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2024-05-14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共6篇)

篇1: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结核病是全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了明确结核病防治的任务,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在总结建国以来防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在各级党委领导下,认真挖掘潜力,组织力量,实行领导、专业人员、群众三结合,积

极开展综合防治,尽快把疫情降下来,以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第三条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机构,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加强农村和工矿、城市的防痨工作。积极发现和消灭传染源,切实抓好卡介苗接种工作。坚持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经常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加强和健全全国结核病防治科研技术系统,卫生部成立全国结核病咨询组,并在北京、上海分别设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分中心。

第五条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和产业系统设结核病防治机构:

甲结核病防治所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核病防治所;

地(省辖市、自治州、盟)结核病防治所;

县(旗、省辖市区、地辖市)结核病防治所,或在防疫(病)站内设结核病防治科;

铁路、交通、厂矿企业结核病防治所(科)。

乙结核病医院的设置:

省地两级在已建立结核病防治所的地区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设结核病医院,或在省地两级结核病防治所内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县级根据需要设观察床,或在县医院内设结核病床。

丙县以下不设结核病防治机构,可与整个医疗卫生网并用。

第六条结核病防治网的组成:

各级结核病防治所(科)、结核病医院和其它结核病专业机构;

公社卫生院、地段医院的防痨医生或防痨组织;

大队、工厂、街道等基层卫生人员;

综合性医院结核科或有关科室(肺科、传染科);

铁路、交通、工矿企业结核病防治所(科);

各类学校保健科、卫生室或保健老师。

第七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在业务上受上一级结核病防治所指导。

铁路、交通、工矿企业结核病防治所(科)、综合性医院结核科或有关科室,在防治业务上受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所指导。

第三章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第八条卫生部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咨询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措施以及技术规范、科学研究、国内协作、干部培训、国际学术交流等提出建议,并承担卫生部交办的其他咨询任务。

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分中心负责指导全国特别是分工联系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收集整理结核病有关资料,制订统一的防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治技术规范;协助政府制订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科研计划,进行防治效果考核评价的研究;承担全国结核病防治、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组织联系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第九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是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专科性防治事业单位,是国家卫生组织的组成部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

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包括县防疫(病)站结核病防治科)是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者和业务指导者,应努力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减少发病,降低死亡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其主要任务是:

一、制订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计划或专题工作计划,报请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实施。

二、执行全国结核病登记报告制度,对本地区有计划地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疫情动态,考核防治效果。

三、做好病人发现,开展全程管理下的门诊治疗,坚持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治疗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是新发现的传染源病人;落实化学治疗,提高服药率、验痰率和治愈率。

四、组织安排好卡介苗接种和儿童防痨工作,以及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开展防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业务学习,培训结核病防治人员。

七、积极开展以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为主的科学研究;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技术改革,推广合理化建议,改进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以提高防治工作质量。

八、做好国内外有关科技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总结防治经验,进行学术交流。

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在执行上述任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省、地结核病防治所着重制订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评价防治效果,培训防痨人员;县级结核病防治所(科)着重组织指导基层,共同做好病人发现、登记报告、治疗管理和卡介苗接种工作;铁路、交通、厂矿企业结核病防治所(科)负责本单位防治计划和具体防治措施的贯彻落实。

第十条结核病医院是专科性

篇2: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3月24日是第1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防治结核 早诊早治 强化基层”,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对基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视,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并使发现的结核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管理,保证到今年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达到70%,发现的病人治愈率达到85%”三大目标。为到2015年实现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一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为保证2005年结核病控制阶段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国将2004年确定为结核病控制的加速行动年。去年年内,各级政府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2004年的主要行动

(一)国务院专门部署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经费投入。

2004年9月3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多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下,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落实政府承诺,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有效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结核病控制进程以及不断完善总结,建立持续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机制。

为落实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结核病控制经费的投入。自2001年以来,中央政府每年投入40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免费治疗的抗结核药品。2004年中央政府在此基础上,增加2.65亿元结核病 防治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省级以下地区涂阴肺结核免费治疗的药品,提高病人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诊断条件的改善等。

(二)针对不同地区分类指导。

由于我国各地结核病控制工作发展不平衡,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对各个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山西、内蒙、江苏、安徽、新疆、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列为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控制重点省份,采取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卫生部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和国内专家对重点省份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了解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展情况,并总结各地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重点省的工作,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2月在西安联合召开了中国结核病防治高层研讨会。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以及其他结核病控制方面的国际伙伴的专家,12个重点省(自治区)政府、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与会,客观地分析了12个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各地政府在会议发言中均明确承诺,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确保2005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为保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卫生部在2004年出台了一系列结核病控制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加强结核的疫情报告、转诊和病人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疫情报告和病人管理的通知》,并制定了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肺结核病人报病奖和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费的发放办法;建立了包括结核病在内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追踪病人;在原来只对传染性病人进行免费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为方便群众就医,以解决农村地区不能及时就诊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开展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 查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1/3的乡镇卫生院设立痰检点,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和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设置及实验室操作规程,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该项工作的培训和试点工作。

同时,卫生部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相关措施,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国家农村巡回医疗车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提出要利用巡回医疗车对登记的肺结核病人进行随诊,对未登记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进行检查;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司法部与卫生部共同制订方案,在全国劳教场所建立发现与治疗管理结核病人机制,对重点人群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方案。

为保证全国目标的实现,卫生部将全国病人发现目标分解到各省,要求各省根据“2004年底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中部地区达到6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50%以上;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70%以上”的指标,制定本省2004年和2005年各地、县拟达到的病人发现目标。并自9月份起实行月报制度,以及时了解各地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的进展。

(四)加大了结核病控制健康促进工作的力度,首创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

为向各级领导宣传结核病控制的政策和基本知识,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为每位代表发放了中国新闻两会特刊——《关注结核病》和包含结核病宣传内容的《关注重大疾病保护群众健康》科普书刊及光盘;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卫生部领导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官员等参加了现场结核病控制宣传活动,并深入病人家中看望正在治疗的结核病人。

为使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新的结核病控制政策和进展,基层医务人员明确自己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卫生部分别在《健康报》开辟的两个结核病控制专版,并开展结核病控制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印制了231万册《乡村医 生结核病控制工作日志》,发放到每位村医和社区医生的手中,印发了170万张结核病控制宣传画到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求在乡村和主要场所进行张贴。

为使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国外贷款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利用英国政府赠款开发出一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它是一个供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媒体材料、培训材料和工作材料的 “工具箱”。它包括一张引导光盘和7张材料储存盘。这个“资源库”是为结核病防治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人员设计的,同时也是为媒体人员设计的。“资源库”为这些领域的工作人员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资源。各级人员可以利用“资源库”里的各种材料开展防治结核病方面的传播及培训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库”中的各种媒体材料来达到向广大群众传播防治结核病的基本信息,使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人能够主动地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去检查,提高病人发现率。

“资源库”里的材料具有突出的特点:平面媒体材料的画面简洁、主题突出、尽量减少了影响信息传播的无关内容;为了使不识字的群众也能够获得一定的重要信息,还专门设计了针对文盲群众的招贴画和折页;音像作品采用的广播剧、电视剧、相声、快板等艺术形式生动活泼,是我国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目前5000套“资料库”已经下发到省、地市、县级结核病控制机构。

(五)国际合作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顺利实施。

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全球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等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实施比较顺利,活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项目目标,尤其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病人发现以及病人治愈率,均得到了提高。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的DOTS覆盖率、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新的一轮 项目又获批准,新的项目活动包括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和村医的培训以推动当地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以及加强中央和省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项目活动是对已有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补充,项目将在 今年下半年启动。

从2002年3月启动的“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16个省实施顺利,在项目实施期间,将利用世行贷款和英国赠款1.04亿美元。通过项目的实施,该项目被认为是“以创新的融资方式实施的出色项目”,2004年荣获世界银行的最高奖项:“世界银行行长奖”。

日本无偿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继续在12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支持的项目在山东、江苏和浙江实施顺利,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继续对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给予支持与援助。

总之,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截止2004年底,全国DOTS覆盖率达到了95%,超出原计划90%的目标;2004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平均发现率为64.1%,超过了60%的目标;2003年登记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全国平均治愈率为91.6%,治疗成功率为94.3%,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5%治愈率的目标。

二、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目前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要顺利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5年阶段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地区政府的承诺落实不够,防治经费不到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而防治经费的落实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保障,是政府承诺的具体体现。目前,一些省、市(地)和县级政府部门领导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估计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争取项目时,积极 承诺并保证配套经费及人员的落实,但在项目实施时,结核病防治经费却不能足额到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核病控制经费不能及时有效地使用,严重影响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全国各级开展结核病防治基本活动的经费仍存在缺口。

(二)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实际工作需求。由于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基层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和有经验人员的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从国家到县级,各级专业人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不能满足快速DOTS扩展、增加病人发现和提高DOTS质量的需要;缺乏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而且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三)扩展DOTS策略的同时,关注DOTS执行质量的提高。目前由于DOTS扩展的速度较快,加之经费到位不足、人力资源能力薄弱等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执行质量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培训、督导、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合作、监测统计、实验室、健康促进等领域。因此,在如期实现2005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同时,保证执行高质量的结核病防治规划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四)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急需加强。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国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往往注重的是一年一度的防治结核病日活动,而忽视了经常性宣传教育。目前仍存在公众缺乏对结核的知晓和不了解国家相关免费政策的问题,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仍不能满足结核病控制的需求。

(五)需要关注结核菌耐药性和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问题。2000年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菌耐药率为27.8%,耐多药率为10.7%;而且,可能出现的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流行,将加重我国结核病疫情,增加结核病工作的难度。

三、2005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实现结核病控制目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全球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正视现实和挑战,必须尽快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增加政府投入,扩大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减少耐药病例,动员社会力量,普及预防知识,积极开展密集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治疗工作,2005年年底之前,全国以省为单位评价:DOTS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0%,治愈率在85%以上。

(一)加强领导,全方位地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各部门的职责。以《规划》为指导,落实政府承诺,提供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全方位地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逐步建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将组织高层的结核病规划的督察工作;2005年将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中期评估;并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2006-2010年结核病防治实施计划。各省要将2005年带有预算的工作计划下发到各规划执行单位,省、地、县级要详细了解做哪些工作,目标是多少,每项工作的经费来源额度,还有多少缺口,如何解决。

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能力建设,通过加大中央级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力度,特别要对工作滞后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稳定队伍,进一步强化分级培训,尤其是对城市社区的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各级人员控制结核病的工作能力;加强结防机构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的要求配齐人员。中央将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支持和指导工作。将重点地区分为两类,一是疾病负担较重的地区,二是实施规划质量较差的地区。对疾病负担较重的省份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和技术支持的力度,对实施规划质量较差的地区要加强技术的支持。中央将组织人力对重点地区进行较长期的现场指导,协助当地开展工作。

(二)切实落实发现病人、治疗病人、管理病人的各项措施。1.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好结核病人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对不需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统一进行登记和治疗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工作的领导。

2.要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疫情报告中发现的病人进行随访,并为社区和乡村的基层医务人员设立结核病报病奖,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结核病病人。

3.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要向乡级卫生院提供痰检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对各查痰点工作要提供一定的补助,对查出阳性病人的痰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4.国家目前正在陆续为基层提供医疗巡回车,用于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要求各地要利用医疗巡回车,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结核病人进行随访和归口登记管理,并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线索调查,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管理办法。

5.逐步开展对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工作。加强对免费药品的管理,提高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工作中诊断和治疗管理质量,提高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的成功率。

6、全国正式启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指南》,以指导结核病的信息报告工作;逐级培训各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人员,使业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地使用该系统;根据各级用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各省监测信息的报告情况,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监测工作,提高结核病的信息报告的实效和质量。

(三)加强督导工作的力度,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中央级继续与国际伙伴合作,实行联合督导工作。每季度要进行一次的督导工作,在内对每个省要进行一次督导,对重点省份要加大督导频度。

省、地、县要按照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的要求频度开展督导工作,省级每年至少对地市进行2次督导,每次每个地市要督导2-3个县,全年至少要督导一半以上的县。地市级每季度要对所辖县督导一次。县级每个月对所辖的乡镇进行一次督导。国家要在督导员手册的基础上,发展较详细的督导方法和现场记录的系列表格,制定统一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四)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要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集中宣传与结核病防治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将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纳入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各地要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及《中国结核病控制健康促进策略》,明确当地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措施,把结核病防治政策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确定《预防控制结核病核心信息》,积极给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防治结核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信息。

要求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对从事结核病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交流与督导检查。做好结核病控制社会学评价、结核病防治知晓率调查等工作,努力提高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

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免费治疗结核病的政策,使符合免费抗结核治疗的病人都能及时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要积极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坚持全民宣传教育与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 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五)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结核病防治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帮助。要继续做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全球基金、日本政府援助、加拿大国际发展部/WHO、达米恩基金会等项目工作。同时,我国还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各项行动,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并将国际援助项目与规划目标有机的结合,以促进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在继续做好原有实施性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援助与合作,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开展更多的研究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特点的结核病防治方法和策略,提高我国结核病防治水平。

篇3: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溪市2001—2010年结核病人初诊登记本、病人登记本及结核病网络专报和年报表。指标定义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1]执行。人口资料来源于本溪市统计局。

1.2 评估方法

按照辽宁省下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终期评估方案》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终期评价实施细则》收集分析评价资料, 撰写评估报告。评估调查表应用Epidata软件录入, 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结核病就诊情况

本溪市2001—2010年共接诊初诊疑似肺结核病人50 333人, 其中主动就诊39 159人, 占77.80%, 转诊8 980人, 占17.84%, 集中推荐498人, 占0.99%, 其他1 696人, 占3.37%。主动就诊和综合医院转诊成为我市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主要方式。

2.2 结核病报告转诊和追踪情况

2005年卫生部下发了《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的通知后, 在我市综合医疗机构实施了肺结核病人网络报告办法, 2005—2010年共报告肺结核及疑似病人9 035例, 经转诊后主动到位4 960例, 主动到位率为54.90%;对未主动到位的4 075例进行了追踪, 追踪到位2 784例, 追踪到位率为68.32%, 总体到位率为85.71%。在追踪的病人中排除结核病的占52.10%, 与张为胜[2]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2.3 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

本溪市2001—2010年可疑症状者就诊50 333人, 平均就诊率为322.00/10万;初诊者查痰21 150人, 查痰率为42.02%;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 344例, 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4 451例, 登记率为28.51/10万;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3 451例, 登记率为22.11/10万。10年来结核病人发现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特别是新涂阳病人按照国家70.00%发现指标规定, 均完成了新涂阳病人发现指标任务, 且2004年位于全省第一, 见表1。

2.4 病人治疗转归情况

(1) 初治涂阳病人治疗情况:2001—2010年初治涂阳病人治疗3 451例, 治愈3 165例, 平均治愈率为91.71%, 见表2。 (2) 复治涂阳病人治疗情况:复治涂阳病人治疗1 010例, 治愈833例, 治愈率为82.48%, 见表3。 (3) 涂阴肺结核病人治疗情况:涂阴肺结核病人治疗6 893例, 完成治疗5 821例, 平均治疗完成率为84.45%。2005年以后, 加大了对涂阴病人的管理, 对涂阴病人实行了免费抗结核药品的提供, 实施强化期督导管理, 从而提高了病人完成治疗水平, 见表4。 (4) 痰菌阴转情况:初治涂阳病人的第2个月痰菌阴转率平均为86.00%, 复治涂阳病人的第2个月痰菌阴转率平均为79.00%。

3 讨论

3.1《规划》取得的主要成绩

本溪市2001—2010年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 全面落实了《规划》, 并利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开展了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第一, 病人发现水平明显提高。10年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 344例, 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4 451例, 实现了我市提出的10年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4 000例的指标。第二, 加强了肺结核病人的规范治疗和管理, 提高了治愈率。2001—2010年新涂阳病人的治愈率平均在91.71%, 复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平均在82.48%。第三, 群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国家有关结核病防治政策比较清楚, 有病后主动就诊成为我市肺结核病发现的主要方式。第四,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免费治愈了大量的结核病人,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

注:“-”表示未统计。

3.2 经验

3.2.1 政府重视:

《规划》的实施加强了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市、县 (区) 二级政府均成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将卫生、财政、发改委、教育和民政等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本溪市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2—2010年) 》, 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 与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卫生局制定了《本溪市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意见》, 并每年对全市《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确保了《规划》执行的质量和效果。

3.2.2 经费投入:

《规划》的实施形成了政府领导, 多部门协作的防治机制, 落实了防治经费, 10年间共投入经费197.6万元, 为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2.3 机构建设:

《规划》的实施,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结核病防控体系, 结核病防治队伍稳定, 通过不断的培训, 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2.4 健康促进: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宣传板、宣传单、宣传画和结核病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及结核病患者进行宣传, 提高了肺结核病疑似病人的就诊率和结核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3.2.5 医防合作:

自2005年我市启用网络直报系统以来, 综合医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肺结核病患者逐年提高, 由2005年报告转诊1 268例上升到2010年1 807例。转诊后主动到结防机构就诊率平均达54.90%, 经追踪后总体到位率平均达85.71%, 高于国家统计的平均水平[4], 主要与辽宁省1998年开始实施综合医院结核病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基础有关。医防合作大大促进了综合医院对肺结核病的转诊报告和结防机构对结核病人的追踪工作, 从而提高了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水平。

3.2.6 项目的作用:

项目工作的开展, 促进了我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促进了结防机构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发展;项目提供的贷款和配套资金, 使结核病防治工作有了经费上的保证, 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使《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落实。通过全面贯彻DOTS策略, 进一步加强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提高了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质量[4]。

3.3 问题与建议

目前, 绝大多数结核病人的治疗已经由结防机构交给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由于医疗机构以经济收入为生存目的, 对结核病人采取过度医疗的行为, 使结核病项目免费政策在实施中出现偏离, 对结核病免费治疗的费用仅占病人总体费用的极少部分 (2009年对81例肺结核治疗病人调查统计平均为9.20%) , 造成病人对医生的DOTS管理依从性大大降低, 削弱了《规划》倡导的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执行效果;执行结核病治疗免费政策的结防机构及结核病专科医院, 应改变以最大程度收取病人治疗费用为目的的思路, 研究建立国家对结核病免费治疗更为有效及切实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为胜, 李月华.乌鲁木齐市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到位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10, 32 (12) :795-797.

[3]龚幼龙, 万利亚, 武桂英.结核病控制经济学与评价[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48-51.

篇4:护理工作与结核病防治

作者简介:张爱远(1962.4-),女,大专学历,主管护士。

【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工作在结核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就是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109例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对他们进行结核病认识和传染性、不良心理、治愈关键措施、病程等健康教育。结果:106例患者完成了化疗,有94位患者已治愈,总治愈率为88.68%。结论:结核病防治门诊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医生重视结核病患者特别是涂阳病人的健康教育,并注意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达到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护理

结核病是一种在世界各国居民中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我县是结核病疫情的高发县,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之前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居全县35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农村高于城市,有的是结核病家庭。2003年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后,各级医疗机构介绍来我疾控结核病防治门诊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患者只知道免费治疗结核病,对结核病的认识和传染性,治疗的关键措施,病程基本上不知道。针对这些情况,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对109例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登记在册,进行督导化疗管理在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涂阳结核病患者。109例涂阳结核病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1岁;女性56例,男性53例;城镇人口29例,农村人口80例;初中以上文化32例,小学以下77例。

1.2 方法

1.2.1 提高对结核病和传染性的认识:结核病是贫困病,人们对经济贫困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的认知已取得共识,但是对知识的贫乏在结核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还不够重视。经济的贫困和知识的贫乏是滋长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因素。[1,2]让患者知道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给他人,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最大,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结核病,涂阳患者在治疗开始的两个月一定要注意对周围人群的空气传播,也不要去公共场所,通过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结核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行为,避免疫情在社会上扩散,在遏制结核病流行中十分重要,自觉进行防护,对周围人群的危害会随之大大减小。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大场说话,必要时用手捂住口鼻,外出时最好带上口罩,口痰吐在纸上或瓶子里进行消毒处理,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有条件的人单独居住,生活上要有规律,适当增加营养和休息也很重要。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结核病,做好结核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

1.2.2 不良心理的健康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得了肺结核难治愈,结核病患者由于怕别人嫌弃、岐视,大多数肺结核病患者一般不与别人交往,这是结核病患者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岐视。患者由此产生悲观、恐惧、忧虑甚至绝望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不利于疾病恢复的情绪,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结核病是常见病,人人都有感染和发病的可能,确诊后就应该正确面对和积极治疗,过去,由于结核病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复发患者多,给结核病患者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方法的改进,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和国家对遏制结核病流行措施的加强,结核病治愈率逐年提高,因结核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各地认真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对结核病患者实行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治愈率。涂阳肺结核患者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2~3周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肺结核患者需要社会和亲人的支持和关怀,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考虑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患者病程不同阶段性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性心理治疗,促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降低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这样可以明显地提高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树立能治愈结核病的信心。

1.2.3 对治愈结核病关键措施的认识:结核病化疗是控制结核病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对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8个月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并使用组合包装板式药,经世行贷款项目广泛应用,已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方案,在我国广泛使用。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服药种类多,剂量大,且有胃肠道,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往往很差,要完成整个疗程,只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先让患者克服治疗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临床用药中经常发现一些患者不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服药,有的是想服就服,不想服就不服,断断续续;有的在服药过程中觉得“病好了”无自觉症状了而停药;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这也是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这种在治疗过程中的随意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还有可能使一些对结核菌敏感的药物成为耐药药物,使一些可以在规定疗程内治愈的初治患者成为复治患者或难治患者。因此,要向患者讲明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规范服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18.6%,继发耐药率为46.5%。[4]大部分耐药者是因不规范服药造成的,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既使短程化疗,也需6个月,正确认识治疗所需时间,完成全程治疗很重要,没有自觉症状不等于体内已没有结核菌活动,提前中断疗程是很危险的。而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患者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大部分可以调整用药剂量,改进服药方法,加服缓解症状的药物即可解决,不少患者往往缺乏足够了解,有不适就停药,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向患者讲明,有不良反应要与医生联系处理,不能随意停药,让他们知道,规定的疗程是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疗程不到,结核菌就不可能全部杀灭。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是消灭传染源,要想消灭传染源,不但要有高效的化疗方案,还要保证病人全疗程规律服药,在病人的治疗及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管理中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治疗管理的依从性是一个关键环节。[5]积极治疗疾检阳性患者,就能从根本上消除结核杆菌的传播。

2 结果

2.1 对结核病知晓情况:再次或多次接触这些患者时了解到他们能基本认识结核病,包括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特别是患者能正确面对所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了不良心理,配合治疗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克服治疗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坚定治疗的决心和信心。

2.2 患者治疗情况: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改变,中断治疗者逐年减少,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2008年12月累计初治涂阳93例,完成化疗91例,有82例已治愈,治愈率90.11%;复治患者16例,15例完成化疗,12人已治愈,治愈率80%;总治愈率为88.68%。没完成化疗的3例患者 是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但在医护人员耐心说服和帮助下包括没治愈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与开展项目工作以前相比,治愈率提高了,复发率下降下。

3 结论

篇5: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分类号】 4071068001

【标题】 全国职业病防治院(所)工作试行条例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800828

【实施日期】 800828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卫生监督、检疫

【文号】

【名称】 全国职业病防治院(所)工作试行条例

【题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和研究工作,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为生产服务的观点,积极完成职业病防治和科研工作任务。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工业交通部门的职业病防治院(所),也适用于劳动卫生研究所、卫生防疫站的劳动卫生科和工业卫生研究所。

第二章 性质和任务

第四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进行职业病防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卫生事业单位,是职业病防治与研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

第五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的基本任务是负责本地区、本系统工业生产各种职业性危害的防治与研究工作,并指导地、市开展业务技术工作。

第六条 各级职业病防治和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

1.省、市、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所)

(一)负责组织本地区厂矿企业劳动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和职业病普查工作;

(二)组织开展职业病诊断及治疗工作;

(三)开展劳动卫生、职业病、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科学研究工作;

(四)做好卫生监督的业务技术工作;

(五)参加和指导地、市职防所开展防治工作;

(六)负责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

(七)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报告;

(八)指导“五小工业”的卫生工作;

(九)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职业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2.各工业交通部门职业病防治所是本系统职业病防治与研究的业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本系统工业生产中的职业病防治课题,协助和指导厂矿职防所(或职工医院的职业病科)开展职业病防治与研究工作,并负责本系统业务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3.地、市(区)职业病防治所,主要负责本地区厂矿企业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劳动条件的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监督的技术工作;开展职业病普查、诊断、治疗和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指导厂矿卫生医疗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城市综合医院和厂矿职工医院职业病科,负责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职业病

1诊断治疗、职业病的调查统计报告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

第三章 机构与编制

第七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要配备坚强的政治、业务、后勤领导干部。

第八条 各级职业病防治院(所)的科室设置要因地制宜,但一般应包括劳动卫生、职业病临床、化学检验、情报资料等方面的防治和研究科室。

第九条 省、市、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所)要设一定数量的病床。人员编制和床位数应根据所辖地区的工业比重、产业工人数以及职业性危害情况来确定。

第十条 各工交部门职业病防治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病床,科研、管理人员的比例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安排。附属临床部,可按床位与人员一比一点二的比例另配人员。

第十一条 地、市(区)级职业病防治所的编制,可按每万名产业工人配备三人,每辖一个县(区)再增加三人,临床部分按一比一点二比例配备人员。

第十二条 职工人数在五千人以上的厂矿企业,其职业病防治人员编制按每一千名职工配备一人,职工人数在五千人以下一千人以上的厂矿企业,可按每八百名职工配备一人。职工人数在千人以下的,要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分管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厂矿企业可适当增加编制。

第十三条 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综合医院和厂矿职工医院职业病科要有一定比例的专业人员和床位数;工业发达地区的县医院,根据条件和工作需要也要设职业病科。第十四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的专业人员技术职称,根据其实际所从事的固定工作性质而定,研究人员按科研机构定职称;临床人员按综合医院定职称;从事卫生专业人员按卫生防疫人员定技术职称;其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其专业定相应的职称。第十五条 职防人员的考核、晋升按《卫生技术人员技术考核标准》和《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办理。对有所发明创造、工作成绩优异者要给予奖励。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职业病防治院(所)在工作中,应与劳动、环保部门和工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十七条 后勤工作要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事业经费、基建经费、科研经费,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事业计划,予以保证。

第十八条 对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要按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医疗卫生津贴试行办法》的规定给予保健待遇和工作服、工作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篇6: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1-12-7 8:29:00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 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办发 〔201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0年间,全国共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829万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450万例,避免了4000多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2010年全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至66/10万,比2000年下降了61%,如期实现了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结核病控制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

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约100万,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耐多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12万,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态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人数持续增加,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但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防治力量薄弱,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公众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不足,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指导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二)防治目标。进一步减少结核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管理人数达到400万;

——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

——全国以县(市)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

——80%以上的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100%的地市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药敏试验,100%的省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快速菌种鉴定;

——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

——以市(地)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的筛查率达到70%;

——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三、防治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早期发现患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制度。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肺结核可疑者免费提供痰涂片、胸部X线检查等诊断服务。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患者发现水平。各地卫生、教育、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羁押人群等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二)规范患者管理,提高治疗水平。落实对肺结核患者的免费诊疗与管理政策,定点医疗机构要对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和随访检查,规范开展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探索推广适宜的治疗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逐步推广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落实结核病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防护。

(三)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诊疗覆盖面,遏制耐药菌传播。各地要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开展痰培养工作或推荐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至地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地市级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可疑者进行耐药检测,以及对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住院治疗、出院后随访复查和登记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地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开展健康教育和评价。积极推广快速诊断方法,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时间。

(四)加强流动患者管理,完善防控机制。各地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转诊、接收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落实跨区域结核病患者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羁押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属地化管理,对转出的流动人口和出狱(所)后不在本区域的结核病患者实行跨区域管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为贫困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提供关怀和救助。积极探索针对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政策。

(五)加强双重感染防治,减少患者死亡。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诊断及对感染者治疗、管理和疫情监测工作。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在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筛查服务。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及时提供治疗与关怀,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强化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坚持结核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将结核病宣传教育纳入相关工作安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营造有利于结核病防治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重点开展结核病发病机理、流行危险因素、新诊断技术、新药品以及新型疫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建立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评估和验证工作机制,及时推广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八)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国际合作,共同实施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实施计划。要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防治合作。卫生部门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发展规划,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抗结核药品的生产供应能力。财政部门根据结核病防治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协调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对结核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支持。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留所等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及戒毒康复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结核病检查和治疗。民政部门负责加大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的救助力度,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结核病患者纳入低保,提供医疗救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负责按规定将结核病患者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支付相关的诊疗费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抗结核药品的审批和监管,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广电等部门负责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为贫困结核病患者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开展健康教育和人道关爱活动。

(三)明确机构职责,完善服务体系。各地要加强省、市、县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登记。原则上每个县(市)应确定至少1家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一般结核病患者;省级、地市级卫生部门根据本地区域卫生规划和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及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并应优先考虑当地具有临床诊疗资质的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院以及具备收治传染病患者能力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诊、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部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绩效评估等工作。

(四)保障经费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地方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继续保障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培训、督导、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的落实,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管理患者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对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的结核病防治任务进行合理补偿,保障其高质量完成结核病诊疗任务。建设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落实相关工作经费,逐步使省、市和县级实验室分别具备开展结核菌快速检测、药敏试验和痰培养的能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支持,统筹安排国际国内防治资源。加强资金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完善保障政策,减轻患者负担。各地在执行国家现行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扩大诊疗费用减免项目。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做好公共卫生专项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落实公共卫生结核病防治项目,对不属于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可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支付。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逐步增加二线抗结核药品的种类。民政、卫生部门和红十字会等要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医疗、生活救助,帮助减轻患者负担。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结核病防治队伍的建设,合理配置防治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要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将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纳入全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管理,不断提升实验室工作质量。加强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全面提高我国结核病防治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包括结核病专职防治人员在内的卫生防疫津贴制度,提高基层人员的补助标准,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防治队伍。

(七)保障生产供应,规范药品管理。扩大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生产供应,加快二线抗结核药品的国产化进程。强化抗结核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对进口抗结核药品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五、监督与评估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初中足球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