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2024-04-25

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通用9篇)

篇1: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

黄政规〔201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0年4月23日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一日

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管理,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创业激情,完善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特派员,是指黄冈市及县(市、区)按一定程序选拔、审核,下派到产业基地、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企业从事科技攻关、示范、推广、成果转化、技术指导、科技培训、产业开发以及兴办经济实体等活动的科技人员。

第三条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任务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开发、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参与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技术研发,协助制订技术发展规划,组织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创办各种形式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和科技型企业;搞好农副产品流通;开展实用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企业员工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第四条 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要遵循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确保数量与注重质量相结合、科学普及推广与示范带动相结合、科技服务与培育市场主体相结合以及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成立黄冈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办、市经委、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全市科技特派员的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科特办”),由市委人才办和市科技局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全市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及各项服务工作。

第七条 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推进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创业活动。

第三章 选 派

第八条 科技特派员原则上从科研院所、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或基层科技人员中选派。坚持双向选择和组织选派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供需见面。选派对象为:

(一)热心基层科技工作,具备一定的科技服务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素质较好,工作责任心强,创业积极性高,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

(三)市本级派遣的科技特派员原则上要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相关科技成果的人员可优先选派;各县(市、区)派遣的科技特派员原则上要求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第九条 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一般为2年,鼓励科技特派员连选连派,延长服务期限。科技特派员可以根据农时季节、实施项目需要和当地实际,灵活掌握在基层的服务时间,特派员原则上2年内应有2/3以上时间在派驻基地或企业工作。

第十条 科技特派员选派程序:

(一)由各县(市、区)科特办向各乡镇、产业基地、专业协会、专业大户、企业等发放科技特派员需求申请表,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向各类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发放服务意向表,提出下派意向。

(二)根据需要对提出申请的科技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征求需求单位意见,初步确定人员;

(三)组织供需双方见面洽谈,达成初步意向性协议;

(四)签订协议书;

(五)报请各县(市、区)科特办批准,并由当地科特办颁发科技特派员聘请证书,并报市科特办备案。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一条 建立科技特派员个人动态信息档案,及时记载、整理各类科技特派员工作资料,以备检查、考核及归档之用。

第十二条 市、县科特办要与科技特派员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细化量化科技特派员工作、任期工作目标任务,帮助科技特派员理清思路、明确任务,集中精力谋事、履职。

第十三条 市、县科特办要与派出单位加强联系,切实加强对下派人员的管理,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和难以发挥示范作用的派驻单位,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四条 市、县科特办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检查和抽查。其抽查结果作为科技特派员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第十五条 考核主要内容为“五个一”科技服务和示范情况:即帮助当地一个以上农业与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工作,培植一个以上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农户,组建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技术协会,引进或推广一项科技新成果、新品种、新工艺,培训一批农民或企业员工。考核结果报市科特办备案。

第五章 保 障

第十六条 本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保留其原单位行政职务、技术职务、工作岗位和编制关系,享受其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和正常的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同级科特办年终根据工作和考核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聘用期间由批准其为科技特派员的科特办每年给予补助。

第十七条 科技特派员任职期间,各项工作任务考核合格,需报送省各高评会评审的,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63号)文件执行。在市评审的,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条件:

(一)在晋升上一级职称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及任职条件;

(二)申报职称时,需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外语、计算机可以参加应知应会培训及考试;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1年后,在单位岗位职数范围内,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向当地科特办和人事职改部门申报职称(对于选派为科技特派员的离退休人员,不参加职称评定,不计算工龄)。

第十八条 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承担科技项目等,在不影响本单位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行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报酬。

第十九条 科技特派员为企业、专业大户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技术成果合法持有者可与合作方协商入股,并从所产出的效益中取得报酬。

第二十条 鼓励科技特派员以领办创办经济实体、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农民和专业大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科技创业的长效机制。

第二十一条 从高校、科研院所聘用专家以及技术人员担任各地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其经济生活待遇由企业与科技特派员协商确定。

第二十二条 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创业中需要信贷支持的,继续按照《市科技局、市信用联社关于小额信贷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发经营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黄科字〔2006〕32号)文件执行,积极扶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

第二十三条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在科技特派员的申请批准、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帮助科技特派员解决后顾之忧。各县(市、区)、乡镇、村和企业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二十四条 组建“黄冈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搭建科技特派员合作交流平台。

第六章 奖 励

第二十五条 每年对下派的科技特派员进行一次评优评先活动,对工作业绩突出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考核,其优秀指标按下派科技特派员总数的15%掌握,不占原单位的指标,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所取得的专利,专利申请费由市科技部门解决;科技特派员结合工作和技术实际编写的科普教材及开发应用推广的先进技术,纳入同级科学技术奖励评审范畴。突出的可申报市科学技术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执行。

主题词:人才△ 科技特派员△ 管理 办法 通知

━━━━━━━━━━━━━━━━━━━━━━━━━━━

抄送:市委各部门,黄冈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21日印发

篇2: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我区科技特派员管理,规范科技特派员服务行为,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开展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方案的通知》(桂科政字〔2009〕50号)要求以及其他规定,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科技特派员分类

科技特派员分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和个人科技特派员两类。法人特派员由高校、科研院所、学会、企业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人以上,以单位名义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个人特派员以个人身份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科技特派员选聘条件

(一)具备一定政治素质,有创业积极性。

(二)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及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可按需选聘为科技特派员。

(三)具有专利技术、发明成果或副高以上职称以及博士以上学位的科技人员可优先选派为科技特派员。

(四)身体健康,作风踏实。

三、科技特派员选聘办法 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的选聘程序:

(一)科技人员填写《科技特派员推荐表》、派驻企业填写《派 驻企业申请表》。

(二)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所在单位以及派驻企业或其他组织共同填写派驻协议书。

(三)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以上三份材料后,择优选聘。

有关表格可到广西科技信息网上获取。

四、服务期限

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鼓励科技特派员连选连派,延长服务期限。科技特派员可以根据农时季节、实施项目需要和当地实际,灵活掌握在基层的服务时间,但1年内原则上应有1/3以上时间在派驻单位工作。

五、科技特派员职责

(一)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开展技术服务。

(二)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四)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五)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其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传播科技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作用。

(六)组织开展科普和人才培训,重点抓好乡土人才、适用人才以及高级技术工人的人才培训工作。

(七)帮助当地企业策划申报各级科技项目,为当地培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八)沟通派出单位与派驻企业或组织及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畅通,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九)服从科技特派员管理机构工作指导,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六、科技特派员政策待遇

(一)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仍属本单位职工,原职务、工资、福利、待遇、编制不变,调资、晋升和原单位在职人员同等待遇。

(二)自治区设立科技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科技特派员申报的其他科技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立项。

(三)科技特派员在不违反有关规定以及不损害派出单位及其他人的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创业服务,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科技产业,取得合理报酬和收益。科技特派员可以介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直接参预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取得合法收益。

七、科技特派员的考评

篇3: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 把发展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平台,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农机以及民族特色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等科技开发与应用推广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第三条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 负责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认定条件

第四条申报认定条件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在本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良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年度总收入不低于200万元;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须科技服务业绩显著, 会员年度总收入不低于200万元。

(三)对当地农民增收具有较大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可靠、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拥有会员50户以上,农户年度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四)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建设目标和科技工作计划,并具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服务方面业绩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优先认定。

(五)组织负责人科技意识强,注重科技创新,服务意识强。 组织负责人为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的,其所在组织优先认定。

(六)管理规范、信誉良好。 内部章程、财务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等规章制度健全规范。

第三章申报认定程序

第五条凡符合上述申报认定条件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均可申报。申报认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申报书》。

(二)登记注册证明:民政部门核发的登记证明复印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还需提供其相关经营机构的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两年财务报告;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服务业绩及相关证明。

(四)组织章程、技术、财务管理制度和与农户签订合同文本复印件。

第六条各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初审推荐。申请、认定材料由推荐部门初审同意后,一式六份统一报送省科技厅。

第七条省科技厅受理材料后,委托中介机构,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按本办法规定的申报、认定条件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经省科技厅业务主管部门审核、专家组评审、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由省科技厅行文,对认定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正式授牌。

第四章扶持措施

第八条对于已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省科技厅给予5万元至1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主要用于该组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 发展业绩突出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申请省科技厅的滚动支持。

第九条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申报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由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项目的组织申报。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省科技厅常年受理申报,每年组织一次评审认定。根据申报、认定条件的要求,按规定程序受理申报、组织评审,以专家组评审意见为重要依据,择优认定。

第十一条获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省科技厅签订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展任务书。

第十二条各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获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年11月底前,向省科技厅提交经州(市)科技局审核的本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对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两年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 经核实,取消称号,公告并收回授牌。连续3次考核通过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除发生重大情况外,以后将不再考核。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一)年度总收入、服务业绩、 带动农户数量等指标严重下滑的;

(二)在经营运行中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其它信用问题的;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解散、注销的。

第十五条主营业务范围有较大变更或发生合并、分立、迁移等情况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重新申报。

第十六条加强经费管理。 对省科技厅支持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9年5月22日起施行

篇4:《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办法》确立了从事网络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明确了适用范围及“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上网运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概念,同时对网络游戏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经营行为、虚拟货币发行及管理等作出制度安排。

2000年前后,网络所营造的泡沫经济开始破灭,一个个盛极一时的网络公司纷纷传出裁员或倒闭的消息,而一个网站却呈现另外一番景象:2001年5月,联众游戏以17万同时在线、2000万注册用户的规模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在线游戏网站。紧随其后,由北京华义代理的日本公司制作的《石器时代》于2001年1月正式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拉开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序幕。

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几年的快速发展,从盛大公司凭借《传奇》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神话到九城的纳斯达克上市;从百万玩家,已成为社会现象的《魔兽世界》到全民为之疯狂的“偷菜”,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经历了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在中国整个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成为中国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产业之所以打破原来中国整个网络经济的平衡,主要缘于20世纪末中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整个网络经济大受打击,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整个网络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得到迅猛的发展。

中国网游产业发展神速,2008年营收达27亿美元,同比增长76.6%,同时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了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盛大、金山、第九城市等多家中国网络游戏公司都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高达40亿美元,有6家公司的市值超过10亿美元。截至2008年10月,中国网游研发公司数量已达131家。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超过4000万人,行业平均利润率高达45%,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仍发展迅猛。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近年来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低俗的营销手段,令人咋舌的收费方式,饱受侵害的虚拟财产,疯狂的网瘾和疯狂的专家,等等;引发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整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一次《办法》的出台势必再次掀起网络游戏行业内外的整顿,推动我国的互联网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次《办法》在细则上非常具有针对性,主要对网络游戏的运营,管理,消费等方面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了规定。

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办法》明确要求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采取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根据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同时规定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交易,《办法》要求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兑换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不得以恶意占用用户预付资金为目的;保存网络游戏用户的购买记录180日以上,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种类、价格、总量等情况按规定报送注册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从事网络游戏运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和网络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等经营活动的单位,需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向省级主管单位申请,有效期3年。

针对网络游戏用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网络游戏用户发生纠纷时推诿举证责任;部分运营商通过制定格式化协议,将不平等的霸王条款强加给用户等问题,《办法》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在规范自身经营活动的基础上,着力保障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合理解决纠纷,在提供服务网站的显著位置公布纠纷处理方式,并对经审核真实的实名注册用户负有依法举证责任;另一方面,要求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与用户的服务协议应当包括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的《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的全部内容,且无与其相抵触的其他条款。

国内网游研发水平不高,高水平的作品凤毛麟角,网游企业往往通过代理国外的产品在国内运营的方式进行经营。一方面使我国的产品自主性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许多国外网络游戏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包含诸多不良信息。按照第三章的规定,《办法》明确表示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依法对进口网络游戏进行内容审查,进口网游需获得审查批准后,方可上网运营。文化部要求申报进口网络游戏内容审查的,应当为获得独占性授权的网游运营企业。《办法》中也明确了有关部门前置审批的网络游戏出版物,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不再进行重复审查。

网络游戏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地位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提高,其辐射作用也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人民币;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2.65亿。同时,对于文化的传播,网络游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就像电视和电影部分取代了书籍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一样,互联网正在逐渐取代电视,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最主要的窗口。以现在的发展趋势,网络游戏将成为新世纪的影视剧,成为新千年的小说。世界知名的电子游戏制作公司,如索尼,暴雪都将本土的文化通过这一平台向世界传播,得到了业界的良好评价,同时也壮大了企业的实力。在韩国,网络文化产业被大力推广,韩国人首先为电子娱乐产业正名,电子游戏被当做一种体育运动“电子竞技”来开展,极盛时受到全民的追捧。

篇5:县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及考核办法

为了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效开展,使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考核办法。

一、科技特派员的选聘

(一)选派条件

1、思想政治表现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农村基层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具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特长、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且有一定的科技服务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身体健康。

2、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三年以上者(有科技成果或在研科技项目的人员优先选派),且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二)选派程序

1、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征询乡镇、村、企业、协会、基地、园区意见,盘活人才资源,提出人才需求计划;

2、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根据征询意见和人才需求计划,发布科技特派员招聘公告、接受申请和报名并提出初步推荐人选;

3、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用人单位与推荐人选签订服务协议;

4、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备案。

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

(一)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乡镇制定和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特别是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

(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筛选推广一批适应当地种养加短平快发展项目,从技术上予以指导,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应用。

(三)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帮助当地培植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开展科技培训,树立科技典型,培养致富能手和实用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科技示范辐射效应和科技能人的带头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三、科技特派员的管理

(一)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科技特派员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向协调小组报告工作进展和重大事项;督促、检查、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科技特派员的审批、选派、聘用、培训、考核、奖励等工作;配合做好省、市科技特派员的日常联系服务工作。

(二)科技特派员在入驻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入驻乡镇党委、政府要主动邀请科技特派员参加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负责对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和出勤考核,为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他们的工作。

(三)派出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创业一线。在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其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妥善做好期满返回后的工作安排。协助入驻乡镇做好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工作。

(四)科技特派员在下派工作期间,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履行下派任务的,经入驻乡镇和派出单位同意后,报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由派出单位另行选派人员并做好有关交接工作。

四、科技特派员的考核

(一)考核内容

1、完成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议书内容情况(50分)

2、综合表现情况(15分):驻点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5分),考勤情况,每月不少于15天(5分),工作态度(5分)。

3、撰写调研报告及发展规划、提供工作信息情况(15分):撰写1篇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的调研报告(5分),帮助乡镇制订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及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5分),每年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提供5条以上工作信息(5分)。

4、“五个一”科技服务与示范情况:有其中一项者得20分,没有不得分。“五个一”即帮助当地一个企业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一个科技示范基地或10个示范农户,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技术协会,做大扶强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培训一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技术难题征集解决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8次以上)。

(二)考核方式及程序

1、考核方式:科技特派员派遣期满后进行严格考核,以平时督办检查情况作为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根据考核结果,100分—90分为优秀(含90分);90分—75分为良好(含75分,不含90分);75分—60分为合格(含60分,不含75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考核程序

①、自我总结。对照与服务对象签订的协议书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任务,认真总结派遣期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地对所做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对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管理提出有关建议,填写《长阳科技特派员目标责任制考核表》。

②入驻乡镇或企业评议。入驻乡镇或企业根据科技特派员在当地的工作业绩表现、群众反映等综合情况,对科技特派员提出评议意见。

③派出单位评价。派出单位(县科特办)根据入驻单位(乡镇、企业)的评价意见和考核结果,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意见。④审定。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定组统一审核,确定考核等次,报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审批。

(三)任免、调整与奖惩办法

1、对于下派期间考核检查不合格,或由于自身业务能力、责任心等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取消科技特派员资格,停止下派;

2、任期满,凡是参与科技项目未完成的,服务点一般不作调整;并继续作为下届科技特派员派出;

3、下派期间在当地难以发挥作用,但业务水平确实相当高的科技人员应及时调整服务点,但调整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4、考核和鉴定材料报送人事部门并存入本人档案;考核结果作为科技特派员晋职、晋级评优的依据。

5、科技特派员的奖惩方式:通报表扬、奖金奖励、项目优先、评优优先、晋职晋级优先、推荐提任等。对不称职的科技特派员要通报批评或取消科技特派员资格。

五、服务期限及待遇

(一)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服务期限二年,服务期满工作成绩突出者可续聘。

(二)科技特派员的原职务(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待遇(工资、福利、奖金等)、编制在下派期间保留,不影响正常的调资和职称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年终考核时优先评定优秀等次。

(三)科技特派员取得的科技成果,提交科技成果主管部门评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

(四)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与当地企业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其取得的合法收入依法予以保护。

(五)驻点后,所在乡镇、村、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其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六)驻乡镇工作期间,可列席入驻乡镇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入驻乡镇党委政府做好科技帮扶和服务“三农”工作。

篇6: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发挥西安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在农村创业,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和扶持我市农业科技行派员携带技术、资金或项目深入农村开展创业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据我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及有关政策,设立西安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科技特派员,是指经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认定,按照一定程序选聘,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及相关服务的科技人员或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第三条创业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的相关规定,由市科技局组织实施。

第二章 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四条 申报企业为处于筹建期或成立时间不超过18个月,创业人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支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林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申报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

第五条鼓励科技特派员以项目或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尤其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

成科技特派员创业的利益激励机制。

第六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特派员或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方式深入基层、进入企业开展创业和服务,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参与创业,支持跨区域选派科技特派员。

第七条申请创业项目应填写“西安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申报书”,并提交“商业计划书”和实施方案及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申报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具体参照《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评估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章 项目管理与验收

第九条经评审决定立项的创业项目,应与市科技局签订《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并提供企业投资协议或章程。《合同》一经生效,将向项目承担单位分期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条市科技局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须根据要求,按照上报《创业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表》(半年报和年报)及报告,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完成后须进行项目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项目技术、经济、质量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项目资金落实与支出情况等。市科技局将根据项目验收结果,确定创业资金余款拨付数额。

第十二条创业项目资金为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经费,采

取无偿拨付、分批进行的方式,同时鼓励和区县设立创业项目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业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于违反规定使用或挪用资金的,经查实,停止拨付后续资金,并追回已拨资金。

第十三条因客观原因,项目需调整变更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科技局审核后,方可执行;合同项目撤销或者中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西安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和规范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的管理和运作,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科大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依法设立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三条 南科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自主办学和管理,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 南科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服务,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五条 南科大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培育和发挥大学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按照本办法和南科大章程对大学实施管理。

第二章 权 责

第六条 南科大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非因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事由,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 南科大对下列财产依法管理和使用:

(一)市政府提供的财产;

(二)包括学费收入在内的合法收入;

(三)包括财政性资助在内的各类资助和捐赠;

(四)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

第八条 南科大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内部组织机构。

南科大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下设机构,但举办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的,应当报市机构编制部门批准。

南科大可设立服务于大学的顾问、咨询机构。

第九条 南科大在市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编制标准范围内确定人员总额;确因工作需要,需超过编制标准配备人员总额的,应当报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

南科大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工资薪酬、职业年金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南科大可以在人员总额内依法聘用教职工。

第十条 南科大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依法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南科大以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学科设置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人文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南科大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第十一条 南科大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招生方案,按照科学、公开、择优的原则探索依法自主招生。

第十二条 南科大按照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制定减免收费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南科大根据自身办学需要,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南科大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第三章 治理结构

第十四条 南科大设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并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等组织机构,按照本办法和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

第十五条 理事会由政府代表,南科大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等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政府聘任。

第十六条 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按照本办法和章程的规定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办法规定聘任或解聘校长;

(二)根据校长提议聘任或解聘副校长;

(三)审定学校章程或章程修改草案;

(四)审定学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

(五)审议批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

(六)审议批准学校人员总额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制度;

(七)审议批准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的设立、变更或撤销;

(八)审议批准关系学校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

前款第(三)项应当按规定报国家教育部批准,第(四)项应当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批准,第(二)、(五)、(六)、(七)项应当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不少于三名理事的书面提议,召集理事会会议。理事长可以委托副理事长代为负责召集和主持。

理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以举行。理事会作出决议,须经出席会议人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十八条 校长是南科大的法定代表人,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对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 理事会根据校长遴选委员会的推荐提出校长人选,报经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审定后聘任。

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政府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境内外高等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设主席一名,由成员选举产生。成员由理事会聘任,其中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资格的成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出校长推荐人选后,自行解散。

第二十条 校长每届任期为五年,届满后经理事会同意可以连任;连任两届以上的,应当启动遴选程序并经理事会按相关规定确定。

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提出免去其职务的建议,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决定。

第二十一条 南科大可以设若干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处理校务。

副校长由理事会根据校长提名聘任。校长卸任后,副校长需由新校长提名并经理事会重新聘任。

第二十二条 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学术与行政单位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组成,设主席一名,由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审议与学生相关事项时,应有学生代表列席。

第二十三条 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议学校章程或章程修改草案;

(二)审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草案;

(三)审议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草案;

(四)审议批准学校重大财务和资产处置事项;

(五)审议学校人员总额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制度草案;

(六)审议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设置方案及其负责人的任免,并按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七)审议批准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招生方案及学术委员会提交的其他各项草案;

(八)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校务委员会审议涉及学术事项的,应当先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教授会协商产生,其中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代表所占比例应当不少于二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教学、科研等重大学术事项进行审议,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议学校的学术发展规划;

(二)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方案,教学、科研计划方案;

(三)审议教师、教辅人员的聘用、晋升及解聘事宜;

(四)组织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五)审议其他学术事项。

第二十六条 南科大设立学术单位。学术单位负责学校内教学和科研有关事务,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学术单位负责人应当具有教授资格。

第二十七条 南科大设立行政单位,负责处理具体行政事务,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第二十八条 南科大设立教授会,作为南科大教授进行学术、科研交流,参与大学管理的自治组织,负责协商产生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第二十九条 南科大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南科大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由校长聘任。

教职工

第三十条 南科大教职工实行聘用制,根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南科大应当与其聘用的教职工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实行合同管理。

第三十一条 南科大根据岗位要求,参照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水平状况,合理确定教职工薪酬分配方案。

南科大可以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特聘教授实行协议工资制度。

第三十二条 南科大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续聘、解聘、奖惩以及确定薪酬待遇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 南科大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为其聘用的教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第三十四条 南科大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负责选举代表参加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

理事会审议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事先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第五章 学 生

第三十五条 南科大应当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提供学习、科研、交流和文体活动等必要的设施和条件,并按照有利于培育人才、增进教育效果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南科大学生拥有学籍,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第三十六条 南科大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

第三十七条 南科大学生可以依法组织学生团体。

南科大学生组织设立学生会。学生会是学生处理其在校学习、生活及其他与其权益有关事项的自律组织,负责选举学生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

南科大应当为学生依法组织学生团体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第三十八条 南科大建立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权益。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南科大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办学经费体制。

市政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办学筹资渠道。

第四十条 市政府将经理事会审定的对南科大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由市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

南科大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属于政府有关专项资金资助范围的,按政府相关规定申请资助。

第四十一条 南科大可以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设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用于学校的办学和科学研究。

第四十二条 南科大转让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获得的收益,除按规定用于科研人员奖励外,应当用于学校办学。

第四十三条 南科大应当建立科学、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十四条 市审计部门依法对南科大实行审计监督。

第四十五条 南科大应当将经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提交市政府,并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六条 理事会理事及教职工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南科大筹建期间,其筹建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本办法有关南科大的规定执行。

篇8: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规定国有科技型企业可以实施股权和分红政策, 其中, 国有科技型企业是指中国境内具有公司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业 ( 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国有企业) , 具体包括转制院所企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资的科技企业以及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科技服务机构, 《实施办法》则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以及其他科技创新企业。前两类企业基本相同, 而《暂行办法》在第三类企业中将《实施办法》中泛指的其他科技创新公司改为了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科技服务企业, 使激励主体的范围更加明确, 避免了《实施办法》可能会产生的分歧。

《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 以上提及的第一、二类企业要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 其近3 年研发费用均应占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3% 以上, 相较于《实施办法》中规定的2% 提高了50%, 并且新增了上一年度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10%以上这一条件;另外, 对于新增的第三类科技服务企业, 《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 其近3 年科技服务性收入应不低于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60%。

此外, 《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 激励对象为与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相较于《实施办法》增加了与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条件, 所以, 《实施办法》中包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开发和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要技术人员将不能成为激励对象。综合以上三点区别可以发现, 《暂行办法》对实施激励的企业范围规定更加明确, 对实施激励的企业要求有所提高, 同时缩小了激励对象的范围, 反映出整体上对实施激励要求的提高。

二、股权激励的限制增多

股权激励主要分为股权奖励、股权出售以及股票期权三种。《暂行办法》规定单个获得股权奖励的激励对象, 必须以不低于1:1 的比例购买企业股权, 也就是说股权奖励与必须与股权出售一同进行, 并且奖励的股权不能超过购买的股权, 这条规定与《实施办法》相同, 但是《暂行办法》对股权奖励的激励额的上限规定有所改变。《暂行办法》规定企业用于股权奖励的激励额不超过近3 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15%, 而《实施办法》则规定企业用于股权奖励和股权出售的激励总额, 不得超过近3 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35%, 由于奖励的股权不能超过购买的股权, 也就是说用于股权奖励的激励额的上限由17.5% 下调到了15%。另外, 《暂行办法》新增了对单个对象进行股权奖励的激励上限, 即获得的股权奖励按激励实施时的评估价值折算累计不得超过300 万元。对激励对象激励上限的规定从制度上杜绝了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暂行办法》对股权激励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做出了更完善的规定。对于股权期权激励, 《实施办法》中规定激励对象在按期足额缴纳相应出资额 (股款) 前, 不得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暂行办法》对此改进后规定激励对象分期缴纳相应出资额的, 以实际出资额对应的股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这一改进体现出利益共享的原则, 显得更为合理。对于激励对象因公调离企业的特殊情况, 《暂行办法》规定其取得的股权应当在半年内全部退回企业, 其个人出资部分由企业按照上一年度审计后净资产计算与实际出资成本孰高的原则返还本人, 新采用的净资产与成本孰高的计量方式无疑更有利于维护激励对象的利益。

《暂行办法》对股权激励的整体要求也作了一些变化。《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大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5% ;中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10% ;小、微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0%, 且单个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不得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对比《实施办法》中大型企业用于股权激励的股权总额, 不得超过企业实收资本 (股本) 10% 的规定, 大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上限从10% 下降到5%, 并且对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股权激励总额上限做了规定, 把控了股权激励尺度, 有利维护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国有控股地位,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 《暂行办法》中强调了股权激励风险共担的原则, 规定企业不得为激励对象购买股权、提供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 包括为激励对象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贷款提供担保;强调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 不得向激励对象承诺年度分红回报或设置托底回购条款。

三、分红激励的额度提升

《暂行办法》中分红激励分为项目收益分红和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是技术人员取得在职务科技成果后参与分红的一种方式。《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实施项目收益分红, 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在职务科技成果完成、转化后, 按照企业规定或者与重要技术人员约定的方式、数额和时限执行。若企业未规定, 也未与重要技术人员约定, 则需要按照《暂行办法》给出的标准执行项目收益分红。《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 应从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 的比例作为项目收益分红, 相较于《实施办法》中规定的不低于20% 但不高于50% 的比例有了显著的提高;当企业利用该项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时, 《实施办法》规定自入股企业开始分配利润的年度起, 在3 至5 年内, 每年从当年投资收益中, 提取不低于5% 但不高于30% 用于激励, 《暂行办法》将这种持续分红的形式改为了直接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 的比例进行一次性的分红激励, 让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获得激励, 更有利于提升技术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而当企业将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时, 《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应当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3 至5 年, 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 的比例作为项目收益分红, 相较于《实施办法》而言, 《暂行办法》取消了项目收益分红不得高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30% 的规定。根据以上三点变化, 可以发现《暂行办法》实施后项目分红激励的金额将得到一定的提升, 并且技术人员可以更快地获得分红, 这些政策变化无疑会提升激励的效果, 促进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

《实施办法》中提出企业可以探索实施岗位分红激励制度, 按照岗位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性和贡献, 分别确定不同岗位的分红标准, 并对岗位分红激励的具体执行标准做了初步的规定, 而本次的《暂行办法》则正式提出企业可以实施岗位分红, 同时补充完善了《实施办法》中的规定。例如, 《暂行办法》新增了岗位分红每次的激励人数不得超过企业在职职工总数的30%, 同时将激励对象获得岗位分红的上限由《实施办法》中规定的薪酬总额的40% 提升到了薪酬总额的2/3。这两点改变一方面限制了岗位分红的激励人数, 避免了“平均主义”, 有利于刺激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另外, 又通过提高岗位分红的上限加大了激励的力度, 可以提高激励效果, 给表现优异的员工更多的奖励。

四、总结

篇9: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中央财政安排的引导支持基层开展社会发展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综合集成示范的专项经费。

国家引导和鼓励其他资金投入科技惠民计划,包括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单位自筹资金、社会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各渠道资金按照科技惠民计划的部署统筹安排和使用,并执行各提供方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突出重点,择优支持。科技惠民计划重点资助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择优支持基层开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技术的实用性和产业化水平;择优支持基层开展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转化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惠民计划坚持政府引导、需求驱动,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的协同机制;坚持经费来源多元化原则,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入。

(三)分级管理,明晰责权。科技惠民计划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县、市、区)三级管理,明晰项目经费管理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作为项目实施的省级组织单位,基层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的基层组织单位。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专项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信用管理和监督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条 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等,鼓励用户优先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第五条 结合科技惠民计划组织实施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应当实施后补助。对其他类型的项目,鼓励采用后补助方式。

第二章 开支范围

第六条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直接相关费用的补助支出。

第七条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技术引进费、技术开发费、2 技术应用示范费、科技服务费、培训费等。

(一)技术引进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引进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或购买专利等发生的费用。

(二)技术开发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有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技术的适用性改进和创新等发生的费用。

(三)技术应用示范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开展技术转化应用、综合集成和示范等发生的费用。

(四)科技服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有关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五)培训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发生的资料费、专家讲课费、场地租用费、学员食宿补助等费用。

专项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

第八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需由专项经费安排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合作单位(统称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部署和要求,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同时编制项目预算,报基层组织单位。

第十条 项目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项目预算应当全面反映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做到收支平衡。

第十一条 项目收入预算包括专项经费和其他来源资金。收入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专项经费和其他来源资金的投入结构、投入规模、使用方向和重点。

(二)地方财政投入是项目其他来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当明确地方财政投入的总量、投入方向、预算安排方式和预算安排进度等。

(三)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落实除财政投入以外的其他来源资金,并提供相关资金来源证明,明确到位时间与进度安排。

(四)作为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条件的现有实物资产不得列入收入预算。

第十二条 项目支出预算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必要费用。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支出预算应当围绕项目确定的目标,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有科学的测算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以满足项目的合理需要。

(二)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基层组织单位的协调指导下,联合合作单位共同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在预算中分别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并申明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

(三)专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应当单独列示。

第十三条 基层组织单位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经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实施方案和经审核的项目 4 预算由基层组织单位按程序报送省级组织单位。

第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对基层组织单位上报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的同时,应当对项目预算进行评议,按有关要求向科技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并抄送科技惠民计划相关的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科技部商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对项目预算进行评估或评审,提出预算安排建议。

第十六条 科技部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将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审核批复。财政部审核并向科技部批复项目总预算,并分别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当地专员办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分下达项目预算。

项目牵头单位是中央单位的,将项目预算下达至科技部,并分别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当地专员办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由科技部向项目牵头单位下达预算。

项目牵头单位是地方单位的,将项目预算下达至省级财政部门,并分别抄送科技部、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专员办。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结合地方财政投入,统一下达到项目牵头单位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省级组织单位根据预算批复,组织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项目预算,协调落实其他来源资金,并将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科技部备案。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修改完善时,实施方案不 5 得随意调整,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收入预算一般不得调减。有关预算安排是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后补助项目预算的申报和审核按上述规定程序进行,待项目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支付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对于风险程度高、经费投入多的项目,根据情况可先行支付一定比例的启动经费,其余经费待项目验收后予以支付,启动经费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使用。国家对经费用途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实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管理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管理,明确专项经费支出的审批权限和流程。

第二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批复,结合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在基层组织单位的协调下及时与合作单位签订任务协议,落实任务分工和预算分解方案。

第二十一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足额向合作单位转拨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合作单位的监督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制度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不同来源的项目经费分别单独核算。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批复和项目实施方 6 案执行预算。专项经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程序报批:

(一)专项经费总预算调整,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预算申报程序报财政部批准。

(二)专项经费总预算不变,项目承担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承担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牵头单位按预算申报程序报省级组织单位批准。省级组织单位将调整情况汇总报科技部备案。

(三)专项经费总预算不变,专项经费支出结构进行的调整,由项目牵头单位提出申请,报基层组织单位审核备案后执行,省级组织单位在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基层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协调并按进度落实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和实施保障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条 基层组织单位每年组织项目牵头单位按时编制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及时报送省级组织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当包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预算来源及到位情况、预算支出情况、预算执行效果、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变更、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专项经费下达之日起至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不编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编制反映。

省级组织单位每年向财政部、科技部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汇总报告,并抄送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未完项目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逐级审核后报送省级组织单位。省级组织单位组织进行清查,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原渠道,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专项经费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专项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使用和管理,国家有权进行调配。企业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五章 财务验收与考核评价

第二十九条 省级组织单位和基层组织单位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财政部、科技部。

第三十条 科技部、财政部会同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专项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以及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的落实情况等。第三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基层组织单位应当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省级组织单位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 8 是项目验收的前提。省级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二)未对项目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七)虚假承诺、其他来源资金不到位;(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专项经费如有结余,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省级组织单位完成项目财务验收后,应当将验收结果报科技部、财政部、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科技部、财政部会同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对财务验收结论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财务验收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质量等。

省级组织单位完成项目验收后,应当组织编制成果推广方案,并落实成果推广所需经费。

第三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逐步建立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对于项目绩效评价 9 结果良好、成果推广方案执行效果显著、管理经验先进的,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十六条 科技部、财政部逐步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对省级组织单位和基层组织单位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在经费使用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对于非保密项目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积极推进违规使用专项经费行为的公开。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停拨经费,通报批评,终止项目,取消基层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未来三年的项目申报资格,调减或取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三年的申报项目数量或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

(二)不按承诺落实地方财政投入等其他来源资金;

(三)不及时编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四)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五)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监督检查不力;

(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财政经费;

(七)其他违反有关规定和相关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赏析下一篇:西顿动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