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管理制度

2024-05-04

外销管理制度(共8篇)

篇1:外销管理制度

外销团队管理,外销人员考评激励.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外销团队建设与管理暨外销人员的考评与激励

● 课程背景: 今天的出口市场,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临着内忧外困的恶劣而复杂的经营环境,而且面临着团队不稳,外销员出走的不利局面;如何处理外销人员与企业的关系,与团队管理人员的关系,成为外线团队高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外销员究竟是前线的“兵”,还是独立运作的“将”;究竟是出口业务的执行者,还是海外营销市场的策划者;作为外销业务的“帅”或“王”,您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作为“帅”,作为“王”,您是不是也经常碰到如下令人头痛的问题:

1、外销员为什么总是认为自己的贡献大,而应获得的回报少?

2、为什么已经获得了企业的激励,仍然很难保证外销团队对企业的忠诚?

3、究竟应如何评定外销团队的业务成本?

4、外销团队的业务底线到底是什么?

5、如何衡量外销团队的海外市场的拓展效率和水平?

6、应怎样处理有能力却没有进取心的外线人员?

7、外销员为什么总是抱怨企业的指令不符合实际?应如何处理外销员与企业高管指令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8、外销员为什么总是那客户的条件和企业谈判?

9、为什么企业留下的总是“散兵游勇”,而流失的总是“精兵强将”?

10、为什么我们的“无能之辈”,在其他企业总是“高手精英”?

11、外销员为什么总喜欢“单兵作战”,而不愿意“协同作战”?

12、高管和前沿外销员究竟应是什么关系?

13、“飞单”、“炒单”、“卖单”、“兼职”为什么在外线团队中如此流行?

14、外销员为什么宁愿开个自己的小公司,也不愿意成长为一个大公司的外销高管?

15、为什么外销员总是“闲得发慌”“忙得要死”?

16、究竟应怎样激励,才能激发外销员玩命?

17、外销高手是不是应该提拔为外销高管?为什么一个外销高手并不能带出一个高效的外销团队?

18、外销战略究竟是怎样的?

19、怎么没有一个我么可以仿效的外销团队评估体系呢? 20、外贸公司究竟应向何处去?

-------------------------参加费用:2800元/人(包括资料、午餐及上下午茶点等)

参加对象:公司老总、外贸人员、涉外财离岸贸易操作、国际避税与保税物流务人员,国际货运代理、私营公司老板,个人外贸SOHO一族 开课安排:

2011年8月20-21日 上海 | 2011年8月27-28日 深圳

-------------------------会务组织:森涛培训网.森涛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o2o-34O7-125O、34O7-1978(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 课程大纲: 第一讲、影响到外销团队建设的贸易理论评介

一、外销团队建设中的“八二法则”

二、外销团队建设中的“长尾理论”

三、波特的企业“高管背景”理论对外销团队建设的意义

四、新贸易理论与蓝海战略

五、本地化营销与本地化团队建设

六、国际供应链与国际供应链团队

七、以出口为导向的“团队跟单”理论 第二讲、进出口业务与外销团队管理分析

一、外销团队的管理模式

二、外销团队管理的误区

三、外贸运营特点对外销团队建设的影响

四、外销团队管理的总体战略和战术分析

五、团队精神与团队文化

六、外贸跟单流程变革与进出口业务分权管理

七、外贸跟单管理中牛鞭效益与处理措施

八、外销团队的红线管理

第三讲、外销团队激励与绩效评估

一、个别激励

二、团队激励

三、保障机制

四、补偿机制

五、增量机制

六、换汇成本与成本激励

七、销售递增与增量激励

八、市场拓展与客户激励

九、创新、创意与意见激励

十、如何激励问题解决者

十一、薪酬与绩效评估

第四讲、外销员的角色定位和外销主管的角色定位

一、外销员与外销主管的关系及定位

二、外销主管的责任与义务

三、外销员的权利、权力和责任划分

四、外销员不是外销主管的“兵”

五、职能整合与职能互补

六、外销团队的基本素质与心态

七、团队与成员忠诚度探讨

八、外销员与团队心态

第五讲、高效管理与外销流程管理

一、外贸业务的透明度解析

二、外贸管理的流程化特点

三、跟单是外贸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四、外贸业务的权力和决策中心在哪里?

五、流程化管理的四个关键阶段

六、流程管理的核心点确认

七、战略、整合、集成和协调

第六讲、培养企业的外销精英并留住精英

一、激发你的团队

1、思维

2、动力

3、引导

4、梯度与差距

5、内部竞争体系

6、财务权利分享与财务费用的出处

二、为你的团队创造理想的环境

1、硬环境

2、奖励明确化与激励公开化

3、竞争表面化与信息透明化

4、空杯心态与老板心态

5、制度与红线

6、文化与历史传承

7、回报在你的手上

三、千万别学诸葛亮

四、流程管理中的外行领导内行

五、外销高管的职责

1、你是谁?

2、聆听与赞美

3、让下属成功

4、“管”的界限

5、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人员的管理者

6、流程缔造的高手,而不是业务的精英

7、抓大放小,职能互补

8、强调服务,专业互补

9、紧盯关键,角色互补

10、为一个合适的位置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11、你是“炒鱿鱼”的高手吗?

六、个体成功与团队成就的互补 第七讲、外销团队的表格化管理

一、外销看板

二、客户档案管理、整理与归纳

三、销售日志、客户跟进与日志回顾

四、市场分析表格

五、物流、支持与服务管理表格

六、客户管理表格

七、海外营销规划、执行与保障措施

第八讲 外销团队的冲突处理

一、营造互信的合作气氛,培育团队精神

二、外销团队的冲突分析(区域市场冲突、客户冲突、产品冲突)

三、有效与有害冲突

四、冲突的阶段性分析

五、团队冲突的处理技巧与策略

六、团队冲突处理的步骤

七、处理外销团队冲突时,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 第九讲 外销团队与外销员的忠诚度

一、忠诚度与期望值

二、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忠诚度的基石:转换成本与背叛代价

四、忠诚度的基石:既得利益与企业愿景

五、忠诚度的基石:精神归属与情感纽带

六、忠诚度的基石:团队认同与工作环境

七、如何让脱离雁群的大雁仍然保持对团队的忠诚? ● 讲师介绍: 陈硕老师,双硕士(美国马里兰大学MBA、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省外经贸厅贸易顾问,香港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香港贸易促进会会员,《粤港中小企业贸易论坛》主讲人之一,曾任世界500强的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进出口六部部长,中粮集团驻香港、加拿大商务主办,惠尔普(美)上海有限公司南区经理和运营总监、深圳某著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IBT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国 际贸易首席咨询师,东京丸一综合商社西北区市场总监、珠海威玛石油设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举行了600多场国际贸易专题讲座,为近百家企业做过专门内 训或顾 问服务,受到企业和学员的广泛好评,陈先生具有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典型的实战派讲师,20多年的外贸业务管理经验,特别在处理外贸业务疑难问题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极佳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国际贸易术语有极精确的理解,同时陈先生还将传授很多创造性、边缘性的操作手法与心得同大家交流和分享,每次都令学员意犹未尽,茅塞顿开。

篇2:外销管理制度

外销团队建设与管理暨外销人员的考评与激励实务班

本课程有名额限制,额满顺延到下期,欲报名从速。

【培训对象】公司老总、外贸人员、涉外财离岸贸易操作、国际避税与保税物流务人员,国际货运代理、私营公司老板,个人外贸SOHO一族

【课程背景】

今天的出口市场,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临着内忧外困的恶劣而复杂的经营环境,而且面临着团队不稳,外销员出走的不利局面;如何处理外销人员与企业的关系,与团队管理人员的关系,成为外线团队高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外销员究竟是前线的“兵”,还是独立运作的“将”;究竟是出口业务的执行者,还是海外营销市场的策划者;作为外销业务的“帅”或“王”,您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作为“帅”,作为“王”,您是不是也经常碰到如下令人头痛的问题:

1、外销员为什么总是认为自己的贡献大,而应获得的回报少?

2、为什么已经获得了企业的激励,仍然很难保证外销团队对企业的忠诚?

3、究竟应如何评定外销团队的业务成本?

4、外销团队的业务底线到底是什么?

5、如何衡量外销团队的海外市场的拓展效率和水平?

6、应怎样处理有能力却没有进取心的外线人员?

7、外销员为什么总是抱怨企业的指令不符合实际?应如何处理外销员与企业高管指令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8、外销员为什么总是那客户的条件和企业谈判?

9、为什么企业留下的总是“散兵游勇”,而流失的总是“精兵强将”?

10、为什么我们的“无能之辈”,在其他企业总是“高手精英”?

11、外销员为什么总喜欢“单兵作战”,而不愿意“协同作战”?

12、高管和前沿外销员究竟应是什么关系?

13、“飞单”、“炒单”、“卖单”、“兼职”为什么在外线团队中如此流行?

14、外销员为什么宁愿开个自己的小公司,也不愿意成长为一个大公司的外销高管?

15、为什么外销员总是“闲得发慌”“忙得要死”?

16、究竟应怎样激励,才能激发外销员玩命?

17、外销高手是不是应该提拔为外销高管?为什么一个外销高手并不能带出一个高效的外销团队?

18、外销战略究竟是怎样的?

19、怎么没有一个我么可以仿效的外销团队评估体系呢?

20、外贸公司究竟应向何处去?

【课程大纲】

第一讲、影响到外销团队建设的贸易理论评介

一、外销团队建设中的“八二法则”

二、外销团队建设中的“长尾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与蓝海战略

四、波特的企业“高管背景”理论对外销团队建设的意义

五、本地化营销与本地化团队建设

六、国际供应链与国际供应链团队

七、以出口为导向的“团队跟单”理论

第二讲、进出口业务与外销团队管理分析

华晟培训 公开课事业部

(报名咨询)

一、外销团队的管理模式

二、外销团队管理的误区

三、外贸运营特点对外销团队建设的影响

四、外销团队管理的总体战略和战术分析

五、团队精神与团队文化

六、外贸跟单流程变革与进出口业务分权管理

七、外贸跟单管理中牛鞭效益与处理措施

八、外销团队的红线管理

第三讲、外销团队激励与绩效评估

一、个别激励

二、团队激励

三、保障机制

四、补偿机制

五、增量机制

六、换汇成本与成本激励

七、销售递增与增量激励

八、市场拓展与客户激励

九、创新、创意与意见激励

十、如何激励问题解决者

十一、薪酬与绩效评估

第四讲、外销员的角色定位和外销主管的角色定位

一、外销员与外销主管的关系及定位

二、外销主管的责任与义务

三、外销员的权利、权力和责任划分

四、外销员不是外销主管的“兵”

五、职能整合与职能互补

六、外销团队的基本素质与心态

七、团队与成员忠诚度探讨

八、外销员与团队心态

第五讲、高效管理与外销流程管理

一、外贸业务的透明度解析

二、外贸管理的流程化特点

三、跟单是外贸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四、外贸业务的权力和决策中心在哪里?

五、流程化管理的四个关键阶段

六、流程管理的核心点确认

七、战略、整合、集成和协调

第六讲、培养企业的外销精英并留住精英

一、激发你的团队

1、思维;

2、动力;

3、引导;

4、梯度与差距

5、内部竞争体系;

6、财务权利分享与财务费用的出处

二、为你的团队创造理想的环境

1、硬环境;

2、奖励明确化与激励公开化;

3、竞争表面化与信息透明化;

4、制度与红线;

5、空杯心态与老板心态;

6、文化与历史传承;

7、回报在你的手上

三、千万别学诸葛亮

四、流程管理中的外行领导内行

五、外销高管的职责

1、你是谁?

2、聆听与赞美;

3、让下属成功;

4、“管”的界限

5、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人员的管理者;

6、流程缔造的高手,而不是业务的精英

7、抓大放小,职能互补;

8、强调服务,专业互补;

9、紧盯关键,角色互补

10、为一个合适的位置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11、你是“炒鱿鱼”的高手吗?

六、个体成功与团队成就的互补

第七讲、外销团队的表格化管理

一、外销看板

二、客户档案管理、整理与归纳

三、市场分析表格

四、销售日志、客户跟进与日志回顾

五、客户管理表格

六、物流、支持与服务管理表格

七、海外营销规划、执行与保障措施

第八讲、外销团队的冲突处理

华晟培训 公开课事业部

一、有效与有害冲突;

二、营造互信的合作气氛,培育团队精神

三、冲突的阶段性分析;

四、外销团队的冲突分析(区域市场冲突、客户冲突、产品冲突)

五、团队冲突的处理技巧与策略

六、团队冲突处理的步骤

七、处理外销团队冲突时,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

第九讲、外销团队与外销员的忠诚度

一、忠诚度与期望值

二、忠诚度的基石:转换成本与背叛代价

三、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忠诚度的基石:既得利益与企业愿景

五、忠诚度的基石:精神归属与情感纽带

六、忠诚度的基石:团队认同与工作环境

七、如何让脱离雁群的大雁仍然保持对团队的忠诚?

【讲师介绍】陈硕老师

双硕士(美国马里兰大学MBA、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省外经贸厅贸易顾问,香港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香港贸易促进会会员,《粤港中小企业贸易论坛》主讲人之一,曾任世界500强的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进出口六部部长,中粮集团驻香港、加拿大商务主办,惠尔普(美)上海有限公司南区经理和运营总监、深圳某著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IBT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国 际贸易首席咨询师,东京丸一综合商社西北区市场总监、珠海威玛石油设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举行了600多场国际贸易专题讲座,为近百家企业做过专门内 训或顾 问服务,受到企业和学员的广泛好评,陈先生具有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典型的实战派讲师,20多年的外贸业务管理经验,特别在处理外贸业务疑难问题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极佳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国际贸易术语有极精确的理解,同时陈先生还将传授很多创造性、边缘性的操作手法与心得同大家交流和分享,每次都令学员意犹未尽,茅塞顿开。

篇3:“扶沟造”世界名牌全部外销

扶沟宝昌鞋业是台湾宝成国际集团的子公司。宝成集团是全球品牌运动鞋与休闲鞋营业额最大的集团, 为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匡威等世界上50家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制造鞋类产品, 全球名牌运动鞋中平均每5双鞋就有一双是宝成集团制造的。

扶沟宝昌鞋业负责人告诉笔者, 自去年3月开始, 扶沟宝昌鞋业开始生产世界名牌锐步鞋, 现在每月可生产16万双, 且全部外销。

篇4:清代外销象生瓷

中国艺术常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特别是来自中东和印度的文化。从很早开始,中国和这些地区就通过丝绸之路与航海线路开展艺术品贸易活动。艺术制品在各地技术、材料、器型和设计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种类。而中国艺术家们也总能接纳和开发新的材料,比如青花瓷中使用的钴蓝就来自中东地区,还有粉彩中的粉色则源自欧洲。

从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之后,一个与西方进行航海贸易的时代就开始了。到了17和18世纪,出口贸易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其中有中国根据西方人的品味制造的商品,也有反映东方异域风情在西方之流行的商品。其他同时进行的贸易还有茶、丝绸及各类金属。

在西方,当我们看到一件外销物品时,首先会想的是这件物品最初所针对的市场(虽然并不总是容易判断)和它的制造时期。市场的波动反映出中国王朝的政治和西方势力在航海贸易统治上的变化。葡萄牙市场在15和16世纪占主导地位,但相对来说规模较小——但那个时期出口的艺术品在今天都受到高度推崇。荷兰人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控制了航海贸易,而英国人则控制了18世纪和19世纪的市场。当时西方与中国的联系被严格控制,并被局限于广州河岸边的一小块区域,在这一区域每一个国家的贸易公司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商行。订单通过西方的商人们送到那里,而瓷器在500英里外的景德镇制作后再带到广州。到了18世纪,多数外销瓷器的釉上彩绘则被转移到广州以便允许船长们近距离监制。

17世纪中叶,明朝的崩溃和清朝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的出口贸易被打断。这一段时间——也就是西方称作的“转变期”(1620年至1683年)内,一些瓷器就通过日本的港口出口。随着康熙帝的登基,1662年开始,清朝在整个中国的巩固发展和1683年景德镇窑口的重建,中国外销瓷器贸易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中国瓷器与艺术品的高峰时期覆盖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康熙(1662年至1722年),他的儿子雍正(1723年至1735年)和孙子乾隆(1736年至1796年)。而这一时期之后艺术品质量大幅下降,尤其是瓷器。其原因是欧洲骨瓷制作带来的竞争拉低了瓷器价格。另外,清王朝内部的困难和衰落也对艺术品制作水平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现象在整个19世纪西方势力介入中国政权后更加恶化。

在清代尤其是18世纪,通过大量实验与创新,瓷器在造型、装饰的多样性和质量上都得到巨大的发展:欧式造型被复制,欧洲版画和设计被运用,最上乘的瓷器的完成质量已经可以与任何官窑瓷器相媲美。其中象生瓷塑就可以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中国制瓷匠师和填彩匠师们的才能和创造力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广州的欧洲贸易家们提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总能做出回应。

针对西方的贸易出口主要包括:大量用于日常使用的普通瓷器、成套餐具和器皿。除此之外在船上的西方贸易商们,即所谓“货船船长(supercargo)”,被允许使用船上一定的空间来携带他们自己的“私人定制”,即来自客户的特殊定制,其中可能包括徽章瓷成套餐具或者装饰有特定西式图案的成套盘子,以及为了欧洲高端市场而少量定制的象生瓷塑及带盖汤盆。这些私人定制规模虽小,却包括了如今收藏家们最推崇的外销瓷类。当时,货船船长们总是能够监督瓷器的设计并协商要求最高质量的制造和填彩。许多最稀有的中国外销象生瓷塑都出自这些定制,并很有可能是来自一位想象力非凡的船长某次航行、也是唯一一次包含12只象生瓷塑的订单。关于象生瓷塑的记载目前只有一两处,但不断有新的发现,比如最近科恩(Cohen&Cohen,UK)的出版物中就有关于从欧洲代尔夫特瓷(Defft)复制的中国外销象生瓷塑“天使之名(Angd of Fame)”。

最早的外销瓷塑出现在康熙年间并且多为小型中式人物瓷塑,包括男孩、少女、神兽以及一部分拥有丰富象征意义、容易被中国人解读并十分吸引西方人的形象。贸易的本质意味着这些作品必须能够盈利,所以大型的、复杂的瓷器由于投资过高很可能不被定制。在这段时期最著名的是那些直接在素瓷上填彩的瓷塑,颜色主要有绿、黄、铁红、淡紫和蓝(一种在西方被熟知为“五彩”透明釉彩的颜色)。在这个时期,主要为西方制造的动物象生瓷塑有犬类、鹦鹉、马和各种神兽,甚至是成对的石狮子。

来自这个时期令人惊叹的一组大型象生动物瓷塑是约1720年制造的两只豹和三只虎。这五只动物最开始被一个欧洲人收藏,后于20世纪50年代被分开。其中那对豹目前在詹姆斯·E·索厄尔(James E SoweH)收藏并且保持有中国外销瓷器的拍卖纪录(246万英镑,2005年)。然而现在人们对它们的最初用途提出质疑,一说是为出口市场所制造,而另一说认为它们是用来作宫廷摆设,而且很有可能是摆在圆明园中,后来通过某种方式到了西方。这些99厘米长的超大型瓷塑,当时的造价或极其昂贵。制陶匠师可能有途径接触到真实动物,并且以仿真的精确度来模仿制作这批瓷塑。

在欧洲文化中,狮子是魅力的来源,而豹与虎没有特别的意义;在中国神话里,原产于中国的豹与虎则十分重要。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思想家列子曾提出豹为马的祖先,而马又是人的祖先。虎经常象征着中国神话和文学中的“阴”和“西方”,相对应的龙象征着“阳”和“东方”。豹常与虎一起出现,作为勇敢的象征。在明朝,豹还被刺绣在三品武官的官袍补服上。

豹在中国艺术中其实很少出现,已知的第一次出现在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后偶尔出现在青铜器和铜胎画珐琅上。有时候他们的形象与人联系在一起,而这联系似乎在早期中国神话中也有重大意义。豹,型小于虎,须有同等程度的机智与胆量才能生存,而这就给人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nlc202309012044

中国瓷器上的多数动物形象,尤其在这一时期,只是接近于真实动物的形象,但这组大型猫科动物瓷塑非常精致于细节,而且几乎可以确定是以真实动物或被囚养的动物为模型的。这对豹警觉而紧张,准备着弹跳或撤退,栩栩如生,就如野外的豹一般。但是老虎以一种僵硬不自然的腿部姿势跨立着,无趣但显得很自信,非常不像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那流畅的、隐秘不测的姿态。这很可能是因为唯一可以实施近距离观察动物的地方就是康熙皇帝的兽园,而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本人就作为了解完整动物模型的唯一可能。康熙皇帝的私人百兽园坐落于北京三贝子花园,以康熙帝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胤稹的名字命名(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稹成功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圆明园也是为他而造)。很明显没有匠师制造外销瓷模型时可以允许进入皇帝的领地。

这群动物瓷塑的每只脚都有一个凹槽可以固定在底座上,尾巴则是分开安装。我的猜测是这些豹和老虎可能是一个包括很多动物瓷塑的大型陈列的一部分——可能每一种动物都象征一个不同的军队官阶(如同军衔徽章一样),同时对帝王表示效忠。

在欧洲,硬质陶瓷的发展开始于1708年至1710年,德国麦森陶瓷工厂在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1682年至1719年)的监督下完成了第一次瓷器制造。18世纪30年代,雕塑式瓷器由约翰·雅各布-柯克纳和约翰-乔基姆·坎德勒制作出,其中包括了许多动物瓷塑特别是各式各样的栖息在树枝或石头上的鸟类,这些设计在壁炉装饰中都十分流行。很长一段时间,欧洲的瓷器昂贵得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所以这些瓷器不可避免地在材料价格更低廉的中国被复制,还成为了舶来品有了附带价值。

这批动物造型的器皿十分富有创造力和娱乐性。早期的例子包括各种壶,比如受到中式造型强烈影响的康熙猴瓷塑执壶。

从18世纪40年代开始,不同大小的多种动物造型汤盘被制造出来,且多数都提供给葡萄牙与西班牙市场——一些早期代表作品带有西班牙家族徽章。这些汤盘可能被制成装饰性物品,极少用于盛装食物。他们都在内部上釉且带盖,最好的成品还应带有绘以相同颜色、同种动物的瓷质底盘。虽然这一以动物造型制作器皿的传统也存在于中国早期青铜动物器皿中,但是关于这些汤盘最初的想法可能来自欧洲。

野猪首带盖汤盘,最常见的一些可能是复制于海希特法安斯(H·chstfaience)瓷器。

其他大型代表性瓷塑包括牛头、鹅、鸡和鱼,还有许多小型调料碗如鸭子、鹅类、鸡、鹧鸪、水鸭(Gallicrexsp)、猪、乌龟、树鼩、鱼、螃蟹和海螺。

纯装饰性的象生瓷塑也有制作。一部分直接复制了欧洲的作品,像奶牛就是流行的代尔夫特瓷的复制品——然中国的外销瓷作品则更稀有罕见。

其它则复制了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动物,比如梅花鹿或猴子。

一对极其特殊的呈坐姿的鹿来自詹姆斯·E·索厄尔收藏。有记载的这小部分中国外销象生鹿瓷主要分成两个类别:康熙时期模型或后期嘉庆时期模型。然而,这些鹿瓷的模型制作过程是高度精细复杂的,其皮毛的绘制十分相似于1760年至1785年,乾隆年代中期的小猎犬、八哥犬、猎犬皮毛的绘制方法。其坐姿也类似于那个时期的犬类坐姿。后期的鹿不是站着就是完全斜躺着的。这种姿势非常独特,除此之外已知的是一对康熙素三彩瓷坐像梅花鹿壶,绘以黄色釉彩并装饰有花与菇蕈,而另一只是于1999年在苏富比出售、被制作成坐像鹿的康熙景泰蓝香炉。图中这对鹿头部有两个凿洞用于安装由木头、金属、象牙或鹿茸雕刻成的鹿角。

大猴背着小猴子的图像形成了中国式的画谜:“辈辈封侯”,寓意着世世代代都能得高官厚禄。当然这样的解释不能被订购此图像的西方收藏家所理解。

犬类形象在瓷塑中是最受欢迎的,它们在18世纪被大量制造。尺寸从3厘米高到54厘米高不等,种类不是猎犬就是观赏犬,比如小猎犬或八哥犬。

中国外销象生动物瓷似乎是一个奇怪的类别,无论放到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传统都不合适;然而,它们代表了各种想法与传统的非凡结合。它们的身上包含着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创造力,有着难以说清的影响。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象生瓷不仅打破了从宋代开始就存在的“动物作为符号象征”的艺术传统,也开始表达动物存在本身。比如桃与猴子或灵芝与鹤。

外销象生瓷中生物的分类法也同样无法确定。这些瓷塑习惯上被看作是出于经济和实际的原因,西方概念在东方复制和生产的结果。但是详细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复杂的中国传统动物分类学、象征性以及西方对全球动物学的不断发现所产生的相互作用,而西方这些丰富的动物学发现还启发了生物学家卡尔·林奈、约翰·詹姆斯·奥杜邦、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和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

这一点在鸟类瓷上反映最明显。它们大多最开始以欧洲的造型出现,而后慢慢出现了中国物种的特色。18世纪,在中国还设有一套能和林奈的系统相媲美的鸟类分类学,中国鸟类的西式描述直到19世纪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辨认鸟类瓷塑的物种种类是非常困难的。

部分中国物种在1740年到达西方——金鸡和鸳鸯在当时的英国鸟类饲养场都有记录,还有异域珍禽的贸易在巴黎也十分流行,尤其是非洲的鹦鹉。整个18世纪,探险家和自然主义者进行着环球旅行。林奈的学生潘·乌斯贝克(1723—1805)于1750年至1752年作为随船牧师随“卡尔王子”号船远航至广州,回航时携带了超过600种新物种,其中大多数为植物。

从外销瓷上发现的鸟类种类数量很少,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也许鸟栖在树桩上作为纯装饰物的画面能够迎合西方的品味,但是中国在为西方市场供应时,制陶匠人制造瓷塑还是局限在中国人的所知范围内。

因此雉鸡类都是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而不是普通雉鸡类;孔雀不是有蓝色羽毛的印度孔雀(Pavocristatus)而是在中国更熟知的绿孔雀(Pavomuticus)——多数瓷塑都是绿色。鸡被完全赋予家禽的活力,猫头鹰则是中国角枭(Otussunia),而不是麦森瓷器中的黄褐色猫头鹰或短耳猫头鹰。鸭子是亚洲家畜类型中处于高位的,是中华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zonorhyncha)不是野鸭;鹅则是天鹅(Ansercygnoides)而不是欧洲的灰鹅。

瓷中出现的鹤则由在19世纪早期于中国发现的两种鹤类物种相结合而成。即有黑色初级飞羽、红色腿的白鹤(Grusleucogeranus);也有黑色颈背、灰色长腿、白色初级飞羽和黑色次级飞羽的丹顶鹤(Grusjaponensis)。

其他被用来作为外销瓷模型的亚洲物种包括董鸡(Gallicrexcinerea)和经常出现在中国艺术中的亚洲寿带鸟(Terpsiphoneparadisii)。这些贸易中对艺术品的选择是很明显也是很神秘的,而这个举动背后的动力,依然无从知晓。

判断这些瓷塑的制作年份十分困难且饱含争议。如果你熟悉18世纪上釉颜色和风格也许还好些。特别是那些私人定制的徽章瓷,通常可以非常精确地判断出年份。此外对瓷塑底部的详细检查也是必须的——在科恩和莫特利(Cohen & Motley 2008)中有几个例子。另外,中国外销瓷塑最好的成品多数来自17或18世纪,到了19世纪以及更晚的时期,不少瓷器仍在被复制。有些类型的瓷塑在整个清朝时期都有制造——例如鸡、鹦鹉或猎犬——但是其他的则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制造,比如猫头鹰、雉鸡和大型动物汤盘。

由于这些瓷塑非常稀有且很难寻得,对于它们的研究虽不容易但非常有意义,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制陶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以及外销贸易中东方与西方文化极具创造力的碰撞,更代表了这两种文化浓缩的精华。

本文作者莫志系英国科恩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怡运)

篇5:外销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版本号:C/0编号: YT/QA720-0

2外销业务的管理控制程序

编制:范长贵日期:2008.12.20

审核:潘 钢日期:2008.12.30

批准:姚永和日期:2008.12.30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01日实施日期:2009年01月01日

1.目的将外贸销售业务的整个过程规范化、程序化。

2.适用范围

外贸销售业务的管理

3.相关文件

3.1 YT/QA720-03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4.职责

外销部门负责销售业务,财务部门负责核销及出口退税,物流部门负责出口产品的购运。

5.工作程序

5.1 询盘:

外贸销售业务员收到新的询盘信息后在《外贸顾客信息登记表》上全面、准确登记。

5.2 发盘、还盘:

5.2.1外销业务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顾客。

5.2.2报价:

本公司直接出口执行外销(人民币)统一报价(含包装),或按当日外汇牌价折合成顾客接受的外币报价;通过其他公司出口的执行内销统一报价(可享受国内代理商折扣优惠)。

5.3 签约

在与顾客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由外销业务员依据订单将编号的形式发票及时发给顾客,形式发票内容包括:品名、型号、数量、国际贸易术语、单价、总价、付款方式、包装方式、装船日期、汇款途径等。

5.4 收取定金(全部货款)

5.4.1外销业务员在接到顾客汇款通知后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查询,财务收到《外汇汇款收帐通知》当天通知外销部门,由外销业务员在《外销信息流程登记表》上登记,同时填报《涉外收入申报表》,并在《外汇汇款收帐通知》上注明汇款单位。

5.4.2财务部门应在收到《涉外收入申报表》的一个工作日内将《涉外收入申报表》和填写的《出口收汇说明》提交银行,并及时把外汇从备查账户上结转至人民币账户或外汇一般账户。

5.4.3 对于使用信用证结算的,财务部门在收到信用证的当天复印一份转交外销部门,外销业务员须将信用证翻译成中文,一人翻译,另一人核对,两人均应在译文上签字确认后提交三级评审。信用证原件在财务部门存档并登记。

5.5 下单

5.5.1外销业务员在确认收取定金(全部货款)后应及时、全面、准确填写《设备订购登记簿》,经销售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交物流部订货,产品包装物由外销业务员直接订货,其交货日期应比产品交货日期提前10-15天。

5.5.2物流责任人要依据《设备订购登记簿》的登记内容及时向产品供方下达《订货确认单》(外销业务

员要及时向包装物供方下达《订货确认单》),在收到供方签字确认、回传的《订货确认单》后复印一份给外销业务员并存档,供方未签字确认回传的应及时向销售公司总经理汇报。

5.5.3物流责任人负责跟踪,外销业务员有义务督促出口货物的生产进程,以保证其按期交货。

5.6包装物交付及装钉

由外销业务员根据产品交货期通知包装物供方将包装物运送至产品包装地,并催促及时装箱、钉箱。

5.7 商检

外销业务员在得到顾客提供的商检信息的同时及时整理商检资料,并在出货前10-15天将商检资料传到生产厂家。商检资料包括:售货确认书、商业发票、装箱单、报检单位代码(10位数字)、盖章的报检委托书等。当供方完成商检工作,提供《出境货物换证凭条》后,外销业务员及时审查验证,当发现《出境货物换证凭条》的信息与预先登记的《外贸结算登记表》上的信息不一致时,应及时将异常情况通知财务部门,以保证准确开票。

5.8 收取余款

外销业务员在确认交货期前7-10天负责向顾客催要余款,并按5.4的要求办妥各项手续。

5.9 订舱、进仓

5.9.1外销业务员应主动索取顾客指定的货运代理公司的联系方式,并全面、规范填写、递交《货运委托书》,催促其尽快落实开船日期,并取得书面确认手续。

5.9.2 外销业务员在船期确定后及时将有销售公司财务主管签字确认的注明国别的顾客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木箱尺寸、数量的《进仓通知单》传给沪港公司生产供销部、财务部各一份,作为沪港公司发货的依据。

5.9.3 沪港公司生产供销部根据《进仓通知单》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安全送至指定的仓库并索取盖章的仓库收货单证。

5.10 报关及单证的缮制

5.10.1 由外销业务员将盖章的《代理报关委托书》、《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委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商业发票》、《装箱单》以及《出境货物换证凭条》快递至货运代理公司,委托其报关。

5.10.2 财务部门根据外销业务员提供的含有装船日期、HS编码的《商业发票》和《装箱单》,缮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提交至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审批,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

5.11 退税、核销

5.11.1外销部门在下单的当天在《外贸结算登记表》全面、准确登记,财务部门根据外销部门登记的内容在发货前通知供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及时认证。

5.11.2 外销部门需在货物出口后的一个月内对本次出口所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审核登记,交财务部门复核后支付,并在货物出口后的四十天内向船运公司或货运代理索要本次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收汇核销联)》、《出口收汇核

销单》、《提单》复印件、《场站收据副本(第五联)》复印件、《商业发票》、《装箱单》一起递交至财务部门,同时登记相应台帐。

5.11.3财务部门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准备好 《出口专用发票(退税联)》、《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并在最近的申报周期的首日将上述资料录入“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生成申报文件报送税务部门网上审核。待收到税务部门网上正审预约通知之后,携带《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未交核销单明细表》到税务部门办理退税审核。

5.11.4外销部门在传递《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同时须向财务提供各《出口收汇核销单》所记载的外币的进账时间、顾客名称,并在收到《出口收汇核销单》的两个工作日内填好《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信息申报表》交财务递送至银行,财务部门在两个工作日内去银行取回《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

5.11.5 《出口收汇核销单》由财务部门统一向外汇管理局申领,集中保管,外销业务员到财务部门领用。《出口收汇核销单》使用前须在电子口岸进行备案。财务部门设立《外贸退税核销流程登记表》,记录核销工作的全过程。

5.11.6财务部门在收到《涉外收入申报单》的七个工作日内去外管局进行核销,如遇特殊情况最迟须在150天内核销完毕,核销完毕后须在一周内将《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交至国税局。

5.11.7 如遇特殊情况,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到期前十个工作日内及时汇报销售公司总经理。

5.12 资料收集

5.12.1 财务部门在退税申报完成后,应将本次申报出口的所有资料的复印件装订成册,并贴上印花税以备检查。

5.12.2 外销业务员必须全面、准确填写《外销信息流程登记表》,财务部门必须全面、准确填写《外贸退税核销流程登记表》。整个外销过程的所有单、证、票、表的各个缮制、流转环节的所有经办人都必须认真审查、复核、验证自己和他人输入输出的信息,努力杜绝、尽早发现、迅速纠正、及时报告差错和异常,保证生产、调运、商检、结算、报关、核销、退税等工作顺利进行。

5.12.3 询盘、发盘或还盘资料、形式发票等原始凭证和记录应分别以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的形式于当日及时保存,并于下月的5日前整理、装订成册,每年1月、7月上旬上报办公室存档。

6.记录

6.1 YT/QC-00720-01《外销信息流程登记表》

6.2 YT/QC-00720-02《外贸退税核销流程登记表》

6.3 YT/QC-00720-03《外贸结算登记表》

6.4 YT/QC-00720-04《外贸顾客信息登记表》

6.5 YT/QC-00740-01《订购登记簿》

篇6:外销的造句

【注音】: wai xiao

外销解释

篇7:外销员

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

外销员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是我国外贸行业的中坚力量。

主考机构: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人事部。

考试性质:国家外销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

报名时间:每年6月份。

考试内容:包括外贸综合业务、外经贸英语函电和外经贸英语口语三部分。取得原外经贸部颁发的《外销员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的人员可免试外经贸外语。证书效用: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商务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通用,是外经贸从业人员上岗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必备条件。

篇8:又见外销瓷

近日,亲眼目睹外销瓷的机会又来了。当得知中国国家博物馆即将展览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外销瓷消息时,我激动不已,决定去看一看这些离家百年的“临时海归”。周六一早,和父亲在国博门口的骄阳下经过半小时的排队等待终于一睹为快。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中国人之所以到现在还习惯性的称为“大英”是否也印证了那段崇洋媚外的历史。

外销瓷,顾名思义即为中国销往国外的瓷器。从汉朝始,中国的外销瓷以其美观、耐用的优点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使用者来自重洋万里之外,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外销瓷的风格、用途和制作方式也随之改变。我既爱西方的浪漫随情,又不合浓郁传统的东方韵味,所以很早便爱上了中西合璧的外销瓷。电视上冷不丁出现一件,都能让我乐呵半天。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译“China”其原意为瓷器,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外销瓷对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从明代万历时期开始,中国的克拉克瓷就远销欧洲市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粉彩和珐琅彩瓷的烧造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仅在18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瓷器输入欧洲的数量就高达6000万件以上。清代外销瓷既保留了中国陶瓷彩绘艺术的传统,又吸取了欧美艺术精华,在瓷器外观上与同时期销于国内的瓷器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变化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进国博的展厅,展柜内琳琅满目的外销瓷器令人眼花缭乱。珐琅彩、粉彩、洋彩……我被这艳而不俗、繁而不腻的美丽色釉迷住了。外销瓷的特色是于雅致中尽现繁华。瓶子上形态各异的鎏金、雕银盖子,执壶上呈显繁复纹饰的金属栓扣,这些对远道而来的中国瓷器进行的“二次加工”,令其外表格外奢华,这是朴实的中国民窑瓷器所望尘莫及的。甚至比起更高档的官窑瓷器,也毫不逊色。当然,许多国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或者还不想认可。

瓷器与贵金属搭配的确令人赏心悦目。花瓶上加镀金盖子,青花盘上加刻银提手,这一切貌似是阿拉伯国家的专利,既改变了用途,又增添了华丽的感觉。这同样是外销瓷的一大特点。有的茶壶,在壶盖与持柄之间,镶上长长的银链,以弥补斟茶时壶盖易脱落摔碎的缺点;或是在茶壶最易裂的壶口和壶把镶嵌上精美的银花环。在这种欧式的二次装饰的作用下,瓷的冰肌玉骨与贵金属的硬韧华丽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东方与欧洲之韵俱在,实用与美观并存的独特风格。

外销瓷中有小巧玲珑的茶具,有带莲叶的小浅盏,连细颈的小药瓶也有,包括细巧的胆瓶。因为顾客是洋人,所以器型会有很多改变。比如多了洋人的阔口奶壶与啤酒杯,而盘子的大小规格更多了、变浅了,形状也丰富了,有长方形、椭圆形、扇形。

由于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的外销瓷到了外国,也有了新的用途。花瓶被洋人加盖后装甜酒;茶叶罐被洋人用来放可可粉与方糖;姑娘陪嫁的“喜”字罐却被洋人用来放姜;……不知中国的雅盆(就是清代的瓷便盆)被洋人拿来做什么,想想实在太有意思了。

外销瓷的做工精细,同样是西番莲纹、云龙纹,外销瓷总能把握得灵动、漂亮、雅致。描金配堆白粉细描,凹凸有致,实在漂亮。玉质般的瓷盘中绘着一条红鲤跃然戏水,釉里红呈色显得既落落大方,又精致雅观,使外销瓷达到一种精、细、灵的超然境界,令人赞叹。

欣赏之余,也遇到了一些疑惑。

如展柜中的一件外销瓷盘上的内容难住了我,看来我的英语还要好好学,盘子上的彩绘英文全是大写,也不断句,我只看出了“1736年”和“中国”,不知道图案文字下的帆船能否载着我未来的梦想远行。

还有一个盘子象表一样写有数字,正上方12点的位置是21,旁边9点的位置是22,3点的位置24,不解其意。

还有一些外销瓷被镶嵌上贵金属后变得很奇妙。例如一件晚明的青花人物莲子罐,被加上白银底足和柄,像是一个奶罐;另一件晚明时期的红绿彩描金碗,被加上了白银盘型底足和长柄,像是一个能给马喝水的大型高脚杯;一件晚明时期的哥釉青花瓶,经过金属镶嵌,变成了带人型柄的壶。

还有一部分外销瓷器型只在定制者所在国出现,我国不曾见。例如造型独特的军持。军持源于印度,原是僧人游历时用来储水、净面的饮器,后由古代印度传播至东南亚,逐渐成为马来人的日常容器。其造型是长颈、大腹、旁加大型注口。我国自明代起大量烧制军持销往海外,这件军持在大型注口上加金属长流,旁加长柄,使其变成了一件长流曲柄壶。

最奇怪的是一件直径比足球小三分之一的球形多棱体,底部由柄支撑像一个地球仪,只不过地球仪是圆的,它是方的。

1720年至1830年,欧洲对饰有家族徽章的纹章瓷的需求达到顶峰。这时的纹章瓷多运用彩瓷描金的手法,精美别致、富丽堂皇。曾经有资料介绍一件彩釉狮子图案的纹章瓷盘,在瓷盘中心金碧辉煌的家族徽章周围绘有精致的广州和伦敦两个城市的港口,两者都是十八世纪最重要的对华贸易港。而展柜中的纹章瓷上画着大多是一些带着像法国雪铁龙汽车标识的小狮子。

外销瓷还改变了许多常见的器型。用以变换用途或增进美感。例如变换用途的改制器——刮胡盆,它在中国传统的椭圆形瓷盆上开一个半圆形缺口,让欧洲理发师用以露出刮胡者的下巴,以避免顾客弄脏衬衫。而大型的克拉克瓷盘,更是多见,边饰多为十六个开光,绘制了精美的中国传统花卉图案。瓷盘的中心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凤穿牡丹等图案。这种开光分格样式属于典型的欧州风格,很容易与国内内销瓷加以区分。

外销瓷中有许多精美的瓷塑人像。这些瓷塑人像有着欧洲人的体貌特征:高鼻梁、深眼、黄头发。人物造型精准,不知是由外国人亲自来景德镇督烧,还是景德镇的工匠们当时已经具备了高超的西洋绘画功底。

最精彩的是一件立在展厅一角的清代康熙时期青花绘西厢记落地大瓶。它与常见的康熙青花绘西厢记棒槌瓶和笔筒不同,这类笔筒往往只绘一个场景,而这件大瓶外壁像画连环画一样把《西厢记》的几十个故事情节十分精彩的画了出来,能让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一目了然。它同时也展示了当时景德镇工匠高超的绘画技巧。这些绘画艺术受到了当时徽派版画艺术的影响,把其完美的展现出来,并烧制在瓷器上。

还有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画神仙大瓶,与意大利的千花玻璃工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器型规整硕大、画工精细、人物刻画传神,其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远超同一时期任何一件内销的瓷器,我在它旁边照相留影,仔细珍藏。

对于热爱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人来说,冰肌玉骨的瓷器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如果错过了首博的外销瓷展览,那这次展览一定要去看一看。外销瓷中的每一件都结合了中西文化,不但有熟悉的中国瓷文化、西方的思想、连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也跃入瓷中。在这次展览的一个盘子里,盘中青花绘缠枝葡萄环绕的开光中,一个赤身裸体的胖男人只在头部和腰部围了一圈葡萄果实和枝叶,左手下垂,右手高举一只酒杯,作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状,旁边的桌子上放着长颈瓶和高足杯,应该和外国的葡萄美酒有关。不要说那个时代的中国百姓,就是今天我们这些学习过好多年外语的中学生,不但没见过这种纹饰,想都没想过呀。可以说外销瓷是中西文化的载体与交流沟通的桥梁,承载如此之多,真是了不起。

中西贸易交流与文化碰撞孕育了外销瓷,它让西洋了解了瑰丽的东方,也让东方了解西方文化,成为中西文化的载体与交流沟通的桥梁,这就是我眼中广纳文化、包容创新的外销瓷。

上一篇:关于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下一篇:搅拌站工作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