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

2024-05-24

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共6篇)

篇1: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

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讲稿

今天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二、企业经营的法治背景;

三、企业经营的法治理念 ;

四、企业经营的法律实务问题分析。

一、为什么选择法治

“法治”一词自古即有,几千年来人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概括起来说,主要反映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一指一种治国方略,主要是把法看作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工具和手段,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其二是指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专制相对立的一个立国、治国的根本性原则,这是近代才形成的。在现代社会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法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一、人治与法治的对比 1.法治的优点和缺陷

法治指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和社会秩序状态。简单来说,不仅人民受到法律的管治,连统治者本身也受到法律的管治,人民与政府同样被法律约束,要依法守法。法律是国家、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治的优点:其一,法治是理性之治,法律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它没有感情,不会说话,不能像人那样任性而为;其二,法治具有稳定性。纵观西方各法治国家,他们之所以能保持国家政权几百年不动摇、社会持续发展,与法治国家的治国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法治可以避免因领导人的变换而发生动荡,不管是谁当领导人都要严格按照现有的法律办事。以美国为例,历史上并非每位美国总统都属贤能之士,人们却可以容忍他的存在,因为国家社会是以法律而治,按法律运转。相反,如果美国总统即使是大贤大能,违反了法律,也要追究其责任,比如上世纪的克林顿总统,就因莱温斯基一案涉嫌伪证罪和妨碍司法罪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受国会弹劾动议的总统。第三,法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更利于实现个人权利的平等和保护。法治的缺陷:法治的规范性可能导致机械性,稳定性可能导致滞后性。新情况的出现往往在以前的法条中找不到对应的解决办法,等到法律制定出来之后又不能弥补所带来的损失。比如孙志刚之死,才促使我国收容制度的废除。

2.人治的优点和缺陷

人治指个人或少数人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人治的优点:第一,法律的制定需要复杂的程序和很长的时间,过去的法律不能应对现实的需要,可人能及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船小好掉头”,个人的决策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和时间,社会成本小,也能够紧扣时代的变迁。第二,人治也是一种精英政治,能最大可能地发挥人的潜能。贤人政治的判断往往比常人的判断可能更正确。

人治的缺点:①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②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③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我们说人治的成本低、见效快、出人才。但这些都得在很完美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它对人的要求就得是贤人、能人、圣人,什么地方差一点都不行。但是,圣人、贤人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庸人是多数,所以,人治之下,古代中国盛世少、乱世多,中华民族历史多灾多难。同时,人治也是我国封建王朝走不出朝代更迭,历史循环的原因之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沈万三,简单总结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一、“法治”强调“权自法出”,人治强调“法自权出”。

二、“法治”强调“法大于权”,即法律支配权力;“人治”强调“权大于法”,即权力支配法律。

三、“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强调领袖至上。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建立法治社会,要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当然,无论法治或是人治,都不是尽善尽美或者是一无是处的,法治和人治“我中有立,你中有我”,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法治”本质上也要靠“人”去实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当辩证地看待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分清主次。3.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人治的过往,例如“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通过发动运动,破坏民主与法制,以领袖意志代替法律,是典型的人治!

文革的过程不用多说,我们看看其造成的危害后果。

政治上,打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国防部长彭德怀、中央领导邓小平等等一大批开国元勋、老干部,这些革命一辈子的领导、战友一夜之间变为党内叛徒、修正主义,党章选定了一个亲密战友、接班人林彪,结果却真的叛变。另外,支持砸烂公检法,法制建设明显倒退。

文化上,主张不破不立,破“四旧”、打到孔家店,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结果,要破的破掉了,要立的也没立起来,造成文化断层,教育断层,人才断层,科技断层,民族信仰缺失。

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错过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英美主要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就连战败国德国、日本等也把握机会,迅速重新崛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了。

毛主席可以说是千古伟人,雄韬大略,胸有千丘万壑,通过人治,能够掌控住局面吗?没有!据报道毛主席本人晚年也很凄凉,林彪事发后,一下老了一大截,经常偷偷落泪。

一言以蔽之,文化大革命把人治的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王立军出逃美国大使馆,***东窗事发后,温家宝总理说:“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或再发生”,本届中央领导为什么空前重视依法治国,为什么如此强力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这一事件可能这也是一个契机和触动。只有加速把中国推向依法治国轨道,避免出现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人治”局面。

二、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人治与德治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国家5000多年的历史,都是人治和德治的历史,当然,这其中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基于我国传统社会“简单社会”和“熟人社会”的国情。所谓“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概念。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百姓族群而居,自给自足,社会关系稳定,经济关系简单,形成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与监督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按道德准则和乡规民约就能够调整。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随着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

第二,中国政治传统制度是君主专制和个人集权,“君权天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且这种治理模式还推而广之,家里实行家长制,家族实行族长制。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为政以德”在《论语》里面体现得最为系统和全面。《论语》第二篇《为政》篇,首句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只要统治者以德治国,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子上,而老百姓就像众星捧月般环绕着他。也可以理解为统治者若能把“德治”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社会的秩序就会像天上的星体那样有序、和谐。孔子的“为政以德”就是德治,指的是依靠统治者良好的品德的影响力、社会的教化力以及爱民、利民的政策而推行的政治。

以上种种因素就决定了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是人治与德治。

三、法治中国道路

首先,我们来看新中国依法治国道路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先导,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从此踏上了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的征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正式提出,之后,“依法治国”在1999年被写入宪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我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也是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进入了新的篇章,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革命。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以说,中国选择走法治国家道路,一方面是世界普遍规律和世界大势所推动的,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放眼世界现代化发展史,那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不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以来,所取得的法治建设重大成就也说明,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二、依法治国的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今后一个阶段依法治国的蓝本,全面解答了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的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目标”、“五个体系”、“两个坚持”、“五个原则”和“四个实现”,确定了依法治国“路线图”,不仅表明依法治国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必将对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大家注意,一个总目标突出了“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是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法治建设只有符合一个国家的现实基本国情、根本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顺应广大人民意愿,才会深入人心,为社会所广泛接受,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盲目地东施效颦,简单移植,照抄照搬,只能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甚至误入歧途。例如,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失败教训。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全是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既然是改革,就应该大刀阔斧,否则不足以振兴国家。1992年初,一场“休克疗法”式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休克疗法”有关键三步:放开物价、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大规模私有化。很快,1992年12月,“休克疗法”宣告失败,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另外,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将“美国式民主体制”移植到伊拉克,结果混乱从生,民生凋敝,一盘散沙。中国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不能被西方国家忽悠,不能简单复制,只能实事求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体系,这五个体系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法治体系,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对于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基础

【现状】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为242部,但是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在审理某人因网购的热水器漏电而受伤的案件时,法官可以适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往往难以作出选择。以至出现因法律规定不一而导致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性。

【解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为解决因体系性不强导致的法律规定在逻辑上、价值取向上相互“打架”的问题,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时,变过去的“政策引领”为“立法引领”,从形成法律体系到形成法制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关键

【现状】当前,法律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执法机构权责不清、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不文明执法、选择性执法、牟利型执法、不公正司法和不作为等问题。【解读】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名言,并强调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在“良法”的基础上,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的核心问题。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因此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政府、依法行政成为法治实施体系的关键。法律实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现状】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干预司法、执法部门违法执法、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情况时有发生,损害了法治威信。缺乏法律实施的监督或者监督疲软是重要原因之一。

【解读】法治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人大监督、纪委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行政机关督查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以及人民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加强法治监督要分两个方面:

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权力运行要见阳光,执法司法公开透明。

二、监督必须是全方位、立体的,监督主体之间必须衔接到位,明确监督分工和相互关系,不能出现法治监督方面的空白。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现状】我国法治保障体系虽不断完善,但执法司法保障的低职业化现象较为明显,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滞后,司法权与司法行政事务权、司法权与监督权的关系亟待理顺,老百姓仍存在“打官司难、打官司贵”等实际困难。

【解读】构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司法职业化,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快推进人权司法保障法治化,完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等工作,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独立于国家法律体系之外的规则体系,更不能超越于宪法法律之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把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体推进,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强化权力的制度制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两个坚持

两个坚持主要是从法治的两个角度来讲,一是从法治的主要内容来讲,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二是从法治的主体来讲,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四)五个原则

刚才讲了我国的法治道路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何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体就体现在五个原则之中。

1、坚持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有些人甚至反感,认为在中国,党管政府、党管军队、党管干部、党管一切,“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但是,中国需要一个领导核心。一是中国两千多年的集权制政治体制和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也许会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比如“台独”“疆独”“藏独”等等。从古代和近现代历史来看,我国有很多诸侯割据、战乱纷飞的历史,打来打去,各种军事权谋、历史小说好看了,但是人民受苦。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前苏联土崩瓦解、经济社会严重倒退的例子,也有伊拉克等前车之鉴;二是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优越性,如集中力量办大事,执政效率高等特点。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也反证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深谋远虑,精心构思布局,科学执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才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安定生活。当然,不可否认,一党执政会产生腐败现象和其他问题,但是西方国家的两党执政、多党执政就没腐败、就没问题了吗?也有。我们党是个自我进化功能很强的党,比如对文革的拨乱反正、比如改革开放的坚定实施、比如目前的反腐风暴和推进法治国家进程。一个执政党主张自己没有利益,而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力推法治国家建设,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值得敬佩和拥护的。

人民主体地位,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依法治国当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人人平等,反对特权。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为主,“以德治国”为辅,“德治”是“法治”前提下的“德治”,两者相互结合,并行不悖。

从中国实际出发,马列主义精髓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五)四个实现

通过依法治国,达到四个目标的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自然就实现法治国家。

二、企业经营的法治背景

本部分主要通过分析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加快,企业所面临的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变革的法治背景。

1、政府理念的变革

(1)《决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事例分析:车辆违章不罚款】

外地车辆在长治境内违章,只纠错不罚款--这是近日出现在长治市各交通要道的醒目提示。如何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长治投资,是长治市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外地车辆违章难逃重罚,直接影响了长治市的形象。新任市委书记田喜荣感慨地说,外地来长治的人,不是来投资的,就是来花钱的,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违章交罚款专门来长治的,可我们的交警为什么要和他们过不去呢?在全市干部大会上,他提出,对来长治投资者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2011年《人民日报》)

(2011年《人民日报》

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市委书记讲话就可有法不依?

②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投资就可以免于处罚?行政执法不是行政资源,拿来做人情。

③对于人治思维的反思,换个角度想,客商对于没有良好法治氛围的投资环境能否信赖?前几年,多地出现招商引资种种优惠承诺不兑现现象,有的企业甚至发出“招商引资、关门打狗”的哀叹。

(2)严格执法【事例观察:人性化执法还是失职】

从“眼神执法”、“举牌执法”再到“鲜花执法”,时基层城管执法手段从刚性管理走向“柔性创新”的举措屡见不鲜。12月3日中午,一辆城管执法宣传车停在了“锦娘功夫软面馆”门口。宣传车两侧,20余名城管执法人员整齐地站成两队,每当有顾客出入,便齐喊“饭店没交垃圾处理费”,同时发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征收垃圾处理费的宣传单。其后在警方干预下,部分城管人员才离开现场。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7日第11版。

商家为何拒交垃圾费?背后原因其实是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向商户公开垃圾收费标准和项目,商户没有享受到法律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城管部门,身为执法者,却无法向商户提供相关收费依据,这就给民众留下了知法犯法,乱执法或盲目执法之嫌疑,被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城管此次“人性化”执法行为,恰恰说明了当地执法部门严重的失职,没有做到执法的有理有节、按章执法,致使饭店的抵触。其背后暴露出来的却是当地政务信息的不公开、普法工作的缺失,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致使政府整个形象和权威性在这种“人性化”执法过程中逐渐下滑。

(3)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1 今年7月1日,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稿与公众见面,相较于现行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此次修订稿将收费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收费公路”两种,区别对待。后者仍执行目前的收费年限,经营性高速公路的最长经营期限仅延长了5年,最长30年,唯独对政府收费高速公路大开绿灯——统借统还,还完为止。

第一,令人不解的是,经营性的高速公路都可以接受30年的最长期限,为何政策性的政府收费高速公路却还贷艰难?是真的还不上贷款,还是舍不得早日还清?在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还贷艰难真的很难想象。在市场经济时代,即使是亏损,也应遵守起码的契约精神,并且政府与民营资本都应一视同仁。

第二,如果收费期满后又无限期继续收费,甚至连公开账目和专项审计的基本程序都懒得走,而只是更改《管理条例》以避免违约,裁判员与运动员一肩挑,如何能取信于民?端的成了“你亏损就要我埋单”,至于是否亏损?什么原因造成亏损?似乎都不重要,车主只剩下了埋单的义务。

第三,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监管到位,并以燃油税来承担收费期满后的养护费用。

解决之道无他,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打破垄断局面,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鼓励那些报价更低、收费更短的企业前来投资,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

3.2政府干预司法?

《决定》: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是减少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对司法职权活动的影响力。当前我国的法院、检察院系统依行政区划而设,人事编制、人员任免和经费设施等事务均掌握在同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手中,面对来自地方领导的压力,缺乏抵制干预的“底气”。为此,四中全会提出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合理调整行政诉讼案件管辖制度等举措。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有助于司法机关摆脱来自地方的行政钳制,做到有勇气、有能力独立办案。

二是强化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后果。四中全会除提出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外,记录、通报、追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使领导干部在心中树立司法活动不可干预的“红线”,增加其插手具体案件办理的顾虑。

(4)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决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2、社会成员的观念变革 劳动者权利意识加强:

《劳动合同法》强化了对劳动者保护力度,细化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具体内容,强调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加大了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以及在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期限及试用期工资进行了具体规定,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问题也作出了明确的的规定,限制了用人单位利用巨额违约金做要挟限制劳动者重新选择工作的权利。第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违反约定服务期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也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综上,企业要规范用工,杜绝各种不规范用工带来的法律风险。

消费者权利意识加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1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最高法院第23号指导案例

裁判要点: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赔偿的,不论其购买时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人民法院都应予支持。

公益人士与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监督作用

竞争对手的法律意识增强。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合同陷阱,规避经营风险,健全风险控制流程,及时依法处理法律纠纷,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经营的法治理念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依法治企是企业走向市场的时代选择与必由之路。企业是国家一分子,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治理企业,这也是企业基业长青、事业长虹的需要。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更要严格遵循自身制定的企业制度。落实到具体层面,则是将公司制度上升到企业治理的高度上来,对企业而言,制度即法,制度大于一切。尤其是作为企业领导人,也需转变认识,及时从‘人治’转入‘法治’的轨道。

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企业依法决策的需要,而决策上的改变常常涉及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因此,在企业决策时就需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其二,企业进行依法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上需要参考相关法律知识,作为依据。比如:在经营过程中要依法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企业财产管理等。第二方面:企业在各种业务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比如:企业执行经济核算时,执行经营流程时都要坚持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依法治企能够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依法治企能够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第二方面依法治企能够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合法性,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的领导、员工各个阶层按照规章制度依法办事,这样企业在生产上才能不断的完善提高,这样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可度也将不断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能够依法管理就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

(二)依法治企能够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权益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各个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也在不断的出台,这些法律文件对企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企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越来越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切实提高企业依法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正常维护。

(三)依法治企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模式,转变企业经济利润增长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案例:人才市场广告案】

• • • • 【案例:人才市场广告案】

无锡A人才公司18日(星期天)人才招聘大会 无锡B人才公司17日、18日人才招聘大会

无锡B公司15日发布紧急通知,取消18日大会,17日正常

《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案例:化妆品保质期案】 【案例:化妆品保质期案】

消费者刘某购买化妆品,标明安全使用日期至年底,因不知其确切含义,故诉至法院要求告知。一审判不侵权,二审判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故要求告知。

保质期开瓶前还是开瓶后。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案例:外观侵权案】 【案例:佛陶集团商业秘密案】

企业的规范化治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机构与决策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和重塑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关键所在。

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严格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中国证监会也发布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或出售的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应当履行的程序。至于公司重大资产的担保问题,应当把本条与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结合起来理解。

2、规定了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是指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一切关系的特定董事。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才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3、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设董事会秘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权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级管理人员的限制性规定应当适用于董事会秘书。

4、规定了“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继总则第二十五条之后再次就关联交易问题做出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四、公司实务--公司厂内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安全生产是企业长远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了安全,根本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大家也十分关心和重视这一问题,下面就选择一个点----企业人员人身安全问题进行法律探讨。

(一)企业生产过程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1、根据企业实际,选择适当合同关系,实现产品的生产 企业产品的生产,从原材料到成品,中间需要劳务的输入。从法律角度,劳务的输入可以有三种形式:①劳动合同关系的用工②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发包给相关机构,由该机构自行安排人员按照发包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主要形式为承揽合同或委托合同③劳务派遣。

① 劳动合同关系的用工,生产过程发生人身损害,需照《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全生产法》进行处理。②承揽合同中,一是劳动力归属上,承揽人的劳动力属于承揽人一方所有,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是承揽合同双方是独立的民事主体,除承揽合同另有约定之外,承揽人在完成工作成果中所遭受的损失应自行承担,即承揽人需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承担责任。③劳务派遣形式的用工,《劳动合同法》第92条,“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二款,“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2、审核合作对象资格,避免法律风险;

审查合作对象资格,包括民事主体资格和特定行业的从业资格。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则合同无效,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例如,木材加工企业需要有《木材加工许可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前款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3、理清合同法律关系,规范合同履行。

①如订立承揽合同,不宜涉及到对承揽人内部经营和劳动人事管理的具体要求,此种约定将导致主合同法律关系不清,不能排除公司事实上对承揽人一方人员进行劳动管理的风险,在实践中不能排除公司需对承揽人一方工作人员承担用人单位职责的法律风险。

② 《安全生产法》第46条“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二)因侵权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四个构成要件。

比如,甲在厂区被乙打破了头,他的伤情和谁的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应该找谁赔?找乙!能不能说我受伤是在厂区,能就找公司?不能,你的伤和公司没有因果关系,不能因为受伤地在厂区就找公司。那你的钱包在公交车被偷了,能不能找公交公司赔?和地点没有关系。

另外,甲在厂区被乙打破了头,甲说,都怪公司管理不严,没有监督我带安全帽,不然,我就不会被打破头,又找公司索赔?不行,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甲上班遇到熟人乙,乙拉着他聊一会,结果甲担心迟到,急急忙忙赶路出了交通事故,能不能找乙索赔?不行,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人的侵权

《侵权责任法》第6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26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27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2、产品的侵权

《侵权责任法》第41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44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篇2: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

各党支部:

2010年是实现 “十一五”改革发展目标的攻坚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新跨越的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四次党代会、2010年工作会议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夺取“十一五”改革发展全面胜利,现就2010年普法依法治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署,围绕提高职工法律素质、强化民主管理、推进法治企业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推进普法依法治企工作深入发展,为推动青东矿新一轮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服务矿区改革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大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律学习宣传。继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职工法治观念,增强民主意识,使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加强与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国家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学习宣传《公司法》、《证 1

券法》、《合资企业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国有资产法》以及公司上市、破产改制等法律法规,不断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矿区跨越发展。

2、加强法治理念教育。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加强节能减排、环保生态、征地拆迁、劳动权益保障、工伤保险、民主管理、企业改制和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与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族、宗教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3、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矿山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结合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强化相关规章条例、政策措施的宣传教育,用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健全完善矿安全生产规定标准、制度措施,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安全法律素质,增强遵章守纪观念,推动矿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健康发展。

4、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五五”普法规划和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适合不同对象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治企的能力。继续抓好法律知识培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律知识学习融入到管理人员日常学习、培训之中,不断提高矿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精心打造广播、电视、网站、宣传栏等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丰富普法内容,深化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栏等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建立常态宣传机制。

三、提高矿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企

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把矿区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提高矿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1、以法律指导安全生产。把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作为重中之重,以《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指针,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减少制度障碍和制度漏洞,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高矿区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2、以法律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以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为主线,突出合同管理、诉讼代理、法律事务审核等重点,规范矿区各类法律行为,最大程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谋划“六五”普法规划

1、精心安排部署“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2010年是“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年。根据中央、省市部署和要求,集团公司将于上半年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安排,对“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总结,严格对照验收标准,认真开展自查,确保检查验收工作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2、做好总结宣传工作。认真总结、积极推广矿区“五五”普法依法治企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推荐工作。

五、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

1、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周年为契机,创新思路,加强策划,精心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2、组织开展好“江淮普法行”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活动。

3、充分利用矿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参加“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大赛”及省市有关活动。

4、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汇演、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等,广泛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5、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

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互动机制,吸引职工积极参与,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活力。

青东矿

篇3: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

关键词:顺应,改革发展,潮流,扎实推进,依法治企

1 前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都在制度的调整、规范和引导下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最终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国有企业作为承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而依法治企是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国有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治企的总体目标。当前,从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来看,推行依法治企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就外部环境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受到工商、行政、税务、审计、物价等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督,在法律上要受到《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约束;就企业内部而言,由于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必须面对来自员工群体的工伤、劳动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的诉求及诉讼。由此可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面临来自内外部等各种法律风险的挑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破解企业发展进程的障碍,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潮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依法治企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机制,扎实推进依法治企工作,才能实现安全发展的总体目标。

2 岩滩水电公司的基本情况与依法治企成果

岩滩水电公司目前总装机容量为181万kW,是广西境内仅次于龙滩水电厂的特大型电力生产企业。成立建制20年来,它从一个电厂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到进入上市公司的行列,见证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变迁和发展。1995年,广西岩滩水电厂从原广西大化水力发电总厂划出独立建制,成为当时广西电力工业局的直属电厂。2002年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成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直属发电厂。2007年进行公司化改制,成为大唐集团公司直属的大唐岩滩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岩滩水电公司的资产注入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下属的发电企业。长期以来,岩滩水电公司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体制改革的洗礼,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进入上市公司以来,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监督,每年都要经受来自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和会计、职工、审计的监督以及公开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债权人监督、政府监督、市场体系监督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监督。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确保企业和各利益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岩滩水电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进行积极和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及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水石文化”体系,获得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并通过制度法规建设取得了四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荣誉称号。

3 岩滩水电公司依法治企的实践与体会

依法治企工作是一个博大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必须追求和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手段。岩滩水电公司在依法治企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成绩,是顺应改革发展潮流、扎实推进依法治企的结果和有效尝试。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

岩滩水电公司根据工作要求和企业管理的层次制定出年度的普法工作计划,特别是注重对公司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普法知识教育;建立了企业“普法网站”和充分利用企业的局域网、宣传橱窗等媒体和阵地广泛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企业、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感性认识;全力组织开展普法知识培训,通过邀请律师、法律顾问到企业开展普法讲座,同时鼓励职工参加法律专业成人教育,或者购置相关法律书籍发放给职工学习参考;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一些以法律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征文等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为企业推进依法治企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有法可依的目标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推行“依法治企”的基本前提。企业要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建立和健全法制管理体系,必须结合行业的情况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以标准化的形式外化为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外化为涵盖生产经营等各个层面的企业管理工作程序和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等令行禁止限制性规定。多年来,岩滩水电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种标准1 751个,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2014年顺利通过了认证,成为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系统唯一的四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为实现企业管理提升和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坚持从严管理,建立依法治企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现有的制度都没有执行好,再搞新的制度可以预言也会是白搭。所以,我说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九分力气要花在这上面。”可见,在推进依法治企的工作上,不仅要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抓好管理、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一直以来,岩滩水电公司将依法治企工作作为企业“一把手”工程来推动,成立了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坚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制定和实施了《依法治企工作规划》。在管理和抓落实方面,首先是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将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工作标准化、作业程序化流程化的管理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确保公司标准化体系全面上线运行,通过嵌入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确保工作流、信息流及其控制要求与标准流程和标准要求完全一致,实现对标准体系运行的在线管理。着力抓好以生产经营业务标准为主线的七大住处系统管理,使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全面上线运行,促进企业标准与行为规范的无缝对接,确保了企业标准的有效贯彻执行。其次是开展以安全监察部为主要职能的标准化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督察工作。平时安排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在生产区域和管辖的范围进行巡查,随时监督整治各种违规作业问题和违反制度纪律执行的现象,并利用公司相关的会议和平台进行通报和曝光,及时封堵各种习惯性违章的通道。再次是开展以监察审计部门为主要职能的规章制度专项监察工作。结合公司年度各时段的主要任务,着重围绕“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八项规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动纪律执行方面,严格查处企业标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存在的偏差。

3.4 坚持文化引领,开创依法治企工作新境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立足市场、面对竞争、以人务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它能够使整个企业去掉惰性,促使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敢为人先,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企业产生自主迎接挑战的信心和豪迈的勇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浓浓文化氛围内,企业和员工都会以知法守法为荣,如此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也会合乎法律的要求。岩滩水电公司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把依法治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从2008年开始就着手总结提炼企业核心文化理念,通过两年的持续努力,最终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及地域特色的“水石文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提炼了安全文化、法律文化和廉洁文化三个子文化,2010年被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授予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成为了当时大唐广西分公司唯一一家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岩滩水电公司法律文化核心理念可以概括表述为“崇法尚理,守正致和”,这是指导该公司法律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多年来,岩滩水电公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文化落地,比如通过政工例会制度、领导接待日、党委工作信箱、民主管理信箱、纪检监察信箱等多种渠道,为有困难、有需求的员工提供法律援助。以企业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工作开展法律特色主题活动,检修维护部党支部开展“浪费检修材料、检修质量不合格就是对工作的另一种犯罪”,水工管理党支部开展“工作不认真,导致弃水现象发生,与盗取公司利益同罪”活动,机关党支部开展“风险防范意识不高,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与损害公司利益同罪”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从另一个层面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和经营工作的全面提升。结合文化落地工作开展“三进三送”主题活动,在企业内部开展“法律进部门、进班组、进岗位”活动,通过明确不同层次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推进责任落实,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无盲区。结合移民问题开展“法律送库区、送合作方、送家庭”活动,通过活动给库区学校赠送法律书籍、开设法律讲座,通过库区学生的普法教育影响库区移民的思想,提高库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选择过年重要节日组织给库区和企业周边的群众家庭赠送普法对联和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为企业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在项目建设方面,公司主动给合作方提供法律咨询,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降低纠纷及风险度,投产发电以来,公司没有与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矛盾纠纷。

4 结语

篇4:关于依法治企的研究与探讨

一、依法制企是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完备的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法制化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特别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建设法制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依法制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依法制国方略在企业的具体体现,依法制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制企是提升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

依法制企必须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保护石油企业合法权益,是提升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企业破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如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需要对企业各种用工形式和劳动合同进行重新规范和调整,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护员工权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竭力提高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企业质量效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标准日趋规范严格,行政执法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日趋严格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秩序和对外经营活动,需要我们从法律层面加强研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因此,企业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或妨害时,能否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或补救,是企业依法制企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企业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之义。

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法制经济,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制企是一项确保政治安全、生产安全、建设安全、形象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应该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组织相关专业法律法规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增强全员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同时,要注重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到重大决策、重点工程提前介入,超前防控,为最后决策提供法律依据,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要大力开展依法制企和企业普法工作,把企业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正确处理好依法与保护的关系,依法保护石油安全、维护油田企业合法权益。要依照国家法律履行职责,依法平等保护油田物资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允许因执法不公产生对法律公信力的亵渎。要通过公正司法,提高石油司法的公信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开拓新局面,要在更广阔领域,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为维护油田治安,预防和打击犯罪,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化解企业法律难题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三、依法制企的关键是科学规范

依法制企是强化系统管控的有效手段。法制的企业可以靠一套制度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即使最高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也有一套纠错机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人治走向法制。这就需要企业依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处处按着标准办,事事循着程序走,使法律与企业管理高度融合。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制企的基础,是企业实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注重用机制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依法定制,以制治企,不断健全企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依法制企的关键是科学规范,最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我国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庞杂而繁琐,企业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情况制定切换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依法制企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若要实现依法制企,企业首先要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制企原则,建立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并辅之以责任追究与监管控制措施,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应当重视依法合规处理企业在改革、改制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法事务。

四、依法制企有利于提高防范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合规经营的能力

提高防范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合规经营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关键。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强弱以及依法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领导人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密切相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掌握各种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带出一支学法、懂法、用法的员工队伍。

各级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制企理念具体化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从法理上讲,法律法规是员工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规章制度是企业经营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领导干部首先要做自觉遵纪守法的模范,企业的决策必须纳入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加强法制文化建设,提升企业依法制企能力

依法制企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氛围。现代国家发展经验证明,法制的建立必须要有法制文化作为支柱。推进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

篇5:公司法制宣传日讲座:依法治国与依法治企

一、从法制化管理企业的高度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健全机制,落实制度

近几年来,公司党委都把依法治企、依法治电工作列入我司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依法治电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治电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陈昌余任组长,党委委书记朱正春、副书记黄万福同志担任副组长,谢敦泉、王连运、陈龙生、黄贞久、向玉培、吴德明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陈龙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二级基层站所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经警、班组长为骨架的普法工作网络,具体实施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普法工作做到整体推进,不留死角,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守法,准备用法的大好局面。

二、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

坚持普法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把学法与用法、学法与守法、学法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公司党政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法制素质,以符合市场经济与一流电力企业的要求。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坚持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进行普法教育与规章制度学习,使员工能够基本熟悉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根据每年年初计划,公司保卫科每年到各基层站所巡回讲课2次,并根据企业实际举办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在普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把能否“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财务人员、保卫人员、稽查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最新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能力。

2、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对各个时期颁布的法律举办专题讲座、开辟专栏反复宣传。二是根据乡下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可能造成威胁电力设备、设施安全的实际,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耐心说教,深入宣传《电力法》,提高了用电户的电力法规意识和安全用电意识,正确认识到窃电是违法犯罪行为,对整顿用电秩序起到极大地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3、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四.五”普法考试,每年参考率都达98以上,合格率达99.8,职工通过学法能够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法治意识逐步提高。

三、依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为,将企业导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法制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分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发企业、个人违规、违纪、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全司各项制度逐步依法完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和劳动权益,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县、州、省级文明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依法治理工作经验

1、依法治理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当成公司的大事来抓。

2、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常抓不懈。

3、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4、依法治理工作要与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6:公司2017 依法治企工作报告

集团公司《关于报送企业2017依法治企工作情况的通知》收悉。我公司自2017年8月28日成立以来,坚决贯彻中央、省市依法治企相关工作精神,并结合集团公司2017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具体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等依法治企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7年依法治企主要工作

(一)思想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贯彻学习。公司从成立以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法治企工作。为积极营造依法治企工作氛围,有效推进工作开展,公司通过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xxx省市关于依法治企工作相关文件指导精神,传达集团公司2017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工作要求。通过学习,公司全体员工摆正了思想,强化了法治观念。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定,公司领导班子明确分工,确定1名公司副总经理直接负责依法治企工作,并牵头风控法务部研究制定公司依法治企工作目标、任务,并将工作要求细化,落实到了相关部门。

(三)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工作需要,公司专门成立了风控法务部,落实了1名专业法务人员,统一负责管理风控法务工作,并重点应对**企业重大风险事 项、债务纠纷和涉诉问题。从而使公司法制管理工作更趋规范,为公司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程序。公司坚持以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从制度、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全面风险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从2017年8月成立至今,出台了**公司《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会议议事规则(试行)》、《****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严格按制度规定执行,严格逐级负责制、严肃执行审批权限。通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坚决杜绝工作上的随意性、习惯性操作,有效地规避各类风险。

(五)聘请法律顾问,加强专业把关。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采用了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开展了法律顾问选聘工作,经请示集团获批后,确定了**中司律师事务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单位,为公司提供全方面的法律服务。法律顾问从专业角度的把关,将有助于公司严格合法合规经营管理、合理规避风险事件、降低风险负面影响、减少风险损失,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六)强化法治宣传,突出员工教育。公司结合刚刚成立、场地有限、人员分散办公等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宣传过程中突出重点,责任到位,分层施教,让员工入耳入脑,在理念上接触、认识、理解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每位员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自觉守法、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行为,为业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对照集团公司依法治企工作具体要求,我公司在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以及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是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应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2018年依法治企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制定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经济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法律纠纷协调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夯实、规范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基础工作。为确保经营活动安全运行,规避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强公司法律人员对合同、协议等书面形式的先期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手续环节、审批管理制度,不断查找疏漏,避免可能形成的经济纠纷以及诉讼,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事情发生之前。

(三)充实法务人员队伍。根据公司业务需要,确保下属企业资产处置工作合法有序开展,公司将再充实部分专业法务人员。目前,招聘工作正在推进中。

上一篇: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下一篇: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