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童年有感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我读童年有感范文

我读《谈美》有感

一.写在前面

在我没有真正拿到这本书前,我一度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作品可能会有些枯燥,至少不会是我这个90后喜欢的风格。然而,在仔细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一直想找到的东西,可谓受益良多!

二.我的收获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老先生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很多,我还在图书馆阅读了其他几本美学书,唯独《谈美》是我的美学入门书。

一是:学会“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很平实,却更具振聋发聩之用。

谈美,必须从人开始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现代社会所谓的价值,都要在人这个主体的影响之下,才能有所表现。

你我都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都在发现美,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的是发现不美的美,即我们所说的隐含在内部的美。美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所发现的美具有影响的广阔性,即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而那些隐含的美,却是在少数人的发现之后,才被广大的人所接受。伯乐会相马,因为伯乐懂马,而这也正是伯乐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在进行着这项工作,这个问题我在上面的一篇中有提到。

《谈美》一书旁征博引,其中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自己感服。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

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这十二封信啊,对我来说,很有力量!

二是:学会移情,如何在追求中达到豁达淡然。

学习累了,可以走出门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嗅青草的芳香,花儿的甜蜜,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好的东西。感觉疲惫,要学会移情。

“云何尝不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诗歌中的“移情现象”处处可见,尤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最。

朱光潜先生举了一些很好的例子,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总结:

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我国古代诗歌中处处都可以欣赏到极其丰富而完美的“移情”诗句。例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及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马为立踯躅,车为不转辙”(东汉女诗人蔡琰《悲愤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明代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等等。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诗歌创作中的“移情现象”乃是人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 。

《谈美》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它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我的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指点迷津,我希望自己在今后可以多点苦心和热情在学术追求方面,而不是去浪费时间去担心虚无的未来,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全力以赴,顺其自然。此身,此时,此地。

第二篇:我读《边城》有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22班熊文飞

《边城》是我国文学巨匠沈从文的一本作品,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通过一个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寄托着沈从文对“爱”和“美”的理想,同时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个悲剧的爱情,突显出了人性的“美”和心灵的“纯”与“清”。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翠翠与她的爷爷老船夫,船总顺顺和他的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翠翠天真善良,清纯柔顺。爷爷含辛茹苦把她一手带大,两人依靠渡船助人过河为生。在一次端午节两人一起去看龙舟赛,人群中走散的翠翠偶遇相貌英俊的水手傩送,两人便一见钟情。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在一年前喜欢上了翠翠,且早于傩送托媒人向老船夫提亲去了。而这时老船夫也明了翠翠的心事,知道些许内情,于是就让翠翠自己决定。

天保与父亲顺顺的性格相似,都是豪爽开朗,不拘小节。而傩送的气质却像他母亲,不爱说话,但却非常的优秀。对于这件事,兄弟俩决定不依照乡俗中以决斗争胜负的方式,而是用唱山歌的形式表达各自的情感,让翠翠自己选择。傩送是个唱山歌的好手,而哥哥天保却不擅长唱山歌。自知比不过弟弟的天保,心灰意冷,决定驾船出外做生意。当晚一夜的歌声,而过后就再也没有歌声响起了。老船夫问过大家后才得知,老大天保外出做生意去了。

后来,几天过后,老船夫得知了一个天大的消息——老大 天保出事了。外出的船翻了,天保也淹死了。

傩送因天保的死十分自责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而且船总顺顺认为天保的死是翠翠造成的,于是便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儿,老船夫也因此事受到了船总顺顺的冷落,郁郁寡欢地回家去了。

夜里下了大雨,打了响雷。在风雨闪电下的一座小房子里,爷爷虚弱地对翠翠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第二天,翠翠却发现老人在雷雨中,默默的安息了!

翠翠悲痛俱生,从此守着小屋以渡船为生,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而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就在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里,每个人都是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就是一句“也许‘明天’就回来”。

《边城》是作者沈从文的代表作,沈从文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溪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将湘西地方的风土人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傩送与翠翠两人互相深爱着对方,却没有海誓山盟,地久天长,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着铜臭味的金钱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的自然地男女之情,讴歌了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美。

《边城》展示出了许多的人性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真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里之间的善良互助。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也讴歌“美”与“爱”的生活方式和古朴人性。

《边城》给了我颇多感受,在如今喧嚣的都市中,这种淳朴的人性又是何等的弥足珍贵?真挚的情感,纯真的人性美在这本书中畅游,推荐给读者的《边城》也确是远离大都市的边远城市,在那里,享受真真正正的“爱”与“美”吧!

第三篇:我读《医道怪杰》有感

——医界"狂徒"

我读《医道怪杰》有感——医界"狂徒"——王佑三和他的"X"效应

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于快乐妈妈团队的江苏宿迁的一名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快乐妈妈刘虹。

首先要感恩我的老师庄汝伟庄妈妈。是她引领我走进了快乐妈妈读书会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中,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老师。庄妈妈引领亿万妈妈成为教育健康专家,用推动摇篮的手推动整个世界。她为了帮助千万妈妈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创了快乐妈妈读书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理念。让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妈妈们也能看得着,学得会,照着做。掌握了教育的三把金钥匙听美乐、读经典、学赏识、构和谐。现在她又为我们找到了健康的金钥匙——佑三软膏。

我刚听说佑三软膏时是在我们快乐妈妈微信群里知道的。群里经常会出现谁的孩子发高烧,靠着妈妈充满慈爱的一双手,给宝宝搓搓药膏,没有打针吃药,孩子得以康复。又听说庄妈妈艳艳在火车上、会场上以及各个地方治好了无数的病例。这是一支什么样的神奇药膏呢?怎么这么神奇呢?反正我想,只要是庄妈妈和快乐妈妈团队使用过的东西,一定是个好东西。于是我请艳艳老师寄了一支药膏,随同寄来的还有一本书医道怪杰。我仔细阅读这本书是深深地被王老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王佑三是安徽省蒙城县漆园镇的一名乡村医生。通过他创建的"平衡医学"理论,从病魔和死神身边抢夺回不少人的健康和生命。在一般人的脑海里,乡村医生的形象是这样的:学识浅薄,孤陋寡闻,一本专科论著和药物手册被翻得破烂不堪,书背上还贴着胶布,缓慢地接受着他人的医学成果,发明创造似乎与他们无缘。但佑三老人有着一颗硕大的脑袋,性格气势犹如狮子般强悍。他是一位善于发现那些被一般医生所忽略的问题,并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乡村医生。原始本无医,传宗亿万年。人类就是仰仗着人体天然的免疫力。才得以一万年的传宗接代的。为了验证此理论的现实意义。他用自己唯一的躯体做了不同残忍实验。

在研究、制作和对药物进行疗效、毒性等方面的检验当中,他真的死去活来,受尽磨难,有着太多感人的细节。至今,他身上还留着累累伤痕,块块硬肉。可以说,他是豁出一条命去研究工作的。如他认为横着、竖着即交叉的伤口有支撑,只有圆形的没有支撑。于是他用自制的手术刀在自身制造的圆形的伤口,埋入大量的粪便,污染物使其感染,让免疫力降到最低。为了验证人体吞噬细胞作用的强大,他把十公分的铁丝埋藏在大腿根部。六个月后埋藏在腿里部份被吞噬,只剩下露在外面的2-3公分。由此证明自身强大的免疫功能在对抗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此破坏性的实验,他在自身做了6500多刀,实验了2647次,终于研制出具有挖掘、调动、提高和利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平凡而又响亮的伟大的名字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佑三软膏。佑三软膏,由平衡医学创始人王佑三先生于1965年研制而成,原名"华夏一号",后改名为"平安软膏",在日本和台湾被称作"万能膏"、"小魔膏".本品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能迅速解决各种皮肤意外伤害问题,并可通过增强吞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使机体免疫力得以加强,针对所有与免疫力有关的健康问题,因此他的用途和范围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延伸,对各种身体不适有辅助调理和预防的作用,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为了更好的了解佑三软膏。我又参加了快乐妈妈第十五期讲习班,在课堂上。日照的秀云老师分享了他使用佑三软膏的效果,软膏不仅治好了他儿子的荨麻疹及他她幼儿园里孩子和家长的各种毛病,甚至于连刚出生被烧伤的小猪仔也能给治好了。美国国立卫生部研究院美籍华人王世雄博士是这样说的。王佑三先生,你是用一种药物治疗二十几种疾病,我们是有二十几种药物治疗一种疾病。你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医学的主流,而我们却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你是人类的骄傲更是华人的骄傲。

学习了完快乐妈妈讲习班的课程,我又马不停蹄的参加了当月在北京举行的佑三堂大健康高峰论坛。张总介绍了一个病历,印象很深。59岁的高级教师郑智老师,于2012年6月11日,经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诊断,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西药,原有病症不仅没有减轻,听力还急剧下降,导致行动困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2813年10月受益于佑三软膏,三个月后,行动自如,无需特殊照顾。受益于佑三软膏后,郑智老师写下他的内心感言。一个乡野村医的预言:假如有人说:有病不去医院;假如有人说:一种药能帮助所有病患。你是否说,谎言,欺骗!假如有人说:很多病可以不治而愈;很多人说:机体可以自我完善。你是否说,胡言,梦幻!但半个世纪前,一个乡野村医却实现了这个意愿。他用平衡医学的理论,见证了这个伟大的预言。调动自身的免疫功能,让每一个细胞自我完善。只要躺在床上,搓,搓,搓,病患解除,顽症消散。这就是佑三软膏,治疗疾病的神丹。我们感恩这位老人——王佑三,身边的菩萨,世间的大善。全面了解了平衡医学。自1965年问世以来。佑三软膏经过半个世纪上千万人次的效果印证。操作简单,安全,使家庭应急和保健"家庭化""傻瓜化""健康化""节约化"成为使用者身边不可或缺的必备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家庭小药箱,衣兜里的医生。已至于我们团队常说的一句话。出门可以不带牙膏,但不能不带佑三软膏,他是我们的保护神、定心丸。

当听说佑三公司要成立基金会招募志愿者时。我立即报名参加了。当我再次听到张总讲述佑三老人的一生事迹。王总讲着佑三申请专利的艰苦过程时、庄妈妈、艳艳老师、吴老师上台分享时、当可爱的王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时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当志愿者的决心。我承诺作为一名光荣的佑三儿童健康教育金的志愿者积极行动,弘扬佑三大爱,帮助周围的人建立正确的儿童健康教育观。让我们的孩子少打一次针,少吃一片药,少受一次伤害!

第四篇:我读《青铜葵花》有感

因为《芦花鞋》,我重读了《青铜葵花》。

《芦花鞋》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学生们对曹文轩的作品都不陌生,教室的图书角有一系列曹文轩的作品集。

对于曹文轩的作品,我是极力推荐学生读的。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曾这样评价曹文轩的作品:“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了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他的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青铜葵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虽苦涩却甘甜,虽清冷却温馨。

这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青铜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家里非常的穷。小时候因高烧错失治疗机会,从一个伶牙俐齿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哑巴,但是父母和奶奶给予他最有力量的爱。他性子虽倔强好胜,但也善良可爱。葵花来自城市,母亲早早去世,跟着画家父亲去农村下乡改造,孤独地困在大练场,而父亲在一次外出写生时,溺水丧失了性命。

两个苦命的孩子,最后成为了一家人。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而葵花也同样获得了来自青铜一家温暖的关爱。虽然青铜家里非常的困难,但是青铜的父母和奶奶,用最善良真诚的心,温暖着葵花,给予她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切。

在《青铜葵花》的代后记中,曹文轩用这样一段文字概况了书的内容: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这本书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

看完《青铜葵花》,我一直在想,在繁华的大都市,在温暖的小家庭里出生的孩子们,是否能读懂书中所想表达的?这种离我们逐渐久远,孩子们很难经历的生活,到底会带给我他们什么收获呢?如何去看待那些陌生的灵魂,理解曹文轩想要表达的孤独、亲情、和贫穷呢?

生而有幸,我们的孩子们都生活在一个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仅温饱没问题,就是出国旅游、穿名牌坐豪车上下学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如果你现在去问一些孩子,饿肚子是什么滋味?生日没有礼物有何感受?生病没人照顾怎么办?怕是很难问出答案。

但,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苦难。就拿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来说,影响了多少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打破了多少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当苦难突然降临之时,我们的孩子将会有多大的对抗力呢?

知道苦难才可以认识甘甜,理解悲伤才可以珍惜快乐。懂得与慈悲,仿佛一对孪生兄弟,贴背而行,心心相依。

大麦地总共写了两次灾难性的毁灭,一次是火灾,把大麦地烧个精光;一次是水灾,家里的庄稼统统作废。对于贫穷,大麦地的人们没有太多的怨气。如果上天要给予一个丰收年,那就感激吧,如果今年真要有什么变故,那就熬一熬吧。

接受大大小小的苦难注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插曲。唯有经历风雨,笑过哭过,摸爬滚打,碰碰撞撞,踉踉跄跄的过程,这才是成长。

曹文轩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青铜一家在不断地经历着贫困和痛苦,从来没有人叫过疼喊过饿,总是齐心协力想办法去渡过难关,这就是一种对痛苦的风度吧!

罗曼罗兰说:“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是能体味他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的甜蜜。”我们不欢迎苦难,但我们也应不惧怕苦难,有苦有乐是人生的必修课。

所以,我读完了这本书,然后郑重的把这本书交给了我的家长们、学生们,在共读中,我们去承受、去爱、去担当。

第五篇:我读《绿野仙踪》有感

《绿野仙踪》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童话故事,虽然里面有的字我有的不认识,有些词语我不能够理解,但我还是被传奇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姑娘,名字叫多萝茜,她抱着一只小狗,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生活在堪萨斯州大草原的中部。因为一次龙卷风,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卷到一个奇怪的世界,她们去找魔法师奥兹让自己回到家里去。路上,她遇到了“没有大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没有胆子的狮子”,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与多萝茜一同去找魔法师奥兹,途中遇到很多希奇古怪的事,她们几个好朋友同心协力,共同战胜重重困难。最后,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稻草人成为了翡翠城的首领,铁皮人成了温基人的领导者,狮子成为了一个古老的森林的首领,多罗茜也回到了她叔叔,婶婶的身边。

在读书的过程中,多萝茜占据了我的思想,多萝茜似乎就是我好朋友,我的心也随着多萝茜的经历不时地欢喜、紧张、惊异、难过。她那勇敢的表现、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为自己的胆小很不好意思。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是多萝茜,我会不会像多萝茜一样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并帮助其他人呢?”看完这部童话后,我决心像多萝茜一样鼓足勇气来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困难,勇敢地挑战自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上一篇:网管工作职责范文下一篇:危机公关工作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