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江学区双江中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24-04-28

瓮江学区双江中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精选3篇)

篇1:瓮江学区双江中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平江县双江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5年)

平江县双江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组

2013年5月

目 录

1、学校简介

2、理念体系

3、学校宣言

4、学校标识

5、校歌校赋

6、文化载体

7、学校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简介】

双江位于平江县西面,与长沙县双江乡接壤,因地处发源于马龙村和花门村的两江交汇处而名为“双江”。曾以出产辣椒和热情待客而享有“辣椒之乡”美誉。自古以来,双江人民就有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热情奔放的人格品质,他们安土重迁,在自己的故土上繁衍生息,立志图强,追求阳光成长、快乐生活。

双江中学地处双江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学校始建于1970年,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23人,其中寄宿生292人,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二级教师1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的76%。学校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89平方米。

学校秉承双江人民“吃苦耐劳、阳光生活”的传统民风,贯彻落实“让心灵洒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崇尚“阳光生活、阳光工作、阳光学习”的学校精神,形成“崇德尚礼、启智博学”的校训。全体师生以吃苦耐劳为荣,以快乐生活为福,团结共进,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追求让每一个入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并结合农村寄宿制初中的特点逐步完善学生生活设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加强音、体、美、书法等学科的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理念体系】 文化主题:“阳光教育”

学校精神:阳光生活 阳光工作 阳光学习

紧紧围绕“让心灵洒满阳光阳光”的办学理念,走“阳光教育”的特色之路,打造“阳光”心态、培育“阳光”行为、实施“阳光”管理,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阳光环境,着力于阳光管理、阳光课堂、阳光德育、阳光教师、阳光校园,创建融“积极向上的乐园、自主发展的学园、优美典雅的花园、师生成长的家园”于一体的阳光学校。办学理念:让心灵洒满阳光

阳光普照大地,对世上万物都是公平的。它滋润万物,温暖世界,给人清爽纯洁、开朗明亮、积极向上的感觉。学校的教育犹如照在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让学生时时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情的呵护,并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成为笑得灿烂、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一代新人。阳光心态是积极、健康、自信、进取、乐观的心态,是一种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感恩的心来面对一切的心态。人活着,就是要懂得用阳光心态来面对生活。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的是人的勇气与智慧,那就让我们带着阳光心态,缔造阳光生活,走向充满阳光的未来。心灵洒满阳光的人谦和而不张扬,深刻而不浮躁,自信而又亲和。它会让人学着宽容、欣赏、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晴空与风雨,淡然地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就让我们轻轻地对自己说:心有桃源,别有洞天,心有阳光,灰暗何惧? 校 训:崇德尚礼 启智博学

崇德尚礼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在道德教育中的情感理念。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德,内涵“礼让”、“谦逊”、“友善”、“关怀”,此为内倾之德。“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崇德”,即是对道德的爱、尊重和敬畏的情感。l“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其内涵主旨在于注重内外兼修,推崇仁爱,重礼节、重信义,追求和谐的人生境界。尚礼:尚,有推崇,尊重。礼,有以下几个意项:一为表示恭敬,以礼相待。”二是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因而,尚礼一词可以解释为:“崇尚各种礼节,尊重道德规范,为人做事遵守法度,做一个有礼的人。

启智博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人的智慧,让思想得到升华,就需要广泛地学习。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一种博学,所谓的博学无非就是人在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经验与智慧,而一个人自己在无意中所积攒的东西其实对别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博学,同时也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 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校 风:勤俭自强 阳光生活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素以勤俭自强为立身之根基、持家之要诀、治国之法宝。靠着这种勤俭自强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的祖先率先高举起人类文明的火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自强。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也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的谆谆告诫。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勤俭自强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自强的道德,始终奋发而不懈怠,享受而不奢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创造健康向上的新生活,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生命需要阳光,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生活是一种积极、乐观、上进、宽容、感恩、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师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面对外面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世界,使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阳光灿烂、实现人生最大价值。作为学生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现代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拥抱阳光,用阳光态度去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教 风:勤勉自律 阳光工作 勤勉,乃努力不懈、勤劳不懈之意,《中庸》称“故君子慎其独”、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就应该学会慎独、学会省身。《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队伍就应树立自省自律、以身作则的形象。阳光把光明和温暖洒向每一个角落。而教师就是播撒阳光与温暖的使者。为此,教师要心中充满阳光,用阳光般博大的胸襟去点燃任何一颗哪怕是微弱的生命之火。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让教师树立起“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的教育观,要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不断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当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乐趣。学 风:勤奋自立 阳光学习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就是劳心劳力、锲而不舍;奋,是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自立,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和事业上努力奋斗。它强调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自力更生,要有一种在困难情况下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阳光学习是用乐观、自信、真诚、坦白、认同、向上的阳光心态,从每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入手,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基础扎实、举止文明、体魄强健、心态阳光”的一 代新人。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阳光中体验人的自豪感、在阳光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在阳光中享受人的幸福感。

三 礼:沐浴阳光入学礼(接受阳光的洗礼)

温暖心田感恩礼(让心灵洒满阳光)明日骄阳毕业礼(用阳光播种明天)

四 节:科技节(畅想阳光未来)

英语节(异域(一缕)阳光)体育节(我运动,我阳光)艺术节(在阳光下怒放)

三、【学校宣言】

双江中学教师誓词

我是双江中学***教师,我宣誓: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参与“阳光教育”行动,打造阳光校园。

我将用真情关爱学生,用人格引领学生,用阳光心态,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

我会敬业爱岗、寓教于乐,努力做到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争做阳光教师。

我宣誓:我将履行承诺,矢志不渝、尽我所能,让心灵洒满阳光。

双江中学学生誓词

我是双江中学学生,我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澎湃激昂。

我宣誓:铭记父母的叮嘱,不忘恩师的教诲,奋发向上,全面发 展;争做阳光少年。

我宣誓:我会努力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心理上自信,管理上自治。

我宣誓:我会勤奋学习,举止文明,强健体魄,用阳光心态,去赢得我志在必得的辉煌!

四、【学校标识文化】 1、校徽: 简图如下:

设计理念:一个自由的舞者是由双江中学的“双”和“江”的拼音首字母“S”和“J”组合变形而来。寓意双江中学的师生追求自由发展、健康阳光的精神,图中的太阳寓意阳光普照,让生命享尽教育的阳光;树形结构象一朵开发的花朵,象征生命和希望。期待师生将阳光心态溶入学习、工作和生活。颜色的使用是以象征希望、蓬勃向上的绿色和象征高贵、辉煌的金黄色为主色调。

2、校旗;蓝底(代表永恒、理智、博大),金黄色标志(代表高贵、辉煌)图:

3、校树:雪松

4、校花:白玉兰

5、基本色调:草绿色

6、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图(整体效果图:略)

五、校歌:阳光下成长

巍巍宏山中,温情两江旁,阳光的校园飘满书香。崇德、尚礼,我们快乐前行,启智、博学,我们播种希望。啊!双江,青春的校园,你用甘泉滋润我们茁壮成长,让我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啊!双江,梦想的摇篮,你用知识引领我们扬帆远航,将我们前进的征程照亮;啊!双江,丰收的乐园,我们为你添彩,为你争光,今天的追求,明天的辉煌,描在你我铺开的蓝图上。(正在作曲中)校赋:在撰写中

六、文化载体

1、校刊:校报《朝阳》创办于2007年,由学校文学社主办,由学生组稿、审稿、编辑,语文教研组专门辅导。每月一期,月底出刊。

2、广播站:由学生组稿、播音,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中午从不同角度播报学校动态。

3、校园宣传栏:学校共有六个宣传栏。从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师生风采、成果宣传、心灵健康、主题德育等方面定期更新展出。

七、三年发展规划 【组织机构】

特邀顾问:黄跃进(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刘固才(双江校友会会长、原农业局副局长)吴康乐(瓮江镇党委书记)

彭隐智(双江校友会副会长、教育局副局长)杨信芝(双江校友会副会长、平江县纪委常委)杨志平(平江县公路局局长)刘燎原(平江县经管局局长)凌耀庭(平江县物价局副局长)陈卧龙(平江县房产局党委)

范仁义(平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恩怀(瓮江镇主管教育副镇长)高宗佑(瓮江学区主任)

执行组长:喻克松

副组长:苏新民 舒适 黎曦 刘栋才 戴重华 成员:双江中学全体教职员工 环境文化建设工作组:刘栋才 戴重华 制度文化建设工作组:喻克松 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组:舒 适 课堂文化建设工作组:苏新民 活动(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组: 黎曦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步骤:】

1、学习宣传阶段:2012年10—11月;

2、规划方案阶段:2013年3月;

3、组织实施:2013年3月开始; 【环境文化建设规划】

2013建设项目

1、重新修改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一训三风上墙(金色铜字)。约5万元。

2、改造学校教学楼和综合楼需约40万元。

3、完善各功能室的建设,约60万元。

4、完善各项制度,谱写校歌和确定师生誓词,约3万元。

5、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约2万元。

6、走廊文化建设(以阳光为主题拓展),约2万元。

7、旗台布置,约3万元。

8、设计运动场排水沟,约1.5万元。

2014建设项目

1、完善学校绿化约8万元。

2、基本理念全部上墙。约5万元。

3、食堂,硬化校内部分道路。约15万元。

4、校友资料室建设约1、5万元。

5、编辑阳光校园文化手册约1万元。

6、开展阳光学生、阳光教师、阳光学校的讨论活动。

7、添置学生用床80张约6万

2015建设项目1、2、3、4、5、6、搞好操场标准化建设50万 布置校门约3万元。

增设人文景观和横梁约8万元 其他办学条件改善约15万元。

以阳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约3万元。文化建设自成体系约2万元。

【制度文化建设规划】

1、构建一个体系:构建透明规范、勤廉高效、公正向上的制度体系。

2、明确一种策略:公开校务、公平竞争、公正待人,追求全过程的阳光。

3、建立一种准则:以真诚的感情凝聚人,以领导的行动感召人,以宏伟的规划激励人,以改革的大势督促人,以严明的纪律约束人。

4、建立一种模式:即“人文化”的阳光管理模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人文、规范”的规则,把教代会与教务公开作为民主治校的基本途径,形成以“面向全员、覆盖全科、兼顾全程”为主要形式的质量管理机制,以“课堂教学质量大赛”为主要形式的阳光考评模式和阳光收费、公共财产阳光管理等模式。

建立必须而又较为宽松的考勤制度、工作规则,给教师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建立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引导教师向实践、书本、学生、社会学习,开阔教师的“眼界”,博采众长,丰富阅历;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一种包含管理与被管理、外部管理和自我加压等诸要素和谐互补的超常规管理的“自治”管理 模式,进而创造出师德高尚、工作有序、环境宽松、奋发进取的理想的学校氛围。总之,闪耀着太阳光芒的人文化管理模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创造性与主动性。【精神文化建设规划】

1、培养阳光学生----舞动生命的轻灵

培养“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心理上自信、管理上自治”的阳光少年。用“心灵感召、人文默化”的理念,力图让乐观、自信、真诚、坦白、认同、向上等品质在阳光少年的身上洋溢着。形成“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以尊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以理性导引学生的个性、以宽容对待学生的不足”的教育原则。

一是开展“掌声送给别人,也送给自己”的活动。为别人鼓掌,别人的长处不再是压力,而是变成了用来欣赏的风景;为自己鼓掌,自己不再是成功的陪衬,而是成为自信的主角。二是全员开展“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阳光少年·※※之星”的评定主要以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阳光一点点”为参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分享学生阳光的快乐和喜悦。

二是开展“书香校园”打造活动,定期坚持好书推荐与交流活动、在寒暑假开展读书心得评选活动、加强阅读的过程指导、坚持开展学生图书室借阅制度、深入推进班级图书角建设和图书漂流活动。

三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每天做到“八个一”:每天多一点微笑、每天多一份快乐、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次体验、每天多一个问号、每天多一点包容、每天多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多 一份自信。

四是培育和谐的班级氛围。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班级建设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精神情感的升华作用,让老生常谈有新谈法、常规教育有新角度、学生发展有新境界,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进而营造起积极、阳光、向上的班风。

五是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亲子关系的融洽,每学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实现教育效果的互补,让家长更加注重发挥在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通过不同的交流渠道,谋求育人理念的认同。此外,还要通过校报来宣传阳光学生的典型事迹,激发群体向上力。

2、培养阳光教师——展示生命的风采

培养“自信豁达、阳光健康、公平真诚、会教多思”的阳光教师(1)形成一种思路:即立足校内,面向校外,创建学习型团队,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培养教师教育教研能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一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骨干、八年成为学科带头人、十年成为名师”的专业发展路线。

(2)树立一种观念:教育是要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3)搭建一个平台:开展“塑造阳光心态,打造阳光团队”主题教育,让广大教师正确、深刻理解教师的价值,体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引导教师认清“心态影响认识、心态影响健康、心态影响能力、心态也是一种力量”,塑造“理性平和、敬畏包容、奋发进取、感恩报效”的阳光心态;二是定期举行“阳光课堂”观摩、“名师论坛”、推行“教育名著研读工程”,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学习能力,对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和成果作出量化规定,通过过程考评和终端考评,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实绩进行奖励。

(4)明确发展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分别与他们一起制定成长规划,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加速专业成长的速度。提出三种希望(关键在中年,希望在青年,经验在老年)、满足三个需要(满足老教师尊重的需要、满足中年教师发展的需要、满足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达成三种境界(初任教师的认同感、中年教师的成功感、老年教师的成就感)、提倡“五种”精神(忠于职守潜心工作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拚搏精神、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自律精神)、强调“三看四比”:一看工作态度、二看对待学生、三看对待同事;一比师德、二比工勤、三比业务能力、四比实绩。学校要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了一个民主、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利用专业引领,让新教师快速入门,加大学科带头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力求他们学有专攻,教有风格,研有成果;竭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和谐发展的舞台和平台,给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拥有特长的教师脱颖而出,实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阳光梦想。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课堂文化建设规划】 阳光课堂——演绎生命的课堂

构建“尊重、赏识、多彩、快乐”的阳光课堂。课堂是一个催生学生成长的场所,教师所传递的知识犹如雨露甘甜一样滋养着每个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此,把课堂变成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砥砺思维、培养精神的课堂,师生之间心灵交互塑造的课堂,舒展灵性、充满人性、张扬个性的课堂,民主、开放、倾听、研究、合作、竞争的课堂。在这里,不同的思想交锋、不同的个性相融、不同的思维相启,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多元多彩的课堂。

(1)树立一个观念:“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每一位教师要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教室、走近学生,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2)明晰一种思路:“先学后教、注重激励。”在“先学后教、注重激励”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可确立“依学情定教法、低起点慢进度、常反复勤矫正、强训练多层次,考所教重鼓励”的教学原则,推行“三环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学案提出问题,形成求知欲;探索尝试,获取知识;校正反馈,形成能力)。

(3)用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制定阳光课堂评价标准,收集阳光课堂评价语,落实阳光评价行动。【特色文化建设规划】 阳光校园——孕育生命的希望

阳光是多彩的,是由赤、橙、黄、绿、青、兰、紫七色光构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校园也是由不同个性、不同事件、不同结构所构成 的,师生在校园内的活动也是多彩的、丰富的。同时,万物生长皆需要阳光,阳光无处不在,撒遍学校的每个角落,撒到师生的心田。校园的阳光就是教师的赏识、理解、尊重和宽容,它普照每个学生,普照每个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普照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一个亮丽的校园环境,不仅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更来自于一种人文的创建,是相敬如宾的相互尊重,是师生仪容仪表的美观大方,还来自于学校品牌的塑造。作为一所中学,阳光师生是阳光校园的内在特质。外树师生品牌,内求师生和谐,打造一个“和谐包容、文明优美、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阳光校园。是我们对阳光校园的正确定位。

(1)树立一种理念:“人人创造阳光校园,个个享受阳光生活。”“阳光校园”,是“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共同创造的,是“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栖居地和生活与工作的摇篮,(2)营造融物质与人文于一体的和谐温馨的阳光环境: 一是要重视物质环境建设,融实用性、艺术性和启示性为一体,突出校园环境的服务和育人功能,把校园建成“文”、“雅”、“序”、“活”的师生家园,使学校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成长园、发展园。二是在人文环境的营造上,要以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为依托,通过“文化节”、诗歌朗诵会、“师德师风竞赛”、“文明班集体”和“文明宿舍”创建、“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等活动,激发教师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校园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

三是要推行赏识教育,在校园、宿舍、教室、餐厅、楼道中设置“温 情物语”提示;同时,精心设计校园宣传语,将阅读对象从只针对学生扩大到师生,并适用于校园所有人。

(3)打造书香校园,涵养师生灵性: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举办读书节,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阅读活动中接受教育,明白事理,学会做人;通过用好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使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全面落实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实施“五百”工程,即“读百本课外书,写百篇读书笔记,诵百首古诗,记百条名言,看百部影片”,通过“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为师生提供“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师生文学修养。

(4)关注课间活动,推进阳光体育:喊响“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口号,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开发活动菜单,定期轮换活动内容,科学配置场地和器材,努力形成系统的活动流程,使“会学会玩会锻炼”、“我运动、我阳光、我健康”、“玩出活力,玩出健康”、“老师孩子同玩,大小朋友共乐”等理念深入人心,师生互动同乐,释放自我,张扬个性,强健体魄,融洽关系。

双江中学 2013-4-16 19

篇2:瓮江学区双江中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加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鸡棕陀螺”项目的濒危。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使“鸡棕陀螺”没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 以前“鸡棕陀螺”作为东等村主要的娱乐方式现今被打牌、网络等取代, 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大大减少。

一、现代西方体育逐渐取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鸡棕陀螺”项目。

如今, 现在体育的大肆宣传早已覆盖所有么媒体, 俨然已成为社会体育主流文化。这些外来体育文化对原本封闭、保守的少数民族人民接受新鲜的外来事物, 观念意识也随之改变。据调查得知, 现在双江县已经找不到一块完整的“鸡棕陀螺”场地。迫使在县城中几乎没有人去玩“鸡棕陀螺”。“鸡棕陀螺”由于制作需要经费等一些客观因素, 至今仍然没有进入学校, 但在学校中, 却有篮球场, 这也说明, 现在体育正在逐渐代替民族传统那体育。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鸡棕陀螺”在当地青少年中的断层。

据了解, 由于受西方现代体育的影响, 当地在校的青少年对本民族体育文化“鸡棕陀螺”没有显示出浓烈的兴趣。反而对篮球、足球兴趣浓厚。在外求学、打工的青少年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感兴趣, 并且认为是落后的文化, 不予接受。双江县传承人所收的徒弟中, 20岁以下的没有, 20岁的一位, 其他都是30岁以上, 长此以往, 对“鸡棕陀螺”的传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这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其根本的原因, 则是长期以来当地青少年对原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 对体现我们民族最基本的民族文化, 不自觉地采取了忽略或轻视的态度。因此, 我们要重视对民族文化的研究, 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在民族文化方面的教育, 这既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时代的需要。

民族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民族文化中民族体育作为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 在我国各族人民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民族体育还将对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矛盾统一体。体育旅游资源必须保护的好才具有更好的开发价值。申报国家级非遗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式之一, 对当地扩大影响。双江县佤族属于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是属于弱势文化。把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鸡棕陀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利用法律法规对佤族体育文化保护, 并且通过申遗引起广大人民对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和认识, 而不至于被其他强势文化所取代。这无疑是对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之一。这对双江县东佤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 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值得倍感珍贵的精神家园, 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人类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协作等等, 具有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 因为受到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 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 必然带来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发展趋势, 所以它的生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能不看到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加速消亡。所以, 我们必须认识到, 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整个人类文化传统作为有机整体, 是由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文化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说, 申报处于生存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急迫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善性.关于游艺的补充[J].体育文史, 1993.

[2]张雪峰.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Ⅵ类命名变化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 2010.

[3]谭永洁.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分类及其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篇3:瓮江学区双江中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立足“区”情,制定实施原则

学区建设以师资流动为突破口,各学校法人不变,行政主体不变,教师编制不变,立足资源共享和校间联动,促进均衡发展。教师交流作为一种形式,关键是要让优质学校的“文化场”逐渐影响农村学校,使其内化并积淀。为此,我们根据三校校情对学区建设工作正确定位,制定实施了四项原则。

一是优势互补原则。三所学校各有其自身发展优势。新农学校的成功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科技教育特色在区、市级层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西林中学是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其赏识教育得到大家认可,版画特色在区内外都有影响力;罗星中学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在“阳光教育”理念驱动下,罗星篆刻、科技教育方面特色鲜明。通过优势互补,让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互相借鉴、相得益彰。

二是重点突出原则。鉴于学区内各校行政体制不变、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不变,故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应为:学区建设并非囊括个体学校的管理,而是将重点放在学校发展的共性之处,主要是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逐步推进原则。随着学区建设经验的积累,师资交流的力度将逐步加大,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为深入,不同学校的管理等方面不断交融,学区化建设的成果不断显现。

四是有分有合原则。在学区建设中,那些大政方针及普适性、连贯性较强的活动统一开展,以体现学区的整体性;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活动等则三校各自进行。有分有合,使得工作既具有整体性,又便利实效。

二、建立机制,推进学区建设

一是建立学区建设工作机制。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成立由三校校长和书记组成的学区管委会,下设教学、德育和党团共建三个管理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制定《金山区朱泾初中学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推进的形式、内容、步骤等,确定优势互补等学区建设四原则。

二是建立学区教师流动机制。逐步加大三校教师交流力度,从预备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开始,推及其他年级和学科,包括学校中层干部的交流。参与交流的教师在新的环境下,找到了新的成长平台。

三是建立学区建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成立学区管委会和教学、德育、党团共建三个管理工作小组,确保有关工作的推进和运作;其次是人事保障,参加交流的教师在学校评选先进个人、区级骨干以及年底绩效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再次是制度保障,学区管委会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三个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好各自的学期工作计划,确保学区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最后是经费保障,学区设专项改革经费,用于开展活动、相关补贴和考核奖励等。

三、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均衡

首先是统一师资培训。

一是青年教师带教活动。集中学区内优质师资带教青年教师,完善带教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加强新教师培训。利用罗星的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西林的英语学科区培训基地等优势,使新农的新教师通过跟岗得到全天候的培训;三是做好挂职教师培养工作。罗星、西林两校加强对新农来校挂职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城区学校的教学生活中,快速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四是统一班主任岗位培训。利用区教研室和罗星、西林优质资源,开设青年教师班主任岗位培训班,举行基本功比赛,以此推动学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五是统一全员培训。对共性专题,三校整合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全体教师统一培训。

其次是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学区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下设三个中心和三个学科组:培训中心(负责青年教师带教、培训,学校课程设置)、监控中心(负责考试、质量检测、教学视导、校本作业开发)、学科中心(负责学科教研活动、教学活动);语数外三大学科组(每大组均由相对应学科的行政领导负责,各年级另设大备课组长负责备课组活动)。

教学诸环节的联合共建。备课环节,各大备课组采取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标准、内容、方法、资源四统一。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效率;上课环节,围绕课程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三校集体智慧,共同研讨。统筹安排学区内各校教学特色的专题活动;作业环节,合理开发校本作业,不断积累相关资料,增大整合力度,计划在校际共享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既有学区整体l生又适合各校实际的校本作业系统;评价环节,统一组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测试,在考务等方面做好四统一:统一测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质量分析和评估,科学诊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构建起学区质量监控机制。

另外,根据学区实情,还组织三校骨干力量开展对新农六年级语数外学科的教学视导活动,以及学区内学科竞赛、初三年级的学科专题研讨、三校特色课程展示交流等活动。根据逐步推进原则,还将联合开展更多层面的专题研讨、学术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校际教研将逐步从大学科扩大到包括小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再次是联合创建学区德育特色?

德育管理工作小组下设德育导师组(以班级管理等常规工作为重心)和特色教育工作组(以体艺科特色创建为重点)。在开展青年教师班主任岗位培训的同时,还开展以学困生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微论坛,并在三校学生互动交流方面作尝试。

今后还将以学生社团、友好班级等为平台,通过共享和交流,促进学区内学生共同营造温馨“大家庭”;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朱泾特色的德育之路。

最后是开展党团联合共建。

在探索党团联合共建模式上,一方面,以罗星“四星”教工社团建设为平台,三校教师联合开展有关活动,探索在学区建设平台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增强凝聚力的模式;另一方面,以相关节日为契机,探索如何通过学区专题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校园先进文化,努力开创朱泾学区党团共建新局面。

如今,学区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有些地方尚需不断完善和深化。一方面,教师的理念有待转变。如何让“学区人意识”深入到学校每个人的心中,还有待努力;如何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学区化建设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并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还需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过程管理有待加强。基于比较松散的学区化体制,各校都是独立的法人,教师都有自己的归属和学校文化,故如何提高校际互动的交融度,具体工作开展中的各方协调、有关细节的落实到位还有待改进。

上一篇:酒店财务部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第一章 丝网印刷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