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2024-04-26

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共10篇)

篇1: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编者的话: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流程重组(BPR)、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等这些“舶来”的新名词和新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所接受和追逐。一方面,眼看着诸多企业正在大搞快搞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要承受着无情的统计数据:“企业信息化的事是成功率普遍在10%~20%之间,在发达国家成功率大约有20%,在中国成功率更低。”除少数企业取得成功以外,不少企业在投入大额资金的情况下,由于许多企业缺乏经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企业信息化以技术为导向,技术的应用没有很好地配合业务的发展;有的企业虽然信息化的建设是以业务为基础,但由于缺乏整体的信息规划,导致系统的建设没有整体性,资源无法很好共享等。“信息化黑洞”、“信息化孤岛”、“信息化无效”成为许多企业棘手和头痛的问题。如何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一家国有企业信息化规划项目的实际案例研究,来与读者一起探索这些问题。

背景陈述

凯越公司(化名)是国内一家大型企业,企业实行三级管理,即总公司———公司———分公司。企业实施信息化已有多年,每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公司已建立了OA办公自动化、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并已搭建了公司广域网、局域网。由于公司提出了创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因此公司希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要与国际最先进的企业看齐,并使信息化建设能成为公司实现创国际一流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问题诊断

由于凯越公司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是以服务支持软件应用为主,还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开展信息化工作,因此也没有制定完整的信息化规划,各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总部的各部门、下面的各公司为主,各自为政,信息及系统没有集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信息流存在断层现象,尤其是在营销、物资、工程、生产和财务等业务关联较密切的各环节;管理体制和资产归属不一致,导致各公司的硬件、网络管理各自为政,如广域网络和局域网络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十分不便,服务器系统十分分散,没有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等;机房的统一化和灾难恢复的功能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配备专门的网络监控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信息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新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对项目管理、信息规划、行业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比较缺乏,没有培养有效的信息技术决策和实施能力。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凯越公司对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以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标杆为依据,从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持、系统集成、基础设施与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组织架构几个方面重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持

由于以前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各业务部门为主导,系统的建设有明显的缺陷,建设的主

要是部门级的系统,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持没有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没有从企业业务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性、前瞻性、可扩展性和一致性。其实,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能支持公司战略的发展,而对公司战略的支持又主要体现为对具体业务开展的支持,基于这种思想,凯越公司采用了需求分解法,从公司的战略入手,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企业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需求。(见图1)例如:企业需要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必须先建立总公司层面的客户档案,以便进行客户细分,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而要很好的配合这些行动,那对信息化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首先可以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记录客户信息,然后集成企业资源计划与客户关系系统,使公司拥有一个全面的客户信息资源库,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服务信息等等。利用需求分解法,凯越从战略出发,详细分析了企业的业务行为和特征,提出了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即必须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通过与现有信息化现状的比较,找出了差距,并结合战略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优先级分析,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上面的分析,凯越公司已明确信息化必须首先考虑重点解决的问题。然而,需求分解法只能指出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对于细部和局部的系统功能,在所有部门的配合下,结合业务流程和功能,发现了目前运行的信息系统的缺陷与不足,如财务管理,发现总公司和分公司现在均分别采用国内的一套财务软件,虽然能够完成各财务部门所负责的总账,固定资产,日常报表功能,但无应收、应付的功能,并且结账很慢;又如项目管理,无统一软件,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核算,分析所使用的系统均处于分散状态,因而影响了财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核算的效率等。通过分析整理,凯越公司对每一套信息系统都提出了详细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相关信息系统的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需求满足程度、成本、服务、成功案例等各方面因素下,凯越公司选择了一套国外的成熟软件产品进行分步实施。

系统集成凯越公司过去的信息化工作以部门为主,缺乏整体考虑,因此目前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首先是系统分散、没有整合,由于标准不统一,给系统的集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信息不能共享;其次是数据缺乏标准化,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应用软件,一般都不注意数据的标准化,或数据标准自成一体,因而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应用项目上得越多,信息孤岛就越多,数据的不一致性就越严重;最后是系统开发没有标准化,凯越公司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没有使用一致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不利于降低系统维护成本、技术人员培训成本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系统进行集成,并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凯越公司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从业务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的信息流,明确了系统间所需要的的集成关系。(见图2)为了很好地整合现有及未来的系统,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与流转,减少手工的干预,凯越公司提出了信息技术架构和整合方案,包括信息模型、应用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信息和数据在应用系统之间的分布与流向、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同时还分析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集成的技术和产品,在尽量保护现有投资,同时又兼顾未来系统方便集成的原则指导下,凯越公司选择了最合适的产品和技术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分步整合。基础设施与安全管理基础设施是信息化的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设施等。凯越公司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但还不够完善,服务器没有集中管理,重复投资,维护成本高且难以管理;核心网络缺乏备份,一旦核心设备出现故障,将会造成网络全面的瘫痪。

安全管理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构建完整的安全体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凯越公司从四个方面入手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广域网络系统架构规划、局域网络系统架构规划、Internet连接架构规划、服务器及存储系统架构规划。在安全管理方面,凯越公司首先从技术上提出了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如把公司的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设置在防火墙之后等,同时还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包括通信和操作安全性管理、访问控制安全性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安全性管理等,这样凯越公司就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管理组织架构合理的IT组织架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然而凯越公司的IT组织架构设置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公司没设专门的信息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人员隶属于行政管理部。公司层次只设几个专职,也没有专门部门。分公司更是连专职也没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职责缺乏明确合理的分工。

(2)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工作规程和制度,包括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提出、论证、选型、实施等都没有规范的流程,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

针对上面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总公司、公司、分公司在日常管理上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凯越公司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在业务上进行垂直指导,在行政上横向管理的矩阵方式,结合信息集中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其信息化管理框架实现了下面的转变。(见图3)凯越公司在信息化组织设计,建立了集中的信息技术管理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将原来挂靠在行政管理部下的信息中心提升为信息技术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进行信息技术的管理,并为总公司及其下属的公司和分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拓展了信息技术管理的职能范围,统一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如合同管理、信息资产及文档的管理及ERP、CIS、CRM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实施、维护及技术支持等;统一整个企业网络、服务器、信息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及客户端软硬件的搭建、维护、备份、升级与管理,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等;建立分布式的信息技术组织布局,在公司和分公司的总工室下设IT专职人员,为本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但业务上受总公司信息技术部的指导。在设计方案中,凯越公司对三层体系之间的职责做了明确的划分,总部的信息技术部负责全公司信息化的管理与决策,如进行集中、统一的信息技术管理和规划,负责全公司网络架构及网络安全等;公司及分公司层次主要负责信息化的实施与维护。凯越公司通过对信息组织架构的设计,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理顺了管理流程,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组织和制度的保障。

实施与执行

除了上述方面,对信息化建设规划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系统的实施及资源配置计划。只有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表、优先级,才能更好地指导系统实施。因此凯越公司在综合分析了公司战略、业务及系统现状后,提出了系统实施计划。(见图4)在实施计划中,不仅安排了实施的时间表,还给出了系统实施的大概预算及主要的产品供应商,同时提出系统实施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为以后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篇2: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一、信息系统建设战略规划目标

1、夯实基础--创建汇通公司信息部通汇在战略上重视信息建设,首要问题是建立工厂组织机构--公司信息部。根据汇通信息化程度低的情况公司信息部将分为信息技术和业务时间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的开发和实施。信息部包括以下主要工作目标:1)理解公司的业务组织流程,发展趋势;2)解决公司业务问题的同时控制成本和风险;3)识别、判断和评估的技术发展对企业业务的适应性;4)沟通、理解内部非技术部门和员工的需求;5)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程序,协调企业上下级资源6)开拓并及时反馈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并持续不断地更新信息平台

2、信息系统构建的五大措施第一、建立实时信息采集系统通汇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同一体化的考虑方式,为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治理,从而进步企业的竞争优势。该同一的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功能需涵盖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市场拓展治理、服务治理、报价治理、绩效治理、市场活动治理、客户活动治理等。第二、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在通汇公司已经建立了同一的信息平台后,就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客户服务本钱,进步客户的服务质量,进步客户的企业的忠诚度。所以,此时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首先明确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对象应包括:供应商、外部客户、内部客户、客户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国外代理,规划方案《通汇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虚拟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自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等通知模式,实现企业同一的、规范的客户服务要求,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准确的、主动的服务。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业务部分之间,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与合作伙伴之间、与客户之间、与供应商之间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带来的最直接利益是效率的进步和质量的保证。通过协同工作,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坚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或销售职员的销售能力来维系,更多的是依赖优质便捷可增值的服务来维系,与供给商之间则可实现获得最直接的,最快速的贸易信息与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第三、建立通用的EDI交换平台为了更紧密地捆绑通汇公司与客户的关系,更大程度的缩短企业与客户的间隔,大型物流企业在拥有客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一定建立自己通用的EDI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其中包括船公司、海关、拖车、堆场、仓库、代理、合作伙伴等等。通过企业EDI平台的建立,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发送、接收EDI的功能。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实现自动的协同工作,增加企业之间的粘性和稳定性。使企业与顾客间建立了私有通道,为自己制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客户制造了价值,最大程度发挥了企业的网络效益和整体效益。第四、建立数据仓库系统一般公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核心客户。在系统稳定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挖掘出企业20%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波动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的财务和财务数据分析出企业和财务数据分析出企业的治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成为企业突破自身瓶颈的关键。所以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仓库系统,分析企业进行数据,从而为治理层提出各种决策支持,使治理具有更强的预见性,适时调整企业战略进展进程目标,发现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良性进展。第五、建立CMR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如何将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连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潜伏客户和保持更多的现有客户成为现阶段重点,通过建立CMR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不论客户大小,所在地域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客户都可以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企业也可以减少与客户沟通环节,加强信用操纵以降低风险,同时通过对客户进行同一的信用治理,依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提供不同的服务;根据企业进展的策略,对大客户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物流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物理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为此,有必要利用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正在发生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收益分析,以使找到真正的利润来源,提供有针对性的,更有价值的服务,发现可能的利润增长点。

二、建立仓库管理信息系统

1、入库系统设计1)有计划地推动入库业务流程的事先安排,能够在入库时简化系统的处理,提高入库的效率。(库存物料管理信息系统如下图)2)系统入库处理简单化的方法在系统中,要减少入库处理的操作及进行下一步作业的提示。例如入库单据的应用条码处理,就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按计算机键盘的次数,根据事先录入的入库信息确认入库的处理,能正确、快速、方便的完成有关操作,指出下一步的存储位置,不需要人工的判断,就能够顺利的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2、降低库存策略:库存类型采取策略具体措施安全库存和储备预测与控制库存生产的原因改善需求预测工作,准确分析需求量与需求时间内;加强过程控制,加强设备和人员的柔性,采取供应量管理模式正常周转库存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供应与生产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取供应量管理模式,降低订货费用;生产采取JIT生产方式在途库存缩短运输时间加强运输过程控制,加大运输能力相关需求信息无聊需求计划解决需求、库存问题运用MRp提高BOM的正确率,提高库存记录的准确率

2、实施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效用:1)作业好处:由汇通公司自主经营与配送2)配送作业内容:减少了在配件公司仓库存取作业,减少不必要作业和人工成本3)配送作业效率:减少了迂回运输,有利于汇通专业化,集成化优势的发挥,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4)配送作业费用:减少了配件公司由于非专业而导致配送效率低下,而带来的成本费用增加,减少了其仓库面积和费用,增加了汇通的业务面和配载率,带来规模效率。

三、智能运输系统的构建

1、由于汇通公司Milkrun模式的推行,车辆的运行更多的延伸到外省。这对公司的车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确定车辆的行走路线以及车辆是否按预先设计的路线行驶。我们提出对公司的运行车辆采用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的构建。

2、运输成本是汇通公司物流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车队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集团的零件供应商多分布在离西安较远的省市和地区,零件运输距离较长,司机不熟悉路线和路况等因素,造成了干线运输中的成本过大,例如超限运输损失,运输商选择不当,迂回运输成本等。对此。我们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车辆优化调度系统来确定车辆行驶的最优路径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

3、公司可以利用GpS系统对配送车辆定位、跟踪调度、设置最佳路程和线路。通过GpS系统对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环节的处理,对运输路线选择,仓库位置选择,仓库的容量的设置,合理的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可以对车辆跟踪,信息查询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将有助于公司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消耗并同时提高效率。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时候利用电脑通过Internet,监控范围克也随着目标移动、放大、缩小。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GpS满足了现代物流、货运等运输车辆的安全,快捷、准确的需求,提高了车辆的运输能力,仓储场地的利用率,规范科学化管理水平及降低车辆的消耗,人员成本。同时,可以加快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信息,查看附近的车辆并进行调度,提高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

4、信息系统与车辆预警强大的防盗,防抢,求助功能预防人或司机防窃车辆,避免不必要的车辆损失。当破坏车载GpS方案系统的任何一部分(连接线、电源、接收机),系统会向企业和监控中心报警。不按公司规定时间进入或离开预定区域都自动向控制中心报警。并通过运程控制车辆,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对被控车辆远程进行断电、锁车,保障汽车安全。

篇3: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规划与研究

关键词:证券公司,集中,统一建设,信息系统

1、引言

国内证券公司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从无到有, 从单机走向网络, 从分散走向集中, 从局域网走向广域网, 从营业部单一管理走向公司综合管理, 证券业信息技术业经过了一段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在证券业信息系统建设初期, 各证券公司系统建设基本都以营业部为单位进行开发和建设,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严重影响数据共享与交互, 进而无法实现统一决策管理。在近十年的系统建设中, 证券公司大多请软件开发商提供集中业务系统或少量公司进行自主开发, 通过整合原有技术人员、信息设备和网络资源、统一业务模式与管理, 达到合理分工、优化配置,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从而保证了业务的正常开展, 促进了行业较大发展。但是,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运营的系统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为信息系统集中度不够、系统数量繁多、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网络体系不够健全、主机系统处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总体规划

目前, 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有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承销和保荐、自营、资产管理和其他证券业务等。随着, 市场的发展, 证券公司还会出现一些新业务, 如IB (Introducing Broker) 、衍生品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总是围绕其业务展开, 为公司开展和提升业务处理能力服务、节省管理成本同时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服务。针对证券公司目前信息系统的弊端, 我们提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规划图, 见图1。

2.1 业务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与建设理念

2.1.1 加强信息系统集中建设力度。

目前, 证券公司大部分信息系统由信息技术部负责统一建设、维护与管理, 比如核心交易系统、网上交易系统、财务管理系统、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内网、互联网平台、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稽核风控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自营系统等。通过统一建设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统一的业务经营模式以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统一建设信息系统有利于节约系统建设、采购成本;通过统一建设系统有利于统一升级和维护, 提高软件成熟度。但是, 现在证券公司部分系统还存在以营业部为单位进行建设、运营与维护的现象, 比如行情系统、柜台系统、银证转帐系统等, 这当然也有历史、体制和内部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

2.1.2 合并与撤销部分信息系统。

当前,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数量繁多, 大部分证券公司现在都有二、三十个信息系统。系统数量众多, 不仅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 而且增加了维护工作量与难度, 也增加了系统管理难度;系统功能单一、规模偏小, 即不能发挥信息系统的规模优势又增加了数据的交互与共享的复杂度, 同时增加了系统的调试工作, 不利于升级改造。不同厂商的软件系统都要通过数据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互, 这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 也增加了系统出错的概率。可以考虑对同一类型或业务结合紧密程度高的系统进行合并, 比如对现有不同厂商的网上交易系统的进行测试与评估, 最终只选一套网上交易系统供客户使用;对柜台系统、开户系统、交易系统等进行合并, 全部并入集中交易系统;对经纪人管理、OA、决策系统等进行合并, 全部并入OA系统等。通过对系统进行重新分类与规划, 加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 进行必要的合并和撤销, 加强统一建设的力度和规模, 实现集中统一建设, 提高系统规模化效益,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3 增强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种类繁多, 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导致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通过制定数据接口规范与标准来整合原有系统的数据信息, 实现共享与交互, 提供实时数据, 为企业领导统一经营决策管理服务,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 分析客户投资偏好, 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有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提高客户忠诚度。

2.2 网络体系规划

随着证券公司应用信息系统的集中与重新整合与规划, 对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要从全局信息系统的整体需求出发, 对网络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

公司整体网络可以设置二到三个中心节点, 中心节点通过光纤互联, 同时进行网络负载平衡和热备、自动切换管理, 当一个中心节点出现网络故障时, 网络传输自动切换到另一个中心节点并对该节点进行报警。在骨干节点的网络设备进行冗余热备份、支持热插拔, 以确保网络稳定、正常运行。骨干节点与中心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至少要采用两条以上不同运营商的百兆线路进行相互热备与均衡处理。

机房建设, 随着“9.1 1”事件的发生, 区域性券商机房建设必须考虑本地容灾, 在同一城区构建两个中心机房, 从而避免火灾等情况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我们考虑到全国性的券商应该考虑异地灾备, 可以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选择建立异地中心机房。

2.3 主机系统技术体系

目前,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大多以PC服务器、Windows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搭成主机系统平台, 这大大限制了系统并发处理能力、对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这几年证券市场容量与规模的成倍扩大、交易的数倍增长, 原有系统不能及时响应服务请求和导致交易堵单的现象偶有发生, 这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 新业务也将逐步推广, 对于系统主机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集中交易系统主机可以采取两台小型机对业务进行分布均衡处理并互为热备, 可以选用UNIX、ORACLE来代替系统平台。因为PC Server与小型机在处理速度、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健壮性方面都相差甚远。WINDOWS系统与UNIX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资源占用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S Q L S e r v e r数据库与ORACLE相比, 在数据并发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优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部分公司甚至行情服务器就有近十台, 实际上完全可以对其进行合并, 用两台小型机代替, 这样可以减少维护工作量, 同时提高行情系统的稳定性。

在系统建设上, 尽量考虑用小型机来替代P C S e r v e r, 用U N I X来替代WINDOWS, 用ORACLE等代替SQLServer。应用系统建设可以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循序推进、分步实施”的指导方针, 从公司自身的条件出发, 稳步推进系统改造和升级。

3、结束语

证券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过程。随着这几年证券行业的大发展, 证券公司综合实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信息系统在证券公司业务与管理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 证券信息系统的发展还有待于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证券公司信息系统集中与整合毕竟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证券公司应该尽早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建设。本文对当前证券行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和设想, 对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篇4:信息系统规划理念与实践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概念;系统有效性;系统开发人员

引言

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科学,由人通过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渠道组成的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最大限度的完善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支持业务的自动化,还可以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信息系统的规划定义和发展

信息系统是规划组织目标所必需的有效信息,它是为了支持决策和组织控制而收集(或获取)、处理、存储、分配信息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件。为了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更长远。

1、信息系统的结构

(1)基础设施层是由支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系统的软件和网络组成。

(2)资源管理层包括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以及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存取和管理的各种资源管理的系统。

(3)业务逻辑层由实现各种业务功能、流程、规则、策略等应用业务的一组信息处理代码构成。

(4)应用表现层是通过人机交互等方式,将业务逻辑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以多媒体等丰富的形式向用户展现信息处理的结果。

2、信息系统的决策者

信息系统是由管理人员决策服务于系统用户的,只有使用户方便满意的系统才是好的系统,为满足用户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成功的信息系统,是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从最初的总体规划制定,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最后系统的实施全过程,都离不开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真诚合作。信息系统开发的用户不仅是使用信息系统的主人,也是开发信息系统的主人。只有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真诚合作,才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3、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步骤

(1)绘出组织关联集团,识别关联集团的要求,解释和验证组织的战略集,定义组织相对于每一个关联集团的任务和战略。信息系统规划过程通常是由组织中的有关人员提出规划的需求,发起规划;然后进入分析阶段,对组织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产生规划方案。

(2)战略集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战略集的转化过程还不能形成算法的形式,因为对于不同的组织,其战略集的内容相差很大。不过确定和评价组织的战略集的过程,还是有系统化的方法,即用关联集团要求的概念。一旦确定了组成的战略元素,要由组织的最高负责人审查,这一过程可以采取结构性的提问法。

二、信息系统规划实践的不足

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是要提供给整个信息系统规划。依据可靠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理论,建立一个基础的信息规划流程,这种系统规划可以服务于各个领域,为帮助高层管理者去建议计划和优先建设信息系统规划,提高效益,带来了保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信息系统规划开发的复杂性

信息系统规划理论出现以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各个领域的投资强度不断的加大,所获得的投资效益也难以量化了。市场的多样化,对信息的需求样式也多样化,信息内容也会相应的多元化和复杂。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多种手段获得,着也决定了信息的不完整和虚拟度。

2、缺少对信息技术架构的支持

信息构架是指一套确定IT原则、标准、方针和促进提升设计和购买能够共同使用的系统的指导,而这些都是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所忽略的;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忽略了与信息构架相关的实施问题。

3、信息结构面临的生命周期

面向不同的用户,不同观点的转变,很难实现信息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不同领域的分工也要严格划分。

三、信息系统规划分析

信息系统规划是一个识别支持企业规划(战略)和目标的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的过程,系统规划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迅速构建出一个初始系统模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原型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改善和完善设计方案,开发人员根据改进后的方案,对原型进行修改,再去征求用户意见,反复多次直至取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1、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

(1)时间区段:方向是持久的,无终止的,无时限的。而目标是有时限的,可以为子目标所替代的。

(2)特殊性:方向指的内容较广,较通用,是涉及印象、风格以及认识上的东西;目标则较专一,是在某一时刻可以达到的东西。

(3)聚焦点:方向常根据外部环境叙述,而目标则是内向的,隐含如何利用企业的资源。

(4)度量:方向和目标均是可量化的,但方向是以相关项叙述的。

2、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

(1)可以使系统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降低、速度加快,可执行性良好,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2)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的,并且组织人事落实,战略计划要求一级级落实,直到个人,这样一级级的细化,做到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战略计划也就个人化了。

(3)由于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使得系统的移交工作比较顺利,更加灵活,现在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暂时的文件,只适用于现在,应当进行周期性的校核和评审,灵活性强使之容易适应变革的需要。

3、信息系统规划的使用前提

(1)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以前都能准确地说明

(2)有快速的系统开发工具

(3)项目参加者之间存在通信上的障碍

(4)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

(5)需求一旦确定,就可以遵从严格的方法

(6)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

结束语

总之,在系统建设中缺乏科学的、有效的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概念信息系统规划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前,应该结合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情况,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出清晰准确的目标,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列,进行优化和改造。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可能将导致原有的利益分配关系的打破,变职能导向为流程导向,人员的裁减、控制更趋于风险最低化等等。只有目标制定了,才可以决定项目的范围大小,才可以决定项目成本预算和实施周期等等。

参考文献:

[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左美云,邝孔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萍.企业信息系统项目中用户参与有效性实证研究[fJl.科技管理研究,2013C03):185-186.

[4]苏棋.基于网络化环境下的学术交流[fJl.学会,2009C08):34-35.

篇5:凯越评估招聘文件公司简介

大庆凯越房地产估价咨询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住房和城建厅颁发二级资格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成立三年来,在(房地产出售(出租)价格评估、房产评估、土地评估、拆迁价格评估、房地产抵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以“公平、公正、公开、诚实守信”为宗旨,共为几千家企业和个人的上万 宗房地产进行估价,累计评估房地产价值达 5亿元,特别是为省高级人民法院,大庆中院的财务纠纷判决的执行。发挥了保证和促进作用,为企业股份制改组,请产核资等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

大庆凯越房地产公司现有国家注册的执业估价师 8 人,这支年轻的队伍以其严谨的执业精神做事,“以诚至信”的原则做人,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稳健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已走上健康有序的道路。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将一如既往,打好基础求发展,开拓市场求进步。提升企业形象,创建大庆一流的房地产估价品牌。

公司地址:新村信合大厦11楼1108室

电话:6299949

篇6: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项目梳理了10kV-500kV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和各参建单位的业务流程, 分析了各单位的职能和业务范围, 依据“资产生命周期一体化”和“数字化电网”管理思想, 提出了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了项目计划管理、投资管理、可研管理、核准管理、初设管理、施工图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决算管理后评估管理、沟通管理、开工前准备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物资管理、结算管理、档案管理、竣工验收管理、达标投产管理等17个业务功能模块, 并对每个模块的适用范围、控制目标、主要涉及部门、主要控制点, 主要涉及文档/信息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整个模块的设计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详实。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力的支撑了数字化电网的建设, 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竣工投产后运行管理需要, 将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设备和物资进行结构化组织, 在工程达标投产阶段进行电子化资料提交。对于电网的数字化建设,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侧重于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下一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7:颐合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分析研究

关键词:烟草企业 ; 信息化 ; 集成 ; 分析研究

0 引言

近几年来,烟草行业正在实施行业地面计算机骨干网络的建设,实现对行业卷烟生产经营的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控管理,进一步提高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的科学性。自2006年颐合公司就先行开发设计了MES和ERP系统工程。本文从烟草行业的IT应用分析出发,对MES与ERP的分工和集成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烟草行业IT应用特点分析

烟草企业是连续的流程型企业,分为制丝和卷接包两大工艺流程,各流程环节有一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烟草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不仅要进行业务层的系统建设,还要考虑底层设备相关的控制和生产的管理。

位于最底层的L1称为设备控制层,采用集中—分散型工业总线控制方式,将传感器、PLC、网络、无线通讯、条码、电子标签、工业机器人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方便灵活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加以组合,以适应不同特点的工艺控制要求。

L2是制造执行系统(MES),进行作业计划、优化排产、执行与监控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的采集和质量管理。通过监控计算机实现对生产线的组合操作、状态实时监控、生产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向数据管理服务器上报。L1向L2发送现场生产、工艺数据和物流信息等,L2向L1下发送生产计划和物流调度信息、配方数据等。。

L3针对烟草企业业务层面的管理,以ERP为核心应用,包括CRM、SCM、电子商务等业务运作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进行系统、高效的整合和管理。

L4在整个企业IT层次模型的最高层,对ERP等L3应用系统提供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各维度的分析建议,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基础。

在以上四层模型中,逐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数据传递关系。L1和L2各层次之间有严格的依赖关系,形成闭环控制机制。L3和L4关注信息的关联性和可管理性,层次之间的依存关系不像L1和L2那样严格,但是也需要在相邻层之间传递数据,强调层次之间的有效集成。

目前我国烟草企业的L1有了一定的积累,自动化在烟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伴随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加深。L3的ERP是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也始关注L2的有不少企业开MES。事实上,ERP和MES的有效整合是烟草企业信息化实现“产销一体化”和“管控一体化”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MES与ERP的分工

MES最初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管理界提出的,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发生实时事件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

主要的MES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实际的MES产品可能是包含其中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简要介绍如下:①工序详细调度:通过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作业排序和调度来优化车间性能;②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指导劳动者、机器、工具和物料如何协调地进行生产,并跟踪其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刚刚完工情况;③生产单元分配:通过生产指令将物料或加工命令送到某一加工单元开始工序或工步的操作;④文档控制:管理和分发与产品、工艺规程、设计或工作令有关的信息,同时也收集与工作和环境有关的标准信息;⑤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通过监视工件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状态来获取每一个产品的历史纪录,该记录向用户提供产品组及每个最终产品使用情况的可追溯性;⑥性能分析:将实际制造过程测定的结果与过去的历史记录和企业制定的目标以及客户的要求进行比较,其输出的报告或在线显示用以辅助性能的改进和提高;⑦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按分钟级更新的员工状态信息数据(工时,出勤等),基于人员资历、工作模式、业务需求的变化来指导人员的工作;⑧维护管理:通过活动监控和指导,保证机器和其它资产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实现工厂的执行目标;⑨过程管理:基于计划和实际产品制造活动来指导工厂的工作流程(这一功能实际上也可由生产单元分配和质量管理来实现);⑩质量管理:根据工程目标来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产品和加工过程的质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确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数据采集:监视、收集和组织来自人员、机器和底层控制操作数据以及工序和物料信息,这些数据可由车间手工录入或由各种自动方式获取。

下面我们从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时效四个方面来比较ERP和MES的分工。①管理范围:ERP是对整个企业或集团业务的管理,而MES的管理是针对车间或生产分厂的。②管理对象:ERP是对企业整个运营资源(人、财、物)的管理,强调“业务财务一体化”;MES的管理则更集中于生产现场资源,即设备、工艺、物料等。③管理内容:ERP管理整个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和供应链,即销售、采购、生产、库存、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MES主要管理生产的执行,包括生产质量、生产作业调度、生产实绩反馈等。④管理时效:ERP对计划和业务管理的时间区段比较宽,以年、季、月、旬或周、日为单位;由于对生产现场管控的需要,MES的管理更加细致,管到日、班、小时。

计划在ERP和MES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和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ERP的生产计划和MES的生产计划的不同:

ERP的生产计划是以生产订单为对象的前后排列,考虑时间因素,以日为排列单位,先后日期依据销售订单和销售预测的时间、制造提前期和原材料采购提前期、库存等因素用MRP的逻辑来计算是基于订单的无限产能计划。MES的生产计划以生产物料和生产设备为对象,按生产单元进行排程,以执行为导向,考虑约束条件,把ERP的生产订单打散,重新计划生产排程,是基于时间的有限产能计划。

3 MES与ERP的集成研究

MES与ERP的有效集成是对生产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疏理和优化,通过流程来把MES和ERP整合到一起。ERP与MES一起构成计划、控制、反馈、调整的完整闭环系统,通过接口进行计划、命令的传递和实绩的接收,使生产计划、控制指令、实绩信息在整个ERP、MES、低层设备控制中透明、及时、順畅地交互传递。MES介于ERP与底层设备控制系统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ERP系统数据的基础和保证。

烟草行业MES通常包括以下功能块:

对上接受ERP的生产计划等信息,并反馈相关的信息给ERP;对下采集制丝中央控制系统、卷接机数采系统、包装机数采系统、烟叶、包装材料、产成品自动化高架仓系统的数据,并下达相应的指令;同时具有计划及工单管理功能、生产及设备监控功能、物料跟踪、质量控制、实时数据分析和生产统计功能等。

篇8: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启用该系统前调查

选择在试点村社区居住1个月以上的0~7岁流动儿童。

1.1.2 启用该系统后调查

选择启用该系统2个月后迁入且在试点村社区或非试点村社区居住满1个月以上的0~7岁流动儿童。

1.2 方法

1.2.1 启用该系统前1个月内

在庄市2个试点村社区各随机抽取目标儿童30名, 在骆驼5个试点村社区各随机抽取目标儿童10名, 共110名。

1.2.2 应用该系统4个月之后

在庄市2个试点村社区各随机抽取目标儿童30名, 在骆驼5个村社区各随机抽取目标儿童10名, 共110名;在庄市和骆驼其他33个非试点村社区各抽取目标儿童10名, 共330名。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和宁波市儿童免疫信息化系统等方式详细了解儿童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建卡情况。

1.3 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经核对整理后录入数据库, 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抽样调查儿童免疫建卡情况

考虑到在辖区内居住时间长短对流动儿童免疫建卡率有重要影响[1], 在此对不同居住时间儿童建卡情况分别进行整理。 (表1)

2.2 试点村社区应用村级信息系统前后建卡率比较

2.2.1 居住时间1-3个月

应用前建卡率为74.63% (50/67) , 应用后为88.46% (69/78) , 应用村级信息系统前后儿童免疫建卡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χ2=4.69, P<0.05) 。

2.2.2 居住时间>3个月

应用前建卡率为95.35% (41/43) , 应用后为96.88% (31/32) 。

2.3 应用村级信息系统后试点村与非试点村建卡率比较

2.3.1 1-3个月

试点村建卡率为88.46% (69/78) , 非试点村为75.00% (117/156) , 试点村与非试点村儿童免疫建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 P<0.05) 。

2.3.2 居住时间>3个月

试点村建卡率为96.88% (31/32) , 非试点村为94.83% (165/174) 。

3 讨论

村级儿童免疫规划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预防接种门诊与村级公共卫生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间信息的即时传递, 实现了与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 为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2]。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运行该信息系统后, 在辖区内居住时间1-3个月的适龄流动儿童, 试点村社区免疫建卡率高于非试点村社区, 试点村社区运行该系统后建卡率高于启用该系统前建卡率, 表明应用该动态管理系统后儿童免疫建卡时间有提前趋势, 为尚未完成免疫的新迁入外来儿童尽早补种疫苗和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奠定了基础。该系统不仅为接种门诊和村级公共卫生组织架构起一座快捷的信息桥梁, 而且实时地记录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进度, 为评价和考核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从而促使村级公共卫生组织增加流动儿童的排摸频次并尽早核实接种门诊分配的任务。在辖区内居住区时间>3个月的流动儿童, 试点村社区启用信息系统前建卡率为95.35% (41/43) , 应用后建卡率为96.88% (31/32) , 非试点村社区建卡率为94.83% (165/174) , 因条件限制等原因, 在此未作进一步研究。

村级儿童免疫规划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持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是取决于系统本身, 二是取决于应用该系统的人员和配套的管理措施。因此,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村级信息系统, 并确保村级信息系统、预防接种门诊金苗系统 (C/S) 以及宁波市免疫规划管理系统 (B/S) 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上的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 针对村级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 进一步做好政府领导的参谋, 真正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疾控机构指导的村级公共卫生管理格局。一是要切实做好公共卫生网底建设, 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层面, 要求各村社区建立起由村长为组长、联络员为副组长、流管员为成员的村级公共卫生网络队伍, 明确成员职能, 以改变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单枪批马、村级网络队伍形同虚设的现状;二是要依托村级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跟踪、评价功能, 进一步完善村社区联络员日常管理、年度考评和津贴发放办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督查、指导与管理, 积极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反馈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方案或措施, 并引入定期信息通报等方式, 督促村社区做好日常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德耀, 倪政.上海市闵行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1996, 10 (11) :30-31.

篇9: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文章的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及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104-01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 家信息化试点(示范) 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

3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就是从本企业战略研究开始,通过分析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确定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关键战略问题;接着,对企业信息系统现状以及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公司信息系统将要发展的阶段,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然后,在分解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后,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并且结合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得到了企业的信息需求,再使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从而提高了信息系统规划的针对性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 宫伟建,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1):45-47.

[2] 杨焕春,施晓秋.温州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6,(6).

[3] 张哲.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0,(6):94-96.

篇10:凯越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1 广西主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1.1 南宁市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

“南宁市规划管理GI S”于1998年初步建成,该系统在吸取其他兄弟城市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GI S)技术成熟应用于城市规划系统建设中,在GI S应用方面走在国内规划系统的前列。2003年底,南宁市城市信息技术中心以SQL2000数据库为后台,在Aut o CAD2005平台上自主研发了“南宁市规划审批系统”。该系统支持完整的规划审批管理业务;结合办理时间承诺,通过三色灯及时提醒、督促业务人员;针对不同职责的用户对业务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以适应不同用户工作关注点。目前,局内公文已实现电子化,可随便查阅,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1]。

1.2 北海市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

1994年,由北海市城市规划局在Ar c/I nf o平台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北海市城市规划办公信息系统”开创了广西区内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先河。2003年,北海市规划局联合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了以MapI nf o为GI S平台的“北海市城市规划局无纸办公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原系统基础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集成了地图处理、流程化业务审批、表格管理、一书两证发放管理等,极大地提高了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办公形象。

1.3 柳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

1997年,柳州市城市规划部门建成了“柳州市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2004年底,在上海数慧公司的支持下,采用Ar cGI S平台,将系统升级换代成“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底,“数字柳州三维虚拟城市规划管理系统”顺利通过验收,这一成果将进一步推动柳州城市规划部门的数字化进程。

此外,桂林市、梧州市也都先后建立了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目前区内大部分地级市都建立了地形图、地籍图基础数据库,预计不久将在全区各地级市建成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县(市)级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也将陆续建设。

2 区内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特点

2.1 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可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同时又受城市建设本身的制约,一个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扩展与推广应用。从目前区内已建成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来看,各城市最初建成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雏形都受当时城市发展状况而定位不当,功能简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部门相应地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或换代。

2.2 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已有成果

城市规划部门的成果主要包括各类图件、表格及证书等,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前,各城市规划部门基本已实现了各类图件、文档纸质管理到计算机操作的过渡,各种规划编制成果图一般采用Aut oCAD软件平台进行操作与管理,地块产权、用地性质、证号、面积、位置等规划审批非空间属性数据主要采用Excel进行管理。无论是在Aut o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还是利用Ar c/I nf o或MapI nf o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都可通过直接导入或数据转换充分利用城市规划部门原有数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建设。

2.3 系统建设平台偏重于国外GI S软件

从区内已有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不难发现,系统所使用的平台都是国外的GI S软件,国内典型的MapGI S、Super Map等GI S软件都没有在区内城市规划部门得到应用。当然,这一方面与国内GI S软件研发较晚有关,多个城市的第一代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时,国内有些GI S软件最早版本都还没有发布;另一方面,与城市规划部门追求的高标准、高定位及合作伙伴有关。然而,这常常导致系统不够经济实惠,投入了大量资金,使用的却还是一些常用功能,许多扩展功能也被束之高阁,造成建成的系统容易出现“高”、“大”、“空”现象[2]。

3 广西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内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在各地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露出来。不同城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区内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3.1 信息标准化问题

信息的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推广的基础,虽然硬软件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可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但信息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应用深度。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不仅涉及到业务词汇、专业术语、空间定位、信息分类,还包括数据结构、分层组织、数据交换、制图输出及各类成果编制标准等一系列内容[3]。目前,全区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城市也没有制定适合本系统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准则,基本按照已有的行业习惯和方便程度运作各自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类信息,这无疑为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与系统推广设置了障碍。

3.2 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问题

计算机网络在实现信息共享,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诸如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泛滥。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业务办理与服务性的系统,数据既需要保密,又需要向不同用户发布各类信息,这必定涉及到信息公开后的安全问题,亟需一套完整完善的信息政策、法律法规,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区内各城市及至全区或全国均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制,信息化管理机制与信息安全法制的不健全为系统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4]。

3.3 资源共享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业务涉及大量的城市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分散在各个机构和部门,如测绘部门的地形图、土地部门的土地权属资料、房管部门的房产资料等。反过来,城市规划部门的信息也应该为城市其他部门提供参考或服务。然而,目前城市各部门均按照自己的行业规则组织自己的数据,城市基础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数据接口,将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转化为自己系统能识别的数据往往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工作量;此外,除了政府的强制要求,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共享业务资料的习惯。从各城市的状况来看,规划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相对较高,而部门之间经常各自为政,只将部门数据存在内部系统或个人电脑,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5]。这一方面与信息管理机制和数据保密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各部门资源共享意识淡薄所致。

3.4 资金配置与系统维护问题

从全区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看,一直以来,各部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倾向于重硬轻软,常常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硬件和软件平台,而对信息资源和系统后期的维护资金投入不足,这种“虎头蛇尾”的资金投入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的低效率,甚至成为不实用的一种摆设。久而久之就归咎于系统的定位不正确或硬件老化问题,于是又花不少的资金对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尤其是数据库建设与系统维护,这就要求资金的投入要讲究“细水长流”,对资金的使用与配置同样需要长期的计划与安排。

3.5 人才规划与培训问题

人才是实施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凡是能成功实施信息系统并不断发展的部门,大都有自己精干的队伍和较好的人才规划。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些人可能只参与系统建设的某一部分,而有一部分人需长期跟踪系统建设与维护,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技术、GI 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城市规划等专业领域的综合知识。事实上,从中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看,目前这些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都不太可能达到这种复合型、针对性强的境界。通过分析区内各城市规划部门的人才队伍,也难得有这种综合性的人才。要解决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人才问题,城市规划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组建一支能在各阶段互相衔接的团队。对于那些通过与区外其他公司合作研发系统的城市规划部门,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否则,系统投入运行后,合作伙伴一旦撤离,问题将会层出不穷。

4 广西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4.1 GI S功能的扩展与延伸

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离不开GI S的支撑,从最初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到如今的WebGI S,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随着GI S的功能扩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不难相信,随着区内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升级,三维GI S (3DGI S)、时态GI S (TGI S)、组件GI S (ComGI S)等都将不断地渗透到各地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当中。2008年11月7日,在自治区图书馆开幕的“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上,“数字南宁三维规划管理辅助审批系统”就是一个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于城市规划系统的有力的证明。

4.2 引入工作流技术实现业务办理与图文办公一体化

城市规划业务办理具有很强的流程特性,建立以GI S技术为核心,集成工作流与办公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规划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引入工作流技术,规划管理业务自动流转,所有报件材料和各个业务流程中所需的图形数据都以电子文件和电子地图方式传送,大大简化了报件程序,可为城市规划部门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4.3 3S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3S技术的发展从不同方面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手段。目前,GI S已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RS和GPS作为数据采集与更新的辅助手段也得到初步应用。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3S技术可实现了城市各种历史、现状和规划信息的集成管理和实时更新处理,能够动态、快速、高精度、规范化地获取和存储城市的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提高了对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水平和科学预见。3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促进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城市规划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和理论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6]。

5 结束语

当然,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不一定只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随着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技术都能为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虚拟现实技术(VR)、专家系统(ES)等。但系统建设实践中,并不一定要将每项最新技术都纳入到系统之中,盲目追求系统的高定位,而应以经济实用为前提,建设投资省、易操作、风险小、见效快、可扩展、适应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黄炳强, 易智华.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设GIS——南宁市规划GIS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城市规划汇刊, 2001 (1) .

[2]易智华, 黄炳强.当前规划系统建设GIS的几个误区[J].城市规划汇刊, 2000 (6) .

[3]宋小冬.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途径[J].城市规划, 2006 (1) .

[4]易智华.关于规划信息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规划师, 2006 (12) .

[5]罗世栋, 林蓁.浅谈基于规划管理业务数据共享的WebGIS系统建设——以金山区规划局内部管理平台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 2008 (S1) .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励志标语下一篇: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