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第一回感悟

2024-05-05

镜花缘第一回感悟(共3篇)

篇1:镜花缘第一回感悟

以前,只记得这是部金童和百花仙子的爱情故事,然后看看百度百科,看看评论,趁着空闲,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其实,缘起很简单,金童遇上百花,其实他们的下凡我觉得错误很简单,因为他们不顾一切的爱情,不顾一切用了观音的仙露,不顾一切得罪风神甚至羞辱她,不顾一切让十二花仙为他们犯错,最后花气外泄,四时紊乱,最后他们的正确也很简单,他们不再以为自己的爱情就是一切,更考虑了十二花仙,桃子梅子两个,最后的结局描写的很淡,甚至我已开始看评论真的觉得他们无情了,但是,虽说神仙无情,可是无情怎么会是神仙,他们相视而笑,他们讲感慨,真正的爱情最后总会渐入平淡,不需要那么轰轰烈烈我觉得也很好,这是一种成熟吧,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百花仙子和金童,怎么也是有自己的职责的,要是沉迷爱情,后果不堪设想,最后的他们,让人很想祝福,祝你们幸福~

武则天,其实这个角色我个人很喜欢,为万民设想,他们做的不好,我就取而代之,我可以带给万民福祉,今日你在朝堂上无法败我,他日更如何打败我的盛世王国,霸气,傲气,更是能力,不接受炼丹,不接受紫河车,其实狐仙已经被百里巧度的很善良,或者说一开始只是偏激的善良,敢爱敢恨,有能者居之,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霍乱超纲,其实还是蛮大的罪名,礼教误人,开放才能生存,最后二人会不会延续知己之情,其实,很期待,百里巧避而不出,看着很替她难过,总会想着他们会有一段情,就算在天上,还是会有些可能性吧

风神,固执痴情,雨神,和她是一样的人,只是,他们又不太一样,我总觉得金凤的任性有很大一部分要怪鲁克,宠溺放任,喜欢一个人不是单纯地对她好,更是要交心,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风神好肤浅,只看脸蛋,虽然雨神的脸蛋也不错,他们缺乏心的交流,最后相忘于江湖,也不错,假若真的有缘,天庭重新相处,说不定还是有未来的,谁说不是呢?

之洋,傻傻的很幸福,最后还是舍不得,放弃自由,厮守终生,你们可以一起看星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局很平淡地带过,却还是让人会心一笑。

花仙子们,有孝心一片,有痴心错付,有为国为民,各种经历,混在各种各样离奇的国家,感觉很新奇,她们只是太过重视和百花的感情了,最后更是不惧危险一起抵抗外敌,这未尝不是一段不错的经历

我总是很喜欢喜剧的结局,好人幸福,坏人痛苦,这里的坏人,就是复仇心蒙蔽难以逃脱的九世奴隶和九世乞丐了,人生本是梦一场,爱情本是虚幻,虽然这么说,我还是希望有一场好梦,更拥有一场轰烈至平淡的爱情,我就是一个俗人,我不信来生,只求今生,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篇2:《三国演义》第一回英译本评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翻译策略,评析

1、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英文全译本有两个。本文要鉴赏的是泰勒对于第一回的翻译, 泰译本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翻译方法, 没有严格拘泥于原文的文字层面, 因此, 很大程度上未忠实于原著。下面开始对泰勒翻译的《三国演义》第一回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的得当加以分析。

2、尊称的翻译

尊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只有原汁原味地译出这些带有鲜明民族性的因素, 翻译才能真正起到传播文化、交流文化的作用。

例:靖曰:“贼兵众, 我兵寡, 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

Zhou Jing said, “They are many and we few.We must enlist more troops to oppose them.”

原文中的“明公”一词在古汉语中是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意为英明的主公。所以在译文中这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尊称语应该译出来。而原文中则是直接采取模糊译法, 把“明公”意为“we”, 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明公”负载的文化含义就丢失掉了。

3、骂词的翻译

《三国演义》里“大量充斥着骂词的影子”。罗贯中大量使用骂词, 原因大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骂词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次, 小说的骂词也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生活现实。第三, 作者的创造需要。骂词“从总体上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另外, 由于章回小说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因而骂词“在小说中生动传神, 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人物刻画和塑造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

例1:扬鞭大骂:“反国逆贼, 何不早降!”

Flourishing his whip, Liu Bei began to hurl reproaches at the rebels, crying, “O malcontents!Why not dismount and be bound?”

Taylor用“malcontents”译“逆贼”也反映了刘备面对反抗大汉江山的反贼们的愤慨之情, 也体现了原文中刘备忠君爱国的人物特点。译文中的翻译都恰到好处。

4、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例:运筹决算有神功, 二虎还须逊一龙。

Though fierce as tigers soldiers be,

Battle are won by strategy.

“一龙”在此处指的是日后成为真龙天子的英主刘备, “二虎”指的是骁勇善战的关张二人。“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动物, 龙在汉语里几乎无处不在, 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 是因为中国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是随着各民族的融合而逐步增加各氏族图腾的因素, 吸取了氏族图腾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而完成, 它具有鹿、蛇、虎、鹰、鲤等动物的特征, 由此逐渐发展为带有幻想的集合图腾,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图腾神。文中此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泰勒直接省译。此处翻译有待商榷。“一龙”应与前句中的“二虎”相对应翻译出来。

5、増译法

増译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之一, 它的使用也并非画蛇添足, 而是从方便译文读者理解的角度出发, 以使得读者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1) 补足语义

例1:曹节在后窃视, 悉宣告左右;

Chief Eunuch Cao Jie, from his place behind the throne, anxiously noted these signs of grief.An opportunity offering, Cao Jie informed his fellows

“An opportunity offering”属于増译的部分。

(2) 补足背景

译文开头部分属于増译,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时的经典名著, 但讲述的故事却一千八百年前的历史故事, 对于今天普通的中国人来说都会显得生疏而难以理解, 更何况是那些有着完全不同历史背景的外国人, 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事件不甚了解, 译者在译本开头部分把三国时期前的朝代和相关背景知识呈现在读者面前, 使得读者对这种民族性很强的信息得以了解, 可以加强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6、减译法

省略法即省略不译。译者出于一定的考虑, 对一些晦涩生僻的文化意象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 采取省略不译的方法, 以减少读者不必要的推理努力。但本译文中的省译则是不合理的。

例1:幽州太守刘焉, 乃江夏竟陵人氏, 汉鲁恭王之后也。

The Imperial Protector*of Youzhou was Liu Yan, a scion of the Imperial House.

“乃江夏竟陵人氏”省略了, 但是, 此省译法还是值得商榷的。译文应忠实于原文, 省略时应该有据可依, 但省略部分属于介绍人物背景的知识, 不属于艰涩难懂的内容, 译者把它省略了使得译文内容欠缺, 和原文不忠实。

7、从文体风格上看, 原文中大部分句子的译文显累赘

例:操幼时, 好游猎, 喜歌舞;有权谋, 多机变。

As a young man Cao Cao had been fond of hunting and delighted in songs and dancing.He was resourceful and full of guile.

原文是一串三字句, 节奏强烈, 音律铿锵, 作为意合语言的汉语优势显露无遗, 寥寥15字即生动勾勒了曹操的音容笑貌, 使其“治世的能臣, 乱世之奸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译文在传达原文句式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原文风韵尽失。从译文和原文的长度我们便可以看出原文紧凑, 而译文颇长。这是由于汉语, 尤其是古汉语和英语语言风格所造成的, 是不可避免的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我们只有在度上努力做到使译文和原文尽量忠实。

8、结语

本文对泰勒《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译本进行了大致的分析, 主要是在分析中能有所学。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生活年代的不同, 翻译中确实有我们现在认为不妥之处, 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作为初学者, 我们应当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 不能尽信, 应有取精华去糟粕的精神, 逐渐提升自己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之作, 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所以真诚的呼吁由中国译者执笔的《三国演义》英译本的问世。

参考文献

[1]骆海辉, 姜葵。 (2010) 。《三国演义》罗译本的骂词翻译研究——以目的论为观照。《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篇3:吸毒,万万不能有第一回

笔者那天见到这位才满27岁的男青年,心里酸痛怜惜的情愫油然而生,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一丝摔跤运动员的风采。他蜡黄的面色,消瘦的身体,深陷的眼窝,毫无阳刚之气,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他说,最初吸上毒是因为胃痛,从朋友那儿弄了点儿来吸,逐渐就上了瘾。他也曾多次戒过,然而,每一次从医院出来不出10天,那撕心裂肺般的毒瘾又使他无法摆脱恶魔般地纠缠。

他说:“到后来,吸也难受,不吸也难受,吸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就像‘维持’一种生命似的,‘有毒’就能很安静地呆着,‘没毒’的话就会折腾、打滚,浑身难受。怎么说呢?原来我是摔跤队的,现在身体全完了,原来两三个人根本就治不住我,我体重当初是70千克,现在50千克都不到,身体全毁了,您看——胳膊瘦得除了皮就是骨头了(捋开胳膊给笔者看)。父母为我操碎了心……”

有着5年吸毒史的一位母亲,最多时一天要往胳膊上注射4针,她是在一次缉毒行动中被抓获的。客观地说,她口齿伶俐,颇为健谈,但怎么也无法掩饰住那满脸悔恨的表情。她多年苦心经营的两个服装摊吸光了。五六十万元的家产打了水漂不说,因为结婚晚,孩子才10个月,仅存的良知使她不敢给孩子喂奶。谈到这儿,曾被街坊四邻称赞为好强能干的她,泪水禁不住地往下流,她说:“因为,我本身就是受害者,吸毒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说只要一接触这东西,肯定会倾家荡产。”伴着愧悔的泪水,这位年轻母亲哭泣不止地说:“家里头卖得什么都没有了,连孩子都顾不过来了……”

姑娘坐在笔者面前,一副憔悴的面孔。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您怎么也想不到原本十分俏丽的她竟落得这个样子,如花的容貌过早地凋谢了。这位刚满20岁却有着3年吸毒史的姑娘,高中毕业时,在与男友一同经营饭馆的过程中,无意中沾上了如同魔鬼般的白色粉末,从此,3年的青春,梦幻般地逝去。蓬勃朝气尽消,数十万的财产也似流水般地化为乌有,带给她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刻骨铭心的折磨。面对笔者,从她呆滞的目光中,也分明看得出她对生活充满着渴望和憧憬:“现在确确实实不想抽了,在这儿呆了3个月,太漫长了,为了这个3个月,我觉得如果再抽太不值了,真不值!”

谈起吸毒的原因,他(她)们似乎都谈到一个原因,即“好奇”。同时,他(她)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懊悔和愤恨。上述17岁就吸毒的姑娘所说的一段话颇能代表她(他)们的共同感受:“我要忠告那些没有染上毒品的人,千万不要尝,真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它的诱惑力太大了。我就是因为抱着我不可能上当的心理来尝的,结果现在一下子抽了3年多了。我就是一个实例。”她悔恨地说,“我现在完全变了。脾气秉性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人了,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太大了。我真的衷心忠告那些正在吸毒的人赶紧戒掉。如果吸上毒,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个是把毒瘾彻底戒掉。一个就是走向犯罪的陷阱,直到最后死亡!”

亲爱的读者朋友,毒品给个人、给家庭、给社会、给人生带来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一旦吸上毒品,要想摆脱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躯体的脱瘾比较容易,可是心理对毒品的依赖有的将是伴随终生的。”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吸毒者的心理,摆脱‘终生想毒’的依赖心理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上一篇:谈谈怎样描写人物下一篇:银行先进集体介绍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