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

2024-05-21

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精选6篇)

篇1: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

分析关于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调查差异论文

互联网时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导至统计调查上,网络调查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网络调查,亦即互联网在线调查,它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工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等网络通信工具,收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兴调查方法。由于网络调查较传统调查更经济更灵活更快捷,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调查应用越来越广。但如果将网络调查数据直接应用于科学学术研究,学者们还存有诸多质疑。本文以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为例,分别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再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以此来探讨针对同一调查主题,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调查结果是否会有差异?在哪些方面有差异等问题,从而提出应用问卷调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数据信息资料的工作过程。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统计报表。常用的初级资料搜集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访问法、问卷法。本文对比论述的两种调查方法,主要是指非全面的问卷调查。

(一)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传统问卷调查,通常首先要设计问卷、印制大量调查问卷;其次由专门的调查人员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一些调查内容特殊的调查主题,还要进行邮寄、访谈等,这使传统的问卷调查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不足。此外,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在调查完毕后,对纸质的问卷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和汇总的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进行输入,难免会产生人工误差。总之,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调查人工成本高,调查广度不足,人、财、物、时耗费多。

(二)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网络问卷调查是指通过网络邀请会员参与回答问卷以获取数据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属于在线调查的一种。其主要方式有:网络电子会议、电子信息邮件调查和网页问卷调查等。网络会议是类似于网络在线的会议座谈,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者多人进行座谈的一种网络调查方式;电子邮件调查,是把统计调查问卷设计成电子邮件形式,再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方式实现收集调查资料的方式;此外,现在也流行在朋友圈中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时效性强、随机性强等。总之,首先网络调查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小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其次网络调查效率高;但网络调查面向的主要是上网冲浪人群,而不是所有人群,因此,样本代表性不足。

|两类调查方式同类问题数据梳理

以笔者及小组共同进行的一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为例,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同时收集资料,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比对,以此比较探讨在两种不同调查方式下,针对同一调查主题,调查结果是否会出现差异。

调查问题分三类:一类是身份特征类,一类是生活满意度类,一类是敏感话题类。其中,身份特征类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问题;生活满意度类主要包括: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住宿餐饮满意度等日常生活问题;敏感话题类主要包括:性取向、性格、恋爱状况、人际关系等相对私隐问题。

(一)研究思路

调查问卷分三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反映身份特征类问题,收集了社会人口统计学的数据,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其次,针对日常生活满意度类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校满意度、同学相处和谐度、生活费满足度、住宿与用餐满意度、所学专业喜爱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最后,通过敏感话题类,比如性取向、性格、同学关系和谐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推断回答人口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有差异。

(二)调查情况

1。 传统纸质问卷调查。首先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设计了问卷,并进行试调查,经修改完善后,再实施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5 所大学部分在校学生,采取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2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另有25 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而作废,回收有效率为87。5%。

2。 网络问卷调查。利用电子邮件调查、微信好友朋友圈两种网络调查方法,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39 份有效样本。

(三)数据整理

传统纸质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调查在生活满意度类话题、敏感类话题中,均存有显著差异。

(一)生活费满意度类问题再解析

对有差异标志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结果倾向于:网络调查的满意度明显比传统调查的满意度低。每个特征选项中的“非常满意”这一选项都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在“满意”“一般”这一选项中,只有学校满意度的P 值是0。0752 小于0。5 有明显差异。其他两个特征选项都没有存在明显差异。至于“不满意”这一选项,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住宿餐饮满意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二)敏感类问题再解析

对敏感话题特征数据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在真实性格、最烦恼的人际关系和性格乐观与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取向、恋爱状况、同学相处和睦度三个选项上,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有显著性差异。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总体看在相对偏隐私的人际交往类问题同学相处和睦度的特征选项中,“非常和睦”和“一般”两个选项的P 值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而更倾向隐私的恋爱状况和性取向两个特征问题中,每个选项都小于0。5 存在差异。此外,从恋爱状况问题选项的差异还可以解读为:处于甜蜜恋爱中的在校大学生可能忙于快乐约会,没有太多时间在网上回答网络问卷。而恋爱受挫中和单身的在校大学生消耗在网上的业余时间所占比重多一些。由此可见,在设计网络调查问卷时,也要参考被调查者的个人状态。如果在恋爱、怀孕、照顾孩子等人生状态下,可能无暇将业余时间消磨在网络上,回答问卷的概率低,也可能影响信息的收集代表性。相比之下,性取向在所有敏感性问题中P 值很小,但差异性最大。由此可见,随着敏感性增强,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差异性也在逐步增大。

总之,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对一些日常生活类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在网络调查中,同样问题,消极面评价则较多,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因为面对面,可能会在某些方面给被调查者有一定的有顾虑和心里压力。而在网络调查中,对于一些较负面的选项,被调查者因轻松,更利于更勇敢选择表达本人真实意愿,更容易表达内心的不满。在敏感性类问题方面,两种调查中,随着敏感性的增加差异性也在增加。在传统问卷调查中甚至还出现了敏感问题不答现象。而在网络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需要与调查者接触,使被调查者没有被别人窥探隐私的顾虑,因此,能做出更真实的回答。

|应用网络调查的三点建议

进行网络调查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如果是企业产品营销调研,应该区分开是哪类产品,比如是器具类、食品类、服装类等。但无论哪类调查,首先都必须制定网上调研提纲,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研题目、时间、问题、标志、要求等。如果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则要从顾客的角度来了解客户需求。如果调研对象是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提议者、使用者,则要对他们的具体角色进行分析,比如,代理某种时尚品牌休闲女装,其目标销售对象应当是年轻女性及成功中年女性,但实际客户市场不仅仅是这部分人群,还包括他们的父母、男友等角色。因此,实施网络调研时,只有将调研市场对象进行角色细分,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准确性地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具体的校园生活感受类的调查,实施网络调查时主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选择针对网络人群的内容进行网络调查。从本次在基本身份特征类调查中可以发现:男性、理工科专业和大二、大三同学为经常上网人群,更适合进行网络调查。因此,将研究对象主要限制于网络使用者或是经常上网人群进行网络调查比传统调查更具有优势。由此推理,适合采用网络调查的调查项目有:网络游戏的满意度调查、新产品试用效果测试、网络广告投放效果测试等。

二是根据敏感性程度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对满意度和敏感性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由于白纸黑字,有可能会带给被调查者带来压力,而网络调查则相对会更容易表达真正的情绪和意愿,真实性更强。因此,可以针对敏感性程度不同,采取传统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方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从而弥补两种调查方式各自的不足。三是以赠小奖品等形式激发被调查者参与的兴趣。网络是虚拟世界,如果在网上调查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奖品激励,调查会获得更多的参与者。如摩托罗拉慧笔和惠普在网上做调查时,都有奖品激励参与者。某医学杂志在做调查时,提供样刊赠阅,也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从这次网络调查中也发现,网络调查因为无约束性,被调查者参与热情不高,回复率低。如果以赠小奖品或支付少量薪酬等形式及方法,可能会大大调动被调查者参与调查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回复量和回复速度。

总之,本文通过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度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网络调查与传统调查两种不同调查方式的差异。需要指出,本次调查中传统调查与网络调查的被调查者不是百分之百重合,这不可避免使数据统计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两类调查在敏感类等问题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和不同的被调查人群,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才能确保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篇2: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

网络广告作为新兴传播媒介,最早起源于美国。Hotwired杂志推出了首个网络广告,而中国的网络广告在1997年才诞生,经过一段长时期的发展,网络广告发展异常迅速,付费搜索广告成为网络广告新的增长点。但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不仅落后,而且形式与创意缺乏,主要表现为:网络广告多采用弹窗式,滚动播放式以及病毒性广告等。由于网络作为新兴产业首次进入中国,广告法律的缺失,造成了中国网络广告市场鱼龙混杂,网络广告企业发展良莠不齐,已经成为嗜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重性。虽然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秩序混乱,但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网络广告必将随着信息化产业的深入推进得到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了网络广告的一些基本主要常识,掌握了一些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后。我认为在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产业的繁荣兴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在此时的大环境下,广告行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网络广告作为广告行业的一个小的分支,其发展趋势是锐不可挡的。本论文就根据中国目前的广告行业发展状况对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通过一些数据对网络广告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网络广告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一、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主要特征

Ⅰ互联网市场增长迅速,主要门户网站优势明显

从1997年网络广告在中国的出现,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迅速,增长幅度一直高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8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5.7亿,中国广告市场这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扩张,网络广告比重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的大幅提升得到更快更迅猛的发展,主要门户网站在网络广告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艾瑞调查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在2013年网络广告市场上,百度、新浪和网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占比将近60%。腾讯、淘宝强势崛起。

Ⅱ垂直搜索、视频贴片、搜索关键字成为网络广告三大驱动力

①不管是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还是网络媒体上的旗帜广告、按钮广告等,都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诉求的,因而被称为“注意力经济”或“眼球经济”。而网络搜索引擎则代表了一种新的虚拟经济形态,即“搜索力经济”。所谓搜索力经济,其特征就是受众从以往的眼球被动接受信息状态转为主动搜索信息。②搜索引擎的出现很好地切合了“受众本位”的传播方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搜索信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最多,达到39.1%;而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比例高达70.7%。具体到广告上来讲,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广告形态中受众被动接受的状况,而是将受众处在信息的中心位置,受众具有极强的选择权和主动性。③另一方面,由于搜索引擎用户在搜索信息时极强的针对性和确定性,因而极有可能就是所搜索产品或服务的潜在购买者,这种有效到达的广告模式也深受广告主喜欢,因而因搜索引擎发展而带动的关键词搜索广告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元。垂直搜索广告比重达28.9%,成为占比最大的网络广告形式,视频贴片广告份额继续增长,百度,淘

宝与谷歌中国媒体营收规模领衔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奇虎360,、淘宝与腾讯增速明显。

Ⅲ相比国外差距大,市场发展潜力无限

中国的网络广告从诞生到现在虽然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而且依然会持续增长,但如果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网络广告市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企业搜索营销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以512.9亿元市场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未来几年还将保持48%-60%的增长速度。与增长率为6.2%的日本之间差距逐渐加大,达到753.1亿人民币。但是中国网络市场广告语美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却孕育着极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一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势发展,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企业主的广告投放需求将持续增加,从而促进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二是中国网络广告所占总体广告业比重虽然一直在增长中,但依然低于平均水平,所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中国网络广告存在问题

Ⅰ网络广告形式和创意缺乏

我国网络广告规模的增长程度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外生性增长,出于对网络广告理念、模式的创新并不明显。2001年前后,西方国家网络广告受到冲击,铺天盖地的强迫性广告已经很少见。可在我国,某些老套的浮游式广告、弹出式广告仍是主流。虽然21CN、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宣布整肃网络广告,取缔或逐步取缔弹出广告等影响用户流览和阅读网页的广告模式,但事实上,弹出广告等传统的网络广告依然是中国各大网站的主要广告模式。与此同时,中国网络广告的设计和创意水平不高,点击率差。据电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日本一般的网络旗帜广告在没有创意的情况下其点击率一般只有0.1%-0.3%,而创意优秀的旗帜广告点击率可以达到30%。

Ⅱ网络广告市场监管缺失

网络广告是中国一个新兴的广告市场,再加上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化、跨行政区域性等特点,给网络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对网络广告的监管。目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广告监管体系,网络广告监管基本缺失,从而一定程度上了造成了网络广告从发布、收费到内容的无序发展,不实广告、侵权广告等时有发生。希望网络广告监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能引导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但具体的决策动作,必须基于对各种市场因素的认知和分析。

Ⅲ网络广告代理市场门槛低、回报率高

IResearch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从事过网络广告代理的广告公司超过100家,以网络广告代理为主的广告公司超过20家。网络广告代理公司发展迅速,只是相对以前的寥落状况而言。而从互联网正在跃升为最强势的媒体之一这个背景来考量,如此规模的网络广告代理队伍实在是小得可怜。我们看到,在排名前列的网络广告代理商中,有许多本土公司的身影。一方面,这是对其中一些公司坚守网络广告阵地的回报,一方面,说明网络广告代理的进入门槛依旧较低,尚未进入激烈竞争的白热化阶段。

Ⅳ网络广告形式创新有待技术进步

由于互联网媒体的特质,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但受制于通路、带宽、终端设备等诸多客观因素,网络广告的制作和运用也有所局限。在相关技术条件得以实质性改善

之前,网络广告的内容创意和形式创新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尽管如此,仍然有30.7%的用户认为网络广告是最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广告媒体。57%的用户表示网络广告对他们个人消费行为有影响。有62%的人认为在浏览过相关的网络广告后会促使其购买。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关于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弹出式广告窗口,是仅次于网络病毒最让网民反感的,再次是网络入侵攻击。网络病毒和网络入侵攻击都可看作是对上网电脑的严重侵害,而弹出式窗口与垃圾邮件主要是增加用户的麻烦程度才引起用户反感。目前,我国的网络广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由于互联网媒体的特质,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相应地,就需要网络广告的管理和自律工作充分考虑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化、跨行政区域化等特点。这些特点给网络广告管理和自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针对网络广告问题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Ⅰ 加强网络人才资源的建设与培养

传统企业对网络优势还认识不足,我们有必要通过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来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到网络优势所在,积极利用网络这一商务平台。国家应该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开设电子商务选修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Ⅱ改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大网络广告监管力度。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1998 年5 月14 日,几经修改的Internet 免税法案在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以41 票对0 票的优势通过,为美国本土企业铺平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美国的第三方认证系统的第三方服务软件除了可以监测到浏览率外,还可监测到违反国家规定的一些广告,如烟草、色情或暴力等。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关于广告的各项政策、法律与法规及各种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当中。但还不够,因为网络广告监管工作的执行不能光靠政府部门,还需要政府、网络广告代理商和网站经营者的共同参与与积极配合。

Ⅲ加快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努力拓宽网络广告的范围。

我们要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技术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一旦宽带技术发展无限制时,网络广告的范围也将会由目前的IT、通信、汽车、酒店、地产等少数行业拓展到全社会的全体行业。

Ⅳ完善对网络广告科学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网络广告行业管理和自律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适应互联网广告发展的需要,制定针对网络广告特点的行业管理措施、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才能真正起到维护网络广告市场秩序、维护网民利益的作用,使网络广告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网络管理技术的进步,在对已有的管理手段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应本着开放的态度,利用新的技术,尝试一些新型的行业管理模式,加以灵活运用,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网络广告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探索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网络广告行业管理也必将在发展中得到完善。网络广告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网络广告行业管理工作的完善。网络广告行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也必将促进我国网络广告业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

五、总结

我认为在21世纪,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基础资源配置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巨大投资,其网络广告的市场逐步的增长和繁荣是值得期待的。另外,网络广告要想长远长足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必备条件外,还离不开政府、法律、技术以及健全的广告营销体系等。我相信,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中国将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浅析中国网络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百度文库《论国内网络广告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上海艾瑞咨询集团《IResearch-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数据》

——ESM国际电子商情《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趋势》

——中国情报网《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运行回顾总结分析》 ——Enfodesk易观智库《2012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篇3:高校网络舆情分析调查与引导研究

因此,本文选取临沂大学、山东医专临沂校区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并研究高校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对于网上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所一般采取的态度,网上别人的言论对个人的影响,大学生应如何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舆情,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状况评价等内容。通过发放制作好的调查问卷,分析问卷的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集中反应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和建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健康发展。

1基本情况介绍

临沂大学现设有20个二级学院、9个科研院所、2个分校, 本科专业80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农学、经济学、历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共有38000余人,兼收本科与专科的学生,山东医专临沂校区学校面向山东全省招生,并与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 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等15个省市自治区对等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32人。本调查面向临沂大学和山东医专的在校生,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我们发放《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问卷》共样本300个,收回了有效的样本数为284份,样本的有效率为94.6%,在调查的样本中,性别的构成为女性占40%,男性占60%;调查样本的专业分布情况为文科26.5%,理科24.2%,艺术23.5%,工科25.8%。 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大一的学生占32%,大二的学生占45%, 大三的学生占23%。

除了问卷调查形式,我们课题组还进行了个别学生访谈, 了解了在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情况,大学生群体的智力已经趋向成熟,但比较容易偏激、自尊性很强,但情感丰富,易受各种周围问题的影响。对样本的统计我们使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汇总

2.1您经常上网吗?

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经常上网的同学占了90%,选择很少上网的同学有8%,选择几乎不上网的同学仅占2%。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说明了当今的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已经主要集中到网络这一传输媒体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主力军。

2.2您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此问题是一个多选题,%95的同学四个选项均选上了。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聊天;浏览新闻,获得资讯;更新个人博客以及各大网站的个人空间;网上购物,电子银行等。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借助各种网络软件如:QQ,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信息,共享各种网络资源,这种轻松且快捷的交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也使得高等学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3对于网络舆情能不能真实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状况这一问题

35%的同学认为反映了大部分,22.6%同学认为反映了一半,25%同学反映了小部分,%5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仅有12.4%的同学选择完全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状况。此问题说明同学们对网络中出现的各种言论有着自己的看法。

2.4网上别人的言论会影响到您吗?

45.6%的同学认为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看法,32.1%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有影响,20.5%的同学会自己了解事情经过,持有自己的观点。仅有1.8%的同学选择从来不关注这种言论。此问题说明同学们对网上持有的言论具有一定的辩证看法能力,但是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也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网络言论的影响。

2.5你认为校园网络舆论能有效沟通师生、学校和社会吗?

15%的同学选择经常,25%的同学选择大多数时间,45%的同学选择很少,还有15%的同学选择几乎不,此问题说明学生对于校园网络舆论能否有效沟通师生、学校和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并不乐观,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舆论并没有起到沟通各方的作用。

2.6而对于“人肉搜索”这样的互联网群体行为的看法?

22%的同学选择完全鼓励,任其自由发展;55%的同学选择应当鼓励,但应予以适当监督,20%的同学选择应该严厉打击, 并由刑法制止;3%的同学对这样的行为选择无所谓。

2.7您希望学校以怎样的角色进行网络舆情管理?

只有6%的同学选择学校应以控制着的角色管理舆情, 94%的同学选择学校在管理舆情是应该担当控制者、把关者、 引导者和协商沟通者。此问题说明学校对网络舆情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3结论以及引导方法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是网民的中坚力量,是一个对社会热点问题,反应最活跃,最为敏感的群体,很容易通过网络对社会和学校里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如果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或延误解决,都可能在网上形成炒作,个别情绪可能感染到群体,演变到群体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爆发形成网络舆情。而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并影响着一定范围的社会舆情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加强分析和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学生作为一支有独立思想的群体,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不能采取“强迫式”或“填鸭式”方法,要采取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情感心理的需求和培养,仅仅通过简单的理论灌输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无法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修养。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必须使教育处在平等的基础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进行交流,使得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要一味的理论灌输,使得双方互相信任,只注重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而不是只作所谓“面上”工作。以最少的时间,最好的方法,做好舆情引导。

3.2做好临沂大学、临沂医专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的把关和引导

目前,微信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媒体已处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中坚力量,其贴身性、私密性以及强影响力使其对重大事件的舆情传播和引导起着巨大作用,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微信传播在重大事件舆论引导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学校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公众以及“意见领袖”的通力合作,各种力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不断融合,使得微信传播成为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舆论场”,对舆论起到正向正面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临沂大学、临沂医专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的把关和引导。

3.3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

网络舆情是师生意见表达的一个渠道和途径,因此我们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于与处理机制。校园舆情的搜集要做到“搜集信息快,反映问题准”,反映和搜集要做到“搜集信息快,反映问题准”,早发现,早搜集,早报告。注重内容的准确性,保证问题的真实性,能反映师生员工的主流意见,真实体现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对搜集到的信息要进行深入调查核实,深入老师和同学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规模调查。对重大事件要进行更加深刻的剖析,对广大师生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其萌芽状态,并一定要切实关注广大师生反映的问题。高校应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BBS论坛接受监督,在师生面前树立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办事高效的良好形象。

摘要:该研究通过进行发放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分析临沂高校大学生上网时间、使用网络频率、上网目的、对网上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采取的一般态度、网络舆论对沟通师生、学校和社会的沟通能力等方面,通过调查获得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一些基本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篇4:网络分析与市场动力学建模

关键词:市场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复杂网络;计算机模拟;新产品接受

市场动力学(Market Dynamics)是一类关于市场现实的崭新研究,该类研究希望以尽可能自然的方式刻画市场现象的关联、动态与交互特点(丁海欣,2010)。本文将主要讨论市场动力学如何可能从关联的角度反映市场动态现象。内容上主要包含如下三部分内容:功能角度的网络分析;结构角度的网络分析;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展示网络结构对于刻画市场动力现象的重要意义。

一、 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的功能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当代西方主流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和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被社会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广泛接受。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对网络或关系的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早期的研究中网络或者表现为比喻,或者只在抽象的意义上得到应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网络分析与上述意义上的网络不同,它不仅重视对网络的分析,更重视量化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心概念是网络,即交互作用单元之间的关系,对关系重要性的强调指导了与之相关的理论发现、模型构建及其应用,并使得社会网络分析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根据Wasserman & Fraust(1994),社会网络分析除了强调交互主体之间关系的核心重要性之外,以下四个设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行动者(Actor)及其行动被视为相互依赖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其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联结(Tie)被视为资源传递与“流动”的渠道,其中资源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比如信息;其三,以个体为焦点的模型认为网络结构环境或者为行动者提供机会,或者对其行为提供约束;其四,网络模型将结构(社会、经济、政治等)概念化为行动者之间持久的关系模式。

社会网络分析思想进一步通过其所提出并论证的具体研究理念体现其对于市场动力学建模所具有的价值,比如嵌入(Embeddedness)思想。在论文《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中,Granovetter(1985)认为经济行动深深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个特殊类别),受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去解释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以往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过度社会化与低度社会化问题,从而更好地说明经济活动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结构。

嵌入体现在个体之间的具体关联上。不同的关联则可能存在强弱之分。Granovetter(1973)于其著名论文《弱联结的优势》一文提出了联结的强度问题:关系联结具有强弱之分,弱联结(Weak Tie)与强联结(Strong Tie)在人际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强联结主要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联系,而弱联结则在群体之间、组织之间充当信息桥,在群体间建立起纽带关系,使社会系统成为可能。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从功能意义上确定了市场动力学分析中重视网络的合法性与必要性。从存在性上讲,网络结构可能存在于消费者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消费者之间,所有这些存在的网络都有其意义并将发挥其影响。而从形态上看,这样的网络往往可能具有多重性,比如,在消费者之间,就不仅可能存在信息网络,同时也可能存在归属网络等(Krackhardt,1992),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网络可能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拓扑结构,并且不同的网络往往并不重合。而且对于不同的消费对象,消费者之间的网络结构也会存在差异(Janssen,M.A.,Jager, W.,2003)。

企业之间通常也会存在关联。市场往往具有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或者相互合作以完成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比如供应链体现出的合作关系。企业之间也可能是竞争的,因导向性竞争而形成关联。或者甚至可能是竞争合作的。所有这些关系都需要在具体市场动力学建模中给予必要的重视。

二、 复杂网络:网络的结构分析

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是关于不规则网络的研究。复杂网络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涉及大量的网络节点及其关系,因此与传统的图论模型不同,复杂网络主要关注网络的统计特征,从统计角度刻画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进而展开其他相关研究。

在复杂网络研究兴起之前得到广泛研究的两类网络分别是规则网络与随机网络(Random Network)(Newman, 2003)。其中规则网络高度聚集,但不具有小世界性;随机网络具有小世界性,但不具有明显的聚集特性。虽然上述网络得到大量研究,却不能对于现实中的网络结构作出良好表示,因为现实中的网络可能既不是完全规则,也不是完全随机的。

为了对现实中的网络小世界性作出解释,Watts与Strogatz在1998年于Nature提出了一个被称为Watts-Strogatz网络(简称WS网络)的小世界模型。其构造算法如下:(1)从规则图开始:考虑一个含有N个点的规则网络,它们构成一个环,其中每个节点都与它左右相邻的各K/2节点相连,K为偶数。(2)随机化重连(Rewiring):以概率p随机地重连网络中的每个边,即将边中的一个端点保持不变,而另外一个端点取为网络中随机选择的一点。其中规定,任意两个不同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一条边,并且每一个节点都不能有边与自身相连。

按照上述算法,p=0对应于规则网络,p=1对应于完全随机网络,通过调节p值就可以控制从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过渡。

现实中的很多网络不仅具有小世界性,而且其连接度具有幂律形式,比如Internet等。针对该现象,Barabási与Albert在1999年于Science撰文提出一类无标度网络以解释幂律分布网络的产生。该论文提出了如下两个一般的解释机制:(1)增长机制(Growth):网络因为新节点的加入而不断扩张;(2)偏好连接机制(Preferential Attachment):新节点更偏好与那些具有较高连接度的节点相连接。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富者更富”(Rich Get Richer)或“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当前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便主要受到以上两个典型研究的激发与促进,取得丰富成果,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Albert,R.,Barabási,A.-L.,2002;Newman,M. E. J.,2003; Boccaletti,et al.,2006)。

对于市场动力学建模而言,目前复杂网络所提供的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说明将为具体的市场动态现象建模提供结构上的支持。结构决定功能(Strogatz,2001),复杂网络将具体化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所提出的关系结构并确定其功能。

复杂网络目前更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讨论,但这一切并不是终点,所有关于结构的讨论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演化现象在网络结构下的动态演变(Dynamics)。根据Barabási(2009),复杂性科学的未来要求就是去理解那些被认为具有复杂性的系统的行为,而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去理解那些发生在网络上的动态过程。Newman(2003)也指出,复杂网络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很可能就是关于对那些发生在网络上的过程与行为的理解。这首先取决于对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揭示与建模。关于网络结构性理解的重要性对于市场动力学研究同样成立,并且成为具体问题讨论与建模的关键支持之一。

三、 一个示例:网络结构下的新产品接受研究

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接受(或创新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创新首先是当前社会进步的关键维度,并被视为现代性的一个最好指示,其次,新产品接受更具有隐喻的意义,在所有的社会变化中,都很可能存在着与上述现象相似的过程,比如群体对于新观念的接受。

根据网络分析的要求,新产品的潜在接纳者往往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受到其他采纳者选择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可以概括地称之为口碑效应(Word of Mouth, WOM)。市场动力学研究利用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可以对发生在不同网络结构下的新产品接受过程作出模拟(详细分析可参看第一作者博士论文相关章节)。结果如图1所示。

首先对图1结果与模拟作出简单说明。图中1-2所示结果分别表示Barabási-Albert网络(简称BA网络)与WS网络下不存在口碑效应的虚拟接受过程;图中3-4分别表示BA网络与WS网络下存在口碑效应的新产品接受过程,在后两种情况下,与每个消费者距离不超过2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都将对未采纳新产品的消费者的采纳行为发生影响。每种情况模拟20次,模拟时间长度为300回合,潜在采纳者为200人。

图1揭示出了明确的信息,其一,口碑效应显然对于新产品接受具有重要影响。与不存在口碑效应的对应过程相比,存在口碑过程的新产品接受在最终接受比例上要远远超过前者,从数值上看,不存在口碑效应的过程,模拟结束时的采纳比例不超过0.5,而存在口碑过程的最终采纳在0.9左右;从接受过程上看,两类情况显然表现为不同的接受路径,在有口碑过程的新产品接受中,可以看出非常清晰的接受跃迁,而这显然对应于口碑效应的促进作用。

其二,不同的网络结构下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可以看到, 虽然BA网络下的平均最终接受结果与WS网络下的平均最终接受结果大致相同(前者为0.941 5,后者为0.882 5),但从过程角度看,BA网络下的接受跃迁显然强于WS网络的接受过程。事实上,针对两类情景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从过程的角度,还是从结果角度看,两类网络均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事实上,两者在接受“跃迁”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相应网络结构的度分布,BA网络中存在明星式的节点(Star Node),如果这样的节点一旦采纳,则将从两个方面促进对新产品的接受,其一,从连接的人数上,可以对更大范围内的潜在接受者施加其影响,从而可能极大地促进对新产品的接受;其二,从影响的权重上,高的节点度在模拟中意味着高的影响加成,从而进一步推动对新产品的接受(节点“权重”的影响参看文献)。

四、 结语

论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简要介绍了市场动力学如何从功能与结构角度把握市场动态现实中的网络关系问题,并通过示例揭示了重视市场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关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希望这样的展示能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往往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关系拓扑。从构成一项完整的市场动力学研究而言,对于网络的关注往往只构成其底层基础,从实现的角度看,仍然需要其它知识(比如,与情景主体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比如,基于主体的建模)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丁海欣.市场动力学建模:基本市场空间内的问题.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 Wasserman, S., Faust, K. Social Networks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Cambridge C- 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 Granovetter, M. The Strength1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0-1380.

4.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5. Krackhardt, D. Hanson, J. Informal Networks: The Company behind the Char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4):104-111.

6. Janssen, M.A., Jager, W. Simulating Market Dynamics: Interactions between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Social Networks. Artificial Life,2003,(9):343-356.

7. Newman, M. E. J.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SIAM Review,2003,45(2):167-256.

8. Watts, D.J., Strogatz, S.H. 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 Nature,1998,(393):440-442.

9. Barabási, A.-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 Science,1999,(286): 509-512.

10.Albert, R., Barabási, A.-L.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works, Rev. Modern Phys,2002,(74):47-97.

11.Boccaletti, S., Latora, V., Moreno, Y., Chavez, M., Hwang, D.-U. Complex Network: Structure and Dynamics. Physics Report,2006,(424): 175-308.

12. Barabási,A.Scale-Free Networks:A Decade and Beyond, Science,2009,(325):412-413.

13.Strogatz,S.Exploring Complex Networks.Nature,2001,(410):268-276.

14.Delre,S.A,Jager W,Janssen M.A.Diffusion dynamics in small-world networks with heterogeneous consumers.Comput Math Organ Theory,2006,(4):5-12.

15.Rogers,E.M.New Product Adoption and Diffusion.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6,2(4):290-301.

16.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4th editio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5.

17.Scott,J.Social Network Analysis:A Handbook(2nd edition).Sage Publications,London,2000.

18.Solomon,S,Weisbuch G,de Arcangelis L,Jan N,,Stauffer D.Social percolation models. Physica A,2000,(277):239-247.

19.Valente,T,W.Social network thresholds i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ocial Networks, 1996,(18):69-89.

作者简介:丁海欣,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苗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篇5: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

●SINOCES:消费电子的商务聚会

●电子商务及其技术对我国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分析

●马云:“电子商务帝国”的全球化梦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TAGS: 分析 市场 环境 产业结构 网络游戏 互联网 游戏 达到

关于互联网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Internet的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11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4950万台;上网用户约11100万人,其中宽带用户人数为6430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5100万.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已达到74,391,296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CN域名总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96924个,网站总数694200个.2005年全国上网费用总计超过1000亿元.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发展迅速,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的企业数量已达2200多万家,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户数量更是达到4000多万家,而中国企业的网站总数只有200多万个.截止2004年底,中国有过网上B2B(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35万家,增长率为12.6%;10个网民中就有4人通过在线方式购买商品,预计这个数字今年将达到3人中有2人通过在线方式购买商品,预计未来网络贸易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可达到1万亿美元,而在1994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仅为12亿美元.而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始终保持在每年一倍以上的增长;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市场容量更是达到6000亿元.关于网络游戏

自从陈天桥代理韩国游戏《传奇》演绎一夜致富神话以来,网络游戏就成了人们手中的“香馍馍”.国家也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支持民族网络游戏的发展.据悉,国家将启动“中华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投资额高达10亿至20亿人民币.网络游戏从2001年在中国新起以来,以盛大陈天桥为代表的第一代人依靠代理运营外国游戏成功了.发展到今天,以开发民族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企业将会是第二代成功者.当前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及香港地区六大区域17个城市的100家网络游戏开发公司中得到详细数据的“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原创力量调查报告”中披露:中国目前从事开发专业公司或团队117家,比去年的73家增长73%,从业者达12455人,比去年增加148%,20岁至30岁年轻人占85%;月收入1500元以上者占87%,月收入4000元以上者占1/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约6000人,约占到总人数50%.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4年互联网游戏用户规模达到2400万,其中付费用户达到1210万,占整体用户数的50.4%.由于网络游戏用户粘性较高,这部分用户的流失率相对比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用户的加入,易观预测,2005年中国互联网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3320万,同比增长38.3%.2005年中国互联网游戏市场付费用户规模将达到1800万,同比增长48.76%.2005年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位居六大成熟应用模式(网络游戏,搜索,即时通讯,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邮件)之首,占六大模式收入总额的35.7%.网络游戏在中国的兴起才六年的时间,市场成长初期曾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2001年的增长速度超过700%.经过几年的发展,增长速度趋于稳定.2004年市场规模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5%,2005年继续以50.6%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40.7亿人民币,预计2006年能突破100亿元大关.而在CGPA与IDC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与我们的亚州邻居游戏大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的游戏产业仅是人家一个零头,仅仅是人家的十分之一不到.”所以国内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有待发展提升的空间还相当巨大.市场环境:政策日趋明朗

篇6: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

营造文明、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网络信息素养,以积极态度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是一种有效途径。研究基于学院10系2部的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份,收回266份,回收率达88.7%。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校园网络文化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网络资源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学院特色的文化向上传播得到了加强,网上舆论窜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软硬件建设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1]。

一、校园网络文化定位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表达形态,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对校园文化的模拟、再现和延伸[2]。校园网络文化集传媒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功能、意识表达汇聚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社区互动功能于一体,它包括校园文化在校园网的体现与延伸、校园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自动化软件等内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服务目标立足在校大学师生,因此,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应打造既时代感鲜明又能贴近我院学师生生活、既能吐槽又能畅想、既能八卦又具有浓厚归属感的文化。

二、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全院师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问卷调查中,5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较为满意,91.7%的学生支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但26.3%的学生表示缺乏信心,怕半途而废。

2、学生对目前校园网络文化不太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是先进且重要的文化,53.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院的校园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校内的网站未开通任何BBS和论坛贴吧,54.1%的学生坚决支持开放社区及论坛,若开放则会增加访问量。

3、现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体现为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等,而我院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有待提高。77.4%的学生听说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其中28.2%的学生知道公约的部分内容,仅有1.5%的学生清楚知道全部内容,其余的学生只是听说而已。问及能否自觉遵守时,69.5%的学生都回答可以遵守,但是连内容都不清楚,何谈遵守。37.6%的学生网络上不文明的言语动机只是为了发泄一时的不快,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冷静对待,即便别人恶言相向,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绝大多数的学生沉溺网络,而网络的应用情况不太乐观。87.6%的学生都不能合理分配上网时间,每天上网的时间比例为50%以下,仅有38.7%的学生上网时间比例在20%以下。266份问卷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上网,上网率高达100%。其中,57.9%的学生浏览新闻、收发邮件,58.7%的学生看电影、交友聊天、玩游戏,40.2%的学生下载电影、歌曲、软件,27.5%的学生写博客、逛论坛,22.6%的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我院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为了放松娱乐一下,偶尔打游戏,大家认为打游戏很无聊。

5、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服务少,校内网站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学生很少浏览校园网站。72.2%学生浏览校内网站的时间比例不足20%,59.4%的学生偶尔访问校内网站。学生都是被动的去浏览校内网站,69.5%的学生为了查询成绩和教务处的通知、选课等原因才访问,28.6%的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站查书,34.2%的学生会浏览学院和系(部)学生工作的通知。另一方面,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网络服务很少,只有不到44.3%的人会浏览校内网站的新闻,26.3%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21.3%的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14%利用精品课程网站,16.7%利用其他校内服务。

6、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72.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推进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只有21.8%的学生学习进步了,18.8%的学生认为学习条件好了,剩余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毫无影响、甚至学习退步了。这是由于在266位上网的学生中,45.1%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查找资料,其中仅有15.4%的学生会阅读本专业的文献。

三、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不足

1、重视显性文化,忽视隐性文化建设。学院重视学院主页、办公系统、教务系统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重视学生的“两课”教育,但是,缺乏网络道德和网络自律内容地传播。学院网站因循守旧,吸引力小,内容创新性差、缺少特色,缺乏激励人心的事迹。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没有设置相应的专栏,比如工作专栏、校友专栏。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档次不高,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对外吸取和辐射较少,与校外联系少、各系(部)互动性差,缺少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一方面,校内网站建设不够规范有序,网站页面老旧、板块单一,缺少科创类的新闻,没能利用好论坛的功能。另一方面,没有搭建一个平台加强各系之间的网络交流。68.8%的学生愿意增加喜欢的栏目后增加浏览学院主页的次数和时间,学生希望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栏目、名师访谈、专栏课程辅导答疑解惑专栏、校规专栏、网络竞赛栏目等。

3、校内网站的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布局不够清晰,学生只知晓一些常见的校园网络服务,对于新增的校园网络服务一律不知。比如我院学生处的部门网站下设有心理咨询交互平台,但是多数学生却不知有此交流平台。

4、一些错误观点和不良情绪的网上传播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我院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到网络垃圾信息和错误观念的影响。目前,我院虽然有舆论监控的机制,但是缺少一套全面、完善的网上舆论系统,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情绪,因此也无法做到因势利导。

5、部分网络服务(如教务、选课、网络下载等)使用不便利。由于服务器老旧导致反应速度过慢,部分学院网站有时会出现打不开的现象,尤其是学生选课期间,选课系统并发访问数超过1000人,导致系统瘫痪,急需解决。

四、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方向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3]。

2、加强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校园网络技术应先进,并且能够提供快捷、方便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首先,应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力度,加宽带宽,使网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优化网络拓扑,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其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提供技术支持。另外,每年有目标、有计划进行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拥有一大批校园网络精品课程,开展网上教学课程。

3、校园文化形态多样,选择多。校内网站的应多样化、创新能力强、积极发展新的网络文化项目形态,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应增加娱乐教育板块。一方面,可针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活动。比如网络竞赛、网络的部门招新,构建大型的校园网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增设学生感兴趣阅读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如:动态信息(新闻消息、通知公告)、文艺原创(小说、动漫、摄影)、师生论著(人物专访、成果推介、科创心得、博客播客)、影视作品(视频新闻、校园DV)、高教集萃(大学讲坛、名家新论、高教研究)等。

4、校园网络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突显,文化品牌鲜明。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主流舆论的网上传播,构建网络德育平台,使得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上文明公约应向日常遵守社会道德一样,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还应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最广泛地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道德伦理观。树立典型的人物、典型事迹,结合自身特色,办出符合学院特色的网站。

5、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师生感兴趣的栏目,使每位师生都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网络利用情况不太理想,需要以正面方式加以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宣传社团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志愿者义务劳动、宣传一些身边先进事迹。希望增加的栏目有:名师访谈、答疑解惑;网络竞赛、提高素质;八卦风云、知身边事;特色专栏、因时而异(如校庆、运动会专栏等);建院好声音之网络K歌;走进名企、与外联系;活动通知、与时俱进等。

五、总结

我院的校园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光纤覆盖了所有楼宇。校园网络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形成了以教学、办公、科研管理为主的服务体系。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也日趋健康、和谐。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建设和管理方面肯定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水平也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必将开创校园网络文化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下一篇:咖啡广告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