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24-05-03

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共11篇)

篇1: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物的拆除技术,建筑垃圾的处理,周期性等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作 者:姚璐璐    刘贝    姚文超    郑培波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8) 分类号:X799.1 关键词:建筑拆除    拆除技术    建筑垃圾    建筑业发展   

篇2: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人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物均由各个单一空间所构成,而每一个单一空间又是由基本构件所构成。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可分为板、梁、柱、拱。建筑可进行如下分类:

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 高层建筑,超高层。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指标,它是由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按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很古老的年代就已产生文明,建筑这方面也不例外。

最古老的中国建筑,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山洞、圈养牲口的栅栏,到后来聪明的中国人采集石块、木头,堆积成“房子”的形状,然后就是泥巴的使用,让房子的结构更加牢固,经得住大风、大雨。随着

时间的发展,人们在“村庄”外围起“墙”,防止野兽的袭击。这便是中国建筑的开始。

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北宋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风格大气、华贵,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写意,庄重严肃,雍容华丽,亲切宜人,自由委婉,种类庞大,令人赞叹!

相比外国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是相当辉煌,但到了近代。由于政府的关系,科技发展缓慢,中国在建筑业上还是和外国有一定的差距。期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修建了不少有特色的建筑。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经历了数十年异域文化的侵袭,尤其是建筑文化。撞撞高楼在中国拔地而起,与世界大流并在一起,中国迎头赶上。并走在了前列。

关于中国未来的建筑方向,主要有三点:

一、在空间上向地下和空中发展。

二、向绿色建筑靠拢。

三、向智能建筑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但是中国的人口也吓人。人均空间紧张,因此,在未来建筑中必然要走地下和高空之路。在这方面,钢筋混凝土技术还需大力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改善地面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地下交通、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应提倡建设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公用隧道,将自来水、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纳入其中,可缩短路线长度达30%,还易于检查和修理,不影响地面土地的使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发展地下垃圾处理系统,消除垃圾“围城”现象。与地下空间类似,高空技术在有限的地表创造出了更大的空间,意义可见一般!地下商场、车站、工厂等,高空空间技术使住房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地下空间及空中发展和我国国情及其匹配,当今国内发展薄弱,这方面前景巨大。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

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民生要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类型,又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的必然组成部分,前景广阔。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科技信息发展的重要体现,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将会极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

在这次建筑工程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带着我们分别参观了中南大学新校区艺术楼、中南大学体育馆和东方大院。

中南大学新校区艺术楼总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14621平米,四层框架、层高23.1米。气势宏伟、造型奇异,堪称中南大学新校区建筑群的代表之作。

中南大学体育馆是一座仿鸟巢的现代化体育馆,占地21000平米,能有2万座位,是大跨度建筑物的典型例子,外形结构主要由由

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

东方大院是金科地产在长沙倾力打造的独具东方人居魅力的现代中式宅第,从传统中式院落与徽派建筑风格中获取建筑灵感,融合了现代居住文明与中国民居建筑精粹。独栋别墅的外院、侧院、水院空间序列张弛有度,结合游泳池这一现代功能,使室外空间大度有序,同时采用三合院布局,使室内外光影交融,自然景观与建筑人文空间相映成趣,富于传统禅意。联排别墅的前院、天井、后院功能性与美感并重,直中见曲,有开有合,暗合中华传统文化刚柔有度的形气。在规划上,建筑群的空间展开以曲折、含蓄为美,使人趣味无穷。项目景观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为根基,融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特点,结合中国哲学对园林的影响,强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院落独特的景观沉淀。

篇3: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现行的税收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暴露出种种问题, 所以国家税务部门迫切需要对现行税收制度进行有效改革。“营改增”实际上是指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从而使以往重复征收的现象不复存在。虽然“营改增”税在现阶段主要针对第三产业服务业展开, 但建筑产业同样受到波及。“营改增”会给建筑业带来何种影响, 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对建筑企业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建筑业需要针对“营改增”制度做出有效应变, 大力针对经营项目上的税收制度做出恰当的调整, 如工程项目、工程设计税收等多方面调整等, 在公司财务方面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 “营改增”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营改增”对建筑业工程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受到较大影响的就是工程造价体系。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营改增”对建筑业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是在未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前, 建筑业计税依据使用的是综合税率, 建筑业的综合税率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3.41%。在进行“营改增”制度改革之后, 原有的营业税被取缔, 新的计税方式及依据与原有计税方式差异较大。二是建筑业包括生产销售在内的所有环节都要进行增值税的征收, 各项税收有增有减, 进项税与消销项税相抵, 机械、人工以及原材料等每一项都需要实现造价和税收相分离, 同时制定出了更为严格、更为复杂的计价体系。

(二) “营改增”对工程总承包的影响

由工程总承包的特点可知, 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是对一项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全程复杂的一个过程, “营改增”制度实行之后工程总承包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征税依据发生了变化。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总承包包括了现代服务业以及第二产业的特征, 同时在工程设计方面有部分项目属于第三产业, “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第三产业的部分开始改征增值税。在原料采购方面会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 征税以是否自产为重要依据进行判断, 依据相关征收税规定, 一些施工设备需要征收营业税, 在不同的环节进行不同征税, 漏征以及重复征收问题层出不穷;而施工过程一部分项目需要征收营业税, 依据目前制定的营业税以及增值税暂时条例对建筑施工进行营业税征收, 条例规定需要对自产货物征收增值税, 而依据相关条例界定建筑行业自产货物为混合销售, 这就导致其计税依据模糊不清, 多次征税的问题无法避免, 而“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对工程总承包所有环节依据统不同税率征增值税, 多次征税问题得到了改善。

二是税负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从建筑施工角度来看, “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税率从之前营业税的3%大幅度提升到增值税的11%, 虽然进项增值税能抵扣, 但相抵之后的税收负担仍会加大, 因为建筑行业在水泥、水电费、施工人员以及混凝土等多个项目消耗较大, 这些方面成本占有了较大比重, 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工程设计部分的角度来看, 服务业之前的税收为5%, “营改增”对服务业征税较之前的5%多了1%。建筑企业经营项目种类较多, 其所经营的项目大多数以增值税为主, 实施“营改增”制度以后税负提高了。总之, “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建筑业工程总承包的整体税负水平提高了。

(三)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收方面的影响

增值税的核算体系比营业税复杂, 有待加强增值税会计核算管理。增值税是价外税, 营业税是价内税,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将影响企业损益。发票识别、认证将大大加重财务部门的工作, 尤其是合并纳税将对集团总部税务部门面临考验。

建筑业客观上能够取得多种多样的进项税额税率:运费为7%, 钢材为17%, 混凝土为6%, 劳务为6%。建筑业上游企业, 在实行“营改增”后由于进项税额抵扣较少, 造成成本增加, 由于增值税具有传导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最终会受到成本转移的影响。总之, 建筑行业能否通过实行“营改增”制度降低税负还有待于验证。

二、建筑企业面临“营改增”的措施建议

(一) 与时俱进调整建筑业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 我国建筑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强, 劳动力的成本日益提高, 建筑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过高的压力, 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 利润空间逐步缩小, 为了实现企业的长久盈利企业迫切需要转型。随着营改增制度的推进, 各地区政府都对相关的行业都给与大力扶持, 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税收制度的过渡, 建筑企业需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积极落实国家新政策, 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机械水平, 同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调整建筑业的发展模式, 从而实现行业的转型与结构优化。

(二) 实现建筑企业的内部税收管理模式的优化

为了应对营改增制度的到来, 建筑企业需要对税收核算以及税收控制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建筑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营改增制度改革后会计核算新算法的学习, 特别是针对建筑合同以及增值税核算的相关内容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 熟练掌握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正确核算, 对于新制度中规定的纳税时间、纳税地点必须了如指掌, 正确区分改革前后的会计核算以及税收制度之间的不同点, 建筑企业要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并更新系统配置, 做到与时俱进的重新制定新的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避免由于施工地域的分散性引发的会计信息不通畅现象的发生, 完善会计系统, 建立与施工现场能够实施交互性的账务处理系统。建筑企业需要由专业的税务人员进行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取得以及抵扣等一系列环节的操作与控制, 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之间需要进行沟通, 以避免增值税发票的任何环节出现纰漏, 加强相关地抵扣凭证的管理, 必需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抵扣、认证时限的规定。

(三) 加强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由于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原有的纳税筹划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发展。这一制度给企业提供一个纳税筹划调整的新空间。建筑企业需要以获得的真实、完整、及时以及可靠的增值税发票信息与会计资料为依托, 重新寻找新的纳税筹划进入点, 并且建筑企业需要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实现纳税筹划的方案, 目前, 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手段通常有:原材料的购买、固定资产的引进等。在加强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这一过程中, 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制度与政策, 并将其与企业的新信息和新的管理模式的相结合, 不断探索新的纳税筹划方法是每一个会计人员的职责。只有做好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才能有效避免营改增可能带来的税负增加。同时, 相关人员要加强相关税法的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 依法管理、治理企业。

三、结语

我国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 “营改增”制度的实施成为大势所趋。实践表明, “营改增”制度实施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能切实降低纳税人的实际税负, 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与转型。然而, “营改增”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双重影响。因此, 建筑企业要正视营改增”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企业要切实做到结合自身企业经营项目以及发展特点, 牢牢抓住“营改增”带来的税负机遇, 尽可能降低其对企业税负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营改增”的浪潮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万建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深刻影响和严峻考验[J].建筑, 2012 (21) .

[2]王德荣.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与措施[J].企业研究, 2013 (1) .

[3]潘小小.面对“营改增”建筑业将受什么影响?[N].中国建材报, 2012:01-12.

篇4:施工浪费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施工浪费;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47-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单位利润率有呈下降的趋势。在此客观环境下,建筑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谋求发展,必须内强管理外树品牌,多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筑企业在施工浪费方面的各种表现

1)建筑材料管理不当,浪费严重。工地上材料除正常使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浪费。如因材料乱堆乱放、道路不畅,使得现场所用的砂子、石子、砖等材料进场时随意堆放路边,使用时相当大一部分材料因分离困难或车辆来回碾压而浪费。其次是因保管不善,造成部分材料降质、失效。

2)施工机械管理较乱,水、电使用浪费严重。施工机械方面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工地上仍不时使用超期服役耗能型施工机械设备;正在服役的机械设备不认真执行按时按期的保养、保修和检验制度;机械设备投入使用超时、超负荷,闲置时横卧露天,不遮挡、不养护,造成其锈蚀变形,加速老化,增大耗能,使维护和使用成本加大。

3)施工人员配置不合理产生的浪费。没有严格组织均衡施工,一些计划往往形同虚设。在管理中,窝工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劳动力管理较混乱、缺乏提高劳工生产率的相关措施和相应的人员储备,导致一些工地劳动力多时没活干,大量民工窝在工棚里打牌赌博消磨时光,而到了淡季时又缺乏相应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价格既贵又难找,造成成本大幅度提升。

2造成建筑企业施工浪费的原因分析

1)缺乏针对性法律法规;现场管理不善。一方面,对于施工浪费,特别是材料浪费,我国缺少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使得我国建筑每平方的能耗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如目前对于建筑垃圾处理就缺少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施工浪费更与现场管理不善有关。管理不善使得企业员工对施工节约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清醒的认识;也因制度不健全使得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设计、质量要求不重视,忽视材料的管理。有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清楚什么工序该领用什么材料或明知乱领也不加以纠正,加大了材料的施工浪费。2)材料使用不合理,新材料、新技术和工艺采用力度欠大。①施工时滥用材料,降低材料利用率。众所周知,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盈亏。因循环利用率较低,会造成大量建材浪费。在木模板的使用中,往往就因缺少规划而使大块型材受损;拆除模板时,对木模、木支撑等不当处理,都会造成模板周转次数大大降低。在施工作业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抹灰时落地灰过多,拌制混凝土时不严格按配合比控制配料,这一方面与技术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不加控制、滥用材料所分不开的。②对新材料、新技术和工艺推广应用缺乏动力。在施工现场,许多建筑材料都是几十年不变的。老技术、老工艺和设备也仍在使用,但与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设备一比較,有的差距就很明显了。如砌筑工人排砖掌握不正确,使分头碎块增多。但是采用规格较多的新型砌体材料后,这一缺陷就能得到有效改善。3)人们节约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人们的成本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进一步造成施工浪费。首先是项目部管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做工程不要在这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于是,当现场水管爆裂或用水完毕后任水哗哗流淌,也没人上前维修或关水龙头。

3防治建筑企业施工浪费的对策措施

施工浪费现象在许多建筑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有效地避免施工浪费,达到减支增收是每一个建筑企业努力的方向。

1)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企业加强制度建设。为遏制施工浪费,国家可在这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可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建筑垃圾的随意排放。同时企业内部需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确保施工节约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一般来说,材料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后,材料的采购、收发、保管和使用方面才会相应地规范,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同时,建立一系列施工方面的奖惩机制和责任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浪费现象的产生。2)合理使用建材,提高建材的利用率。①提高建材利用率,设法一材多用。当前,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建筑行业面临循环利用率低,材料使用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节约建材,必须通过识别并消除不必要的材料浪费而达到节约建材,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在用水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重复用水,一水多用。在使用上充分使用地方材料,废渣废料,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材料利用率达到最高,费用降至最低。②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合理选用新材料。为了更好地开展施工节约,建筑企业可在项目施工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节能、节水、节材和建设行业推广的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就当前情况看,如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高效保温隔热层技术与构造工艺、热桥阻断构造施工工艺、高效节能长寿命施工照明灯具、智能化控制开关、环保高效节能施工机械、节水型闸阀开关、电子水表等,推广应用上述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节约增效,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③对建筑施工的边角料进行回收利用。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对施工留下的边角料进行收集、分类,通过一定的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浪费。如对钢筋头,废钢丝,旧铁件等集中回收后炼钢;木屑、锯木集中出售给当地木屑厂作为原料;落地灰过筛后经成型机加工成砌块等。对不可回收有害的施工垃圾打包封袋,按照城市环保部门规定要求送往指定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既环保节能,又减少施工浪费,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建筑企业是资源消耗大户,要切实加强项目施工节约的宣传力度。各部门领导不仅要作好带头工作,而且要开展国情教育,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节约资源的紧迫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起”节约就是利润”、”节约就是可持续发展”,让项目施工节约的重要意义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同时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节约的原理与方法,掌握正确的施工操作技术,从而有效地避免施工浪费。

4结论

当前社会的主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避免施工浪费,崇尚施工节约是建筑业支撑节约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节约不是偷工减料,节约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前提下的增收。科学的施工节约不仅不会对质量造成影响,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质量要求,缩短工期,增加企业信誉和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增加企业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琼.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107-108.

[2]高海毅.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36-39.

[3]李静峰.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华章,2010,(07):156.

[4]李伟.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工程监理要点.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60-162.

[5]梁冠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解决方法浅议.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58-60.

作者简介

篇5: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企业“营改增”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营改增”实施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进而就“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的具体应对管理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为确保新形势下长远稳定发展,必须全面深刻的认识到“营改增”政策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进而科学、准确、合理的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分析

“营改增”也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自今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分别为11%和3%。在具体的计算方式上,应交增值税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与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差;而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在收入确认方面,如果在原有的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营业收入下降的现象。在成本方面,如果原有的成本以及费用维持不变,同样也会出现成本费用降低的情况,具体幅度则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情况。在税负方面,由于“营改增”政策在实施以前,建筑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主要是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在“营改增”以后,由于增值税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将对建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在实施“营改增”以后,由于整个建筑行业资质共享的情况普遍存在,将会对建筑企业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难以降低税务负担,因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营改增”将会对材料采购、工程项目分包、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调整优化经营管理,实现增值税进项税的充分抵扣,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内容。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政策应对措施

(一)对建筑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

首先,应该完善税务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特别是将企业的增值税管理纳入到整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于资质共享带来的增值税进项税与销项税不匹配,无法抵扣进项税的问题,建筑企业内部应该逐步减少资质共享,可以采取以多个平级单位资质进行投标,统一进行内部协调。其次,为了提高“营改增”以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企业应该设置必要的税务管理部门,合理选配人员专职开展“营改增”以后的相关税务工作人员。同时,还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在进项税发票的认证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等方面,确保能够妥善的处理好建筑行业的税务筹划工作。第三,应该注重加强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优化。特别是应该加强投标报价与合同管理,在投标报价上应该根据增值税价外税的属性,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合同管理上应该对企业的合同文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体现出“营改增”的相关具体要求。

(二)增强建筑企业的税务筹划能力

在建筑企业的应对方面,应该合理的利用建筑企业的各种抵扣政策,税前工程造价主要包括了人工、材料、机具、企业管理、利润、规费等,其中由于材料等费用在抵扣项目中占到主要部分,因此在“营改增”实施以后,应该重点确保材料供应方面能够取得相应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审计评估,除了材料质量以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具体可以探索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存量物资尽可能的用于存量项目,将新采购的物资用于企业新建的项目,最大程度的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对建筑企业的关联交易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在避免关联交易纳税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关联交易价格,降低税负;此外,由于建筑企业购买设备只能获得一次性的进项税抵扣,通过租赁方式可以持续获得进项税抵扣,利用融资租赁,还可以通过利息支出等实现建筑企业的进项税抵扣。总之,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时刻密切关注财税文件的更新与推新,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税收支出的目的。

(三)重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在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后,无论是材料的采购、发出,还是与甲方验工计价、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涉及增值税相关核算,对于建筑企业的涉税管理和账务处理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建筑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财税变化调整财务预算指标,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重点合理控制资金流和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应收账款清理、清收,尽量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资金安全性和高效性。在进行项目成本预算时,合理评估企业现有工程预结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作出科学测算和调整。

三、结语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进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利用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纳税筹划工作等进行全面的调整,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企业的税务负担,这对于实现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建筑施工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建筑行业所带动巨大的经济和高耗能源,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出现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雾霾天气;绿色施工

近些年以来,全国部分城市先后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污染范围覆盖近270万平方公里,波及17个省市,影响近6亿人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紧迫需要解决工作之一。

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问题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之一。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广东及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均提到PM2.5等相关环境治理问题。习近平说,十八大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在增强,认识也在提高,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绕不开躲不开的事,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总书记还强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毋庸讳言,治理污染已是中国人的集体意志,上至中央最高层,下至社会最基层,莫不如此。总书记强调PM2.5关系民众幸福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对污染宣战,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足以说明治霾等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显示的危机感:“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所以,“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雾霾是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中科院的专项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是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机动车为城市雾霾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就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消除雾霾天气的应用对策。

(一)昌导绿色施工,把绿色施工做为一项最基本方法来解决除雾霾天气,绿色建筑对于气候和天气的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绿色施工,应规划、设计阶段,在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把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组织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及细则,负责组织绿色施工的实施;对绿色施工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动态调整。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把绿色施工具体落实到位。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具体地实施管理。

1.前期施工阶段,对施工道路、料场等进行硬化,降低裸土面积,;裸露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建筑施工区域以进行覆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土方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车斗,保证车辆清洁,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达不要求暂停土石方开挖、运输作业。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材料仓库采用全封闭库房,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水化阻隔法,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6.机械设备与机具,定期保养机械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7.建筑垃圾控制,对现场废物处理进行监控,每天不少于两次的全场清理清理可能增加扬尘的材料、废物;对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8.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先做好顶层设计,使预案内容精细化、人性化和公众化,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不利影响。

9.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聘请监测公司到现场测试空气质量,对检查发现问题区域,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解决雾霾天气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要加强自身工作环境的严格要求外,也要呼吁环保执法人员加大工作力度,也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从共识到责任,从制度设计到贴地而行,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在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治污之路将一步一步坚定地延伸下去,“绿色美丽中国”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2014年全国“两会”报告相关内容。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篇7: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能源、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对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建筑节能的现状

节能建筑设计有两种:一种是把建筑当作封闭系统,尽量减少住宅与外界能量交换达到节能效果。遮阳、围护结构保温均属于此类,一般多用在寒带、热带、外部条件恶劣的地区;另一种是把建筑当作开放系统,以内外环境的能量交换为特征。太阳能、风能利用属于此类,一般用于亚热带、温带地区。由于不同地区四季气候差异很大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小气候,节能建筑的应用还需因地制宜。

近年来建筑节能材料发展情况多年来,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围绕建筑节能从生产节能建材产品,开发推广建材节能生产技术。一是研究、开发、引进消化、推广了一大批建材生产节能技术和设备。二是研究、开发、消化吸收、生产了一大批节能建材产品。如发展推广了各类墙体材料。目前常用的保温绝热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XPS)、泡沫玻璃、膨胀珍珠岩、岩(矿)石棉板、玻璃棉毡、海泡石、超轻的聚苯颗粒保温料浆以及DY无机活性墙体隔热保温材料等。这些材料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材料内部都有大量的封闭孔,它们的表观密度都较小,这也是作为保温材料所必备的。

二、建筑节能发展的问题

全民节能意识不强,部分行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造成建筑节能圈内热圈外凉,制约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总体发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建筑节能工作发展较慢,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一些城市的建筑节能工作还未完全展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与采暖制冷系统节能之间的不平衡,围护结构采用节能措施多。采暖制冷系统节能工作滞后、节能改造缓慢;管理环节之间的不平衡,大多数城市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把关较好,但在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节能检测与认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还很薄弱,没有把好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出口”关。

节能材料的生产、认证相对滞后,产品的研发资金缺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少,造成建筑节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相对滞后,新型节能材料、产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上优质高效的节能材料比较少。按《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文件要求对节能材料产品应实施认证,但此项工作开展较晚,监管工作还未完全到位。

三、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洁净能源的充分利用: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风能,地热的利用等,还有就是建筑的绿化节能,以及新型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广泛推广应用。如:DY无机活性墙体隔热保温材料。

四、结论

篇8: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渐扩大,所有企业如果有新增加的不动产可以以进项税额抵扣,这样一方面就有利于上市公司绩效提升,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共计509万户,已累计减税高达4848亿元,通过“营改增”后整体税负有所减少,有助于企业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提升市场对股市的信心;另一方面“营改增”有利于减缓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成本和税收成本,这将对服务业尤其是有高端科技能力的,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及消费水平提高,同时对政府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营改增”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其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全额征收营业税,税负过重而且还有重复征税的现象,“营改增”之后对现代服务业未来的道路提供更大的空间;第二降低了出口企业成本,在营业税体制下,由于出口没有退税,这样就增加了出口劳务和商品的成本,但改革后,实施增值税政策,可以提高我国劳务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更快适应我国现状的经济水平发展的步伐,能够让企业稳定发展,国务院提出了“营改增”这一决策,因为增值税是一个链条税,打通上下游全行的抵扣链,实现企业减税效应,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又符合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根本要求,在2013年8月1日起,我国“营改增”试点运行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取得成功,这也让国家坚定继续扩展试点范围,全面实行营改增税收制度,有力的支持了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更加公平、中性的税收坏境,有效释放活动中的作用和动力。

二、“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税负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有利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规定,建筑业适用11%的税率和增值税一般计税方式,之前适用税率3%,从表面上看税率变高,税负加重,但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税是价内税,全额征税,所以抵扣进项税额之后税负承担是减少的;比如某建筑公司2014年确认收入2000万元,确认成本费用1800万元,其中:外购材料1100万元(有增值税专用发票900万,17%),劳务分包200万(有增值税专用发票11%),外购沙石等200万无增值税发票,其他费用共计300万,均无增值税票,“营改增”之前应交税费=2000*3%=60万元,“营改增”之后所缴税费=2000*11%-900*17%-200*11%=45万元,由此可见营改增从某种程度上是减轻税负。

1. 有利于减少重复征税。

减少企业的税负使得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灵活,有了充裕的资金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无疑是件有利的事情,首先由于原材料可以抵扣,承包方可以选择更加优质的物料,避免更多的“豆腐渣工程”,为人民生活居住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其次建筑行业临时工比较多,大多都是承包型做某项工程,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按时发放给农民工,避免对工人的利益侵害,减小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最后,促使大中型企业税收制度越来越规范,因为增值税可以抵扣,企业会寻找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减少自己交税,有利于促进其他行业积极纳税,对于小规模企业的税收政策,减小社会负担,促进小企业壮大,这样使得税收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机器设备升级换代。

建筑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税制改革之前建筑行业的大型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更换几率小,以至于机器过于陈旧,工作效率下降,“营改增”之后促使企业积极更换大型设备,投资成本降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不利影响

1. 增值税实施后税负加重。

在建筑行业,施工队人工成本费用约占成本的30%-40%,可是这部分根本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占总成本40%-50%的材料采购,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像瓦砖、白灰、沙石及零星材料存在就地取材、个体供应的情况,这些小供应商管理相对混乱,很容易发生发票开得不及时而导致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全额抵扣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这些小规模供应商数量比较多还很分散,如果想要达到合理规范,就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对这些零售商管理的团队组织,这样一来税负可能减少了,可成本也相应增加了;目前有很多建设项目中,混凝土费用占主要成本的20%以上,但在很多地区混凝土是免税的,成本还是增加了,但税重却没有低下来,再加上建筑施工地需要租赁设备、部分材料不能获得进项税票以及综合教育附加税、企业所得税等,预计建筑行业的整体税负反而增加一个点,如此发展下去,建筑行业就会将税负转移到房地产中,最后买房子的是老百姓,无疑是给人民生活带来压力,同时也多少抑制了我国经济增长。

2. 进项税额无法全额抵扣。

理论上企业可取得的进项税额发票约为总收入的70%,实际上却只有35%,再加上理论上也可能无法取到的进项税票约占30%,换句话说实际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占总收入比重高达6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出现“甲供材”的情况居多,开发商向供应商购买材料,按理来说收到货款就应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开发商,但对于施工队只能得到一张相应数据的结算单,开发商无法凭借此单抵扣进项税额;其次,施工单位进行工作的时候,消耗的水、电、气等能源是没有办法取得进项税发票,通常施工地临时把水电接到甲方项目的分表计算,施工方得不到发票,还有企业在项目上取得的合同毛利也不可能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后建筑业有很多设备是从个人或者小型租赁公司,通常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主,也就无法抵扣进项税额。

3. 税率上升的影响和预收款纳税义务时间。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空间有所差异,税率由3%上升到11%,对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产生经济压力较大,从而可能会使该地区越来越落后,导致建筑业在我国发展实力不平衡;预收款纳税时间是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建筑企业在工程刚开始阶段,会收到部分预收款,同时应缴纳增值税,但这时候采购材料的进项税票还未取到,这样就会发生抵扣不足的情况,这样就很难保证增值税税负的平稳。

三、对“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对策

(一)做好新签项目的投标、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理

开发商在与施工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应与对方协商合同内容是否包括材料费用,如果由施工方购买,在施工方领取材料时就应向供应商取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如果施工方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就相应更改合同内容,材料由开发商负责购买,只给施工方劳务报酬,避免重复征税的风险。

(二)面对“营改增”政策,应加强企业管理

在市场形势好,政策相对没有那么严谨的时候,建筑行业的业绩比较可观,管理层次的问题很难察觉,随着经济增长,市场竞争开始激烈,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有些企业经营活动随意,发生经济纠纷拿不到合法票据也不会在意,“营改增”之后就不同了,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没有合法票据就不能用来抵扣,企业就要为此自己买单,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确保采购流程中进项凭证不被丢失或者忘记取得;另一方面调整经营结构,再细分化核算项目和记账科目,规范财务核算,设备购置计划的变更,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加强宣传力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税收筹划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涉及到免税、即征即退、免抵退等税收政策,只有充分了解增值税相关内容,财会人员才能更准确算出税额,确保享受政策红利,帮助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培养其他员工有发票意识,像出差的差旅费可以有发票等,全面开展专项培训。

(四)政府补助和加强税务管理

建筑行业实施增值税的过渡期内,对整个行业仍然是个适应阶段,而税率上升幅度较大,难免对部分建筑企业产生冲击,政府这时应对于“弱小群体”施以援手或者适当将税率分成不同档位,帮助相对落后的地域调动经济发展,同时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的管理体系,作废、取得、认证等环节严谨管制。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部门,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及其他相关行业例如房地产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假使未能做好及时准备,一旦受到冲击,不仅造成国家损失,人民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Z].财税〔2011〕110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Z].财税〔2013〕106号.

篇9:循环经济对建筑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  建筑产业  影响  对策

一、循环经济模式的介绍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纵向增长。常常以GDP或者行业经济增长率等形式,直接表示经济水平的提高。往往忽略经济发展过程中,多付出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的代价。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则是更为注重经济发展中的横向资源利用效率。常常用单位GDP能耗或者单位产量能耗等数据来表示。其目的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其所能的利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经济的增长。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维持生态系统,保持资源环境的高效率的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由于其对于生物与环境间和代际与代价间的平衡所做出的贡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产业所借鉴的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对建筑产业的影响

建筑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行业,是影响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建筑产业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根据相同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有史以来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超过半数以上直接或间接的被运用于建筑产业。与此同时,建筑产业对于环境的影响力甚至于破环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由于建筑产业的发展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环境污染,例如:水源污染、扬尘污染、玻璃光污染等就占了40%以上。而由于建筑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各类型的废弃物,也占人类所产业的废弃物的近半数。

不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建筑产业来说应该算是一个革命性颠覆。首先,循环经济强调的是资源的重复利用问题。将建筑工程中剩余的各类水资源、钢铁资源、木料等,通过环保再生产的形式,重新加工成可用资源,为建筑产业所利用。其次,在建筑设计的前期也要预见到可能浪费的资源问题,尽可能的以前期方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加以讨论并解决。最后,是对于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建筑产业的设计者和施工者们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建筑产业的源头和具体施工过程中,加以避免。总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运用,绝对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和突破。

三、循环经济模式运用于建筑产业的对策

上文,笔者具体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对于建筑产业的有利影响。然而,如何让这种有利影响发挥出来,就需要对策的跟进和调整。

(一)促成思维关键的改变

思维是人行动的准绳。要在建筑产业中推广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就要改变该产业从业人员固有的思想。首先,国家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课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形式。告诫建筑产业的从业人员,可循环经济带来的资源的节约效益和由资源节约带来的利润的提高。其实,要加强产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以正面反面举例的形式,例举出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他们进行观念纠正。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为了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对建筑产业做出了相关法律上的归档。但是,有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却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导,对于建筑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应该附有相应的工艺的改进和实施细则的明确。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例如:可以对建筑资源的利用率的算法和分级提出一个详细的标准。也可以从法律上推广使用新型材料,新工艺。

(三)引进和发展相关科学技术

纵观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科学技术指标并没有完善。因此,笔者认为引进相关科学技术十分重要。比如,我国可以引进日本先进的混凝土构成比例、原材料替代方法等,综合自身的技术特征,加以更好地利用。同时,我国还要加强相关建筑人才的培养。要在高校中开设相关的科目,将建筑产业的新规范,新标准以出面的形式传承和发展下去。科学课程的设置,有利用相关人才的培养,也使得我国的建筑产业技术有了后来居上的资本。

(四)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

对于建筑产业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仅仅依靠市场的制约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可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作用,利用“第二只手”的力量,促进建筑产业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利用,政府可以对新型材料使用的建筑工程商,加以税务方面的优惠。或者,以免费推广技术工艺的形式,更好地传承新技术。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筑产业发展必须推广和应用的。目前为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人员思想还是技术特征等方面都并未成熟。然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告诉我们,无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建筑行业中有多么曲折,终将会成为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李超,朱玲,张年国,胡振国.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1,S1:234-237.

[2]邓寿昌,郦伟,王正平,张学兵.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8-61+65.

[3]张梅芬.循环经济对煤炭产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路经探讨[J].煤炭技术,2013,10:221-223.

篇10: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巨大的震荡, 引发了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 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出现衰退, 同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一) 危机的根源。

美国新经济过后, 经济发展主要靠金融、高科技和军工业支撑, 经济决定金融, 经济危机决定金融危机, 金融和经济是互动的, 虚拟经济在一定条件下能掩盖实体经济的毛病,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说明了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被长期掩饰的深层次问题, 金融泡沫之后经济肯定面临很大的调整。格林斯潘主宰美联储长达十八年半之久, 其在位期间主张自由经济主义,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监管不力, 而这两点正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两个基本假设。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一致, 即使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一致, 也就是说政府不是调控市场而是适应市场, 美国长期小幅利率变动政策刺激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 既激励人们的投资行为又刺激了次级贷款, 房价不断上涨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二) 危机的导火索。

这场危机最早爆发于2007年8月, 2008年初美国次贷危机使贝尔斯登倒闭, 9月雷曼和AIG爆出问题。大批投资银行的倒闭引发了信贷市场大规模的萎缩, 银行资产价格下降, 次级债近乎垃圾。为什么如此火暴呢?次级债 (MBS) 包括资产担保债券 (ABS) 和债务担保债券 (CDO) , 都为结构性融资产品。结构性融资产品的三个特性使得次级债具有迷惑性:一是使得MBS的价值以打包资产的价值为基础, 让人觉得它的回报具有综合实力;二是使得MBS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 评级机构既为发债方评级又接受购债方的咨询;三是通过特设机构SPV操作, 可隔离风险, 也就是说原始债券人破产时, 证券化的资产不作为清算资产。因为这三点, 人们争着买, 也抢着转嫁风险, 导致集体非理性。

(三) 危机对于实体经济和建筑业的影响。

美国次债危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美国次债危机爆发而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 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表1、表2)

从短期来看, 在美国次债危机席卷主要发达国家的背景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合组织等机构都调低了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加快, 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2009年1月、2月外贸出口下降近40%, 美国房地产的不景气, 直接影响到我国建材、机电设备等产品的出口。这对外贸依存度大的中国经济是一个考验。美国的次债危机引发美元持续贬值;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升值安全, 我国大部分外汇储备是以美元形态储备的, 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国债, 影响到外汇储备缩水。

数据来源:1、I MF, Wor d Economi c Out l ook, Nov, 2008;2、OECD Economi c pr oj ect i ons f or US, J apan&Eur o Ar ea, Nov, 2008;3、Output, Pr i ces and J obs, Economi s t, Nov (20) , 2008

从长期来看, 由低利率和美元霸权支撑的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模式将会调整;各国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 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大量注资, 政府发债提高了赤字水平, 全球通货膨胀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 资金的持续流入是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 因此美元汇率有可能再次贬值;为渡过危机, 西方各国都增加净出口,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因这次危机而陷入阶段性调整, 围绕清洁能源的产业群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周期的支撑。

我国经济下滑后, 宏观经济总量增长下降过快, 工业形势严峻, 财政收入进入下降通道, 失业率上升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社会消费增速加快, 通货膨胀压力下降, 进口增长放缓, 顺差增幅减少。国内需求减少, 作为重要资产价格的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跌, 房地产产品需求减少, 导致建筑业的产值减少。

二、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我国已成为WTO的成员国, 这使我国以一个渐进的但逐步加快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0%, 充分表明了建筑业的重要地位。

(一) 建筑业较低的生产效率, 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

利用主要国家 (地区) 各年购买力平价指数以及中国与各国 (地区)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可以得到各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表3)

与其他建筑业强国和地区比较可以发现, 2003年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接近于原来的3倍, 但同其他国家相比, 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仍然比较低, 如英国、日本、瑞典、美国这些建筑强国的劳动生产率虽然增长较慢, 但这些国家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达到30, 000美元以上。

(二) 房地产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 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 居产业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60%以上,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18.6亿平方米。就业人数占全国5.2%, 带动就业及建材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明显, 支柱产业地位增强。2007年我国累计完成对外工程合同额2, 064亿美元, 有49家企业进入了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在我国, 建筑业已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建筑业的房地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 不仅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把诸多要素市场连接起来, 用GDP产值的变化表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业的投资规模, 每年的开工面积直接反映了建筑业发展规模。图1是根据国泰君安数据描述的建筑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除了竣工房屋造价有小幅稳中有升的特点外, 其余变量指标均有大幅上涨的趋势。建筑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协整分析来探求两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数据来源:ht t p://www.ggdc.net,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2005) 计算获得

(三)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建筑业的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今后我们应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我国建筑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一) 优化产业链结构, 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效率。

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收益差距较大, 尤其是房地产业一度过热, 存在高利或暴利, 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施工行业近几年一直处于微利状态, 产业竞争力差, 属于第二产业的末尾水平。从规模上看, 我国是第三大建筑市场, 属于建筑大国, 但还不是建筑强国。建筑业占GDP的7%, 而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在7.4%以上。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建筑市场不公平竞争行为依然存在, 业主与承包商的不平等地位问题突出, 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此外, 行业管理对市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方式有待改进, 建筑业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垄断地位,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业的完善和发展。

(二)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实现建筑业和保护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推进节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配套的技术、标准、政策体系的支撑, 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伴随2008年10月1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正式实施, 我国建筑节能正式步入法律的规范化与约束化轨道发展, 可以预测未来将会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建筑节能工程开工建设, 必将产生更大的资金需求。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科学的设计, 施工及管理技术, 积极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研究合理的节能建筑市场增量投融资模式、管理模式及收益分配模式, 制定科学的增量投融资政策, 对于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 合理调整融资结构, 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为鉴, 降低房地产业信贷的杠杆率, 谨慎对待资产证券化, 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警惕房地产价格过度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在贸易方向上更多地鼓励开拓新贸易合作伙伴, 扩大对外投资力度。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引导和管理, 严格控制投机资金, 稳定金融环境。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 鉴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的自身特点, 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我们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关键词:建筑业,经济危机,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前景[J].财贸经济, 2009.1.

[2]齐建国.2008-2009: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J].财贸经济, 2009.1.

[3]吴文宪, 李启明, 李先光, 顾炎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12.

[4]李进峰.中国建筑业改革开放30年[J].建筑经济, 2009.1.

[5]孙金颖, 刘长滨, 尹波, 张国.东建筑节能市场增量投资产生分析[J].建筑经济, 2009.1.

[6]曹艳平, 王一平, 刘林.西北建筑业发展趋势的模拟及其动因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12.

[7]邹高禄.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10.

篇11:建筑拆除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带动着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随着“营改增”的实施,推动了企业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市场当前需求量,从而降低企业的赋税。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的前提下,要对内部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使其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对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甚至对企业发展构成了威胁。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体系的特殊性,“营改增”的改革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是“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

1.加大企业经营性资金的支出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比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加,由于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不当,在实践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某个环节衔接不当,会出现支付条例和工程进度差距大的情况。施工单位在开发票时,主要是以工程进度为基础,导致施工企业工程条款在未到账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垫付税款,进而导致施工企业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出的现象。

2.增加财务管理难度

“营改增”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在实践过程中,施工企业会存在增加税赋的情况,由于企业选择的材料范围,种类多,统一采用增值税进行控制,会增加管理难度。此外建筑工程在承包方式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如果建设地区比较偏僻,规模较小,仅有规模小的个体户或者杂货铺提供材料,施工单位不能使用专门的施工材料,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支出,同时增加管理难度。

3.进项税额管理不容乐观

由于材料是由固定的单位提供的,如果不能对进项税款进行有效的分析,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增值税的金额。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钢筋、水泥及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施工材料的进项税款无法抵扣,加大施工企业税收负担。其次是人工成本管理,由于人工成本不在既定的控制范围内,导致企业增加赋税项目。其次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部分施工费用和支出无法或得增值税的凭证,具体表现为征地拆迁费用、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等。

二、“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

针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良影响,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了解了解影响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性发展。以下将对“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1.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当前“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良影响,为了探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这一税收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工作人员要对该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提升大家的专业能力。针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在实践中的意义,要增加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采购能力,强化自身对成本审核能力。其次要对纳税申报增值税的发票进行系统的管理,熟悉管理程序,在实际管理中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进而减少错误的出现。

2.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现有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的是集中分权管理,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内部管理人员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及时收集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对业务统一的管理,便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管理。此外要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突破现有组织结构管理层次不分明的现象,增加管理分权,简化管理层次,便于对经济绩效进行严格的审核。

3.对报价进行调整

当前“营改增”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发展层次不健全,因此整体实行方案存在很多缺陷,为了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及时对报价体系进行调整,了解增值税的改变对企业招标价及财务情况。在工作中,明确增值税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影响,专业招投标工作人员要做好投标工作,避免企业出现报价不准而引起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混乱,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盈利情况的出现。在报价调整过程中,要对相关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核,必要时加强内部控制。由于施工企业工期比较长,设计领域广,无形中增加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各个采购环节都要进行监督和审核,及时调整应对措施,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针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的严重性,为了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要了解影响因素及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营改增”的改革,进而对企业内部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制定完善的发展模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赋,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进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 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3(16):90-94.

[2]王冬云.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00-203.

上一篇:缓慢造句下一篇:三关爱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