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2024-04-27

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共8篇)

篇1: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关于中考志愿填报技巧和注意事项

推优生如何填报志愿

凡获得推优资格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根据分配到本区的“推优生招生计划”,根据自身的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等的自我定位,在规定时间内,在“上海招考热线”网站选择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作为自己的升学志愿,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根据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的统一布置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填报志愿的工作,推优志愿即为有效。

同时,没有被第一、第二志愿预录取的学生也可以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征求志愿,征求志愿的学校必须是在一、二志愿录取后还有招生余额的学校。

推优未被录取则按照志愿表进入统一招生录取。

推优生志愿讲究志愿填报顺序。一般来讲,一志愿中填写的学校会直接给考生面试机会;热门的学校在本校的一志愿招生中基本能够招满招生计划。所以,推优志愿填写时需把握好第一志愿。

两个志愿都未录取可进入征求志愿的填写,如不填写征求志愿或征求志愿仍未被预录取,则进入统一招生阶段。

推优需要参加面试,部分学校也会有笔试。

推优生被预录取后不可放弃。

广州中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技巧?

中考志愿填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好比一个棋盘,在这个棋盘上,如何走好填报第一志愿这步“棋”非常关键,稍有不慎,考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甚至“一滑到底”的现象。因此,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填报中考志愿,除了掌握中考志愿的政策变动及基本常识外,还应有谋有略,掌握填志愿的四大技巧。

批次内填好第一第二志愿

广州市的中考录取与保持一致,对各类招生学校,均实行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因此,考生在每批志愿中,填好第一志愿尤其重要。因为在投档中,较为热门的学校一般在第一志愿已完成了招生计划,不再招收第二及以后志愿的`考生。

另外,考生家长要注意的是,同一批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是有影响的。因此,填报好同一个批次里的第一、第二志愿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第一志愿应报在该批次中自己最希望就读又有可能录取的学校的公费志愿,从第二志愿开始,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意愿将所选择的志愿优先秩序作出排列,可以报其他学校公费志愿,一定要有梯度。然后再根据录取的机会进行取舍,将录取机会不大的选择放弃,将既符合自己意愿又有录取机会的选择提上来。

不同批次的志愿互不影响

在前面“志愿常识”提到,20广州市中考志愿,考生可填报的普通高中志愿批次数理论上有5个,具体每个区招各个批次的志愿数量根据本区情况有多有少,

但是,近年来不少考生家长都有一个疑问:“每一个批次内的一、二、三志愿要保持梯度,既然中考投档分批次进行,那么批次间的学校是否需要保持梯度?”对此,广州中考助手小编提醒:在中考录取过程中,不同批次间的志愿并不会互相影响。

例如,考生在提前批报了A校,录取时分数达不到而落选了,该生在第一批同样填报了A校(A校在提前批和第一批都有招生计划),而且上了A校第一批的分数线,则该生就有可能投档到A校,不会因为该生在提前批落选了而不在第一批投档。但如果该生在提前批填了A校志愿,在第一批没填A校志愿,当提前批落选后,即使分数超过了第一批A校的出档线,该生也不可能被A校投档录取。

因此,在填报中考志愿时,若报考的学校在提前批、第一批都招生,考生可以在提前批、第一批都报考该学校,以此类推,若学校在第一批、第二批都招生,同样可以在两个批次填报同一个学校。

志愿要“一冲二稳三保底”

广州市中考录取采取的方式是:志愿先后,分数高低,择优录取。每一年的中考,学校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填好第一志愿的重要性,但是,第一志愿固然重要,若考生在冲第一志愿时落榜,第二、第三志愿也对考生录取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填报中考志愿时,一般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第一志愿冲一冲,第二志愿稳一稳,第三志愿要保底”。

对于三个志愿如何冲、稳、保?有关专家分析表示:第一志愿之所以要“冲”,是因为广州中考不同于广东高考,暂时没有实行平行志愿,较好的学生可能去到较一般的学校,较一般的学生也有机会去到较好的学校,因此志愿的填报存在冲的可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冲,一旦冲成功,在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下,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更有益。

和第一志愿相比,第二志愿所选的学校档次应该低一些,在自己正常发挥的范围之内。而稳的意义在于,一旦没冲刺成功,起码有个基本符合自己水平的学校入学。

对于第三志愿来说,考生可以选择的学校十分有限,大多数学校均在第一第二志愿就已经招满学生,第三志愿的参考就重点关注下“末位考生志愿序号及最大志愿序号”是3或者以上的学校。或者干脆从提前批退到第一批去录取的学校

用好“高分优先投档”规则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一些较热门学校通常“只录第一志愿,不录第二志愿”,因为多数在第一志愿的时候就已经录满计划招生人数,不需要在第二志愿录取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三志愿就不重要,考生的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也有可能被录取。

尤其是广州中考的高分优先投档线,举例来说,假设“高分优先投档线”为698分,投档时,首先对698分及以上考生的第一志愿投档。如果某一考生的总成绩为710分,该生第一志愿A校的录取控制线为715分,自然他的A校志愿就落选了。

第二志填报的B校分两种情况:一种是B校分数高过高保线,如果该生第二志愿的B校在“高分优先投档线”698分上第一志愿投档未满员,且B校在高于698分的第二志愿投档未满员,市招考办就会将该生的电子档案投给B校录取。这样,该生虽然第二志愿报B校,也会有机会被B校录取的。但是,如果B校在698分上第一志愿已经投档满员了,或在698分以上第二志愿已经满员,那么,该生虽然上了“高分优先投档线”,也照样会落选的。

一种是B校的录取分数未高过高保线,第二志愿(甚至第三志愿、四志愿)录取的机会都很大。

因此,考生一定要根据学业水平做出理性的志愿选择,第一志愿一定要对应自己学业水平最可能被录取的学校。

篇2: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一、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同一批次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志愿,然后按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

二、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

平行志愿投档的具体顺序如下:

1请输入标题投档前,根据成绩优先的原则,将所有考生按投档顺序(成绩与政策优惠)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确定投档位次;

2然后根据考生的投档位次,从高分考生到低分考生,依次对考生所填报志愿的顺序进行检索投档;

3对每位考生志愿的检索,按考生所报志愿先后顺序依次进行。首先检索报考的第一个志愿学校,当学校招生计划未满额(就是没有被排名考前的高分考生占满)时,该生就被投到该学校。如果不符合第一个志愿学校投档条件,则检索该考生第二个志愿学校,依次进行,直到考生档案投到某学校。

4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就不再检索该生后面所报的其他志愿学校。举个栗子

假设小明与小红都是今年的中考考生,小明5A1B,小红4A2B,在投档时,小明分数高率先进行志愿检索,按照志愿填报顺序,首先检索志愿,如果第一志愿学校还有空余计划,那么小明将投档到第一志愿学校(第二、第三志愿将不再检索),如果第一志愿无空额,那么就看第二志愿,以此类推,若3个志愿均没有空额,那么小明本批次录取失败,看自费志愿能够录取,如果仍未录取,档案可抛档至下一批的志愿,依此类推。然后,当和小明同等的考生全部投档结束后,才会轮到4A2B的小红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检索。对于考生来说,只要成绩满足,就能进入志愿中理想高中,不用担心考5A1B的第二志愿会不会被考4A2B的第一志愿挤掉的情况。

附长沙中考等级制下的成绩排序规则:

1、比较学业成绩等第;

2、比较综合素质评定等第;

3、按照顺序比较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

4、比较书面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等第组合;

5、按照顺序依次比较学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单科等第。

三、填写平行志愿注意事项

1平行有顺序。平行是相对的,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内,考生所填志愿学校均有可能被检索到。但要记住,检索是按考生填报的志愿学校依次进行,所以,填报时也要注意志愿学校的排列顺序。

2填满别客气。填满志愿可以增加录取几率。如果考生少填一个平行志愿,就可能减少一次被投档机会。但在选择学校志愿时,也要慎重,不想去的学校不要填。

3合理巧搭配。考生要准确定位、合理分配志愿,所填报的学校之间保持一定梯度,按冲1、稳2、保3的原则选择一、二、三志愿学校,以提高志愿命中率。

篇3: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2008年, 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 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并在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辽宁6个省市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作为试点省份之一,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一、积极意义已经彰显

1. 进一步体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被努力倡导和不断实践, 让所有公民能自由平等的分享教育资源, 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高考的公平, 也就是从全体考生角度出发, 摒除金钱、权利等因素, 营造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公平竞争、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 同时高考的公平也包含着录取工作及其配套措施公平公正, 这是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采取分数优先, 改变传统梯队志愿中瞄准“第一志愿”的现象, 摒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考得好不如填得好”的弊病, 改变以往只能由高校选择学生的状况, 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意愿进入理想的学校, 更加尊重考生的选择权利。同时在高考过程中, 各种信息资料的及时准确公布, 让广大家长和考生及时了解高考录取情况, 保证高考的公开透明, 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 增加考生的选择和录取机会。

如何处理分数和志愿之间的矛盾, 一直是困扰各省份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一道难题。在传统的录取模式下, 考生志愿填报风险高、难度大, 而用分数优先代替志愿优先, 则避免了因填报失误而遗憾终生, 是平行志愿的最大好处。

从深层次探究, 传统的志愿优先只能选择一个志愿, 尊重的是一个选择, 而平行志愿可以选择三个或者五个第一志愿, 给考生更充分的表达个人志愿的空间, 尊重的是三个或五个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 平行志愿的设置更能体现考生的意愿。

原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主任汪国培就表示, 设置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范围, 减小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 增加了考生被投档机会。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高三教学处处长隋文盛结合本校高考成绩时说:“平行志愿有利于保障成绩优异的考生考取高水平的大学, 减少录取的偶然性和博弈性, 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普遍欢迎。从学校整体情况看, 也没有学生出现滑档现象”。

3. 保证高校生源的稳定性, 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均衡性。

近年来, 高校生源争夺日趋激烈, 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无疑成为了争夺生源的利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刚出台时, 一些高校也曾认为只有少数名牌高校才能从中受益, 担心“平行志愿”有可能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因为除重点院校, 一般高校所录取的考生, 其分数将趋向“扁平化”。对于同一批次中的一些中、下等级的院校来说, 很难吸收到高分考生。被同一所院校录取的考生, 分差都不会太大, 学校总体生源质量就会有所下降, 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 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推行, 并没有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原因是考生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填报意愿被录取的, 所以到校报到率较高, 生源较为稳定。同时平行志愿的录取也使学生学业水平与相应高校社会公认度相对应, 高校和考生达成“双赢”。而高校录取的考生学业水平较为接近, 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组织管理。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具有激励作用, 学校要想提高生源质量, 吸引更多学业能力强的学生报考, 就必然会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以不断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

4.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教育资源分配既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性, 又体现出教育发展的价值性。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国家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样的背景下,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是高考成绩, 因为高考成绩历来被社会各阶层的家长和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认可。高考的录取结果客观上体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趋向。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采取“按分排序, 遵循志愿”的原则, 分数高的考生优先获得投档和录取的权利, 落榜风险明显减少, 并且由传统梯队志愿的一个志愿转变为一个志愿群的选择, 考生获得的机会明显增多。从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说, 高分考生无疑代表了同时代的精英的大部分, 是潜在的国家人力资源, 他们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进入了高等教育资源占优的学府进行深造, 其实遵循了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二、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1. 强化唯分数论倾向。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分数优先, 遵循志愿”的原则, 将进一步强化高考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 高校势必会“以分取人”。对于考分相对不是很高的考生来说, 不一定能帮助他们进入理想的学校, 同分考生录取相同的院校时, 由于专业志愿填报的不同, 录取专业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此外, 过分强调高考分数, 也会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唯分数论”的理念, 会给原本就将高考作为唯一出路的学生更多的压力, 从而可能会使其忽视自身其他素质的培养。

2. 落榜风险依然存在。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虽然能帮助考生规避一定的高考落榜风险, 但是这个风险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超比例退档风险。在目前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中, 省考试院虽然已经要求院校尽可能按1∶1.05的比例来进行, 但因为平行志愿录取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那5%的考生会因为院校计划的完成而被高校退档, 而这部分考生只能等待征求平行志愿录取。另外部分考生由于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所填的院校志愿没有梯度, 导致所填院校志愿一个都没有被录取, 也有部分考生因为没有准确理解高校的录取章程和规则, 在专业录取中身体条件受限, 以及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 这些考生在这个批次中无疑算作是落榜考生, 只能等待征求平行志愿录取。

3. 考生选择与高校录取之间存在矛盾。

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和高校自主选拔学生, 考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一直是高考录取追求的目标。在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下的高考录取,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考生多了选择的权利, 然而就总体来说, 考生即使由原来的一个志愿转变为了一个志愿群, 选择的余地也不过是从一所院校到三所院校的区别, 况且即使是成绩都达到了所填的三所院校的录取分数, 也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只能根据自己当时所填的志愿选择第一个院校。

从高校来讲, 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结果就是高校对学生的选择压缩再压缩, 为了避免考生因退档而落榜情形的发生, 江苏省考试院在录取过程中要求高校将投档比例尽量降低, 一般不超过1∶1.05, 甚至是1∶1, 而正是这样的投档比例让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考试院投档过来的考生, 只要没有特殊的原因, 基本就是按比例录取, 根本不需要看考生的其他要素。若高校想要有专长, 但分数较低的考生, 也没有办法录取。

三、“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仍需不断完善

1. 进一步推进综合评价录取机制。

2008年, 为了使江苏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 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 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此高考方案坚持从江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际出发, 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 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利于高校择优选拔人才。自此, 江苏高校对本省学生的考量标准变得多元而不是唯一的高考分数。在高考录取过程中, 高校录取考生一方面要看语数外成绩, 另一方面则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虽然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以分数为先, 但如果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不到相应的等级, 也不能录取至相应的高校。所以进一步突出两者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是推进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的有益尝试, 是完善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有效途径。这是江苏高考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给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加大自主招生选拔力度。

“分数优先”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保障了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公平公正;而自主招生则体现各高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自主权, 两者有效结合, 双轨并举, 应为目前高考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在目前条件下, 江苏省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拔, 是以高考为主的多元考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从根本上来说, 加大自主招生选拔力度, 目的是倡导一种更好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理念。完善江苏省目前推行的“平行志愿”高考录取模式离不开高校自主招生选拔,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要求, 通过增加自主测试环节, 扩大自主选拔考试环节, 从而选拔所需要的人才。当然加大自主招生选拔的力度, 客观上需要高校提高自主招生水平和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同时需要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招生管理体制以及有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

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实施以来,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潜在的负面效应依然存在。要实现高校和学生两者真正的双向选择, 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平行志愿这种录取模式。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谈到实施平行志愿试点改革时所说:“平行志愿对于考生来说, 不仅仅是高等院校选择你, 你还要选择高等院校, 是双向选择的。要做到真正的平行志愿还需要一个过程, 当一个人能拿到两份以上通知书时, 那基本上才叫做真正的平行志愿了。我们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改革和努力。”

摘要:2005年, 江苏省首次在高考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 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体现出的提高教育公平、增大考生选择和录取机会、稳定高校生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优势已经深受好评。但这种录取模式潜在的唯分数论倾向, 考生落榜风险、考生选择与高校录取之间存在矛盾等负面效应依然是高考招生录取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现状分析, 结合江苏省高考改革, 积极探索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熊丙奇.平行志愿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考试研究, 2009.1.

[3]王泽来.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9.6.

[4]刘占山.高考平行志愿的利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8.10.

[5]厉浩.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9.7.

[6]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 2006.4.

篇4:“平行”志愿填报技巧种种

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先对考生的投档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并由计算机逐个检索考生所填的A、B、C或A、B、C、D、E院校志愿。如果考生的投档分数达到志愿中所有院校的条件,则只投考生的A志愿;如果考生有两个志愿符合院校的投档条件,则只投前面的那个志愿,如果考生分数不符合所有填报院校志愿的投档条件,则不投档。如投到某所院校后因故被退档,不再补投到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投挡。只有当上位考生的3个或5个志愿检索完毕后,才对下一位考生进行检索。

注意力,从分数到位次

实行平行志愿后,为了保护考生的利益,各招生院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一般会尽量降低投档比例,保证考生利益。但即使比例再低,也不可避免会有考生被退档。所以,为减少被退档的风险,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三思而后行。对实行平行志愿地区的考生而言,知道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平行志愿中很突出且与其他志愿填报方式不同的地方所在。一般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在公布考生高考成绩的同时,都会公布考生在该省(区市)的位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位次而不是分数,重点关注去年甚至前年你所在省(区市)相应位次的考生被录取的院校层次,以此为参考,填报与你位次相符合的院校志愿。

对于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而言,之前没有相应位次考生被录取的结果参考。这时,考生如果有心仪的院校,那么可以查找该院校前三年在你所在省(区市)的录取平均分,再将这个平均分折算成当年考生考分的位次。例如,考生小王想报考南京理工大学。他所在省今年是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怎么办呢?小王可以看看前三年南京理工大学在其所在省的录取平均分,假设07年是610、06年是615、05年是612。那么小王就要把这三个分数分别转换成当年考生的位次,然后再看看小王08年的位次是否与前三年的这些位次接近。或者在位次范围内。如果08年的位次接近或者在前三年位次范围内,那么小王今年报考南京理工大学的把握较大,如果相差太远,则需要另选学校了。

综上所述,对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而言,你所在考生中的位次比你的高考分数更重要。因为考生的档案检索是按照考生的位次依次进行的,因此高考场上,考生要分分必争,而现在也应为提高自己的分数抓紧时间,多一分就意味着你比其他考生有更多的优先选择权。

“冲、稳、保”中显梯度

在填报平行志愿的过程中,考生也要把握志愿间的梯度,一般来说要掌握好同批次志愿间的“冲、稳、保”的原则。“冲”即你的第 志愿可以选择你最想上的并且是你心目中比较好的大学。“稳”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并且以自己的分数报考这些院校把握较大的志愿填报方式。例如你喜欢的某高校甲,就要看看这所高校以往在你所在省(区市)的录取情况。如果该校以往的录取位次是在8000名以内,如果你的位次也在8000名以内,那么报考该校就是比较稳当的。“保”即是对填报保底院校而言,具体填报方法是考生最好选择以往几年该校的录取位次都比你所处的位次低的院校。按照“冲、稳、保”的原则来填报志愿,同批次里志愿间的梯度拉开了,你所填报的志愿也就非常稳妥了。对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地区的考生而言,以往没有相关位次录取信息的参考。针对这一情况,考生要把往年的高校录取分数转换成位次信息(很多省份在公布高考分数时,大都要公布分数段的人数,在了解了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后,可以大致推算出高校录取的位次),然看与自己的位次进行比较,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志愿。

位次没优势,走为先

对这部分考生而言,确实难度不小。按过去的志愿填报方式,他们还可去冲击一些好学校,但“平行”后,这种成功的几率就小得多,由于位次上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建议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更要注意一个原则:即一切以能上学为总的指导原则。在你可以报考的3个或者5个志愿里,最好把你觉得最有把握的院校志愿放在最前面。在没有分数优势的前提下,这部分考生的选择面比较狭窄,如果前面几个志愿再去冲击录取分数比较高的院校,很可能失望而归。这时候,你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了解以往至少三年,在你所在省(区市)录取分数都比较低,或者一般都踩线录取或通过最后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资料。然后,再把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转换成当年的考生位次,如果自己的位次在其范围内,那么报考这类院校对你而言是比较稳妥的。这时,你的目标就只能对准被录取,为确保万无一失,最好把这类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因此,排名靠后的考生可千万不能灰心丧气。咱选的学校虽然录取分数不高,但不代表学校就不好。

平行志愿虽然有助于减少高分考生落榜,但这是不是对相应批次里比较靠后或者刚刚踩线的考生来说,就。希望渺茫”呢?并不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学校就代表学校不好,他们录取分数较低很大程度是由于考生和家长对其存在的偏见造成的。这些院校中有的很无辜,他们中有的学校不仅有很强的综合实力,更有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但由于学校名字不好听从而不受考生喜爱。在填报志愿中,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会望名生义,一听到校名里有矿、水、农等字眼,就本能地觉得学校不好;一听到财经、工商等字眼,就觉得将来肯定能发财、能当白领。因此这类大学的录取分数往往很高,而那些矿、水、农等字眼的学校由于倍受考生冷落,录取分数偏低。其实,考生填报志愿时尤其要注意学校的实力而不能简单与校名挂钩。我们填报志愿时不能太势利、太俗气,那些带矿、水、农等字眼的高校里,往往有着很多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学科实力,考生千万不能错过被这些院校录取的机会。

还有的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如在西部或者东北导致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因此,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就相对偏低一些。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是由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而是学校本身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所决定的。对这些高校,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要把眼光放长远,说不定,到这些大学求学、深造,更能带给你别样的收获呢!

更应注意专业服从调剂

说到填报专业,专业服从调剂一栏,考生必须慎重对待。一般来说,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投档比例都比较小,一般是1.05:1。但再怎么低,也有考生会被退档。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和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就会特别突出,那么

高校在安排专业时就比较困难,很多考生志愿无法满足,要想不落选,这时就只能依靠调剂录取。而调剂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很多高分考生由于担心自己被调剂到不想就读的专业,所以在填报时不愿服从调剂。其实,考生和家长不要认为,如果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被录取的就是那些与自己兴趣和专业倾向毫不沾边的专业。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学校的招办老师出于对考生负责,在专业调剂时都会很慎重,尽量选择与你的专业倾向比较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如南京理工大学在处理专业服从调剂时就特别小心谨慎。学校首先会看考生报考学校的专业大类里是否还有某些专业有剩余计划,如果有,学校会选择这些专业进行调剂。如果没有,学校会逐个打电话给考生,征求考生的意见是否想上别的专业。如果考生愿意,就将会被其他专业录取,如果不愿意,学校就会将其退档。

再说了,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入学转专业的政策,进校后你还有机会学习你喜欢的专业。所以,如果你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还是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吧!这会让你被录取的几率增加不少。

当“大小年”遭遇“平行”

篇5: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平行志愿填报的顺序当然重要,应该把你最想要去的学校放在最前面,次要想去的学校稍后排。电脑系统检索的时候,就是从你的第一志愿开始扫描,扫到某个志愿符合学校的录取分,就净档案投给该学校,不会再往下扫描了。

也就是说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在这一次投档机会中,如果你的分数够你填报的学校的专业分,就能顺利录取,如果不够专业分,但是你选择了可以服从调剂,学校会将你调剂到相应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的专业。如果你不服从调剂,而你的分数都不够你所报该学校专业的分数,那就意味着要被退档,退档后有一次征求平行志愿的录取机会,但是,那样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多数好的学校在前面都已经招满了。

平行志愿应该怎么填最合适

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度。合理搭配的原则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需要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适中、较低的院校过渡、保底。

2、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

3、优先选择投档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如投档比例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开承诺投档不退档的院校。

4、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的。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双平行"。

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平行志愿如何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是指在录取过程中,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顺序的志愿,按考生的投档分位次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检索每一个考生填报的A、B、C、D……等“平行志愿”,以确定是否投档。

如果考生符合A栏志愿的投档条件,则会投档到A栏志愿;如果不符合A栏志愿的投档条件,则随即检索其B栏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该考生被投档或被确认不满足所有志愿的投档条件而不能投档;接着对下一个位次的考生再进行这一步骤,直至本批次最后一位考生。又可分为院校志愿平行投档和专业志愿平行投档两类。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认真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详细了解院校招生政策、录取规则、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要特别注意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如身体条件、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选考科目要求等,对照拟报考学校专业(类)的要求,检查自己是否符合条件,避免出现因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被退档。

确定填报意向。综合考虑自己的选考科目、成绩位次、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自己立志攻读的专业范围和院校范围,初步选择足够数量的志愿。

篇6:平行志愿填报技巧2022

完全平行志愿的特点是每个批次都有平行志愿,而且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对于每个批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一个志愿是平行志愿。

混合模式的特点是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有平行志愿的批次中的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

“批次中的批次”,在这种模式中,同批次中的学校又被分为A,B两个批次。这个模式相对比较繁琐。

篇7:辽宁沈阳中考平行志愿填报解读

操作步骤:

第一步:按照考生中考成绩(含政策加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40分,则先录取740分的考生,再录取739分的考生,再录取738 分的考生……以此类推。

第二步:对每一分数上的每位考生,依次按照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生符合A学校录取条件(达到招生学校录取分数线),就录取到A学校,如不符合则再检索B学校,以此类推,只要考生符合被检索学校录取条件,就录取到该学校。考生一旦被录取,就不再检索该生后面所报考的其他志愿。

注意事项:

一是平行志愿也有志愿顺序。对于每个考生来讲,平行志愿是依次按照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进行录取,因此,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把自己最理想的学校放在前面,其他志愿放在后面,要避免出现“倒挂”现象,以免错失进入理想学校的机会。举个例子,假设某考生报考的A学校录取分数700分,D学校录取分数710分,即使他最后考了720分,也首先被A学校录取了。

二是分数相同,先看志愿顺序。如果考生分数相同,又报考同一所学校,那么优先录取学校志愿排序在前的考生。举个例子,假设甲、乙两名考生均为700分,某校只剩余1个招生计划,甲在A志愿报考该校,乙在B志愿报考该校,由于甲所填志愿在前,所以优先录取甲到该校。

三是填报的学校之间要有一定梯度。填报的都是热点学校,就有可能造成志愿落空;填报的都是非热点学校,就会失去了升入适合自己学校的机会,因此考生要注意适当拉开各个志愿之间的梯度。

四是不想去的学校不能填报。考生一旦被一所学校录取,就不能再被录取到其他学校。

篇8: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问题一直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 它关系着每个考生的前途和几百万家庭的命运, 关系着素质教育平稳健康开展, 关系着高校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公正。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等[1]。因此, 高考改革虽然艰难但必须不断探索向前迈进。

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平行志愿招生录取机制, 已经在全国普及。应当说, 平行志愿的提出是一种新的投档与录取方式的改革, 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减少了偶然、人为因素的干扰, 保证了教育公平,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平行志愿目前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2]。

分析平行志愿的弊端, 主要症结在于考生在同一批次内还是只有一次投档录取机会, 为了抓住这次机会, 考生、学校、社会都特别看重总分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 而将其他因素放置一边, 而事实上确实有其他因素 (如专业意向等) 在录取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此, 笔者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考试招生制度[3,4], 从增加投档录取机会入手, 研究更加合理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招录制度。

二、学校录取机制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高校招生实行统一录取, 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档”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一档多投”成为深化平行志愿改革的思路。国内一档多投制度目前仅在重庆、福建、江苏的部分批次以及一些高校的联合自主招生中实施。在理论研究方面, 天津大学王海龙等对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5];西南大学刘驰等对无需确认的一档多投作了探讨[6], 其录取算法相当于以“院校+专业”为单位按传统顺序志愿进行录取, 学生利益有所损失。目前来看, 国内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在计划控制和录取轮次等方面尚处于实验阶段, 无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的实现机制不明朗或不够优化, 暂不具备向大规模统一录取推广的条件。

在国外有关研究中, 提到最多也应用最多的有四种学校录取机制[7,8], 包括波士顿机制、分数独裁机制、Gale-Shaply机制[9]、最优交易循环机制[10]。我国传统梯队志愿机制的实质为唯一偏好的波士顿机制, 平行志愿机制为限定了志愿个数的分数独裁机制, 它们都属于单次效率学校录取机制, 其特点是学校顺序考虑每个学生的志愿, 若录取名额未用完则一次性录取学生, 优势是办法简单, 录取效率高。但波士顿机制既不是公平的, 也不是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 是在计算机普及前普遍采用的录取机制, 现在已经逐步退出录取过程。分数独裁机制的优势是录取效率高且达到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 但是仅偏好于分数高的学生。Gale-Shaply机制和最优交易循环机制是被证明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

三、基于双向匹配的平行志愿改进机制

Gale-Shaply机制的运行步骤与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平行志愿机制较为接近, 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 便于我国民众理解。Gale-Shapley机制分为学校最优机制和学生最优机制, 根据以维护考生利益为主的出发点, 拟在学生最优机制基础上开展研究。Gale-Shaply经典算法要求最终匹配结果由学生与学校的多轮交互形成, 而且要求事先确定所有学生选择学校的偏好顺序集合以及所有学校选择学生的偏好顺序集合。根据我国目前平行志愿录取的现实特点, 对该算法进行如下改进:1.以考生志愿集合作为学生选择学校的偏好顺序集合;2.学校选择学生的偏好顺序集合由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档后由高校预录取形成;3.学校和学生的多轮交互可以借助省级招办中心服务器平台集中进行撮合;4.将原适合于人工操作理解的算法, 改为便于计算机执行的算法。最终形成的平行志愿改进机制 (Paralleling Preference Improvement Mechanism, 简称PPIM) ) 的执行过程如下。

(1) 将本批次符合基本条件的考生投档至所填报的所有学校。

(2) 各学校下载本校投档数据, 按其自身规则排序, 并向省级招办上传数据。

(3) 省级招办将各校上传数据执行“多轮撮合算法”。

(4) 各学校下载本校最终录取数据。

其中, “多轮撮合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所有学生状态为“等待录取”, 最优志愿为第1志愿。

循环轮:所有处于“等待录取”状态的学生向最优志愿学校申请。每一所学校c考虑所有本轮申请的学生和上一轮留下的学生, 从中留下最好的qc个学生 (qc为该校录取计划) , 置为“预录取”状态, 拒绝其他学生。如果学校c已是被拒绝学生的最后一个志愿, 这个学生就停止申请, 置为“不录取”状态;否则置为“等待录取”状态。

判断条件:如果还有学生处于“等待录取”状态, 重复循环轮的操作;当没有学生处于“等待录取”状态时, 将所有“预录取”学生置为“录取状态”, 算法停止。

由于学生和学校的数目有限,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有限步后停止, 所有留在预录名单上的学生就被学校正式录取。上述机制作为一个完备循环机制, 最多要用n (考生数) ×m (志愿数) 个步骤才能完成整个算法。一般的, 关于该机制有如下结论:在学校录取过程中, PPIM机制的时间复杂度=0 (平行志愿机制的时间复杂度) 。

关于每录取批次志愿数M的讨论:参考江苏等省高校录取志愿数的安排, 如果只考虑学校录取, 不考虑学校内专业的安排, 则本科M=3, 专科M=5。如果把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来处理, PPIM机制依然适用。为简化表述, 不妨将“高校+专业”定义为“投档单位”, 比如“东大1”、“东大2”……“东大n”。参照目前平行志愿的设置方式, 每位考生可以填报3所高校, 每所高校6个专业, 共18个“投档单位”。省级招办对省控线上所有符合高校提出基本条件的学生, 同时向18个“投档单位”投档。18个投档单位分别阅档后, 根据自身偏好对考生进行排序, 反馈至省级招办。如考生填了3所高校中某所高校的“服从专业调剂”, 也作为一个志愿, 相当于每位学生共可填报21个志愿, 参照目前平行志愿的调剂分配方式自动按某种排序 (比如总分) 分配到所填高校的某个投档单位。特别是根据目前发展趋势, 高校低年级今后实行通识教育, 新生录取可按专业大类 (学院) 进行, M值将进一步减少, 因此, 3≤M≤21。

四、平行志愿改进机制实施的技术约束和应对策略

根据平行志愿改进机制的特点, 在该机制下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从图1及图2得出, PPIM机制的全面推广实施从目前来看还存在如下制约。

其一, PPIM机制的投档录取过程较为复杂, 而且录取系统应能支持各高校充分展现本校的自主评价原则, 这只有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目前的高校录取软件由教育部主导统一开发, 不支持过多的自主评价, 即使在某省先行实施改进机制也需要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其二, 高校提交考生排序名单环节中, 只要有一所高校不按时提交排序名单, 整个批次录取结果的产生就会受到影响。

其三, 高校及其院系的招生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 “政府录取”将较彻底地转变为“高校录取”。在高校内部, 以往学生的志愿主体是“学校”, 录取责任与权力主要由学校招生部门行使;而PPIM机制下学生的志愿主体直接是最小录取单位, 即学校内的“专业”或“学科大类”, 录取权力将转移到院系。这项改革涉及到责权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遇到阻力。

其四, 由于学业分数可以不再是衡量考生的唯一标准, 允许高校采纳更加多元、自主的评价指标, 因此档案中的各种信息如不能保证其真实性, 在PPIM机制的循环运算中, 少部分考生的不真实信息会导致更大范围的不公平结果。

针对上述技术约束, 借鉴江苏省高考平行志愿模式 (全国首家全轮次、全科类平行志愿) 、“分数+等级”的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推广过程, 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以点带面实施推广工作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进机制可在原平行志愿机制效果不明显、学生选择范围相对单一的录取批次和录取类型 (比如对口单招、高职单招等) 开始实施, 并和目前已经实施的“注册入学” (需考生确认的平行志愿改进机制) 进行比较, 积累经验、软件系统成熟后再推广到其他批次、其他类型。

2. 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在新机制实施开始前一年就通过宣讲会、印发材料、借助媒体等多种手段做好宣传。宣传的要点应该立足于该机制不是否定目前的新课改高考方案, 而是对其多元评价、自主录取理念的深化实施;该机制相对于目前平行志愿机制, 直接消除了因高校投档比例大于1∶1时导致考生被退档的风险, 进一步增加了考生的投档录取机会;高校内的“投档单位”或专业大类将成为录取的主体, 学生可以在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大类内分别排序。

3. 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省级招办加强协调配合, 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部应允许政策与理论把握较好、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省级招办进行多元录取的试点。试点省级招办不仅要加强对考生的宣传, 还要加强对高校的宣传, 培育起加强配合协调的意识、素质,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互相配合和监督。正如网上录取最初推动了“政府录取”向“高校录取”的转变, 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利用也将自然推动“学校招办录取”向“院系录取”的转变。

4. 完善综合评价, 引导高校自主录取

相比传统高考录取机制, PPIM机制容许学生档案包含的信息量更全面、更多样。这首先要求中学和考生对自身诚信约束、反映自身真实情况的偏好才能使整个录取过程达到最优稳定;其次需要高校与中学、教育行政部门配合, 对考生档案严格审查, 对伪造信息等恶性行为严肃惩处。在综合评价走上正轨后逐步允许和引导高校根据自主偏好制定排序指标。高校应从以往的办学经验中总结本校及各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不同需求, 将偏好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素质合理转变为可以量化的录取指标或原则, 并将经过充分验证分析制定的录取标准上报主管部门审查。高校主管部门应帮助高校制定实际可行的多元录取标准并进行审查, 最后与招生计划一并向社会公布。

五、总结与展望

纵观平行志愿的十年发展历程, 它的出现改变了此前顺序志愿录取方式的种种弊端。但随着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的普及, 它在获得总体认可的同时, 自身弊端也逐渐暴露, 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从国外Gale-Shaply学生最优机制等受到启发, 从平行志愿的特点和招生工作实际出发, 笔者提出了PPIM平行志愿改进机制。它是满足个人理性、没有浪费且能达到公平、抗操纵、帕累托最优的录取机制, 进一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 能在充分考虑学生真实意愿的同时, 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多元选择权, 进一步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研究论证了新机制实施在运行效率方面的可行性, 并最后设计了新机制的实施策略。

从大规模统一录取来看, 平行志愿改进机制目前主要还处于在理论研究和小范围试验阶段。要使新机制得以全面实施,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 如何将高校对考生的灵活考察指标量化并让相关各方接受, 满足因校而异的录取平台如何搭建, 如何让诸多高校在同一时间段内反馈预录信息, 整个录取程序循环嵌套如何保证每个环节公平公正顺利实施等。为此, 一方面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试验系统, 考虑多种复杂因素, 总结试验中的各种问题, 对机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 需要在逐个批次、逐步扩大范围尝试实施, 收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 从而进一步完善整套方案, 为将新机制逐步投入高考录取工作的后续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非.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0.

[2]厉浩.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教育发展研究, 2009 (7) .

[3]张泽民.美国大学入学机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职业技术, 2007 (6) .

[4]刘学伟.法国高考制度改革简介.教育与职业, 2003 (11) .

[5]王海龙, 郑丕谔, 李振宇等.互联网的一档多投式高考录取模式系统仿真研究.天津大学学报, 2012 (11) .

[6]刘驰.普通高校招生中的一档多投模型及其核心算法研究西南大学, 2011.

[7]魏立佳.中国高考录取与博士生录取的机制设计.经济学 (季刊) , 2010 (1) .

[8]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经济学 (季刊) , 2007 (3) .

[9]Gale, D., and L.Shapley,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1962.

上一篇:在县政协2010年中秋茶话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爱他就迁就他心情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