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安全建设标准

2023-04-30

第一篇:医疗机构安全建设标准

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

厂矿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设置与单位服务人数、服务功能相适应,设置分“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三种。其中:

1.服务人数超过1000及高等院校,应设置“门诊部”或“卫生所”。

2.服务人数500至1000人,应设置“卫生所”或“保健站”。

3.服务人数500人以下,设置“保健站”(医务室)。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内设医疗机构名称中应含有设置单位名称,冠名为“×××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

机构设置标准

一、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肠道传染病室为必设科室;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为选设科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X光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管理科、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

2.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3.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

4.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B超、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二、卫生所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和治疗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信息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点)﹑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3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须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2.至少有2名执业护士;

3.至少有1名药剂专业人员;

4.至少有1名医技专业人员。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体温计、污物桶、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心电图仪、纱布罐血糖仪、方盘、氧气瓶(袋)、药品柜、电冰箱、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氧气瓶。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三、保健站(医务室)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疗室、治疗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心电图室、信息管理科、消毒供应室、医疗废弃物存放点。

(二)人员

1.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医务室1名);

2.至少有1名执业护士;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仪、急救箱出诊箱、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外伤包扎器具、担架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第二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

动物卫生监督所、站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1】28号,根据工作需要对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机构设置。根据县(市、区)编办文件,动物卫生监督所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参公管理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隶属同级农业行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挂动物卫生监督站牌子。

二、机构名称。各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名称为“××市或××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统一名称为“××县(市、区)××(无乡或镇字样)动物卫生监督站”,以保证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名称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三、人员编制。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应参照公务员管理。依据编办文件,应满足工作的需要。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配置不低于编制的90%以上。承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及大型屠宰厂检疫任务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聘用兽医专业人员协助检疫。

四、经费保障。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编制内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应全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其中工作经费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年不低于20万元。乡镇动物卫生监督站工作经费,大乡镇每年不低于20万元,中乡镇15万元,小乡镇10万元。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良好运转。

五、设施设备。各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场所不低于200平方米,乡镇动物卫生监督站100平方米,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60平方米。应具有与其人员编制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应具备监督执法车辆;应具备办公桌椅、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应具备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对讲机、识读器、冰柜等执法办案设备;应具备检疫箱、显微镜、消毒器等现场快速检疫、消毒等设备;应具备防护服、胶鞋等人员防护设备。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应安装监控设施。

第三篇: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标准

2009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标准(总分200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健全 10 医院设置院、科二级质控网络,有网络组织图,医疗、质控组织不健全扣2分,(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满足质 4 护理管理部门中设专职质控员,科室设兼职质控员,质控人员职责不落实扣2 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各级质控人员有明确职责与分工。 分。 ①院长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召开相关会无记录扣1分。 议研究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问题。有会议记录。 ②院长定期到临床检查、督促、处理医疗质量相关重无记录扣1分。

大问题。查活动记录。 (2)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院长、科③职能部门开展质量教育,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活 6 无计划、无记录扣1分。 室主任为院、科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动。有工作计划、检查与持续改进记录。 ④了解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发生医疗无整改措施扣1分。 质量、安全问题能否及时处理,有无整改措施。 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不落实处罚规定扣1分。 管理处罚规定。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 ①有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检查标(1)医院要有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无实施方案扣3分

准、考核方案及改进措施等)。 施方案。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2 评价和监督职能。 ②查阅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 无年度效果评价不得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缺一项制度扣2分;无核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心制度的检查情况记录扣 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核心制度。医疗质量2分,扣完为止。 (2)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6 管理职能部门有检查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工作记录。查阅制度文件及实施记录。 ②抽查运行病历和出院病历,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一处不符合制度要求扣2 况。 分。 (3)加强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主要指:有质量关键过程管理流程和制度,有明确的监控指标每项执行不好扣2-3分。

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5 和内容。抽查2-3个病区,查阅资料,实地考核,了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等)。 解医务人员执行情况。 建立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如急诊科、手术室、ICU、新生儿病房、供应室、输血科、麻醉科、检验、病理、无制度不得分,无落实记(4)加强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的管理。 5 药事、护理、门诊、感染、病案管理等)监管制度,录扣3分。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监控有记录。 有职工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有培训记录。查阅职工培训原始(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转变一项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 3 资料,现场提问了解职工培训情况,重点访谈科主任质量和安全意识。 分 和护士长。 (6)医疗技术人员均应接受心肺复苏技术现场抽查3-4人,1人不要求医疗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4 培训,并掌握正确的复苏技术。 合格扣1分。 医院采用培训、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公(7)医院应建立先进可行的医疗质量评价无改进方法扣2分,无持 5 示、奖惩等方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现场查看工作方法,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续改进措施扣3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实际状况,看质量存在问题是否得到持续改进。

3、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10 ①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有新技术、新业务管无制度扣1分。无资料记理考核制度,建立技术审批、准入、应用、监督与评 录不得分。 价制度,并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查相关资料。 (1)落实医疗技术审批、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严格新技术、新业务准入与6 ②建立医疗技术档案,新技术、新业务档案完备率达档案不全每份扣0.5分

管理。 到100%。 无应急预案扣2分,未落③有开展新技术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实记录酌情扣分。 (2)具有与开展的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①有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查看资格术力量、设备与设施,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证书、职称证书与培训证明。 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②有相应的设备与设施,查看设备配置和设施情况。 4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可能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③有新技术开展中的评估制度、中止制度以及重新开中止该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展该技术的制度。 的,方可重新开展。

4、非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20 ①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无实施计划扣2分。

(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 5 执行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②落实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未落实扣2分。 抽查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5 1人次不符合规定扣1分。 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②诊疗计划应与病人病情相结合,并随病情变化调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整,检查计划、治疗计划、计划调整分析和检查结果 0.5分。 分析等,应在病历中记录体现。 抽查20出院病历,重点考核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要求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正确,检查与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处理急危重症及时、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3)病种质量控制。 5 有效。 分。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三级≥95%,二级≥90%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抽查10份运行病历,评价诊断、检查、治疗质量,要求诊断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4)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监控与管理。 5 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特殊检查和治疗有临床分。 指征与知情同意书。

5、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40 无实施计划扣5分,落实(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5 不好扣2分。无患者入院、 建立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出院标准扣3分。 抽查20份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1人次不不符合规定扣1 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分。 级以上人员确定。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4 ②诊疗计划应与病人病情相结合,并随病情变化调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整,检查计划、治疗计划、计划调整分析和检查结果 分。 分析等,应在病历中记录体现。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制订各级医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手术标发现1 例未按手术权限开 (3)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准,不准超权限实施手术。 展手术不得分。 告、审批制度。各级医师按手术权限开展手4 ②制订、落实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术。 1例未符合要求扣2分。

记载。 ①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无制度扣2分。 1例未讨论不得分;讨论(4)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4 ②术前讨论内容在病历中应详细记载,准确记录。 内容不详细、记载不明确 抽查10份出院病历。 酌情扣分。 有关风险、潜在并发症和备选方案,都应与患者及其家属或其代理人进行告知与讨论。抽查10份出院病历,重点是入院后谈话制;术前、术中、术后谈话制;(5)落实告知制度。 4 1份病历不合格不得分。

创伤性诊疗活动谈话制;麻醉谈话制;输血谈话制;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制度等落实情况。 抽查10份运行病历,检查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征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 发现一处达不到要求扣1 (6)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 4 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应及分。 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 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①建立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是术无制度和工作程序扣2 (7)麻醉安全管理。 6 前查房与术后访视制度。 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②抽查10份病历及走访手术病人,查看麻醉方案、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麻醉同意书、术中麻醉意外处理等落实情况。 ③三级医院建立麻醉复苏室,实施术后留观。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④麻醉死亡率≤0.02%,查看死亡统计资料。 达不到要求扣2分。 抽查20份出院病历,重点考核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要求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正确,检查与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处理急危重症及时、有效。 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8)病种质量控制。 5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三级≥95%,二级≥90% 分,扣完为止。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抽查10份运行病历,评价诊断、检查、治疗质量,要求诊断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9)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监控与管理 4 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特殊检查和治疗有临床分。 指征与知情同意书。

6、门诊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 20 ①有健全的门诊质量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达不到要求扣1分。

进的方案。 (1)建立门诊质控组织,完善质控标准,②查看职能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记录,对门诊“合理检 5 达不到要求扣1分。 对门诊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有具体监控措施。 ③有门诊就诊病人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实地考核医护1人次不熟悉扣0.5分。 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④落实首诊诊疗负责制度,抽查门诊日志及门诊病落实不力扣1分。 历。 ①建立门诊诊疗流程和服务规范。挂号、划价、收费、 未建立扣1分。 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未设立专门候诊区扣1分,门诊布局、就医流程②现场查看门诊环境及布局、就医流程、便民措施。

不合理扣1分,无便民措(2)门诊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设施齐全 5 施扣1分。 方便,服务功能完善。 ③抽查3-5名在岗职工,检查对诊疗流程和服务规范1人次对诊疗流程和服务

了解程度。 规范不了解扣0.5分。 患者对门诊服务不满意酌④问卷调查门诊病人满意度。

情扣分。 ①根据门诊工作量,及时调配医务人员,现场考核。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落实不好酌情扣分。 格的本院医师比例三级≥60%,二级≥50%。 ②三级医院开设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感染性疾每缺少一个专科门诊扣 病、心理咨询等专科门诊。 0.5分。 (3)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③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比例≥ 5 一科室达不到要求扣0.5业技术人员坐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 60%,二级医院普通门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比例≥ 分。 60%。 发现1例3次门诊未确诊④3次门诊仍未确诊病人,当班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病人没有请上级医生复诊

师复诊或请相关科室会诊或收治入院。 或请相应科室会诊或收治入院扣1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门诊病历和处方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处方1份病历或处方不符合规(4)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5 管理办法》,抽查10份门诊病历和100份门诊处方。 定扣0.5分。

7、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 30

①急诊专业至少设内、外、儿三个专业。 设置不符合要求扣2分。

②急诊观察床位应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应大达不到要求扣1分。 于核定床位的1%。 (1)急诊专业设置、布局合理,人员相对 3 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救工作。 ③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其中副高以上人员达不到要求扣1分。 应大于1/3。 ④急诊医师经过急诊专业培训,抽查培训记录和资料。 1人次不符合要求扣1分。

①实地查看:急诊科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用出入一项达不到要求扣1分。 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流程合理。 (2)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服②急诊抢救工作及时,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急诊

5 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诊疗程序衔接。 留观时间≤48小时。 ③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住院、转诊等环节职责明确,落实规范。 抽查急诊留观病历:留观病历病程记录每24小时不少于2次,急、危、重症随时记录;24小时内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交接班、转科、转院等应有病程记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3)加强观察病历的监控与管理。 5 录、有详细的会诊记录和急诊留观医师执行记录;留观48小时应有病情小结;病人离开时应记录去向。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急救器材、药品、物品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少1类设备扣2分;无急保养、维修,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抢救室救设备、药品的交接班记内必备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洗胃机、除颤仪、心电录各扣1分;无维修保养图机、气管插管设备、简易呼吸囊、有创呼吸机,各 记录扣1分;无调配方案类设备有应急调配预案。现场查验抢救设备数量及是扣1分;未定位放置扣1否完好、急救设备、药品的交接班记录、设备的维修分。 保养记录、是否定位放置、设备的调配方案。 ②常用抢救器械、无菌包齐全(必备气管切开包、腰(4)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穿包、腹穿包、导尿包、静脉置管包、开胸包、开腹 5 1项不合格扣1分。 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正确使用。 包等),洗胃盘、吸痰盘、输氧盘在有效期内使用。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 ③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1项不合格扣1分。 好率100%)现场查看救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 ④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救设备。现场考核1名医护人员不能熟练运

2名医护人员操作急救设备的情况。 用急救设备扣2分。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①有技能培训计划和记录。 (5)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4 1人不合格扣2分。 ②现场考核急救技能。 ①提供急诊服务二级专业≥85%。 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

(6)各临床学科能及时配合急诊抢救工作。 5 ②现场调度,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人次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①检查职能部门督查、整改记录。 无记录扣1分

②有突发性应急预案与演练记录。 无预案与记录扣1分 (7)定期对急诊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与改进。 3 ③每月召开一次质量管理会议,有记录。 无记录扣1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8、重症监护病房质量与安全管理 30 ①实地查看病房设置情况。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②ICU床位≥6张,使用率≤80%。 达不到要求扣1分。 (1)建筑、环境、设备符合设置规范,重③查看人事资料和证书,落实ICU医护人员准入制度,症监护病房床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专业6 所有人员均接受高级心肺复苏培训,床位与医师之比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化、合理化。 1:1。 ④现场考核专职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每人次不合格扣1分。

①有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检查标无实施方案扣2分,落实 (2)建立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与持续改进工准、考核方案及改进措施等)。查阅方案实施情况。 不到位扣2分。 作方案,能向病人提供连贯性、可及性医疗6 ②能提供24小时救治服务,可随时邀请院内外专家不能提供连贯性服务,扣服务,与院内、外合作、协调良好。

参与ICU会诊及救治工作。 2分。 无标准、无制度不得分,(3)制订重症病人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制订标准,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程度评分”未按标准收治、转出病人,准,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实行“危重程4 评价制度,有“危重程度评分”记载,按标准收治或 发现1例扣1分;标准、度评分”评价制度。 转出病人,查看5份运行病历。 制度不落实酌情扣分。 无质量监控制度或记录扣①职能部门有专人负责对ICU检查与督导。 (4)有管理部门对ICU专门质量监控制度,2分。 有临床医技科室支持制度、重症患者优先诊4 ②建立完善的支持工作制度及检查、诊疗优先程序,无制度不得分,服务不及疗、检查等制度。 强化对ICU支持与倾斜。 时扣2分。 ①ICU设置及病人权益符合医院感染管理需求。 ②有ICU感染控制制度。 (5)有ICU感染控制制度,有专人管理,

5 一项不落实扣1分。 有设施和应急预案。 ③有专人管理。 ④有必备设施和应急预案。实地查看。 (6)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履行告知5 抽查5份运行病历,重点查看:按时完成病历书写,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义务 突出对危重病人处理情况的记录;履行告知义务,患分。 者及其家属有放弃复苏和治疗的权利,并有记录。

9、传染病管理

10 ①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和人 无体系、制度不得分。 员职责。 (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专②现场查看:门诊实行传染病与其他疾病分诊制度,无分诊制度扣2分,措施 2 病专治,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和医源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不到位扣1分。 性感染。 发现乱收治传染病人不得③抽查病历。

分。 无疫情报告制度及有关报告记录扣1分;无专职人(2)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现场查看疫情报告制度、报告及登记记录,建立网络员扣1分;不按规定报告告工作,并按照规定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3 直报系统,有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率100%。 不得分;法定传染病漏报件的医院,应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1例不得分;未建立网络直报系统扣1分。 ①现场查看:感染性疾病科及门诊符合规定,达到传不符合规定扣1分

染病管理要求。 (3)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设置符合规 3 定,落实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无工作流程与规范不得②制订传染病防治工作流程与规范。

分,落实不力酌情扣分。 无计划不得分,无培训记①制定培训计划,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培训。

(4)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录扣1分。 2 技能培训。 ②随机抽查医务人员,考核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1人次不合格扣1分。

第四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行业标准

发布日期:2012-06-18

阅读:3945次

目?次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安全管理体系......................................................................2

5 设备设施安全要求..................................................................3

6 食品安全要求......................................................................5

7 消防安全要求......................................................................5

8 医疗护理安全要求..................................................................5

9 人身安全要求......................................................................5

10 财产安全要求......................................................................5

11 信息安全要求......................................................................5

1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6

13 安全教育与培训要求................................................................7

参考文献..............................................................................9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素英、冯晓丽、王辉、刘有学、彭嘉琳、田兰宁、雷洋、李绍纯、常华。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体系、设备设施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医疗护理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2008 安全色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

GB/T 13869-2008 用电安全导则

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1995(2005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22-19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T 50340-2003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 50437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老机构

senior careorganization

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各类组织。

3.2

安全 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GB/T 28001-2001,定义3.16]

3.3

特种设备special type equipment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等。

注:改写AQ7002-2007,定义3.8。

3.4

职业健康安全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GB/T 28001-2001,定义3.10]

4 安全管理体系

4.1 安全管理部门及职责

养老机构的安全责任人应是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养老机构应依法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由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和具体实施安全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组成,逐级负责本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4.2 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及职责

4.2.1 安全管理人员要求

4.2.1.1 养老机构应按照机构总人数及服务内容配置相适应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4.2.1.2 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并取得相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具备必要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处置能力。

4.2.2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4.2.2.1 安全责任人应全面负责本机构的安全工作,依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和组织(含义务消防组织);审查批准安全制度、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研究、督导安全问题;及时、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安全事故。

4.2.2.2 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本机构主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督促、落实隐患整改工作;定期向安全责任人报告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涉及安全的重大问题。

4.3 安全管理制度

4.3.1 养老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安全责任制度;

b) 安全教育制度;

c) 安全操作规范或规程;

d) 安全检查制度;

e) 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f)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g) 考核与奖惩制度。

4.3.2 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要求,应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范。

4.4 报告

4.4.1 发生意外或可能引发意外的过失行为后,应按要求逐级上报。

4.4.2 报告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发现设施、服务过程或服务对象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应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安全管理人

员应及时组织力量采取积极的措施,消除隐患,并向上级报告;

b) 发生安全事故后,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并进行事故详细记录;安全管理人员

应迅速向安全责任人报告;安全责任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

门报告。

4.4.3 发生重大疫情,应及时向机构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 设备设施安全要求

5.1 消防安全

5.1.1 养老机构建筑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通过公安消防机关的消防验收。

5.1.2 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GB 50016-2006第

5、

6、

7、

8、

9、

10、11章的规定或GB 50045-1995(2005版)第

3、

4、

5、

6、

7、

8、9章的规定。

5.1.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及使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GB 50222-1995第3章的规定。

5.1.4 应按照GB 50016-2006第

8、

9、11章或GB 50045-1995(2005版)第

7、

8、9章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或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及防排烟设施,并按照GB 50140-2005第

3、

4、

5、

6、7章的规定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材。

5.1.5 任何单位、个人不应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应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应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消防设施、器材应定期组织检验维修,并对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5.1.6养老机构设置的消防安全标志牌及其照明灯具等应符合GB 15630-1995第8章的规定,应定期检查与维修,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更换或重新设置。

5.2 电气安全

5.2.1 养老机构应正确选用各类用电产品的规格型号、容量和保护方式(如过载保护等),不应擅自更改用电产品的结构、原有配置的电气线路以及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等。

5.2.2 选择用电产品应确认其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要求和使用条件,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描述,了解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5.2.3 电器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实施,安装完成后,依法进行检测。用电产品的安装、使用及维修应符合GB/T 13869-2008第

6、7章的规定。

5.3 燃气安全

5.3.1 燃气安全的管理应符合GB/T 50340-2003第5章的要求,使用燃气的设备及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5.3.2 养老机构不应私自拆、移、改动燃气表、灶、管道等燃气设施,不应私自安装燃气热水器、取暖器和其他燃气器具。

5.3.3 养老机构选择使用的燃气灶、热水器和壁挂炉等燃气器具应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5.4 特种设备安全

5.4.1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天内,养老机构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4.2 养老机构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应至少每月进行1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在自行检查和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处理。电梯维护单位应至少每15天对养老机构在用电梯进行1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并作记录。

5.4.3 养老机构应指定机构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应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应继续使用。

5.5 健身器材安全

5.5.1 健身器材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设置在活动区显著位置。

5.5.2 养老机构应定期对在用健身器材进行清洁、润滑、调整、检查并维护,并作记录。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处理。

5.6 建筑安全

5.6.1 养老机构的选址及规划布局应符合GB/T50340-2003和GB50437的要求。

5.6.2 养老机构应有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应符合JGJ 50-2001第

5、

6、7章的内容要求。

5.6.3 养老机构应对本机构建筑设施进行定期维保。

5.7 安全标志

5.7.1 养老机构应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部位和有关设备、设施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牌的型号选用、设置高度、使用要求应符合GB 2894-2008第

7、

8、9章的规定,安全标志的颜色表征应符合GB 2893-2008第4章的要求,便于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识别。

5.7.2 养老机构应对安全标志牌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5.7.3 养老机构中的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3495-1992第

3、4章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原则与设置要求应符合GB 15630-1995第

5、6章的规定。

5.7.4 养老机构中的应急设备安全标志与设置应符合GB 2894-2008第6章中的规定。对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通信设备(这种通信设备应设在每个呼叫点和电话机所在位置)应使用安全标志醒目地标示,对设备的背景区域应标记或照亮。

5.7.5 养老机构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楼梯口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安全门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同时在疏散走道的地面应设置蓄光型疏散导流标志,并保证疏散导流标志视觉连续。在走廊通道墙面明显处设置疏散路线示意图。

5.7.6 安全玻璃门、玻璃墙应有警示标志并设置在显著位置。

5.8 监控设备

5.8.1 养老机构应设置监控设备,做到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

5.8.2 设置监控系统的养老机构应有监控系统控制室,并应有专(兼)职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好运行和值班记录,执行交接班制度。控制室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标志。

5.9 其他

养老机构应明确设备设施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6 食品安全要求

6.1 养老机构应遵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6.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7 消防安全要求

7.1 养老机构应遵守国家消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7.2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建立消防安全定期检查、自查自纠及第三方评估制度。对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进行安全评价,并实施有效监控。

8 医疗护理安全要求

8.1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应遵守国家医疗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照卫生部门的规定,建立相应的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照料、医疗等重点安全问题进行监控。

8.2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应接受卫生部门定期的监督检查。

9 人身安全要求

9.1 养老机构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对故意伤害、走失、交通安全等重点安全问题进行监控。

9.2 养老机构应对生活照料、日常管理、服务活动中涉及到的有关人身安全问题进行安全评价,并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

10 财产安全要求

养老机构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财产安全管理制度。对偷窃等重点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防范。

11 信息安全要求

11.1 养老机构应建立各类信息、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11.2 应严守国家保密法和保密守则,不泄密。不外泄个人隐私。

11.3 信息应包括机构内部形成和采集的文字信息(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等)、图片信息、影像信息等。收集的信息应符合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的原则。

11.4 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各类信息经过筛选和整理后,应当分类保存。重要的照片、影像等信息资料应采用适当的媒介保存。

11.5 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活动应有效地利用相关信息,作为工作的参考依据。

1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

12.1 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责任

12.1.1 应急处置责任人应由养老机构的安全责任人担任。

12.1.2 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担负信息汇总上传和综合协调的职责。

12.2 应急预案

12.2.1 养老机构应制订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处置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宜包括火灾处理预案、食物中毒处置预案、传染病处置预案以及机构认为有必要制订的其他预案。

12.2.2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a) 指导思想;

b) 组织机构;

c) 职责分工;

d) 处置原则;

e) 预案等级;

f) 处置程序;

g) 工作要求。

12.2.3 养老机构内全体工作人员应掌握应急预案内容并履行应急预案规定的岗位职责。

12.2.4 应急预案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12.2.5 各类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12.3 运行机制

12.3.1 监测与预警

12.3.1.1 应建立统一的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12.3.1.2 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12.3.2 报告

12.3.2.1 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应按照突发事件报告的相关规定逐级报告。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责任人,安全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相关规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12.3.2.3 对重大突发事件不应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不应阻止他人报告。

12.3.3 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12.3.4 应急处置

12.3.4.1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评估,由安全责任人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分级规定,依级启动预案。

12.3.4.2 重大级别以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本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要及时报请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

12.3.4.3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事态平息后,经组织专家论证后,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终止预案。

12.3.5 评估与改进

应急处置结束后,养老机构安全管理部门对原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修订后的预案应报主管部门备案。

13 安全教育与培训要求

13.1 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

a) 安全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b) 本部门或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或规程;

c) 设备设施、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

d) 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

e) 应急预案的演练;

f)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13.2教育与培训的组织实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安全责任人负责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之全面掌握养老机构安全监测、控制、管

理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指导实际工作;

b) 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之掌握安全知识和相关安全技能;

应对老年人进行重点安全问题预防知识教育;

c) 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d) 应对教育和培训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

13.3 接受教育与培训的人员应包括:

a)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应接受在岗安全教育与培训;

b) 新员工,上岗前应接受岗前安全教育与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c) 换岗、离岗6个月以上的,以及采用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的,均应接受岗前安全教育与培训。

13.4养老机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防范、工作防护的安全教育,应符合GB/T 28001-2001中的要求。

13.5养老机构应对新员工或换岗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应符合GB/T 28001-2001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正)2009年1月14日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

[3]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999年12月30日

[4]AQ 7002-2007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行业标准.doc

第五篇: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作者: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11期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通知》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残联组织编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通知》要求,各地在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上一篇:饮料消费雷同分析报告下一篇:饮料业务员销售计划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