新项目”并结项,其中赫剑梅论文《兰州市流动穆斯林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获甘肃省第七届“挑战杯”特等奖。喜忠孝等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队大赛全国总中荣获入围奖(教育部学生司)。

五、获奖情况:

1.《蒙古古代狩猎文化研究》,获甘肃省高等院校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2.《蒙古人的飞禽崇拜》,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三等奖(2000年);

3.《蒙古族马文化系列论文》获甘肃省高等学校1996-1997年度社科成果二等奖;

4.《蒙古人传统宗教文化中的禁忌》,《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1996年期间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六、主要课程:民俗学理论与方法;民族社会学;牧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签字:

上一篇:邀请书范例下一篇:二分公司党支部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