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2024-05-10

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共9篇)

篇1: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化肥直接供给农作用所需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在化肥推广之初,由于资源缺少,价格昂贵,仅作为辅助肥料来使用,农田施肥以农家肥土粪为主。现在情况正好倒置过来,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工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产量迅速增 加,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化肥成为主要肥料,而且有些农民基本依赖化肥,基肥、追肥都使用化肥。通过询问一些村民关于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也根据自家的状况,我了解到他们过量施用化肥,以致地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在买化肥的时候根本就不管它的组成是什么,含有哪些矿质元素,也不在乎他们自家的地上是不是缺这种养料,而只是一味的根据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使用肥料,或者是听说什么肥好就盲目的去用。在农村常见的肥料就是尿素和碳铵,对于使用量,更是自个说了算,买的多了就多施,少了就少施,就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根本就不去考虑作物的需求以及是否会造成浪费。过度的和没有节制的使用化肥,造成了我国土壤的大面积污染,这在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由于农田所施用的任何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流失的化肥会随水向土壤渗透,被转移到植物根系以下或冲入江河湖泊,造成污染。磷矿石中含有镉、铅等杂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农药是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品。农药泛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大量鸟类、花草灭绝、新病、怪胎、怪病大量出现,癌症迅速增加。导致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农药、除草剂等各类人造化学物质污染了环境,从而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农药中大多含有铅、砷、铜、汞、镉、铬等重金属和残留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巨大。农药使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有的挥发到空气中,有的沉积到土壤中,有的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和湖泊,污染了空气、土壤、水源。

但是,农民只考虑到作物的健康生长,而忽略了过度使用农药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些农民盲目打药,自己不注意观察,不结合实际,只要看到别人喷药,不管自己家农田有没有病虫害,打了药才放心。群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追求防效速度,配制药液时加大剂量、随意喷药、增加打药次数,尤其是温室作物,病虫害滋生蔓延,打药次数非常频繁,有的在蔬菜上市前几天还在喷农药,农药根本来不及吸收分解就进入市场销售,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给农作物喷药时没有防护意识,配药时不戴手套,向树上喷药时不戴口罩,打药往往是在大热天,很容易引起皮肤红肿、头痛头晕,严重时表现为恶心、多汗、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等,如不及时抢救便会危及生命。而且忽略农药对人体的间接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进入人体。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使农药在体内不断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篇2: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徐斌(10农资 2010025143)

【摘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在粮食产量连续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必须逐步实现 高层次回归农业绿色耕作方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无公害病虫防治,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关键词】:农药化肥、负面影响、绿色耕作、针对措施

在这个漫长而充实的暑假中,我走访询问了当地的一些邻居亲戚,向他们咨询一些有关化肥使用上的问题,对当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在品牌选择的问题上有了一些了解。

化肥污染

化肥直接供给农作用所需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在化肥推广之初,由于资源缺少,价格昂贵,仅作为辅助肥料来使用,农田施肥以农家肥土粪为主。现在情况正好倒置过来,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工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产量迅速增 加,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化肥成为主要肥料,而且有些农民基本依赖化肥,基肥、追肥都使用化肥。

通过询问一些村民关于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也根据自家的状况,我了解到他们过量施用化肥,以致地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在买化肥的时候根本就不管它的组成是什么,含有哪些矿质元素,也不在乎他们自家的地上是不是缺这种养料,而只是一味的根据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使用肥料,或者是听说什么肥好就盲目的去用。在农村常见的肥料就是尿素和碳铵,对于使用量,更是自个说了算,买的多了就多施,少了就少施,就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根本就不去考虑作物的需求以及是否会造成浪费。对于农药还好些,不向化肥那样用的毫无限制,至少他会注意用量这一方面。看到农民对肥料的使用是那么的盲目,既浪费了钱也没得到很好的回报,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悲伤。

过度的和没有节制的使用化肥,造成了我国土壤的大面积污染,这在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由于农田所施用的任何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流失的化肥会随水向土壤渗透,被转移到植物根系以下或冲入江河湖泊,造成污染。磷矿石中含有镉、铅等杂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农药污染

农药是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品。农药泛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大量鸟类、花草灭绝、新病、怪胎、怪病大量出现,癌症迅速增加。导致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农药、除草剂等各类人造化学物质污染了环境,从而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农药中大多含有铅、砷、铜、汞、镉、铬等重金属和残留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巨大。农药使

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有的挥发到空气中,有的沉积到土壤中,有的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和湖泊,污染了空气、土壤、水源。

但是,农民只考虑到作物的健康生长,而忽略了过度使用农药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些农民盲目打药,自己不注意观察,不结合实际,只要看到别人喷药,不管自己家农田有没有病虫害,打了药才放心。群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追求防效速度,配制药液时加大剂量、随意喷药、增加打药次数,尤其是温室作物,病虫害滋生蔓延,打药次数非常频繁,有的在蔬菜上市前几天还在喷农药,农药根本来不及吸收分解就进入市场销售,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给农作物喷药时没有防护意识,配药时不戴手套,向树上喷药时不戴口罩,打药往往是在大热天,很容易引起皮肤红肿、头痛头晕,严重时表现为恶心、多汗、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等,如不及时抢救便会危及生命。而且忽略农药对人体的间接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进入人体。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使农药在体内不断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措施

作为一个人口多而耕地少的国家,我们应该更加合理的利用这有限的土地,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防治土壤污染,从而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知道,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

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作物的营养特性,作物种类和不同发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肥料本身的性质,运用合理的农业技术,充分发挥肥效,以获得作物高产和稳产。

我们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普及教育和警示教育,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除此之外,加大新闻媒体对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使科学合理使用化肥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倡导绿色耕作;还有,各农管部门和地方农业站要不断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在制定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对土壤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除此之外,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环境中各种有机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病虫害也不例外。大部分虫害都有天敌,害虫和天敌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害虫就会在可控制范围,经济损失也会在正常水平以内,一旦失衡,害虫就会繁殖蔓延,造成严重危害,农作 物减产,品质下降。保护利用天敌,达到以虫治虫、以虫治菌的目的。需要提醒广大农民群众,必须合理使用限制农药,必须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尤其注意它的使用方法和规定剂量,不可随意滥用;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方法,抓住关键时间,对症下药。用药的时间要准确,避 免错失防治时机,致使达不到效果而重复次数过多。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

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对我进行了一次爱家乡、爱土地的教育,使我清楚的看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项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种考虑认得生存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还使我对我们的这个专业充满了希望,意识到我们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我们要认真学好每一门课,不断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以后能担负起社会的大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吉祥、马平平浅谈农药化肥的负面作用及对策2009年

【2】 林海琳、崔英德、尹国强含农药复合肥的研究进展[J]2000年

【3】 毕军、夏光利、毕研文等植物源药肥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前景[J]

报2005年03期

篇3:重庆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据悉, 重庆将积极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化。到2020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93%;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利用率超过35%。重庆将探索对土地经营者施用有机肥予以补贴, 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

重庆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 秸秆肥料化利用比例达到30%,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通过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以及生物反应等方式, 实现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在丰都县、云阳县、巫山县和巫溪县等三峡库区草食牲畜发展重点区域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充分利用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等沼气资源, 加快集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构建“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发电”产业链。

篇4: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启动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根据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重点措施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企对接,提高配方肥到田到户率;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等施肥技术;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

根据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重点措施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

农业部提出,各级农业部门成立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成立行动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知识。

篇5: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最大的农药使用国,一直采用以化肥、农药的高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农产品的高产出。为此,政府出台了很多激励农民使用农药化肥的措施,例如化肥农药进口基本上免除关税,对支农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对化肥农药的销售实行价格补贴与价格控制以保证农民买得起,对农民种粮实行化肥奖励等。但这些措施的使用都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且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品质。我国化肥使用量达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有1.36亿亩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农田过量施用的化肥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会导致土壤板结,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超量使用化肥使果蔬生长性状低劣,并且容易腐烂,不宜存放。

二、导致粮食和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过量使用化肥极易使庄稼倒伏,导致粮食减产;过量使用化肥还容易发生病虫害。使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从而增加防虫害的农药用量。

三、对水源、环境的危害。过度施肥、滥用农药会导致水污染。内地部分地区水源污染已致使牛羊牲口绝育,癌症发病率猛增。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浪费大量紧缺资源。而且每年化肥生产消耗大量的

石油和高品质磷矿石。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量超过4 500万吨,而全国氮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如果合理使用化肥,就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为此,基层建议:

一、提高对合理施用化肥的认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和其他媒介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合理施用化肥的重要性。并从法律层面规范化肥、农药的施用,酝酿出台关于土壤防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减少对氮肥行业的补贴。可在维持现有粮食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设定减少氮肥施用量的总目标,逐步增加减少的数量。同时,可改变补贴方式的单一模式,将更多补贴投入培训等其他工作。

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向广大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和完善配方施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同时,要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

四、加强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训。撤消农技推广人员兼负的农资任务,而让其集中精力搞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加大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力度和科技投入,为农业科技推广拔尖人才提供必要的农业实用技术和推广基地、实验基地。

篇6: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提出了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含有残存农药、化肥的农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危害。2006 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进行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学两方面的专家联合设计,调查实施人员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先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查方式为入户访谈式调查,对 1 000 个农户入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788 份。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民在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使用与食品安全

经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1 000 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90%农户使用农药时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尽管国家严格禁止在蔬菜等农产品上使用高毒剧 毒农药,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自然就成为农民的首选药品。个体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笔者曾经在小麦抽穗时下乡调研,当时麦蚜虫猖獗,有位农民给小麦喷了 6 遍农药。他说,不喷药就欠收 了,如果停止使用农药,蔬菜的产量将减少 40%~65%,有的蔬菜甚至会绝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 415 户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 393 户农户对小麦使用过农药,其中 14 户农户在 小麦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3.4%;在 507 户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 324 户农户对玉米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2 户农户在玉米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4%;200 户种植大豆的农户中,155 户农户对大豆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1 户农户在大豆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5%;调查农户中有 220 户种植蔬菜,所有调查农户都对蔬菜使用过农药,其中有192 户农户在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87.3%;45 户种植果树的农户全部对果树使用过农药,而且有 41 户在水果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91.1%。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果树,在收获前 15 天是禁止使用农药的,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药使用规定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违规农户占很大比例。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情况的调查结果:338 户农户使用过甲胺磷,占调查农户的 42.9%;151 户农户使用过除草醚,占调查农户的 19.2%;101 户农户使用过氰戊菊酯,占调查农户的 12.8%;有 92 户农户使用过杀虫眯,占调查农户的 11.7%;81 户使用过三氯杀螨醇,占调查农户的 10.3%;59 户农户使用过甲拌磷,占调查农户的 7.5%;46 户农户使用过久效磷,占调查农户的 5.8%;30 户农户使用过克百威,占调查农户的 3.8%;28 户农户使用过涕灭威,占调查农户的 3.6%;23 户农户使用过甲基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9%;20 户农户使用过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5%;10 户农户使用过磷胺,占调查农户的1.3%。以上列出的农药都是违禁药品,使用过这些农药的农户并不是少数,这对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的品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调查发现,被调查农户中,有 736 户没有接受过农药使用安全培训,占被调查农户的 93.4%;有 466 户农户不知道水果和蔬菜上施用哪些农药是禁止的,占 59.1%。对农 药使用方法的调查情况是,仅有 191 户农户根据说明书使用农药,占 24.2%;有 94 户农户是凭经验来使用农药,占 11.9%。所谓的凭经验就是按农药说明书上使用剂量的 2 倍 ~3 倍进行施用。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危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农业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应增加,蔬菜上害虫的种类也相应增多。一些人由于对农药毒害的认识程度有限,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不顾国家在蔬菜方面有关农药使用限制的规定,滥用高毒农药和过量使用农药,造成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据国家质检部门抽查,蔬菜类农 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相当严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的检出率依然很高。在抽查的 181 种蔬菜中,有 86 种蔬菜的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超标率达 47.5%。根据对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蔬菜有白菜类、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有根菜类(如萝卜、胡萝卜等)、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嫩荚类(如豆角等)、鳞茎类(如葱、蒜、洋葱等)。在喷洒农药时,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进行喷洒,用这种施药方式,只有 10%左右的药剂能附着在农作物表面,而大部分农药喷洒于空气中,还有部分农药落入土壤中,而且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造成严重污染。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又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化肥对我国的农业粮食生产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量的田间试验表明,每 1 kg 化肥的养分可以增加 7.5 kg 的粮食。化肥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小的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而化肥施用量较大的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研 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 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 10%~15%,钾肥的利用率40%~60%。

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对大气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蔬菜中硝酸盐的形成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过量施氮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果蔬施用化肥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既浪费肥料又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偏施过量化学氮肥,会造成硝 酸盐污染。小白菜、大白菜、苋菜、空心菜、芹菜、包心菜等叶类蔬菜,生长期间易吸收硝酸态氮肥,如施用硝铵,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的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致癌和引起中毒死亡。叶菜喷高浓度氮肥,如将尿素、硫铵等喷洒在叶面上,虽能使菜嫩叶肥、色泽好,但有害盐类在绿叶 中的含量亦会显着增加,继而影响人体健康。食品安全的源头就在农村,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另外,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生长素、激素、抗生素滥用,以及水污染等,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等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农药残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 瓶颈。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

3.1 广泛宣传教育,营造生产安全食品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危害。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社会危害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逐步让农民树立起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对种植示范大户、农药经营商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病虫预测预报,为农民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合理用药,推广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期望达到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放心的农产品。3.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江河、湖泊等水源的严重污染,是对食品的源头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直接原因。抓食品安全,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控制包括源头污染在内的各个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污染。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为防治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大力推广土壤诊断 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虫害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3.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是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篇7:农药安全使用常识

2009-6-22 发布

阅读

人次 来源: 区植保植检站 作者: 本网编辑

一、合理选择用药品种

①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对路药剂。②对路药剂中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③同一药剂品种,优先选择高含量产品。④同一品种优先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溶性粒剂等。

二、安全配制农药

一是用准药量。根据病虫情报要求或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二是配药。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1)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2)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三是注意配药安全。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办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贮存,不得转移到其他包装中,如饮料瓶或食品的包装。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能用盛药液的桶直接向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

三、科学使用农药

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多数杀菌、杀虫剂并非效果不好,而是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其实,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兑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三是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械,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四是注意轮换用药。在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必然会引起效果下降,导致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五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四、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培训,具备一定植保知识。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施药需注意以下事项:一要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二要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施药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用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后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三要注意施药时的安全。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臵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四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五要正确清洗施药器械。施药药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它用,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五、安全贮存

篇8: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根据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重点措施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企对接,提高配方肥到田到户率;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等施肥技术;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

根据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重点措施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

农业部提出,各级农业部门成立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成立行动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知识。同时,加紧制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肥料管理条例》。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启动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就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农谚讲,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为什么还要提出化肥使用量减量?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

答:的确,施用化肥增产粮食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我国化肥应用的历史不长,上世纪初化肥刚开始进入我国,但用量非常少。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普遍使用化肥,大体有4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化肥用量比较多,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资料显示,从1979年至2013年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年均增产率5.2%。近几年,因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增长率出现下降,目前降为1.5%以下。但我国农作物亩均用量仍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化肥用量过多不仅造成成本的增加,也对农业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这正是我们实施这项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走出一条节本增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化肥减量是否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我们认为是不会的,而且还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理由有三:一是我国化肥用量较大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设施蔬菜用肥量更大,把用肥量大的经济作物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二是我国粮食作物的施肥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在不同区域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已经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会影响粮食单产。三是近些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利用,能够减少化肥用量,还能实现产量的提升和节本增效。基于以上的判断,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化肥减量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能够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问: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都习惯用化肥,有机肥的用量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化肥减量目标能实现吗?

答: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有机肥用量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有机肥资源很丰富,但利用率很低,实际利用率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秸秆养分直接还田率为35%左右。我们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这样化肥减量的目标才能实现。

如何推进有机肥的利用,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推广机械施肥技术,为秸秆还田、有机肥积造等提供有力条件,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第二,推进农牧结合,通过在肥源集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或生产厂等,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第三,争取扶持政策,以补助的形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主体增加有机肥施用,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应用有机肥。第四,创新服务机制,发展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企对接,提高有机肥资源的服务化水平。第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的培训力度,营造有机肥应用的良好氛围。

问:现在气候变化很大,耕作栽培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趋势,农药的减量目标能实现吗?

答:的确,这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如果病虫害不防治,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当然,应该看到,因施用不科学,再加上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要扭转这个局面,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难度不小。但是,经过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实现“三减一提”,减少农药用量。一是减少施药次数。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二是减少施药剂量。在关键时期用药、对症用药、用好药、适量用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把过量施用减下来。三是减少农药流失。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四是提高防治效果。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

问:农药减量是否会影响防病治虫的效果?

篇9:农药使用存在问题及安全使用对策

关键词:农药;存在问题;安全使用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22-2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在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时代,由于人均资源短缺和追求效益最大化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发财致富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农药作为农业的生产资料对保持稳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农药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为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则会造成农田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增加等严重后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药的使用安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加强法律政策约束,正确引导,科学使用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是整个社会和植保工作者的责任。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药使用的基本情况

1.1.1 用药不科学,安全隐患大 由于我国为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分散性生产经营,农药使用人员为农村老弱人员和妇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购药大多来自小商贩,配药凭感觉,喷药用具落后,喷药只要求效果,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用药不科学,安全隐患大。剩余农药存放农民基本没有专仓保管存放混乱,导致错用农药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误将瓶装农药当口服液,造成人员伤亡的。农药用后包装物随处扔掉或者剩余农药倒掉。

1.1.2 病虫害的防治多侧重于治而忽视防 施药不按防治指标防治,大多数农民重治轻防,不见虫子、不见草不打药,往往延误了喷药的最佳时间,看见病虫草大量发生了再打药,一般要加大量,增加次数,且收效甚微。导致一是不按防治指标盲目用药。二是擅自增加用药次数,滥用农药。三是随意增加用药品种、用药量或浓度。四是不按时间用药。

1.1.3 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农民只图节本增效,对新农药、新技术接受度小,加之生物农药贵,所以农民大量使用价格低的高毒、高残留、长效农药,使农产品安全性降低、污染增加、药害严重。

1.1.4 违规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随着农业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特别是生产瓜果蔬菜的农户,大量使用调节剂,如膨大剂、催熟剂、防止花脱落剂等等,给食物安全带来隐患。

1.2 农药经营市场较混乱

从农药市场上看,农药经销市场主要有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经营者、个体经营户组成,其中农业物资个体经营户占多数,是农药经营的主要力量。但大多数经营者没有经过培训,对农药了解和管理素质低,难以给农民全面科学的技术指导,农民反映农药市场品种杂而多,农药成分标示及使用说明模糊,使用识别不清,也有的农民图便宜,没有到正规渠道购买,不要发票,易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且无法维权。

1.3 农民缺乏有效科学的技术指导

农民没有及时得到安全用药培训和病虫草防治信息,农民根据感觉防治,选用农药品种较单一,防治时机掌握不准,且防治习惯多年不变,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持不了解和观望态度,造成一些病虫害耐药性产生,农药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宣传没有到位,没有及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1.4 防护不规范,甚至不防护

施药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差,有的甚至喷药时“赤膊上阵”。不按照操作规程,大风施药或逆向行走。施药机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施药时间不当。夏季正午施药,极不安全,很容易中暑、中毒。

1.5 药害逐年加重

由于农户没有了解农药特性,为了效果擅自增加用药量及不按时间用药,常造成农作物产生药害。如除草剂要地面潮湿时使用,农民往往不够条件使用,且加大量或同性质两种混合使用,导致效果不好,同时可能产生药害。

1.6 农民喷药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旁配药和冲洗施药器械

农药用完包装瓶袋乱扔。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粮食、油菜、蔬菜混栽区,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对油菜蔬菜安全生产威胁加大。

安全用药存在问题原因和使用对策

2.1 安全用药存在问题原因

一是乡村级植保网络破散,二是家庭分散经营,难培训,难监管。三是经济发展,精壮劳力多外出赚钱,留守人员素质不太高。四是农药市场放开,经营混乱,兜售和乱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屡禁不止,有的以假乱真。五是农业追求经济效益。六是农药经销商违规经营,果品蔬菜经销商要求不符和实际质量导致猕猴桃增大、西瓜爆炸、毒蔬菜层出不穷。七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投入减少,片面追求节本增效,购买质次、价廉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八农业部门执法不严,对农药非法经营打击不力。九是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对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普及得不够深入。

2.2 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的对策思考

2.2.1 建立并健全执法队伍 农业质检部门是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执法主体,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完善其职责:一是宣传国家、省《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二是负责本区域内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三是检疫农产品药害标准,杜绝有害产品流入市场。

2.2.2 规范农药经营市场秩序 一是禁止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建立灵活市场进出机制,符合条件的人进入,对多次违法违规行经营条件和符合相关规定资格条件的,应取消其农药经营资格;三是对农药新品种实行进入市场前必须经农业部门试验认可和登记备案才能进入市场。加强农药市场的管理与整顿。打击贩假、制假、销售和生产的剧毒、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杜绝一切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2.3 加强农药知识和政策的培训 农技推广部门利用各种方法、途径,宣传、推广农药知识和政策、规定,提高农药使用者的素质,逐步改变习惯。认真执行农业法律法规,加强基层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技人员也要自我“充电”,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推广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新农药、新技术、新方法。做好示范、引导。准确提供病虫情报信息,制定合理、安全的技术防治方案,深入乡村地头面对面培训指导,切实当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先锋和农民朋友的贴心参谋。

上一篇:市劳服管理局工作总结下一篇:5月12号护士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