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

2024-05-24

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精选8篇)

篇1: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

学习教师师德反思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热爱幼儿。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幼儿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我面对的是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子,我就是他们的榜样。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工作。

提高自身的师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其次,尊重每一位幼儿。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

然后,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最后,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

篇2: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

昨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组重温师德规范,对规范中涉及问题我深有感触,并深受启发。

道德自古以来为世人所推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我认为师德是一种博爱,是以高尚的道德、宽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去承载我们神圣的事业。教师是默默无闻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平凡的,但就是在这种波澜不惊的背后,却蕴涵着润物细无声的巨大潜能。这个学期即将过去了,回首这一学期让我伤透脑子的是随地扔纸现象非常严重。早上还好,可是一到下午教室里到处都丢满了纸屑。反复强调,却又反复忘,我为此很伤脑筋!针对这种情况我翻阅了许多杂志,也请教了几个老师,终于有了一定的想法。周三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看到一片狼籍的样子,我一改以往的处理方法。我进了教室没有再吱声让学生捡纸,请孩子们坐好。我问:“孩子们在家里都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对吗?”孩子齐说对。我又问:“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小天地吗?喜欢它的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许多:漂亮、写字学习、玩玩具、干净整洁„„由此我说:“孩子们多爱自己的小家呀,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真能干、真乖!那么,你们离开小家来到学校,教室就是你们的小房间,校园就是你们家的大客厅。我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就要像爱家那样去爱它,也让它干干净净的,让我们呆在里面舒舒服服的好吗?”学生激动的说好!“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我问。学生说开了:不乱扔纸、不随地吐痰、桌椅摆放整齐、收拾好学具„„通过这次教育,学生乱扔现象好转了:有纸主动拾起,主动扫地,主动整理讲台。更让我感动的是一次课间操完了,我班学生徐梦婷走在我前面,我亲眼目睹了她把教室里同学们不小心落下的纸屑一一拣起扔进了垃圾桶里。当时我很激动,立即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真乖!后来等全班同学都到了教室当众表扬,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我们班又多了许多象她这样的学生。我认真对照要求找差距,分析现象找原因,更加感到这次学习深刻及时,对当前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本人更是深受教育,决心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强化主人翁责任感,深入扎实、有创造性地落实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认为首先要有团队意识,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同事之间有什么特殊情况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班里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就像自己的孩子去呵护他们。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进一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

其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知识,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爱心,而且还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尤其是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敢于批判,勤于创新。通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比如:我们的学校有着她的特殊性,在校吃饭的同学有许多,因此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尤为重要。在就餐前,要求他们先洗手,再和学生来个约定“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就先来领餐”。在领餐时,要求小朋友们排队时没声音,然后回到座位静静地吃。吃好后,更是要求小朋友们刮好、倒好、整理好,以便服务人员的整理。让他们学会文明用餐。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与群体,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身为教师,我们都有很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面对的是一张张年幼的面孔,一丝丝殷切的期望。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一种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

篇3: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

从伽利略开始,物理就与实验结下了不解之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大纲中物理总课时在减少,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个数在增加,课时比例的增多更体现了这一点。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物理实验的教学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物理教师仍很少去关注思考学生物理实验的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重复教材上规定的实验,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对本校老师的交流,得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不顾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单一的实验模式,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期的传统的实验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因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实验的课时一再压缩,使学生实验流于表面形式,走过场。这样做的后果是无形中教师仍然操纵着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是生动的物理实验演变成一种单向传递式的灌输,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只能“不厌其烦”地啃下这平淡无味的知识。另外,通过对全国高考的分析,以及对部分学校进行的调查,反映出:虽然经过实验学习和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达不到大纲的要求,尤其是设计实验的能力相当欠缺。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应把学生作为体验者,既要有效引领学生充分释放探究的欲望,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实验的成败得失。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它会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质的飞跃。“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是人类宝贵的思维品质。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被认为是高中生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学生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成长=经验+反思。第一次实验提供给学生的是初次体验,学生从中获得感性的初步认识,二次实验就是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学会反思。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反思。真正的反思就是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学生对自身物理概念、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二次实验法是指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初次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性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人的一种反审认知,即认知的再认知。反审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意识。实验实施者通过实践证明自己认知上的偏差,调整实验设计思路,通过再练习各种综合实验技能达到知识的深入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二次”是泛指,并不是指仅进行两次,它更强调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深刻反思,重新探究。因此反思是二次实验的最根本特征。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的途径与方法

1. 引领学生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我们测的是周期T和摆长L, 再由公式来计算,书本上采用的是多测几组再求平均值法,而我们可以L和T2/4л2为坐标轴,用测得的数据放入描点,画直线求斜率即是g。

2.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方案,选出最佳策略。例如要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采取的方案很多。如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依据不同的测量原理,会得出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1:根据v=at,测出自由下落物体任一时刻的速度和时间,如果总有v∝t,则猜想正确。

方案2:根据,测出自由下落物体一段时间内下落的位移和时间,如果总有v∝t2,则猜想正确。

方案3:根据v2=2as,测出自由下落物体经某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和这一位置距释放点的位移,如果总有v2∝s,则猜想正确。

方案4:根据△s=at2=定值,测出自由下落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若位移之差都相等,都等于一个定值,则猜想正确。

经过二次实验或分析,学生自然能够选出最佳方案。当然,如果这样让学生充分讨论可能要耽误一些时间,可能教师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形式上来看不够“完美”,不能够像预设的那样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但是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角度来看其意义却是深远的。

领会、掌握和运用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学习的精髓之所在,也是反思性物理学习的特点。每一种思想方法都代表一种反思技能,而这些思想方法的运用本身正是一种反思性学习行为。但物理的思想方法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在物理的各类教科书上没有也很难系统地讲述,往往蕴涵在具体内容的字里行间,或伴随在具体的物理活动的过程之中。物理思想方法的传播和学习,要靠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提示、归纳、点拨,更要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物理学习中领悟、吸收和运用。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及物体的质量三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如果三个参量都变化,势必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困难。学生经过反思,萌发了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过程,即控制其中一个参量不变,寻求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二次实验中,学生初步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体会“控制的思想”,控制条件是为了创设理想化的物理环境,可以把次要因素和干扰因素排除,突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主要因素,以便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方法基础。

3. 指导学生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实验中,我在所任教的微型班做了一次尝试。学生在第一次实验中,能模仿教师的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册上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在处理实验数据,作图得出实验结果后,发现a—F图像的图线均出现了弯曲,而不是线性关系,只有3组学生的a—F图线发生的弯曲较小;另有8组学生的a—F图像没有经过原点。于是我让学生分析误差较大的原因,反思实验过程,并再次设计和修正学生实验。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图线弯曲是由于小车的质量与所悬挂的钩码质量相差不大,不满足实验条件。为什么在实验中没有注意这种情况,学生反思了当时的实验过程:一是从实验册上知道了这个条件,但没有理解其原因,认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是对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就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没有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修正实验方案时,学生都要求实验室提供铁块来增大小车质量,以减少实验误差。对于a—F图线没有经过原点,使学生通过理论分析知道原因是小车所受的摩檫力没有被平衡或平衡摩檫力时木板垫得过高,反思实验过程发现有2组学生没有垫木块、有6组学生垫了木块,但垫上木块没有观察小车是否在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在学生进行二次实验时,均注意了上述情况,得出实验结果较好,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并且我注意到在二次实验时,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操作规范性均比第一次好。

我认为第一次实验时,学生对实验仪器不熟悉,对仪器只有好奇,缺少对仪器使用的分析与思考,对实验过程的注意点往往不太重视。当实验结果与理想实验结果相差较大时,才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分析原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深刻;通过二次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反思结果得以再实践、再验证,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规律。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生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的内电阻》中,有的学生通过做实验,提出:为什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读数变化很不明显?于是我就势让他们找出原因(原来是电源内阻太小的原因),并要求他提出改良实验的方案(串联一个已知电阻作为等效内阻,或找一节旧电池)。通过自己的思索及二次实验来解决心中的疑问,学生觉得有成就感。这样能激励其学习物理的情感,创造最佳求知情境。

5. 指导学生反思实验器材的改进。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实验,另一方面要巡回观察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这些问题长期继续存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实验情绪和实验效果。例如我指导学生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分组实验时,有几套后来新购置的改进型平抛运动实验器,用大夹子或磁条在竖直木板上固定白纸和复写纸,取点时却由于大夹子的凸出部分影响钢球的平面运动,或磁条容易丢失而造成数据不准确。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反思实验器材出现的原因,指导学生模仿旧平抛运动实验器的做法,在竖直木板上用硬铁片制作安装了条形夹纸片。这样的改进既方便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减小了实验误差,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

6.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异同点。

对多个实验,可进行联系与比较,反思实验异同点,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木质,理解实验规律,巩固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分析对比寻找异同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例如设计方法分别测量在不同情况下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测量蚊香燃烧的速度;利用手捏自由下落的直尺来测定学生的反应时间,学生觉得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h=gt2/2就可以测算自己的反应速度,感到格外有意思,学习兴趣也高涨起来。

7. 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

每一个实验都有其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应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反思进行二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1.“设计”反思具有预见性。

教师要在第二次实验前进行反思,能使下一次实验不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实验中,教师大多关注实验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二次实验前的反思,其实在第一次的实验后进行反思,不仅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而且是对物理知识的深刻认识过程,在反思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在重新设计第二次实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过程”反思具有应变性。

第二次实验通过第一次实验寻找证据;通过分析论证来看证据和猜想之间的关系能否支持假设;再通过反思展开第二次实验整个操作是一个比第一次实验更复杂、动态的过程。所以,即使做了充分准备的实验设计,在实践中碰到阻力,难于完成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行为,时刻关注实验的动态变化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实验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因此,学生之间要善于倾听彼此的意见,及时讨论彼此的困惑。其次,第二次实验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反思活动。

3.“后续”反思具有批判性。

成功的物理实验不在课前,而在课后。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后,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这些体会和反馈的信息,寻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物理原理进行深入思考领会,为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同类课题的实验设计提供经验借鉴。经过这样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学生对物理知识吐故纳新,有自己新的发现。

4. 持续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反思的“持续性”、战胜困难、忍受痛苦等的“初劲”上,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学生首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信念,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还要从多种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学习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善于挑战自己,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运用、反思。

总之,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及时适度组织二次实验,对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对物理实验的发思和总结,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努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浩良.反思性学习的几种类型[J].中小学管理, 2003, (9) .

[2]李祖华.试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二次开发[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1) .

篇4:学习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34-01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就本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我们都应该重视的一点。下面,笔者就把本学期的德育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1从教生涯积累的一些经验

在依法执教方面。本人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十不准》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履行义务方面。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从来没因为自己的事情和情绪影响任何一节课,从我本身做到了保证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严格的按教案上课,有的教师说:好多教案没有用。但我不是,我敢保证,几年来,我就是按教案上课的,不管是谁听课,我保证是教案上应当讲的内容,因为我尝试到了按教案上课的好处,因此,我的课后小结写得非常清晰,保证了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爱岗敬业方面。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教以来,我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撂挑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热爱学生方面。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在严谨治学方面。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补充,因材施教。

在团结协作方面。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謙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在为人师表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

自己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2)教研力度不够,平时只是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校,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3)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4)工作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当然我的缺点还很多,自己脸上的黑点自己看不到,恳请同志们给予帮助指正!

3针对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就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Study Teacher’s Morality Teaching to Review

Wang Zhiyong

Abstract: Teacher’s morality is teacher’s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er’s building of contingent to strengthen teacher’s morality and build. I have summari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moral of this term, put forward and discuss with everybody.

篇5:师德规范学习心得

1、要有精诚的敬业精神。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充分说明了教 育工作的光辉和重要,所以每位教师从自己准备执教的那一天起,就 应该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要有诚恳的治学态度。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要 “专” , 而且要“博”,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自身要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 并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面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好, 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教法。教而得法则事半功倍,教 而无法则事倍功半。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不要再作井底 之蛙,墨守成规。我们也不能以已经获取了较高学历而一叶障目,放 松学习。否则我们将是“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 尖皮厚腹中空。”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获取扎实专业知识的同 时在教改、教法上下功夫。

3、要有坦诚的博大胸怀。

作为教育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火热的心肠,善于尊重、理解、爱 护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建立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4、要有赤诚的无私爱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对孩子充满爱心, 与孩子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幼儿的冷暖,体察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亲、可 敬、可爱的人,能自觉自愿地向你诉说心中的喜与悲,喜欢入园,喜 欢你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不仅能增强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改正错误的 勇气和信心, 并会对幼儿的智力、品德、个性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5、要有“以园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要有“园兴我荣、园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这是形成良好师德师 风的思想基础。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单位的荣辱、单位的 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时时、事事、处处从严要求自己,才不会 犯错误, 才会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你的事业中。“以园为家” 提倡 , 就是要我们在单位树立节约意识,从点滴做起,把在家里养成的节约习惯在单位里发扬光大。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职工都能“以园为家” , 那我们就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师德师风, 那我们的幼儿园将会更加兴旺 发达。

6、要多做贡献不贪名利。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幼儿,不怕吃苦,不 计较名利。幼儿园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应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即: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效果显着。平易近人就是要做到和 蔼可亲,拉进与孩子和家长们的距离,让他们有信任感、放心感;严 中带慈就是要做到严与爱相辅相成,严中有爱、有理、有方、有度; 公平待人就是要做到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不偏私,要有平等、一 视同仁的观念; 效果显着就是要做到工作方法恰当、质量高、效率快、有成果,从而在社会上树立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高素质的良好形象。

篇6:学习师德规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首先是作为老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批评教育的权利,但决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因为体罚是不民主、不科学、有害的惩戒儿童的方法,将体罚与变相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教育者教育水平、教育方法极其单

一、低下、粗暴的表现,也是教育者的失败,更是非法行为。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次,我还要努力做到: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

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篇7:师德规范学习心得

最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规范一共分为6条: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要加强学习。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比如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自身素质高了自然而然治学能力将更强 “终身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是因为仅钻研业

务才去学习,而是在人生中每个时段都要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第三,要奉献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奉献,还表现于对名利的淡泊。作为教师,我们享有最大的名,那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与目前社会上某些人相比,教师职业也许是清贫的,但却拥有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富足与快乐。一个一个的人,正是在我们勤备工作下,离开学校,走向了社会,走向了成功。的确,我们因为奉献而富有。第四,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篇8:师德规范学习反思《二》

一、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调查反馈

为深入了解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的内容,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问谈,面向广东8所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受访男生有306人,女生有344人;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76人、274人、200人。此外,还随意访谈个别学生。从教师形象、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风格、职业态度等六大方面调查学生对师德规范的认知和反馈。

(一)总体状况和教师形象

1. 总体状况。

学生对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感到“非常满意”的有168人(26%),“比较满意”的有312人(48%),“一般”的有148人(23%),“不太满意”的有14人(2%)。学生满意度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

有268人(41%)认为对自身成长影响最重要的人是“家长”,84人(13%)选择“朋友或同学”,226人(35%)选择“教师”,选择“社会”的有60人(9%)。“师者,父母也”,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具体而言,教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道德品质”(390人,60%),其次是“教学能力”(184人,28%),再次是“科学知识”(48人,7%),最后是“生活方式”(32人,5%)。由此可见,新时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2. 教师形象。18人(3%)认为本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完全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614人(94%)选择了“基本符合”,有18人(3%)认为本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不太符合”或“不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形象是师德的外在表现,绝大多数教师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但部分教师应重塑职业形象。

(二)师生交流与师生关系

调查表明,只有6%(42人)的受访学生“很愿意”与老师在课后一起讨论问题,28%(182人)的受访学生“比较愿意”与老师在课后一起讨论问题,而其余66%(430人)的受访学生“无所谓”甚至“不太愿意”与老师在课后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对于与老师交流的态度反映出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交往方式单一,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不强;内容大多为课程学习方面交流,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漠。师生关系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因为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主要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2%(78人)的受访学生“基本没有”或“没试过”在课后与教师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67%(436人)的学生表示在课后“偶尔”与老师交流,21%(136人)的学生在课后与老师“经常有”交流。主要原因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实时无障碍联系,师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了传统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教学态度与教学管理

1. 教学态度。

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均是师德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中传授、课后总结均有所提及。84%(544人)受访学生认为老师“充分”或“比较充分”地备好了每一节课,认为“照本宣科”的有102人(16%),认为“敷衍了事”的有4人(0.6%)。

在回答“如果您知道某位教师业务水平很高,但教学过程对学生态度恶劣,关系冷漠,您还会继续愿意听他的课吗?”时,有296人(46%)认为“听课积极性受影响”,有234人(36%)认为“不清楚”是否愿意继续听课,有18%(120人)表示“继续愿意听”或“不受影响”。可见,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影响极大。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手段,还是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一位教师师德的具体内容仍然是教师的教学态度。

受访学生回答“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哪些(多选)”时,有380人(58%)认为是教师自身原因(如:“自我修养不高”、“个人能力水平有限”)所致,140人(22%)认为是“社会环境因素”,280人(43%)认为是“学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2. 教学管理。

有180人(28%)认为教师对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现象“经常”提出批评,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对上述不良现象“偶尔”提出批评,114人(18%)认为课堂上老师“基本不”管理上述课堂不良现象。虽然将近8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是“低头族”(玩手机或睡觉),但仍希望教师从严要求,肩负起课堂管理的责任。

(四)教学风格与职业态度

1. 教学风格。

在回答“您认为本校教师教风较好的是以下哪类教师?”时,答案递减顺序为:外来兼职教师(324人,50%)→专任教师(246人,38%)→行政兼课人员(80人,12%)。在回答“您认为本校哪个年龄段的教师教风较好?”时,答案递减顺序为:中年教师(280人,43%)→老年教师(194人,30%)→青年教师(176人,27%)。可见,教学风格与教师的社会身份、年龄结构有关联。

2. 职业态度。

在回答“您对高职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在外兼职)的看法(多选)”时,选择“赞成”的学生仅有40人(6%);“不赞成”教师在外兼职的学生有386人(59%),主要原因是学生担心教师在外兼职“助长教师功利化趋势”和“分心,影响教学质量”;有256人(39%)认为“只要不影响上课,无所谓”。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部分教师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到校外,将本职工作变成了“第二职业”,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排除干扰因素,专注职业,专心教学。

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问题分析

当前,我省高职院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突出问题。受访学生在回答“您认为当前高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哪些(可多选)”时,43%的受访学生(278人)认为教师“缺乏激情与责任心”,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业务繁重,疲于应付业务,激情殆尽。36%的受访学生(234人)认为教师“对学生冷淡,缺乏爱心”,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不能面对面沟通。9%的受访学生(60人)认为教师“名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表现在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极力追求“票子”“帽子”“车子”“房子”等物质利益,消极应付本职工作。15%(98人)的受访学生认为师表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散漫随意”“态度粗暴”“弄虚作假”、“品行不端”等。可见,教师责任缺失、爱心缺位、缺乏奉献、师表意识淡薄等问题是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虽非主流,但危害性极大,腐蚀着高校教师的群体道德,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

从反馈的内容来看,学生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师德规范,近七成的受访学生认为,上述六方面师德规范内容的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师形象、师生关系、职业态度。它们具体包括如下十个构成要素:道德品质、教学能力、知识储备、生活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风格、职业态度、师表观念等。随着新媒体及电子文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三、师德建设对策

(一)以党风建设引领师德建设

教育部《关于重视和提高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党的事业的继承性,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师德师风。因此,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通过党性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科学地制订师德建设考核目标

一是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

(三)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树立先进典型,达到推动整个师德建设的目的。同时,对那些不能为人师表的教师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应坚决予以处理,决不姑息。

摘要: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开展师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内容进行反馈,分析了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师德规范,师德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礽超,李鼎立,王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4-25.

[2]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86.

上一篇:教务处工作计划汇报下一篇:企业考察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