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2024-04-23

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通用6篇)

篇1: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2010年某乡政府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乡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紧紧围绕“以工业发展为平台,以城镇建设为依托,以项目推进为重点”的工作主线,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为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2010年1-6月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1至6月份我乡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1-6月份,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完成1025万元,其中引进物流税170余万,实现双过半目标;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和不断优化,为某加速推进乡域经济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2、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借区委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某产业园的契机,抓好项目,建好平台,大力发展工业。新增签约落户企业5家,分别是上饶市华强工贸有限公司、义乌日翔箱包有限公司、上饶市兄弟服饰有限公司、江西宏盛物流有限公司、上饶市莱茵首饰有限公司。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新征土地600多亩,协助园区管委会发放征迁款100多万元,平整土地200多亩,新建道路1公里,交付使用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亮化等工程,签约落户园区企业累计达29家。

3、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某大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丰溪东路一期工程和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相继启动;“京福”

高速、西气东输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稳步开展;集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报批工作已开展;中心集镇区——丰源小区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进入土地挂牌程序;“七沙”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和路基招投标工作,预计9-10月完成路基改造工程;“二上线”工程车辆服务中心项目已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提升二上线人气、财气。

4、城镇建设有序规划。将某产业园片区规划与某乡集镇规划有机结合,大力加强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推进力度,促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丰源路改造进入路面的硬化、量化阶段;狮山主题公园项目已立项;集镇自来水厂项目已通过报批程序,具体建设进入正式招投标,建成可解决2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已报请选址;正在筹建的新老上广路、二上线与新上广路横向联通的6公里长、总投资2000万的四条道路拉开了集镇区路网建设大框架。另外,集镇内涝治理工程、中心集贸市场建设项目、中心医院建设项目、汽车站建设项目等正有序筹划。

5、矿山改制顺利进行。历经两年左右的某磷矿整治工作已初步结束,共封堵矿山洞口9座,发放矿山整合资金834.308万,为下一步发挥磷矿资源整合优势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各项事业运行情况

1、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乡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按照“对象就是任务,任务就必须完成”的要求,坚持短期集中整治和长期常抓不懈相结合,坚持利益导向和严格处罚相结合,计划生育实现大

突破。全乡半年人口出生率8‰,出生政策符合率8%,出生人口性别比105:100,完成“四术”686例,环孕检3300余人次,环孕检率90%,征收社会抚养费120余万元,软件资料规范健全。

2、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平安某”、“法治某”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了矛盾调处中心作用。仅上半年,全乡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2起,调解矛盾纠纷32起,特别是成功化解了12起意外死亡事故,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同时,乡派出所加大了打击、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1至6月份,查处、调解治安案件36起,调解治安案件12起,破获刑事案件5起,刑拘、劳教、拘留11人。大力开展了“联络、联调、联防”的三联综治工作,开创了边际地区“纠纷少、秩序好、边际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乡境内开展了义务巡防和治安巡防,实行24小时巡防制度,实现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效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乡共有6个新农村建设村11个点,目前已投入资金16万元,部分新农村点实现改水改厕80%以上,拆旧房1200平方米,硬化道路2000米。农村清洁工程运行良好,逐步建立了农村清洁工程体系。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5000亩,栽种各种苗木550万株,道路、沿河绿树成景,生态环境更加宜人。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村道20余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完成17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修建4.5公里的水渠灌溉工程,投资130余万元的血防改造工程共改造水

塘16口及1.5公里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已初步完工;新增农村安全饮水1600余人;总投资近200万元的乡政府综合办公大楼、乡综合文化站、食堂等工程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旧办公大楼正在全面装修之中。

5、第三产业特色凸显。以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为契机,依托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全力打造沿“上广”公路、“二上”公路、“七沙”公路,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多种功能并存的农家乐。扶优扶强百灵草、稻田鱼、玉峰等一批已初具规模的农庄,做好“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在建农庄项目,计划年内新增农家乐20家以上,使新型农家乐达到50家以上,让“吃在某”成为响亮的品牌。抓紧落实青金村生态岩洞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可研性报告。

6、民生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和公共事业倾斜。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扩面扎实推进。近日我乡遭遇十年罕见的洪涝灾害,乡党委、政府资金上大力支持灾民开展自救,并积极向上级请求援助,以保障村民的灾后重建工作。全乡半年累计发放低保、五保等各类民政资金47.4万元;为24户争取大病救助,解决经费15余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1333人,参合率达92%,补偿62人次,累计补偿金额90多万元;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用以培训全区农民和某产业园区员工的实训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半年培训各类人员3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帮助15余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安臵残疾人就业10余人。09年初投入30多万新建的面积近300平方米的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半年来累计

发放各类资料100余份,接受咨询300余人次,累计办理各类事项80余件,办结率达98.5%以上,群众满意率98%以上。

7、失地农民保险工作有序进行。某乡辖13个行政村(居),目前,因全乡重点工程等发展建设的需要征用土地、导致农民失地的村居分别是西园村和盘石村。为切实做好这两个村失地农民基本保障的相关工作,我乡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有效形式,并发放宣传单10000余张,张贴宣传横幅50余条,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乡失地农民西园村有18户、90人口,现已办理的有6户,11人,正在办理当中的有12户,79人,力争年底全面完成。盘石村有450人,已办理的有44人,其余人员正在办理当中。为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快启动和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这两个村的所有失地农民建立了就业机制和就业困难的援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有经济能力并且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实行就业扶助,帮助他们办理小额贷款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另外,办理低保户的有西园村2户,盘石村11户,农医保全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

8、规划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调整优化城镇区域布局,着力构筑以集镇区为中心、中心村为骨干、基层村为基础,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的城镇体系。今年以来,共审批拆旧建新农户24户,阻止违章建筑建设2400平方米。王村村、十里村、下潭村、狮山村等中心城区村已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有关数字上报区有关部门,其他各村摸底工作正在着手进行中。

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实力偏弱,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二是供地、融资、征地拆迁压力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是城镇建设推进缓慢,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给扩大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了新的压力;五是因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社会保障等引起的上访问题依然比较集中;六是政府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行政效率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集中精力求突破。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把财税收入、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放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力争超额完成区下达我乡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认真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动工项目,确保早日投产;抓好签约项目服务,确保早日动工;抓好在谈项目跟踪服务,使其早日签约。

2、以确保增收为目标,做好培植财源税源工作。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巩固骨干企业财源,确保财源稳定增长;继续挖掘财源新的增长点,对大小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决不遗漏。大力培植增长稳定、支撑力强的支柱型财源,加强对步鑫混凝土、申宇实业等工业企业的税源管理,协调上饶市垃圾处理厂的相关税收,为企业提高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企业增产增效。加大对丰溪东路、某大桥、丰源小区、集镇自来

水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投资增长,增加新的税收来源。坚持厉行节约,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集中财力搞建设促发展。

3、加大力度,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争取上级支持与引导各方投资相结合、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的机遇,重点围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血防等项目,千方百计地争项目、争资金。要全力配合做好“京福”高速铁路、西气东输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七沙”公路拓宽、某产业园等工程征地拆迁工作;跟踪服务好某产业园已签约项目的落户;做大做强鸿峰物流、八方物流2个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着重引进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商贸流通企业;要继续抓好丰溪东路、某大桥等续建项目,确保工程按质、按时竣工。

4、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第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扶持群众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争创地方特色农业品牌产品,继续发展袖珍蘑菇、杨梅等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项目,大力扶持青金村万头菜牛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使第三产业成为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用足惠农政策,促进消费,促进就业,促进增收。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积极转变政府

职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实事和难题,用真情和汗水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职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倡导和树立认真、务实、清廉、高效的优良政风,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顺民心、得民意的事情,多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谋成效,提高行政效能。信奉办成一件实事比说一百句口号更重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树立清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我们将坚持发展不动摇,沉下身、鼓足劲、踏实干,我们也坚信,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2010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力争年底向乡党委、乡人大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促进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再立新功。

篇2: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年8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这是直接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件大事。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多,改革的难度较大,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现按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就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继农村费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吉林等8个省(市)率先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66号),确定包括我省在内的21个省(市、区)为第二批深化改革试点省份。河北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了部署。会议指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做好“三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农业大省,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尤为重要,要抓住国家把我省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的难得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

农村稳定的大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加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明确为“三农”服务方向和提高服务功能的需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逐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县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仍实行合作制,组织形式继续实行县乡两级法人,待条件成熟后,再改革产权组织形式。在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清产核资,明晰现有产权。这是整个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清产核资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真实情况,摸清家底,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二是

搞好增资扩股,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增资扩股是壮大农村信用社实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增资扩股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对原有股金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大力募集新的股金。按照股权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扩大入股范围,广泛动员辖区内农民、个体民营经济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调整股权结构,适当提高入股额度,尽可能提高投资股社员的比例,构建新的产权关系。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在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明确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建立和完善“三会”制度,规范其议事规则和运作程序,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防止出现内部人或大股东控制决策层的现象。

2、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国务院明确提出将管理农村信用社的职责交由省级政府负责,银监会依法实施监管,农村信用社作为企业法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改革是一项涉及全县的重要工作,县委、政府在市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切实履行好以下六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全面负责本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具体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达到改革目标;二是支持和帮助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进行增资扩股,支持和帮助农村信用社采取多种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打击逃废债,抓

好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三是切实搞好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五是引导农村信用社做好支农工作,并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和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业务;六是尊重和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经营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改革工作。

3、转换经营机制,改善支农服务。深化信用社内部机制改革,增强经营活力,是保证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效的内在条件。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努力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要按照“激励有效、约束严格、鼓励创新、奖惩分明”的要求,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尽快形成覆盖信用社全部业务、全部岗位和全部工作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力,不断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要把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贯穿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始终,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资金投向,切实加大支农资金投入,要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便民贷款方式,不断探索既能适应不同经济实力的农民需要,又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贷款

方式。要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手段,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4、落实扶持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在资金扶持方式上,我县申请专项票据,专项票据额度为16527万元。落实好国家扶持政策,关键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认真做好增资扩股工作,努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和引导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同时,要研究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清收不良贷款、用有效资产置换呆帐贷款等方式,增加资本净额,尽快达到专项票据兑现条件。二是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下大力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一方面,把清收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拍卖、招标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清收变现,同时加强新增贷款的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清理公职人员、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个人积欠农村信用社的借贷债务及担保的款项。三是要切实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按改革要求,对1994年至1997年亏损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贴补利息1622万元给予补贴;自##年1月1日起,对信用社按3%征收营业税,争取##年1月1日至##底,免征所得税;在清非过程中减免各种行政性收费。

三、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县联社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银监会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积极做好改

革的各项工作。

1、增资扩股工作顺利完成。截止3月底,全辖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13758万元,资本充足率4.49%,达到了专项票据的兑付条件,并于##年6月5日与人民银行签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协议书》,认购专项票据16527万元,用于置换不良贷款11048万元、历年亏损5479万元,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清收不良贷款成效显著。多策并举,共清收不良贷款6350万元。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逃废债办公室,并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到县联社实行集中办公,专司清收工作。二是宣传发动,大造舆论。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县打击逃废债办公室公告”,并在县城、各乡镇、行政村及各营业网点门前张贴,宣传有关的清收要求和政策,在全县范围内大造声势。三是划分阶段,限期清收。清收工作分为宣传动员、欠款户筹资归还、组织清收和媒体曝光四个阶段,并规定了严格的清收期限和组织措施。四是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五是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六是强化考核,奖罚兑现,最大限度的调动清非工作积极性。

3、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信用社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机构控制、岗位控制、程序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内审、信贷、财务管理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基础。

4、改革与业务工作两不误。正确处理改革和日常工作的关系,在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的同时,统筹兼顾,抓好各项工作。止##年9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759万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7712万元,实现利息收入3524万元,农村信用社作为**人民自己的银行,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请求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负责管理,这意味着农村信用社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将更为密切,也客观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适应新的管理体制需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加强领导并给予扶持,以期真正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1、打击逃债行为,营造信用环境。建议地方政府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上下真功夫,加大对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重塑良好信用环境,达到“三个转变”:①转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首先政府应该带头还贷。一些乡镇政府近年来在信用社贷出的款,既不还本,也不付息,人事变动后,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请求县委、政府帮助解决。其次建议以县级政府名义发文,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依法清欠处理乡、村集体、企业和公务员所拖欠的不良贷款,以盘活资金,帮助信用社尽快甩掉沉重的包袱,扩大信贷规模,为农村信用组织注入活力。同时希望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建议将诚信列入党政干部考核和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恶意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不守信干部,有关部门要

采取行政措施;②转变企业信用观念。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地方政府要出台惩罚性约束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转制、关停企业,地方政府要帮助农村信用社落实债权,理顺债权债务关系;③转变农民的信用观念。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力开展创建农村信用户、信用村(镇)活动,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促进社农“双兴双赢”良好局面的形成。

2、给予财政和税务方面的支持。财政部门能够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我县农村信用社保值贴补息等财政资金补助事宜,同时也希望税务部门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支持我县农村信用社加快核销呆帐、弥补历年亏损、减免营业税工作,帮助我县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促进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

3、支持农信社组织资金,壮大农信社支农实力。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肩负着全面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要加大支农投入,就必须加强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提高资金实力。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支持农村信用社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允许并鼓励各部门单位或所属企业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平等待遇;同时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存款来源,扩大代理业务范围,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其知名度,将来源于农村、农民的涉农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回流到农村中去,为“三农”服务。

4、建议县委、政府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支持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简化手续,方便办事,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1)工商、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在落实抵押担保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优先受理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物的登记、担保等手续、对办理抵押登记过程中的有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等各项收费、手续给予适当减免,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抵债资产变现,为农村信用社依法落实债权、提高资产质量和减轻财政负担提供便利。(2)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执行力度,维护司法公正,纠正农村信用社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3)公安机关为农村信用社创造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在改革期间,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动态,了解掌握涉及农村信用社的不安定因素,切实保障农村信用社改革平稳推进。

篇3: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宁夏水泥公司起诉行业协会地方官员称别太较真”醒目的刊登在《全国社会组织舆情摘报》的头版头条, 并被各大媒体转载, 宁夏天元锰业状告中国水泥协会引起全国社会组织的密切关注, 为探究事件的原委, 有关媒体对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进行了专访。

孔秘书长透露了这场协会不可避免的官司的真实内幕:中国水泥协会于2013年10月15日在中国水泥协会官方网站上披露了《宁夏天元锰业违规新上水泥项目, 中国水泥协会上书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文, 成为宁夏天元锰业起诉中国水泥协会的导火线。之后, 天元锰业曾派律师来协会, 要求协会撤掉这篇文章。由于来人并非企业代表, 开始就由律师介入, 自然遭到了协会的拒绝, 随后天元锰业以名誉权侵害理由起诉中国水泥协会。

孔秘书长告诉记者, 中国水泥协会认为:天元锰业水泥投资项目是违规的;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的;协会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情况是在履行职责;协会所反映问题仅针对天元锰业的水泥项目核准过程, 协会与天元锰业没有利益冲突。

孔祥忠认为, 一个大企业应该学会接受舆论监督, 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我们欢迎天元锰业投资水泥行业, 更支持天元锰业开展工业废渣利用的环保研发, 但一味迎合地方的盲目投资行为, 可能给企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给所投资的行业带来市场不利。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向地方缴纳税收、解决就业、自律环保, 也要体现出对所处行业市场的维护能力和带头遵法守纪的表率作用。

孔祥忠指出, 天元锰业水泥仅因为中国水泥协会一纸文件的披露而提起诉讼, 开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宗企业状告行业协会的先例, 这对中国水泥协会来说未必是坏事, 这表明中国水泥协会和宁夏自治区水泥协会做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事。这起诉讼案件在中国水泥行业内和社会媒体上已出现了高度关注, 无论诉讼的结果如何, 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诉讼的本身。

就向国家工信部反映天元锰业水泥项目的问题, 孔祥忠秘书长给出了两条理由:

理由一:天元锰业水泥投资项目是违规的。

第一, 2009年, 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下称“38号文”) 明确规定, 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若需新建项目, 必须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论证和核准, 而天元锰业水泥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没有履行38号文规定的“组织论证和核准”程序。

第二, 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我们查阅很多资料, 咨询过许多专家, 包括国家水泥标准技术委员会。十几年前, 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就做过水泥中掺加锰渣实验, 对锰渣掺入量的控制对水泥质量影响很大。在现行的GB175国家水泥标准中, 仅限定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为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和粉煤灰, 没有电解锰渣。所以, 天元锰业水泥项目以解决锰渣为主的环保投资行为, 至少在现在从技术层面尚不成立, 水泥生产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

理由二: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情况是协会履行职责的表现。

孔秘书长谈到, 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 直到去年底, 国务院将水泥项目核准权下放的省级政府时, 也还明确强调:“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的要求,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按照2013年中国人均水泥消费1.6吨的全国水平, 宁夏自治区, 人口仅630余万, 2013年水泥产能已达到了2600万吨, 人均水泥产能占有量近4吨,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直接导致宁夏水泥行业利润急剧下降, 从2010年最高峰全行业利润8亿多元, 骤降为2012年的0.1亿元。因此, 宁夏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任何工业项目对环境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水泥生产要开矿消耗大量石灰石资源, 要烧煤、要耗电、要排放粉尘、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物流污染。宁夏地处西北地区, 是一个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 过度的工业开发必然造成环境的破坏, 有些是不可恢复的, 更何况天元锰业水泥项目并不能给宁夏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因为, 在宁夏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你再建许多水泥厂也不能带来市场消费总量的增加, 只会加剧市场的竞争恶化, 总税收不断下降, 企业倒闭的风险还会给政府带来维稳的压力。

中国水泥协会在有调查依据的基础上, 向国家工信部反映天元锰业水泥项目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宁夏水泥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是行业协会的正常职责。我们所反映的问题也得到了工信部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协会领导已与工信部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沟通, 并得到政府部门领导的认可。

孔秘书长一再强调, 行业协会关注宁夏水泥工业的发展, 也关注宁夏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中卫的电解锰渣污染不解决早晚会成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噩梦。如果天元锰业已解决了科学合理的利用问题, 希望请水泥行业的专家、国家水泥质检中心、国家水泥标准技术委员会、国家环境科学院、中国水泥协会, 对水泥中掺入锰渣的项目组织一次专家论证, 增加项目的透明度, 让政府部门了解, 让老百姓放心。如果可行, 我们中国水泥协会会客观的支持并建议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添加到国家水泥标准中去。

孔秘书长建议, 即使电解锰渣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掺入, 按照当地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 也没有必要新建水泥厂, 完全可以让当地原有水泥厂去处理, 即解决了环保, 也化解了水泥产能过剩, 为什么还要在距废渣堆场30公里外的开发区新建水泥厂呢?从废渣堆场经县城, 过黄河大桥到开发区, 不是造成长期的路途污染吗?

孔秘书长还强调, 协会不是天元锰业水泥的市场竞争对手, 跟该企业没有任何利益纷争, 并没有恶意攻击的意思。因此, 协会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针对该企业, 而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上如实在官网上公开这种对行业发展的不利行为, 希望能够引起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所以, 孔秘书长认为天元锰业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中国水泥协会难以成立。

篇4: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赵克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座谈会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省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致以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在通报了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后,赵克志说,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与全省广大老干部在不同时期为贵州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密不可分。老一辈领导同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赵克志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赵克志强调,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全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对老同志在政治上多重视、工作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心,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努力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希望老领导、老同志继续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发挥优势,奉献力量,为我省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陈敏尔在主持会议时说,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对省委、省政府工作给予了很多关心支持,对各项重大战略部署给予了热情呼应,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继续关心好、照顾好老同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老同志在发言中对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对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安排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表示,将继续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并衷心祝愿贵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还有:何仁仲、肖永安、唐世礼、李玲、禄文斌、李万禄、杨守岳、王淑森、步智信、刘思培、杨光林、司徒桂美、徐敬原、庹文升、姜延虎、顾庆金、林明达、陈华祥、吴嘉甫、袁荣贵、李元栋、王思明、刘鸿庥、许乐仁、何永康、李平、王录生、相小青、程天赋、王惠业、王中刚、蒙素芬、谢锦汉、张林春、王安新、陈俊平。(贵州省委老干部局)

篇5:向省政府的情况汇报

附件:

2006年向省政府报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情况

一、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共68件)

西安市(共8件,其中规章5件,规范性文件3件)规章

1、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西安市燃气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西政令60号)

2、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西政令61号)

3、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道路运输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西政令62号)

4、西安市城镇廉租房住房管理办法(西政令63号)

5、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库)管理办法(西政令64号)规范性文件

1、西安市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市政发„2005‟170号)

2、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调整我市户籍人口准入政策若干意见和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的通知(市政发„2006‟17号)

3、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政发„2006‟93号)

宝鸡市(10件)

1、宝鸡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宝政发„2005‟54号)

2、宝鸡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宝政发„2006‟8号)

3、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程序的通知(宝政发„2006‟14号)

4、宝鸡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宝政令56号)

5、宝鸡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宝政令55号)

6、宝鸡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宝政令57号)

7、宝鸡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宝政发„2006‟28号)

8、宝鸡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宝政发„2006‟29号)

9、宝鸡市森林防火管理暂行规定(宝政发„2006‟59号)

10、宝鸡市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宝政办发„2006‟ 60号)

咸阳市(8件)

1、咸阳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咸政令32号)

2、咸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咸政令33号)

3、咸阳市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咸政令34号)

4、咸阳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咸政令35号)

5、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者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三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咸政令36号)

6、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咸阳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咸政令37号)

7、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咸阳市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决定(咸政令38号)

8、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咸政发„2006‟53号)

铜川市(2件)

1、铜川市城市供水抄表到户户外计量实施办法(铜政发„2006‟38号)

2、铜川市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铜政办发„2006‟79号)

渭南市(5件)

1、渭南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渭政令22号)

2、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暂行规定的通知(渭政发„2006‟32号)

3、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企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地税代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渭政办发„2006‟23号)

4、渭南市城区市场建设优惠办法(渭政办发„2006‟71号)

5、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办法的通知(渭政办发„2006‟73号)

榆林市(2件)

1、榆林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榆政发„2005‟87号)

2、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发布•榆林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榆政办发„2006‟19号)

延安市(7件)

1、延安市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延政发„2006‟24号)

2、延安市墙体材料革新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延政令38号)

3、延安市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延政令39号)

4、延安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延政令40号)

5、延安市价格监督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延政令41号)

6、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的通知(延政发„2006‟59号)

7、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复员退伍士兵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延政发„2006‟60号)

汉中市(8件)

1、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汉政发„2006‟8号)

2、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城市中心规划区村居民建房管理规定的通知(汉政发„2006‟23号)

3、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汉政发„2006‟28号)

4、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建设工程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汉政发„2006‟43号)

5、汉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汉政办发„2006‟2号)

6、汉中市统计工作巡查办法(汉政办发„2006‟27号)

7、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汉政办发„2006‟30号)

8、汉中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试行)(汉政办发„2006‟83号)

安康市(8件)

1、安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安政办发„2006‟8号)

2、安康市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安政办发„2006‟11号)

3、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安康市财政资金投资参股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安政办发„2006‟14号)

4、安康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安政办发„2006‟19号)

5、安康市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管理暂行办法(安政办发„2006‟20号)

6、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中心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宅基地实施办法的通知(安政办发„2006‟40号)

7、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安政办发„2006‟54号)

8、安康城区防汛防空无线报警系统维护管理办法(暂行)(安政办发„2006‟55号)

商洛市(9件)

1、商洛市人民政府2号令

2、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洛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商政发„2006‟10号)

3、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的通知(商政发„2006‟15号)

4、商洛市食品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商政发„2006‟27号)

5、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商政发„2006‟47号)

6、商洛市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办法和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缴纳管理办法(商政办发„2006‟50号)

7、商洛市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商政办发„2006‟59号)

8、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管理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商政办发„2006‟62号)

9、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商政办发„2006‟110号)

杨凌示范区(1件)

1、杨凌示范区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标准及执行办法(暂行)(杨管发„2006‟1号)

二、省级部门(共84件)省发展改革委(5件)

1、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的通知(陕发改代赈„2006‟315号)

2、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建设项目资源节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陕发改投资„2006‟352号)

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投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投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办法的通知(陕发改发„2006‟350号)

4、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陕发改产业„2006‟860号)

5、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验收细则的通知(陕发改经贸„2006‟994号)

省教育厅(6件)

1、陕西省教育厅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试行)(陕教资„2006‟20号)

2、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陕教德„2006‟14号)

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教德„2006‟25号)

4、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陕教基„2006‟46号)

5、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教工干„2006‟81号)

6、陕西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 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政督团„2006‟28号)

省科技厅(0件)省民委(0件)省民政厅(0件)省公安厅(1件)

1、陕西省公安厅关于依法办理涉访违法犯罪案件的意见(陕公通字„2006‟134号)

省司法厅(1件)

1、陕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我厅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四项制度的通知(陕司发„2006‟28号)

省财政厅(28件)

1、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和收入征管缴库问题的通知(陕财办预„2004‟254号)

2、陕西省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陕财办预„2005‟125号)

3、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陕财办预„2005‟148号)

4、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陕财办会„2004‟55号)

5、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陕财办会„2005‟31号)

6、陕西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陕财办会„2005‟77号)

7、陕西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陕财税„2006‟17号)

8、陕西省省级文博单位事业收入财务管理办法(陕财办教„2004‟4号)

9、陕西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陕财办教„2004‟25号)

10、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校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财办教„2004‟103号)

11、陕西省文物对外展览财务收支管理办法(陕财办教„2005‟18号)

12、陕西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辅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教„2005‟43号)

13、陕西省省属院校“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教„2005‟50号)

14、陕西省对市(区)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试行办法(陕财办教„2005‟51号)

15、陕西省省属普通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教„2005‟53号)

16、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实施暂行办法(陕财办教„2005‟65号)

17、陕西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家禽扑杀补助办法(陕财办农„2004‟5号)

18、陕西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陕财办农„2004‟9号)

19、陕西省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陕财办农„2004‟23号)

20、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农„2004‟89号)

21、陕西省牲畜口蹄疫防治经费管理细则(陕财办农„2004‟90号)

22、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陕财办农„2005‟117号)

23、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陕财办农„2005‟118号)

24、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金财工程”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陕财办„2006‟42号)

25、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办法‣的通知(陕财办社„2006‟78号)

26、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财务管理办法(陕财办农综„2006‟20号)

27、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助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陕财办教 „2006‟81号)

28、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财政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的通知(陕财办教„2006‟113号)

省人事厅(0件)省劳动保障厅(0件)省国土资源厅(0件)省建设厅(1件)

1、陕西省建设培训管理办法(陕建发„2006‟31号)省交通厅(3件)

1、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陕交发„2006‟36号)

2、陕西省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检测费用计算办法(试行)(陕交发„2006‟42号)

3、陕西省公路收费工作服务标准(陕交发„2006‟92号)省信息产业厅(0件)省水利厅(1件)

1、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细则‣的通知(陕水发„2006‟36号)

省农业厅(0件)省林业厅(0件)省商务厅(4件)

1、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贯彻†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陕商发„2006‟122号)

2、陕西省商务厅关于贯彻落实•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通知(陕商发„2005‟423号)

3、陕西省商务厅关于贯彻落实•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陕商发„2006‟242号)

4、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外贸发展促进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陕商发„2006‟367号)

省文化厅(1件)

1、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陕文社„2006‟17号)

省卫生厅(0件)省计生委(1件)

1、陕西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陕人口发„2005‟75号)

省审计厅(0件)省国资委(0件)省地税局(3件)

1、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陕地税发„2006‟36号)

2、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陕地税发„2006‟38号)

3、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自行申报的通告

省工商局(4件)

1、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实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工商字„2006‟39号)

2、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陕工商字„2006‟123号)

3、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陕工商字„2006‟123号)

4、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执法工作规范(陕工商字„2006‟123号)

省质监局(4件)

1、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家具产品质量“三包”责任规定‣的通知(陕质监政„2005‟1号)

2、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超高压容器安全监督办法(试行)‣的通知(陕质监特„2005‟4号)

3、陕西省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检修单位管理规定(陕质监特„2005‟6号)

4、陕西省液化气体汽车罐车检修单位管理规定(陕质监特„2005‟10号)

省环保局(0件)省广电局(0件)省新闻出版局(0件)省体育局(0件)省统计局(0件)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0件)省安监局(1件)

1、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安监管发„2006‟51号)

省粮食局(2件)

1、陕西省军粮统筹采购暂行规定(陕粮发„2006‟82号)

2、陕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陕粮发„2006‟10号)省文物局(0件)省旅游局(7件)

1、陕西省旅游局关于下发•陕西省旅游统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陕旅政字„2004‟123号)

2、陕西省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农业旅游点培育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旅政字„2005‟73号)

3、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加强全省工农业旅游点培育与管理工 作的实施意见(陕旅政字„2006‟72号)

4、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印发•组织好青少年红色旅游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旅字„2006‟67号)

5、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旅行社门市部管理的通知(陕旅质管字„2005‟75号)

6、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完善全省旅游行业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旅游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的通知(陕旅质管字„2005‟157号)

7、陕西省旅游局关于颁发•陕西省旅游规划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旅规字„2003‟159号)

省工交办(0件)省人防办(0件)省农综办(0件)省乡企局(0件)省水保局(0件)省盐务局(0件)省知识产权局(2件)

1、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下发•陕西省查处专利违法行为办案规程‣(试行)的通知(陕知发„2004‟67号)

2、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下发•陕西省处理专利纠纷办法‣的通知(陕知发„2005‟58号)省国税局(0件)省测绘局(0件)省地震局(0件)

省气象局(根据国家气象总局要求,代其向省政府告知性备案规章1件)

1、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气象总局令第13号)省烟草专卖局(0件)省邮政管理局(0件)陕西煤监局(0件)省煤炭工业局(0件)省物价局(4件)

1、陕西省价格监测质量监督考核办法(陕价监测发„2006‟90号)

2、陕西省公路附属设施损坏价格鉴定管理办法(试行)(陕价认发„2006‟122号)

3、陕西省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实施细则和陕西省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实施细则(陕价认发„2006‟133号)

4、陕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陕价价发„2006‟167号)

省监狱管理局(0件)省农机局(3件)

1、陕西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陕农机发„2006‟7号)

2、陕西省微型耕耘机技术操作规范(试行)(陕农机发„2006‟9号)

3、陕西省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陕农机发„2006‟10号)

省机械设备成套局(1件)

1、陕西省工商领域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陕成发„2006‟19号)

注:非规范性文件不予公布。

主题词:行政事务

法制

备案

通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纪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

省法院,省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国务院各部门驻陕单位。

篇6:向市政府汇报材料

---江苏宏安集团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及2006年打算 尊敬的春节慰问团各位领导:

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严于一切的位置,把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作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委提出的“降低产量保安全、加大安全投入保安全、干部靠前指挥保安全、加强现场管理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坚持安全重在现场,管理重在现场的思想。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不放松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隐患,认真细致地抓好事故防范。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无事故和较长安全周期。2005年全公司五对矿井实现了安全年,截止到2006年1月20日,唐庄煤矿已连续安全生产1464天;瓦庄煤矿已连续安全生产974天;马庄煤矿已连续安全生产531天;山岔河矿接矿后已连续安全生产608天;莆河煤矿接矿后已连续安全生产465天。

一、2005年主要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好各级安全监察机构文件精神,坚持依法办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的文件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始终把落实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立的各项制度和原则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集团公司全年共召开安全生产办公会议14次。针对其他省矿井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召开紧急安全工作专题会议6次。尤其是“2.14”事故发生以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 1 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到国务院446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5]53号《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我们都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传达落实,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落实细则。

二是从四个方面保安全。

(一)限产保安全。自2004年“10.20河南大平事故”、“11.28陕西陈家山事故”后,我们审时度势,确定了“降低产量保安全”的措施,在制定2005计划时以2004年实际产量下降10%作为2005年生产目标计划,严格考核。2005年以来,由于煤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大,部分煤矿面对煤炭市场高利润的诱惑,盲目生产,超能力生产,造成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经验教训,特别是“2.14”事故发生以后,更加坚定了我们降低产量保安全的决心。我们始终认为,安全是事关矿井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事关矿区稳定、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的大事,是天字号工程,必须时刻抓紧、抓实、抓好。因此在每月下达生产任务时,我们都根据各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技术条件,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下达生产计划。同时,对干部年薪考核细则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不对产量进行考核,只考核各矿的安全、质量情况,并在原基础上提高了安全工作的分值。并明确指出各矿不得搞突击生产、不得让职工疲劳作业,更不允许超能力生产,对利用各种方法突击生产的矿井,公司将对矿长予以行政处分,并处10—20万元的罚款。此项措施的实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干部靠前指挥保安全。搞好矿井安全生产相当部分的责任在于管理干部,管理干部到不到现场,深不深入井下,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 是能否保证安全的关键。近两年来,集团公司规定了各级干部下井数量、井下现场巡回检查时间,要求干部下井必须同工人同上同下。因此缩短了干部与工人之间的距离,由于和职工的近距离、面对面接触,解决井下问题的力度增强了,采取的措施既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又便于操作,使安全状况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由此也激发了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职工都能积极向领导反映并积极配合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现场管理保安全。公司[2005年]1号文件对各矿干部下井情况、下井天数、下井质量作了明确规定:干部责任在井下,现场管理是关键,现场管理主要是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在工作中各级领导做到了“四到现场”,即:指挥到现场、管理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到现场、落实措施到现场。12月份按照国务院[2005]53号文件《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抓好矿井安全生产工作,保证收好今年尾,开好明年头。按照文件要求,集团公司下发了[2005]140号文件《关于公司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包矿带班下井的指导意见》,各单位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包干负责安全工作人员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位责任,切实掌握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了矿井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巡视,对有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他们都能做到现场落实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同时,集团公司根据文件的规定,对矿级干部的下井时间、下井质量、下井记录台帐进行了检查,对极个别干部下井不能坚持时间,工程质量把关不严,问题解决不迅速不彻底的矿级领导进行了通报批评。

(四)、加大安全投入保安全。加大安全投入是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状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05年以来,我们公司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主 3 要用于购置瓦斯监测、监控设备、增加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等方面。贵州两矿十月底完成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工作,莆河煤矿十一月上旬完成了瓦斯抽放系统的安装工作,两对矿井在十月底同时更换了主扇风机。徐州三矿于11月份完成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五对矿井主要巷道全部更换铁支护材料,采煤工作面完成了老化单体液压支柱的更换工作,主要运输巷道轨道按照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的要求,全部更换成22kg的大轨,更换“MA”设备240台套。唐庄煤矿改造-330排水系统,安装了4台大功率排水泵,更换了地面主扇等。马庄煤矿为减轻职工体力消耗,在-320—420下山安装了猴车提人装置、安装了地面筛选系统,完成了-320变电所改造,更换了老式开关。瓦庄煤矿为加强采区供电问题,安装了采区变电所,完善了采区供电系统。由于集团公司在矿井安全投入方面舍得花钱,使矿井设备完好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针对全国连续不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实际情况,集团公司按照《紧急通知》要求,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制定了细致的瓦斯整治方案,要求各矿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公司成立了瓦斯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各矿也相应成立了瓦斯治理小组。同时公司还成立了督导组,由六名组员分工负责五矿的督查指导工作,并派驻安全站站长为瓦斯专项治理督查员。讨论制定了瓦斯治理督查工作制度、责任措施、治理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并层层签订《瓦斯治理目标责任状》,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网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挂牌成立了瓦斯专项治理和瓦斯治理督查办公室,做到措施得力并按治理目标有序开展治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加大检查力度,消除事故隐患。

为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2005年以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加大检查力度及头面覆盖率,采掘工程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检查方式也由原来的定期检查改为静态检查、专项检查、安全大检查、零点夜查等方式,确立重点头面、重点项目,不留检查盲点。全年对矿井进行安全质量检查92次,其中专项检查四次。工程质量合格品率达100%,优良品率达88%以上,机电设备达到90.5.1标准,提升运输安全设施完好,一通三防管理达甲级队水平。全年共查出各类隐患问题480条,其中主要隐患24条,已全部责任到人,整改完毕,整改率达100%。

五是加大“反三违、反事故”力度。

“十次事故九次违章”,三违是直接导致矿井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各级领导明确了安全工作重点在井下,责任在现场,下井不抓安全,不抓违章,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失职,从矿级干部到调度安全员落实抓三违指标,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各级管理人员对沿途所经过的线路,走一路,查一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三违人员抓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迁就。2005年以来各矿管理人员共抓“三违”人员486起,罚款87420元。矿级干部抓“三违”242起,罚款40370元。

六是加大对矿井隐患源的控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年来,集团公司加大对矿井隐患源的控制,尤其是通防管理方面,集团公司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瓦斯监测监控,加大矿井综合防尘设施的投入,各个头面做到以风定产,杜绝超能力生产现象;采掘工程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对重点头面,安排专人重点把关,集团公司领导经常深入井下现场了解情况,制定指导性工作意见,解决难点、重点问题,帮助解决矿井安全投入资金。由于集团公司的重视,加大对隐 5 患的整治,做到了提前防范,消除了矿井潜在的隐患问题,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是加强职工培训工作。

2004年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对三级安培中心的校舍、设备进行了改造,增添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计算机实验室,与徐州能源学校、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办了采煤、地质、机电三个中专班,140名学员通过一年多的专业技术培训,明年七月份毕业分赴各单位后,都将成为宏安集团的技术骨干。其次,我们强化了对现有在岗职工的培训,2005年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个,培训特殊工种及要害人员691名,复训班46个,复训1591人,区队长培训班2个,培训区队长55名,在对区队长的培训中,我们把学习与座谈讨论结合起来,把内部交流与外部学习结合起来,组织区队长先后到了旗山、白集、王庄、柳泉等矿去学习,使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干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其三,聘请部分外籍师资,改变了过去讲来讲去都是内部几个熟人,几张熟脸,一份老掉牙的教材,教师讲的乏味,学员听得没劲,今年我们聘请徐州监察分局,江苏煤矿培训中心,江苏煤矿健锋认证中心,天能集团、扬州煤炭公司、连云港煤炭公司、权台煤矿等单位2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厚重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幽默诙谐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其四,营造了良好的自学氛围,尤其是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暨人才评聘大会召开后,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学技术、学知识的积极性,纷纷报名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自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外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历学习的人员达到200多人。

一年来,我公司在安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工程质量不稳定,质量标准化距动态达标还有差距。

二、2006年安全工作打算

(一)、安全目标

1、五对矿井实现安全年,杜绝重伤以上事故。

2、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矿矿达到一级水平。

3、安全评估达B类以上,安全评价、系统审查矿矿通过。

(二)、安全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446号令和国务院办公厅[2005]53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推进集团公司安全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全员素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加大安全投入,彻底改善井下安全生产条件。围绕全年总体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求真务实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关心职工利益,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一通三防”为安全工作重点,加强顶板、水害、机电提升运输、火工品等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监察和职工培训,深化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保障措施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限产保安全,坚持按矿井能力组织生产,真正把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写在文件中,落实在井下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

2、干部深入井下,靠前指挥,认真贯彻执行矿级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真正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都见矿领导”。

3、加强现场管理保安全,加大安全检查和督查力度,公司保持每月 7 三旬、每旬一次的巡回安全检查和督查力度,发现“严重三违”和重大隐患严格按照公司[2006]1号文件进行处罚,对不合格的头面坚决停头停面整改。

4、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全员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重奖安全生产有功人员和安全生产做的好的矿井,重罚违章蛮干瞎指挥者。

5、使用好瓦斯监控系统,充实完善监测监控人员,真正让其成为瓦斯管理的卫士。

6、广泛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利用安全评估、安全评价、系统审查工作,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7、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保证提足用好安全费用。

8、强化职工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充分利用奖罚、行政手段,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祝春节慰问团各位领导新春愉快,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上一篇:无提示语对话作文下一篇:陕西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