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优秀教案)

2024-04-14

咏华山(优秀教案)(共6篇)

篇1:咏华山(优秀教案)

25、咏 华 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2.学习18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 “华、岁、齐、称、代”。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短片,点击欣赏 知道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华山”

2、学习生字“华”,师板书“华山”,生跟着书空“华”。

3、华山在我国陕西省华阴市,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它“远望之若花”(板书),所以把这座山取名为华山。

4、简笔画:高高的华山。是啊,华山高约2200米,有700多层的楼房那么高呢。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联系学过的《东方明珠》中的语句指导读。

5、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板:咏)“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那么“咏华山”是什么意思呢? 那么赞美鹅就可以说(咏鹅)赞美柳树可以说(咏柳)赞美雪花可以说是(咏雪)(这里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背一背)

6、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老师范读,思考 这个孩子是寇准。

2、出示词语:寇准、宋代、七岁 自由读,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能用这几个词语连说一句话吗?

⊙(宋代的寇准在七岁的时候写了《咏华山》。)⊙(《咏华山》是宋代的寇准在七岁的时候写的。)

3、寇准的《咏华山》写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把这首诗用直线划下来。

4、出示《咏华山》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

5、师讲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古诗不一样,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经过,并且在课文中出现了一首古诗,所以这样的课文就叫做“文包诗”。(板书)

6、这首诗虽然也开头空了两格,但是,小朋友看它的前面是:,所以他不能独立成段。请同学们标注一下自然段。

7、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流利。8. 出示词卡:

dēnɡ yán jiānnán 登华山 沿着山路 艰难 yāojiān pá dǐnɡ 山腰间 爬上山顶 jīn yínsònɡ chēnɡzàn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带着词语登山,开火车读,齐读。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重点突出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2.指名读好句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读准字音,注意标点停顿。分组读两句话。3.齐读25课。

四、引导发现,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与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特别注意“竖折折勾”的写法 2.观察 “齐”,有什么发现? 3.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25.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前活动:背诵关于山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写课题)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

(1)听写词语:中间 古代 七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情不自禁(学生开火车认读)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在山顶小寇准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下了一首诗呢!知道他写了一首什么诗吗?《登华山》

二、以诗引文,借文悟诗

1.出示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师:这首诗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你来读。(指名读诗)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读得好!还有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诗)师:正确、熟练还很有节奏呢!还想读吗? 师:好,想读是小朋友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

师: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那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师: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吧!还可以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2)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意思找到了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谁找到了?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的意思谁找到了?请你来读读。师:嗯,不错,都找准了!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些句子你感觉华山怎么样啊?(指名回答:高)你从哪儿读出华山高的?

3.逐句指导朗读,感悟华山的“高”。(1)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多媒体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指名读,评价:“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再指名读,评价: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评价:我想,这高高的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了华山高?

(2)生读句子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远处的山,(师在黑板上画远山)师: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上台指)好,我就画在这儿。(师画好近处的高山)① 指导读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远远近近的山”)你来。(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刘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再指名读)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想读的一起来读吧。(齐读)②指导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指名回答,感受华山的高。)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华山比这些山都高?(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过渡:还从哪一句也读出了华山的高?

(3)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看看书上怎么说?(指名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边画边说: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山腰间。)师:山腰间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学生指在山的中部)师:同意吗?(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

师边画上朵朵白云边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同桌练习)师: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再指名读,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过渡: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4.再次感叹华山的高,理解“艰难”(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得比刚才好。你来试试看。(指名读)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谁还想来再赞叹赞叹?(再指名读)师: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2)理解:艰难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华山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一起告诉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艰难并指名读,齐读)(3)指导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能读好?自己先读读试试看。(自由练读)师:谁先来读?(指名读,评价: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师:你再来。(再指名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模样了。)

师:大家一起来爬爬华山,读。(齐读)

过渡: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想不想欣赏欣赏? 5.欣赏美景,朗读背诵 师:请看图画。(投影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啊?(很美)师:那就请你再美美地读一读吧!(生读:啊!华山真高哇!远远近近的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的那么近,山腰间漂浮着朵朵白云。)谁还想读?(再指名读)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还能把这几句话说出来吗?(自由练,一起背诵。)过渡:站在华山顶,看到了这激动人心的景色,此时,你最想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小寇准站在山顶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这首诗。6.理解诗意,读演内化

(1)出示诗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师:请小朋友再来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刚才不懂的地方现在都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指名刚才质疑的学生说说 对“与齐”“举头”“回首”的理解)(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意思。现在我也想来吟诵吟诵这首诗,你们想听吗?那要听仔细了。(师配乐读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师:我吟诵得好吗?(好)谢谢大家!师:谁知道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呀?(自由发言)

师:是的,我在吟诵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这样高高的华山,同学们,你们也能像我一样,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自己练习练习。(自由练习)师:谁来吟诵?(指名吟诵)来,老师给你们加上音乐。

师:你真是一位小诗人!还有位同学也想来吟诵的?(再指名学生配乐读诗)

三、赞扬寇准,回归全文 1.称赞寇准

(1)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几岁呀?(七岁)才七岁和我们差不多大就能写出这样的好诗,那你们知道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来吗?你想怎样夸夸他?(学生自由发言)

师:先生又是怎样称赞寇准的呢?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一夸他。(指名读: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你也来夸夸他。(再指名读)师:你瞧,他读的时候,忍不住要摇摇头。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控制不住自己了,这就叫----情不自禁。(出示词卡:情不自禁并指名读、齐读)师:我们一起来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齐读)2.理解课题 师: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华山,这就叫咏,一起再来读课题。(齐读课题)3.回归全文

师:学到这儿,老师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老师就来当先生,你们来当小寇准,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课文,好吗?(师生配合读全文)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寇准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才成了宋代的宰相,治理国家,抵抗外敌入侵,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你们也想像小寇准一样做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吗?那看谁最聪明能把这两个字学习写好!

四、发挥自主,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与、齐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2.自主学习“与”(1)笔顺

师:老师不教会写“与”吗?(指名一学生书空笔顺。)师:为什么老师没有教你就会写了呢?(联系学过的“写”字)

师:你真会学习。利用熟字,是个好办法。来,我们一起来把与描一描。(学生在书上描红)(2)提醒写字要点

师:“与”写时要注意什么?

(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

师: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3)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3.指导写好“称”(1)观察字形记笔顺

师:观察这个“称”字,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与“你”比较,换偏旁记字形。)

师:左右结构的字要先写左面再写右面。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一起书空)。

(2)描红并观察书写要点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请小朋友一边描红一边观察。(学生在书上描红)师:谁来提醒大家?(指名发言:左窄右宽。)(3)老师范写。

学生临写,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五、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着不仅跟着小寇准一起欣赏了华山的美丽景色,还背诵了一首古诗,课后你们能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大美丽吗? 下课!

26、小松鼠找花生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部分生字,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真精神,老师就奖励你们猜一个谜语。(老师说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生回答,2、你(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花生又叫花生果。(板书 花生果)这里的麻屋子就是说花生果的外壳,红帐子也就是花生外面这层皮,白胖子就是花生的肉啦!

3、你知道花生果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啊?(泥土里)

4、你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喜欢吃花生果么?(喜欢)

5、徐老师也喜欢吃花生果呢!你们知道么,有一位小动物也特别喜欢吃花生果,它是谁呢?

6、猜对了,瞧,他来了!跟他打打招呼吧!(板书 小松鼠,并给小松鼠标上拼音,指名读)

7、这只小松鼠很喜欢吃花生果,可他却不知道,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现在它要去找花生果了,(板书 找)齐读一下课题。(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想不想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果呢?

二、读课文,学生字。

那么就请小朋友先自由地练习朗读这篇课文。

要求:(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多读几遍。)【老师巡视,让小朋友们读好就坐正】

1、都读好了么,生字都认识了吗?这么厉害呀!我要考考你们,敢接受吗?(课件出示 词语关 要有有趣的声音)旁边 蚯蚓 结果

留着 每天 一直 奇怪

绿油油 黄灿灿 金色 睁大眼睛 自言自语 钻出来(1)自由练读

(2)第一排:谁会读,指名读,生带读,了解“蚯蚓” 问:你知道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么?(泥土里)

第二排:指名读,带读,做表示奇怪的表情。

第三排:重点“油”的读音,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绿油油指的是绿得发亮的颜色,再说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第四排:做“睁大眼睛”的动作,什么叫“自言自语”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创设情景。并且告诉孩子,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要读得轻轻的?

3、词语读得真不错,相信小朋友们这下读起课文来一定更加得心应手了!【课件:第二关,朗读课文

要求: 用心读一读,做到字音正确、朗读流利 并标上小节号】

4、都明白了吗?待会儿争取机会站起来把自己最高的读书水平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5、师:课文一共有几小节?那我们就请5位小朋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

每位小朋友读完以后请别的小朋友点评。

6、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读得真好,还受到了夸奖。你们想不想和他们读得一样好?(掌声送给自己)

7、就像花生果藏在泥土里一样,很多生字宝宝也藏在课文里了,老师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生字: 【课件出示: 油 结 语

旁 留 直 色 】

8、你能看得出老师出示的每一排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一排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你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了!你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那么其他的一排字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能很快记住哪几个字?小组间互相学习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新的字。(教师相机教学“旁”“留”字)

9、小朋友们很棒啊!靠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字的形状,可是要想把这些字写好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我们来看看小松鼠是怎样提醒我们的吧!(放flash)

10、听清楚了吗?请大家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今天的作业!注意坐姿,握笔姿势。(教师相机表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生词新字,还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老师真替你们高兴,不过通过课堂作业的书写,老师发现()()这几个字小朋友们写得不够好,有些小朋友会写错。【教师进行集体订正】

二、精读训练

1、上节课我们读了《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通过上节课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

教师相机评价:A、你能说出这么多,我想你肯定读得特别用心,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B、你的回答虽然不是很出色,但是老师还是要表扬你,因为你今天很勇敢,能大胆地举手发言,相信你的成绩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看来小朋友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小松鼠要带我们一起去找花生果啦!

准备好了么?我们出发了,(课件,脚步声,然后出示树林的图片)3

3、好,我们已经来到了树林旁边,咦,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4、花生长什么样子呀?(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怎么样? 师相机评价,你读得真美,那你知道什么叫绿油油吗?(特别特 别地绿,那你再来读读绿油油,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的颜色是绿油油的呢?麦苗,等等,课件相机出示)花生除有绿油油的叶子,还有~~~引说黄灿灿的小花,听你们读我就能知道这小花的颜色很漂亮,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颜色是黄灿灿的呢?(金子,油菜花,迎春花)

5、绿油油,黄灿灿,“颜色这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出示:“绿油油、黄灿灿”,美读这两个词

“多么好看的花生呀!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花生的美?”指名读,齐读。师评价,读得真美!

6、这么美的花生,小松鼠认识吗?它问谁了?蚯蚓。老师引说:“小松鼠问蚯蚓:”【出示:这是什么呀?】

7、你能学着小松鼠问一问吗?还有谁来问一问?哪只蚯蚓愿意告诉他?【有这么多热心的小蚯蚓哪,好你来!】

8、现在徐老师是小松鼠,你们就是小蚯蚓,徐老师是小蚯蚓,你们就是小松鼠。

9、小松鼠知道了这是花生,你猜,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引出,小松鼠很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呀?它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它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生接读)

10、一想到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花生果,小松鼠心里美滋滋的。

于是~~(出示课件,第三小节)齐读。

11、你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这句话中的“每”字也是新的生字宝宝,想把它记住么? 【教学每字】

(教:每,每天,什么叫每天?生:每天就是天天,师: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大家都有每天都做的事情,那小松鼠每天都做什么呢? 生:~~ 师:小松鼠为什么每天都要去啊?它不能过两天去一下,或者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吗?(引导学生说出小松鼠很着急,希望花生早点结果!)师:第一天,第二天引读,小松鼠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第六十天,~~~~ 师:小松鼠天天都去看,天天都去等,它等到了吗?(没有)师: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可是,~~~~)课件出示 师:这时候小松鼠的心情怎么样啊?(很失望)你能读一读吗?

评价,我听出来了,这只小松鼠很失望,这只小松鼠非常失望,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松鼠失望的心情吧!(齐读这一小节)

12、如果你就是这只小松鼠,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13、老师听出来了,你就是觉得很奇怪,小松鼠也觉得很奇怪,我们来看看他的反应吧!(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14、上节课我们已经理解了什么叫自言自语,还记得吗?你来说一说,(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对了,这个言也是新的生字宝宝,你猜,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答对了,你真聪明!请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写一写吧!言,自言自语,课文中是谁自言自语的呀?(小松鼠)谁来学学小松鼠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小松鼠心中的奇怪?(知道学生做睁大眼睛的动作)

15、理解“摘“师:什么叫摘,你能做一个摘得动作么?为什么小松鼠以为花生果实被别人摘走的呀?(因为他以为花生果是长在枝上的)那花生果到底有没有被摘走呢?是谁告诉他的呀?

16、哪位好心的蚯蚓愿意告诉他的?(引导学生读最有一节)评价:这只蚯蚓真热心呀!还有谁愿意告诉他的?

17、为什么蚯蚓知道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呢?那小松鼠又为什么不知道呢?想一想,小松鼠接下来会干什么呢?

18、小朋友现在你知不知道为什么知道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吗?【课件出示填空】

19、今天的外出,给小松鼠有了很大的收获,她知道了花生不是长在地面上,而是长在泥土里。回到家后小松鼠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其实还有许多植物的果实也长在泥土里!自己去想一想吧!实在想不起来就去问问小蚯蚓吧!”)

20、谁已经想好了?交流回答

21、(萝卜、山芋、土豆、荸荠、芋头等等)

22、今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起去找到了花生果,下面就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回顾一遍吧,看你还能不能记得!

[课件出示四幅图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背课文】

22、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们,回家后练习背诵课文。

篇2:咏华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 2.学会书写本课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诗的大意,并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点:

能诗文对照,体会诗的大意,学会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准备:

课件、华山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指名谈谈爬山的经历和感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爬一座中国的名山,它就是——(板书:华山)

2、瞧!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3、小朋友,我们的词语宝宝呀也组成了两个小分队,去爬华山了,不信你们瞧!(课件出示词语),想爬上去和他们打招呼吗?(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二、精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

(一)初读古诗

1、古时候,有个叫寇准的小孩和先生一起去爬华山,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华山,这首诗就叫——(板书:咏华山)(课件出示古诗)

2、想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就要和寇准一起登上华山。

(二)感受华山的高

1、他们沿着山路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他们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2、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华山高呢?(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3、交流,指名读

4、接下来,我们就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

(1)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齐读)(2)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有谁知道?

(3)谁来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读得高一些,教师抓住关键词评价读)(4)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生谈谈感受)(5)你能轻轻松松地爬上去吗?课文中就有一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你找到了吗?(艰难)

(6)课件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名读,读得艰难一些)(7)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登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

A、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老师先贴上华山图,请学生贴群山图)

a这些山,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b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了呢?

c除了蓝天,只有华山这一座山像一个巨人一样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生练读,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B、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能看到什么景色?

a课件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b指名读——“太阳显得那么近”,能读的再近一点吗?(学生贴太阳图)

c山腰间在哪儿?小朋友你们都有腰,摸给老师看看。那山腰的位置就在——(学生贴白云图)

d贴一朵白云行吗?体会“朵朵”,你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实在是——(高)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C、请小朋友们美美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三)借文悟诗

1、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寇准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古诗)

2、相机理解“情不自禁”“吟诵”(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

3、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课件出示诗句及课文)理解“举头”“回首”。

4、师范读,指名读,配乐加动作朗诵。

5、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怪不得先生会——(引读:连连点头称赞)请你来表演先生夸一夸寇准。

6、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诵古诗,老师表演先生。谁有这个本领?

7、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

三、总结全文

1、我们和寇准爬上了华山,再来欣赏一下华山吧!(课件出示华山图片)

2、站在华山顶上,你能赞美华山一下华山吗?(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情)

2、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板书“咏华山”)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和原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齐”“间”“与”

与:师范写,生书空。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 齐:上面要舒展一些,就像小鸟的翅膀 间:半包围结构,你还知道那些门字框的字

2、给它找朋友

3、生描红,师巡视。

五、板书

咏华山 高(太阳图)(华山图)

篇3:《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了解“咏”“山顶”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美观地书写“华、岁、代”。

3.通过观察、朗读, 感受华山的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进一步学习感叹句。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发言、认真书写等习惯。

其中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 习惯培养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那么,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呢?

一、揭题谈话, 感受华山

1. 课题教学。

一般来说, 教材虽然对一年级没有提出预习的要求, 但事实上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课文都已知道, 有的甚至已经熟读。因此, 教学本课时, 可以直接入题, 引导学生响亮地说出课题。然后老师边板书边指导:

———“咏”是个生字, 要求小朋友会读, 一起读———“咏”。

———“华”也是个生字, 要求会写。“华”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我们在“花”字里见过, 下半部分是个“十”, 一横要写得长长的, 好托住上半部分。

———“山”, 我们早就认识, 第一竖要写得长长的, 就像高高的山峰。

在此, 通过说写同步指导学生, 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教学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瞄准目标, 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识字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随机拓展。

“华”是个多音字, 教材中虽然第一次出现, 但学生并不陌生, 可能听过, 如影视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见过, 如商店名、同学名等等。因此, 可以“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为话题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 在交流分享中丰富教学内容, 区分“华山”的“华”与其他语境中的“华”的读音, 并渗透“留心生活就能识字”的学习理念。

3. 经验迁移。

学生也许并不知道华山, 但对于山总会有一些印象, 如图片中见过, 跟随父母爬过, 迁移这一经验对于感受华山的“高”极有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教学活动进行———

(1) 小朋友知道什么山, 登过吗?高不高呀?

(2) 课文里说到的华山可高了, 近2000米呢。 (可以和学生提到的山或学生生活地的山进行高度比较, 凸显华山之“高”)

4. 学习感叹句。

“啊!华山真高哇!”是文中的句子, 顺势先学, 能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首先, 引导观察。师: (出示图) 看, 这就是华山!小朋友, 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华山的脚下, 抬头看它, 你会怎么说?然后, 综合学生的回答, 概括成一句话 (即文中的语句) 。最后, 指导朗读。可以想象学生会通过提高音量表示惊奇、赞叹, 但事实上也可以通过收紧声音, 压低音量来表达。因此, 教师有必要通过示范进行引导, 为以后的多元朗读打下基础。

二、认识寇准, 朗读古诗

1. 认识寇准。

“寇准”是一个生词, 与之相关的还有“宋代”和“七岁”两个词语, 顺着上述思路, 可以这样教学:

首先, 出示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图, 在教师创造的语境中依次学习词语。

华山很高很高,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和先生一起登上了华山, 他是谁呢? (读准词语:寇准) 多大了? (读准词语:七岁) 然后, 通过对话“你们几岁呀?”拉近寇准与学生的距离, 再自然引出词语“宋代”:看来, 寇准和我们差不多大, 不过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 他生活的时代叫——— (读准词语) 宋代。

其次, 通过口头运用及时巩固:哦, 现在我们知道了, 原来这个小孩儿名叫 (寇准) , 那年才 (七岁) , 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 。

上述三个词语当然可以一起学习, 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 笔者还是认为按照顺序、先分后合进行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2. 朗读诗歌。

整首诗需要指导的主要在于读流利, 即读出诗歌的节奏。因此, 可以通过录音 (最好是同龄人的录音) 示范, 加上多种形式的练习就能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 还要随机教学“咏”字的意思, 可采用讲解、反问、体会的方式进行。如:像寇准那样用诗来赞美华山, 就叫“咏”。讲清楚后, 随即反问:“咏”就是——— (启发学生回答) 。然后顺势引导齐读:让我们像寇准那样一起“咏华山”。

三、朗读课文, 学习新词

1. 指导读正确

(1)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当然有多种方法,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示范。在组织听读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轻轻地打开课文, 拿好书, 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那怎么培养呢?笔者认定六个字:反复抓, 抓反复。

(2) 组织练读。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 指导他们用横线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多加练习, 直至读准为止。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环节要留足时间, 因为朗读能力只有在自我的朗读实践中才能形成。

(3) 检查反馈。重点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与理解。教学怎么展开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生字词进行加工, 分散处理, 不能一股脑儿呈现, 其次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如下:

(1) 学习三个与“山”有关的词语———山顶、山腰间、山路

首先, 利用汉语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纠正方言语调。

然后,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一座山, 指名把词卡贴到相应的位置, 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最后, 适度拓展。如:山最高的地方叫“山顶”, 那么房子最高的地方叫——— (“房顶”) , 树木最高的地方叫——— (“树顶”) , 人最高的地方叫——— (“头顶”)

(2) 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下列词语———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爬上山顶、情不自禁、吟诵、称赞。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词语的顺序与课文叙述的顺序一致, 顺势朗读, 在指导读正确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此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即指名领读词语, 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领读正确, 其他学生跟读;读错了, 给予纠正。

2. 指导读流利

(1) 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至少读两遍, 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反馈检查。在这一环节中除了“称赞” (这是文中的生词, 教师在语言中反复运用, 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以外, 要侧重于长句朗读的指导。

如“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一句, 可以采用先理解句意, 再标注分隔号的方式进行———

(1) 指名读, 与学生对话:听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 (或老师) 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是谁“跟先生去登华山”呢? (有个小孩儿) “有个小孩儿”干什么去呢? (跟先生去登华山) 是一个人去的吗? (跟先生去的)

(2) 给句子标注分隔号: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3) 读法小结:如果, 在这些地方能注意适当停顿的话, 别人就能听得懂你读的意思了。

事实证明, 采用上述方式指导朗读, 能将语义理解和技巧传授融为一体,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感受句子成分, 建立句子概念, 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四、引导探究, 指导写字

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 鼓励学生通过书写, 观察、探究字形特点和书写关键, 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识字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写字能力只有在写字实践中才能形成, 教师的讲解必须精当, 应极力避免写字指导对话多、学生动笔书写的机会少的不良现象。本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大致如下:

1. 用词卡出示生字———华、岁、代, 引导学生认读1遍。

2. 要求学生看书, 观察字形, 自学笔顺, 在书上描红。

3. 以“谁来教老师写字”为话题组织学生逐字交流。在交流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随机范写, 并择要讲述。如写“岁”, 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岁”, 上下结构, 先写山字头, 起笔在竖中线上, 山字头要写得扁扁的, 因为它很谦让, 为下面的半个“多”留出地方。

4. 在《习字册》上练写。同时出示从教材的“习惯篇”中截取的学生认真书写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对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播放古曲, 营造静心书写的情境。

综上所述, 本设计意在突出两个关键词———务本、求实。所谓“务本”, 是指以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第一课时的任务为本, 不超越、不降低, 定准目标, 简化头绪, 教学过程一以贯之,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当然, 这样说, 并不是要走回封闭课堂、以本为本的老路, 而是强调要凸显核心目标, 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

篇4:《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生齐读课题)“咏华山”。

2. 我们一起带着这些词语宝宝爬华山吧。复习生字新词:寇准、沿着、艰难、山顶、吟诵、称赞。(出示课件:华山简笔画及词语)

3. 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课始,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配上寥寥数笔勾勒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简洁、高效。

二、 诗文结合,精读感悟

1. 紧扣中心句,感知山高。

(1) 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座怎样的华山呢?

(2) 交流,板贴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寇准当时的惊奇、赞叹之情,了解感叹号的作用,初步感知华山的高。

2. 抓住关键句,品悟山高。

出示句一:“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教师板画华山与“远远近近的山”,适时补充介绍:华山海拔大约有2000米,相当于600多层楼房那么高呢!

(2) 指导学生边想画面,边读句子。

(3) 引读中心句:“华山真高哇!”

出示句二:“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让学生在寇准与先生的板贴旁贴“太阳”,理解“那么近”。通过躯体动作了解“腰”的位置,顺势理解“山腰间”,再请学生上台贴一贴“山腰间的朵朵白云”。

(2) 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3) 引读中心句:“华山真高哇!”

出示句三:“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 这么高的华山,寇准和先生是怎样爬到山顶的呢?第2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爬山的经验感受,结合“华山山路”的形象画面,理解爬山的“艰难”,指导朗读。

(3) 追问:“这句话明明是说寇准和先生爬山很不容易,这跟华山的高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从登山的艰难中体悟山高。

(4) 引读中心句:“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课文第2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段,通过中心句突破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文本的结构一脉相承,并在重点句的品读过程中,三次回到中心句的朗读,反复涵泳体悟华山之高。

3. 由文及诗巧联接。

(1)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好像真的来到了华山的山顶上,此时此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想放声歌唱。如果你爬到山顶,会忍不住做什么?

(2) 怎么也忍不住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这就叫——(出示词卡,引读)“情不自禁”。

(3) 小寇准也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了一首诗——《咏华山》。(出示古诗,齐读)

4. 诗文对应悟学法。

(1) 模拟读。理解课题中“咏”是赞美的意思,让学生模仿寇准吟诵古诗。

(2) 会意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男女生合作读,并引导质疑,理解重点词“齐、举、回首”的意思。

5. 总结本课,揭示文体。像这样一个故事包含着一首诗的课文,我们叫它——(出示词卡)文包诗。课文中的古诗学起来很有意思,诗句对应的意思就藏在课文里,以后我们还会学到这样的课文。

【设计意图】由诗及文,再诗文结合,充分感悟诗境,也领悟学法。然后顺势揭示文体“文包诗”,为学生以后学习此类课文进行学法迁移作了铺垫。

三、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 接下来,小寇准要来看看,我们班哪些小朋友也像他一样聪明好学呢!

2. 课件出示“与”字,齐读。

(1) “与”里有三个横画,三横的位置、长短各不一样。最后一笔横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朝外写一点。

(2) 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书写。

3. 课件出示“齐”字,齐读。

(1) “齐”字里的“文”跟单独一个“文”字又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发现“文”在“齐”中的变化。

(3) 师范写“齐”字,边讲解书写要点:撇和捺要扁一点,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来。第五笔的撇要写得直一些,但不能写成竖。

(4) 请学生描红、仿写。

【设计意图】在教学生字时,应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在“读生字,记字形,明笔顺,看范写,动笔练,相互评”这一个过程中来学习生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5:《咏华山》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咏华山)

2、玩游戏,认读生字词

小朋友们,想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1)第一座山【出示词语:沿着、艰难、山顶】你来读,“顶”是后鼻音,读准了,一起读(2)第二座山【出示词语:吟诵、称赞、七岁】你来读,“称赞”这个词你读得很准,做一下小老师带大家读

(3)第三座山【出示词语:宋代、寇准、山腰间】你来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挑战这座大山【出示:沿着、艰难、山顶、吟诵、称赞、七岁、宋代、寇准、山腰间】小朋友们读得真准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叫做——(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二、精讲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句话吗?请你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找对了没有。(生读)你真会读书

2、沿着山路(教师做动作)就是顺着山路,对了,你看,多读读,就懂了。

你明白“艰难”的意思吗?【课件强调“艰难”】你说。你们看,(指图)山是那么高,那么险,山路是那样窄,那样陡,要登上去可真不容易啊!能读好“艰难”这个词吗?(学生个别读,点评:感受到不容易了吗? 学生体会,再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让大家能感受到登华山是那么的艰难。感受到了吗,我们一起读。

3、当他们好容易登上山顶一看【出示山顶观景图像及句子:啊!华山真高哇!】他们是多么惊讶呀!读读句子,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们的惊讶?(啊,哇,两个表示惊叹的词。两个感叹号。)找得好。他们惊讶的是什么?【点击强调:真高】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抬头看看我们的教室只有一层楼高吗?十层楼呢?一百层呢?而华山有六百层楼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谁再来读一读?请第一小组的小朋友读好这句话。你们站得那么高,真神气啊!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请小朋友们大声朗读下面的话体会体会。指名学生回答。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话。【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5、小朋友们看(指图)这些山,有的远,有的更远一点,有的在近处,有的更近一点,这么多位置不同、距离不同的山,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远远近近)怎么读好这个词?这么多的山一下子是看不过来的,读好它。这些山都在小孩的脚下,难怪他这么惊奇,怎么读好这个句子呢?(指名读)

6、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地面看,太阳离我们是那么远,白云在很高的蓝天上飘,到了华山顶上感觉有什么不同了?(指名读)【课件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你来读。小朋友们,白云在哪?(山腰)孩子在哪?(山顶)他要怎么才能看见白云呢?说得真好,因为孩子在高处,白云在低处。好,谁能读好这句话?我们一起读。太阳真近,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太阳了

7、朗读2—4句话。小朋友们,你能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吗?【课件出示2-4句话】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好,你评价得更好。

8、正是他到了华山顶上,有了这样的感受,所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来赞美华山。【出示词语: 情不自禁】 读准这个词(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就叫情不自禁)【课件强调“吟诵”】这个词你会读吗?(指名读)很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就叫——

9、请你们也来吟诵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想要读好这首诗,先要读好这两个生字【强调与、齐】与是和的意思,齐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这里还有个首,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头)

10、现在,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第一句,谁来说?(指名说)说得真好。第二句呢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吗?小朋友前边的课文读懂了,理解这首诗就很容易了。谁愿意读这首诗?(指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加上动作,再读。一起读。

11、尝试背诵诗句。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着眼前的情景,一起吟诵这首诗,好吗?起立,读。

(二)三四自然段

1、寇准仅仅用了20个字就把华山的高、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夸夸他?(指名读)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与美丽,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课题。

2、师:寇准写这首精妙的诗篇时才„„七岁,和我们小朋友们一般大,他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你真了不起!你真爱学习,我要„„)读好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我来看一看,谁最会学习,1、看这个岁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老师告诉你一个顺口溜,你一定能记得牢牢的。山字头,加个夕,过了一年长一岁。这个字中有个新偏旁,叫做山字头,写的时候要写得扁一点,看老师写一个。(教师范写)在书上描红

2、在这幅画里,藏着个字,你能看出是哪个字吗?(间)日字关在门里面,这个字儿就是间。这个字写得时候要注意把外面的门字框写得宽一点,日才能塞进去。(教师范写)在书上描红

2、请小朋友们在习字册上写一写

篇6:咏华山的教案设计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学生字。

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⑶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00

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

自我评点: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诗意更是难上加难,“文包诗”这种新的课型解决了这一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引领学生理解文包诗的特点,是本课设计的重点。

为突破这个重点,在设计中我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零距离的交流

营造师生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中,我利用语言、动作、神态,与学生尽情交流,有时甚至跟他们故意拉近乎。努力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

二、情境中的对话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与学生在情境中对话。首先利用图片把学生带入华山的美景中。接着让学生跟着寇准登上华山,感受华山的高与美。最后又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画、动听的乐曲声中朗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三、激情下的乐学

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欢乐的活动、精彩的表演,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激情下学习,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投入、专心。尤其是字词学习这个环节,让学生闯关、竞赛,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分组过关,由组长把关。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踏实,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学术论文下一篇:信阳毛尖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