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24-05-02

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选1篇)

篇1: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47 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简本)

1工程概况

347 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为公路新建工程,道路全长63.182 km,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24.5m。该项目沿线经浠水县巴河镇、兰溪镇、散花镇及蕲春县的彭思镇、管窑镇、八里湖农场、蕲州镇,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工程内容包括:桥梁、道路工程;同时还包括排水、照明、绿化、交通设施及其它附属工程。项目全线一共设置桥梁 5588 米/27 座,其中特大桥2742 米/2 座,大桥2058米/8 座,中小桥 660 米/15 座,小桥 38 米/2 座,全线桥梁比重8.84%。

项目全线中永久占地234.17hm2,临时占地81.43hm2,拆迁房屋面积194589m2。总挖方量118.80万m3,总填方量505.94万m3,借方426.08万m3,将产生永久弃方38.93万m3,主要为路基软土换填、桥梁弃渣、拆迁建筑垃圾、施工生产生活区硬化层清除等,弃置于沿线设置的10处弃渣场。

该项目投资总额为220399.83 万元,预计 2017 年1 月初开工,2019 年 12 月底完工。建设周期36个月。

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生态环境

(1)陆生植物资源

评价范围内植物资源较丰富,植被主要以林地和农田植被为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柏树、樟树、桂花等,均为人工林地;主要灌草丛为盐肤木、五节芒、白茅、狗尾草、艾蒿、苔草等;农田植被以水稻、玉米为主。

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多为地区常见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樟树,均人工种植。

(2)陆生动物资源

评价区内共有两栖类动物1目4科8种;爬行类共有1目5科8种;鸟类有6目10科20种;兽类共有5目6科11种。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中华蟾蜍、泽陆蛙、棘腹蛙、沼水蛙、饰纹姬蛙、乌梢蛇、灰胸竹鸡、珠颈斑鸠、大杜鹃、家燕、金腰燕、大嘴乌鸦、喜鹊、灰喜鹊、白鹭、华南兔等。

(3)水生生物资源

评价范围内水体主要有浠水河、蕲水河、望天湖、赤西湖及沿线池塘、沟渠等水域。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鳜鱼、黄颡鱼、青梢红鲌、鲫鱼、棒花鱼、刺鳅、泥鳅等;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还有少量的枝角类;底栖动物主要有蜻蜓目、摇蚊幼虫、端足类、等足类等。

(4)土地利用现状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15.60hm2,其中永久占地234.17hm2,占74.2%;临时占地81.43hm2,占25.8%。评价范围以为耕地主,面积为181.5hm2,占评价范围土地面积的57.51%,是该评价范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灌丛和灌草丛面积47.56hm2,占整个评价范围面积的15.07%。2.2环境空气

项目评价范围内两环境空气监测点,SO2、NO2、PM10监测浓度均没有超标情况,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3水环境

现状监测表明:望天湖、赤西湖的水质均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其中望天湖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14倍、0.13倍、0.98倍、0.17倍、1.81倍、0.15倍,赤西湖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54倍、1.51倍、0.31倍、0.05倍;浠水河、蕲河的水质均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类标准。其中浠水河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0.23倍、0.16倍、0.47倍,蕲河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37倍、0.65倍。导致望天湖、赤西湖、浠水河、蕲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有:沿岸截污设施尚不健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进入;水产养殖造成氮磷超标等。2.4 声环境

根据黄冈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所选的35个典型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1#~35#)中除1#七里铺村申家湾、12#祠堂岗、20#涂墩村、21#钱铺村、27#丝茅径、30#茅山村区域噪声夜间超标,27#丝茅径背景噪声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均超标外,其他29个监测点位昼间夜间沿线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要求,沿线区域环境质量较好。经过调查分析,昼夜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点位靠近现有葛洲坝大道、S202、S201、穿越散花镇的县道和G50道路,受这些道路车流量的噪声影响造成的;由于葛洲坝大道、S202、S201、穿越散花镇的县道、S205的交通量偏大,所选的6个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点(1#~6#)中1#葛洲坝大道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2# S202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4# S201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5#穿越散花镇的县道(距路中心线20米处)、6# S205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夜间超标,1#葛洲坝大道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均超标,3#鄂江左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昼间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G50沪渝高速丝茅径K40+200~K40+900处靠近该项目处目前交通量偏大,距离道路中心线20m、40m、60m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距离道路中心线120m达到2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

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农田及林业植被将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其辅助设施,形成建筑用地类型。项目建设永久占用耕地约181.5hm2,本工程的建设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损失降至最低。

公路建设占用林地,会造成沿线植被总生物量减少。由于沿线占用林地的均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树林和樟树林等,在评价范围、沿线地区均有分布,林中植物都为沿线地区常见种,公路建设不会改变沿线地区林地结构,对沿线地区植物种质资源不会造成影响。同时,公路建成后,道路绿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公路建设造成的林地损失。

公路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场所可以通过利用永久占地区域,或占用荒地、灌丛和灌草丛,尽量减少对农作物植被等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同时,临时占地对占用区域植被生物量的损失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植物恢复措施将其不利影响减至最低。

公路建设会对国家级保护植物樟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评价范围内的樟树均为人工种植,且分布广泛,少量的损失不会造成它们的消失和灭绝。

公路运营期间,随着沿线植被逐渐恢复,植被类型构成渐趋合理,公路沿线将会形成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公路运营对沿线植被的影响程度会进一步减小直至消失。

(2)生态保护措施

●对于永久或临时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

●公路绿化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的选择应对各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严格施工管理,禁止施工人员进入望天湖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禁止对望天湖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树木进行非法捕猎各种水生动物。

●工程完工后,做好临近水体施工场地、弃渣场等场所生态恢复措施,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沿线水体的污染,减少对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3.2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单台机械作业时,昼间最大在距源50m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昼间施工噪声在距离施工机械82m处可满足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45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共有57个,包括为七里铺村申家湾、墩子塆等52个居民点和等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5个学校。上述居民点或学校均分布在公路两侧红线外5~200m范围内,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昼间施工超标约2.2~23.0dB(A),夜间施工超标7.2~28.0dB(A)。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高噪声作业,而且随着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

(2)营运期根据预测,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包括七里铺村申家湾、墩子塆等52个居民点和等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5个学校等共57个敏感点。居民点七里铺村申家湾等位于项目红线内,规划拆迁;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近、中昼夜皆能达标;墩子塆、黄瓦屋、洪峰村等近中期昼夜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范围0~6.0dB(A)。

(3)噪声防护措施

施工期合理进行施工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的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营运期针对该项目为一级公路,道路不封闭特点,评价提出对车辆行驶采取局部敏感路段考虑适当控制车速、严禁鸣笛,同时对部分超标的居民点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措施,共设置隔声窗扇563扇。3.3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措施

(1)公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和沥青烟。扬尘主要来源于材料堆放、灰土拌合及施工车辆、机械等运行所产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对项目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营运期通过工程类比分析,汽车尾气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污染影响。3.4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水环境影响

施工废水中的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尽可能回用;混凝土拌和废水应中和后,经沉淀或栅格过滤后回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当地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地绿化灌溉,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兰溪特大桥建设地点位于取水口下游769m处,不在兰溪镇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因此该工程投入营运后,对兰溪镇水厂的取水口无影响。

项目共设桥梁5588 米/27 座,11座有涉水桥墩的桥梁跨越的主要水体为浠水河、蕲水河、望天湖、赤西湖及鱼池和不知名沟渠,其余桥梁均为一跨而过。桥梁基础施工废水对涉水水质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围堰施工工艺,桥墩基础施工对水质影响有限。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跨河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进行,以减小污染水质;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桥梁桥墩基础开挖的淤泥运至岸边指定的位置堆放,不得随意弃置,避免形成局部水土流失及造成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为减轻桥梁水中桥墩施工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影响,涉水大桥桥墩施工采用钢围堰钻孔桩基础施工,钻孔泥浆经船泵至岸边泥浆池,泥浆重复利用或干化后填埋处置,防止泥浆外溢产生的高浊度废水污染水体,禁止向水体直接排放生产废水。

施工栈桥、水上混凝土搅拌堆置的砂石料、油料、化学品及其他一些粉末状材料必须遮盖保管,防止受雨水冲刷进入沿线水体;施工营地化粪池出水禁止直接排入河流;拌和站、预制场和物料堆场等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提高兰溪大桥、双沟蕲河特大桥、下窑桥、芦花桥、朱家油铺桥等防撞设计等级,增上防落网以及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沉淀池,在两端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防止桥面事故造成车辆直接坠河。兰溪特大桥路段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在水源地保护区的两端树立显明的交通标志,并在水源地保护区路段设置围挡,禁止油类等物品运载、装卸和储存,防止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水源地污染事故。

3.5社会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社会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符合浠水县和蕲春县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对于支撑黄冈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将成大大加强沿线县市区之间的沟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但项目占地和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施工及道路占地使部分农户耕地减少、拆迁对居民带来的不适影响、道路施工对居民出行的造成不便。

(2)减缓社会影响措施

工程拆迁安置由建设单位统一安排,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向被拆迁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严格按根据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及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做好项目沿线征地安置及补偿工作,保证征地和拆迁安置住户的利益不因本工程的建设而造成损害。

4公众参与

通过沿线采取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调查,沿线被调查居民均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支持态度,对项目建设造成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加强公路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及公路建设带来的污染治理工作和拆迁补偿工作。

建设单位在下阶段设计、施工中将充分尊重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中将加强施工管理,解决好与地方的路网衔接问题;做好公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大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和征地补偿政策,保护拆迁户的权益,确保受影响群众利益。

5总结论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路网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浠水·鄂东滨江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规划》等规划。该项目跨越黄冈市临江的浠水县和蕲春县,首尾与已经建成的黄冈江北公路和正在建设的蕲州至刘佐一级公路相连接,共同构成了贯通黄冈市临江团风县、黄州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4县1区1市的临江经济通道。对于支撑黄冈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将成大大加强沿线县市区之间的沟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上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下一篇:大连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