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024-04-15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共10篇)

篇1: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遵纪守法,遵章守规。服从上级的指示与命令。

2:工作前必须正确穿着衣服鞋袜,佩戴耳塞口罩。头发不易过长,严禁穿着拖鞋,凉鞋,背心,短裤热裙(短裤)上班。衣服下摆,袖口,胸领要扎好扣好。

3:班前不得弑酒,且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4:工作时要集中精力操作,不准在岗位上嘻哈打闹、睡觉、玩手机,不准脱岗、串岗以及做无关工作的事。

5:禁止跨越运转中的设备,不得用手或带金属性质的物体去触及运转中的机台设备,以免造成工伤事故或机台伤害。

6:要懂得如何保养机器,轴承润滑加油,散热风扇保护罩上的清洁,轴承两边的缠棉清理,机台每组运转工作中的轮子速度比例调配,机器平时的爱护与保养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不得随意、胡乱、盲目操作机器。

7:机台出现异常或异响时要懂得如何处理,更要及时处理消除异常状况,当班人员不得故意拖延处理异常的良好时机。

8: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的清扫、清洁,各机台的安全门、安全盖在生产当中要关闭,不准违反机台的正确操作程序。时刻谨记人身安全、机台安全为第一,对有粉尘、高燥音的工作区域必须佩戴耳塞、口罩。

9:热压轮的温度在160—180度左右,不得用手或身体去触摸、触碰。

10:新进的员工必须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未培训合格前不得让其单独操作。

11:对机台、机台周边环境卫生要时刻保持整洁,时刻清扫清洁地面上的杂物、飞尘、废棉,物品摆放要整齐划一,机器、机身上、机台旁边四周不得摆放任何不属于机器本身的多余物体。

12:“5S”是指管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纪律)。每位员工都应正确地执行、实行,并且任何一个员工被安排到任何的工作场所都应能立即展示其自身的“5S”精神,修养自身良好习惯是功于公司、利于个人的高尚品德。

篇2: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 章 總則

第1 條本細則依勞工安全衛生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訂定之。第2 條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及第二十七條所稱工資,係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

;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

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第3 條本法第二條第四項及第五條第二項所稱就業場所,係指於勞動契約存續中,由雇主所提示,使勞工履行契約提供勞務之場所。

本法第四條第二項、第九條、第十條、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所稱工作場所,係指就業場所中,接受雇主或代

理雇主指示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所能支配、管理之場所。

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七條第一項及第十三條所稱作業場所,係指工作場

所中,為特定之工作目的所設之場所。

第4 條本法第二條第四項所稱職業上原因,係指隨作業活動所衍生,於就業上一

切必要行為及其附隨行為而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者。

第5 條本法第四條第一項所稱各業之定義,依附表之規定。

第6 條本法第四條第二項所稱特殊機械、設備如下:

一、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六條規定定有防護標準之機械或器具。

二、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指定具有危隩性之機械或設備。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械或設備。

第二 章 安全衛生措施

第7 條雇主設置下列機械、器具,應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防護標準:

一、動力衝剪機械。

二、手推刨床。

三、木材加工用圓盤鋸。

四、動力堆高機。

五、研磨機、研磨輪。

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械或器具。

第8 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應實施作業環境測定之作業場所如下:

一、設置有中央管理方式之空氣調節設備之建築物室內作業場所。

二、坑內作業場所。

三、顯著發生噪音之作業場所。

四、下列作業場所,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一)高溫作業場所。

(二)粉塵作業場所。

(三)鉛作業場所。

(四)四烷基鉛作業場所。

(五)有機溶劑作業場所。

(六)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場所。

五、其他之作業場所。

第9 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應予標示之危隩物,係指爆炸性物質、著火性物質

(易燃固體、自燃物質、禁水性物質)、氧化性物質、引火性液體、可燃

性氣體及其他之物質,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第10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應予標示之有害物,係指有機溶劑、鉛、四烷基鉛、特定化學物質及其他之物質,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第11條本法第八條第一項所稱具有危隩性之機械,係指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一 第12條

第13條

第14條 定容量以上之下列機械:

一、固定式起重機。

二、移動式起重機。

三、人字臂起重桿。

四、升降機。

五、營建用提升機。

六、吊籠。

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具有危隩性之機械。本法第八條第一項所稱具有危隩性之設備,係指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一 定容量以上之下列設備:

一、鍋爐。

二、壓力容器。

三、高壓氣體特定設備。

四、高壓氣體容器。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具有危隩性之設備。本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之檢查,由中央主管機關依機械、設備之種類、特 性,就下列檢查項目分別定之:

一、熔接檢查。

二、構造檢查。

三、竣工檢查。

四、定期檢查。

五、重新檢查。

六、型式檢查。

七、使用檢查。

八、變更檢查。本法第十條所稱有立即發生危隩之虞時,係指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自設備洩漏大量危隩物或有害物,致有立即發生爆炸、火災或中毒等

危隩之虞時。

二、從事河川工程、河堤、海堤或圍堰等作業,因強風、大雨或地震,致

有立即發生危隩之虞時。

三、從事隧道等營建工程或沉箱、沉筒、井筒等之開挖作業,因落磐、出

水、崩塌或流砂侵入等,致有立即發生危隩之虞時。

四、於作業場所有引火性液體之蒸氣或可燃性氣體滯留,達爆炸下限值之

百分之三十以上,致有立即發生爆炸、火災危隩之虞時。

五、於儲槽等內部或通風不充分之室內作業場所,從事有機溶劑作業,因

換氣裝置故障或作業場所內部受有機溶劑或其混存物污染,致有立即

發生有機溶劑中毒危隩之虞時。

六、從事缺氧危隩作業,致有立即發生缺氧危隩之虞時。

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有立即發生危隩之虞時之情形。

第15條本法第十條及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所稱工作場所負責人,係指於該工作

場所中代表雇主從事管理、指揮或監督勞工從事工作之人。

第16條本法第十二條第一項所稱體格檢查,係指於僱用勞工或變更其工作時,為

識別勞工工作適性,考量其是否有不適合作業之疾病所實施之健康檢查;

所稱定期健康檢查,係指依在職勞工之年齡層,於一定期間所實施之一般

健康檢查;所稱定期施行特定項目之健康檢查,係指對從事特別危害健康

作業之勞工,依其作業危害性,於一定期間所實施之特殊健康檢查。

第17條本法第十二條第一項所稱特別危害健康之作業如下:

一、高溫作業。

二、噪音作業。

三、游離輻射作業。

四、異常氣壓作業。

五、鉛作業。

六、四烷基鉛作業。

七、粉塵作業。

八、有機溶劑作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九、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一○、黃磷之製造、處置或使用作業。

一、聯啶或巴拉刈之製造作業。

二、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作業。

第18條依本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執行勞工體格檢查、健康檢查之醫療機構,由

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

第三 章 安全衛生管理

第19條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所定勞工安全衛生組織,包括下列組織:

一、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單位。

二、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

第20條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所定勞工安全衛生人員,包括下列人員:

一、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二、勞工安全管理師。

三、勞工衛生管理師。

四、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

第21條第十九條第一款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單位,為事業單位內規劃及辦理勞工

安全衛生有關業務之組織;第二款之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為事業單位內

審議、協調及建議勞工安全衛生有關業務之組織。

第22條事業單位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由雇主或對事業具管理權限之雇主代理人

綜理;由事業各部門主管負執行之責。

第23條本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事前告知,應以書面為之,或召開協商會議並

作成紀錄。

第24條本法第十八條所稱共同作業,係指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所僱用之

勞工於同一期間、同一工作場所從事工作。

第25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之協議組織,應由原事業單位召集之,並 第26條

第27條

第28條 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協議下列事項:

一、安全衛生管理計畫。

二、勞工作業安全衛生及健康管理規範。

三、安全衛生自主管理之實施及配合。

四、從事動火、高架、開挖、爆破、高壓電活線等危隩作業之管制。

五、對進入密閉空間、有害物質作業等作業環境之作業管制。

六、電氣機具入廠管制。

七、作業人員進場管制。

八、變更管理事項。

九、劃一危隩性機械之操作信號、工作場所標識(示)、有害物空容器放置、警報、緊急避難方法及訓練等事項。一○、使用打樁機、拔樁機、電動機械、電動器具、軌道裝置、乙炔熔接裝置、電弧熔接裝置、換氣裝置及沉箱、架設通道、施工架、工作架台等機械、設備或構造物時,應協調使用上之安全措施。一

一、其他認有必要之協調事項。雇主依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宣導本法及有關安全衛生規定時,得以教育、公告、分發印刷品、集會報告、電子郵件、網際網路或其他足使勞工周知 之方式為之。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所定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之內容,參酌下列事項定之 :

一、事業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及各級之權責。

二、設備之維護及檢查。

三、工作安全及衛生標準。

四、教育及訓練。

五、急救及搶救。

六、防護設備之準備、維持及使用。

七、事故通報及報告。

八、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前條之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得依事業單位之實際需要,訂定適用於全部或

一部分事業,並得依工作性質、規模分別訂定,報請檢查機構備查。

事業單位訂定之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其適用區域跨二以上檢查機構轄區時,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檢查機構備查。

第29條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所定之勞工代表,事業單位設有工會者,由工會推

舉之;無工會者,由雇主召集全體勞工直接選舉,或由勞工共同推選之。

第四 章 監督及檢查

第30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及檢查機構應將其實施勞工安全衛生之監督與

檢查結果,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第31條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為執行勞工安全衛生監督及檢查,於必要時,得要求

代行檢查機構或代行檢查人員,提出相關報告、紀錄、帳冊、文件或說明。

第32條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二款所稱發生災害之罹災人數在三人以上者,係

指於工作場所同一災害發生勞工永久全失能、永久部分失能及暫時全失能

之總人數達三人以上者。

第33條本法第二十九條所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如下:

一、僱用勞工人數在五十人以上之事業。

二、僱用勞工人數未滿五十人之事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並由檢查機

構函知者。

前項第二款之指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委任或委託檢查機構為之。

雇主依本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填載職業災害統計之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

第33-1 條 勞 工因雇主違反本法規定致發生職業災害所提起之訴訟,得向中央主管機

關申請扶助。

前項扶助業務,中央主管機關得委託民間團體辦理。

第五 章 附則

篇3: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有关职业卫生工作概况

国际劳工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有关国际公约来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劳工组织首倡并积极推行的,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应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1990年9月7日, 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动标准公约》 (第144号公约) , 三方机制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立法的重要原则。我国《劳动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劳动合同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 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三方协商机制在我国处理劳动关系的实践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劳动立法绝大多数都有三方参加, 法律本身也规范了这一原则和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还就防范职业危害问题制定了许多国际公约, 也体现了劳动关系三方制, 如:

1974年《职业癌症公约》 (第139号公约)

第6条中提出“应根据法律或条例或符合本国惯例及情况的任何其他方法, 并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和工人组织进行磋商, 采取有效执行本公约各项条款所必须的措施。”

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 (第155号公约)

第1条提出“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 经与有关的、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有尽可能最早阶段进行协商后, 对于其经济活动的某些特殊部门在应用中会出现实质性特殊问题者, 诸如海运或捕鱼, 得部分或全部免除其应用本公约。”

第4条提出“各会员国应根据国家条件和惯例, 经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后, 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有关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及工作环境的一项连贯的国家政策。”

第8条提出“各会员国应通过法律或条例, 或通过任何其他符合国家条件和惯例的方法, 并经与有关的、有代表性的雇主和工人组织协商, 采取必要步骤实施本公约第4条。”

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 (第161号公约)

第2条提出“各会员国应根据本国情况和实践, 并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 (如存在这种组织) 协商, 以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一项具有连贯性的有关职业卫生设施的国家政策。”

第5条提出“监测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中可能影响工人健康的因素, 包括由雇主提供的卫生设备、食堂与住房等;⋯⋯;组织急救和紧急治疗。”

1986年《安全使用石棉公约》 (第162号公约)

第1条提出“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 经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磋商, 根据对所涉及的健康危害及所使用的安全措施的评估, 如确信对某些特殊经济部门或特殊企业无必要, 可不对其实施本公约的某些条款。”

第3条提出“主管当局经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磋商后, 可按商定的条件和时限允许暂不采取根据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措施”。

第4条提出“主管当局应就实施本公约各条款必须采取的措施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进行磋商。”

第11条提出“主管当局经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进行磋商, 应有权在确实不可能取代或取代并不合理的情况下允许不执行本条第1款规定的禁止, 但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不受威胁。”

第12条提出“主管当局经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进行磋商, 应有权在替代方法不合理或确实不可行的情况下允许不执行本条第1款规定的禁止, 但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不受威胁。”

1990年《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 (第177号建议书)

第2条提出“应就为使本建议书各项规定生效所采取的措施与最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和工人组织进行协商。”

发达国家工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概况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状况, 总体上较发展中国家要好, 表现为法律体系比较健全、执法监督比较有效、工会体系运行完善、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高等, 但职业卫生工作也存在不平衡, 工会在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过程中, 也面临一些特有的职业卫生新挑战。

积极参与劳动保护立法和执法监督活动

发达国家工会的劳动保护法定权利主要有, 对劳动保护工作和执法情况享受社会监督权, 监督雇主或用人单位按标准建立劳动条件, 与雇主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保护集体合同, 派代表参与劳动保护机构的工作并享有同等权利, 组织劳动保护培训活动。

美国各工会针对暴露出来的职业危害, 经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通过向社会和政府呼吁和鼓动、起草和修改文本、向法院上诉、出庭作证、辩护等方法, 推动职业卫生立法和建立联邦标准。

工会还特别关注和解决劳动保护的热点问题, 如欧盟工会发现有的国家拒发因病误工工资、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后, 及时提出申诉, 有效解决了问题。丹麦和瑞典等国的工会还推动政府建立了调解工伤纠纷专门机构, 丹麦成立了国家处理工伤事务局, 使工伤申诉能得到及时处理。

利用机制进行集体谈判

发达国家的国家级三方委员会主要是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举行谈判。有些国家还建立了劳动保护问题三方或多方委员会;德国建立了由劳资双方代表共同组成的“职业协会”, 劳动保护是其重要工作内容, 政府较少干预劳动保护问题;瑞典规定企业必须建立由雇主和工会代表组成的“劳动保护混合委员会”, 包括保健委员会、劳动保护和工人健康状况调查委员会、调解劳动保护争议委员会等;加拿大法律要求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建立“联合安全卫生委员会”, 联合委员会由代表雇主和雇员的两部分委员组成, 企业依靠该联合委员会来推动本企业的安全与卫生工作。通过以上机制, 工会可以就劳动保护问题举行集体谈判并签定集体协议, 出现劳动保护争议问题时, 主要是按劳动仲裁程序进行解决, 必要时工会有权通过司法程序强制要求企业执行集体协议, 加大了集体谈判中劳动保护内容的实质性提出和落实。

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察体系

北欧国际实行了一项“工会劳动保护信任人 (或工会劳动保护监察员) 制度”, 瑞典的法律规定, 5人以上的生产车间都要选举劳动保护监察员, 分厂以上要选举第二级劳动保护监察员。工会还经常聘请劳动保护专家协助工作, 开展监察生产和环境安全、协调劳动保护监察员的工作、帮助无力设置劳动保护监察员的企业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等。

参与企业和地方劳动保护机构的有关活动

劳动者代表经常可以通过企业委员会、工人委员会或合作委员会参与讨论和解决劳动保护问题;职工还可以运用工人持股制度, 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劳动保护工作;企业群众组织也积极以多种形式参与劳动保护工作, 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 改善劳动保护条件。

部分国家工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

加拿大联合安全卫生委员会 (简称“联合委员会”)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建立在“雇员和雇主同行动, 以保证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原则之上, 而促进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建立联合安全卫生委员会, 企业依靠联合委员会协力推动本企业的安全与卫生工作。联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查明和评估潜在危险, 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 并跟踪监督改进措施的落实, 促进企业的安全与卫生工作;调查严重事故和因劳动保护问题引发的停工事件。

联合委员会由代表雇工和代表雇主的两部分委员组成, 至少有一半联合委员会委员应当是由工人推选的工人委员;在成立工会的企业, 工人委员应当由代表工人的工会 (一个或者几个) 推选。雇主方委员由雇主推选。选择委员时应考虑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其在生产过程及安全方面负有的职责。应当推选至少2名委员, 分别代表工人和雇主, 参加专门培训, 并且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和职责。

一般来说, 雇佣20名及更多工人的企业要建立联合安全卫生委员会;雇佣工人多于5名, 少于20名的企业不要求建立联合委员会, 但是工人应当推选1名安全卫生代表, 安全卫生代表承担促进企业安全卫生的职责;少于5名工人的企业不要求建立联合委员会或推选安全卫生代表。

联合委员会是一个帮助提高人们安全意识, 查明企业存在的危险和隐患, 以及解决这些危险和隐患的咨询机构, 主要查明企业中潜在的安全与卫生问题, 并促使雇主关注这些问题。联合委员会委员应当非常了解企业安全与卫生状况及工作情况, 以履行自己的职责。

企业的联合委员会委员至少3个月举行1次会议。如果企业存在危险物质或危险工艺, 则需要更频繁地开会。每次会议都应当有代表双方的委员出席, 会议主持人由双方担任:一位由工人委员推举, 另一位由雇主方委员推举, 双方主持人轮流主持会议。

联合委员会委员从事相关的工作, 要支付他们正常酬金;当履行职责时间超过正常工作时间时, 要支付额外酬金。

政府劳动部门应当关注有关联合委员会的建立、职责及组成等方面所发生的争议, 并可以就发挥联合委员会作用等问题向雇主发出指令。

德国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

德国由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企业监督局 (劳动保护立法) 和非政府公众权益性团体同业公会 (行业工会) 共同监督企业的安全卫生。

1.工会劳动保护作用大

德国的企业雇主追求产量、效益, 雇员则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 行业工会努力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寻求平衡点。

德国法律规定, 员工超过20人的企业应依法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保护委员会由一名雇主或雇主委托的代理人、2名工会代表、安全卫生医师、劳动安全专员和现场安全员组成。劳动保护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讨论劳动保护和事故预防的问题, 向雇方提出有关建议, 并监督执行。

雇主负责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 必须依法雇佣具有相应资格的现场安全员、劳动安全专员和安全卫生医师。企业雇佣的具体人选必须得到工会的同意。安全卫生医师和劳动安全专员应向企业员工委员会通报关于劳动保护和事故预防的情况及其向雇主所提建议的内容, 并根据企业员工委员会的要求提供相应咨询。

工会向员工宣传在劳动保护和事故预防方面, 遵守各种规定和雇主的指示安全地操作和生产,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来不及报告的情况下消除事故隐患。

行业工会强化劳动保护工作是全方位的。比如提出处理垃圾等废弃物的工人保护问题;提出采取加强工作场所通风和禁止抽烟、喝咖啡等措施保护工人健康的建议;提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和针管等医疗器械的健康防护问题;提出打免疫针等办法避免感染的问题。

2.强化工会监督

德国重视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注重发挥工人代表和安全代表的作用。企业普遍建立了有职工代表参加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委会。企业在准备更改工艺流程、工作内容时, 如果这种改变对工人的安全健康有可能产生影响, 必须同工人安全代表和委员会协商, 谋求合作。另外, 德国工会劳动保护专、兼职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当高。

3.劳资自治, 政府极少干预

德国劳动保护工作无一不体现劳资之间的合作与谈判, 企业层面的劳动关系是依靠集体谈判来解决的, 以集体合同的形式加以落实。社会层面的劳动关系由政府、资方、劳方三方协商解决。在德国, 不少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主要由劳资双方起草和不断协商, 政府一般很少参言。

在劳动关系三方中, 工会的任务相当繁重, 它需要向资方和政府争取更多的权益, 为工人提供必要的保护。而雇主组织也往往面临政府、工会等方面的压力, 不得不采取措施承担保护工人的义务。德国工会与雇主之间对话的前景比较乐观。例如职业协会就是劳资自治的产物, 职业协会是由劳方、资方代表共同组成的, 而政府很少干预, 甚至是鼓励劳资双方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劳动保护问题。

政府主要是搭台, 由劳资双方唱戏。劳动保护预防与研究、事故调查、工伤保险及待遇等均由职业协会承担, 甚至于改进机器设备防护状况、测试以及企业对设备提出的安全要求均由职业协会劳动保护所研究院来完成, 然后免费向企业推广。工作时间等敏感问题也是由劳资双方谈判确定。

美国工会全方位介入联邦职业安全卫生立法和标准体系建立

在美国, 人们加入工会是因为能够改善工作环境, 通过工会代表联合起来应对雇主, 期望在出卖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而协议过程中能够力量更大, 获得以下优势:高一些的工资、福利改善、免受失业、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展机会, 工会在为劳动者获得权益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30多年来, 美国各工会组织不遗余力地推动了《职业卫生和安全法》《矿山安全和健康法》《苯标准》等36项职业卫生立法和联邦标准的建立, 在制定劳动场所安全和健康标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使得劳动者拥有了获得安全和健康工作场所、对不安全工作的报告和提出获得有关安全和健康信息要求的合法权利。

以下为这36项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列表:

篇4: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安全和卫生为全世界关注。讲到全球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估算的数字异常严峻:全世界每年因工伤和职业病死亡的人数约200万人。此外每年还有2亿7千万人受到工伤事故危害,有1亿6千万人患职业病,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

一、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是雇主的首要职责

自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以来,职业安全和卫生工作就一直是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力图通过制订公约和建议书,即国际劳工标准,为各成员国提供制订国家和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实施准则和指导方针。国际劳工组织第155号《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及第161号《职业卫生设施公约》就是两个基本的公约,它们包括建立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政策并在国家和企业付诸实施的条款。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一级,保护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卫生,使他们免受职业伤害是雇主的首要职责。

为了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和卫生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实施了职业安全和卫生工作重点项目,旨在制订预防性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在采矿、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农业等危险职业和部门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给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和组织带来了迅速的变化。立法虽然非常重要,但却不足以应对这些变化或与新的职业危害和危险同步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能够不断应对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挑战,并在动态管理战略中建立有效的反应机制。

二、预防原则:最为优先的原则

今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职业安全和卫生领域的全球战略。该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及保持国家预防性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并将一套系统理论引入到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中。国家预防性安全卫生文化是指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权利在各个层次上都能得到尊重;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通过一个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体系,积极参与到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是指预防原则应作为国家和企业最为优先的原则。建立和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卫生文化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以提高人们的普遍认识、知识水平和对职业伤害概念的理解以及懂得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

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在其《职业安全卫生指导方针》中开发了一套关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方法。该指导方针是在吸收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其三方成员和其他部门广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是在相关的国际劳工公约中规定的、得到国际公认的职业安全卫生原则的基础上成形的。因此,该指导方针为企业及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惟一的有力武器。工人、各组织机构和安全卫生系统以及工作场所都将从中受益。基于这个理念和相关方法建立的全球性发展战略,将提倡将这种系统方法应用到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的管理中。

三、劳动监察

在探讨安全文化时, 人们往往忽视劳动监察的作用。俗话说, 防胜于治。在现代劳动监察工作中,对职业危害的咨询、信息和宣传教育远远超过传统的、仅限于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技术咨询。

某些热衷于经济发展的人往往忽视人类自身所遭受的危害和环境恶化的惨痛代价,这是造成劳动监察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监察体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监察设备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劳动监察在分析和预防重大工业灾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愈来愈多的国家在提高和改善劳动监察的效力和效率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体面的工作环境。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国。自1985年国际劳工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来,国际劳工组织一直与中国政府、工人和雇主组织在职业安全和卫生领域进行密切合作。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70号化学品公约和第167号建筑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篇5:健康安全与劳工保障政策声明

浙江新屹服装有限公司以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成长,让社会共享为宗旨,以为企业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所有活动必须遵守经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为已任。郑重声明:

劳工保障

1、自由选择职业

不使用强迫、抵债或用契约束缚劳工。所有工作都是自愿的,并且员工在合理通知的情况下拥有自由离职的权利。不扣压劳工任何证件。

2、不用童工

在制造的任何阶段不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人士。

3、工时

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正常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天加班1-2小时,一周的工作时间包括加班在内不超过60小时。每周七天至少休息一天。

4、工资与福利

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包括最低工资、加班工资和法定福利等,所有均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5、不歧视

公司不因人种、肤色、年龄、性别、性倾向、种族、残疾、怀孕、信仰、政治派别、社团成员或婚姻状况等在雇用及实际工作中歧视员工。

健康安全

1、安全管理理念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对生命和健康的无谓损坏,是一种道义上的罪恶;对可预防的事故,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负有道义上责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与加强管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事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安全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实现员工“无违章、无意外、无伤害”,设备安全可靠。

3、安全准则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以加强管理为基础、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珍惜生命,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4)坚持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员工素质,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文化氛围。

5)公开安全、职业健康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浙江新屹服装有限公司

篇6:环境与粮食安全问题-环境管理

引:所谓粮食安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 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 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

一、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在生产层面上:

从 2003 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 6 年丰收,年均增幅 3.56%, 没有现延续多年的每 3 年有 1 年粮食减产的局面。2009 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 5.308 亿吨,提前完成 “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规划实在2010年完成)

2、在供给层面上:

在2012年,进口的粮食超过了7000万吨,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低于 95%(这突破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红线)(在4月10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2013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并且近年国际粮价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出现产区缺口严重现象,例如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 7 个主销区,产需缺口由 2003 年 485 亿公斤扩大到 2007 年 550 亿公斤左右。

3、在需求层面上:

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增,从品种结构看,小麦和稻谷消费需求量缓慢增长,玉米和大豆需求量增长较快,超过80%而其他粮食消费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从消费区域看,农村和城镇口粮消费总量在逐步减少。主销区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部分粮食主产省的粮食消费也有较大增长。

二、危害粮食安全的环境问题

(一)自然环境

1、大气环境

(1)在高浓度污染物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称坏死斑),或者植物叶片直接枯萎脱落;(2)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影响下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产生不可见伤害,即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大气污染减弱作物生长势,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病虫害危害加重。☀ 以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为例(“酸雨”对于农作物的危害)

“酸雨”使水稻叶片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长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形成枯熟,最终全株死亡;小麦的麦芒变成白色;而使蔬菜以及果树的叶子脱落,造成植物死亡或者果实脱落等症状。

酸雨首先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过量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也能加速土壤

矿物质营养元素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酸雨还能诱发作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如四川的一个发电厂附近酸雨区域受害菜地达11.3%。其中酸敏感蔬菜蕃茄、芹菜、豇豆和黄瓜产量可下降20%;而中等敏感性的生菜、四季豆和辣椒产量下降10~20%;抗酸性较强的青椒、甘蓝、小白菜、菠菜和胡萝卜产量下降低于10%。

☀以空气中颗粒物污染为例

2、土壤方面

(1)土地流失与荒漠化:

水土流失是中国生态退化的普遍问题。三个地区的例子:东北、西北和华南。东北--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的粮仓。在过去的60年里,东北黑土层的厚度从80多厘米急剧下降到不足30厘米。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从12%下降到不足2%。大约85%的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水土流失和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耕种、滥用化肥和过度砍伐。反过来,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加频繁的干旱、洪水和沙尘暴。

我国沙漠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27%。并以每年3400平方公里增加。造成河流和湖泊干涸(导致土壤盐碱化,因而无法种植农作物),对1亿多人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特别是,荒漠化造成农田和牧场退化,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的下降。

同时乱砍滥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只有少量的原始森林得以保存。并且以年均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采矿和砍伐破坏了山区的森林,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减少了蓄水能力。

(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影响这粮食的安全,主要来源是工业废弃物、采矿活动以及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

第一,化学和其他工业设施排放出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减少或杀死了植物。农村工业造成的污染比城市工业更为严重。

第二,中国存在大量的小矿场,尤其是小煤窑,因为中国将近70%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煤炭的废弃物--包括硫化物--以及其他的有毒化学物破坏了相邻地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第三,过度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也是土地污染的原因。南方:

广东土壤污染调查:部分地区农作物被毒死

韶关大宝山矿区的上坝村老百姓就是因为长年吃这种“毒菜”与“毒大米”而成为著名的癌症村,很多村民年纪轻轻就死去。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用受镉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稻谷,使得此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70.9%,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后致使镉在体内蓄积,造成肾损伤,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称为“痛痛病”。

北方: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以工业废水的污染,使产量剧减。现在农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成为土壤污染源。

3、水资源方面(1)水资源短缺

中国的水资源人均水平占有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5%。随着人口剧增使得农业的耗水量由70%增至80%,但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及工业和家庭用水的增长,对农业用水构成了威胁。

2010年云南干旱事件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30万亩,其中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2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9.8%,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受灾1482万亩,占总面积的81.8%。云南省小春粮食减产约60%。

(2)水体污染

据统计,全国有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水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发,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降低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

2006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30条带着处理水入海的大河。结果显示,长江、珠江、黄河、闽江和其他一些河流排放的污染物比上一年大幅度增加。在主要的污染物总量中,化学需氧量占到86.3%,营养盐占到12.5%左右,其余的则包括油污、重金属和砷。

北方:2012.3.26山西汾阳26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颗粒无收

振兴化肥公司排放废水污染河流,在农民先后种植辣椒和玉米后,全部绝收。经调查其排放废水中COD是1020毫升每克,高于化工行业的COD的含量应该是150毫升每克。氨氮含量为103毫升每克,远超是化工行业的75毫升每克,严重超标。

山东等地企业将污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污染。地下水会一直向下渗透,甚至到达地下300米以下。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会一直沉淀在土壤底层中。土壤表层污染还可以通过燃烧使污染物挥发掉,但地下土壤底层污染则长期无法根除,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人一旦食用了被污染的农作物将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

(二)社会环境(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剧增、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使用化肥而减少时,人均粮食产量每年约下降了0.5%)。

中国在近50年里,人口增长了2倍多。人口的规模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不均衡压力,在中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及西藏等地,人口压力微乎其微;而在东部沿海省份尽管只占中国15%的面积,但却拥有中国41%的人口。

(2)城市化

城市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劳动力素质降

低。

1996年至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254.8万公顷,减为10427.8万公顷,人均耕地由0.106公顷降为0.094公顷。耕地的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1998年后粮食播种面积也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而迅速减少,减少的速度甚至比耕地的还要快,到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已经降低到1 000万公顷以下。在耕地减少中,建设用地数量自1999年以后有明显地上升趋势,到了2004年增长到29.3万公顷,所占比重达到了22.6%。虽然从占耕地减少总额的百分比来看,建筑用地并不是最大的,但是从各年占用面积变化情况来看,建设用地占地面积在逐步增加,并且预期近几年内还将不断增长。

并且城镇建设占用的大多是平原地区土壤肥力高、农业劳动力集中度高的优良耕地,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有5000万失地农民,在2001-2004年4年间,大约又增加了670万,虽然每年中国耕地都有占有补,但却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如2004年建设占用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72%,而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仅占34%;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补充的耕地多来自未利用的原开发用地。由于占多补少、占良补差,使得城镇建设的过程加快了耕地质量下降的速度。

中国2006年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2.99%。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另一面则是农村人口比重逐渐减少,有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人口总量从1996年开始减少。而且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相对趋向高龄化。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弱化。

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国家:

从保护耕地政策、独生子女政策、灌溉系统投资、南水北调工程、大规模造林运动和退耕还林工程六个方面入手。

1.保护耕地

为了遏制耕地的减少和保护未来的粮食安全 2.独生子女政策

减少人口压力造成的用地紧张。3.国家对水利系统的投资

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庞大投资,实现粮食自给。灌溉系统上的开支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中国大约51%的耕地得到了灌溉;将近三分之二的灌溉地区使用地表水,而其他地区则使用地下水。

4.大规模造林工程

减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如“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和间作林、太行山绿化工程和治沙工程 5.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 到2007年,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已经恢复了2400万公顷的森林和草场,占到中国新增森林面积的 60%左右,受益的农民达1.24亿。

6.应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重金属污染整治和补救制度。

对重金属污染控制应实现地方政府负责制,打破先污染再治理的怪圈。

对于我们:

1、生活节俭,不浪费粮食;(光盘行动)

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篇7:楼道安全与卫生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和谐,为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使我们的行为更加文明,为了使我们的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我建议各邻居们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及公共财产安全,做到以下四点。

一、希望大家爱护公共卫生,保持楼道卫生整洁。一楼至二楼卫生区由二楼左右两户轮流打扫卫生。二楼至三楼卫生区由三楼左右两户轮流打扫,以此类推,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环境。

二、为了大家的通行安全、通畅,楼道内严禁堆放垃圾、煤球等杂物。

三、近期本楼道出现业主被盗事件,为了大家的人身财产安全,现已集资安装防盗门一副。希望大家带好钥匙,出入上锁,未拿到钥匙的业主请与负责人联系。

四、请各业主积极行动,严禁杜绝盗窃行为。若发现偷盗事件发生,抓住将严惩,同时对于提供线索,抓住小偷者予以奖励10000元整。

楼道管理处负责人:

篇8: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

一、露天矿山作业环境特点及安全隐患分析

作业环境就是指人员所在的工作空间范围内, 对其工作舒适度、工作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有害气体、粉尘、噪声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作业环境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也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边坡稳定性及其安全隐患

露天矿一般存在较高边坡。目前, 我国金属和非金属矿山边坡设计高度一般为100~300m, 甚至有些达到800m以上。边坡越高, 揭露的岩层越多, 边坡上下部的地质条件差异也越大, 因而岩体的完整性、稳定性也就比较差。再加上边坡受到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以及频繁的钻孔、爆破作业、车辆行驶等震动影响, 边坡存在着滑坡坍塌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企业边坡管理水平低, 人为的超采超挖甚至边坡底部掏采等危险作业方式, 加重了边坡滑坡坍塌的危险性。

(二) 爆破作业及其安全隐患

露天矿广泛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由于炸药的易爆性、爆破能量的巨大性, 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不当或者爆破后处理不合理, 就会引起伤害事故。

(三) 高处作业及其安全隐患

露天矿生产过程中, 在采装或排土作业时, 如果作业环境、生产管理不当, 很容易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因素。如出现岩堆过高、边坡浮石未及时处理或者台阶有伞岩等情况, 岩石可能滚落伤人或损坏设备;人员在分层坡面高处可能站立不稳而滑跌、坠落;排土时没有做足安全措施, 如没有安全堤、反堤、无人指挥等, 汽车卸料时可能从排土场高处坠落。

(四) 矿场机动车辆及其安全隐患

当车辆管理不善, 如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人矿混装、超载运输等;或者现场作业人员不注意安全, 强行在车辆附近活动等原因, 都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五) 机电设施及其安全隐患

矿山一般都存在运转的机械设备, 如输送机、破碎机等, 如安全措施不够及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 容易会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电气设备、电缆安装不当或老化、破损等原因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电气设备雷雨天受到雷击等破坏。

(六) 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据文献研究, 现阶段我国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中, 有毒有害气体是影响作业环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粉尘和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开采和处理矿石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爆破、机械运转都产生噪声。有害气体、粉尘、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虽然不会立即产生严重的后果, 但在矿场长年累月的工作就会产生职业病害。

二、露天矿山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一) 提高安全认识水平,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能直接看到效益, 造成一些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思想上认识不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在安全工作的投入上也必然投入不足;在人员安排上, 往往将企业内部闲散人员安置在安全管理岗位上, 由于专业性不强, 很难将安全工作做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 加大安全投入。要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生产的条件, 就需要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 并加强劳动健康保护措施。其次, 引进和培养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 充分调动安全人员的积极性。再次, 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管理工作, 提高安全工作的质量水平。

(二)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矿长要对本矿的安全工作负总责, 再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 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安全素质和作业水平

应保证从矿长-安全管理人员-普通员工都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矿长和企业安全工作人员要经过政府安监部门的培训和考核, 普通员工要经过企业内部的培训和考核, 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才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车辆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应结合本职岗位的业务学习, 这样在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同时, 也提高了安全技能。应根据本矿安全生产实际,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并组织人员进行演练, 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 合理设计与开采矿山,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露天矿山工程的设计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应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保证地质资料的准确有效。科学设计矿场位置, 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 应按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确定安全的边坡角、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等参数, 消除滑坡坍塌等危险因素。对爆破方案进行安全设计, 确定爆破安全距离。在开采作业时, 必须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设计的要求进行操作。此外, 还必须做到:1) 及时清理宕面浮石并合理控制岩堆高度, 防止高处坠落和滚石打击;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或绳;进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严禁恶劣天气作业。2) 在开采宕面外侧设置截水沟, 台阶及宕面上设置排水沟, 排土场排土标高之上设置截水沟, 防止山洪流入排土场形成泥石流。3) 加强边坡失稳的控制措施, 如削坡减载、坡脚支撑;控制边坡爆破;人工加固边坡;先剥后采, 从上到下分台阶开采等;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等。4) 严格管理车辆, 禁止超载、人矿混装;危险路段设置安全标识;排土时严禁无人指挥卸料。5) 对机电设备要合理布局, 经常维护和检查。6) 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区域采取适当通风措施及作业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尽量采取湿式作业, 防止粉尘飞扬。

三、结论

篇9: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FIP主要内容

FIP是问题导向型培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监测、指导实施”最终解决问题并实现持续改进。

FIP培训涵盖工厂提升所必不可少的七个要素:质量、生产力、清洁生产、人力资源、健康与安全、工作场所关系以及工作场所合作。

合力解决问题、无障碍沟通和可测量的持续改进有力支撑着这一提升周期。

质量,探究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质量。模块培训中将探讨减少残次率和创造质量文化的实用方法。

生产力,探讨如何通过工人参与发现问题和提高生产力。模块培训中将引入生产计划和测量工具帮助企业掌控生产力。

清洁生产,探究控制能源和损耗以及发展更有效率的生产周期的重要性。模块培训中将引入监测和减少损耗水平的表格和技巧。

人力资源,讨论集中在“雇员”这一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上。模块培训中将发展人力资源实践工具。

健康与安全,提出发现并减小企业中构成对工人的危险的方法。模块培训中引入解决常见的工作场所风险和危险因素的表格与技巧。

加强工作场所关系,强调工作场所关系这一项目的重要主题。模块培训中探讨管理人员与工人合作的实用方法和机制,其中包括支持集体谈判权的对话机制。

此外根据不同项目的实施需要,FIP还发展出两个次模块:工作场所中的HIV/AIDS以及工作场所中的残疾人。

通过这七个模块的培训主要突出四个主题:合力解决问题、工作场所沟通与合作、基于体系的改善方法及持续改进的测量。

FIP实施模式

FIP包含的不仅仅是培训,在地方顾问的支持下,FIP向企业提供一段时间内的实地考察咨询。通过全面的、循序渐进的项目实施,提供给参与者实施并保持持续性改进的必要工具。

FIP通常的实施周期为8到12个月。每个培训模块包含:为期两天的互动式集中培训、自我评估、专家和本地顾问工厂实地考察咨询、4-6周的改善时间。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下图做出说明。

项目实施中,本地顾问扮演着重要角色。项目挑选有经验的本地顾问组成团队,与模块培训专家一起向企业提供咨询,协助企业实施改善方案。利用本地顾问更便于监测项目实施,也便于企业随时获得支持和帮助。项目实施期间,产业专家与本地顾问会针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出改善建议与方案。

在企业中成立“工厂提升小组”对企业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小组由同等数量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构成,以全程参与项目培训的人员为核心,负责在工厂实施FIP项目,并在项目结束后确保持续实施FIP的方法。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劳工标准和实现“所有人的体面劳动”这一目标,因此項目设计中,工人的参与贯穿于工厂提升的全过程中。将工人和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培训是FIP的特色之一,实践也证明这是改善工作场所合作和建立良好的商业运作的有效途径。

FIP工具

项目采取了基于工具的方法(tools-based approach),强调有效改善管理体系的实用途径。项目面对不同的群体(培训者、本地顾问、企业)开发了不同的工具。为帮助参与企业不论在车间还是管理办公室都能够实现系统性改善,项目主要提供了四类工具:

针对某一主题的背景资料文件

实施一个新方法、新技术或新体系的具体步骤的指导文件

帮助企业建立如战略、政策或形式等文件的模板

帮助评估企业当前状况的各类表单

在每一模块培训期间,参与者都会得到各种实用工具以便回到企业中加以实践。每个参与企业也会收到一套完整的“FIP工具箱”,包含所有模块的文件、模板、表单等工具,他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这些工具进行调整后加以适用。

FIP成果

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目标的FIP工厂提升项目已经在越南、斯里兰卡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越南:三分之二的参与工厂将生产线终端残次率至少减少了50%;75%的工厂提供了新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口罩、金属手套、耳栓、风镜和面具;所有工厂都建立了工厂提升小组(经理/工人)。

在斯里兰卡:生产线上质量不合格率降低了46%;生产线终端质量不合格率降低了40%;劳工流失率平均降低了26%;缺勤率降低了34%。

在FIP实施期间,起初并不引人注意的改变往往会产生令人惊讶的结果,例如:在一家服装厂花20美元用于购买手动夹具,每个生产订单节省了1400美元;在金属部件加工车间中使用透明屋瓦减少了80%的照明成本;对泄漏47%热能的锅炉进行小的修补,每个月节省了约两百万越南盾;逐步实现自我检查使得工厂重新分配了15名质量监督员,提高质量的同时每个月还节约了1500美元的工资成本;在一个刺绣车间提高50%的产量使工人的工资增加了61%。

FIP在中国实施的现实意义

FIP尽管没有限定实施的行业和领域,但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参与企业都来自纺织行业。FIP在纺织行业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还特别开发了针对纺织行业的培训教材。在全球纺织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纺织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企业)以相对低的造价制造高品质产品的普遍要求、以及纺织企业面临的遵守劳工标准的外部压力的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了FIP工厂提升项目。FIP的本质是帮助纺织企业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容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由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于2007年5月28日正式启动,为期一年。项目针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国中小型纺织企业,旨在提高他们自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纺织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压力。社会责任对中小企业而言,提高自身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意义要大于锦上添花的外在美誉的意义。FIP作为一整套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的培训,将社会责任、良好劳工实践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适于在中国纺织企业中实施并推广。在FIP宝贵的资源与经验的基础之上,项目将结合中国纺织业的整体行业背景以及中小纺织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对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训工具和模式做出适当调整,开发适合本土的培训项目。

“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将分两种培训模式进行:模式A—综合培训和辅导升级方案和模式B—强化培训和辅导升级方案。两种方案具有相同的内容,但是通过完全不同的传递机制满足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项目将挑选25家参与企业,其中5家接受模式A培训,专家与顾问将深入企业开展各模块的培训与辅导;另外20家接受模式B培训,参加专家与顾问举行的集中培训,各模块内容将通过三期培训传递给企业。尽管培训模式有所区分,但是每家参与企业都会得到专家与顾问为其量身制定的改善方案并在实施中得到持续的监督与指导。两类实施企业将平衡地分布在项目设定的两个目标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以确保每个地区内以及地区之间样本的可比性。

篇10:班组安全与环境管理

张立中 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

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中,安全与环境管理起着基础和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我深切的体会到班组安全和环境管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企业要发展,要进步,要有持续的生命力.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和质量意识,还必须把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放在同样的位置,常抓不懈,并指定出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要求班组员工认真执行,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和谐同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有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希望.怎样才能做好企业中班组的安全和环境管理呢?

一 首先,明确的认识到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生产进行中,安全生产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所谓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人不受到伤害(死伤或职业病)物(设备或财产)不受到损失.企业的发展固然要靠高品质和良好的服务.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安全管理或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就会经常导致各种事故频繁发生,这就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企业中,班组是企业管理最小的单位,也是管理员工的直接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班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安全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了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果有时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不会促进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例如,人接近转动机器部位进行作业,有被机器夹住的危险,这属于不安全行动;又如,在冲压作业中如拆除安全装置(不安全行动)那么设备就会处于不安全状态,就会有压断手指的危险.构成生产中伤亡事故的人或物两大因素只中,人的失误占绝对的地位.纵然伤亡事故完全来自机械或物质的危害是由人设计和操纵的,物也是由人来支配的,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出现人的伤亡事故,必然为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以及人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使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这就需要有一个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以安全为根,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并切实的作好安全体系中的各项要求,在生产现场,班组是管理的直接责任者,也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确保安全作业,就必须分析和查清隐患,并加以消除,将事故消失在发生之前,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和不段进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或者骄傲自大,这两方面都不利于安全生产,更不利于班组管理,在班组的安全管理上,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每出一个规则,每立一条纪律,都必须同实际相结合.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与事实偏离,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要做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班组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树立安全第一的同时,做好员工个人的安全意识建设,以及物(机械)的安全管理,要做到人与物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对班组安全进行强化管理,充分体现基层班组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安全是企业发

展永恒不变的主题.而班组作为安全生产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重大,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二 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人

在班组安全管理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工厂前,经常会看到“安安全全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从这句话中,直白的告诉我们,只有安全的工作,安全的回家,才能有着幸福的生活,因此在班组安全的管理中,必须应以人为主,说白了,也就是说安全的核心,既是人的安全.在人的安全连锁系列中,人安全行动是基于心理,生理动作等几个方面而产生的,而后者又取决于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人的行动的自由性.生产劳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因而易发生误动作,人同机械相比,因易于自由活动,故其可靠性差,但同时,正是因为人有行动的自由性,才能使人具有积极研究安全生产的手段和能力,具体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如果从机械上说无怪乎三方面①设计缺陷②制造的缺陷③维修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如果从人的方面看,主要有①技术不强②操作失误③责任心不强④其他.因此要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或者不出现,就必须对人和机械进行严格的管理,而机械是固定的,死的,不动的,机械状态的好坏是要人去发现,修理,去达到理想的结果,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东西.而人却必须用管理,用约束的手段去达到效果.在班组安全管理中,一定要以人为核心的问题,针对人的行为和行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生产作业现场,人是最小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因此一定要加强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并进行各种安全知识的学习.从而保证班组成员在操作现场有充分的安全知识和生产加工技能,能合理的使用机械和预知危险因素的能力,从心理,生理和生产操作等方面控制住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从而就等于砍断了导致安全事故中人这方面的联系.虽然说阻止人的失误因素降到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如无安全经验,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或者全部违章操作,就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财产人身的损害,因此,在班组的安全管理上,必须加强人的教育和安全指导,在这一管理中,人应作为一个关键,核心的因素去面对在班组安全管理中,检验管理的是好是否,主要就是看班组的组成中心—人,是否出现事故.要做好班组安全管理人的工作就必须按安全防护公理三原则进行.所谓的安全防护三原则即①建立和维持兴趣,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提高劳动保护人员的兴趣和事业心.②寻找事实,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工伤事故的本质原因,预测不安全因素.③根据事实采取行动,针对不安全因素的规律,运用控制技术,采取预防措施和补救行动,以防止类似事故重演,做到人、机安全.在班组的生产现场中,人多物杂,各种不安全因素非常多.而只有遵循此原则,才能确保人、物的安全.很多事实证明,人的不安全原因多为对安全认识不足,工作态度不好,劳动纪律松弛,玩忽职守,实际生产中,安全技术知识缺乏,没有受过安全知识训练,或者不努力学习.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安全教育的执行者,必须要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并采取教育,执行罚款和法律手段,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普及劳动保护知识,并同时对机械设备增设保障装置,合理设置工艺流程和信号装置,逐渐完善劳动环境.要使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即能做到成品质量第一,又要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方针.在一个企业中,一个班组中,争取做到人人懂得安全,人人会安全,人有人—也就是企业的基本生产执行者自身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使企业稳定发展,员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劳动价值.而班组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就是管理好人的安全,使人在生产过程和其他工作中不受到伤害.所以说人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三 班组安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班组安全管理的可预防性原则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认为事故的隐患应以预防为主.原则上讲,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对认为事故不可能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而应先考虑发生前的对策.在安全工程学中,是把预防事故于未然作为重点的.所以,生产中必须对直接参与生产操作的人和接触的物进行分析,探讨.必须把防范于未然作为目标.2、偶然性原则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伤亡,受伤,健康受损,精神痛苦等.除此之外,这些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其中有一项发生,都会对每个员工,或者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都会给企业的发展设置障碍.在班组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安全建设放在重要环节,让这些偶然性损失不发生,对于人的事故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偶然性法则.例如,“跌倒”这一偶然事故(反复发生跌倒),将遵循这样的比率: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1:29:300法则.只是一个小小的跌倒,300次里就会有29次轻伤.在车间班组现场.各种机床设备非常多,如果班组安全管理上不去,管理意识淡薄,环境条件差,肯定就会发生象跌倒这样的事故.3、继发生原则

防止事故的重点是必须防止发生事故,事故与原因是必然的联系,事故与损失是偶然的联系.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往往忽略了继发展性原则,出现一次事故后,只重视查找原因和怎样处理结果.往往却不重视在用一问题上可能继续发生同一类似事故.这一现象,在班组的日常管理中经常看到.对机械,设备,班组现场,通讯装置及保护装置班组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出现了一次事故,第二次也不能重蹈覆辙.4、选择对错的原则

班组安全管理中,各类事故原因的相对防止对策尤为重要.可以说如果设有相应的防止对策,所有安全管理的方法,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通常把教育,技术和法制三种对策称为3E安全对策.3E安全对策,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三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在管理实践中,技术对策应为第一位.对机床的摆放,工装夹具的合理规划,以及毛坯,待制品要合理放置.如我们公司推行的精查生产方式和技术中,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生产组织上,实现以看板式管理,工序与工序之间实行一个流生产为基础的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在劳动组织上,实现多机床,多工序操作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安全,要佩带好劳保用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在设备管理上,实行维修工人现场驻屯,走动服务,巡检,完检,快速修理,严防不安全因素出现.各种机床的防护装置保证健全无损失。在教育方面,除了分厂组织正规的学习和专业讲课外,班组也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员工熟知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对策知识,做到防微杜渐。最后在法制对策上,除了有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外,班组还设有安全规程和监督标准,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5、危险因素的防护原则

班组安全管理中,危险因素的防护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在生产现场各种机床设备非常多,也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所以班组管理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环节.对机床的防护装置要做到完好无缺.在修理机床时一定要挂上醒目的标识,及时规避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四 班组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关系

人类在维持其生存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自然和社会的环境.这种适应形成了人的一定形态.人与环境的因素产生共生关系.因此,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与环境的因素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效果及劳动安全.在企业的生产现场,班组是最小的生产单位,是生产安全的直接接触者,所以说班组安全管理要适适的同环境管理相结合.在作业现场,生产活动是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如果生产活动的人的行动作为主体来考虑,则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机械、环境等外在因素就会以客观的因素呈现在一切生产活动表面上来,统统称为外界条件.正是由于这些外在条件的不同,安全事故的发生程度也不同.所以说必须把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相联系的进行班组管理.才能做好班组的管理工作,二者不可分,也不能单独成立.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做到班组安全和环境管理的合理话.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在作业时,一切外界条件都具有潜在的安全危险性.例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高温、潮湿、有害气体、粉尘、噪音等)或设备,装置,机械缺陷,都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这些作业空间的大小,对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企业中,作业空间即要经济,又要合理化,同时,操作者生产加工又得安全,方便.在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主要是指不同场合,不同工种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时面临的种种环境条件.如机械冷加工的机械防护,各种烟雾,粉尘,噪音等,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生产工人的工作.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行和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班组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把这些环境因素考虑得周全.并切实的同班组的安全管理相结合起来.作到合理有序的为生产服务.因此我们说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密不可分.五 做好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能大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对于一个成绩显著的企业来说,工厂环境的好坏,是否优良最能体现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每一个员工都漠视环境建设,只注重生产,自己四周环境无论怎样恶劣,也不去进行清理,就会造成垃圾满地,杂务乱放.这样又怎么能注意到人身安全呢?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加工,又怎么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呢?生产出的产品也象从垃圾堆捡出来的一样,企业效益是不会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衣装是人的门面.”这一说法得到了企业界的赞同.许多人经常因不得体倍受指责.初看起来,几凭衣着去判断一个人似乎肤浅了一些.但经验一再证明,衣着的确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自尊感的一个标准.如果一个人身着一身肮脏的外套,破烂的鞋子,散着头发,有什么会愿意接近他呢?同样在企业里,莎士比亚的话也适用.不过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说法:环境就是企业的门面.如果工厂的环境过分恶劣,又有几个消费者或投资商喜欢这个企业呢?

现在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我们公司里,坚决执行着EATON公司的环境卫生标准.尤其是推行了“5S”管理方式,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在我们公司的每一个班组,都认真执行着之一规章制度,和“5S”管理方法.在班组“5S”安全和环境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

⑴ 制定了“5S”看板管理,在看板上,详细粘贴分类标准及安全卫生环

境的规章制度,奖罚明细,以及各类先进安全人物典型.⑵ 对现场管理进行合理规划,各种工装夹具摆放合理,并保证环境卫生

条件良好,安全有保障.⑶ 在班组日常管理中,对环境,卫生,安全更加细致有微,做到一日两次

上一篇: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张馨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