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2024-04-27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共20篇)

篇1: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距济南约80公里,那里有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到了泰安才知道,方特乐园也是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哪里有神秘河谷,火流星,维苏威火山等。我最爱去的地方有聊斋,海螺湾,明星摄影棚……

就讲聊斋吧,聊斋讲了一个人与鬼的爱情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书生,爱上了一个跟山上桃花千年老妖修炼的小桃花妖,最后,小桃花妖为了救书生英勇牺牲了,我非常感动。第二个地方就必须要讲泰山了。

泰山就在泰安市区旁边,我们是从侧面上山的,经过了山沟、丛林和小溪,山沟里长着榛子,野枣,还有板栗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野果…。我和妈妈多想摘几个吃啊,但山石陡峭不安全,所以只好放弃了。

我们来到一处小山头,仰望山顶,南天门在云中若隐若现,蜿蜒起伏山路和中天门紧紧相连,犹如一条巨龙在空中盘旋,很是壮观,我心里忽然感到了一种震撼。

因为我们走的是山间小道,又是边走边看风景,所以非常慢,大约过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到半山腰,不过全是原山原景,没有半点人为痕迹,却是别有一番情趣。继续往前走,随着一阵山风,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原来在一片朝阳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遍地野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花间彩蝶飞舞,不时还能听到几声鸟儿的啼叫,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好象很友好,一点都不怕突然来访的陌生人,此时一幅崇山峻岭之间、潺潺流水之旁、鲜花绿树之中,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映入了我的双眼,刻印在我的脑海,我被陶醉了。

突然,啪啪几声鞭响,随着牧羊人的吆喝,一群欢快的山羊从我身边蹦跳而过,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该下山了,我心不在焉地顺着山沟往下走,却不小心摔了一下,屁股火烧火燎的,疼的吱哇乱叫,但却依然恋恋不舍。

我爱泰安的方特乐园!我更爱美丽的泰山!

篇2: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青春是什么?是激情的?奔放的?美好的?

青春究竟是什么?谁知道?不!没人知道。谁能告诉我?不!没人能告诉我。

在考场内,我的心情紧张无比。试卷发了下来,我一看题目,还好还好,我会写。我开始埋头苦干,终于,在离考试还有十分钟时我写完了。我

篇3:关于本刊参考文献的说明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 在引文处, 对引用的文献, 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 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 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 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 项目应完整, 内容应准确, 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

篇4:关于说明文教学的设想

说明文究竟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先从说明文的定义入手。教科书100页的定义为:“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1]这自然把说明文分成了两类: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这种分法是正确的,它是以说明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笔者认为:这不够全面,除了这个分类标准外,还应根据说明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以平实的语言为主,还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主来分。正如叶圣陶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介绍知识,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但平实并不排除生动形象。前者就叫它为平实说明文,后者叫它为生动说明文。

还是让我们回到具体的课文中去,根据说明文的对象分,像《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说“屏”》、《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自然的语言》则是平实说明文;而《口技》、《核舟记》、《看云识天气》等则为生动说明文。

《口技》从说明的对象上看:它是向人们介绍的一项经过艺人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掌握的一项技艺,它属于实体说明文;如从说明时的表达方式看,全文对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进行了正面描写,对听众的反映作了侧面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艺人模拟深夜中一家四口人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发生火灾、救火的情景,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了说明口技表演者演技“善”之目的。《看云识天气》一文,若从说明的对象上看,它说明的是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是事理说明文;如从表达方式上看,全文运用了大量的描写,若从语言上看,全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描绘出千姿百态的云,读者可以从云的不同形态中得到识别阴、晴、雨、雪的科学知识,这就属于生动说明文。《核舟记》全文是对一件工艺品所作的说明。从说明的对象上看仍然是实体说明文,若从表达方式上看,照样为生动说明文。综上所述,使说明文生动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内容上,穿插传说、趣闻;表达方式上,运用描写;语言上,巧用拟人和比喻。[2]这些理论知识若在授课时提名叫响地讲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若没有对说明文有关理论的掌握和揣摩,恐怕也不会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写作、口语交际”中的《萤火虫》、《蝙蝠的自述》[3]等生动说明的杰作的呈现。

为什么要对说明文作出这样的界定?笔者认为:结论与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结论的掌握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了判断、比较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甚至还会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证和比较。这是今天培养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的一种创新学习。这种种做法作为今天的每位教师都基本上做到了,否则,难以应对今天的各种测试。有了这些过程笔者认为还不够,还须归纳出结论,名正言顺的把结论告诉学生,又用以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活动,让课本真正起到范例的作用。用叶圣陶大教育家的话说:“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它是举一反三的例子,是学以致用的例子,这样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1]八年级《语文》上册。西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2]高中《语文》二册(必修)。西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篇5:关于甘蔗的说明文作文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家玩,我一到爷爷家就想去拔甘蔗,爸爸说要等到下午才能去,我跟爸爸说能不能现在去呀,爸爸说不行,要等到下午去,然后,我们就吃中饭了。

午饭后我跟爸爸说现在可以马上去了吧,爸爸说再等会儿,等爷爷回来带你去,过了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于是我们就一起来到甘蔗田里,我发现有好多甘蔗还没挖呢?我就和妈妈一起挖了,奶奶说不要你们挖,甘蔗根长得很深,用锄头挖很重的,你们挖不动的,你们在边上看就可以,我挖给你,我对奶奶说,我也想挖挖看,后来我就开始挖了,挖了一下我感觉真的太难挖了,就在田里玩了,过了不久,我觉我的手好像很痛,我就跟妈妈说我手受伤了,妈妈说可能是被甘蔗的叶割破了,没关系,妈妈的手也被割伤了,我觉得很奇怪,怎么我的手被割伤了,妈妈的手也被割伤了呢?这时,爸爸说你仔细观察一下甘蔗的叶吧,过了一会,爸爸又问我有没有什么发现,我说没有,于是爸爸就跟我说甘蔗叶的边缘有很多的据刺,人的手碰到它,就会被计划伤的,而且有点痛还有点痒痒的,不过没关系,过几天就会好,没想到甘蔗叶上还有秘密武器。

篇6:关于厦门的说明文作文

我、妹妹和老师坐着飞机在云中穿梭,不一会儿,到达了厦门。老师宣布:“我们开心的七天六夜开始啦!”“哇!”我们不约而同欢呼雀跃起来。我们的行程快乐又充实。我们去灵玲马戏团,看了动物们一个个搞笑的表演;我们还去了莘莘学子向往的厦门大学……最让我流连的是我最喜欢的方特。

方特是一个大型游乐场,还有各种节目表演。我们来到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故事的名字《聊斋》,我们马不停蹄地冲进去,故事开始了,一位老人走进来,讲述自己年轻时爱上一只女妖,但那只女妖为救自己而牺牲了自己。他讲着讲着,眼里不知觉的湿润了,他说:“我多想再看一眼那女妖。”这个悲伤的故事结束了,我们又“飞”到海盗船上了,我坐在了最后一排,我的天呀!升到高处,我闭上眼睛大喊:“啊!我要飞出去了。”渐渐地,这个“恐怖”之船终于停了,太刺激了,我下去说:“妹妹,我们再玩儿一次吧。”妹妹吓得赶紧跑了。我们又继续往前走,过山车在我头顶飞过,我兴奋地说:“我要玩。”去坐了过山车,不过,这个过山车并不害怕,没有360度旋转,但跑得很快,我们坐完后都意犹未尽,不过后面还有好多人呢,我们又去玩了神秘的魔法城堡、惊险的秦陵历险、惊叹的白娘子水淹金山寺……

接下来,我们还去了星期八小镇、美丽的鼓浪屿。鼓浪屿有着无与伦比的清新与自然,这里路两旁都是厦门市花、市树,鼓浪屿还称之为钢之岛,值得一去。那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地方,有浓浓的历史厚重的味道。

篇7:关于香蕉的作文说明文

我最喜欢的水果,就是香蕉。它的外形犹如一条条弯弯的小船,在水上游动着,又像一把把锋利的镰刀,农民伯伯拿着它除杂草。成熟香蕉的外皮是金黄的,而没有成熟的香蕉外皮是青绿色的。

剥开香蕉的外皮,里面是淡黄淡黄的。熟透了的香蕉肉吃起来是甜津津、滑溜溜的,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中间有许多黑黑的东西,像无数粉碎的小芝麻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其实这就是它的仔儿,只是经过了人类长期的培育,它的种子退化了而已,使人们吃起来更方便,所以它不是靠仔儿繁殖,而是靠根部幼芽培育的。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采摘的时间和其他的水果不一样,香蕉大多数是未成熟时采摘下来的。所以有时我们会看到绿绿的、硬硬的香蕉。

香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以润滑我们的肠道,所以我最喜欢香蕉了。

篇8:关于本刊参考文献的说明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 在引文处, 对引用的文献, 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 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 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 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 项目应完整, 内容应准确, 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

篇9:关于说明文教学突破途径的探讨

【关键字】说明文 突破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所谓说明,就是作者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第一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要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负写作主体介绍非第一研究所得有关事物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

“我的答案很简单——讲说明文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

突破·途径一 ——对识文辨体的重新体认

说明文既然作为一种文体存在,自有其独有的文体特征。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说:“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如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也就是说,文体知识就是篇章的“制度”和“法式”。在阅读分析中使学生掌握文体,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明代陈洪谟也说:“文莫先于辨体,体正而后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这是对作者的创作要求,而读者对课文进行读解,也需先辨体裁,认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特征。这一传统理论是否会让我们回到就“文体”而教“文体知识”的老路上去呢?我们需要对“读文先辨体”这一传统理论有新的体认。李景阳主编的《语文教学论》中有一段话,或许可以为我们消除一点疑惑:

“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不必弃之如敝屣。而且我们也不主张将天下的文章纳入旧式中药铺的抽屉格,非此及彼,不容混淆。事实上常有一些文章的文本因见仁见智而相对模糊,从这一点而言,‘淡化些也无碍大局。但文体分类毕竟是文本之大事,自古以来,分歧和争论虽无休止,可终究形成了不少共识。在没有更成熟的方案取而代之的情况下,尽可以继续沿用。”

这样,我们在处理《桥之美》《说“屏”》《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类小品文时,就不必死板地将其归入“说明文”中进行教学。

而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则有一些先例在,大可借鉴参考,其中“比较法”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在教学法布尔的科学小品《蝉》时,我们不妨选郑振铎先生的《蝉与纺织娘》这样的美文,加以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蝉》的对象是自然界,而《蝉与纺织娘》的对象是人化了的自然。法布尔的注意力始终在蝉身上,而郑振铎的目的则最终是要转移人们的视线,从对蝉的诗意描述中引领出一种属于人的“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什么叫科学家,什么叫文学家;什么叫科学作品,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再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学《晋祠》一文时,则把《中国名胜词典》中关于“晋祠”的条目与课文进行对比教学,以获得对文章表达、语言、结构等的领悟。

突破·途径二——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而传统的说明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说明文的相关要素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而对文本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视而不见。《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是对这种现状的纠偏。但愿不要狭隘化地理解这句话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教材的编撰有这样的倾向),其中的“注意领会”不是“唯一”。

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还有另外的意思是,要打破对文本(包括《教师教学用书》)的尊崇跪拜心理,以科学的批判精神去解读说明文。徐江认为当前的说明文教学是“在讲科学的平台上表演着不科学”。工人出身的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的结论,有时只代表一时,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在作者行文逻辑上的错误,或是编者解读错误,文本中的模糊点或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地方设计创新点,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一节,有人对“首先”一点提出质疑,说应该是“中国水乡河网与丰富的石料等环境条件及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石拱桥的环境需要”。如《大自然的语言》中阐述“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教师用书》把“古今的差异”一点也与前三点并列,显然是不妥的。作者用“此外”点开,老师可以在此处提问:为什么不列为第四个因素?通过思考可以体会出作者行文的缜密。如《绿色蝈蝈》中有学生对文中有关动物习性的描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等。学生一旦树立起这样的“科学意识”,说明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另外,宜把说明文放入相关的科学领域或背景中进行解读。如《中国石拱桥》与国内外桥梁发展史;《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世界)建筑艺术;《奇妙的克隆》与最新克隆技术;《大自然的语言》与物候学发展状况等,这同时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突破·途径三——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与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相比,学生对于数量有限的说明文不是很感兴趣。而日渐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哲学理论等等都给文学作品的解读注入了新的元素。然而这些对说明文的影响几乎为零,说明文不能借文艺学的羽翼以获得新的飞翔,只有从自身寻求突破。不过,却可以与“生活語文”“大语文”等观念接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相结合,以获得新的活力。而教材也有这方面的编排,如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与“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结合。通过活动,学生看待事物将拥有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 闵华. 对说明文教学的审视和突破[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年09期

[2] 金品. 用说明文教学生学什么?——从学生“学”的角度反思小学说明文的教学现状[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3年17期

[3] 徐海芳. 依“文”而教 教出特色——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0年06期

篇10:关于麻雀的作文说明文

麻雀像一位特种兵战士一样,它头上戴着头盔,眼睛上驾了一副黑色的墨镜,脸上还有早上血战沙场两块黑泥巴。背上披着带有黑色斑点的黄斗篷,里面穿着白衬衫,可神气了。

别看它平时像特种兵一样,可吃东西时候却像个小丑。它先是把头低下啄一下,再张望一下有没有其他鸟儿,把叼在嘴的食儿像吃药一样,一扬脖儿,咽下去。有时食物太多了,咽不下去,它就会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扬,把多余的甩掉。

篇11:关于雨伞的说明文作文

那天,雨大得可怕,我没带伞,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必定要淋成落汤鸡了。教室里的我心情落到低谷,追悔莫及,像期末领成绩单那样忐忑不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只好与同路的同学共披一件牛仔背心。在校门外,我俩咬了咬牙:“也只有这样了,拼一把吧!”,说完,慢慢低下了头朝门外奔去……

我们奔过一栋栋建筑,冲过一个个红绿灯,闯过一家家小店,渐渐消失在雨里。硕大的雨珠染湿了背心,又夹杂着额头的汗水滑下来,滑到肩上,包上,背上。

突然,在一条斑马线的中央,一辆货车呼啸而来,停在我俩的身旁。我和同学一脸懵懂,像丈二的和尚——摸不清头脑。只见车窗缓缓摇下,车内的是一位头发略显蓬松,衣衫褴褛的男士。看起来是一位工作者,并不是很富裕。毕竟不认识他,所以不禁的对他有些抵触和害怕。他也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便微笑着弯腰从车中拿出了一把棕色的崭新的伞,轻轻放在同学手中,并轻声说道:“小朋友,天不早啦,拿着伞早点回家吧!”然后就跟刚开来时一样呼啸而过,再回头,早已无影无踪。我惊呆了,能将自己唯一的伞给予陌生人,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他做出这一举动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篇12:关于山竹的说明文作文

门铃响起,妈妈终于购物完,满载而归了。我连忙从妈妈手中,接过大包小包。妈妈转身去了洗手间,有个小袋子没有封口,零零散散地滚了一地素不相识的小胖球,弟弟拿起来叫道:“哥哥你看,这东西像不像‘手雷’?”我抬眼一看,确实有几分相像。我和弟弟便把他们当成小“手雷”,在客厅里开始上演了一场抗战大片。不料,扔出的第一个手雷,就击中了弟弟的后背。顿时,白色T恤被临摹成了一副紫色的山水画,“手雷”则一分为二露出了“蒜瓣”。好奇心促使我和弟弟顾不上收拾残局,便围着“蒜瓣”想看个究竟。这时,妈妈从洗手间出来,看到这情景哭笑不得,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热带水果,它叫山竹。

我小心翼翼地把山竹捧在手心,仔细端详。这才发现它比“手雷”好看多了,虽然和那些流光溢彩的水果比起来,是那么暗淡、不起眼。它黄绿色的果柄又粗又短,下面连着四片胖鼓鼓的叶柄,就像给山竹的头上扎了一根小辫子,还系上了一个可爱的蝴蝶结。它的果皮呈深紫色,摸起来很光滑,还有点硬。稍微用力一按,它就凹进去了,妈妈说这才是新鲜的山竹。如果按上去硬梆梆的那肯定是不新鲜的,这可是挑选山竹的窍门哦!山竹的底部,还有一朵精致的“小花”,它就是果蒂。妈妈还告诉我:“果蒂有几片,果肉就有几片。”我半信半疑。急忙数了数,有六片。

我按妈妈教我的方法,把山竹放在两个手掌心之间,用力一按,山竹立刻裂开了。我小心翼翼地剥开果皮,果皮大约有1厘米的厚度,里面露出雪白的、水灵灵的果肉,酷似桔瓣,更像大蒜,果肉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取暖。让我来数一数,果真是六片,原来妈妈说的是对的。

这时,山竹发出的阵阵清香,使我的口水神不知鬼不觉地流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捏起一个“蒜瓣”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它软软的、滑滑的、酸中带甜,口感极佳。禁不住山竹的诱惑,我和弟弟很快就把一袋子山竹消灭得干干净净,那滋味,令人回味。

后来查了资料才得知,山竹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很多维生素、钙等元素。它是清凉解热,补养身体的上等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皇后”。你知道吗?山竹树可高达十五米呢,而且寿命在七十年以上,有的甚至比我们人类还要长寿。

篇13:关于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明

期刊中的参考文献主要是索引性的,其重要性在于它明确地标示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的部分,并给出其来源,以体现文献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又表明了学术的严肃性。因此,本刊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对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数据,应使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我刊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出现的先后,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并以方括号在右上角标注(重复引用的,以首次出现的序号标注),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按顺序依次列出。如文献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中,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字号相同,位置与正文平齐。同时,要按照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要求书写完整,常见类型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请参阅本刊2012年第1期123页的投稿指南。

篇14: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说明文;激趣;课堂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原则是工具性和实用性,尤其说明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从说明文的内容看,有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说明文教学笔者认为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如前几年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中的《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本前面赵州桥的插图,并让学生说明一下这幅图。要求用最简洁的话语把它说得清楚明白,学生试了之后才感觉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在几位学生回答之后,我说:“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看看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说明的吧。”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家知道故宫吗?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宫殿,故宫有“三九——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当我说到这的时候,学生的脸上显出了惊讶之色,教室里一片唏嘘之声。我接着说:“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介绍故宫,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却用很简短的文字就把它说得一清二楚,不信的话,咱们就去看看。”这些导语可以增强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满怀期待地走进课文。

二、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外相结合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比如笔者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选自《中学生之友》)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总之,这几种方法的运用,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题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海频.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的有效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篇15:关于毽子说明文的作文

踢毽子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活动,它强身健体,有助于身心健康,不仅可以让疲惫的身体舒展一下,放松一下,而且还为你增添了不上乐趣呢!

踢毽子的步骤看似非常简单:你只要有一个毽子就可以踢起来了。方法是把你的毽子抛在半空中,不要抛的太高也不要抛的太矮,只要自己觉得正好就行了,再把毽子抛上半空时,马上准备把脚提起来,在毽子快要落地的那一刹那间,做一个盘踢得动作,使毽子刚好被脚侧面的中间面接住,并用力一踢,使毽子受到脚的力量,被踢上上空,这样,一个标准,毫无差错地踢毽子动作就顺利完成了。你可别以为你会这样踢就是会踢毽子了!

不是,因为光踢一个是不行的,你还得一个接一个地连续踢,这可是个大难事呀!要做到这点,首先你得姿势正确,左腿一定要站稳,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右腿弯曲成90度稳稳地将毽子直直的踢上去,眼睛还得跟着毽子走,同时右脚还得随时等着毽子落下来再往上踢,这可是个眼、脚、脑的配合,稍有不当,毽子就会被踢飞。告诉你一个秘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苦练,我自己也只能连续踢5个就不行了!可别告诉别人噢!

其实,踢毽子还有很多种花样呢!听妈妈说,她小时候踢得花样可多啦!我再介绍几种常见的、高难度的,例如:刚刚讲地盘踢是最普通的,还有对踢、踩踢、跳踢、绕踢……其中最难的就是绕踢了。绕踢首先把毽子高高的抛上天,然后左右脚快速地绕在一起,同样在即将要落地的那一刹那,绕在一起的左脚或右脚,把正在飞速下降的毽子踢上去,就踢了一个“绕踢”,怎么样?挺难得吧?我再告诉你一件非常奇事儿,你肯定要惊讶地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我也不卖关子了,告诉你吧:我的太爷爷在年轻时,曾经和别人站在那种大水缸的缸边上比踢毽子,而且据说踢了很多个,最后他还赢得了比赛。怎么样,厉害吧?我猜的错不错,你是不是惊讶的目瞪口呆呢?

篇16:关于琥珀说明文的作文

“好讨厌的太阳光,都快把我晒死了。还有这风,你吹就把我翅膀上的汗水吹掉吧,为什么还要把灰尘吹到我身上呢?要知道你把我那柔嫩的翅膀压断了,那我就丑死虫啦!”

在他打理翅膀的时候,并不知道危险在靠近。

一只黑色的中型蜘蛛出场了,它正在寻找猎物。这时,它发现了这只苍蝇,它想;“多胖的一只苍蝇,足够我饱餐一顿了,想想就有点小心动。”

这只蜘蛛缓缓地向苍蝇靠近,越来越近。当它正准备抓住苍蝇时,一大滴松脂掉下来,将蜘蛛包裹起来。苍蝇好像发现了危险,准备起飞,但可惜太迟了。他也被松脂包住了。

这两只小虫拼命挣扎,但已经没用了。

他们和松脂球一起掉在了一片树叶上。天上下起了雨,他们被冲到河里,然后流到了海里。经过一万年的岁月,松脂球变成了琥珀。树呢?已经变成沙子了。

又是一个雨夜,海浪正在怒吼,雷鸣声响彻家家户户。这枚琥珀被冲到了岸上。天晴了,一个快活的小女孩跑了出来,结果刚好被这枚琥珀绊倒了。她爬起来,发现了这枚琥珀。她被这琥珀金黄色的光给吸引,高兴地拿回家送给了妈妈。

琥珀说明文3

瞧,它穿着闪闪发光的金色外衣,圆圆的,里面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猜猜这是什么?告诉你吧,这可是我制作出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品——“琥珀”。

今天是实验课,老师先拿出了做“琥珀”用的材料:松香、酒精灯、架子、铁碗、模具,以及昆虫、叶子、小花等。制作开始了,两位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先把金黄的松香放入铁碗中,在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把铁碗放在架子上,酒精灯放在架子下,等松香熔化了,再把酒精灯熄灭,把松香倒进模具中,再放上一朵小花,一个精美的“琥珀”就完成啦!

轮到同学们开始制作了,张红把晶莹剔透的松香放入了铁碗,用打火机点燃了酒精灯,火苗就像一位穿着黄色舞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时同学们纷纷围过来看,有的伸长了脖子,像个长颈鹿;有的踮起了脚尖,像芭蕾舞演员;还有的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惟恐漏看了任何一个细节。张红把铁碗放在架子上,不一会儿,松香就熔化了,变成了金色的“浆”,“噼里啪啦”……火苗烧得更旺了。“啊,快看,冒烟了!”“小心点,别烫着手!”同学发出了一阵阵尖叫声,李明端着滚烫的铁碗,小心翼翼地把松香倒入了模具中。王华把一朵火红的石榴花放到了松香上。过了几分钟,一个穿着金光闪闪的衣裳的“琥珀”就在同学们手中诞生了,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

篇17:关于孔雀说明文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孔雀。孔雀的羽毛很美丽,特别是在开屏的时候。

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深圳玩。到深圳的第二天,爸爸就早早地叫我起床,要带我去动

物园玩。到了动物园,我就径直来到孔雀馆前,想欣赏它开屏时的优美姿态。

孔雀可有点骄傲,它拖着金碧闪亮的长翎子,显得又矜持、又傲气。一只彩色的蝴蝶飞

舞着,那孔雀上去就扑,没扑着,抖动尾巴叫了几声,还嫉妒人家的美呢!

只见孔雀神气地走着,它看见人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再也忍不住了,把尾巴抖得哗

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 又像那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

丽。它的尾巴一开屏,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使人眼花缭乱。那些像桃花形的花纹,外面一

圈是灰色的,第二圈是浅蓝色的,最后一圈是宝石蓝的,还带有点暗红色的,真漂亮。它可

神气了,昂着头,挺着胸脯,来回转悠,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这时,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骄傲的孔雀》。我想,外表再美也不能像孔雀那样

篇18:关于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明

期刊中的参考文献主要是索引性的, 其重要性在于它明确地标示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的部分, 并给出其来源, 以体现文献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同时又表明了学术的严肃性。因此, 本刊作者在撰写论文时, 对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数据, 应使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我刊采用顺序编码制, 以引用出现的先后, 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排序, 并以方括号在右上角标注 (重复引用的, 以首次出现的序号标注) , 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按顺序依次列出。如文献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中, 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字号相同, 位置与正文平齐。同时, 要按照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要求书写完整, 常见类型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请参阅本刊2012年第1期123页的投稿指南。

篇19: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笔者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毛乌素沙漠上的“绿色奇迹”》的通讯报道(人民网内蒙古频道,2014年05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笔者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选自《中学生之友》)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啟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篇20:关于中医的说明文作文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老外们端着显微镜,对中医学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得出一致结果:了不起!拿惯手术刀的手举起了银针,讲着英语的嘴吐出的是不堪熟练的汉语,把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介绍到外国。

上一篇:胆怯的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城投公司债务风险防范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