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2024-05-03

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共12篇)

篇1: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爱抒写人生心耕耘事业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一颗炽热的心,燃烧着光和热,满腔热情倾注在友厦的中工作,为友厦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有一种彰显女性本色的似水柔情,默默地温暖、呵护着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她,就是宁夏友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丽华,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她,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女儿、一个体贴丈夫的好妻子、一个关爱儿子的好母亲,更是一个心系友厦的好领导。工作中,她爱岗敬业;生活中,她孝敬老人,热爱丈夫,家庭和睦;教育儿子,她严格要求,以德教子,几年如一日,锲而不舍。

天使般的真诚呵护家庭,科学规范的方法教子成长 在母亲家中秦丽华是老大,在公婆家中是长媳,上有公婆,下有正在小学读书的孩子,而她的丈夫又是明珠药店的负责人,自己作为友厦的董事长,工作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可她从没有一句怨言,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家庭和公司的双重压力。对丈夫来说甚称贤内助。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精心营造了团结、和睦、向上、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虽然自己整天身心疲惫,公司的事有时心烦意乱,焦头烂额,但脸上还是露出了灿烂的幸福的笑容,看

1到儿子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和充实,因为她拥有了别人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血浓于水的亲情。她给予了儿子博大的母爱,更没有忘记对儿子的科学培养。她没有奢望儿子成为天才,但她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在家庭教育中,她首先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怎样教孩子做人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可她与婆婆相处8年了,不知道的以为她们是的母女关系,她时常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与老人说话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老人病了,主动关心问候,送水送药到床旁,闲暇时还为婆婆洗头、洗脚。她婆婆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逢人便说,这是她今生修来的福,遇到了这么善良贤惠能干的好媳妇。她经常对儿子说:“要尊敬长辈,人都是要老的,要懂得关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节假日休息时间,总不忘带着儿子去看父母,带去祝福,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的美德。记得她孩子在一家文具店里买东西,店主很忙,给他多找了十元钱,他等店主忙完了把多找的钱退给了店主,店主感叹地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教育得这么好!在她潜移默化下,儿子从小就是一个对人有礼貌,很乖、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学习上,她以身示范,再忙她也抽时间陪儿子一起学习。儿子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习、文体活动中

多次获奖。她也因此被评为“优秀家长”。

以慈母般的胸怀关爱员工,凭着忘我的的精神耕耘事业。

秦丽华北京科技大土木工程系毕业,西安交大研究生学历。从自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她就有一个梦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和管理者,正是有了这样的梦想,她与建筑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施工一线,对员工嘘寒问暖,夏天为员工送上清凉解暑茶,冬天发放保暖手套。而她自己勤勤恳恳、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夏天蚊叮虫咬,风吹日晒,爬到十几米高的工作台上检查工作是常有的事,为此,皮肤晒黑了,手碰破了,她从没有说过一声,而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五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对工作的至诚至真、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2012年在西夏区武装部施工现场,她不知舍弃了多少个双休日、节假日与工友同吃苦、共奋战,晚上加班到八九点也乐此不疲。儿子有时打电话,她总是耐心安慰,细心解释。在业务上,她刻苦钻研,虚心总结施工实际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她懂得过硬的专业技术是施工的关键。因此,她要求技术施工人员在精、准、严上下功夫,以信誉赢得市场。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赢得信誉即赢得效益。坚持换位思考,保证工程质量,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她树立“每个施项目都是新起

点”的意识,以业主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真正做到了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使友厦在市场竞争中根深叶茂。功夫不负有心人,“宁夏巾帼之星”“自治区建筑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秦丽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发扬了当代女性“四有”、“四自”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坚定和执着实践着自己“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好”的人生箴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她辛勤的耕耘和努力,她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面对荣誉,她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她不仅用真挚的爱呵护着自己的家庭,同时也在默默的用心耕耘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不凡的人生价值,成为新时期“四有”、“四自”的完美女性。她,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母亲,一位完美的女性,一位优秀的品质女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业绩。她是所有女性的骄傲!

篇2: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孙丽华,女,38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通过社会招干考试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江源区人民法院工作,历任砟子法庭书记员、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政治处干部科科长,2007年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担任江源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从事法院工作13年来,她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忠诚热爱,一步一个脚印,无论从事审判一线工作还是从事干部管理工作,都能做到兢兢业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忘我工作,其出色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群众的高度评价,组织上也给予了很多荣誉。年年被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吉林省高院评为人民满意法官,2003年被县政法委评为优秀干警,2004年被白山市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优秀党员、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优秀审判长。

一、身先士卒,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刑事审判庭仅有4名干警,庭长、一名审判员、一名助理审判员、一名书记员,每年要审结百余起刑事案件,面临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5月份以来,庭内的审判员因患病,长期休假,人员更加短缺。面对困难,孙丽华没有退缩,她承办了所有的重大疑难案件,对案件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她对庭内的人员说:越是困难,越是考验一个人的责任心。她要求审判员在开庭前必须认真阅读卷宗,写出审理报告。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要自己做得更好,为此,孙丽华不但写出审理报告,还制定周密细致的庭审提纲,保证庭审质量。平时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白天抓紧时间开庭调查,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写法律文书、写调研文章。为保证案件的审判效率,孙丽华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凡是研究出结果的案件,第二天一定要写出判决书。在审理一起4被告人盗窃21起的案件时,为严格执行她的“既定”目标,她当晚在家加班加点完成了45页的判决书时,已是下半夜2点多钟,第二天干警发现庭长的眼睛发红,才知道庭长在熬夜写判决,都非常感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刑事庭的干警看到庭长这样“玩命”干,他们也全都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2008年,刑事庭在孙丽华的带领下,不但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而且各项工作均排在全院庭室的前列,刑事庭也是全院唯一一个全庭干警无一人休年假的庭室。

二、业务精湛,审慎细致办“铁”案

作为一名党员,孙丽华深知,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但没有精湛的业务,就不能保证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为此,孙丽华把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当成了一份责任,也养成了一种习惯。熟悉孙丽华的人都知道,孙丽华是个书迷,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因为学习,她掌握了最新的法律规定。在检察机关起诉的一起案件中,孙丽华审查后发现,按照刚刚实施的新规定,此案应变更起诉的罪名。与检察机关沟通后,检察机关主动变更罪名起诉。办“铁案”,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审慎细致的工作作风。她常说:“我们手中操纵着被告人的自由权,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是对被告人的不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每个案件,她在庭审前都要认真阅读卷宗,制定周密细致的庭审提纲;在庭审过程中和庭审后认真组织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反复推敲案情,谨小慎微,不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给被告人一个公正的判决。在审理王某故意伤害一案时,王某在侦查机关的供述笔录及当庭陈述均称:案发后,自己用朋友的手机打了110,并在案发地点等候。而公诉机关出示的报案材料却是当地一浴池老板报的案。公诉机关据此认为被告人不构成投案自首。对涉及法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事实,孙丽华没有放过这一细节,遂建议检察机关对此补充侦查,后依照补充侦查的证据,检察机关认定被告人王某系投案自首,法院据此对王某予以判决,王某对法院的判决表示服判。

三、情系百姓,给弱者一份法律的支撑 孙丽华出生在普通家庭,生活的艰辛使其懂得: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特别是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法院,有些人可能不懂得法律,但法律应是其维权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此孙丽华在审理案件中十分注重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她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发现,被害人的母亲没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多方调查了解到,被害人的母亲已75岁高龄,无任何经济来源,同已经离婚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因母女二人对法律知识不了解,故没有提起诉讼,而且老人年迈体弱,腿脚不便,不能亲自参加庭审也不能亲自到法院办理委托手续。得知此情况,孙丽华和干警冒着酷暑驱车20余公里来到老人家中,向其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并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立案手续和委托代理手续。此案在孙丽华耐心细致的调解下,被害方及肇事被告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人得到了合理的赔偿。当孙丽华将赔偿款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万分感激地说:万没想到儿子死后我坐在家里还能拿到赔偿款,多亏了好心的法官啊。

四、加大调解,化解矛盾促和谐

应该说,被害人在遭受身心创伤或者亲属失去亲人时,一方面希望法院还他们一个公道,依法处罚被告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能最大程序地减少和弥补自己的损失。特别是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由民事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较为熟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使各自社会关系出现裂痕。如果法官能够尽力修复因犯罪行为而破坏的和睦关系,不但能够做到案结事了,还能促进社会和谐。为此孙丽华要求全庭干警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加大调解力度。她本人坚持做到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把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贯穿整个审判活动,对当事人言明利害,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以法理喻人,以事理服人,以情理动人,千方百计缓解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被害人与被告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孙丽华的精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被害人得到了及时的经济补偿,被告人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主动向被害人道歉,得到了从轻处罚,原本就有亲属关系的两家人恢复了友好往来。被害人与被告人有感于法官的公正、真情和社会责任感,联名为孙丽华送来了锦旗,上书“定纷止争化干戈,挽回亲情促和谐”。

五、廉洁自律,公正司法

公正办案,廉洁是根本。孙丽华在工作中坚持公正、廉洁,恪守一名法官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执法者,面对复杂的社会,她认准一个理:只有廉洁才能奉公、只有廉洁才能公正。在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时,一个同学专程上门说情,要求判处缓刑。孙丽华耐心解释,盗窃案件不宜判处缓刑,老同学拂袖而去,最终这起盗窃案件的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孙丽华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因为她是法官,要忠诚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她审结的所有案件,无一被投诉,无一被举报。有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被害人的家属多次到北京、省、市上访,此案发回重审后由孙丽华接办。她认真听取了上访人的陈述,得知被害人家属上访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赔偿,而被告人自身没有赔偿能力。孙丽华没有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把目光投放到虽不是本案当事人,却和本案当事人关系较为密切的朋友或亲属身上,她找来了被告人的亲属和朋友,晓之以理,促使被告人的朋友筹积款项,使被害方家属得到一定的赔偿。当被害人家属拿到赔偿款后,对孙丽华的工作非常感激,拿出1000元想“表示表示”。孙丽华断然拒绝:这是买命钱,你千万不要这样做。被害人的家属非常感动,深深地给孙丽华行了一个礼。

六、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工作重点

随着形势的发展,刑事审判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基层法院,处在刑事审判的前沿,接触问题较多、案件情况也较为复杂。针对刑事审判的实际情况,孙丽华本着“ 加强调查研究,促进审判工作”的思路,针对刑事审判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贯彻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的具体方法。一年来,她书写的调研文章位居全院之首。同时在工作中孙丽华能够将刑事庭的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能够把握重点,突出打击重点,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抢劫、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论罪应当重判的,予以重判,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刑事犯罪。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一年来刑事庭审理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9件17人(其中中院指定管辖6件12人),无一错案。同时认真对待少年犯罪的审判,坚持“庭前三见面”,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未成年人犯罪,07年刑事庭获得市级青少年维权岗的称号。

熟悉审判的人都知道,开庭不仅是个脑力活,需要审判员的大脑高速运转,掌握庭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开庭还是个体力活,一个庭开下来常常口干舌燥。作为庭长,孙丽华要担任所有刑事案件的审判长,一般的庭审需要半天时间,复杂的庭审有时需要开上一天、二天或者三天。每天下班回家,孙丽华都感到很劳累,但他心中却十分充实,因为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是其终生无怨无悔的追求。

篇3:韩丽华同志事迹材料

韩丽华同志事迹材料

韩丽华同志作为我局分管法规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按照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全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全省共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12%;2006年完成188.2亿元,同比增长16.4;2007年1-6月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18.7%。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地税局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韩丽华同志亲自负责,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规划,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完善监督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方面确定了依法行政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督促全省各级地税机关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依法行政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带头学法守法。韩丽华同志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执法的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税收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组织制定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干部的法律素质培训。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领导干部学习日程,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

力;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全系统开展的“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中,充分利用省地税系统局域网大力加强干部法制培训工作,执法干部依法行政自觉性不断提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地税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2006年组织开展了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知识竞赛,今年上半年分三批派出近300名业务骨干赴扬州税务学院学习,调动了广大地税干部学法积极性。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了“以岗定责、以责定人、量化计分、以分定等”的执法绩效考核办法,并列入全局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中。2006年,全省地税系统共对1357人次进行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促进了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四条禁令》,把贯彻禁令与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结合起来,在服务态度、政策落实、人情税关系税、以税谋私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问责。两年来,共查处违禁案件154起,处理相关责任人235人,省局党组选择54起典型案例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执法行为,干部队伍行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税务行政许可清理工作方案》,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负责”的指导原则,彻底清理了与税务行政许可有关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和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税务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保证了现行有效的税收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和税务行政许可事项以及税务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符

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认真落实取消后的涉税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积极开展整顿税务行政收费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会签备案制度,实行监督关口前置,严把涉税规范性文件备案备查关,对税收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清理,2006年共会签税收规范性文件32份,省、市(地)两级地税机关共报送备案税收规范性文件56份,确保了系统出台文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了制发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质量。积极探索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注重将协调和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功能作用,努力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篇4:湖南耶鲁村官秦玥飞先进事迹材料

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他没有像同学们一样选择高薪的外企,而是回国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自7月担任村官以来,秦玥飞为贺家山村的村民们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耶鲁哥”,去年他还被3000多村民选为衡山县人大代表。

两年来,他通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不懈努力,为村民们筹集了近百万元的资金,帮村里修建了村级道路和水渠;帮助邻村建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帮乡里建设了现代化田园式的敬老院;还联系了几名北大的毕业生来支教,并为全乡的学生和老师每人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此外,他在县人大会上提出的“农村校车安全问题”的议题,也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解决周围三个乡镇的农村校车安全的项目正在推进中。

秦玥飞说,虽然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但他始终相信,农村是最需要人才和知识的地方。农村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着让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梦想,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在于我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踏踏实实地做了些什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同样也可以在基层、在农村、在老百姓的中间。

篇5: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青龙县木头凳高中秦维华师德报告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秦维华,2001年毕业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教学处副主任,曾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高中生物教师。

从教以来,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那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带着爱的教育,我踏上了培育学生的漫漫征程,一眨眼已是十四个春秋。十四年来,我一直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诠释这句话的内涵。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生命的精彩。为了专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曾将自己刚满1周岁的孩子,放在几百里以外的老家—昌黎,自已一人搬到了学生宿舍,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与学生朝夕相处,把所有的爱心倾注于这个大家庭中。2009年,我老家昌黎招聘老师,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得到认可,在最后签约时,我又因舍不得自己的学生,放弃了唯一 一次回老家工作的机会,又毅然把孩子也带到了青龙,让孩子入了青龙学籍,和我一样扎根青龙,到现在我仍过着和丈夫两地分居的生活,只因我不舍这里的学生。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一个没有亲朋的环境中,生活很不容易,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工作,不影响我对学生的付出。因为我爱我的学生,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我要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学生离家在校时,我是慈爱的母亲。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很多学生是住宿的,应为不习惯或是想家而产生辍学的念头。这时,我用最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帮助她们,找她们谈话、聊天,教她们如何去理财、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感觉到亲人家的关怀。衣服破了,我买来针线给他们缝补,生病了,我给他们端水送药。平日里,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备满了学生常用的感冒药、头疼药以及女孩特殊时期用的止痛药和红糖水等,以备学生得小病时及时吃药康复。

记得有一次天很冷,放学后,我正打算早点回去接孩子,正巧碰到一个学生鼻子流血了,流血了很长时间都没停,我停下回家的脚步,询问了一下学生情况,原来该生以前也流过血,没引起注意,因为学生家离的远,所以让家长来,已经来不急了,所以,我立即决定带学生去医院。到了医院,我跑前跑后,帮学生挂号、交费、拿药,带学生去化验,在等结果的过程中,与其家长进行联系。当家长赶来后,把学生情况又向家长做了说明后,我这时才想起还没接孩子呢。我快速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儿子小小的身影,孤单的,迎风站在学校门口等我。当孩子远远看到我时喊:“妈 妈,你可来了!我以为你不要我了!我都快冻死了!”看到儿子冻红的小脸,冻僵的小手,我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水……我不停的对儿子说:“对不起,对不起不会有下次了…”我还能说什么,我可以说是个好老师,但绝对不是个好妈妈。

我班还有个学生身体较弱,再加上农村学校的住宿条件不好,冷了爱感冒、吃的不顺口会胃疼,对于该生的情况,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天冷了,给她送上一个暖保,每隔两三天,给她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病了,带她到医院去……..有的同事看到了,都会逗我说:“你好像照顾闺女呢!“而学生每次见了面,都会亲切的叫我”秦妈妈“。

学生有烦恼时,我是知心的姐姐。当发现学生早恋时,我主动创造机会接近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青涩的果子不能摘;当发现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烦恼时,我及时邀请到科任教师召开了《期中考试面对面》主题班会;当我发现同学间有点小摩擦而情绪不好时,我会主动进行调节,教会她们如何处理。

学生犯错误时,我是负责任的恩师。有个学生不问清原由,帮助别人打群架时,我先对他的行为进行批评处分,并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分析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帮助同学,并做书面检查。之后我又让他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几分钟时间,带领全班人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他为切入点,让全班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我对自已及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也不甘我所带的学生比别人差。长期的工作压力大,我的腹部总是疼,但没有引起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越来越强,因工作忙,没去检查,痛了就吃点止痛药,药的剂量由1片曾加到2片、3片,一年后已经产生的抗药性,吃药不管用了,开始打针,一直到2014年的6月,我终于疼晕在讲台上,是学生和蒋斌老师及时发现将其送到宿舍休息,到了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在大家的劝说下,请了半天假到青龙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我因长期工作压力过大,易怒,腹部长了两个瘤,已经很大了,需要手术。听到这个结果,我首先想到的学生,是工作,我在药店买了一些止痛药,回到了学校,坚持着工作,有时还会痛的蹲在地上,或在床上打滚,但我咬牙坚持着,同事看了不忍心,劝我说身体重要,工作别人也可以顶上的,我却说,再忍忍,快放假了学生总换老师不好……..2014年7月20号学校放了,7月21号她住进了秦皇岛第二医院,7月22号做了开腹手术……….8月30号学校要开学习了,家人劝我,请假再好好养一下身体,不然会有后遗症的。我没听,首先想到的还是学生……..在学校的工作很多也很繁琐,我从不报怨。因为刚手术完一个月,所以有时会气短,头晕,大脑供血不足,腰痛等,我也不会因此怠慢了工作。术后要做复查,她也因怕耽误工作一托再托。一直到放寒假,我才去复查,结果,因为术后休息不好,再加工作劳累,我又得了腰间盘突,医生说,“术后,没休息好,一定要注意不能再久站或久坐了。你静养一个月吧,我说,医生,你还是给我开点药吧,”从医院回来,我一直瞒着学校,坚持着工作一直到现在………

总之,在工作中有欢笑,也有眼泪,学生也曾把我气哭过,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我认为我个性最大的优点是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得到学生的爱戴,在班里,“秦妈妈”这个词已经取代了“秦老师”。现在,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上大学,当兵了,但对我的称呼没变,还是“秦妈”或“秦妈妈”。付出就有回报,多年来,我所带的班没有安全事故,班级学风正、班风浓,在学校每学段的量化评比中都能夺冠,创下了木中的奇迹;历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又总能拿下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带的班多次获得“优秀班级体”称号,我个人2009、2014年两次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2013年被评为县级“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教师节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被学校评为管理先进个人。

在教学中,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我默默耕耘、努力探索,认真工作,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中每一项任务,从不懈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我的座右铭,我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创造出一个个的优异成绩,培训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呈现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10年3月《酶的作用和性质》获市级优质课奖。2010年7月《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获县级优质录像课。2011年2月《细胞中的无机盐》获县级优质课。

2012年新课改在各地如火如奈进行,我县根据本自已的特点推出了“135互动课堂”,我在认真学习“135互动课堂”理论的前提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班级的室内布置,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等各方面按课改的要求与标准,有条不紊的进行尝试推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小组长负责制。在个人业务方面,深入学习“135”理论的精髓,个人尝,并走出去,向其它先进行课改的学校的优秀老师学习,多次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虚心请教,不断反思与实践,本人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135互动课堂”有了自已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并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心得与同事共享。我曾多次在全校做公开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帮助其他老师一同成长与进步。2012年1月秦皇岛生物课例研讨中我讲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得 到同仁的好评,被评为市级优秀示范课。2013年9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市级优质课。2014年《色素提取和分离》一课,高中实验教学课例评比中,获二等奖。

我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多次参加省、县级课题的究。2011年7月我参与了《高中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标精准性研究》、《生物课中探究活动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2013年《高中生物135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获县级优秀课题将县级课题。2012年全县“135互动课堂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所写的《往事成烟》获高中生物教学随笔一等奖。2013年5月,我所撰写的《挖掘生物科学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获市级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4年7月《基因突变教学课例》获县级二等奖(教学成果)。2014年7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构建》一文,获省级三等奖论文。(教学成果)2015年1月20号《蛋白质的鉴定》,在第一届微课大赛中,荣获县二等奖。

篇6: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医生 秦永术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该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687人,其中,6岁以下儿童165人,育龄妇女676人。在这个偏远而又贫困的深山村落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干的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他常常走家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不论严寒、酷暑,在蜿蜒泥泞的山间小道上都会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前锋区龙滩镇村卫生室医生秦永术,男,汉族,小学文化程度,现年74岁。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环境艰苦、文化落后的贫困山村,耳闻目睹乡亲们“小病扛、大病拖、实在不行了才往医院跑”的就医情形,秦永术比别人更能体会农村缺医少药给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带来的痛苦。高小毕业的他怀着让村民少一些泪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努力学习医术,怀着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的医者仁心,做着一个医者为村民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的最平凡的事情。就这样,他在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他常说:“只要我还可以动,有人需要我帮助,我都会尽量给他们摆脱病痛,每个人的成长都应该是健康的、快乐 1 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应该因为贫穷无法看病就死掉(病逝)”。

由于山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仅剩下老人和孩子,住在山里面的村民一旦生病,出来看病十分困难,因此,每个村民都牢牢记着秦永术的手机号。一个电话,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秦永术都会提着小药箱,翻山越岭、风雨无阻上门诊治。除了本村的村民,周边的保洞村,大竹华山村村等几个山村的村民也经常找他看病。出诊,不仅不仅意味着时间长(单次出诊时间多在3小时以上);更意味着很危险,好几次在出诊路上,差点就掉进深沟里了,幸有茅草树根的帮助,才捡回来一条命,但手脚都划出了血。

为了让附近的村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也能治病,74岁的秦永术一直坚持着上山采草药的习惯。从医51年来,他每隔半个月左右就要上一次山,这样年年月月,他走遍了山里的峰峰谷谷,什么季节,什么药生长最好,什么时间药用最佳,长在哪儿,一种种草药就像自己亲手种的蔬菜一样,深知其属性。

令其记忆犹新的是1974年的一个病例,当年5月某日广安煤矿出现塌方,周吉万之子躲闪不及造成头部摔伤,血丝模糊了伤者的双眼,而煤矿区又远离好的医院,在情急之下,矿方通过周边群众得知,山上有名乡村医生可以先行处置一下,待情况好转后再送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在秦永术 2 的及时处理,悉心照料之下,伤者病情恢复得很好,省去了去大医院治疗的大笔费用。秦永术在给其子治疗痊愈后,考虑到周吉万家庭困难的现实情况,不但未收取5分钱诊疗费,还将自己子女的衣服赠送给其子穿。

从医51年以来,他共诊治病人10万余人次。在为病人治病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及坐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自家大门上。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经常是赊账,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他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病人的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在进药过程中从不因为贪便宜而非正规渠道进药,一直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药,遇到药品有霉变过期的他都一律销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篇7:学习郭丽华先进事迹

东津中心幼儿园

刘银焕

近日,张湾一中教师郭丽华的家访事迹在东津中心幼儿园每位教师的口中传诵。按照区教育局及中心学校文件精神,我园通过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深入学习了郭丽华老师的家访事迹,为我园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郭丽华老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建立了访万家的长效机制,她为每个学生精心煲制了一碗心灵鸡汤--《成长在线》,这本小册子由她和学生共同设计制作,分为五个小部分,她先把“个人简述”和“家长眼中的孩子”两份活页发放给学生,分别让学生和家长填写,然后逐一为学生精心填写“老师眼中的学生”;接着发动全班同学互找闪光点,填写“同学眼中的你”。家校联系册加深了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为家、校共育、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我园结合实际,从去年开始,开展了《幼儿成长手册》活动,和郭老师做法有相似的地方。《幼儿成长手册》分为幼儿基本情况、幼儿近期在园行为表现、在家行为表现、家长意见或建议、教师整改措施等几部分。要求各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习惯,分阶段性的去进行家访,共同探讨幼儿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和家长坦诚沟通,互提宝贵意见,建立了一定的家园合作模式。通过郭老师的事迹,我认为我们做的还不细致,还要进一部细化手册,增加项目,提高针对性和目的性。

家访的方式和沟通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郭丽华老师的事迹里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家访手记。她把对每位学生的家访感悟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包括家访后给孩子们的评语等都非常有特色和针对性。能写出那么生动真实的文字说明郭丽华老师是深入细致的在家访,和孩子、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有感而发才能感人至深。这方面我园也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家访心得,对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阐述都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话、空话。要求每位教师的家访时间一次不能少于30分钟,园长成立访万家小组对教师家访情况跟踪回访。另外,鼓励教师把家访手记张贴到“家园天地”或上传到各大教育网站,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园内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于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我园给予特别的关照,除了减免学费、发动师幼为贫困孩子募捐等方式外,在家访时我们一定带上文具、食品、衣物等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利。

篇8: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朱丽华在失去光明后还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头学习专业推拿技术,不愿因为自己的残缺给社会增加负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反而成了命运的强者,为这么多人带去希望、传递正能量,我真的很佩服她!”朱育奇由衷感慨道,“与她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无比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而朱丽华的世界没有光亮,但是她的付出、奉献、大爱,却比我们来得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朱育奇表示,要学习朱丽华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社区的弱势群体更是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的难处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这个月的网格服务日中,我们的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在网格中开展了助残活动,走进残疾困难家庭,帮他们打扫卫生、理发等,也将朱丽华的先进事迹带进了他们家里。”在10月22日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湘都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便想到了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朱丽华在失明后也有过低沉,但她在张海迪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力量,对于我们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朱丽华就是张海迪式的榜样,能带来更多对生活的期待。”

篇9:陶丽华事迹

我1996年毕业于承德卫校,同年11月参加工作,专科学历,主治医师。工作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医疗工作,现任住院部女病区科主任。为人忠厚、性格率直,工作坚持原则,率先遵守纪律,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热爱本职工作,服务态度好,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在校学习的虽然是医疗专业,但精神病方面的知识甚少,也未参加过这方面的临床实习。工作后从事的属于新知识、新领域,尤其是面对那些思维、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的病人时,更是不知所措。但那些心灵受到伤害的病人,却深深的吸引着、触动着我的心,从此下决心要学好精神病、心理方面的知识,去为广大患者服务。十几年来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学术研讨会、到省级医院进修等多种形式,使我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诊疗经验愈加丰富,治愈率不断提高。现已成为精神科临床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部级1篇,参与完成《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制约和谐社会的因素及对策》和《影响承德市精神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精神健康,从心开始。精神科接诊的病人,从轻症心理危机到精神失常,再到重型精神病,大多数心灵都受到过不

同程度的伤害,我就用自己的爱心、真心去接诊每一位病人。对心理危机的病人,通过心理治疗,患者的心理危机得到疏导,有时还得对家属进行必要的辅导,以求更好的疗效;对没有病知力的病人,治疗不但得不到认可,有时还要受到责骂;对因病态经常卧床的病人,还要督促起床活动;不主动进食的病人,就主动担当起喂饭的任务;对家属无人管的,既是医生又是陪床的。平泉小寺沟有一36岁的女病人,犯病后丈夫不让其进家,由70多岁的父母送到医院治疗,该病人已怀孕3个多月,由于多种原因病人需要引产,但家属年岁高,不能陪床护理,我利用工作之余经常陪护病人。该病人的精神病不但得到了治疗,引产这个心病也得到根除。再如宽城崔XX在我院住院治疗痊愈后,其儿子带钱来院接母亲出院,不料所带的9000元住院费被偷,病人儿子来院后非常着急,无计可施,我立即帮他报案,想方设法寻找丢失的钱,又借给病人儿子200元钱作为返家的路费。几年来我收到锦旗十余面,感谢信几十封。

心病得由“心”药医,但沟通是桥梁。为方便患者我的电话长期开机,随时与患者保持联系,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出院患者或家属打来的电话,我都耐心的接听,细心的解答提出的问题,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不论是上班下班、节假日还是黑天半夜接到电话是常有的事。当病人疾病复发,家属无法处理时,就要求医院派人去接。围场

克勒沟有一曾在我院住过院,疗效不错的病人,病情复发仍要求来我院治疗,此时已是寒冬的晚上,我接到后电话就连夜赶往围场,将病人接到医院已是第二天的中午。

山外青山楼外楼,我会更好地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吸取新营养,用精良的业务技术去治愈精神病人的病痛,用真诚的爱心去拯救精神病人受伤的心灵。

平泉县精神病医院

--------陶丽华

篇10:朱丽华人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没上过大学,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我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放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替我圆了大学梦,我很高兴。”

朱丽华在资助贫困学子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成长,希望自己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多过金钱资助。平时,朱丽华从不主动联系这些受助的孩子,“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小要求,在学期末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我学习情况。”

她还让孩子们把她拉进微信群,“他们有了困难我好第一个知道,有些孩子瞒着我不肯考研,要被我骂的。”虽然从未见过这些孩子,但是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在朱丽华的心里。

每年给孩子们开个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动态;结对的时候跟每个孩子握手,传递温暖与爱心。

“我要感谢这些孩子,他们的青春给我带来活力,他们的困境促使我不断前进。”

篇11: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朱丽华同志听党话、跟党走,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月工资只有58元却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

20,她响应党中央抗震救灾号召,用辛苦积攒的现金,为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救灾建设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讲政治、顾大局,对党忠诚、听党号令,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朱丽华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

朱丽华同志说过,“我没有视力,但却不能没有事业”。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顽强奋斗,以过硬的党性和扎实的作风,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朱丽华同志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朱丽华同志始终秉持“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的理念,生活俭朴,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她常年资助寒门学子,主动为其支付学费,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仅结对的大学生就达46名,一次性支付资助费36.8万元。

篇12:秦丽华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篇一

作为一个老先进,朱丽华在嘉兴颇有名气,她是丽华推拿诊所的所长,是连续五届的市政协委员,还是省盲协副主席、市残联副主席、市盲协主席。

“投身公益事业是我梦想的传递。”

“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

“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

“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

……

在担任这些社会职务的过程中,她用心用情投入,主动积极作为。她30年坚持分毫不取地为现役军人义务推拿,吸纳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连续五届担任市政协委员,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退休后的特殊冿贴、为残疾人推出的爱心公交卡等实事好事的落实中,都有她的建议与呼吁。

人的名气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她以担当和使命,使“朱丽华”同样成为一张响亮的公益名片。

在朱丽华的公益故事中,因为她的光亮,点燃我们共同对美好的向往,我们读到的是,从一己的生存自强到发出更多光热、照亮他人的人生超越;从一个人谋发展到为残疾人群体代言、服务大众的公益跨越。

在朱丽华的公益故事中,因为她的发挥,社会响应,政府作为,我们读到一个令人振奋、使人励志的人生故事,我们也同样读到了一个城市的温暖,一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篇二

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总有一些默默努力着的人,朱丽华就是其中一个。

1993年,朱丽华当选市政协委员。从此,微微前倾、侧着耳朵全神贯注倾听的朱丽华,成了市两会会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一名政协委员,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朱丽华对残疾人方面的问题最有发言权,每年都要深入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朱丽华发现其中有一条:“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

当选市政协委员之后,朱丽华多次递交提案,让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双目失明让她查阅资料和实地了解情况都比一般人更困难,但是她从没有想过放弃。

她首先将想法用盲文记下来,不断梳理成文,再找人写下来。她将盲文念出来,还要跟书写的人解释。写成后,她还要一遍遍地听人念,一遍遍修改,就怕出错。

在她一次次的坚持下,提案被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重视。在她的穿针引线下,残疾人的相关民生问题被更加重视。

2012年7月,市区首批公交“爱心卡”发放。拿到“爱心卡”的朱丽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落下了,“多年来的呼吁与努力,没有白费。”

实际上,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她的很多提案都得到了重视。

“我的诊所就是我的消息来源。”她时常和来治疗的患者聊天,着手收集材料。

一次,有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诊所向她反映,学校教师退休后就没有了特殊教育津贴。按规定,退休教师也应该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朱丽华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她撰写提案,最终让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了履行好委员职责,她在家人的搀扶下,现场用双脚检测城市的盲道,撰写了关于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为了提交电子版提案,她还特地买了电脑,自学电脑。

“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朱丽华连续五届担任市政协委员,每次参加两会,她的家人就搀扶着她,从会场到宾馆,一刻不分离。

参加两会,别人能够看材料,记笔记,朱丽华不行。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分组讨论等,她总全神贯注聆听,一次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

20多年来,一直如此,“我眼睛看不见,就用心去听。”

去年,她卸任市政协委员,成了市政协列席委员。身份在变,但初心不变,“我要做爱心传递的使者,让更多需要关怀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篇三

昨天一大早,丽华推拿诊所里就繁忙一片。

身穿白大褂的吴阿姨正笑眯眯地给患者推拿。在诊室里,她的推拿床就在朱丽华的推拿床旁边。她们已经相伴28年,如今,吴阿姨和朱丽华就住在诊所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吴阿姨和朱丽华有很多相似的经历。1990年,从来没出过嘉兴的吴阿姨去杭城学习推拿技术,“我没读过书,怎么也学不好。”

1992年8月18日,一筹莫展的家人带着她去市福利院找朱丽华。同是天涯沦落人,朱丽华毫不犹豫就接纳了她。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的人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在工作上,她是我的师傅,在生活上,她是我的姐妹。”在吴阿姨的回忆中,朱丽华总是倾尽所有帮助她。

吴阿姨对推拿不熟练,掌握不好力度,朱丽华就把自己当“小白鼠”,让吴阿姨在自己身上练手法。吴阿姨没按对经络,朱丽华忍着痛指点她,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百次。

经过朱丽华一年多的指导,吴阿姨技能大增,也开始在福利院推拿了。后来,朱丽华自主创业开了诊所,一直把吴阿姨带在身边。

吴阿姨今年61岁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诊所里,工作不但让她自立自强,还收获了患者的尊重。如今推拿已经难不倒吴阿姨了,朱丽华总是让她多学习,学会用手机,“盲人也要跟上时代。”

“朱医师比我的兄弟姐妹还要亲。”这两天,吴阿姨心跳特别快,有时候一分钟心跳90多下,朱丽华时不时就和她聊聊天,并想办法治疗。

每天晚上睡觉前,朱丽华都要再三嘱咐吴阿姨:“不舒服的话一定要叫醒我。”

像吴阿姨一样,目前在诊所工作的有13位残疾人,他们曾经是家里的“包袱”,如今都变成了“顶梁柱”。同时,还有100多人先后跟朱丽华学习推拿技术,相继走上了就业之路。

“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经历,让朱丽华深知,只有就业才能让残疾人自立自强,才会真正被这个社会“平视”。

有人问她:“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朱丽华不以为然,“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002年她被推选为嘉兴市盲协主席。市盲协的工作非常琐碎,她就一点点梳理,一点点解决。在她的带领下,市盲协完善了组织建设,形成了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各类活动,真正成了残疾人的家。

她对生活的乐观和坚毅,最能感染残疾人,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勇气,而对于遇到困难的残疾人,她总是伸出有力的双手,“能帮就帮一把。”

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篇四

朱丽华出生在中医世家。两次意外让她失去了光明,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梦想,最终没有因为双目失明而停步。

在她重拾生活的希望成为一名医者时,她常常会思考偶像张海迪的一句话:“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1989年夏天,一场罕见的洪灾侵袭了嘉兴,当时朱丽华在市福利院工作,茫茫的黑暗中,天灾显得格外恐怖。洪水退去后,朱丽华依然手足无措,福利院里狼藉一片,“一屋子老弱病残,困难重重。”

朱丽华急在心里,但一点忙也帮不上。这时候,子弟兵们来了,苦活累活他们抢着干。

经过多天的抗洪救灾,有些军人不慎受伤,院长就请朱丽华为他们治疗。

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她了解到,这些军人都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他们在家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入伍之后成了人民的守护者。

治疗结束后,被问到诊费是多少,朱丽华连忙摆手,“我也没有其他本领,就只能治伤疗伤,缓解你们的病痛。”

“不能让军人们受着伤干活。”那段时间,朱丽华每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为军人们治疗,自己忙不过来,便花钱请诊所的盲人帮忙为他们推拿,“每天累得像散了架。”

军人们离开了,市福利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对军人们的敬重,却深深留在了朱丽华的心里。

“原来,在本职工作之外,我还可以用双手为社会作出贡献。”朱丽华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投身公益事业是我梦想的传递,我要坚持一辈子。”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贫困学子、残疾人、困难家庭……对于来求助的人,她来者不拒,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渐渐地,朱丽华这三个字成了一张公益名片。

有人说她傻,有钱不赚,受助人也不一定回报她。她却不在意,“我不需要他们来回报我,他们只要回报社会就好了。”

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篇五

今年是我认识朱丽华的第15个年头。

那年,嘉兴召开两会,嘉兴大剧院门口,一位母亲搀扶着一位中年女性。出于好奇,我一路跟到会场。第一次,我知道她叫朱丽华,是一位盲人、一位党员、一名市政协委员,在一家诊所推拿。

后来,我来到朱丽华的诊所。走进去,她正在里面帮人推拿,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一天,我深入了解了朱丽华。

在黑暗的世界里,朱丽华用自己的行动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正常人会的,她都会,她时常鼓励我:“不管遇到啥困难,一定去积极面对。”这让我看到了朱丽华的乐观、坚强、自强。

随着了解加深,朱丽华心中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让我看到她“另外一个世界”。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一个月,朱丽华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当她在银行拿着刚取出来的10万元现金时,我再次跟她说:“你可以少捐点,你推拿赚钱也辛苦。”她说:“我没钱可以再赚,但汶川地震许多家庭等着钱活命啊!”那一刻,我落泪了。

从那以后,我与朱丽华的交往更加频繁了。

10多年来,无论是否有采访,我都时常往她的诊所里跑,每去一次,对我都是一种励志、生命、感恩的教育。

在外界眼里,朱丽华是坚强的,但她也有非常无助的时候。年纪渐长,腰椎间盘突出等老毛病都来了;多年来以诊所为家,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时,她坐在诊所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彻夜未眠;社会上一些非议,让她有时伤心流泪……但她总是不想让别人看到她心酸的样子。

上一篇:《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介绍下一篇:从党章发展历程看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