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2024-04-13

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精选6篇)

篇1: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乘中国教育现代化之风 做“长小教育”追梦人

——宁夏长庆小学“互联网+教育”应用案例

为深入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在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校教师积极投入到 “互联网+教育”的建设工作中,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还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现就学校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以总结。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切实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具体做法

(一)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手段变革

1、以培训促变革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互联网+教育”培训,着力培育我校“互联网+教育”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引领带动全校教师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实施靶向培训计划,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根据培训内容,由信息化管理中心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培训考核办法,并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当中。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师发展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

(1)智慧教学助手、云校家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应用培训;

(2)微课制作软件及技巧培训;

(3)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培训;

(4)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

2、以活动促变革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信息中心与教研室联合组织开展了“人人学信息化、人人用信息化,比学赶帮超”活动,总结“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鼓励教师把个人空间、教学助手、云校家APP、智慧校园四大板块真正用起来,尤其是智能教学助手一定要用好,让“课前导学”“互动课堂”“在线检测”“在线教研”真正发挥其作用。

3、以竞赛促变革

一年来,我校信息中心认真研读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大力宣传,积极组织、指导、鼓励老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作品评比活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学生电脑作品制作评比等一系列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竞赛类活动。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我校先后有20多位教师获奖,其中5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教师通过参加各类大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4、以交流促变革

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不仅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借鉴各地各校有关“互联网+教育”的做法及经验,同时组织开展各类“请进来”的交流研讨活动,如:专家引领式的讲座、名师谈经验、家长谈体会等,营造利用“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变革的浓厚氛围,让大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将对教育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

另外,挑选一部分信息化应用能手开展应用分享交流活动,让走在前面的教师带动全校教师一起进步。同时制定奖励机制,对有想法、有成绩的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学校空间中增设“信息化教学新秀”专栏,积极宣传报道,使“互联网+教育”得到更广泛推广和传播。

(二)信息技术赋能家校共育方法变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生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相统一的教育下,才能够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为家校联动提供了新的契机。比如,我校充分利用云校家app,有效开展线上师生互动,为家校共育搭建桥梁。借助云校家app,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学科作业、测评成绩等有关情况及时推送到家长手机上,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家长也可以通过云校家app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与教师沟通,真正实现家校共育无缝对接。另外,学生请假、班级通知、班级圈的应用都能够使家校沟通更加便捷,达到共同教育、协同管理的目的当然,不可否认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采用线上家校共育的同时,我校也酌情沿用传统家校共育方式,如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定期的家长会、有计划的家长面谈和电话交流等,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有效融合,使家校沟通更加富有实效。

(三)人工智能助力教学手段多元化

2019年1月,宁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展开,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助推教师教育和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宁夏长庆小学于2019年1月建设了1间AI人工智能实验室和1间 VR虚拟沉浸式教室。宁夏长庆小学在信息化应用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践行了“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元化”的现代课堂理念。

1、扎实培训见成效

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少不了前期扎实有效的培训。为了让老师们深入的了解人工智能,同时在学生中间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我校首先邀请百度公司人工智能讲师开展了人工智能培训,根据培训的难易程度分三期进行,最终通过结业考核考察教师的掌握程度。此次培训除了我校26位教师参与,还从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了15名学生共同参与,他们将作为我校开展人工智能学习的火种,带领我校其他师生共同探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

2、校本课程初尝试

2019年4月,人工智能课程正式在我校师生之间“亮相”,由百度公司安排专业任课教师协助我校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因为是初步探索阶段,人工智能课程以校本选修课程的形式在四五年级学生中开设。教学内容主要以百度公司提供的小学人工智能教材为主,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拓展,让学生从人工智能的由来、发展到现实中的应用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借助教室中提供的教具,带领学生一起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校人工智能课程开设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期计划在高年级学生中逐渐以常规课的形式开设,让人工智能教育在我校生根发芽。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互联网+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互联网+教育”行动中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计。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推进。学校将加强领导,落实职能,监督检查“互联网+教育“的建设任务和落实情况。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有效推进和实施。

(二)制度保障

把“互联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教育”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筹建设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互联网+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各级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激励措施

针对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不均衡,青年教师应用多、应用熟练,老教师不愿用、不熟练的现状,我们将实行“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升的方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有三节课都在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中心与教研教务联合走进班级听课督查,及时指导。信息中心每月对教师信息化使用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对使用频率高、质量好的“对子”予以奖励,以促进教师尽快熟练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四、实施步骤

(一)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晓秋校长

副组长:祁民生、宋让平、石瑞峰三位副校长

成员:张文红、王艳卿、张玉萍、段社玲、马丽娟、各学科教研组长。

(二)推进阶段:推进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宣传动员及设备调试阶段。

首先,信息中心牵头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安排布置相关人员检查并调试硬件设备。使全体教师高度重视,知晓领会推进方案,做好心理准备,使硬件设备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利于推进方案正常按时启动运行。

然后,由学校信息技术组老师针对老师的信息技术情况及教育云平台应用情况进行精准培训。另外各教研组组织学习创新素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为有效推进做好技术和理论上的准备。

接着,全体老师将自己的教育云个人空间“活”起来。将教师整理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上传至学校资源库,组织教师观看教育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库里的视频课、优秀文章等等,针对学科组内研讨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月讲月评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等,都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撰写上传个人教学心得体会,与同行切磋交流。

2、实施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首先,每学期初召开各教研组长、学科组长会议,安排部署落实措施。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学校推进方案制定学科组推进计划,学校抓落实主要成员定时定点积极跟进,及时协调和指导开展工作,保证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具体要求如下:

定计划:各教研组、学科组制定详细可行的推进计划,要求落实到人。(1)要求各教研组利用教育云平台中的教学助手进行同步备课,应用教学助手开展课堂教学。(2)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至教育云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交流,以共同提升。(3)学校申请开通教育云平台线上教研社区,成立了各学科教研社区,各教研组、学科组定期开展线上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网络研讨活动。

互帮助:在技术应用方面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在教材理解及重难点处理等方面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继续发扬我校“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推进我校互联网+教研、创新素养教育稳步前行。

常跟进:学校教研室牵头,各部门协同,组成跟进小组,经常走进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如,听课、研讨等,及时了解推进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联系相关人员帮助解决,确保推进工作按计划保质量有序推进。

然后,在方案实施中期,开展一次中期展示课活动。各学科推出1/6的人代表本组参加中期展示课活动,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商量确定不同课型,并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并在学科组内先磨课,然后参加全校的展示课活动。旨在通过展示课活动,起到学科间交流、分享的作用,暴露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接着,方案推进组织机构主要成员及主抓成员、各教研组、学科组组长一起召开会议,梳理展示课中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利用全校例会时间向全体教师通报,以利于方案的进一步有效推进。

3、总结阶段:推进工作总结阶段。

首先,要求各教研组、学科组针对前期开展的组内推进活动、展示课活动等等,总结本组的推进活动,及下一步改进的措施。收集推进过程中的优秀课例。各学科组推选出一名老师代表本组参加学校组织的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大赛,从中推选出我校的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能手。

然后,学校教研室根据前期开展的推进活动,归纳总结学校的推进活动,形成推进过程中的优秀课例集,并上传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我校门户网站中的资源库。

总之,2019年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有了很大起色,2020年我们将继续齐心协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创新,乘中国教育现代化之风,永做“长小教育”追梦人。

篇2: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武小龙 贾金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培养创客精神为导向的创客教育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客和创客教育,分析了国内外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在国内中小学创客课程活动开展流程和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分析了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的若干路径并对目前的创客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及思考。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学 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和授课方式都在发生改变,课堂已不全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创客教育的应用。近几年,随着创客活动在国内的深入与发展,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也随之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创客活动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动手制作和设计作品。“互联网+”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成为人类表达自身智慧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人们普遍希望“互联网+”能给教育发展带来教育内容、教育样式、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因此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研究也日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认同。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概念解析

1、“创客”起源于美国,它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概念比较泛化。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以盈利为目的,乐于分享技术、交流思想,努力学习知识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创新为核心理念,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创新项目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创客空间得到了快速分享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创客行列。2016年由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显示,在创客运动的带动下,创客教育正在中国蓬勃兴起。

2、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与方法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慢慢发生转变。由于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 理念等,是一种基于团队协作和学生深度参与的自主学习。郑燕林认为创客教育是基于创造的学习,具有整合、开放和专业化特征。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既是“创客的教育”,又是“创客式教育”。当前研究的共识是,不应把创客教育仅仅看作是“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应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创客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新载体、新形态,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在归纳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创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创客教育融合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等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了创新教育的教育内涵。基于上述创客教育理念,笔者构建了下图。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重点课题” 创客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6]GHBZ096)阶段性成果 [7]

[6]

[5][4][3]

[2][1]

图1创客教育实践框架

二、国内外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的发言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2012年美国政府宣布,在未来4年内,为美国千余所中小学建设配备创客资源和创客空间,其目标是为全美所有的青少年在STEAM教育方面成为创客而提供基础。同时,美国的Ahris 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预测,随着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创客”一代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国内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北京景山中学的青少年创客基地、温州实验中学DF创客空间,每周每月定期开展创客活动,给爱好动手制作、热衷创客活动的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和沟通环境,鼓励自己动手设计产品,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客教育研究也开始兴起,高校以理论研究居多,中小学以实践居多,从研究对象而言,App Inventor,scratch、开源硬件、Arduino,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如何将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践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创客空间,提供了开放、专业、自由的创新场所和氛围,解决创客教育教学设计模式,教育创客师资人才缺乏,资源与资金不足等问题,是目前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1、创客课程开展的流程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活动开展,可以从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活动开展、评价反馈等4个环节入手,形成活动主题鲜明,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在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3D打印机、开源硬件、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等支持,根据活动任务与活动流程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一系列成功课程案例。如北京吴俊杰老师开发了“人工智能”和“Scratch编程”课程,笔者开发了“机器人竞赛与搭建”“3D创新与设计”,以下为创客课程开展的模型。

[8]

图2创客教育课程开展的模型

2、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创客教育,要充分运行计算机科技和网络技术,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课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客理念,将创客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契合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

图3互联网+模式下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模型

四、创客教育模式发展的若干路径

创客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科技和教育制度的保障,依赖于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推广,也依赖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和ICT应用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其应用能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条创客教育发展的若干途径。

1、以学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应以STEAM课程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教学、3D打印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与探究,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作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根据年级的不同,学习内容也相应的分为多课程,从最初的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到自主探究,参加相关比赛,学生不仅学习了技能,掌握了技术,还开拓了知识面。笔者有幸带领学生参加2016年FTC机器人挑战赛中,此次主题为FIRST救援团,不仅要求制造出机器人小车,还要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并攀登悬崖解救登山者,这个项目的难度较高,涉及到计算机编程、物理、电路知识等,要求制作者通过学习和讨论,根据任务设计相应的方案,安装程序软件,设计比赛方案,构建3D建模图,最后通过工程笔记记录机器人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在搭建的过程中,对于底盘、机械臂、舵机的设计不仅要了解各种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原理,也要懂得马达、导线等电子元件的性能等,还要对现场评委的提问进行解答。这对参与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时候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辅导和建立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做中学为教学主要方式,培养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基本教育原则是: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目标,设计情景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创客的活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广,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在3D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做中学教学方式,通过3D打印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撑。利用3D打印打造实物模型,机器人和航模零部件,建筑结构以及类生物组织如骨骼,让学生的想象转换为作品,抽象工程术语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绘制,学习者自然完成了创造者的蜕变。

3、组建校企等多方战略合作联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技术先进、产品丰富、服务到位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创客教育活动中是保证创客教育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组建校企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学校和区域之间固有的堡垒,以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为合作目标,共同为高中生提供一体化全要素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将学校有创新创意兴趣的学生以兴趣式观摩学习的方式链接到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学校学生的创客思维。以笔者带领学生开发的自动扫地车为例,项目具有扫地和自动避障功能,用于家庭地砖地面和地板地面的清洁,车体内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当传感器接收到障碍物信号时把信号传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小车自动躲避障碍物,联合企业,可以进行推广和生产。

4、培育学校创客师资团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创客指导教师最好是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专业,熟悉电路和程序, 笔者开发的创客资源库,汇集了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等多种资源, Arduino普及了用c++开发嵌入式软件,c++面向对象的特性,各种继承,多态,使用强大, 逻辑简单,完成一个想法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创客教育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更加多样。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对不同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向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始Scratch,App Inventor,DFRobot等多种可视化软件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创造者,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客思维,也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创客教育的首选,开源硬件是重要的创造工具,Arduino是为实现创意,设想,可自主设计的智能控制器。笔者用Arduino开发出的可以爬行的蜘蛛机器人,自动绕开障碍物的扫地机器人,Arduino虽然是以硬件为载体,却玩的是创意和分享,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

五、结束语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完成产业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挑战。“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正催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行为、认知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从国家课程、地方政策到校本课程,中小学创客教育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教育形式,缺乏完整、成熟的课程和应用实践。已开始课程的学校,教法和学法,采用的机器人类型也不尽相同,学校要为创客教育提供平台支持,维护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创客项目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将创客的学习方法移植到其他学科中去,促进学校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9]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 教育应用的反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6,(2).[2](美)克里斯.安德森,译者:萧萧.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23 [3]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4]宋述强.《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报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6]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

篇3: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创客教育,通过活动、课程和环境,培养学习者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互联网+”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更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如何与教育规律相契合,让创客教育新常态化运行,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呢?本文结合网络、报刊,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互联网+”思维对创客教育的启示和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跨界思维

(一)思维特点

跨界思维,拆除思想的藩篱,跨越自身学科、专业界限的知识及思维,多视角、多层面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用大视野、超视距的眼光思考事物未来发展方向。

跨界思维,意味着要敢于超越之前思维的局限,突破传统讲究程式、严密、控制的思维模式,寻找到专业与人文、理性与感性、传统与创新的交叉点,甚至重新审视自我,完成自我颠覆和重塑。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创客教育的理念之一是跨学科。创客团队的人员组成和学习,往往不会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学科、专业,而是要跨越多个学科。现行中小学各学科之间多是互相封闭、孤立、排斥,偏离教育的规律,如果只重视单一学科教学,学生发展难免片面,知识结构难免单一。运用跨界思维进行创造性教学,可促进学生学科整合学习,让学生学的知识逐渐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比如根据小学语文单元学习内容,重组一个单元主题“青蛙”。语文教师上阅读课,让学生读懂故事;数学教师上统计课,让学生学会设计统计表,用统计的方法统计出蛙跳成绩,分析所发现的信息;品德老师结合生活现象,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自觉保护青蛙;音乐唱保护青蛙的歌;美术画有关青蛙的画……基于“互联网+”的跨界思维,还可以把视角延伸到校外,延伸到更广阔的企业及社会。跨界,给学生带来颠覆性创新思维、创造性活动的空间。

创客教育要注重联系,既包括知识内在的联系,又包括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既要关注他们的成绩,也应关注成绩背后的东西,更应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壮和精神成长。基于“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转化为信息,任何信息都可以相互关联,任何信息的关联之中,都可能生成意想不到的观点。

二、平台化思维

(一)思维特点

平台化思维的核心价值观是跨界、整合、互利和共赢。企业平台化思维通过平台的构建,把品牌商、制造商、渠道商、供应商、开发商、服务商、传媒、消费者等联结起来,通过价值交换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企业,都注重在与社会化资源平台的结合中壮大和发展。苹果的乔布斯,整合许多公司,整合很多技术,建立自己的供应链,搭建了产业生态平台。阿里的马云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整合许多客商,整合很多买主,搭建了购物网络平台。平台化思维,不在于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整合多少资源。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教育科技的竞争之上。将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有可能就是以教育科技为中心的生态圈之间的竞争。教育生态圈中学生需要学习知识技能,科技需要以优秀的教育为基础。平台化思维用于教育,就是要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学生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

培养创客型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言堂”“满堂灌”,这样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培养出来。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地主动探索、独立学习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乐于分享、协作学习是创客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班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避免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做看客的不良课堂情景,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大数据思维

(一)思维特点

大数据,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对获得的巨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洞察力和决策力。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是否拥有海量信息,而在于通过这些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为决策服务,通过数据的加工,让数据增值。

大数据时代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是驾驭大数据和实现其价值的关键。敏捷性、开放性、前瞻性和个性化是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代表特征。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是人类思维的有力工具,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人脑的程序化活动,赋予思维主体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大数据用于教育研究与活动时,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让教师认识每个最“真实”的学生,进而更具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自我量化”,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自我学习。

一个学校即使再小也要有自己的大数据。例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制订学习计划,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历年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课程。在现在的传统教学中,可能很难实现针对每个人的管理。但是,在互联网普及、网络教育日趋成熟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学生一进入教室或者一进入学习环境,个人的所有信息,包括生活爱好、学习表现、优点特长等都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教师针对学生制订的教学计划就像是专门做了一道他最爱吃的可口饭菜一样,大受欢迎。

四、碎片化思维

(一)思维特点

碎片,就是原来整块的东西破成了诸多小片。碎片化时代的工作、学习,需要碎片化的思维。“碎片化”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说反思性思维。人们不再按照“情理之中”或是“理所当然”来思考已经习以为常或是熟视无睹的概念和事物,而是将原有的思维方式置于一种被质疑的地位,通过批判来展开思考。

“碎片化”意味着不再试图用唯一一种惯常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思考,而是去尝试用另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在教学中,课堂集中学习是很必要的,但更多的学习应该分解在学生的个人学习中。一谈到教学,就不能只是或只想到课堂的集中学习或教师布置任务的项目学习或主题学习、问题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比较大的,很多时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与家人、与同学的交流中,在各种媒体影响中,在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各类电子设备中。“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学生在这些非正式场合所得到的信息非常多,非正式场合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

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进行分割或分解,采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正式场合提出学习目标、主题及学习要求,把一些学习内容、讨论与交流放在各种非正式场合,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在适当时间利用校园网平台、QQ进行讨论,或者谈学习体会相互学习、借鉴。教师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讨论,分享这些信息。

五、迭代思维

(一)思维特点

迭代源于数学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数学中的一种算法,是指将初始值经过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后得到新的值,并通过相同方法对新的值进行计算。

任何事物经过几次迭代之后都会蜕变成新的事物,这一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被称为迭代思维。迭代思维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将产品推出。迭代思维也是通过最小的成本来推出产品的思维。迭代思维是在永远不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中积量变为质变,求得创新发展。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迭代思维的过程。首先以一个最基础的课堂模式为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体验、自己的反思不断改进。这个过程中,允许犯错、允许尝试。最终,形成一个适合自己也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处着眼激励学生创新。要关注学生的一些小细节,抓住点滴的细节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学习生活中,要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要呵护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成为学生进步的新台阶。这样,学生就能增强自信心、学习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勇气。

六、用户思维

(一)思维特点

网络经济时代,权力向用户转移。用户思维认为,产品设计、极致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用户思维中,开发的产品一切围绕用户展开,只有客户满意了产品才算成功。

厂商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还要汇集用户的智慧,构建新的制高点。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创客教育应尊重个性差异,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育资源应当充分开放共享,每位学生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帮助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体验交流的情感,增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七、简约思维

(一)思维特点

互联网时代,当图书、报刊、图像、信息、设备、声音等过饱和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环境的干扰和减轻人们的负担,就需要依赖于简约思维方法来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在今天,无论是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作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各个领域的创造者都把追求简约作为目标。

简约思维方法一是简明、简洁、简化、单纯、纯粹,在设计和从事活动时突出一个“简”字。二是在从繁琐到简约这一抽象化过程需要创造性的智慧。三是符合人们的需要,适应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人类面临物质越来越匮乏的一种指导思想方法。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创客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中,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学习起点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认知。学习方法要简朴多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选择,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简化厚实,主线明确,围绕主要认知矛盾展开多层次教学活动。教学媒体要简单适用,在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的同时要有利于学生操作,有利于过程优化,有利于资源拓展。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并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视听疲劳,过多的模拟演示抑制学生想象力,过多的设备使用造成教学准备的繁琐与复杂。简约的本真课堂,助推学生的创造、创新。

八、工匠思维

(一)思维特点

工匠代表的是一类有着知识、经验,并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一定任务的人。一切有关生产的设计、蓝图、标准,都依靠工匠来实现。“互联网+”时代,需要极致的产品,更需要代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气质的工匠精神。

工匠思维,讲求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工匠的精湛技艺,得益于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苦心探索,花费极大的心思和精力去设计,由此设计出创新性产品。

(二)教育启示与思考

“创客”实际上指的就是现代的工匠。“创客”们大多拥有正当职业,创造东西是业余爱好。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缺少创新,但缺少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

基于工匠思维的中小学创客教育,要认真思考:怎样让学生突破技能肤浅化、雷同化?要构建选择性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凸显精细、严谨、耐心、敬业的“工匠精神”,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不断提升。工匠思维用于教育,引导学生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自出心裁,这便是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

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创客教育,尽管需要的硬件、软件资源比较多,对于创客空间也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创客教育的思想、理念任何教师都是可以具备的。创客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让学生善于创造和创新。

摘要:“互联网+”已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创客教育,开创了新时期教育新路。基于“互联网+”的跨界、平台化、大数据、碎片化、迭代、用户、简约、工匠思维,对中小学创客教育以很多启示与思考。创客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方式,创客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平.教师如何“+”上互联网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5-9-2(9).

[2]刘道玉.论创造性简约思维方法及其应用[J].科学文化评论,2007(6).

[3]赵天娇.教育需要符合自身规律的互联网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5-12-7(5).

[4]张燕南,胡继岳.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5]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6]王竹立.“互联网+”与创客教育[J].今日教育,2016(2).

篇4: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教育资源形态是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以及各种练习,主要以纸质载体为主。在“互联网+教育 ”时代,这种形态仍然有必要,但却正在进行着拓展和变迁,即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或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载体和表现手段,面向每个人开放。师生都可以方便地获得需要的资源。它的使用可以打破教育中的时空限制,脱离授课教师主体,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共享成为可能。通过教育信息化,它的受众没有了边界,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乡村都有可能,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即时了解和享用各种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成为必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固定的排位模式,教师在讲桌前,学生座位依次排列。教师首先介绍课本内容,学生学完新课以后练习巩固。信息化却让每个孩子都坐到了教室的第一排,同步接受教育。“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模式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学生课下听课、课上解疑释惑; 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和深入的主题探究讨论,翻转课堂;学生学习个性化,互动式,甚至“自定步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步骤,主体地位体现更为突出。总之,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课堂与课外边界模糊,教学状态越来越走向以学习者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更深入、更具体的意义来看,真正的高品质的教育信息化必将带来学习模式的新变化,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景。另外,“互联网+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平面资源变成数字资源,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更不是“人灌”改“电灌”,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者中心的新模式。

学校存在状态的变化成为现实。“互联网+教育”时代,学校形态正在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式学校形态和混合式学习模式,近年来出现的慕课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混合式”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选的;二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密切结合,宛若教育领域的O2O模式。当然,学校教育并不能成为商业中的线上揽客线下消费。但是,合理的慕课活动却可以打破学校的壁垒和教师的界限。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让远隔万里、交通闭塞的学生得以享受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校际壁垒被打破,行政上的集团化办学得以延伸为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共享。

评价模式的变革成为趋势。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最为人们所诟病的是应试教育。而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肩负更为沉重的使命,既要承担提高人口素质任务,又要为高一级学校选拔输送合格人才。基础教育的评价模式离不开应试教育的结果。应试并不等于应试教育,既然应试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教育”却可以帮助我们把应试这件事情做得更加面向学生的能力和更加面向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的纸笔考试。信息技术的到来给我们评价的改革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例如伴随式评价,在信息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伴随式对孩子的发展进行过程式评价和记录,能够多多少少走出纸笔考试的局面,这是“互联网+教育”给评价模式带来的可能变革。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回避信息与技术。每个教师都要提升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在充分认识“互联网+教育”时代特点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和积极应对。

首先,中小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尽快提高信息素养。国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有很多,如国培、省培,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强化信息技术培训。被信息技术倒逼的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其专业内涵。教师必须学会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知道如何去评价、提升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的获得也是朝向教师主体完善的活动。越是在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越需要教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主体立场来引导和规约自我的实践,成为信息海洋的弄潮儿。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关注被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中小学基本的教学内容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例,在印刷时代,阅读和写作被公认是文化的两大基础,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两大基石。中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读、写能力更是工作、学习及参与社會活动不可或缺的。而读写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仍是目前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但读写能力的内涵显然需要重新界定。这是因为,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读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写作方式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使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在远程交流中写作变得协同化、群体化。

再次,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创构”课堂。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借助信息技术来零打碎敲地弥补教学中的某些不足,也不再满足于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人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模仿与修补不再是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方式,而是旨在“创构”,即创构出一种与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全新教学时空,旨在使学生在这种全新教学时空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本人的知识仓储与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的各种学习资源既可单独呈现,又能随时组合呈现、相互补充;文字的、声音的、影像的学习资源既可单独展示,又能随时汇集提供,相互加强;历史场景、当下情状及未来景观既可单独凸显,又能随时因需编排,相互勾连;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全班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既可单一进行,又能随时切换,相互促进;教学空间的模样、色彩及秩序的样态等,既有相对稳定的基本格局,又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加以必要调整与改变;知识的了解、资源的获取、方法的掌握、规则的习得、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道德的养成、文化的体验等,既可相对专一有针对性促进,更能在充满丰富刺激、提供多样方式的各种活动中取得协调性进展。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因为教务部门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与检查,只是做做样子;因为其他教师在使用,自己不使用会显得落伍而勉强为之;因为总是口头讲解、写板书有点乏味,不妨换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一下,调剂调剂,那么,新的数字鸿沟将会出现。教师信息能力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推进。相关教育部门要为广大师生提高“互联网+教育”的物质基础,积极推广信息文化,培植浓厚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天空。

篇5: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实现了“声光色动评”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信息与数据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更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与学习效率,从而引起了教学的质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激发兴趣;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81

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以计算机为核心硬件的多媒体技术,正是融形、声、色、动、评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难懂概念具体化,抽象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有效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两年迅速推行与运用的“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分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整合,深入推广到了教育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在线测评、家校互动等方面,因此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实效

1.还原生活色彩,提升学习趣味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趣味数学,若利用计算机进行真实还原,能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进充满数学味的生活空间,既能提升学习乐趣,又能减少新知对学生心理的冲击,有利于学生专注度的提高。

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求教师能充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提出学习目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功能,制作各种问题情境的小课件,能有效地达到上述要求,优化导入环节。

如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让学生观察车子的车轮形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车轮?可让学生先思考并尝试回答,适时引入课题:“如果同学们认识圆后,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图1)

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圆形的车轮能顺畅平稳迅速前行,而三角车轮高低起伏且移动缓慢,对比强烈的画面播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提供具象演绎,突破教学难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专注思考,实现思维碰撞,是提升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有效方法。

新课部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和习得新知识。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且又是必须理解与记忆的知识,若能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就能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绎,把一个圆平均分成的偶数份数越多,剪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πr2。通过演示,学生专注于观察,认真思考,经由知识迁移,便能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才能通过理解过渡到理性的掌握与应用。(图2)

3.展示多样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计算机的演示直观、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对较复杂知识的直观理解,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获得预期的新知,可把获得的新知加以巩固与提升,这实际上是对新知举一反三的应用和迁移过程。必要时可利用计算机,将学生的答案一一进行图像化展示,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教学《分数的再认识

(一)》练习课,通过音乐图片视频展示学生对不同的“整体1”的理解,通过画面体现表象后面的实质,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准确度与深刻度。(图3)

此部分教学用换成实物投影完成,但在课堂效率与教学实效上,无法与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动态视频相媲美。而对于学生的精彩作品,更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共享到Q群或博客等,将教学成果向家长及与更多教学同行共享。

4.采用?W络技术,实现在线交流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与问难,同样具有时效性。若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将误认为之前的理解为正确答案。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难以提供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常会导致质疑问难的滞后。在电脑与手机普及的今天,采用在线作业提交,可实现一对一教学辅导。

教师可成立作业Q群,低年级邀请家长加入,中高年级允许学生与家长一齐加入,布置的作业实现在线提交。教师便可实现一对一教学辅导。但因作业提交需在课后进行,会增加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可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使用。

如五年级《认识底与高》的教学中,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作图形对应底边的高,同时在作高时未能采用虚线或未垂直于底边的情况,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过关。而采用在线作业提交与一对一辅导,因有同学互动、教师指导与家长检查,作业布置两次之后顺利突破此教学难关。(图4)

二、平板电脑带来巨大影响

平板电脑作为一款教学使用终端机,从进入课堂开始,便与高端和强大连结在一起。正因其功能强大,给教师、学生与课堂带来了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来自于思想认识、实践运用、教学评价、科学管理等四个方面。

1.思想跟上时代接受全新课堂

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表现,在原有的一册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基础上,突然手上有了一台可具体操作,隐性链接互联网的强大信息技术终端。随之而来的除了欣喜与兴奋,更有担忧与怀疑。平板电脑可单向输入或输出,能播放音像、图片拍摄、数据分析和资源共享,更可实时交互,与在电脑教室上的小学数学课无异。强大工具的加入,随之而来的使用与管理,将颠覆传统课堂,从而构建全新的授课方式。

在思考其实际教学效用前,首要条件是从思想上接受互联网的强大,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才能从思想上接受平板电脑进入一线课堂的事实,理智思考其对教学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2.实践运用强大功能重构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平板电脑实现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主题讨论、选择判断、投票抢答、趣味游戏、在线评价、资源共享等,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实时教学效果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便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各类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授课后台,在后台通过数据处理,将每位学生的答案与对错情况,一一反馈在师生视野内,且能通过答案对比,选生讲解等,灵活地实现多样讲解,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平板电脑的加入,实现了更迅速、更精准的教学反馈,可提高课堂知识容量,且学习内容呈现与反馈方式都和传统问答、作业展示等,从只能关注局部到关注全体。

3.科学进行评价提升学习效率

在平板电脑的众多功能中,有单独的个性化评价功能。如星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可落实到对每生的单独评价,且进行跟踪累计,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记录每生在一段时间里的学习状态与效果。这种高效持久的个性化评价方式,值得提倡与坚持。

4.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功能强大,但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科或所有学习活动,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同时,平板电脑除在课堂上,跟着教学节奏一起进行操作与反馈,还可离开授课平台,实现上网、拍照、打开社交工具、在线学习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后的科学管理,如与学生签订使用协议,教育学生注意网络安全等,都显得非常必要。只有理性使用,才能保证平板电脑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法宝,而非双刃剑。

平板电脑的加入,从知识呈现、学习反馈、合理使用、资源积累、安全用网等方面,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组织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扬长避短,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现代课堂因互联网技术带来全新的课堂面貌,由传统课堂迈向数字化教学,研究如何有效地实践运用,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科?W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理性地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都能化抽象为具体,把枯燥换成趣味,变被动为主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正面影响,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6:中小学互联网教育

一、互联网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大量和德育教育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从而将这些互联网资源有效地运用到德育教育课堂中,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取说教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记忆在头脑中,而不能依据自身的理解对德育教育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允许教师将德育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展示给小学生,使得德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德育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让小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

(二)增强了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交流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微信、QQ等社交方式的发展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使得教师、学生及家长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学习情况等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校内及校外的综合表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家长也可以从老师处获得相应的建议。有些小学生天生比较腼腆,不太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向老师反映,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社交软件等方式将心中的疑虑、困惑等向老师倾诉,教师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和德育相关的视频、电影、新闻热点等在群中分享,对德育教育起到补充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与展示的平台

德育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化为学生对德育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最终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小学生将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流功能对小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情况进行调查,鼓励小学生将对德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展示出来,鼓励班级全体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激励学生不断的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形式拓展

(一)利用互联网创造德育情景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其对事物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感官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创设德育教育情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并且激发小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并改正。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不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德育教育的效率较低。比如,很多小学生遇到教师时不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而是旁若无人的径直走过。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互联网分别制作两个动画视频,视频中以动画人物分别代表老师和学生,其中一个视频是学生遇到老师后漠然走过,而老师由满心期盼到失落伤心的眼神,同时屏幕中出现心碎的画面;另一个视频可以是学生遇到老师后主动向老师问好,老师和学生都表现出开心的模样。通过两组对比视频小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主动向老师问好的重要性,并且对自身之前的行为进行反省,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共享优质德育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种功能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整合,保证小学生能够接受到及时、全面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小学老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和德育有关的.资源再整合,结合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等进行适当地创新改进,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范畴。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可以搜集有关德育教育的网站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浏览网站的相关内容,及时了解到德育相关的新闻热点,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鼓励学生浏览德育网站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切不可对网络形成过度依赖,而且在选择网站方面也要全面考察,以防不良网站对学生道德素养造成不良影响。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交流与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沟通功能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家长以及同学都能看到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发展成为讲文明、有道德、有文化的青少年。例如,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我的故事”班级博客,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发生的或者看到的,还有阅读之后想到的等等内容以德育微故事的形式在班级博客中分享,既可以是对某些良好行为品质的赞扬,也可以是对某些缺乏道德素养行为的批判。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在博客中进行互动,根据学生在学校以及校外的表现,将他们取得的进步在博客中共享,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受到鼓舞从而自发地进行德育的体验实践。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践中

互联网道德教育手段的运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道德教育的关键还在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我们教师还要将校内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敬老院、博物馆、名人纪念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基地等场所,亲身感受、体悟、践行德育内容。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德育教育的另一力量———家长,他们是学生德育实践的重要引领者和指导者。例如,学生《中小学生守则》的遵守,“八礼四仪”的践行,节约资源、关爱他人等观念的灌输等等,都需要我们家长的示范督促,从而校内校外共同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引领。结语互联网的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之后从利用互联网创造德育情景、利用互联网共享优质德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加强交流与互动及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践中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尽管互联网对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抓住机遇,互联网对小学德育教育来说就是一次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侯万河.互联网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31):32-33.

[2]杨桂媛.网络传播带给小学德育的利与弊[J].课程教育研究,,(08):81.

上一篇:中国梦励志作文: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下一篇:生命的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