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2024-04-16

读《童年的远方》有感(精选7篇)

篇1: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做《童年的远方》。这本书非常好看,它是由48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分为12个部分,我感觉 “大人们和小孩子”这一部分最好看。

这一部分有个小故事叫做绿猫..我刚开始读的时候非常迷惑,感觉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我就继续往下读。读着读着,终于明白了故事讲的是苏苏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只绿猫,那只绿猫就趴在他五米运的地方,水泥房砖铺的`便道上,苏苏非常好奇,就拿出他包里的一块巧克力走到绿猫的跟前,想抓住绿猫,可是绿猫根本不喜欢吃巧克力,绿猫似乎不耐烦了,像一只绿球很快滚去。苏苏梦兰想起今天下午还有课,她连忙往学校里跑,上课时苏苏脑子里总想的是绿猫,一节课,都糊里糊涂的。下课后,他又很是肯定去找那只绿猫,及使旷节课他也有去找。

我就有点不明白,世界上还有绿猫?我真是是不敢相信,暑假里我一直都在想,开学以后,我问同学们有看见过绿猫吗?同学们都说我暑假里看电视剧或恐怖电影看多了吧,世界上哪有绿猫。可是我在图书里看见有绿猫,我去问了老师,老师说这可能是个比喻或是书小女孩的幻觉吧!我这才放了心,明白了绿猫的意思,原来绿猫真是大人用的一个比喻。

篇2: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看着看着,我就被这本书里的一个小故事吸引住了。这个小故事是著名的作家常新港写的《我亲爱的童年》。故事说的是一位女知识青年和“我’爸爸之间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不知道她为什写了”我”爸爸的大字报,不但没有伤了和气,以后”我”爸爸还对她有了好感。她忽然说道:“我对不起你爸爸,也对不起你们全家人,将来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你们全家人的……。”

听了他的话,我在说什么都是没用的,都是废话了。我看着她笑了起来。她用手摸了一下我的脸。她的手很香,也很软,充满了温暖。

当送她的客车开动时,我追了上去。他看见我就站了起来,向我摆手,不让我追了。

篇3: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儿童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 而且还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儿童物质生活层面, 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注, 因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儿童。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 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 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 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 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 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 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能量不是按它们应有的方式得到发展, 就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慢慢的, 当儿童的心理能力没有了终点, 就会漫无目的地发展, 最终产生歧变。

从现实中的实例来看, 有的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过分依赖父母, 需要时刻停留在父母的怀抱, 甚至连睡觉都不能离开, 而在父母的溺爱下, 最终导致了儿童长大后胆小、懦弱、敏感, 或者过分依赖于别人。有的儿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 整日孤单一人, 于是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会导致儿童心理畸变, 如心理失调, 出现“神游”;心理障碍导致儿童自我封闭;过度依附成人, 产生惰性;过强的占有欲与支配欲;自卑感与恐惧感的表现;谎言的编造, 等等。

蒙台梭利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 在许多方面都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这本书对家庭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要求家长们去反思自己的过失, 更新观念;家长应该把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从无意识状态提升到意识层面上来;家长只有先看到了自己的错误, 然后才能加以纠正。

二、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受到的启示

(一) 学会理解儿童

要消除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的发展, 就必须根除成人心中的偏见, 使成人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 用心去理解儿童, 换位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思考, 观察儿童所做的每件事, 先思考再行动, 努力体会、理解儿童做事所根据的道理和顺序, 而不是阻拦任何成人无法理解的儿童自我意识中的行为或儿童所创建的秩序。

蒙台梭利在阐述儿童教育观的过程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如我2岁大的妹妹, 在一次与她玩耍的过程中, 我们一起洗完手后, 我拿起毛巾帮她擦手, 她却坚决要自己擦, 我只好在旁边默默看着, 她擦好后摇摆着身子把毛巾放回原位, 然后拍拍手高兴地走了出去,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她从不忘记洗手的顺序——冲水、涂香皂、搓一搓、再冲洗, 擦过手把东西摆放好后才离开。在观察她的过程中, 我没有插手做过什么, 但她每一件事都处理得很好。通过这件事不难发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毫不相关的人, 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十分丰富且条理清晰。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 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 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二) 学会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是在理解儿童基础之上的。作为父母不仅应该注意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 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尊重儿童的自由选择, 尊重儿童在敏感期的各项自由发展和反复练习, 以便为日后儿童的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尊重儿童的需要, 为儿童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及各种需求。

尊重儿童, 并不是意味着溺爱儿童, 让他们为所欲为。儿童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 但他们潜意识里形成的这些观念并非是正确的, 当儿童形成了错误的观念, 做出了非理性、非正常的、偏激的事情, 这时的大人并非要任其放纵下去, 更不要强行令其改正, 因为这样往往都不能解决问题。当运用暴力强行改变儿童时, 积淀在儿童心中的力量不断变大, 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新的一轮洪流, 冲破原有的禁锢, 这种爆发所造成的影响远比原来儿童所犯错误的影响更大更深。因此, 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 要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像大禹治水那样引流疏散, 通过沟通了解, 换位思考, 运用引导的方法把儿童引出困境。

父母并不单是子女的创造者, 还是他们的监护人, 必须像承担着某种崇高使命的人一样去保护儿童, 深切地关心儿童。作为教师, 更要尊重儿童, 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他们清澈明亮的眼眸中去寻找他们内心的秘密, 在教学中与儿童相处, 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管制他们, 而是如何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自学自悟, 在成长中成才。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并非一个传授知识、发布命令的人, 而只是一个指导者, 一个陪同儿童成长的助手, 要成为一名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蒙氏教师, 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理解和尊重儿童,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成为有效的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儿童的社会家庭地位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层面, 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 在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 问题儿童、叛逆儿童人数不断增加, 甚至出现叛逆期不断提前等问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是不是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就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文出发, 通过对儿童成长秘密的简要分析, 提醒家长和老师们更新观念, 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关爱他们。

篇4:六年级作文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今天,我读了《童年的远方》这篇文章,深有感触。这篇《童年的远方》是作者为纪念他童年时养的两只小动物而写的,写了他养的一只小猫和一只白兔。这只小猫因为吃了带农药的鱼而死,而小白兔在麦地里跳跃时被一个野蛮的农人用泥块砸死。整篇文章充满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对环境污染及部分人素质低下的怨恨。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默默地把它拎至野外,用十个手指掩埋了它的尸体”这句话。小猫是作者心爱的小伙伴,它和作者有着深厚的感情。小猫被一条吃了农药的鱼毒死,作者并没有直接把它扔了,而是亲手把小猫埋了,连挖土都是用手挖的!作者和这只小猫感情多深哪!可见,作者喂小猫鱼,小猫死了,作者心中充满了内疚和悲痛,同时,他也十分怨恨现在的环境。环境被污染了,动物们生活得还好吗?

是啊,小猫是因吃了“毒鱼”而死的。可又有没有人想过,这鱼怎么会有毒呢?又是谁造成的呢?是环境污染,是人类过度地追求利益而不顾后果地鲁莽行为,是人类喷洒的农药,是人类制造的“白色污染”。这幕后的真正“黑手”,不是旁人,正是我们人类啊!面对这污染日益严重起来的地球,人们往往开始责怪大自然,责怪电池里的毒素,责怪泡沫塑料不能分解,却很少有人扪心自问:我有没有污染环境?有没有尽力地保护环境?其实,不仅仅乱丢电池、喷洒农药是破坏环境,乱丢纸头、果皮同样也是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我们每人都从地上捡起一小块垃圾,世界上还有污染吗?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我们不想世界被垃圾破坏,就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置地上的纸屑于不顾,共建美好家园!

六年级作文读《童年的远方》有感

这本书中有一篇小说,叫做,“我是白痴”。

这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被人们称为“白痴”的智障孩子的故事。透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智障孩子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我觉得智障孩子没什么不好的,智障孩子也有他的长处。

这篇小说里有一个叫“ 跛脚”说的好!“跛脚”说:“难道聪明人就比较聪明吗?”对,聪明人就比较聪明吗?聪明人就没有错的时候吗?是啊,聪明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反过来,智障孩子也有对的时候,也有成功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智障孩子。我们应该帮助智障孩子,我们要帮助智障孩子,让他突破他的智商,让那些智障孩子也能像我们一样也有一个灵活的脑子。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歧视智障孩子,不要小看智障孩子。也不要像这篇小说中的那个同学嘲笑智障孩子。

读《童年的远方》有感范文400字

读完《童年的远方》这本书,我知道了这是一本文学营养品读本。可以分成十二组,有童年的欢笑和高兴;有大自然的芬芳清香;还有每天都伴随我们成长的校园等,各种千奇百怪、酸、甜、苦、辣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想是:不读书,就不会增长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只有读书,才可以把我们心中的“七色花”唤醒,书中有美妙的诗歌、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儿歌和别出心裁的文章,每一篇后面都有“牵手阅读”,使我更了解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心中的“七色花”被它吸引的更大!更美丽!更妖娆!选评者方卫平教授更是对它的迷人之处赞不绝口。

我认为每个小朋友都要读的营养海洋就是在密密麻麻的草丛里的一朵小红花,在天空中的一只与众不同的鸟儿,在滚滚河水里最漂亮的那只闪闪发光的鱼儿,在黑暗中的那一道亮光,就是与我最亲密无间的知己——《童年的远方》这本书。

我爱这本文学营养品,因为它使我更加了解母语比任何一种翻译作品好的地方。

读《童年的远方》有感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做《童年的远方》。这本书非常好看,它是由48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分为12个部分,我感觉 “大人们和小孩子”这一部分最好看。

这一部分有个小故事叫做绿猫..我刚开始读的时候非常迷惑,感觉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我就继续往下读。读着读着,终于明白了故事讲的是苏苏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只绿猫,那只绿猫就趴在他五米运的地方,水泥房砖铺的便道上,苏苏非常好奇,就拿出他包里的一块巧克力走到绿猫的跟前,想抓住绿猫,可是绿猫根本不喜欢吃巧克力,绿猫似乎不耐烦了,像一只绿球很快滚去。苏苏梦兰想起今天下午还有课,她连忙往学校里跑,上课时苏苏脑子里总想的是绿猫,一节课,都糊里糊涂的。下课后,他又很是肯定去找那只绿猫,及使旷节课他也有去找。

我就有点不明白,世界上还有绿猫?我真是是不敢相信,暑假里我一直都在想,开学以后,我问同学们有看见过绿猫吗?同学们都说我暑假里看电视剧或恐怖电影看多了吧,世界上哪有绿猫。可是我在图书里看见有绿猫,我去问了老师,老师说这可能是个比喻或是书小女孩的幻觉吧!我这才放了心,明白了绿猫的意思,原来绿猫真是大人用的一个比喻。

读《童年的远方》有感范文400字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想是:不读书,就不会增长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只有读书,才可以把我们心中的“七色花”唤醒,书中有美妙的诗歌、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儿歌和别出心裁的文章,每一篇后面都有“牵手阅读”,使我更了解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心中的“七色花”被它吸引的更大!更美丽!更妖娆!选评者方卫平教授更是对它的迷人之处赞不绝口。

我认为每个小朋友都要读的营养海洋就是在密密麻麻的草丛里的一朵小红花,在天空中的一只与众不同的鸟儿,在滚滚河水里最漂亮的那只闪闪发光的鱼儿,在黑暗中的那一道亮光,就是与我最亲密无间的知己——《童年的远方》这本书。

篇5: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暑假对于我来说是充电的好时机,含英咀华的日子让我倍显充实,愉快。在这些日子里,我尽情地在书海里徜徉,每一本书籍就像是大海中的奇珍,俯身拾起皆是珍宝。突然,一本《如果远方有奇迹》的宝贝映入我的眼帘,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闲暇与否都不能释手了。

书中的`大小姐裴心瑜觉得生活太无味——成绩糟糕,父母陪伴,朋友靠不住……心里十分空虚,于是决定离开,上演了“离家出走”的好戏,独自一人前往深圳表姐家寻求慰藉。她在那里认识了周一、陈阿姨、管婆婆等人,虽然在那里生活也时常有争吵,有困顿,但却让裴心瑜发现另一个自信而美丽的自己。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觉得裴心瑜简直是不可理喻,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她不过是渴望有人关心,有人在乎。从裴心瑜的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有一次,许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串门,聊家常,那时候觉得他们问东问西的,问得我可不耐烦了,妈妈还让我回答,一气之下,嘟起嘴巴就跑出了家门。回家后,妈妈就大声训斥我,最后两个人起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就在那时候,我就有了和裴心瑜伤心时候的感受,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我渴望被理解。后来,仔细想想,我发现问题似乎出在我身上,别人的问候你那是出于关心,而作为一名文明的小学生,我也应该有耐心,懂得以礼待人,不可如此任性。父母的责骂,那是为了让你懂得更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别人对你的关心,对你的爱,甚至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付出来回报爱你的人。

篇6: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作文

暑假对于我来说是充电的好时机,含英咀华的日子让我倍显充实,愉快。在这些日子里,我尽情地在书海里徜徉,每一本书籍就像是大海中的奇珍,俯身拾起皆是珍宝。突然,一本《如果远方有奇迹》的宝贝映入我的眼帘,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闲暇与否都不能释手了。

书中的大小姐裴心瑜觉得生活太无味――成绩糟糕,父母陪伴,朋友靠不住……心里十分空虚,于是决定离开,上演了“离家出走”的好戏,独自一人前往深圳表姐家寻求慰藉。她在那里认识了周一、陈阿姨、管婆婆等人,虽然在那里生活也时常有争吵,有困顿,但却让裴心瑜发现另一个自信而美丽的自己。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觉得裴心瑜简直是不可理喻,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她不过是渴望有人关心,有人在乎。从裴心瑜的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有一次,许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串门,聊家常,那时候觉得他们问东问西的,问得我可不耐烦了,妈妈还让我回答,一气之下,嘟起嘴巴就跑出了家门。回家后,妈妈就大声训斥我,最后两个人起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就在那时候,我就有了和裴心瑜伤心时候的感受,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我渴望被理解。后来,仔细想想,我发现问题似乎出在我身上,别人的问候你那是出于关心,而作为一名文明的小学生,我也应该有耐心,懂得以礼待人,不可如此任性。父母的责骂,那是为了让你懂得更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别人对你的关心,对你的爱,甚至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付出来回报爱你的人。

篇7: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波兹曼的论述

在《童年的发明》一篇中, 波兹曼论述说, 童年这个概念, 是社会发展到文字印刷时代的产物:希腊人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罗马人借用希腊人的教育思想, 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中世纪里伴随着人的读写能力、教育、羞耻心的消失, 童年消逝, 以“抄书一族”为代表的工匠识字文化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成为特权阶级控制数量众多而且多元的人口的工具;16世纪, 印刷术出现, 社会识字文化滋生, 指有阅读能力的人这个新的成年定义被创造, 相应地指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的童年概念被定义。

而后在《童年的消逝》一篇中, 波兹曼论述了童年是如何在电子媒介的产生和普及中受到威胁并面临消逝的。他说, 传播速度飞快, 使信息脱离时空, 远远超出书写和印刷文字的传播能力, 把我们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信息数量激增, 使曾经被称作“羞耻”和“禁忌”的秘密被大量挖掘并一览无余地展现;信息形式突变, 使传播信息强化了散漫, 强化了呈现, 强化了感性与审美, 从而弱化了集中、弱化了提议、弱化了理性与思考。随着性、暴力、死亡等过去只属于成年人的秘密逐渐被揭穿, 随着儿童在服装、饮食、游戏、想法、语言及礼仪方面与成人高度一致, 随着儿童犯罪、早孕、吸毒等比率的急速提高, 波兹曼高呼:童年正在消逝。

波兹曼的担忧

波兹曼有关童年消逝的论述是悲观的、沮丧的、痛心疾首的。他说童年是印刷术发明后的产物, 是社会性而非生理性概念。波兹曼的童年概念, 指代孩童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存状态——被区隔于成年人之外的, 需要被灌以有序的学习过程和有原则的信息管理的, 需要被置于性、暴力、死亡等诸多秘密之外的, 需要被置于传统家庭和学校权威的保护和控制之中的, 需要在服装、饮食、游戏、语言、想法以及犯罪、吸毒等方面都与成人大不相同的——孩童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

波兹曼对童年消逝的担忧, 直接是对这种孩童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消逝的担忧, 间接是对造成童年消逝的传播环境的担忧。如果说波兹曼对《童年的发明》一篇的论述选取的是历时维度, 表明由于物理上的距离感所带来的理智思考的话, 那么,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篇中选取的则是共时维度, 体现由于心理上的亲临感所带来的感性体验。而正是这种感情、这种忧心, 使得《童年的消逝》全书冲击着人的心理, 长久不衰。

电子传播的困境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说道:“人类历史中的许多灾难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 这是不难理解的, 因为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够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术, 但是, 人们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 因为采纳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

然而, 如同文字带来了工匠识字文化, 印刷术造就了社会识字文化一样, 电子也理所当然地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图像审美文化抑或别的什么文化。媒介的技术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思维及行为带来一系列社会影响, 这些社会影响可能是正向的, 也可能是负向的, 但一定程度上又超出了人类发明技术的初衷和人类驾驭技术的能力。为了适应技术变革下的社会生活, 进而需相应的社会变革, 但在技术变革与相应社会变革之间, 存在着一定时间滞差, 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 正是这时间滞差, 造成了困境。童年的消逝, 是技术变革与相应社会变革的时间滞差中电子传播对儿童产生的一系列恶性社会影响的结果, 是与电子传播技术变革相适应的社会变革没有及时出现的结果, 它把人类带入电子传播的困境:一方面, 电子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多, 深受人类欢迎;另一方面, 电子传播对诸多“羞耻”“禁忌”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大幅展开, 促进缺乏驾驭信息能力的儿童的现实模仿, 造成儿童犯罪、早孕、吸毒等的大幅飙升, 而人类还没有相应的社会变革来制止这类恶性社会影响。

如何走出困境

对电子媒介技术变革的欢迎和对相应社会变革的缺乏, 使人类陷入电子传播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 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今, 电子传播技术给人类带来如此之多的恶性影响, 既然我们回不到新技术变革之前, 要减缓甚至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人们该如何进行相应的社会变革?针对童年的消逝这一现状, 我们又该如何?这首先得依赖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 如电视分级制度的建立, 通过法制手段强行禁止不健康节目的播出;其次得依赖于传媒工作者的自律, 通过职业教育, 让媒介从业人员自觉以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为限进行媒介从业活动;再次得依赖于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提升, 通过传统教育, 让青少年儿童能在良莠不齐的电视节目中选择性接受对自己身心发展有益的部分, 主动排除不健康的部分, 能在虚虚实实的电视镜像中辨别出真实的部分和虚假的部分, 以正确认识世界和指导生活。

同时, 新技术推广之初对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忽视与无视, 导致相应社会变革的滞后, 这无疑是在告诫我们, 任何一项新技术发明并应用都应该获得对其可能社会影响的全面深入的预测与评估, 方便尽早启动相应社会变革, 缩短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的时间滞差, 减轻人们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著, 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上一篇:送黎少府赴阳翟,送黎少府赴阳翟李端,送黎少府赴阳翟的意思,送黎少府赴阳翟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